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美術教師資格證面試答辯題目:《光的魅力》
【導讀】光是自然發展的產物,也能塑造更好的美術氛圍,美術氛圍的培養,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繪畫等方面的能力,更能提升還是的個人素養,《光的魅力》是教師資格面試中美術科目常考資料,教師資格面試答辯大多會圍繞設計思路、教學實施和教師結構化等題目發問。小學教師資格證學科知識答辯在教師資格證面試中非常重要,面試中會有兩個方面的考察,分別是試講和答辯,答辯在試講之後進行,對於試講的結果會產生一些影響,所以想要面試取得比較好的分數,答辯也是很重要的,我們需要提前把考官可能問到的問題進行匯總,組織好作答思路,保證遇到此類問題能夠很好的作答,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小學美術教師資格證面試答辯題目:《光的魅力》,一起來看看吧。
一、談談你對光源的認識。
【參考答案】
首先,我們需要對光源有總的認識,宇宙中的物體有的是發光的,有的是不發光的,我們把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光源可大致分為兩種類型: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其次,自然光源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可見光,例如太陽、火光、雷電等。人造光源主要是由人工設計製造的儀器、設備產生的光,例如燈光、激光、熒光等。
最後,在藝術作品中,光源的選擇非常重要,光源的確定會直接影響到藝術作品所產生的效果。
在藝術展示中,美術館專業的光源能在最大程度還原藝術的特性,加強藝術的感知力,豐富藝術語言。
二、談談你的導入設計。
【參考答案】
本節課是屬於綜合·探索領域,需要老師引導學生探索光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本節課的導入設計上我具體是這樣操作的:
第一,通過設置疑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主動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第二,通過表演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授環節做好鋪墊。
第三,讓學生真正的融入課堂,能夠主動的去探索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談一談色彩中的補色?
【參考答案】
補色是指在色譜中一種原色和與其相對應的間色所形成的色彩關系。
原色有三種,即紅、黃、藍,它們是不能再分解的色彩單位。三原色中每兩組相配而產生的色彩稱之為間色,如紅加黃為橙色,黃加藍為綠色,藍加紅為紫色,橙、綠、紫稱為間色。
紅與綠、橙與藍、黃與紫就是互為補色的關系,也稱對比色。
關於小學美術教師資格證面試答辯題目:《光的魅力》,就說到這里了,以上的這幾個問題希望大家好好准備,把教師資格證面試要點提前了解,提前做好必要准備,保證考試成功!
B. 小學美術學科教案《讓色彩動起來》應該怎麼寫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感受色彩強烈對比帶來的視覺美感,深入了解對比色知識;運用強烈的對比色和生動有力的筆觸,創作一幅富有動感的畫面。
【過程與方法】
學生在回憶、探究、分析、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對比色知識和使畫面產生動感的方法,選擇合適的主題進行表現。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對比強烈的色綵帶來的表現力,學習運用對比色創作富有動感的美術作品,激發學習興趣,並促進對美術學習產生持久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深入理解和運用對比色。
【難點】
如何運用對比色創作一幅有動感的作品。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圖片,並提出問題:說說你發現了什麼?教師對圖片進行去色處理,再次引導學生觀察並提出問題:還會有動的感覺嗎?
教師總結:我們一起來探究色彩「動」起來的秘密,揭示課題《讓色彩動起來》。
環節二:欣賞作品,探究對比色
(一)對比色的概念
1.提出問題:什麼樣的色彩給你歡快、有節奏的感覺?(紅色、黃色、綠色等)
2.出示色相環,引導學生找一找色相環中哪些顏色對比強烈?(紅-綠,黃-紫,藍-橙)
繼續追問:這些色彩在色相環中距離是怎樣的?(180°)
3.講解對比色的概念:色相環中,每個顏色對面(180度對角)的顏色為對比色。如紅-綠、藍-橙、黃-紫互為對比色。
(二)感受對比色
1.作品中的對比色
多媒體展示《威斯敏斯特大橋》,引導學生欣賞並思考問題:這幅作品中,畫面色彩給你什麼感受?作者運用了哪些色彩?他是如何運用這些色彩進行表現的?
