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初中美術第二課堂開展陶藝教學
陶藝,顧名思義就是利用陶泥製作的藝術品,說得通俗一點就是「玩泥巴」。很多人都認為它是「下里巴人」,登不了大雅之堂,其實中國的陶瓷藝術早在五千多年前就聞名世界。從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發現的仰韶文化,到秦漢時期震驚中外的世界八大奇跡之一——兵馬俑,再到明清時期被世人贊為絕倫的青花瓷,中國的陶瓷藝術似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但隨著生產工業化的出現,某些陶瓷技藝的失傳及國外陶瓷藝術的異軍突起,被世人喻為陶瓷發源地的中國,似乎也陷入了尷尬的境地。「陶藝吧」的出現,無疑給現代繁忙的都市增添了一個新的「亮點」。它既能滿足都市人「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的強烈願望,又能使他們放鬆心情、陶冶情操,真正在陶藝的時空里馳騁。然而往返出入「陶藝吧」的很多是些都市時尚的「白領」,和很多在校的小學生似乎不沾邊,直到校園陶藝課程的開設、興起,才使祖國的下一代真正有了認識陶藝、接觸陶藝的機會。它既使學生接觸、了解到了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又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舞台」,使他們離開狹窄的書本和課堂,放鬆心情、回歸自然,「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看著一件件陶藝作品從自己手中誕生,精神上獲得了極大的滿足,「信可樂也」。從這點上來說,陶藝教學在小學基礎教育教學,特別是近幾年國家倡導的素質教育教學中有著深遠的意義,下面就以我個人短暫的陶藝教學經歷談幾點體會,供大家分享。
賞——利用多媒體,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陶藝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技術,而且操作性很強。所以在給學生上第一節陶藝課時,我並沒有直接帶領他們走進陶藝室,而是帶領他們走進了多媒體教室,播放了一張自己到宜興去學習陶藝時買回的VCD——《陶藝入門》。光碟中重點講解了我國陶藝發展的歷史、現狀和未來及陶藝製作的工具、要點、技法等,目的讓學生對「陶藝」這門新興課程有個感性的認識,對祖國悠久燦爛的藝術文化充滿自豪感。隨後我和學生進行「即興提問」,把自己在剛才片子中看到的一些不懂和疑問都提出來,老師能解決的盡量在課堂上解決,不能解決的留到以後具體操作中來解決,學生發言很踴躍。然後我帶領學生走進陶藝室,讓他們去接觸真實的陶藝創作環境。當學生看到周圍的東西和剛才片子中看到的一模一樣時,一個個都興奮不已。隨即我邀請他們坐下來,觸摸自己眼前的這些陶藝製作工具有何感覺?談談這些陶藝工具有那些實際的用途?小朋友們又爭先恐後地舉起了手。最後我邀請他們每人上台領取一塊陶泥,利用這些陶藝製作工具,學習、模仿一些剛才在片子中看到的陶藝創作方法,感受陶泥與眾不同的特性。這樣一堂課在學生的敲敲打打聲中結束,學生雖然沒有像模像樣地創作出優秀的陶藝作品,但對學生認識陶藝、接觸陶藝,培養積極的學習興趣確實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嘛!
思——挖掘各種創作素材,作品要具有個性。
在結束了入門學習後,接下來就要投入到正規的學習創作階段,蘇教版的小學美術教材確實安排了幾課陶藝教程,但很多的社會實踐課、興趣活動課卻沒有正規的教程,即使是到書店買回的教材,也不一定適合各年齡段的學生,這就需要美術教師獨具匠心地安排設計了。「生活即教材」這是我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一貫倡導的。其實生活中的好多物品都可以成為陶藝教學的素材,衣服、鞋子、動物、家電、器皿、交通工具等,只要老師做個有心人,我們周圍的事物都可以成為活生生的「模特兒」。記得有一次學做「鞋子」,我先讓幾位小朋友上台,伸出自己所穿的鞋子,說說它的名稱、外形、色彩、圖案及穿上去的感覺,孩子們一下子樂開了花,爭先恐後地要求上台「展示」。然後我要求他們回憶自己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如爸爸媽媽穿的,老師穿的,在鞋子店裡看到的等等,隨即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其它類型、用途的鞋子,如溜冰時穿的溜冰鞋、下雨時穿的雨鞋、騎馬時穿的靴子等等,目的是讓學生拓寬眼界,認識了解鞋子「家族」里有著形形色色的「成員」,最後我要求他們利用陶泥為主要材料,寫生或創作一雙自己喜愛的鞋子,孩子們的創作興致都很高,也完成了一些出乎意料地優秀作品。
「個性是藝術創作的靈魂,沒有了個性,藝術就失去了價值。」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勇於實踐,不要簡易的抄襲或臨摹教材中的作品,要有自己的個性。教師少示範,即使示範,也只要介紹一些製作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完成一些「半成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積極地思考,積極地探究,藝術創作最怕學生照著老師「依葫蘆畫瓢」。如果完成的作品都是「拷貝不走樣」的話,那還談得上什麼創新?談得上什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米開郎基羅、羅丹、亨利摩爾等雕塑大師的作品,若干年過去了,怎麼還會被人們牢牢記得,推崇為典範?
