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琴與音樂學習
1、左手的按弦手指來,幾乎每個自關節都要能動,不可僵在那裡。特別是換弦和吟猱時,這一點非常重要。具體看不到你的動作,沒法細說。左手小指為禁指,自然伸直即可;
2、左手換弦時保持出音連續,你研究下「蛇行/鶴步」。此二法皆是狀如其名。蛇行指的是利用大指關節伸/曲完成手不離琴面的換弦(你看一下戴曉蓮的關山月分段教學視頻,裡面七徽處從內到外的那一段大指換弦就是蛇行;另外戴師的平沙落雁分段講解里,有名指一指多弦的示範)。鶴步是用兩個以上的手指完成換弦。換弦帶起雜音,這個注意離弦時手不要猛然抬起或者蹭到弦;
3、右手這幾個指法,共同要求均是每個單音發音清晰,干凈有力,不可含糊一片。具體要領你參考一下琴學備要,裡面講得很清楚詳盡。再就是多練,力量和速度上去了自然就好了;
4、調音同上,還是練,沒有捷徑。每日彈琴前強迫自己練習至少一次調音,聽多了你就不茫然了,本來學琴就不需要多少音樂基礎。至於多長時間能練好,要看各人聽音能力,不過堅持練下去肯定都可以成的。我第一次泛音調弦用了一個多小時調出來還是不倫不類,現在壓到兩分鍾都沒問題。
㈡ 《春天的腳步》音樂教案
《春天的腳步》教案
你好!教育資源 教學無憂網 (2006-11-13 07:53)
學習內容:《春曉》《春天來了》選自人音社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音樂七年級14冊
學習主體:初一年級學生
學習課時: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一、情感目標:能夠從「春」為主題的音樂作品中感受到春天之美、體驗到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快樂,樂於參與表現創造「春」的音樂活動。
二、知識技能目標:
1、欣賞《春之歌》、《春曉》,能夠在聆聽後對音樂主題、結構、音色(人聲、樂器)等留有印象,對復三部曲式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2、嘗試以「春」為主題進行音樂創作,並以圖形譜的方式記錄自己創作的音樂。
學習重點:
欣賞《春之歌》、《春曉》,能夠在聆聽後對音樂主題、結構、音色(人聲、樂器)等留有印象,並能根據個人的認識對作品的創作手法進行評價。
學習難點:
嘗試以「春」為主題進行音樂創作,並以圖形譜的方式記錄自己創作的音樂。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
組織教學:播放音樂《春天在哪裡》,學生聽音樂走進教室。
師生問好。
一、 說春:營造學習氛圍
師:知道剛才聽到的這首歌的題目嗎?是啊,春天的腳步是越走越近了。那你,找到春天了嗎?春天究竟在哪裡呢?你又是在哪些方面感受到春的氣息,聆聽到春的腳步聲了呢?
生:我感受到暖洋洋的風,就好象是春天的氣息
生:爭相競放的花朵就好象是春天美麗的容顏
生:隆隆的雷聲就好象是春天的腳步聲
生:……
師:那麼,你喜歡春天嗎,為什麼?
生:春天充滿著生機。有嫩綠的小草,非常漂亮美麗的花。
生:春天可以放風箏。
生:春天到了,可以脫去厚厚的冬裝,換上漂亮的春裝……
(設計意圖:從音樂的角度,運用聽、說的情景導入,營造春天來了的氛圍。並且為後面的音樂欣賞作了情感鋪墊,學生急切地想聆聽春天的音樂。)
二、品春:感受春天的意境
1、以《春天來了》的片段音樂作為欣賞序曲,利用多媒體課件邊聽音樂邊欣賞畫面。(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感受此段音樂的情緒及表現的內容。)
師:同學們,你能感受到此段音樂所表現的內容嗎?
生:冰雪融化的情景。
生:萬物復甦的情景。
生:人們愉快的心情。
師:生動地表現了大地回春、春意盎然的景象及其帶給人們的那種愜意、舒適的內心感受。那在剛才的音樂中有誰聽出來裡面是有哪幾種樂器演奏的?
