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音樂名作《漁舟唱晚》分為哪幾段
樂曲描繪了江南水鄉晚霞輝映,漁人載歌而至,月光如水,萬家燈火的動人畫面。
全曲大致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以優美典雅而悠揚如歌的旋律、舒緩的節奏,配合左手的揉、吟等裝飾技巧產生的波浪般的音響效果,描繪出一幅夕陽西下、漁歌聲聲的湖濱晚景,抒發了作者內心對美景的贊賞之情。在音樂結尾處出現了新的因素:環繞一段優美且風格性很強的五聲音階的旋律層層下落,確有「唱晚」之趣。
第二段,是一個過渡性的段落。從第一段八度跳進的音調中發展而來的旋律充分發揮了古箏多弦多柱的特點,使音樂頓顯華麗。這一段還將一連串的先遞升後遞降的音型模進和變奏手法合成一個循環圈,多次反復,旋律流暢、活潑而富有情趣,形象地表現了漁民悠然自得、白帆隨波逐流、漁舟滿載而歸的歡樂情景。
第三段,一連串的上行音型模進和變奏手法,形象地刻畫了盪槳聲、搖櫓聲和浪花飛濺聲。隨著音樂的發展,速度逐次加快,力度不斷加強,加之突出運用了古箏特有的各種按滑迭用的催板奏法,展示出一幅漁舟近岸、漁歌飛揚的熱烈場面——將樂曲推向了全曲最高潮。
在高潮突然切住後,尾聲緩緩流出,運用下行音型模進的手法逐漸引向結束:夜色籠罩了江面,寧靜取代了喧鬧,最後一片漣漪也盪漾開去……其音調是第二段一個樂句的緊縮,這首徵(so)調式的樂曲,最後結束在宮音(do)上,出人意料,耐人尋味。
由於《漁舟唱晚》旋律優美動聽、情調樂觀向上,因此,被許多樂壇名家改編成高胡、二胡、小提琴等各種不同形式的獨奏、重奏、合奏,受到了國內外廣大聽眾的喜愛。一位外國豎琴演奏家聽了《漁舟唱晚》後,大加贊賞,稱這首樂曲是「富有東方風味的世界名曲」,並把它改編成了豎琴曲。
② 浦琪璋的漁舟唱晚音樂
古箏獨奏曲《漁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箏曲。一般以為。此曲是婁樹華在專20世紀三十屬年代中期,根據古曲《歸去來辭》的素材改編而成。
古箏獨奏曲《漁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箏曲。《漁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詩人王勃(649—676)在《滕王閣序》里:「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中的「漁舟唱晚」四個字,詩句形象地表現了古代的江南水鄉在夕陽西下的晚景中,漁舟紛紛歸航,江面歌聲四起的動人畫面。
出自《滕王閣序》披綉闥(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yū)其駭矚。閭(lǘ)閻(yán) 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gě)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zhú)。雲銷雨霽(jì),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wù)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l ǐ)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pǔ)。
③ 求音樂:《漁舟唱晚》 浦琪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8yaldHJZ7I/
④ 古箏的<漁舟唱晚>和電子<漁舟唱晚>音樂的情緒和意境上各有何特點
古箏版《漁舟唱晚》樂曲開頭舒緩典雅,描繪夕陽斜照碧波的畫面;接著音調逐層遞降,表內現漁翁唱晚的情容趣。接下來的是此曲最大的特色,就是用遞升遞降的的旋律多次反復演奏,並且逐漸加快,表現了流水的層涌回盪,漁船隨波漸遠的情景,是一首蘊含詩情畫意的優秀箏曲。電子琴版《漁舟唱晚》,其作者是80年代初期上海頗有名氣的電子琴演奏家浦琪璋,其樂音悠揚,能把音樂美妙地渲染,裝飾,有一種錦上添花的感覺!個人還是認為箏曲《漁舟唱晚》的旋律比較動聽。
⑤ 漁舟唱晚背景
