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音樂欣賞教案指導要點

音樂欣賞教案指導要點

發布時間:2021-02-04 15:08:18

1. 如何指導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基礎,是幼兒感知、理解音樂,體驗音樂情感的一種重要音樂的教育實踐活動。為了提高教師駕馭音樂欣賞活動的能力,現以林虹教師參加市幼兒園教師教學比武,獲得第一名時的大班音樂欣賞活動「水族館」為例,談談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
一、選擇適宜的音樂欣賞作品 選擇適宜的音樂作品是進行有效音樂教學的基本條件,促進幼兒深入感受、主動表現和積極創造的前提。教師在選擇音樂作品時應關注兩個方面的問題。
 1、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教師應著重考慮的是結構單純、工整且長度適中的音樂作品,而且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和形象是幼兒所熟悉和理解的,可以讓幼兒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很容易找出音樂中所表現形象。如,音樂欣賞活動「水族館」的音樂選取了法國聖桑的名曲《水族館》,整首樂曲優美愜意,曲式為A間A間B尾。在主奏樂器——鋼琴晶瑩剔透如流水般的音色中,猶如有許多海洋生物在游泳、嬉戲;間奏是一組漸漸下行的音階,猶如魚兒在吐著泡泡玩耍,彷彿讓我們看到小魚們快活地在水草邊游來游去,快活地嬉戲。因此,我們選擇此樂曲開展欣賞活動,是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其趣味性、游戲性很強,非常適合作為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材料。
 2、切合幼兒的音樂經驗。藝術來源於生活,切合幼兒生活經驗而開展的音樂活動有利於讓幼兒藉助經驗發揮想像欣賞音樂作品。音樂欣賞活動前,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幫助幼兒豐富相應的生活經驗,並喚醒已有的相關生活經驗,為開展音樂欣賞活動作準備。例如,音樂欣賞《水族館》活動中,教師事先與幼兒討論的小魚生活習性和動作特點,並鼓勵幼兒用動作進行模仿,表現小魚的不同生活情節。教師組織幼兒到「水族館」觀察水草在水中隨波晃動,小魚在水裡游動,讓幼兒觀看了水族館視頻感受有趣的海底世界。活動時,由於有了前期經驗的鋪墊,就使得幼兒的學習重點十分突出,將注意力集中於對音樂的聽辨與理解上,當幼兒安靜地聆聽著時而舒緩、時而快活的樂曲旋律時,教師適時地引導幼兒回憶小魚們快活地在水草邊游來游去的情景……這樣,更容易被幼兒理解和接受,避免了因學習難點過多而造成幼兒注意力分配的不足。
二、教學過程應優化教學手段
 要讓幼兒在欣賞音樂活動過程中始終以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參與,教師可以採取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幼兒各種感官,豐富和深化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與理解。

1、聽音樂的節奏、旋律,有效感受音樂的美。
對於結構工整、簡單的音樂作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讓幼兒整體感知音樂的節奏和旋律,使幼兒對音樂形成一個初步、完整的印象,然後結合其他方式進行分段欣賞,逐步深入幫助幼兒體會音樂中表現出來的美。在「水族館」的教學中,教師讓幼兒完整欣賞音樂,並用語言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第二遍欣賞時,用合適的線條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這種層層深入的整體欣賞不斷加深對《水族館》旋律美的感知。
2、看圖譜理解音樂旋律,有效表達情感。