學生思考並回答,教師總結:畫面色彩誇張,充滿動感,畫家運用了補色以及冷暖差別大的色彩。畫面中相鄰的顏色都運用強烈對比的色彩,不同冷暖、深淺的色彩交替使用。
2.生活中的對比色
我們已經感受了作品中色彩的運用,同樣的生活中也存在很多的對比色,那回想生活中存在哪些對比色?
教師總結:玩具、游樂場、紅綠燈、民間彩塑
環節三:實踐練習,運用對比色
1.提出問題:要想表現一幅具有動感的畫面,你認為如何用色最合適?
教師總結:運用對比色可以使畫面更加的明亮鮮艷從而產生動感。
2.布置作業:創作一幅能讓色彩動起來的畫。
3.學生實踐,教師巡視輔導。
環節四:展示評價,分享對比色作品
1.學生自願展示作品。
2.組織學生進行自評、互評,評價要點:談談你表現的內容是什麼?主要用了哪些對比色?你是如何表現的?同學們的作品中,你認為誰的畫面最活潑、色彩對比最強烈?
環節五:小結作業
1.總結回顧對比色的相關知識。
2.課後作業: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色。
四、板書設計
C. 如何讓小學美術課充滿吸引力
隨著素質教育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審美能力作為人文素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美育的地位也隨之上升。經過調查,小孩子從會拿筆到上幼兒園期間,幾乎都喜歡畫畫。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三年級大約有90%的學生喜歡畫畫,到小學六年級時只有大約70%的學生愛好美術了,到了初中,尤其初二和初三的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急劇下降,不要說課後,就說每周的美術課,學生們總是懶懶地趴在課桌上,極不情願地畫兩筆,交給老師,敷衍了事,更有甚者什麼工具和材料都沒有,把美術課當成「消遣課」、「放鬆課」,興趣是學習的最好動機,沒有了興趣,就很難完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素質了。
初中學生正處在從小學階段的「天真」向「成熟」過渡的階段。初中學生漸漸少了小學生的那種「天真」,在他們的作品中很少見到小學生那種大膽的線條和自由的表現了,取而代之的是畏畏縮縮的小心表現,表現出畫畫真難,是件痛苦的事。主要原因是由於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提高,觀察世界方法的變化,眼睛的欣賞水平很高,而理論水平和表現能力不能達到他們自己的要求,所以出現了畫面很空甚至畫不出來的「學困期」。因此,很多學生感到自己不是「畫畫的料」,於是選擇了放棄。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使初中美術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如何使初中美術教育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如何做到既適應當前素質教育新要求又符合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規律,發揮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作為一線的教師只有反向操作,從學生入手,最大可能的激發初中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一、創設美的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實現審美教育目的。
興趣是學生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教師要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特有魅力,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例如:利用投影從視覺上激發;課堂上配上古箏、笛子之類的輕音樂,從聽覺上激發。教學時,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教材的內容以及教學的環境等因素進行協調統一,激發學生的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譬如說,讓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畫透視或寫生,是不符合邏輯的。美術教學也同於其它科目一樣,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學習美術是一種樂趣,並在這樂趣中學習掌握美術的基本能力。教師要積極運用自身的語言、教態、知識和各種形象的手段,通過有聲有色的環境氛圍,使學生在處於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了美的熏陶,從而提高了學生審美意識。比如:在欣賞徐悲鴻先生的《奔馬圖》時,我要求學生仔細地觀察作品,用簡練的語言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後的心理感受,課堂呈現一片活躍、熱烈的氣氛。我在充分地肯定了學生的回答之後,趁機簡單地介紹畫家的生平故事和創作這幅畫的時代背景,然後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層次的分析,這時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們把馬的思想和畫家的思想聯系起來,而且把馬的精神升華到民族的精神,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同時也獲得了美的享受。
二、把握學生的發展規律,提升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在設計美術教學時,教學的內容、方法、形式要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習慣。學習興趣是個體力求探究事物並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認知傾向,是一個人對事物感覺喜愛的一種情緒。學生對學習內容有無興趣,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書本上的教學內容不一定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所以教師要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學需要選擇能更好完成教學任務的內容,尋找新授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相一致」的結合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選用方面要靈活多變,遵循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習慣,滿足學生好奇、求新的心理,才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樂於接受。