取自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的詩回句。樂曲描繪了晚霞輝映下答漁人載歌而歸的動人畫面。樂曲開始,以優美典雅的曲調、舒緩的節奏,描繪出一幅夕陽映照萬頃碧波的畫面。接著,以音樂的主題為材料逐層遞降,音樂活潑而富有情趣。當它再次變化反復時,採用五聲音階的迴旋,環繞一段優美的旋律層層下落,此旋律不但風格性很強,且十分優美動聽,確有「唱晚」之趣。最後先遞升後遞降的旋律接合成一個循環圈,並加以多次反復,而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現了心情喜悅的漁民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隨波逐流,漁舟滿載而歸的情景。這首富於詩情畫意的箏曲曾被改編為高胡、古箏二重奏及小提琴獨奏曲。有關樂曲的由來,眾說紛紜尚無定論,一種認為是30年代中期古箏家婁樹華根據明、清時期的古曲《歸去來》加以改編而成的,另一說法是山東古箏家金灼南早年將家鄉的民間傳統曲《雙板》等樂曲改編而成的。現廣為流傳的婁本前半部分與金本同,後半部分為婁本所獨有。
⑥ 《漁舟唱晚》作品在音樂界的藝術地位是什麼
《漁舟唱晚》是一首音樂界公認的優秀傳統箏曲。標題取自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專「漁舟唱晚,響屬窮彭蠡之濱」。然而,關於它的產生、它的作者和改編者究竟是誰,卻是民樂界的一樁「公案」,眾說紛紜尚無定論。有說是20世紀30年代中期古箏家婁樹華根據明、清時期的古曲《歸去來》的素材加以改編而成的;還有說是山東古箏家金灼南早年將山東的民間傳統曲《雙板》及其變體《流水激石》《三環套日》等樂曲改編而成的;20世紀80年代初,山東聊城藝術館的姜寶海撰文認為它是金灼南根據當地民間箏曲《雙板》及由《雙板》演變的兩首小曲改編後,「傳授給婁樹華,婁樹華又稍作改編,而成為現在的譜本」;1986年,古琴家成公亮又在《音樂小雜志》第7期上撰文透露,他偶然發現了一位民樂老演奏家1929年在北京跟婁樹華的老師魏子猶學習並記錄《漁舟唱晚》的曲譜,這一資料的發現使這首名曲的形成更難作出定論了。
古箏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漁舟唱晚》之前,古人們用它演奏的多為凄哀之聲,因此,它又有了「哀箏」或「苦箏」的別稱。《漁舟唱晚》可以說是古箏傳統曲目中第一首表現歡樂情景的樂曲。
⑦ 《漁舟唱晚》古箏曲的大意
《漁舟唱晚》樂曲描繪了在晚霞輝映下漁人載歌而歸的動人畫面。
樂曲開始,以優回美答典雅的曲調、舒緩的節奏,描繪出一幅夕陽映照萬頃碧波的畫面。接著,以音樂的主題為材料逐層遞降,音樂活潑而富有情趣。當它再次變化反復時,採用五聲音階的迴旋,環繞一段旋律層層下落。
最後先遞升後遞降的旋律接合成一個循環圈,並加以多次反復,而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現了心情喜悅的漁民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隨波逐流,漁舟滿載而歸的情景。這首箏曲曾被改編為高胡、古箏二重奏、小提琴獨奏曲及長笛獨奏曲。
(7)音樂漁舟唱晚教案擴展閱讀:
樂曲的發展:
由山東省臨清市金灼南大師將傳統箏曲《雙板》《三環套日》《流水激石》編創成一曲,取名《漁舟唱晚》,成為一首著名的箏曲,廣為流傳。建國後,著名音樂家黎國荃先生根據同名箏曲曾改編創作為小提琴曲,得以在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傳,呂思清、盛中國、俞麗拿都曾傾情演繹。
1984年,著名電子琴演奏大師浦琪璋將其改編並用電子琴完美演奏,中央電視台選取其1分36秒至2分43秒作為天氣預報的背景音樂,一直沿用至今。三十多年不變的背景音樂,成為十四億人最熟悉和喜愛的音樂,它也是全世界所有電視欄目中播放時間最長的背景音樂
⑧ 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背景音樂 漁舟唱晚是什麼樂器演奏的
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背景音樂《漁舟唱晚》是用電子琴演奏的。
這首電專子琴曲《漁屬舟唱晚》和傳統的古箏版、小提琴版《漁舟唱晚》是不一樣的 。三十年不變的背景音樂,成為十三億人最熟悉和喜愛的音樂,它也許是全世界所有電視欄目中播放時間最長的背景音樂。
⑨ 誰有《漁舟唱晚》和《春江花月夜》的音樂教學設計》最好有是課件都有的》謝謝了!!
