⑴ 小學美術怎樣開展高效課堂,有效教學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對一個老師來說,不但要有又專又博的知識,還要有敏捷版的思考能力和良好權的語言素養。教學語言不同於普通語言、它是在邏輯語言、科學語言的基礎上提煉升華而形成的,是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的基礎,是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之一。
我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為了弄清詹天佑是在什麼情況下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我鼓勵學生在查找資料的基礎上,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2、3自然段:可以默讀,可以大聲讀,可以和小組同學一起讀,讀到讓自己感動的地方還可以站起來讀……學生讀書的興趣一下子提高了,學生在讀書的基礎上很快弄清了清詹天佑是在什麼情況下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並且領悟到了詹天佑的愛國情懷。在交流匯報時,我又提問:誰想來說說?教師里舉起了幾十隻小手,爭先恐後地回答問題,課堂如此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學生又怎能不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呢?
⑵ 如何進行有效的美術課堂教學管理
【如何實現美術課堂的有效教學】
興趣是美術課的前提要求,積極的思維和良好的效率往往建立在濃厚的興趣之上。興趣是學習心理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它能夠成為學習的直接動力。能否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打開學生心扉、提高教學質量的捷徑。但是處在心智發展特殊期的初中生對美術課缺乏興趣,一小部分學生甚至有厭煩情緒,致使教育的預期目的難以實現。面對初中階段美術教學的兩難境地,如何做到既適應當前素質教育新要求又符合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規律,發揮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與高昂的情緒,切實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中應注意幾個環節。
一、把握學生心智發展規律,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首先教學內容、方法、形式要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習慣。學習興趣是個體力求探究事物並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認知傾向,是一個人對事物感覺喜愛的一種情緒。學生對學習內容有無興趣,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書本上的教學內容不一定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所以教師要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學需要選擇能更好完成教學任務的內容,適當增添校本教材內容。尋找新授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相合」的結合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選用方面要靈活多變,遵循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習慣,滿足學生好奇、求新的心理,才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樂於接受。
其次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信心,給學生以希望。初中學生的情感豐富而且易外露,當他們看到自己繪制的作品被老師和同學們贊美時,情緒就會振奮,並能帶動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引發求知、探究、創作的慾望與信心。在教學安排上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覺得只要稍加努力就會獲得成功,在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中變得更加努力。
再次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美術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對全體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鑒別美的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學生培養成為藝術家。作為美術教師,要承認學生中存在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允許學生興趣的不同發展方向,給學生以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消化和掌握知識,營造一個愉快、寬松又充滿藝術情趣的學習環境,以培養學生參與美術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採取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與手段,聯系生活實際
中學美術課程標准要求:「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緊扣新課標,美術教師必須對以往的美術課堂常規經驗和教學組織形式重新審視,立足美術色彩沖擊力、渲染力和愉悅身心的獨特魅力,探索適應新課標的教學組織形式。藝術本身是充滿想像力的,創造力的。老師不應該以灌輸的方法讓學生學習,應該引導學生充分展開想像,發揮潛能。所以課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把可以調節學生興趣、氣氛的內容、手段溶入課程教育中。如多媒體教育、意境的創造、各種工具的使用。教學組織形式不能採取「填鴨式」的灌輸,眼光也不能只盯住課本,而應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走出課堂,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更多的知識。新學期伊始的第一節美術課對那些剛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充滿著新鮮感,而課本中的第一課全是理論,很是枯燥。如何把這些理論同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獲得最真切的感受呢?在第一堂課上我沒有講授理論的知識,而是在畫室舉辦一個小型畫展, 作品都是歷屆學生的優秀習作, 包括教師作品,內容題材什麼都有.學生非常新鮮和好奇。教師在對這些作品一一講解的同時,把書中的知識點巧妙地穿插進去。對這一教學形式,學生的興致特別高,收到的效果也特別好,既增長了學生見識,又學到了知識,激發了他們學習美術的熱情,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境,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和審美想像能力,不斷給學生以高尚的審美體驗。
