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班美術教案《圓圓的月亮》
設計意圖
藝術是情感啟迪、情感交流、情感表達的良好手段,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手段。幼兒繪畫的源泉,來自於生活中各種物體在頭腦中的影像,讓幼兒動手學畫,首先要給幼兒提供繪畫內容的相關資料,實物、圖片或是錄影帶等,為幼兒提供切實的生活體驗。因此,設計了美術活動《爬到月亮上》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發揮孩子們的聰明才智,動腦、動手去製作,創造出多姿多彩畫面。通過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審美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引導幼兒學習去感受美、欣賞美並創造美的情趣。
教學目標:
1、能根據已有的橫禍經驗,感受作品表達的內容。
2、能自由想像和創作「爬到月亮上去」的情景。
教學准備:
1、掛圖。
2、《美工》第9頁。
教學過程:
一、爬樓梯
談談爬樓梯的經驗
1、為什麼我們每天都要爬樓梯呢?樓梯是什麼樣子的?你怎麼爬的?
2、還有什麼好辦法爬樓梯?一次爬幾個台階?你覺得爬樓梯像什麼?
二、爬到月亮上去
1、創造情境
我們前面聽過一首歌,再聽聽好嗎?月亮爬到了天空中,我們一爬到月亮上去吧。但是我們沒有翅膀,不會飛,我們的飛機也飛不了那麼高。還是讓我們做一把梯子吧。大家想一想,要多高的梯子才能到月亮上去呢?
2、欣賞米羅的作品《犬吠月》
(1)我們來看看藝術家做了一把怎樣的梯子。這個梯子有多高?給你什麼樣的感覺?畫里的人到月亮上了嗎?
(2)畫畫上什麼地方最明亮?什麼地方最暗?你覺得畫家為什麼要畫成這樣?你最喜歡畫里的哪個地方?為什麼?
3、幼兒自由想像和創作「爬到月亮上去」的情景。
三、作品欣賞和交流
1.分享成果:請每個小朋友將作品放於桌子中間,小朋友之間相互之間欣賞作品。
2.幼兒評價哪個小朋友做的最漂亮。
3.教師總結評價。
活動反思
幼兒美術教育最富有意義的,就是發掘幼兒的創造潛能。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應把發揮幼兒的創造性放在首位,不偏重知識技能的傳授,應該盡量為幼兒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地表現自己獨特的思想感情。學習觀察生活,了解生活,提高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創作力。大膽地按自己的意願畫畫。相信通過這樣踏實的實踐,孩子們的美術能力會更好。
美術創作是一個極端個別化的活動,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構想與表現,但個人的思路畢竟是有限的。在幼兒活動過程中,教師介紹個別幼兒的創作思路和獨特表現,既不會對集體產生干擾,也不會限制其他幼兒的創造。相反,我認為是對幼兒創造的推動。但如果把這種介紹交流推遲到幼兒作品完成以後,幼兒再想學習、創造、超越的契機已經錯過了,其意義就非常小。
我堅信,只要不斷地引導幼兒感知、欣賞他人的作品、激發幼兒美感和創造興趣,他們的繪畫水平、鑒賞水平都會有質的變化。假如一味的急於求成,埋怨孩子,反而會適得其反,影響他們的作畫興趣,扼殺他們的創作慾望。
㈡ 幼兒園端午節的教案
哄小孩的玩意
㈢ 教師節中班美術課教案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油性筆及瓷磚每幼兒人手一份。
知識准備內:帶幼兒觀察柳樹容,觀察其枝條和葉子的特徵。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認真觀察和大膽表現的能力。
學慣用弧線畫柳條,用點畫的方法畫春天柳條上的嫩葉。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柳樹,說說枝條和葉子的的特徵。
2.教師示範柳條的畫法。
3.提出作畫要求:先畫枝條再畫柳葉;大膽作畫。
4.幼兒作畫,教師重點指導柳枝的畫法。
5.展示幼兒作品並評價。
㈣ 快樂的端午節教案
龍舟競渡又稱「賽龍舟」、「劃龍船」、「龍船賽會」等,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體育運動。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於1984年5月16日作出決定,將龍舟競渡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當年10月,在廣東佛山舉行了全國首屆屈原杯龍舟賽。1985年6月6日,中國龍舟協會在湖北省宜昌市宣告成立。1985年7月,第二屆屈原杯龍舟賽在葛洲壩三江航道舉行,觀眾多達十餘萬。這樣的龍舟競渡至今已舉行了幾十屆。近年來的龍舟競渡,賽制趨於完善,規模也越來越大,並向國際性賽事進展。龍舟競渡需要寬而深的江海湖泊,水域淺小浮不起船的地方就競渡不成了。於是,淺水地的人們就做成「旱龍舟」,在街市、高台、場地上遊走,俗稱「迎鬼船」。江西一帶有這樣的風俗,時間亦在端午節。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如在屈原投水的汨羅江畔,每年龍舟競渡前,都要先祭屈子廟。來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幼,抬著龍頭,一批一批地匯聚在屈原像下,叩拜、弔唁、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然後由主祭人將一條紅綢繫到「頭龍」的頭上,由「頭橈」將龍頭扛到江邊洗澡,洗完後將龍頭安於船首,這才開始賽龍舟。地域不同,講究不同。有的地方出龍前數日,要祀神演試一番,名曰「下水」。上岸送神,稱作「撥龍頭」。競渡的組織者,年前率眾位游手,將一根帶葉竹竿豎立橋頭,以便來年「出龍認色」,其名曰「鑽五」;月朔互相往來,名曰「拜客」,等等。有的地方還流行「做勝會」——即由看船上的遊客買土罐或鴨子,擲入水中,由參與競渡的龍舟,入水爭奪以為娛樂。龍舟就是船上畫著龍的形狀或做成龍的形狀的船。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㈤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五彩的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我為了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給幼兒講了屈原的故事,引出了過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讓幼兒動手包粽子,為孩子准備好包粽子的材料,因此,每個幼兒都興致勃勃的動起手來,讓孩子感受辛勤的勞動能換來美食。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端午節傳說和習俗; 2、 了解粽子的外形特徵,知道粽子有不同風味; 3、 願意動手嘗試,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認識粽子 難道:讓幼兒嘗試自己包粽子 活動准備 糯米、粽葉、粽子繩、配料、豆沙、大棗、鹹肉、果脯、五綵線等 活動過程 1、 老師講端午節的傳說,然後給小朋友帶上五綵線; 2、 老師帶著小朋友進入廚房,認識包粽子的各種材料; 3、 請炊事員為幼兒做示範怎樣包粽子,用粽繩紮好,重點示範卷粽葉和取、包、捆、扎的方法; 4、 幼兒親自動手嘗試著包粽子,教師及廚房工作人員協助幼兒卷葉、捆紮,也可以讓幼兒兩人一組共同包成,在幼兒需要時,教師或炊事員可手把手的教幼兒包粽子; 結束:粽子煮好後讓幼兒把自己包的粽子,解開系粽子的繩子,打開粽葉,觀察粽子裡面有什麼顏色的。 延伸:老師讓幼兒吃粽子,說一說自己吃的是什麼味道的粽子。