(三)融——從其它藝術門類吸收靈感,培養獨特的審美趣味。
藝術是相通的,陶藝的范疇屬雕塑,雕塑又和繪畫、工藝、建築等同屬美術范疇,所以繪畫、工藝、建築等藝術門類對陶藝的影響可想而知了,我個人認為影響最深的當屬繪畫。如果繪畫是二維藝術的話,那麼雕塑可以劃為三維或者四維藝術,歷來很多的雕塑家都善於繪畫,而善於繪畫的卻不一定熟悉雕塑,陶藝實際上是從平面到立體的轉折。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業余時間多學些繪畫,高年級學生可以學一點素描,因為素描對陶藝教學的促進很大,低年級學生多畫些寫生以及富有創意的想像畫。另外,其它姊妹藝術對陶藝教學的促進也很大,如音樂,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學生製作過程中,經常播放一些優秀的中外樂曲,悠揚的古箏、抒情的小提琴、歡快的嗩吶及深沉的鋼琴、薩克斯等,目的是讓學生藉助音樂營造氛圍、發揮想像,提高他們藝術綜合能力,培養獨特的審美趣味。當然音樂的選擇要根據教學內容實際需要,合理運用,不然會適得其反。
展——定期舉辦各種展覽,增強學生創作信心。
「信心是興趣持久的動力,是通向成功的保證。」當學生的作品達到一定的質和量時,教師就可以適當的舉辦一些展覽了。小到課堂展覽,大到學校、社會展覽,目的是讓學生保持創作興趣、增強創作信心及體驗成功的樂趣。如我在每堂陶藝教學課結束時,都要利用數碼相機,把學生的作品,不管好壞、成敗拍攝下來,然後在下課前幾分鍾當堂展示。一方面讓學生清晰瞭然地看到自己創作的作品,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展開積極的討論和評價,欣賞了解哪些作品最富有創意,哪些作品最耐人尋味,哪些作品有待完善和改進。當這些泥胚晾乾,放進火爐烘烤、冷卻、上鈾,完成最後一道程序後,教師就可以將作品集中一起,舉辦一些小型的展覽會了。如上完了「我喜愛的鞋」一課,教師就可以舉辦一個「鞋子展銷會」,把學生製作的各種民族、各種風格的鞋子放在一起,讓學生說說如果你是顧客,你會挑選怎樣的鞋給自己穿;上完了「我設計的茶壺」一課,教師可以舉辦一個「茶壺博覽會」,把學生製作的「精品」和大師的作品加以比較,體會大師和學生製作時不同的構思和技巧;上完了「火紅的端陽」一課,教師可以舉辦一個「端午風俗周」,把學生製作的有關端午節的事物,如粽子、香包、龍舟等放在一起,讓他們說說端午節的由來,人們過端午節的傳統,一邊滲透愛國、節日教育,一邊把學生對端午節的看法和感受用自己的語言有機地表達出來。
誠然,陶藝教學還剛起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但它的獨特魅力已經得到了無數專家、學者的認可。一方面,它繼承發揚了祖國的優秀民族文化,使之後繼有人;另一方面也確實鍛煉了學生的手和腦,使學生在人格和心靈上都得到了升華。陶藝教學要從人類歷史文化中汲取營養,在完整的藝術活動中形成藝術能力,同時,也不能以單純地掌握知識技能為目標,而是讓學生圍繞人文主題的藝術學習中,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和技能,了解藝術的歷史和文化內涵,獲得尊重、合作、分享等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個性的完善和發展。陶藝教學的「春天」還剛來臨,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去迎接這美好的「春天」,使之在在祖國的大地上生根、發芽、成長,為培養祖國的下一代做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2. 初中美術教師資格證考試最後一題教案設計題有考試范圍嗎
初中美術教師資格證考試大綱你看下吧:
考試內容模塊與要求
(一)學科知識
1.了解中外美術發展的基本脈絡、重要的美術人物、美術風格與流派及美術現象,知道美術的基本理論。
——了解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美術門類的主要成就。如:陶瓷藝術、青銅藝術、雕塑藝術、繪畫藝術、工藝美術、書法篆刻、民間美術、建築藝術等。
——了解西方從原始藝術到當代藝術的發展。如:洞穴壁畫、文藝復興時期美術、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派、後期印象派、現實主義、現代主義等;各時期的建築藝術以及現代設計藝術。
——知道美術的概念、性質和價值等基本理論。如:造型元素與形式原理、美術創作思想、美術的社會價值等。
2.知道美術主要類別和技法理論,了解美術創作和美術欣賞的基本過程與方法,並具有一定的創作能力和欣賞能力。
——了解美術的主要分類方法及其結果。
——知道相關技法理論。如:色彩、解剖、透視、材料等知識。
——了解美術創作(含設計)的基本過程和方法。
——掌握欣賞美術作品的方法。
3.掌握《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2011年版)》的主要精神和內容。