藝術源於生活,藝術一旦脫離現實生活,也就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與意義。這一點對中學美術教學尤為重要,這也要求在組織教學過程中盡量多地與生活聯系,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生活中的美,積極投身於審美體驗。如在講圖案設計時,可把它與民族服飾上的圖案、家中的沙發靠墊圖案、床單上的圖案等有機地聯系起來講解,還可以穿插講一些關於顏色的搭配、服裝色彩與個人氣質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
三、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系,拓展美術教育視野
美術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但不是孤立的學科,它與許多學科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中學的各科教材中,有許多需要運用圖像來闡明科學內容、剖析理論的問題,甚至有些問題,僅用語言文字元號難以表達,而運用圖像符號則一目瞭然。美麗的圖像又能使學生產生美感,滲透著美的教育。因此,積極主動地加強與各科教學的聯系,拓展美術教育視野,是有效發揮學生想像力、提高學習興致的教學途徑。如有機結合初中語文課的景物描寫文章繪制插圖,教師通過文與畫密切配合,增強了講課的藝術效果,同時也增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如在平面構圖設計中有效利用電腦技術,有效地加強了兩個學科間的知識溝通。
綜上所述,促進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作為一名美術教師,不僅要有精深的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要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貴任感。在現代美術的基礎教育中,教師應當以主人翁的姿態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鑽研教材,備好課,教好課。在常規的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盡可能把握好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調動一切現代化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和諧的教學氣氛的形成,為學生創造一個主動審美的良好教學氣氛和藝術氛圍。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健康的審美觀、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
⑶ 怎樣加強初中美術課堂有效教學
在初中美復術教學過程中,一方面需制要老師與時俱進,轉變教學理念和模式,同時還需要在教學中通過創新教學策略來呈現出教學的特色,從而讓美術教學符合當前新課改的要求。那麼首先,作為美術老師應對不同學生在個性、能力上的差異性的關注和重視,通過相互幫助和協作的方式來組織教學。美術這門學科與應試考試學科有所區別,美術學習更需要學生發揮個人的興趣與主動性,而面對部分對美術沒有興趣或者是不具備一定的繪畫天賦的學生,老師應注意講究方法,不可強迫其學習,而是適當降低學習要求,使得這部分學生掌握基本和簡單的繪畫知識和能力即可。而與此同時,對於在美術學科有著過人天賦且有著極大興趣的學生,老師應加強對這部分學生的培養,挖掘和開發學生在繪畫方面的能力。其次,應重視組織和維護自身教學的語言和教學形象,讓學生在課堂中能感受到學習這門學科的有趣性,並在一種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美術的效果和質量。
⑷ 怎樣讓美術課堂教學從有效到高效
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有計劃、有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使教學方式的設計高效、有效,通過不斷變化的方式、方法,千方百計讓學生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掌握知識、提升能力,從而達到塑造審美意識、提高審美情操的最終目的,一直是我探索的課題。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我摸索出了一些適合自己的方法,現總結如下:
一、簡化教學環節,優化教學設計是高效教學的前提。
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思路是否清晰,教學設計是否優化。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這誘導即是教學思路,誘導的過程,即是教學思路在教學活動中的體現。而誘導過程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設計是否優化,而設計的優化與否又以教學思路為基礎。一般地說,學生對教材的學習主要是循著教師的思路進行的,因此教學思路不只存在於教師的頭腦中、教案中,而必須轉化為課堂教學活動。教學思路清晰,美術課堂就會呈現清晰,學生的思維也會漸漸清晰,從而會獲得創造性思維的啟迪。教師的個人思維品質集中地體現在教學思路上,又以非常鮮明的個性化色彩,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二、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探究是達到高效教學的關鍵。
提問是組織教學、啟發學生思維的手段,能幫助我們探索並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師應熟悉教材和學生,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提問。提問應有一定的導向性,如導向文化感,導向品格修養等,促進學生的思考。這樣的提問和由提問引出的討論就有利於學生思維素質和思想素質的養成。另外,教師應善於運用教學話題,提供一個討論中心,圍繞這一中心引出多個問題。這樣做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的提問應叫開放式提問,它沒有標准答案,不能用簡單的「是」「否」之類的詞來回答。它對學生的能力提出挑戰,激勵學生必須對繪畫進一步探究。開放式提問含有很大的容量,但決不是大得不著邊際,應在教師的引導下,緊貼作品,讓學生有開掘的天地,對繪畫作品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討論。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多向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與教學任務相去甚遠,教師應珍視學生的提問,保護學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美術教學是應摒棄某種狹隘性的。
