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可愛的動物教案聽什麼動物發出的聲音美術課
1、能注意觀察小動物,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與動物應和睦相處。2、能夠用親切、柔回和的聲音演唱《我答有一隻小羊羔》,在歌聲和表演中表達出對小動物的愛護之情。3、認識碰鍾,學習並探索演奏方法。教學重點: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教學措施及方法:謎語導入法、想像體驗法、旋律圖示法、器樂伴奏法、歌表演等多種形式貫穿於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幫助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
Ⅱ 學習美術的感想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更加關注孩子的藝術發展,美術教育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教育教學的重點。新《課標》指出: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緊密聯系,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這一論述充分說明基礎美術教育不是專業美術教育,而是一種生活美術教育。因此,我們要充分結合美術教材的特點,引導學生主動接觸生活、充分感受生活、大膽創造生活,讓他們在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從而構建生活化的美術教育體系。
一、觀察生活――發現美。
「生活中到處存在著美,關鍵是給兒童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每個人的觀察角度不同,所以發現的美也就不同。現實生活對兒童畫畫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兒童的繪畫能力並不是單靠老師通過講授技法就可以教出來的,為他們創造一定良好的成長環境,激發他們熱愛生活、表現生活的繪畫興趣,才是我們應該去做的事。因為美是人類生活中永恆的主題,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美的藝術幾乎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美即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美、創造美。只有植根於生活世界,並為生活世界服務的教學才是具有強烈生命力的教學。
1.采擷生活,提高審美認識
美術課程改革強調將美術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從學生角度出發,去發現和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在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活實際中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使學生產生共鳴,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講《會變的線條》一課時,我讓學生從自然和生活中尋找美麗多變的線條,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多種線條:黑板邊的直線、窗外護欄上的螺旋線、老師頭發上的波浪線、花盆邊上的弧線、花葉子上的鋸齒線……,這樣的引導不僅使學生很快進入新課,同時又使他們在不經意間復習了以前學過的線條。接著我又進一步引導他們發現,原來在我們的身邊藏著這么多美麗的線條,而且它們多種多樣、變化多端,美化著我們的生活。創作中我又啟發學生想像微風中的柳條、大風時散亂的頭發、沙漠中一層層的沙子……學生輕松地畫出自己熟悉而又富有美感的線條,他們的作品便充滿了韻律。這樣既結合了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使他們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感受美、鑒賞美,又使學生認識到藝術表現手法來源於生活,藝術中線條的存在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節課既培養了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又提高了他們發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2.走進自然,強化審美感受
「課堂不等於教室。」以往的美術課通常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教材傳授技能,然後讓學生坐在課堂里臨摹,或憑記憶冥思苦想,不但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而且沒有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慾望引導他們自主探究學習,結果學生不但畫不好,更不會有創意。因此教學中,要根據教材組織學生以寫生、采風等方式,到大自然中去感悟,這樣孩子們不但興趣盎然、作品富有真情實感,而且在寬松愉快而自由的環境里,也會陶冶個性和情操,同時為美術的創作增添了不少素材。如舉辦《我是小小畫家》活動,雖然只是改變了場地,但是當學生背著畫夾,坐在校園里寫生時,那種感覺完全不同,清新的空氣,開闊的視野,令人身心愉悅。其他同學羨慕的眼神,令寫生的學生個個神氣十足。校園里熟悉的一切在同學們的眼中,一筆一筆的創作是那麼的新鮮與美麗。學生的作品雖然還很幼稚,但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學生享受著室外創作所帶來的那份喜悅與快樂。因此,我們美術教師應努力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融入社會,讓學生嗅出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麗、品嘗生活的快樂,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描繪生活、創造生活。
