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班美術教案 走進非洲
重點、難點部分的教學是一節課的關鍵,教師的課堂教學的水平主要體現在重點的突出專和難點的突破上。一般說屬來,一節課中學生要把握的主要知識就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學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難的地方就是教學難點。怎樣在課堂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呢?首先,教師必須要把握住重點和難點,當教學內容確定以後,教師應認真考慮:通過教學應使學生理解和把握哪些知識,那些主要的、關鍵性的知識就是教學的重點;學生在學習時會碰到哪些困難,那些學生難以理解、輕易出錯的知識就是教學的難點。其次,考慮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當重點和難點確定以後教師還要考慮:教學時怎樣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相聯系?怎樣與學生已有的舊知相聯系?終極制定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以此幫助學生化難為易,幫助學生理解和把握所學知識。
B. 小班美術教案我眼中的美國
設計意圖:
小班階段幼兒的知識經驗不夠豐富,但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趣,探索世界是從他們最貼近的自身開始。他們通過自己周圍的人際環境,特別是對自己具有重要意義的成人,如父母、老師等對待自己的態度、方式來認識自己的。為了讓幼兒形成積極的自我體驗,我們預設了主題活動《我的故事》,想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幼兒感知自己是一個獨立的、自主的、獨特的個體。
教材分析:
對於剛進入幼兒園上學的孩子來說,家是他們認為最安全而又溫馨的港灣,因此我設計了讓幼兒通過回憶家庭中的生活情景和模仿爸爸媽媽話語,引導幼兒充分感受家人的愛與被愛,體驗和家人在一起的歡樂時光,給幼兒美好的情感體驗。
《我的家》是通過幼兒塗色的方式,讓幼兒用他喜歡的顏色來打扮自己的房間,讓小班的孩子喜歡自己的家,並能感受到家的溫暖,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們無私的愛,懂得珍惜,懂得付出。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讓幼兒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家。
2、讓幼兒感受家的溫暖,以及爸媽對他們的愛。
3、引導幼兒學習顏色的協調搭配。
教學重點:
1、幼兒感受到家的溫暖,感受爸媽對他們的愛。
2、顏色的協調搭配。
教學難點:
幼兒對"愛"的體會。
C. 《看世界》大班美術教案
活動目標:
1、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能充分發揮想像力對周圍事物運用誇張的表現手法進行繪畫創作。
2、在對周圍環境原來的認知基礎上進一步感受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從而萌發出對周圍環境和事物的熱愛。
3、知道眼睛能反射物體這一現象。
活動重點:
對眼睛的描繪從實體化到抽象化。
活動難點:准確運用線條和色彩。
活動准備:
1、教師自編詩歌《小小的眼睛》
2、眼睛的圖片、一個自製的大眼睛的框架。
3、繪畫紙張、繪圖筆、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幼相互問好
2、教師出謎語請幼兒猜引發幼兒興趣。
謎面:兩只葡萄黑又亮, 白天陪我看世界,晚上伴我入夢鄉。
3、教師揭示謎底——眼睛。
二、開始部分
1、出示大眼睛框架引導幼兒用框架觀察周圍。「這是什麼?」
a、「請你用這個「眼睛」仔細的看看周圍都有些什麼東西?」
b、「這些東西都是我們認識的,你們喜歡用「眼睛」看他們嗎?為什麼?」
C、「除了這些東西,你還能想到用「眼睛」能到看什麼?」
d、教師總結「原來我們用眼睛看到了這么多東西啊?」「你們想知道我用我的眼睛的看到了什麼嗎?」「讓我用一首詩歌來回答你」。
2、教師朗誦詩歌,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我的眼睛「裝」下了什麼?是怎麼「裝」的?你的眼睛也能「裝」嗎?能「裝」下什麼?
3、引發幼兒思考:除了這些你的眼睛還能裝下什麼呢?
4、出示鑒賞畫,讓幼兒欣賞分析可以把眼睛裡看到的東西怎麼樣畫出來?