面對抽象的、轉瞬即逝的音樂藝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藉助圖象——將抽象的音樂節奏和旋律進行形象化表達。[HTK]如,大班音樂欣賞「水族館」這個教學活動,在平緩的旋律中,教師用一條線代表音樂中的一個樂句,幾個相同的樂句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樂段。波浪畫得比較慢、比較大,它表現各種水草;波浪畫得快、密,它表現魚兒在游戲的狀態;用圓圈代表魚兒吐泡泡的樂句。通過這種具體、形象化的圖譜,幼兒能夠逐漸發現音樂的起、承、轉,聽出它細微的變化,音樂形象也會逐漸豐滿和生動起來。這是教師根據音樂結構、內容、情緒和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以及幼兒的音樂經驗來設計的圖譜。這樣,幼兒能夠更容易理解、感知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
3、做音樂游戲,有效表達對旋律的理解。
 在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運用生動、形象的音樂游戲讓幼兒感知音樂。其形式有:一種是音樂表演游戲,是讓幼兒跟著音樂徒手進行的,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一種是音樂操作游戲,是讓幼兒通過操作道具跟隨音樂進行的游戲。如,在幼兒初步理解《水族館》音樂後,我們以有趣的游戲介入,讓幼兒彷彿置身於海底之中。幼兒佩戴頭飾,扮演「小魚」「水草」,游戲規則是:水草動時小魚不動,小魚動時水草不動的動作。當音樂緩緩響起,請幼兒聽音樂並找出各自的音樂形象。幼兒很快分辨出旋律優美的代表水草姐姐,快樂活潑的是小魚弟弟,孩子們饒有興趣地做小魚和水草嬉戲的場景,幼兒跟著音樂的節奏將「小魚在和水草玩」「小魚和水草跳舞」 等詼諧有趣的場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幼兒以極高的熱情一遍又一遍地表演,通過身體動作感受音樂的旋律,對音樂作品有了更深的體會。
4、藉助於體態動作,使音樂成為看得見的身體活動。
 音樂欣賞是聽覺活動,肢體動作的配合對於幼兒感受作品是相當重要。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運用肢體語言來引發幼兒學習興趣,引起幼兒對音樂形象的關注與感受。如,《水族館》教學活動中,B段音樂輕快活潑,律動性強,但速度很快。首次執教時教師讓幼兒自由學小魚,幼兒各學各的:幼兒跳得氣喘吁吁,還是跟不上節奏;對活動進行優化後,我們在地板上貼上圓點,讓幼兒自由地穿梭,用熟悉的小跑步在沿著圓點邊跳,動作與節奏合拍,也能表現出B段音樂熱烈歡快的效果。同時,我們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與水草交往,如給水草施肥、摸摸水草、對水草點頭等。
5、適時的語言引導,有效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恰當運用語言的手段,能夠讓音樂變得更加具體和形象,幫助幼兒感知、理解音樂作品,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如,教師根據《水族館》的旋律特點,嘗試編制一些描述性及明確提示作用的小故事來幫助幼兒感受樂曲的節奏,在A*B*段式音樂中老師是這樣講的:水族館住著許多的水草和小魚,水草在水裡輕輕地擺動,小魚在水草邊游來游去。小魚和水草在水裡成了好朋友,手拉手在水裡游來游去,好朋友抱在一起了。整個故事簡單明了,突出的情節與音樂的結構特點相吻合,在故事的啟發下幼兒很快聽辨出音樂的變化與不同,再通過幼兒集體聽音樂進行表演,進一步感受音樂的特點,為幼兒下一階段的自主表現積累相關經驗。
以上兩個方面,是開展幼兒園音樂欣賞的有效策略,教學實踐中,我們還在不斷地探索。

2. 音樂欣賞要重點關注哪些方面

一、欣賞教學以音樂為本,從音響出發,以聽為主