二、實踐生活――體驗美。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學生體驗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感悟到生活的美醜現象。生活中的碧海藍天、紅花綠柳、高樓大廈、市井人群、民俗民風、悲歡離合……都是學生難以忘懷的。對這些生活場景的耳濡目染,他們談起來津津樂道、各抒己見,畫起來直抒胸臆、色彩斑斕。作為美術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說真話、訴真情,對學生的情感加以引導、發展,增強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術的感悟。
1.創設生活情境,體驗快樂感受
陶行知先生認為:在自然的生活中進行教育,創設生活化的環境更易於學生理解和接受。他認為,教師的職責在於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事物環境中進行學習,情境創設一定要與學生的生活興趣結合起來。因而,我們在美術教學中要努力創設一種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情境內容和方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自然貼切,緊扣主題。如,在講《奇妙的爬行》一課時,導入新課環節中我播放了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動畫片,創設了一個動物園的情境,引導孩子們找一找功畫片中的爬行動物,並把課堂變成一個爬行功物的展覽廳,讓學生們模仿動畫片中看到的和自己喜歡的爬行動物,使他們很快地進入到教學活動中,並以此引出課題,輕松地在動畫中欣賞美、感受美。學生們把自己幻想成一個微觀世界裡的小動物,我帶領他們閉上眼睛進入奇妙的大自然。我們不再是直立行走的人類,而是渺小的爬行動物,周圍的事物會怎樣?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和能想像到的一切,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既營造了活躍、歡快的課堂氛圍,同時又讓學生體驗到了平日中忽略的快樂。從而培養他們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在奇妙的爬行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激起內心更加熱愛生活、熱愛繪畫藝術的情感。
2.調動生活經驗,開闊表現視野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應是知識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結合,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些生活經驗調動學生對美術的探究與感悟。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教育情境,來再現生活,讓學生身臨其境,再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感受。如《下雨了》一課,可以在教室里掛上一些雨傘、雨衣、雨帽等雨具,再放一段下雨時的錄音,讓小朋友閉上眼睛去體驗、去想像,在大街上、在學校里、在田野里、在樹林里你都看到了一幅幅什麼樣的雨中情景。同學們的思路會拓展得很寬,有的說看到了放學時校門口開滿了傘花,有的說小花小草洗了個澡感到舒服極了,還有的說看到了傘被風掀翻的趣事……。從學生們所描述的情景中可以看出,孩子們運用了自己的生活經驗,拓寬了表現視野,從而把日常生活中美麗的雨景留在了畫面上,激發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把小雨的自然美升華為藝術美,一顆顆天真無邪的童心自然會長出想像的翅膀,結出愛心的果實。
三、表現生活――創造美。
美術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學生學習美術的好方法,即從重視教學的知識價值,轉向到重視教學的生活價值。學生通過深入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他們的內心會充滿對生活的熱愛與激情,並急於將它表現出來。教師要啟發學生充分調動自身潛能,選取適合表現美的物質材料,經過藝術想像,藉助藝術語言表達出自己的審美情趣,嘗試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創造生活的美。
1.多彩的生活,真情的表達
美術教育不是培養藝術家,而是要培養熱愛生活、內心充滿美、創造美好生活的人。教學中把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如,母親節來臨之際設立課題《我為媽媽獻真情》,引導學生動手用拼貼、拓印、繪畫等方法製作一張賀卡、寫上一句真心的話送給媽媽,在暖暖溫情中體會創作的樂趣,感受美術課的獨特魅力。美術課不是簡單的繪畫,美術課是一種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活動。一雙雙發現美的眼睛,一顆顆感受美的心,一雙雙創造美的手!一種信念在每一次的動手創作中、每一次繪畫活動中得以升華。我們要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手中的畫筆表現出來,用藝術語言表現生活的縮影,放大生活的趣味。學生們每天都生活在熟悉的環境中,在家裡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生活,他們之間有著許許多多溫馨的生活畫面,或郊遊、或購物、或嬉戲……當學生傾注自己的全部感情去創作時,這一個個精彩的瞬間都定格成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畫面:《過春節》《演電視》《節日的裝飾》《介紹我喜歡的玩具》……這些畫面都洋溢著愛的氣息,散發著濃濃的幸福與溫馨,讓人從有限的畫面想到無限的畫外,感受畫中的情,聽到畫外的音,真實的生活在畫中升華。