三、引導學生高效的主體性實踐
學生主體性實踐和認識活動階段,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深化。教學指導時一方面要讓每個學生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顧及層次不同學生的表現狀況,有針對性的輔導,使學生對自己能力的提高獲取自信心。特別強調進行合理的想像和誇張,使作品更具有童趣性。 培養學生既要善於動腦,又要善於動手。如何更好地向學生傳授美術知識和繪畫技能呢?要在課堂教改和技能訓練中來體現,培養學生用線條、色彩、圖象表現自己的意向和技能。
例如在教學《海底世界》一課時,我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幅海底的背景圖畫,要求學生描繪形態各異的魚放在其中。隨即,學生運用平日所學的繪畫表現技能,開動腦筋各出新意。不到二十分鍾,學生的作業畫好剪下來,陸續展示在黑板上的「海底世界」中。有大魚,有小魚有的局部是一條光怪陸離的魚媽媽身後帶著一群漂亮的小魚;有的是一群三角形燕魚圍成圈像綻開的花朵;兩只大螃蟹揮動鐵鉗正在比武。通過添添畫畫、剪剪貼貼,一幅美妙、奇幻的海底縮影展現在孩子們面前。生動迷人的「魚游圖」伴隨著旋律優美的「海之詩」音樂吸引了全班學生,不時發出贊嘆聲。 本課不但完成了教材中要求的內容。而且學生情緒盎然,課堂教學形式活,質量高,效果好。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豐富想像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鞏固了繪畫技能的學習。
學習是需要體驗的,因為我們的目的不僅是要讓學生接受更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嚴格的說,能力並不是教會的,而是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通過接受、體驗、感悟、類化、遷移而逐步形成的。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智慧的鮮花是開放在手指尖上的。」這道出了動手體驗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學中,應該盡可能多的讓學生積極動手操作體驗,任其在自我探索的活動中發掘創造的靈感。
四、 對學生的積極評價。
學生自評和互評是學習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內容。把評價學生的權力由教師轉向學生,學生由被動評價者轉向主動參與者,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美術教學中,經常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評」的機會,讓學生樂於參與、善於交流,兒童的童心就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提高。同時在評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他們的評定,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學生對自己才會充滿自信,對以後的美術興趣才會日益提高。教師要更多地採用即時的、多元的、極富個性和針對性的評價,用贊美的語言激勵學生,用委婉的語言批評學生,用具體的語言啟迪學生打開思路。對於學生繪畫不好的特別需要注意,重要的是對於繪畫不好的學生作出富於鼓勵的語言,從而保持引發活動的非評價性的特點。如「畫得不錯」,「你的答案部分是正確的」,「可以畫得更好」等鼓勵性話語。類似這樣的回復能夠使畫得不好的學生能夠有自信,而不因為學生畫得不好受到批評。學生行為之後緊跟著表揚和鼓勵而不是批評,更有可能促進學生的繪畫學習和遷移。在盡可能非評價性的氛圍中引發學生自由繪畫,這使學生能夠自由地發揮想像力,只要給以恰當的反饋和糾正,都能成為繪畫學習的起點。
我認為,上好美術課貴在得法,教學方法好比船和橋,是達到目的完成任務的一種手段。所以,高效課堂與教學方法密切相關,高效課堂要依賴得當的教學方法去完成。沒有簡化教學環節、優化教學設計,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高效的主體性實踐及對學生的積極評價這些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便是一句空話。所以根據教材不同的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要研究方法,要有創造性思維,思路活躍、方法新穎,學生感到有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學生積極思維取得預定的效果。由此可見教學方法是完成高效課堂的紐帶。
⑸ 美術課怎樣進行有效教學79
在日復一日的教學工作中,我越來越喜歡自己的職業,面對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我深深感到了肩上的責任,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短短的40分鍾里,我覺得我們教師應該更多關注的是對有效教學的思考與實踐,所謂「有效」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也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而有效教學的「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興趣。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二是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什麼」和「學到什麼程度」。三是採用學生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式,下面是我的一些具體做法:
我的做法就是從課前的有效准備、課堂的有效教學、課後的有效反思這三個環節來提高實效性的。
一、要做到課前的有效准備
課前的有效准備我大致分為提升教師自身專業素養、分析學情、備好課三方面准備。
首先是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為教師這個行業,更是需要更多的源頭活水這就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識的儲備也要順應時代與時俱進,具體表現在:
