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音的長短由什麼決定
聲音的長短由音長決定。
為了便於理解,以聲音的波形圖來示意:專
音強:又稱響度,就是我們聽到屬的聲音的大小。
音長:又稱音值,就是我們聽到聲音持續的時間。
音高:又稱音調,就是我們常說的高音,低音。
音值:又稱音色,不同物體震動時泛音不同導致每種物體都有特有的音色。
② 誰有小學音樂教案
7月15日 22:22 第一課
[單元備課]
[教學內容]
二 綜合訓練
三 欣賞 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學目的]
一 通過歌唱和欣賞合唱曲,讓學生感受合唱藝術的魅力,教育學生熱愛生活。
二 學習在氣息控制下的快速音階連貫唱法與八度大跳音程唱法。
[教材分析]
一 歌曲
歌曲《我們多麽幸福》是我國著名作曲家鄭律成在1955年創作的兒童歌曲。歌曲為二段體節構。第一部分是齊唱,共六個樂句,其中第一與第二樂句,第三與第四樂句,第五與第六樂句的節奏完全相同,使歌曲富於動力,給人以輕松明快的感覺,展示了少年兒童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 綜合訓練
發聲練習曲是由三個樂句組成。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曲調的二度模進。三句旋律都是從音階的前五個音上下級進後接以把度大條,八度大跳均有跳音記號,僅用LA發聲,顯的輕快、活潑。
三 欣賞
《歌唱二小放牛郎》作於抗日戰爭時期的1942年。採用了敘事歌曲體材,講術一個動人的故事。這首敘事歌曲是在民間分節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很接近我國的民間小調,曲調優美動聽,感情容量大,使人回味無窮,因而不覺單調乏味調乏味。使歌曲富有藝術魅力。
[教學重點]
在教學時有感情的歌唱,選定正確的速度、力度,二聲部演唱的准確與和諧。
[教學難點]
綜合訓練的發聲練習,演唱時要注意音樂的流暢與彈跳。
[教學構想]
教學時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首先要做好示範,在教學中,採用啟發式。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
[學情簡析]
通過欣賞和歌唱本課二首合唱歌曲,讓學生感受合唱藝術的魅力,領悟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一 學唱歌曲《我們多麽幸福》
二 綜合訓練
[教學目的]
一 學唱歌曲曲調,並加入歌詞。
二 做好綜合訓練的發生練習。
[教學重點]
加強二聲部的練習與合作,可用樂器試奏,以加強對二聲部音響的感覺,提高音準與諧和的效果。
[教學難點]
學生在演唱歌曲時,投入自己的感情,盡情的歌唱美好的生活。
[教具、教學媒體使用]
錄音機、鋼琴、教材。
[課型]
新授
[教學過程]
一 聽音樂進教室。
二 師生問好歌。
三 總結上學期所學內容,概括本學期將要學習的內容。
四 發聲練習
1
2
3
五. 學生齊讀歌詞。
1 提問學生:這首歌說了一件什麽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 講述歌曲的風格——稍快、活潑的
3 本歌是幾幾拍的?四分之三拍的含義是什麽?
4大體看一下歌曲的譜子,默打一下節奏,注意歌曲中的連音線。
5 聽范唱
6 自己用豎笛吹奏歌曲。視唱歌曲。
7 加入歌詞,演唱的時候注意三拍子的節奏——強弱弱。
六 做綜合訓練
注意氣息的連慣性,以及氣息的彈性。歌唱時腔體打開,發生自然。
七 總結下課
教學札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一 歌曲的處理。
二 欣賞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學目的]
一 歌唱時常好歌曲的節奏,使圓舞曲的風格與歌曲的內容連結在一起,增強歌曲的藝術感染力。
二 欣賞歌曲時,要結合歌曲的歷史背景,用心去感受,並能通過欣賞,說出自己的觀點。
[教學重點]
學習在氣息控制下的快速音階連慣唱法。
[教學難點]
在欣賞合唱曲時候,要注意情感的體驗。
[教具、教學媒體使用]
錄音機、鋼琴、教材
[課型]
綜合
[教學過程]
一 聽音樂進教室。
二 師生問好歌
三 聲樂訓練
1
2
3
四 歌曲處理
1 先有感情的朗誦一遍歌詞。
2 把握歌曲的風格,唱出歌曲的歡樂情。
3 歌曲的和聲部分正是歌曲的高潮,演唱時要加強氣息的運用,使聲音更有力度。
五 欣賞
1《歌唱二小放牛郎》——看譜齊唱
2 初步欣賞改編的合唱曲,感受合唱曲的藝術魅力。
3 重點復聽三四五段的合唱,感受其變化、發展的強烈情緒。
4 完整的復聽全曲。
六 總結下課
教學札記
該回答在7月15日 23:01由回答者修改過
揪錯 ┆
③ 音的長短也叫音的什麼
發聲體振動保持延續時間的長短就是聲音的長短。延續時間長,發聲的時間就長版;延續時權間短,發聲的時間也就短。音的長短也叫做音的時值。
不同長短的音相互結合起來,就產生出音樂的節奏、節拍,被稱為旋律的骨架。音的長短在音樂中是相當重要的,因此,在演唱、演奏音樂時一定要掌握好音的時值。
④ 幼兒園奧爾夫大班音樂游戲教案《聲音的長短》
您好
樓主
很高興看見了您的問題
雖然我無法正確的回答您的問題
但是我的回答能給您版幾點提示
1
游戲中遇到權了疑問可以先去看看游戲幫助
2
當自己實在無法解決時可以求助資深玩家
其實
很多難題都是完全可以自己解決的!