生:古箏、高胡
2、老師介紹古箏,高胡,並與古琴、二胡作比較。
3、再次欣賞《春天來了》,能根據個人的認識對作品的創作手法進行評價,對復三部曲式有個初步的印象。並在括弧內用簡譜或圖形譜填出A(再現)的前3小節。
(設計意圖:音樂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用視聽結合的手段,優美的音樂配上優美的畫面,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從心靈深處感受到春之美,大自然之美,並學到了一定的音樂知識。)
4、朗誦、欣賞《春曉》,聽辨人聲,學習圖形譜。
師:剛才我們齊誦了唐代詩人孟浩然的詩《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復讀之,便覺詩中別有洞天。整首詩像行雲流水一般平易自然,卻悠遠深厚,給人無窮的想像。青年作曲家陳怡把此詩譜寫成了一首出色的無伴奏合唱曲。它充分發揮人聲的表現力,不僅用歌聲,還用不同的詞,以似談非談、似唱非唱的聲音造成音色變化來描繪意境和場景。請同學們邊聽邊注意它用人聲模擬了哪些聲音。
(師生共同欣賞《春曉》)
生:風雨聲。
生:京劇伴奏的聲音。
生:鳥鳴聲……
師:除了人聲以外,我們還可以利用樂器聲或生活中一些物品發出的聲音來模擬自然界中的聲音來描繪意境和場景。
(師生共同欣賞《春曉》圖形譜,並模仿)
(設計意圖:音樂是非語義的信息,它的這種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特徵給人們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提供了想像、聯想的廣闊空間。此段教學先從文學的角度評析《春曉》,再簡介歌曲並欣賞,使學生逐步進入其悠遠的意境之中。通過欣賞,感受人聲、樂器聲的音色及其豐富的表現力,並學慣用形象簡易的記譜方法把它記錄下來,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聽辨能力及豐富的想像力。)
三、戲春:
1、以「春」為主題進行活動交流
師:你看到春天的景色了嗎?請同學們畫畫春天的畫,背 背春天的詩歌,唱唱春天的歌曲。
生:各自活動後展示、評價
(設計意圖:音樂教育如果與其他藝術能相互連通,互相遷移,就能提高其綜合藝術之審美能力,給學生以深刻的審美體驗。此活動旨在加強音樂與文學、美術等藝術形式的聯系,通過畫畫、唱唱、誦誦等實踐活動,使學生真切地感受春天的美景及其並將它表現出來,而且還發揮了學生的特長,培養其綜合思維能力。
2、創作春天的音樂(課後完成)
教師指導學生選擇素材進行以「春」為主題的音樂創作(課後完成,下節課小組合作進行表演。)
(設計意圖:基礎音樂教育的任務之一就是通過提供給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之中,並在音樂實踐活動之中學習最基本的音樂文化知識技能技巧,以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本環節把欣賞與表現、創造充分結合,使學生在參與實踐中體驗到音樂帶來的快樂,從精神上產生愉悅和美感,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表演才能以及團結合作的精神。由於考慮到課堂時間有限及學生的實際能力,故把這個活動放到課後讓學生自己去完成。)
四、悟春:揭示春天的內涵
師:請你說一、二句贊美春天的話。
生:萬紫千紅總是春。
生:春天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
五、總結延伸
師:春天是恬靜的、活潑的、絢麗的。它屬於我們大家。希望同學們能珍惜美好春光,愉快學習、健康成長。請同學們在課後邀上朋友一二,一起去踏青。並且收集有關春的藝術作品,包括文學、美術、音樂、攝影、雕塑等,舉行一個交流會。
(設計意圖:欣賞音樂還應挖掘作品的思想內涵。通過贊春,使學生感受春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從而產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情感。課外延伸的內容,把學習從課內延伸至課外,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感受春天給人帶來的美感,並得到更深的感悟。)
㈢ 為什麼要讓小朋友學古琴
由於古琴在古代主要是知識分子欣賞的藝術,所以不是太小的孩子能接受的。又由內於古琴尺寸較大,弦長在容110厘米左右,很少有兒童用的小型琴,所以太小的孩子也難以掌握。一般來說以10歲左右開始學習為宜。但在開始學習古琴之前,可先給孩子作些基本音樂知識的准備,比如可以教孩子唱歌以達到音準和節奏正確;或者學一種容易接受的樂器,比如口琴、鋼琴、柳琴等,以幫助孩子提高音樂接受能力,提高手指的靈活性和指力。在孩子學古琴之前,可以給孩子講一些有關古琴的古代音樂故事,同時找幾首古琴名曲和淺顯生動的小曲給孩子聽,還可以按樂曲說明告訴孩子這支曲子表現的內容與感情,以及有關這個曲子的故事。
㈣ 古琴音樂解釋
古琴是我國古老的彈撥樂器,三千年來,出現過眾多偉大的琴家,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琴譜和理論著述,是中國藝術的千年瑰寶。
古琴,有獨特的音樂藝術,有人歸納出十六種琴聲、四類演奏技巧、八種表現方式、二十四種「琴況」,由此衍生出多種演奏流派和藝術風格。專門有古琴伴奏的聲樂形式「琴歌」,也形成了獨特的音樂風格。
從現有的材料看,開始古琴大約弦數不定。有五弦琴、七弦琴,還有九弦琴、一弦琴等。前不久在湖北出土的戰國前期的琴,是十弦。完善的琴應是在西漢以後發展形成的。根據現有文字材料來推斷,東漢蔡邕至晉朝嵇康之時,應是古琴樂器走向完善的飛躍時期。
(4)幼兒古琴音樂教案擴展閱讀:
琴歌作為古琴音樂的一種重要形式。明代有很大一批琴人是每彈必唱、必聲樂琴曲為崇尚的琴歌派。似乎琴歌派到了明代是一個最盛時期,明代這一派的琴譜之多和影響之廣都表明了這一點。在全部古琴音樂遺產中,琴歌的數量佔了近一半,是應當重視的。
琴歌為專門用琴伴奏而寫的聲樂曲。其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的歌詩。琴歌的藝術形式和風格與戲曲、民歌、說唱,有鮮明的不同點,完全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琴歌中有不少作品甚為完整、深刻、富於感染力。
如宋代的《古怨》、元代的《黃鶯吟》、明代的《蘇武思君》、《漁樵問答》、清代的《陽關三疊》等。有的還由琴歌發展為器樂曲,如《胡笳十八拍》、《漁樵問答》等。
㈤ 關於古琴彈奏的音樂類游戲
肯定有不了!古琴的音域這么寬曠,曲曲一個鍵盤,怎麼能表現得出古琴的風采,一個鍵盤全按爆了,也按不全啊!!!!有也是非主流,有你手也按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