2.利用廢棄物,美化生活
審美體驗是學生成長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是學生生活的一種基本方式。學生的審美體驗從哪裡來?從活動中來,從做中來,因而杜威先生把「從做中學」奉為至上的教學信念和法則。
生活中有許多普通的物品、廢舊的材料,它們看似平淡無奇、廢棄無用,可是只要同學們發揮豐富的想像力,運用靈巧的雙手把它美化一下,就能將它們變成一件件獨具魅力的藝術品。有一次上《面具》,一名從不帶用具的學生從地上揀了些別人的剩材料竟然也做出一件作品――大腳板海盜先生,同學笑他做的醜陋,我卻在全班表揚了他,表揚他的廢品再利用,表揚他的大膽設計。那是他第一次站在講台上露出燦爛的笑容。每一朵花都需要陽光,需要精心的呵護才能長大。你看,那造型奇異、活靈活現的紙盒――《可愛小動物》,那繪制在各種酒瓶上的大膽圖案――色彩艷麗的《漂亮的瓶子》,那創意無限的塑料瓶筆筒――《做筆筒》,還有那《巧用紙餐具》中百變的紙盤娃娃、紙杯小豬、昂首前行的烏龜……當孩子們把一個個廢舊物品變成一件件有趣的工藝品、或成為大家喜愛的玩具、或成為互相贈送的禮品、或擺在屋子裡點綴生活的裝飾品,他們會為自己感到驕傲,會對現實生活充滿激動和自豪,會對未來生活有一份美好的憧憬和無限的遐想,從而使一顆顆幼小的心靈對生活的感悟、對生活的熱愛會更豐富、更真切。
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生活是美術得以生長的土壤,美術讓生活更加精彩,美術源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我們要引導學生閱讀「生活的教科書」,讓他們走進生活、融入生活、感悟生活。讓我們多給孩子創造一些機會,多給孩子一些陽光,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打開孩子創作之門,燃起藝術之花。
Ⅲ 急求人美版二年級上冊全冊美術教案。。。。
2011年人美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上冊全冊全套教案,共25頁
第一課 我和昆蟲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了解自然界中昆蟲的種類和特點,知道表現主題的方法。認識對稱的基本特點,發現昆蟲的對稱。
應會:體驗參與學習、主動學習的快樂,通過觀察,學會抓住特點表現不同種
類的昆蟲。利用所學的知識大膽想像和表現有情節的「我和昆蟲」。
2.隱性內容與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觀察、了解有趣的昆蟲,大膽表現有情節的故事內容。培養學
生的想像能力和表現能力,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教學,培養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
力。
難點:表現有情節的故事內容,充分發揮想像力。抓特點表現昆蟲。訓練組織:
畫面的能力。
學習材料:
彩筆、油畫棒、彩色紙、廢舊廣告紙、掛歷紙、報紙、剪子、膠水……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准備:收集有關昆蟲的資料,如圖片、書籍或者網上下載昆蟲
的資料。每人了解一種昆蟲(名稱、形狀、顏色、花紋),並能介紹給大家聽。
1.組織教學:集中注意力,提要求。
2.講授新課
讓我們先了解昆蟲——板書課題一部分:昆蟲。
(1)引導學生觀看。(展示部分昆蟲)
提示:你知道片中昆蟲的名稱嗎?可以邊看邊說出名稱。
(2)布置學生介紹昆蟲資料。
同學們准備了大量有關昆蟲的資料,誰能展示、介紹資料?
教師介紹:昆蟲標本
(3)引導學生觀察昆蟲的變化過程。組織小組討論——「說一說昆蟲變化的過程」。
(4)看書第2、第3頁分析昆蟲的形態、顏色、花紋。
(5)總結歸納。
①昆蟲身體結構上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②昆蟲的動態有什麼不同?
③自然界的昆蟲與人類有關系嗎?
(6)自然界昆蟲與人類有密切的關系,你能想像你和昆蟲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嗎?編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7)補充課題另一部分:我和昆蟲。
(8)欣賞優秀作品。
3.提要求,完成作業。內容生動有趣;表現手法多樣;昆蟲特點突出;顏色鮮艷漂亮。
4.教師輔導要點:
(1)構圖飽滿。
(2)人與昆蟲表現生動。
(3)顏色漂亮。
分小組講故事,比一比誰的故事最有趣、最有想像力。
5.展示、講評作業。
教學反思:
第二課 奇妙的爬行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1)觀察、分析生活中點並體會美感,培養學生的象創作能力。
(2)了解爬行動物特點學科學習的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學習能力。
2.隱性內容與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2)培養學生細致認真的習慣。
(3)培養學生對未知世界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爬行動物的習性,並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畫面。
難點:如何抓住爬行動物的特點大膽表現,並充滿畫面。
學習材料:
關於奇妙的微觀世界的圖片、小動物(小昆蟲)的標本,動畫、作業紙。
教學過程:
1.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有關爬行動物的資料、圖片。
2.觀察、回憶不同種類爬行動物的外形特點。
欣賞爬蟲及爬行動物圖片以及教材中的內容。
思考:
①你認識這些爬行動物嗎?