1.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理念是靈魂。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對於教師來說,具有明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應該是基本的素質要求。在推行新課程中,教師必須以新觀念來實施新課程。所以我堅持參加區、市各級培訓學習,力爭學會和運用最先進的教學理念,就比如我們迎澤區美術中心組正在實行的「兩實踐兩展示」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嘗試,這種課堂模式就能很好的展示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學生通過第一次展示發現了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困難,之後通過一定的教學活動解決發現的問題或困難,學生通過再次實踐在第二次作業展示時展示出有效的課堂教學成果。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教學模式為教師的有效教學提供了理念支持。
2.豐富個人知識儲備,深度挖掘教材。課堂上,如果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廣度,那麼教學就會膚淺,學生學習就無法深入。可見,作為新課程直接實施者的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內涵。知識的厚度增加了,課堂就能深入淺出,左右逢源。作為一個教師,我深知加強自身的素質的重要性,我在備每一課的時候都非常關注教材給我的信在美術課中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在美術課中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息,除了分析教材的重難點之外我更要求自己挖掘教材本身帶給我們的文化信息和歷史內涵。我將我的這種理念體現在我的教案中,我在備課中除了按要求有備課內容外,我還將自己查找到的各種有關本課的資料內容也放進教案里,以面對不同學生的知識需求。同時也能起到提升自己專業素養的要求。如圖1:
其次是分析學情,分析學清方面分為學生心理特點和已掌握的美術技能兩方面:
一方面是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學家瓦龍將兒童心理的發展水平分為四個時期,即動作的發展時期(出生到3歲)、主觀或個性時期(3~5、6歲)、客觀性時期(5,6~11,12歲)和青少年時期(12,14歲以後)。小學的孩子大致在後三個時期里,低年級的孩子在主觀或個性時期里,這時候的兒童出現了一種新的需要,這就是要顯示自己、要別人承認自己的長處;所以我們要清楚地知道這個時期孩子的特點,多表揚孩子,鼓勵孩子,承認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 們在逐漸走向客觀性時期,這時的兒童從本身找出來的長處不再能滿足自己了,而是需要用別人的長處來自我裝飾。同時兒童的主要興趣又從自我轉向外界事物,兒童對外界事物的看法不再是主觀、片面、孤立的了,而是形成了客觀的、聯系的認識體系。從對外在世界的認識轉變到對自我人格的體會,而且與主觀或個性時期相比,在富於主觀的改變這一特點上有了新的發展。 而我們過去的教育主要立足於啟發兒童的智慧、傳授知識,這種做法是把智力的發展孤立起來看待了。現在應當強調兒童的智力發展與整個人格或個性發展以及兒童的社會性的密切關系。好的學習環境對兒童心理發展也是客觀重要的。我們教師就是要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適應並促進兒童心理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使兒童在各個方面都能順利發展。
所以我認為低段學生因其心理年齡的特點更適合充滿童趣的情境教學,在此教學情境下,教師要多鼓勵孩子的行為,以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而高年級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童趣性的情境已經不適合他們,而是要以相對成熟的職業角色來進入課堂,以引起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
另一方面就是分析學生已經掌握的美術技能情況,在學習某一課時孩子們已經掌握了哪些技能和知識,對教師的備課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也就是「以學定教」要以學生學的內容來定老師教的內容,以學生學的進度來定教的進度,以學生學的方式來定教的方式。只有老師熟悉學生學習的狀態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和已經掌握的美術技能,作為教師在講課前是一定要心中有數的。
最後就是備好課。大凡成功的課必定是充分准備的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有效的備課必須體現出:
1. 目標要清晰、簡明。
目標是方向,方向正確才能保證有的放矢,教學目標把握准確了,我們的課才不會出現大的偏差,備課時要制定明確、具體、科學的教學目標,圍繞目標才能確立重、難點,調整、優化教法,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內容要適量、適度。
一節課教師講多少內容,並沒有明確的規定,講多了學生嚼不爛,講少了學生又不夠吃。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學原則,科學地安排與搭配教材內容,合理地組織各部分的練習,不能「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圖便」。要把一節課四十分鍾充分利用和把握,這就需要教師很好地做到前面提到的課前准備。
3.教法要靈活、恰當。同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會不同,教必須致力於「導」,服務於「學」。優化教學方法要從實際的教學內容、教材特點、學生情況出發,揚長避短選用教法。合理、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要進行課堂的有效教學。
1.改變教學方式,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實施有效教學,最關鍵的因素是教師。教學不是唱獨角戲,離開「學」,無所謂「教」,因此,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我們知道教學組織也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位好的教師應該得到全體學生的尊敬與愛戴,一位好的教師應該使所有學生都受益。我認真研讀了許多教育教學著作、學習了許多先進的教學理念,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只有讓孩子們自己動起來,課堂實效才能提高,於是在我校「自主教育」的大課題背景下,我將自主學習方式同樣引進了我的課堂,一改以往傳統的「師教生學」的方式,我把我教的手段大致有三種,一種是自學,一種是「對學」也就是在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還有一種是「群學」就是在對學也無法解決問題的情況下採取的一種學習形式,這樣發展的方向就是努力讓孩子們做到:能獨立學會的我不用教,能通過對學學會的也不教,能在合作探究中解決的我也不教,只做課堂的引導者,直到最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養成孩子良好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基於對以上教學理念的學習,我將自主學習方式放在了我的課堂各個環節中,同時我也特別注重孩子課前的自學,我針對不同課型設計了不同側重的美術預習卡,