「看到這幅作品你想到了什麼?」
「除了這樣畫,你還能想到怎麼畫?」
三、操作部分
1、提醒幼兒:眼睛要畫的大大的才能「裝」下更多的東西。
2、發放紙筆,幼兒自主創作,教師巡視觀察指導。
附:
《小小的眼睛》
我有一雙小小的眼睛,
小小的眼睛能裝大大的世界。
小小的眼睛,
裝下藍藍的天空藍藍的海,
裝下紅紅的花兒綠綠的草。
小小的眼睛
裝下高高的大樓長長的馬路,
裝下飛翔的鳥兒爬行的螞蟻。
小小的眼睛,
裝下了風,裝下了雨,
裝下了爸爸媽媽和老師,
我用小小的眼睛裝下了整個美麗的地球。
說課稿
一、說教材
在此次活動中我選用的是幼兒想像畫,針對我班幼兒想像力豐富這一特點而設計,在活動中針對眼睛能反射周圍事物這里特點,利用眼睛做畫框,而讓幼兒想像將周圍熟悉的人、事、物、放在眼睛裡並用誇張的手法去體現,讓幼兒體驗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周圍,活動中還運用詩歌來拓寬幼兒的思路。
二、說目標
在活動中我將活動目標定位在幼兒的想像力和創作力的發揮上,希望通過活動幼兒的思維能更開闊、想像會更大膽。同時也定了讓幼兒了解科學方面的眼睛能反射物體這一現象,與此同時幼兒在觀察同伴眼睛的同時還能增進相互之間對身體構造的了解從而促進同伴之間的情感。
三、說准備
D. 欣賞國外創意美術課堂教學有什麼啟示
新課程標准將美術教材劃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其中「欣賞評述」課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的重要途徑。小學美術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小學美術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繪畫、工藝、欣賞並重,著力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情趣。繪畫課與手工課是培養審美情趣的基礎,欣賞正是把平時所學的審美能力進行內化、升華的必須課程,在欣賞中,使學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來回碰撞,從中升華出各種能力,更讓學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養和害擔憤桿蒞訪縫詩俯澗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想像能力。最終才能達成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這一教學目標。而在我們通常的課堂教學中,會產生「重繪畫、輕欣賞」的現象。主要原因是我們老師缺乏對欣賞課的重視的態度,認為欣賞就是看看,不重要,從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欣賞的教學研究。改變這種現象,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然後了解兒童的美術欣賞心理及欣賞習慣,選擇合適的欣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為了增加欣賞內容的趣味性,充實課堂內容,教師不光要備好課,寫好教案,對於搜集到的美術欣賞作品一定要先選好題材內容。美術欣賞課不應是一味地欣賞,有的時候應該讓學生進行臨摹作品,從中體味作品的內涵,這樣就打破了欣賞課紙上談兵、光說不練的局面,更有助於學生理解作品。舊的「一言堂」、「滿堂灌」、保姆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習慣於坐享其成的聽權威答案,是教師的絕對權威地位使他們習慣了當「配角」。新課程理念強調「啟」和「導」。學生經過了探究過程,必然要得出結論,這是一個歸納、推理、演繹的提升過程。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的思維,通過對過程的體驗,運用談話、提問、研討等方法,指導學生得出問題的結論。教師應該是教學內容的設計者和創造者,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協調者,是學生活動的指導者和服務者。從學生的視角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營造和諧的心理氛圍,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鼓勵每個同學運用美術的語言說出自己的看法,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復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美術課程的價值首先應體現在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通過欣賞獲得審美感受之外,還應用語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的感受、認識和理解,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另外,在小學美術欣賞課中,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許多時候會增加一些欣賞內容。然後教師往往以自己的愛好選擇作品,忽視了學生的已有認識與欣賞水平及欣賞的心理傾向。因此,在學生欣賞的題材與內容的選擇上應注意要選擇與兒童的生活實際相貼近,要選擇與兒童的認知和欣賞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的,能激發兒童興趣的作品;要選擇的是本身富有兒童情趣的、易於兒童接受與理解的作品。為此,可採取以下策略:(1)課前對收集的欣賞作品進行挑選、歸類,同時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題材。(2)可以選擇學生自己創作的優秀作品,作為補充材料。這樣,學生就不會對欣賞作品產生距離感,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賞的興趣也就又提上來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有了,還怕學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