當您自己解決問題時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同時我也深信樓主的智慧
祝您能早日找到問題答案
希望我的回答也能夠幫到您!
祝您好運。謝謝採納
!
⑤ 音樂中聲音的長短和強弱關系稱為什麼
節奏,音調,響度
⑥ 小班《好聽的聲音》應彩雲 幼兒園優質課示範課公開課 完整教案
一、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於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3、在為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 二、活動准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flash。 2、錄音帶: 大鼓和小鼓音樂 3、每人一隻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 三、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依據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聽聽、玩玩、嘗嘗中感受聲音,激發幼兒對探索聲音輕響的興趣。 四、活動過程 (一)、生活中的聲音 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二)、讓小瓶發出聲音,為大鼓小鼓伴奏 1、讓空瓶子發出聲音 寶寶來到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啦。這里有一個瓶子,你能讓它發出聲音嗎?(幼兒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種辦法讓它發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出聲音 這里有許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塊能發出聲音嗎? 3、(放錄音)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 4、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三)、幼兒通過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出小鼓的聲音。 (四)、為「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曲邊唱歌。 五、活動延伸 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請幼兒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⑦ 什麼是音的長短
發聲體振動保持延續時間的長短就是聲音的長短。延續時間長,發聲的時間就長回;延續時間短,發聲答的時間也就短。音的長短也叫做音的時值。
不同長短的音相互結合起來,就產生出音樂的節奏、節拍,被稱為旋律的骨架。音的長短在音樂中是相當重要的,因此,在演唱、演奏音樂時一定要掌握好音的時值。
⑧ 聲音的變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音量是由物體的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就越高;振動的頻率越慢,聲音就越低。
過程與方法:
運用語言來描述和記錄的聲音,並能根據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情感、態度、價值觀:
形成善於觀察,並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系的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比較,認識音量由物體的振動幅度決定,感受聲音的強弱和高低變化。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比較聲音的強弱和高低變化。
【教學准備】
為每一組准備:1把鋼尺或塑料尺、2個同樣的杯子裡面裝有不同量的水、1張「杯子聲音高低的實驗記錄單」、一塊釘兩顆釘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前播放一段音樂給學生欣賞《西班牙鬥牛士》,問學生:聽了音樂後有什麼感受?(讓學生初步感受聲音的高低、強弱變化)
揭示課題《聲音的變化》
(二)展開新課
1.觀察比較聲音的強弱變化
一把鋼尺,怎樣使它發出聲音?