②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它長得什麼樣子嗎?
③它們給你們帶來什麼樣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動物畫下來嗎?
3.接龍游戲:各小組將你們觀察到的爬行動物的外貌特點畫在黑板或紙上,比一比哪個組畫得又大又美。
4.如果你是一隻小爬蟲,你會爬到什麼地方呢?怎麼樣爬才能到達目的地呢?
(1)教師出示樹葉、木頭、石塊等模型,請學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動作。
(2)啟發學生談一談爬行動物們還會碰到什麼有趣的現象。
5.作業要求:
每組設計爬行動物的頭飾或服裝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紙、報紙、彩筆等多種材料進行繪制、剪貼製作,比一比誰畫的爬行動物又大又美,設計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後表演《爬蟲一家的奇妙之旅》。
6.分工合作:
小組討論:誰畫頭飾、誰畫背景?每個人如何分工?
7.小組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8.課後小結:
(1)以小組為單位表演,給同學們介紹奇妙的爬行。
(2)學生自評、互評。
(3)教師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今後你還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呢?
9.課後拓展:你掌握了哪些知識?回家後觀察身邊的爬行動物,看一看它們是怎樣生活的?如果你有興趣還可以將它們寫生下來。
教學反思:
第三課 奇妙的小鬧鍾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1)通過欣賞活動,了解鍾表的文化以及造型特點。
(2)通過對不同種鍾表的欣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通過鍾表的設計與製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設計與製作能力。
(4)通過本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利用自己設計製作的鍾表,認識表盤上的時間,進行跨學科的綜合。
2.隱性內容與目標
(1)通過欣賞活動,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2)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不同種鍾表的特點及其設計製作方法。
難點: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對表盤的設計。
學習材料:家庭中使用的各種鍾表、廢棄的食品盒子、廢掛歷紙、圖釘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語言進行組織教學。引導學生欣賞師生課前准備的各種鍾表實物。
出課題:漂亮的小鍾表
二、 提問: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種類的鍾表?
引導學生分析課本第6頁中的鍾表圖片,分析其外形的不同特點。
提問:教材第6頁、第7頁上鍾表的表盤,是怎樣利用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形象進行巧妙設計的?
提問:人們為什麼這樣來設計表盤?
提問:你能利用課前准備的材料設計一個與眾不同的鍾表嗎?怎樣設計?
教師根據這幾位同學的介紹,引導學生了解如何巧妙地運用材料,展示幾種巧用材料的作品,並且引導學生了解如何使表針能撥動。
三、布置作業,教師巡視輔導。
布置學生認一認鍾表。
小結:你喜歡鍾表嗎?為什麼?
布置作業:課後還可以用多種形式來設計小鍾表。
Ⅳ 哪位大師有人民音樂出版社一年級上冊第四課可愛的動物ppt,急用,謝謝~~~~!!!
第四課 《可愛的動物》
一、教學內容:
1、聆聽《三隻小豬》
2、聆聽《快樂的小熊貓》
1、 表演《動物說話》
2、 樂器伴奏《我有一隻小羊羔》
二、教學總目標:
1.能夠注意聆聽描寫小動物的歌(樂)曲,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與動物應和諧相處。