傾聽音樂是音樂欣賞的主要方式。音樂欣賞固然需要某些「非音樂」的因素的輔助,如:欣賞音樂有事需要用語言文字、圖像畫面等加以引導,但是這些輔助僅僅是一種媒介,而音樂欣賞最重要的、最根本的還是「傾聽音樂」。因此,我們提供給學生鑒賞的音樂必須是最優秀、最有代表性、最能激發學生美感的藝術精品。欣賞教學的中心點是「聽」,圍繞「聽」來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不要因為採用了多種多樣的「輔助形式」而忽視了「傾聽音樂」這個主要的環節。
二、欣賞教學要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音樂
欣賞教學要適應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持久的特點,盡量採用綜合性的音樂欣賞活動,引導學生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樂。圍繞欣賞,結合音樂的各種要素,採用歌唱、演奏、身體動作和表演等方式,「參與」到音樂中去。只有緊密地圍繞著聽來進行和展開音樂教學活動,才能適應音樂藝術的規律,使音樂教學收到良好的成效。
三、欣賞教學要注意引發學生想像和聯想,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欣賞教學要使學生將生活經驗與音樂作品的表現手段聯系起來,促使他們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像。有三種方式:一是由描繪性音樂引起聯想,二是由情節性音樂引起聯想,三是由音響感知與情感體驗引起的自由聯想。在小學階段,前兩種特別適用。可以利用生動形象的故事、詩歌、語言及課件為學生在生活經驗和理解音樂之間搭建起聯想和想像的橋梁。還要注意,所有的活動都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感受與見解,鼓勵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審美體驗。
四、教師的講解、提示,力求簡明、生動。富有啟發性
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水平,對欣賞曲進行講解。如作品的相關知識,時代背景、曲式結構等等。但教師的講解力求精簡、生動,多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和主動
表達,並注意講解的時機,多採用簡要提示後傾聽音樂、在讓學生進行探索的方法,有些作品還可以採用讓學生在傾聽之後,再做探索討論,最後教師作必要的講解和提示。
總之,音樂感受能力是各領域音樂學習的基礎,歌唱、樂器演奏和創造等音樂學習,都離不開音樂聽覺發展。它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發展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

3. 淺談幼兒教師如何指導幼兒的音樂欣賞活動

蓓蕾幼兒園 袁德玲摘要 學前兒童的音樂欣賞,是指兒童通過傾昕對作品進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鑒賞的一種審美活動。音樂欣賞不僅可使幼兒接觸更多的優秀音樂作品,開闊他們的眼界.豐富他們的音樂經驗.發展他們的想像、記憶、和思維,而且還能在音樂的欣賞過程中培養兒童聽覺的敏感性和良好的傾聽習慣.培養兒童對音樂穩定而持久的興趣以及初步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既然音樂欣賞對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有這么重要的作用,那麼,幼兒教師應該如何指導他們的音樂欣賞活動才能使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起著最大程度的推動作用呢?本文就從五個方面入手,探索了這個問題,算是淺嘗輒止吧。關鍵詞 幼兒教師 音樂欣賞活動 一、幼兒的音樂欣賞活動的特點及簡要現狀 目前,幼兒音樂教育仍然側重於「雙基"教學,在音樂教學中較注重培養幼兒學唱歌學樂器的能力,忽略了對孩子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傳統的音樂教育模式,使我們的孩子感到音樂課較為枯燥,對幼兒的個性發展及創造力的培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今音樂教育提倡適應兒童個性,擴展創造性經驗的音樂欣賞教育。