(1)實驗:使鋼尺的一部分伸出約10cm,用一隻手壓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隻手撥動另一端。注意撥動尺子時避免尺子和桌面撞擊。
先輕輕撥動鋼尺,觀察鋼尺上下振動的幅度有多大,發出的聲音有多強,並用振動幅度的大或小、聲音強或弱作記錄。
再用力撥動鋼尺,與前面的實驗進行比較,尺的上下振動幅度和發出的聲音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重復實驗3~4次,體會物體振動時,振動幅度的大小與聲音強弱之間的關系。
(2)實驗活動,記錄實驗結果。
(3)匯報實驗結果
(4)小結: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越弱。
音量的單位是分貝。
2.觀察比較聲音的高低變化
(1)實驗:觀察比較四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聲音高低的變化
四個杯子,分別盛水:滿杯,3/4杯,1/2杯和1/4杯。試著用鉛筆和小木棒敲擊杯口,比較發出的聲音。能用聲音高,較高,較低,低來描述嗎?現在記錄單上記錄預測。
由水多到少或少到多的順序,反復敲擊杯口,比較發出的聲音,並做記錄,與預測進行比較。
交流實驗結果,比較實驗預測,對結果進行分析。
(2)觀察橡皮筋音高的變化
裝置:一塊木板釘兩個釘子,釘子之前綁一個橡皮筋。
提問:還記得怎樣讓橡皮筋發出聲音嗎?在今天的讓橡皮筋發聲的實驗中,老師有新的要求:先撥動橡皮筋,讓它發出聲音;把橡皮筋拉得緊寫,再撥彈。觀察橡皮筋發出的聲音有什麼變化?稍稍放鬆橡皮筋,再撥彈,注意發出的聲音的變化。同時注意,在這個過程中,橡皮筋的振動發生了什麼變化?
交流實驗發現,對發現進行分析。
(3)小結: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描述,音高是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一個量。物體振動的越快,發出的聲音就越高;振動越慢,發出的聲音就越低。音高的單位是赫茲。
(三)總結
課外拓展:聽聽長短、粗細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有什麼變化?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科學教研員鄧老師和葉老師的點播指導下,我感受頗深:
1、 課堂上對學生的關注太少,學生發言的亮點把握不夠。
在我的科學課堂上,特別是公開課的時候,我往往想的是我設計的下個環節是什麼,教學任務是否能完成、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是否在我的欲設之中,對學生在課堂上生成的新的有價值的問題和他們發言中的亮點卻視而不見。
在探究尺子不同振幅產生聲音強弱的變化的實驗中,學生對於「重復做3—4次」都有各自的觀點,特別是有個學生提出:做1次,不能讓我們觀察清楚尺子的變化和聲音的變化,重復做3—4次,能讓我們更加清楚地觀察到實驗現象」多麼好的發言,的確,反復實驗,反復觀察,就能給我們新的發現,很多科學規律的發現不就是這樣來的嗎?但在課堂上,學生這樣精彩的回答我卻忽視了,如果我當時能對她的發言加以肯定,我想小女孩以後的科學素養多少會有一定的發展。因此,我覺得我們在科學課堂上要多關注學生的問題和他們的發言。
2、敢於大膽的處理教材。
新課程科學教材內容的不斷修改,不斷改動,不斷完善。我想,編寫教材的專家們和我們一線老師一樣,也在不斷反思,發現了有些內容編排的不合理。一樣新東西的出現,是在不斷更新中,不斷變化中,才完美的。因此,我們一線老師可以根據我們自己的教學需要,大膽的處理教材。《聲音的變化》中既有探究聲音強弱的活動,又有探究聲音高低的活動,而接下來一課《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一整課都是探究聲音高低的活動。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把兩課的教學內容作一個簡單的處理。利用一節課時間設計各種相關活動(尺子振動聲音高低的實驗探究、橡皮筋松緊聲音高低的實驗探究、不同長短鐵釘震動聲音高低的實驗探究等),專門探究聲音的高低變化,一節課專門探究聲音的強弱變化。這樣可以理清學生的探究思路,更能加深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
3、科學教師要加大自己的科學知識儲備量。
在這堂課中,我竟然出現了一個嚴重的科學性錯誤。我認為同樣大小的杯子中,盛入不同量的水,用同樣大小的力去敲打時,盛水越多的杯子,敲擊時發出的聲音越高,盛水越少的杯子,敲擊時發出的聲音越低。(主要受第一版《科學教師教學用書》的影響)經過兩位專家的解釋,我才恍然大悟。水越少,敲擊時發出的聲音越高;水越多,敲擊時發出的聲音越低;看來,我們科學教師真的要加大自己的科學知識儲備量。如果有些科學概念,科學實驗現象我們自己都搞不清楚,那麼真的是大糊塗教小糊塗,誤人子弟。因此,我們平時要多看一些科學雜志,一些科學專著,還要去了解更高年段的科學知識。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必須要有自來水的容量。
總之,通過本次上課,我受益非淺。我相信在專家們的指導下,老師們的幫助下,我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會成長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