2.能夠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動物說話》,在歌聲與表演中表達出對小動物的愛護之情。
3.在聆聽音樂中嘗試用動作表達自己想像中的動物神態。
4.認識木魚、碰鍾,學習並探索演奏方法,練習為歌曲演唱伴奏。
5.能准確地朗讀歌謠,並讀出二拍子的強弱。
三、教材分析:
1.輕音樂《三隻小豬》
外國器樂曲《三隻小豬》是由一支輕音樂隊演奏的樂曲,輕松、幽默,不乏諧謔,勾畫了三隻小豬愉快的生活場景。樂曲在小豬的叫聲中拉開序幕,在電子琴輕輕的主和弦的伴奏下,小豬柔和地歡叫著,短笛奏出了一條歡快、跳躍的旋律。音樂聲中,小豬似乎很內行地在弱拍上應和著。接下來弦樂以小提琴齊奏出第二條風格不同的旋律。電子琴接著奏出了第三條旋律,好像小豬們歡樂的舞蹈。小提琴又齊奏出第二主題,在小豬的叫聲中結束。
2.管弦樂《快樂的小熊貓》
《快樂的小熊貓》是美術影片《熊貓百貨商店》中的一個音樂片斷。音樂開始,首先由中提琴奏出的長音和小提琴奏出的碎弓音,渲染了大森林早晨美麗幽靜的景色,在弦樂柔美的音響襯托下,竹笛吹出一段節奏自由的旋律,其音調清新,色彩明亮。接著音樂出現了輕快跳躍的旋律,經過兩小節的過門,引出了一段活潑明快的曲調。單簧管吹出了4小節呆板、滑稽、憨厚的節奏音型,好像兩只小熊貓搖晃著胖乎乎的身體在抬水。接著樂隊奏出快速的下行跳進的旋律,彷彿是小熊貓急促走進商店的步態,加上最後豎琴的刮奏,形象地表現了小熊貓一溜煙似地走進了商店櫃台,開始接待來買東西的顧客。
3.歌曲《動物說話》
《動物說話》是一首歌謠風格的創作歌曲,2/4拍,五聲降E羽調式,一段體結構。歌曲的節奏簡單,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為主。旋律較為平和,級進與小跳相結合,採用重復、模進、變化重復的手法,緊密結合了語言的特點,表現了小動物稚嫩的拙態和叫聲。樂句間加花伴奏的應用,使歌曲風趣、富於變化,又彷彿是小動物機警的神態。最後8小節尾奏多採用16分音符的節奏和斷音奏法,使小動物的形象得到補充,歌曲顯得豐滿完整。是一首便於表演的兒童歌曲,很有趣味。
四、教學重點:
1、用柔和、親切的聲音演唱歌曲。
1、 用動作表達自己想像中的動物神態。
2、 認識木魚、碰鍾,學習演奏方法。
五、教學難點:
歌曲演唱與間奏表演的連接。
六、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欣賞《快樂的小熊貓》,對音樂形象充分展開想像。
2、 欣賞《三隻小豬》,自編動作表演。
3、 聆聽《我有一隻小羊羔》,學習碰鈴的演奏方法。
教學上限:
1、 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想像。
2、 用生動形象的動作表達自己想像中的動物神態。
教學下限:
1、 感受樂曲的意境和情景,能跟著音樂表演。
2、 學會用碰鈴為歌曲伴奏。
教學准備:
1、《快樂的小熊貓》欣賞帶
2、《三隻小豬》欣賞帶
3、《我有一隻小羊羔》歌曲范唱
教學過程:
一、欣賞《快樂的小熊貓》
1、 今天,劉老師帶小朋友去大森林看動物音樂會。一大早,森林裡可美了!讓我們輕輕地走進大森林,仔細地聽聽、看看。(聆聽著《快樂的小熊貓》中表現早晨的音樂片段輕輕地走進教室。
2、 小朋友在大森林裡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呢?(自由說說)
3、 動物音樂會的第一位演員出場了,它就是可愛的熊貓。這只熊貓是什麼樣子的?它在表演什麼動作?請小朋友仔細地聽聽。(悄悄地說給老師聽)(欣賞1)
4、 小朋友看到的熊貓有……的,它在表演……,我們也來學學熊貓可愛的樣子。(隨熊貓主題音樂自編動作表演)
二、聆聽《我有一隻小羊羔》,學習碰鈴的演奏方法。
1、 第二位動物演員是誰呢?請小朋友聽一聽。(聆聽歌曲)
2、 演員是誰?(回答)小羊羔唱歌可好聽了,我們一起來學學。(用「咩」模唱「3—|3—|2—|3—|3—|3—|2
—|1—||」的旋律,然後為歌曲伴唱。
3、 我們來給小羊羔的歌聲配上伴奏。
出示碰鈴——認識——演奏方法——模擬演奏(集體)——實物演奏(按小組)
4、 歌曲演唱(會唱的小朋友)、伴唱、伴奏合成。
三、欣賞《三隻小豬》
1、 下面的節目更有趣,演員是小豬三兄弟。這三隻小豬是什麼樣子的呢?仔細地聽(仔細聆聽,悄悄地說)
2、 說說自己想像中的三隻小豬的樣子和小豬的表演(個別表演)
3、 模仿小豬的動作:扭著身子走路、翹鼻子、大耳朵扇風
4、 學小豬走走(聽老師提示按小組表演:1、3組,2、4組,5組)
5、動物音樂會的節目真精彩,下一次課我們再來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