這樣做是要提醒我上課時要多考慮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我時刻提醒自己: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而不是領導者,教師的作用是挖渠引路的開路人,而不是知識的裝卸工。所以我在備課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孩子們在課堂上要做些什麼?怎麼做?我一改以往教學過程只有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的內容,在前面加上了教學知識點和教學方法這兩方面,這使我的腦海中對學生在每節課上要學的東西更加清晰,通過對教學方法的記錄和思考,使得我在教學思路上也有所進步。所以在例如:《筆的世界》一課時我設計探究環節時就採取學生分組自主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通過填寫研究分析表自主探究筆的材料、造型特點,以及各部分的功能。這樣既提高學生自學和互學的能力,培養了合作精神。也將我從過去喋喋不休的講述中解脫出來了。基本實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再比如《會變得小手套》一課解決教學難點時,我讓孩子們通過自學、對學、群學的方式自主辨析、交流製作的方法學習捆紮、填充、組合等方法進行創作手套變形作品。在自主交流和合作學習的方式下孩子們慢慢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2.將課堂問題情景充分預設,加強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各環節的安排要盡可能以全體學生的參與為基礎。教師要加強自身的課堂調控能力,因為上課是個動態的過程,課堂上許多生成性東西不可預見。教學各部分的時間分配,教師在備課時也應有預計,講課時也要調控。但有時候,因為課堂上不變的因素較多,也許一個簡單的教學內容卻佔用了一些時間,這時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課的角度來安排時間。例如:我在教授《百變團花》一課時,同學們在折紙找中心的時候耽誤了不少時間,而且學習效果也不是很好,於是我靈機一動按會和不會的比例臨時分組,進行比賽,看哪一組的同學最先學會,並予以獎勵,一下子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被調動了起來,就這樣我讓孩子們在互相交流的「對學」方式下,很快就將折的問題解決,不僅解決了教學重點,也為剪制團花節省了時間,同時通過小組比賽學習這種方式讓學生體會了合作學習的快樂。不言而喻,課堂教學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任務越好,浪費的時間越少,課的密度越大,教學質量就越高。面對課前沒有估計到的這些教學問題,教師要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改變既定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並保持在教學活動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語言組織要准確、簡練。縱觀那些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課,無一例外都是教師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擠佔了學生的學習時間。一個教師,課堂上一定要組織教學語言,增強語言表達的科學性、針對性、准確性,做到清晰精煉、重點突出、邏輯性強。
此外教師要注重課堂信息反饋能力和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指引力。因為課堂教學反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信息交流的過程。教師,站在講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這種思想與智慧,需要教師及時捕捉來自於學生的各種信息,通過分析,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從而引發新的學習。例如我在講授《雄偉的塔》時,我的教學靈感就是來自於學生課前的練習作品。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教師也要多向學生「學」,收集一些好的學生習作或者是創意,為我們的教學增添智慧的色彩。而教學評價也不只是對結果簡單的肯定與否定,而是對學生思維的點撥。如何讓課堂評價真正起到激勵、引導的作用?首先,語言要飽含激勵,用真情去評價學生;其次,減少簡單確定性評價,例如:「你真棒!」「很不錯!」這些含糊籠統的評價語言對孩子的美術發展促進並不大,而是要倡導發展性評價,例如:「你的色彩搭配的非常艷麗,如果你的線條再流暢一些就更成功!」這種具有具體指向性、發展性的評價語言對於孩子的進步來得更直接。只要做到這兩點,評價的作用就能真正發揮。
三、及時最好課後的有效反思。
在美術課中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每一個教師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教師需要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我們一線的教師更應該像專家一樣思考「什麼是教學——怎樣教得有效——怎樣教得更好、更有意思。做一個具有反思力的教師。
我在平日里上完課就開始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我的教案反思至少都是兩次以上,這樣我的教學效果是否有進步在教案中就能很好的體現。如圖:
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成長。
「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有效學習是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有效學習主要是指學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學習,教師尊重學生,沒有尊重學生,教育就無從談起。教師不應該僅僅停留在「陽光下最燦爛的事業」這一光環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態,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切實地關注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關注學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學生,使每一個教學環節能夠在學生身上發生作用,才能根除諸如佔用學生休息時間、滿堂灌、拖堂、體罰羞辱等課堂教學頑疾,才能使用權有效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具體的貫徹落實。