美國音樂教育家穆塞爾提出:「音樂教育就是欣賞教育,就是為了欣賞而進行的教育。"這種新的教學理念給予我們極大的啟示。而我們知道音樂欣賞是一種聽覺藝術,它不但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開啟人的智慧,凈化人的心靈,提高幼兒各方面的綜合素質。根據這一特點和新的課改要求,我們有意識地在音樂欣賞教育中進行探索性的策略研究,引導幼兒領悟到音樂作品的形象、感情和意境,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自信心和創造意識,達到整體提高幼兒素質的目的。 二、幼兒教師指導幼兒進行音樂欣賞活動的幾種方法 (一)增強故事性,激發幼兒傾聽的慾望 增強故事性,以有趣的藝術形象激發幼兒感覺音樂在音樂欣賞前,先以樂曲的故事情節來感染幼兒,激發幼兒欣賞音樂的興趣,引起幼兒對音樂作品的注意,實驗證明是非常可取的。舉器樂曲《小鳥與大象》為例,我們知道這是一首由不同的樂器演奏,代表不同的音樂形象的三段樂曲。在欣賞這個樂曲前,我首先把樂曲所描繪的故事情節完整地講了一遍,激發了幼兒想聽音樂的急切慾望。在這種心態下進行欣賞,孩子們精力特別集中,並且在老師的啟發下,准確地分辨出了兩種不同特徵的動物形象,孩子們理解了音樂,再「施教於樂"就會獲得積極的效果。 (二)「音畫合壁"開拓音樂視野。 黑格爾在《美學》一書中言簡意賅地說出了音樂和繪畫的關系:「音樂和繪畫有較密切的親族關系,兩門藝術里內心生活的表現都占較大比重,繪畫可以越過邊境進入音樂的領域。"這充分說明了繪畫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繪畫的能力。繪畫與音樂這兩者可以相互促進,相互發展。l.在音畫轉換中培養幼兒的想像力 例如,在《百鳥朝風》欣賞教學中,我們採用「音畫轉換」的方法來施教,:我們先不急於告訴幼兒欣賞的主題,而是放錄音讓幼兒閉目想像,然後讓他們「畫音樂",把聽到和想到的東西畫出來。由於聽得真切,想得奇妙,有的幼兒畫出了小鳥和太陽:有的幼兒畫出了兇猛的獅子和鱷魚:有的幼兒畫出了兩個翩翩起舞的少女:還有的異想天開,竟畫了一幅小兔拉著大象的鼻子,熊貓站在象身上的動物聯歡圖……他們的畫畫都維妙維肖地展示了一個富有詩意的音樂會場景。幼兒豐富的想像著實讓人吃驚,也充分說明了自由想像是在對樂曲的音響感知和情感體驗中產生的,在音樂欣賞的基礎上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增添某些獨特的感受。 2.藉助簡筆畫的翅膀,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音樂的聲音是通過人的思維活動創造出來的非自然的聲音。音樂語言所描述的音樂形象還常帶有模糊性.正是這種模糊性給幼兒提供了自由而廣闊的想像空間,想像是刨造的先導,是從模仿到刨造的階梯。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創造需要想像.想像又是創造的前提。如果在音樂欣賞中巧妙結合簡筆畫,不僅能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還能幫助幼兒理解、感受音樂,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以《大海和小溪》為例,因為這首樂曲是用鋼琴和豎琴演奏,整首樂曲旋律親切,優美,富有歌唱性,像潺潺流水在流動,很有詩意。目的是通過欣賞使幼兒能感受並區別兩種不同的音樂情緒,但對幼兒來說,理解大海的「洶涌澎湃」和小溪的「柔和舒展」兩種音樂情緒有一定的難度。這時,我們就引導幼兒運用聽音樂畫旋律圖譜的方法來理解:通過聽和畫,幼兒把「洶涌澎湃」畫成一群大魚,把「柔和舒展"畫成飄動的水草,每一個音符.每一條旋律,每一句歌詞在孩子們的手中變成了看得見、有內容的畫面,簡筆畫幫助幼兒更充分地理解了音樂的內涵。在音樂欣賞中,通過簡筆畫的加入,不僅提高了幼兒的音樂感受力,而且能讓幼兒藉助簡筆畫的翅膀飛翔,培養幼兒的創造力,使他們的繪畫作品越來越具有個性化。 (三)「音語合壁"把聲音變成音樂 l.