——了解初中美術課程的性質、理念和價值。
——熟悉初中美術課程的學習領域,理解課程標准所規定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及要求,運用課程標准指導教學。
——知道《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2011年版)》有關教學、評價、教材編寫、課程資源利用與開發等方面的建議。
4.了解美術學科教學的基本理論,並用以指導美術教學活動。
——理解美術課程的價值與目標。
——了解美術課程與教材的意義、結構和編寫方法。
——知道初中學生的身心特徵與美術能力發展的規律。
——了解合格美術教師的素質與能力的要求。
——熟悉美術課程資源利用與開發的方法,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掌握基本的美術教學設計、實施與評價的方法。
(二)教學設計
1.恰當地設定並清晰地表述教學目標。
2.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並採取恰當的教學策略以突出重點和解決難點。
3.根據美術教材的內容合理地組織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及環節。
4.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方法和手段,有效地開展教與學的活動。
5.合理選擇多種美術教學資源,尤其是當地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使教學更有效。
(三)教學實施
1.運用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恰當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開展初中美術教學。
2.創設情境,促進學生對美術的感悟和體驗,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或大膽創作。
3.准確、清晰地表述美術教學內容、闡釋美術概念、演示美術原理和技法。
4.有效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與能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
5.合理整合多種教學資源,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美術教學。
(四)教學評價
1.運用現代教學評價理論對學生美術學習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全面考查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狀況。
2.理解教學評價的導向、診斷、反饋、激勵等功能,了解診斷性、過程性、終結性等評價類型和定性、定量等評價方式,並在美術教學中綜合運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3.全面、客觀地對教學進行反思和評價,提出改進的思路和措施。
3. 中班科學家鄉的陶瓷教案
設計意圖:幼兒對家鄉的揚子鱷,銀杏都了解!那我想讓幼兒對家鄉的特產——吊瓜及吊瓜子也要有一定的了解。首先知道吊瓜長在什麼地方,初步了解吊瓜怎麼播種及收獲,知道吊瓜子從哪裡來並經過一定的加工才能吃,並對於家鄉人種特產產生自豪感!
目標:1.認識家鄉的特產—吊瓜,知道吊瓜生長地方
2.了解吊瓜及吊瓜子的形狀
3.品嘗吊瓜,產生自豪感
准備:1.物質准備:各種瓜子、吊瓜、及吊瓜子及圖片
2.經驗准備:到網上或書上查找圖片
重點:知道吊瓜長出吊瓜子
過程:
一、出示照片,導入課題
1.出示各種瓜子,你們吃過這些瓜子嗎?它們長在什麼地方呢?(逐一提問)
最後出示吊瓜子,你們知道這是什麼瓜子嗎?那它長在什麼地方呢?
2.認識吊瓜
出示吊瓜圖片。我們的吊瓜子住在吊瓜肚子里。你們想知道吊瓜長在什麼地方嗎,請幼兒把了解到的吊瓜說給大家聽一聽。
二、.觀看錄象,農民伯伯種吊瓜
1.完整播放錄象,初步了解吊瓜生長的地方
剛才我們看到農民伯伯種吊瓜 ,你看到吊瓜長什麼樣了?
2.進一步了解吊瓜及吊瓜子的特徵
吊瓜是什麼形狀,它的穿的是什麼顏色的衣服呢?
了解吊瓜長出之前吊瓜架上的葉子
3.播放農民伯伯收吊瓜,把吊瓜子從吊瓜里撥出來,認識吊瓜子的形狀
4.觀看錄象
吊瓜子撥出之後經過加工包裝變成我們現在吃到的吊瓜子!
三、品嘗吊瓜子
1.幼兒自己嘗試撥吊瓜子,請個別幼兒示範
2.教師示範撥吊瓜子
3.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品嘗說說吊瓜子的味道!
四、小結
請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去實地看看吊瓜子的播種或者到加工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