⑹ 怎樣體現美術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近段時間以來,「有效教學」一詞在教育界被廣泛使用。我們認為「有效教學」 的有效性通常體現在第一要有效率,第二要有效果。假如要進一步追問:課堂教學最根本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那就應該是增長人的智慧,包括獲取文化知識的智慧,適應社會變遷的智慧,發展各種能力的智慧,提高生存質量的智慧。這樣看來,有效的、高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能充分增長學生智慧的課堂教學。 教學是由多種教學要素組成的一個復雜系統,而教學設計是對這諸多要素的系統安排與組合,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要求對由諸多要素構成的教學活動進行綜合的、整體的規劃與安排,所以我們認為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研究還是應該落實到的每一個環節中,只要各種環節做到有效,課堂教學也必然有效,於是我們找出了幾個學習的切入點。 第一個切入點是教學設計有哪幾個基本環節?因為完整的教學設計環節才能使美術教學活動成為一個完整的統一體。我們列出的教學設計環節一共有十部分,即課題、內容、年級、教學分析、課時、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具、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在這十個部分裡面簡單直接的有課題、內容、年級、課時、教具學具、板書設計六個內容,我們就不在這里贅述,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預設性、實效性、學習性、靈活性的目標會採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李琴老師那個組會對這個問題做更深入的研究,我們就不在這里闡述。 教學分析分為三方面,首先分析教材,了解這課的教學內容所承擔的使命,分析它在本單元或本課中與前後課內容和活動的關系,了解編寫者的意圖,然後要進行學生學情的預測以及資源的利用。 我們認為可以這樣進行分析: 2、學情分析:分析學生的情感特點和認知特點;分析學生已具備的與本課相聯系的知識與技能、問題解決的方法,以及生活經驗等;分析學習本課存在的困難點。 3、資源利用: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生活體驗,尋找在本節課中可以利用的有效資源。(包括縱向資源,即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橫向資源,即與本課教學內容相關的其他學科的所有知識點。) 只有明確了這節課的完整知識體系框架和教學目標,並把課程標准、教材整合起來,才能科學確定靜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就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也可以稱之為學科教學的核心知識。 教學難點是指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 難點不一定是重點,也有些內容既是難點又是重點。難點有時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定,同樣一個問題在不同班級里不同學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難點。在一般情況下,難點是指使大多數學生感到困難的內容,教師要著力想出各種有效辦法加以突破,否則不但這部分內容學生聽不懂學不會,還會為理解以後的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難。通常意義上所說的教學難點,即是新內容與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之間存在較大的落差。 課堂教學要講究分散重點,突破難點。教學重點要分散,既讓學生易於接受,又減輕學生負擔;教學難點要分析落差的距離,搭建合適的台階。這正是教學藝術性之所在。 在確定教學重點、難點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教學重點、難點一定要與三維教學目標相對應,不能缺項: 教學重點:一般是教師依據教學內容確定的。 教學難點:一方面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的,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據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重點:將基本形狀進行分割和組合的方法。 難點:對圖形進行有創意的拼擺。 新的課程改革中,關於目標的描述是依據三個類型進行的,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知識與技能。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又是課堂教學的歸宿。教與學,都是通過知識與能力來體現的。它涉及學科本體的內容,學生必須學習相關的知識與技能,並且在可能的程度上加以理解和掌握。 過程與方法。既是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又是課堂教學的操作系統。強調學生對美術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對美術學習方法的領悟,學會在一個學習型社會中自主地獲取知識,以滿足社會的生存需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既是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又是課堂教學的動力系統。新課程倡導對學與教的情感體驗、態度形成、價值觀的體現,是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基礎上對教學目標深層次的開拓。 美術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相輔相成,是互相促進的一個有機整體。「知識與能力」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基礎;「過程與方法」是實現「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載體,是生成情感目標的土壤;「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則起著整合、促進與升華的作用。只有認識和把握三維目標的內在聯系,才能領會美術課程教學目標有效設計的實質問題,才能在教學設計和實施中取得最佳的整合效果,有效指導教師美術課堂教學的一言一行。
⑺ 如何提高美術課堂有效教學
讓他多接觸這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