喚起共鳴,自由感受,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著名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說:「音樂教學的超級任務是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因為音樂教育不純粹是音樂方面的教育,不僅僅是讓每個學生在音樂上得到發展,它肩負著培養和發現其他方面的潛能。音樂是種聽覺藝術,在欣賞活動中讓幼兒聽音樂,用自己的聲音、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內心的體驗,幼兒將自己的感受,內心體驗通過語言自由的表達出來,投入音樂的情感之中進行自由想像。我們不斷地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肯定他們的看法,從而激起孩子們「說」的慾望,達到培養自信心的目的。如在欣賞《搖籃曲》中,搖籃曲的旋律起伏不大,長於抒情,節奏均衡,略有搖盪感,速度徐緩,力度較弱,音樂形象親切而溫存。於是我們先讓幼兒昕音樂感受「你感覺怎麼樣?在夢里你們見到了什麼?"然後請幼兒閉上眼睛欣賞,每聽完一次讓幼兒將感受說出來,「我看見媽媽抱著我,在月亮上飛啊飛。"「我做了個美妙的夢,有甜甜的冰淇淋,美麗的糖果屋……"。我們鼓勵幼兒自由地說出自己奇妙的想法並與周圍的夥伴相互交流相互分享,因為同樣的音樂,不同的幼兒會有不同的感受。他們會按自己不同的想像隨音樂進行創造性表現。不同年齡的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也會使幼兒的藝術表現出差異。通過一段時間的欣賞活動,在我們的鼓勵、肯定下,平時不愛開口的幼兒或者缺乏自信心的幼兒都能逐步參與其中,喚起共鳴,自由感受。2.直觀激發,自由創作,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音樂欣賞包括欣賞性和刨造性。我們在音樂欣賞中盡量放手給幼兒一個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使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長、原有的程度來進行自由想像、自由的表現和自由的刨作。我們應該理解創造動作,表現音樂幼兒是天性好動的,他們在「動」中認世界,獲得知識,在「動"中活躍思維,產生想像。因而欣賞音樂除了藉助圖畫、語言外,還得依賴動作的幫助來加深幼兒對音樂的感受。 如《小鳥與大象》中,當出現優揚歡快的三拍節奏時,孩子們情不自禁地前腳掌踮步,輕輕地走小碎步,雙臂上下輕柔地擺動,合著音樂節奏,作起了鳥飛的動作。當緩慢低沉的樂曲出現時,他們又模仿}jj了大象甩著鼻子慢慢走步的動作。接著,教師又因勢利導,要求幼兒模仿表演結尾部分小鳥與大象嬉戲的動作情節。結果.每個孩子的感覺、動作與音樂形象和性質都十分吻合。 又例如,在欣賞歌曲《兩只老虎》之後,引導幼兒按照音樂的旋律,仿編歌詞。有的幼兒編出:「兩只兔子,兩只兔了,蹦蹦跳,一個采蘑菇,一個在旁玩耍.真可愛。」有的幼兒編得離奇,充滿童趣:「兩只螃蟹.兩只螃蟹.。橫著爬,一隻變成石頭, ~一隻變成海

4. 幼兒音樂欣賞活動設計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教師要仔細的觀察幼兒的感受能力,注重整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靈活的進行教學活動。 幼兒是受教育者,是欣賞活動的主角,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引導著和支持者。幼兒存在個體差異,在欣賞能力方面和理解音樂的能力方面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觀點,作為教育者的我們要密切的關注幼兒,切忌自我陶醉而忽略幼兒的感受。要通過多種方法激發、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說出來,以求師生互動,產生共鳴。對於相同的音樂,教師有自己的欣賞思路,在引導幼兒的同時切忌否定幼兒的欣賞思路,要善於傾聽,不可以將欣賞活動理解的太死板。