初中學生的情感豐富而且易外露,當他們看到自己繪制的作品被老師和同學們贊美時,情緒就會振奮,並能帶動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引發求知、探究、創作的慾望與信心。在教學安排上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覺得只要稍加努力就會獲得成功,在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中變得更加努力。中學美術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對全體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鑒別美的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學生培養成為藝術家。作為美術教師,要承認學生中存在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允許學生興趣的不同發展方向,給學生以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消化和掌握知識,營造一個愉快、寬松又充滿藝術情趣的學習環境,以培養學生參與美術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豐富教學的組織形式與手段,緊密聯系生活實際。
中學美術課程標准要求:「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緊扣新課標,美術教師必須對以往的美術課堂常規經驗和教學組織形式重新審視,立足美術課的沖擊力、渲染力和愉悅身心的獨特魅力,探索適應新課標的教學組織形式。
教學組織形式不能採取「填鴨式」的灌輸,眼光也不能只盯住課本,而應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走出課堂,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更多的知識。新學期伊始的第一節美術課對那些剛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充滿著新鮮感,而課本中的第一課全是理論,很是枯燥。如何把這些理論同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獲得最真切的感受呢?我用了多媒體上第一節課。通過欣賞色彩繽紛、風格各異的繪畫及工藝作品深深地吸引和打動了學生。教師在對這些作品一一講解的同時,把書中的知識點巧妙地穿插進去。對這一教學形式,學生的興致特別高,收到的效果也特別好,既增長了學生見識,又學到了知識,激發了他們學習美術的熱情,變被動為主動。
此外,在美術教學中要積極採取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影視、錄像、多媒體、范畫甚至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全方位展現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境,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和審美想像能力,不斷給學生以高尚的審美體驗。
藝術一旦脫離現實生活,也就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與意義。這一點對中學美術教學尤為重要,這也要求在組織教學過程中盡量多的與生活相聯系,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生活中的美,積極投身於審美體驗。如在講圖案設計時,可把它與民族服飾上的圖案、家中的沙發靠墊圖案、床單上的圖案等有機地聯系起來講解,還可以穿插講一些關於顏色的搭配、服裝色彩與個人氣質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
四、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掌握美術基本表現手法。
美術課程大致可以分成欣賞和表現這兩大塊。如何激發學生用掌握的美術知識來表現自己對事物、生活、對美的感知。在新課程標准里,各個年級都有明確的規定。不管是色彩、素描、手工製作、版畫等,只要學生樂於動手、動腦、大膽地去表現,在這個表現的過程中就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審美能力,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如在學人物頭像描繪的課程中,教師先有針對地准備一樣有明顯比例問題的作品,把學生分組,然後競賽找出作品中的問題,再探索出正確的答案,然後讓學生畫自己、家人、喜歡的明星。也可以讓學生到室外進行分組寫生等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刪減或增加。可以趁熱打鐵,在後面加上人物漫畫或人物卡通等學生喜歡的內容,來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教學的方法,從而使學生和教師在心靈上產生共鳴,達到人文、情感、精神上的溝通。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表現欲,驅使學生帶著多方面情感去完成一幅美術作品。
五、密切聯系各學科,拓展美術教育視野。
美術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但不是孤立的學科,它與許多學科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中學的各科教材中,有許多需要運用圖像來闡明科學內容、剖析理論的問題,甚至有些問題,僅用語言文字元號難以表達,而運用圖像符號則一目瞭然。美麗的圖像又能使學生產生美感,滲透著美的教育。因此,積極主動地加強與各科教學的聯系,拓展美術教育視野,是有效發揮學生想像力、提高學習興趣的教學途徑。如:結合初中語文課的景物描寫來繪制文章插圖,教師通過文與畫密切配合,增強了講課的藝術效果,同時也增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如在平面構圖設計中穿插平面幾何知識,有效地加強兩個學科間的知識溝通,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名初中美術教師,我們不能坐在學科這把搖椅上怨天尤人,只有從實際出發,認真仔細地探索研究,大膽地進行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充分激發初中生對美術課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