㈥ 關於幼兒中班社會課《端午節》的新穎教案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於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於參與一些節日准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環境創設: 1、 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區:放置製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 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 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四、家長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 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鴨蛋等過節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 參加班級的包粽子活動。 五、活動安排: 活動一 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目標: 1、 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 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幼兒表現: 當我在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時,他們都聽得非常的認真,睜著大眼睛滿臉一副敬佩的樣子。當聽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啊」的驚嘆聲和遺憾聲。有的孩子還爭著要把自己從家長處聽到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說出來。 活動二 艾草和菖蒲 目標: 觀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們在端午節期間的特殊用途。 幼兒表現: 班上有四個幼兒特地讓家長去市場購買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掛在教室內外。孩子們感到很新鮮,他們以前看到過,但是卻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實際含義是什麼,所以都紛紛問我。我向他們解釋和介紹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稱和端午節用來辟邪的用意。對於辟邪孩子們都不太懂,但他們知道這肯定是一種挺厲害的東西,就象一把劍一樣。關於名稱,有一個幼兒問我:哪一樣是艾草?哪一樣是菖蒲?我當時一下子蒙住了,的確課前我沒仔細去查過資料,於是我就請小朋友幫忙去問問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小朋友們樂意地接受了任務,下午當大人來接孩子時,他們都急著詢問,但當時家長們也都被問住了。 活動三 粽子香袋 目標: 1、 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 在探索中學習疊制錐體技能。 3、 養成做事細心的習慣。 幼兒表現: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結實了。」 幼:「我們的粽子五顏六色的真漂亮,啊嗚!咬一口。」 …… 幼:「哇!老師把我們紙做的粽子串起來了,好漂亮啊!」 幼:「這個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幾個呢!」 幼:「我們的教室真漂亮啊!別的班級肯定沒這么漂亮。」 家長反映: 當家長來接孩子時,他們走進教室就發現了懸掛在樑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說很漂亮,的家長饒有興趣地湊近摸摸。孩子們也非常積極地拉著大人參觀自己的作品,一臉的自豪感。家長們都說班級的環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活動四 長命縷 目標: 1、 知道我國有在端午節給兒童戴長命縷的習俗,加深對端午節的了解。 2、 學習搓線的技巧。 幼兒反映: 顯然,孩子們非常的喜歡搓長命縷,每天我都要給孩子准備一批製作的毛線。區域活動或課間休息時,都愛到美工區去搓長命縷玩,有些孩子一連搓了好幾條戴在手上、腳上,有的甚至連脖子上也戴了一條。女孩子還戴著跳起了舞。 活動五 做龍舟 目標: 1、 通過觀察、集體討論,分工合作,運用捏泥、建構、繪畫等手段創作龍舟。 2、 增強合作性、創造性、動手能力。 活動六 包粽子 目標: 1、 學習包粽子,進一步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2、 體驗勞動和分享的樂趣。 幼兒反映: 包粽子的活動提早已經通知孩子和家長了,孩子們可開心了,總是來問我什麼時候開始。他們急切地等待和盼望著。活動那天,孩子們似乎來的很早,還一個勁地囑咐來參加活動的家長等一會不要遲到。活動之 前的准備,孩子們已經急不可待了,看者調好料的糯米、粽子殼、線一樣樣地擺上桌子,他們紛紛要開始動手了。活動中,孩子們學得可認真,可積極了,一個勁地要求大人幫忙指導。雖然他們包的並不好,有的甚至屢屢失敗,但那份積極性和興趣依然很濃。下午,孩子們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說又笑,離園時還帶一個回家讓大人品嘗,成功的喜悅溢與言表。 家長反映: 家長很支持我們的活動,所以當日來了不少的熱心家長。在活動中,他們教得很認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導孩子如何卷棕葉、如何壓實糯米、如何包裹和捆紮。活動結束,家長們還主動幫助我們整理場地,掃地、擦桌、拖地、擺桌椅,一會兒工夫教室就干凈整潔了。 六、活動效果與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 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折紙「粽子香袋」、毛線編制「長命縷」、積塑搭建「龍舟」以及家長們共同參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其次,家長們在活動中也非常的配合,紛紛拿來了香袋、菖蒲等端午節特有的物品,還特地請假來參加包粽子的活動,使活動的開展很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