活動中應當鼓勵幼兒大膽的表達,敢於表達的幼兒至少說明他們認真地欣賞了、思考了,對於沒有進入欣賞狀態的幼兒也要多引導、提問,激發他們的欣賞興趣,並及時地對其進步表示肯定和鼓勵。但是對於表達不夠准確、對樂曲感受在理論上有偏差的幼兒也要及時地給與指正和正確引導,使他們的欣賞能力得到提升。在活動結束時,教師還應該善於總結、評價,給幼兒在活動後的思考留有充分的空間,鼓勵幼兒用多種思維感受作品,多聽、多欣賞,不斷的擴寬自己的欣賞空間,從而提升 對音樂的欣賞能力。 音樂欣賞是一種美的教育,不但可以提升幼兒對音樂的理解感受能力,還能夠使幼兒的審美情趣得到提升。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 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總結,善於學習、思考和積累,才能使音樂欣賞教育不斷創新,不斷發展! 音樂欣賞教學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是比較有難度的領域之一,這個問題一直讓幼兒教育工作者為之困擾並大膽嘗試努力探究,去尋找適合幼兒教育教學特點的欣賞方法和途徑。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我通過兩年音樂教育得大膽實踐,並從中獲得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和方法,現就音樂欣賞方面得教學經驗做一交流。 一、音樂教育與音樂欣賞之間存在的區別和聯系。 早在20世紀初期,美國著名的兒童音樂教育心理學學者詹姆斯.慕賽爾就在其音樂教育名著《學校音樂教學的心理學》一書中指出:在普通學校中,音樂教育就是欣賞教育,就是為欣賞而進行的教育。在這里,欣賞即為:懷著由衷的欣喜熱愛之情,自動追求從音樂中獲得自我滿足和自我實踐的過程。好的音樂作品自然對幼兒形成一種有內而生的吸引力,對幼兒形成一定的影響力,自然而然的讓幼兒從感知的水平上升到欣賞的層次。雖然如此,我還是認為音樂教育和音樂欣賞教育從不同程度上存在差異。音樂教育的范圍很廣,它涵蓋了音樂欣賞,每一個音樂都可以被人們所感受、所理解,從這個過程中,人們可能對於不同的音樂作品有了不同的看法和思想,他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這樣一來,音樂作品都可以被欣賞,當然欣賞的層次會因為作品的變化而不同。然而音樂欣賞活動中的音樂作品又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被欣賞的音樂作品只需要學習者認真地感受、欣賞,並不一定要完整的學習、歌唱、記憶和表演。兩者之間存在不同的學習目標和教學方法的不同。音樂作品的選擇和欣賞作品的選擇也會存在不同的選擇區域,相對來說,欣賞作品選材范圍要廣泛一些,不但可以選擇音樂教學中的歌曲、表演唱、律動、游戲,還可以選擇幼兒所不能夠表演、演唱的中外樂曲例如《四小天鵝》、《梁祝》等,不同題材的音樂形式也可被幼兒所了解和欣賞,如地方戲、搖滾樂、輕音樂等等。這樣,要求我們幼教工作者在選擇音樂作品時要一定要慎重、仔細分析,並要結合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 二、進行音樂欣賞教育對教師有嚴格的要求。 在進行音樂欣賞教育之前,對我們進行組織教學的老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一)要求 教師具備豐富的音樂知識,能夠對音樂具備初步的賞析能力。 音樂欣賞不單單含括了音樂知識,還包括豐富的舞蹈、韻律及歌唱能力方面的要求。只有教師擁有了良好的音樂綜合能力,才能夠對音樂作品進行細致的分析理解,才能夠通過舒適的歌唱、協調的動作和富有個性的表述、表現展示音樂的魅力,從而感染音樂中的幼兒,使他們得到老師的引導和提示從而提高自身的欣賞能力和水平。 (二)教師要考慮到作品的可欣賞性和欣賞價值。這是我們在選材時應考慮到音樂對幼兒的可感性、可接納性。 對於音樂作品在形式上是否鮮明突出、結構是否方整、長度是否適宜、可參與性是否充分等都顯得至關重要。許多音樂作品很優美,但卻因為過長過大而很難進入幼兒音樂欣賞作品的行列。