《春江花月夜》音樂教案
一、教學目標設計:
(一)認知目標:熟悉樂曲及主題思想,初步了解中國傳統音樂「換頭合尾」變奏法,通過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解和學生演唱、演奏樂曲主旋律,加深對樂曲各段的理解。(二)能力發展目標:讓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引導他們在欣賞中聽、唱、思、議、記、看,全方位開拓思維空間,在欣賞中訓練學生的形象藝術思維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啟發學生通過音樂欣賞進行文學藝術創作,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個性自由和諧地發展,達到藝術熏陶與塑造人的目的。 (三)情感培養目標:
通過對中國古代名曲的欣賞,了解我國優秀音樂文化的悠久傳統,培養熱愛祖國優秀音樂文化的感情,從而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增進民族文化意識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繼承祖國悠久文化、弘揚優秀音樂文化的意義。
二、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一)教材內容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人音版教材中「中國民族音樂」「古代音樂」部分的必聽曲目。它是一支典雅優美的民族管弦樂曲,是我國古代音樂中的「極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在國際樂壇上享有崇高聲譽。它的主題曲調富於歌唱性,旋律古樸、典雅,節奏比較平穩、舒展。主題旋律盡管有多種變化,新的因素層出不窮,但每一段的結尾都採用同一樂句出現,運用民間音樂中「換頭合尾」的變奏法,從各個不同角度揭示樂曲的意境,深化了音樂表現的內容,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高中學生的特點,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個性自由和諧地發展,全面提高審美素質,達到藝術熏陶與塑造人的目的。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初步了解中國傳統音樂「換頭合尾」變奏法。 (2)熟悉樂曲及主題思想,演唱、演奏樂曲主旋律,在音樂律動的過程中提高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簡單合奏協作能力與群體意識。
2、難點:通過音樂欣賞進行文學藝術的創作,喚起學生潛在的創造想像力。
三、教學對象分析:
1、高中學生已具有初步的音樂理論知識和一定的思維分析能力,經過訓練能夠做到自己識譜視唱。他們對音樂的學習熱情很高,充滿自信,但對中國民族音樂還缺乏一定的認識和了解,音樂綜合能力也有待進一步加強與提高。 2、通過直觀教育方法,能夠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印象,從而更好地發揮其想像力,進而運用已學過的知識進行創作。 3、在動中學、在樂中學符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規律。通過參與教學活動的愉快學習,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加深對音樂內涵的理解,更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慾,發揮創造精神。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一)聲像呈示行為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學媒體,聽覺與視覺相結合,取其容量大,手段新,刺激感官強度大等優點,靈活再現教學內容,從而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增大課堂信息量,加強視覺享受,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使學生能更高效地學習、掌握音樂知識,並將學生由感性認識逐步引導到理性的分析,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發揮學生創造能力,體現現代教育的效能觀。 (二)啟發誘導式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教師抓住學生對音樂「不完美的音響感知」的心理狀態,運用啟發誘導式教學法,創設意境、展開聯想,引導學生以主題因素的發展為主要線索,通過對各樂段的分析與描述,層層深入音樂的意境,整體把握作品的脈絡。在此過程中,有目的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音樂聯想空間里得到熏陶與教育。 (三)交互合作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師生雙方互為主體、互相依存、互相配合,教師與學生都處於一種平等、民主、和諧、自主、自覺的角色環境中,通過一系列程序,教師與學生在一種自由空間里相互發展,相互創造,相互提高。課堂教學既是師生雙邊心理互動的過程,又是學生與周邊環境(教材、教具、同學等)互動的過程,也是學生內部的多種心理因素(認知、情感、意志)相互作用的過程。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不再只是面對面的交流,更多的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發揮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在與學生進行交互作用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的雙向互動。 (四)激勵創新教學策略: 整堂課由「情境導入——熟悉主題——「畫面」聯想——合作演繹——創作升華」五環節構成,在教學中採用藝術融合為主要形式,將音樂、美術等直接訴諸於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嘗試將欣賞和創作活動結合起來,創造條件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引導他們在欣賞中聽、唱、思、議、記、看,全方位開拓思維空間,突出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通過課件的展示、教師言語的引導和激發,誘發學生的創作動機和創造靈感,促進學生的多向思維,鼓勵和啟發學生積極探索,勇於創新,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對學生富有創意的創作過程和作品,予以肯定和褒揚,培養學生的成功感,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
五、教學媒體設計:
採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平台進行課件演示,在教學過程中運用CAI課件進行輔助教學,集文字、圖像、視頻、動畫和聲音等多種媒體於一體,動靜結合、聲像合一,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和記憶,勃發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慾望。通過互動式的練習設計,創設藝術體驗與實踐的空間,突現學習的主體性。
六、教學過程設計:
【課件演示】
課前展示課件封面,播放《高山流水》背景音樂。
【一、情境導入】
1、情境導入在上一節課,我們系統地學習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國民族樂器的基本常識。今天,老師將要向大家推薦一首用中國民族樂器演奏的非常著名的古典樂曲《春江花月夜》。 【課件演示】
1、向學生展示配有背景音樂且具有古色古香風格、寫有《春江花月夜》標題的頁面。 2、簡介樂曲:這是一首典雅優美抒情的民族管弦樂曲。它宛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從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盪漾,花影在兩岸輕輕地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給人們以高度藝術美的享受。這首樂曲以動人的旋律,巧妙的構思與手法,使音樂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是我國民族音樂寶庫中的珍品,在國際樂壇上也享有崇高聲譽,曾多次在西方國家進行演奏,受到極大歡迎,被譽為「可以和世界上一流的室內樂團媲美」的優秀曲目。 【課件演示】展示寫有樂曲簡介並附有與樂曲情境相關圖片的多媒體頁面。
【二、熟悉主題】 1、音頻演繹,學生思考問題,教師在樂曲播放過程中適時地啟發誘導學生圍繞問題有目的地進行欣賞。
【思考題】 ①在樂曲中多次出現了哪些中國民族樂器? ②比較樂曲每段之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課件演示】
1、先展示寫有思考題的頁面,之後播放音樂及與樂曲意境相關的視頻,伴隨著畫面的切換進行欣賞。2、學生回答問題,教師總結。
①在樂曲中多次出現了琵琶、洞簫、古箏、二胡等中國民族樂器。②樂曲的音樂意境優美,樂曲結構嚴密。它每一段的結尾都是一樣的,而前面卻有 所變化。這就是中國傳統樂曲中常用的「換頭合尾」變奏法。它能充分發揮各種樂器的作用,從各個不同角度揭示樂曲的意境或主題。 【課件演示】 ①展示四種有代表性的樂器的相關圖片。 ②簡單介紹「換頭合尾」變奏法。 3、揭示音樂主題。這首樂曲一般分為十段。人們遵循中國古典標題音樂的傳統,為每段加了一個富於詩意的小標題。(出示樂曲結構圖) 【三、畫面聯想】 運用畫面聯想法,分段欣賞樂曲,教師在此過程中繪聲繪色地進行講解。①江樓鍾鼓②月上東山③鳳回曲水④花影層台⑤水深雲際⑥漁歌唱晚⑦回瀾拍岸⑧橈鳴遠瀨
⑨欸乃歸舟⑩尾聲【課件演示】
放各段音樂的同時,向學生演示包含各段基本內容及相應圖片的頁面。【四、合作演繹】師生視唱樂曲主題,並用電子琴和打擊樂器進行演奏。【課件演示】展示標有各打擊樂器演奏譜的頁面。【五、創作升華】1、創作:①欣賞由琵琶獨奏的《春江花月夜》,要求學生根據音樂意境,體會樂曲所表達的情景和神韻,並根據音樂的意境在電腦上選擇適合的圖畫。(請幾名學生到電腦上進行操作,之後師生進行鑒賞。) ②欣賞一段以《春江花月夜》為題的古典舞,引導學生根據音樂的意境自己繪畫或寫一首小詩。在此過程中,教師巡視課堂,參與到學生的創作過程中,啟發和指導學生的創作。學生自主創作結束後,挑選學生富有創意的作品進行展示,請學生闡述創作思路,之後進行評價。
【課件演示】 ①a、展示有琵琶獨奏《春江花月夜》背景音樂、包含有五十多幅風景圖片的頁面(課件中出現提示文字:「歡迎來到尋寶屋。請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體會樂曲所表達的情景和神韻,並根據音樂的意境,尋找認為合適的圖畫,放到『學生文件夾』中,希望這里的『寶貝』能夠滿足您。請同學們試試看!」) b、在電腦上展示學生選擇的圖片。
②播放《春江花月夜》舞蹈視頻文件。 ③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學生作品。 2、升華:這一節課,我們通過欣賞、視唱和創作等環節,了解到樂曲通過變奏,不僅描繪了「傍晚」、「小舟」、「簫鼓」等江上秀麗的晚景,表現微波盪漾、溫馨恬靜的春江景色,而且借景抒情,激起人們對祖國山河無限贊美的深厚情感。它還使我們領略了中國民族管弦樂曲的神韻,充分展示了我們民族器樂的魅力,使我們了解到中國民族樂器在世界之林中永遠是一株光彩奪目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