這需要我們教師進行認真地分析和節選,選擇作品中比較長見的樂段或節奏變化明顯的樂段進行提煉,並與幼兒實際情況相結合,例如《梁祝》是被我們所熟知的樂曲,它的幾個樂段分別講述了不同的故事情節,我們將「化蝶」一段提出來,便可以讓小班幼兒通過觀摩教具「蝴蝶」的翩翩起舞結合樂曲優美、緩舒的旋律展開想像和模仿,既滿足了幼兒欣賞的需求,又符合幼兒善於模仿的特點,從動靜交替中達到教學目標。另外也有一些音樂被幼兒所感知,但他們卻只能夠感受音樂的表層,無法觸及音樂的深處,這需要我們老師及時地抓住幼兒興趣,進行良好的引導,把復雜的、不利於幼兒的因素進行過濾,通過一定的方式發現作品種適合幼兒學習的部分進行引導。例如前一陣十分流行的成人歌曲《老鼠愛大米》和《兩只蝴蝶》,孩子們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大都會唱並喜歡在班級中隨口吟唱。我隨即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將這兩首歌中適合幼兒並容易被他們理解和接受內容進行欣賞:《老鼠愛大米》的歌碟中背景動畫講述了兩個小蝸牛之間的離散故事,因為一次互相幫助使兩個蝸牛成為好朋友。一天它們中的一隻被人類帶走了,這次離別使對方痛苦萬分並日夜找尋、思念對方。從這里可以教導孩子們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友好相處真誠相待,向小蝸牛一樣和睦。《兩只蝴蝶》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將成人化的歌詞進行幼兒化的理解,將歌曲中原本描寫愛情的詞彙轉化為描寫友情的句子,這樣,經過教師過濾後的音樂作品便很容易被 幼兒所接受和理解,同時也減少了家長對於幼兒常成人流行歌曲的困惑和阻撓。一些好的作品總是被大家所認可和接受,孩子們的欣賞也會受到成人的影響。當然,這一切少不了老師的認真、思考、推敲、提取、升華的過濾過程。 三)善於分析樂曲的曲風和節奏、旋律的特點,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引導,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一步一步走近作品中去,從而身臨其境的感受音樂的魅力。 許多音樂作品被人們賦予固定的形象,從而使人們更加形象生動的感受作品所表現的情感。例如《小兔跳》樂曲中,以歡快的跳音和優美的快節奏跳躍的旋律進行表現,是我們自然而然的就會在腦海中形成兔跳的畫面。而在《小熊吹喇叭》的樂曲中,就可以通過左手低沉的鋼琴伴奏感受到小熊的笨拙可掬的可愛模樣。在《小燕子》的樂曲中,用優美的琶音進行伴奏,使整個樂曲舒緩、優美、流暢,從而使聽者感受到燕子優雅的飛行姿態和穿梭在綠意昂然的春天景色里的情景。 (四)對於多段式的變化明顯的樂曲,教師要.擴寬思維,靈活的運用多種方式把樂曲進行不同的環節劃分,從而使樂曲更加易懂,富有生命力。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的是,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幼兒理解作曲者的一般應用曲式作為音樂表現手段的意圖,我們應該更多地去關注音樂本身的音樂形象,而並不是要著意的去從音樂中找出某種畫面來。不同的樂曲擁有不同的結構特點,有ABC……主置結構、ABA再現結構、ABACA……循環結構、AAAAA變奏結構、ABCAB奏鳴結構等等。教師可以先對音樂進行仔細的品味和分析,找出它的結構特點,從而進行 「量體裁衣」的細加工過程,將音樂通過幼兒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進行引導。以意

5. 如何從音樂要素入手進行音樂欣賞教學

如何從音樂要素入手進行音樂欣賞教學

感受與欣賞是音樂學習的重要領域。嚴格來講,在各學習領域中,重要的只有兩個,一個是感受與欣賞,一個是表現,創作和音樂與相關文化都是圍繞著這兩個學習領域展開的。另外,從世界各國的音樂課程標准和指導綱要來看,國外也非常重視這兩個領域的學習,因為人類接觸音樂的主要方式就是欣賞和表現,音樂的表現包括演奏和演唱。在講解音樂欣賞教學的具體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2011版音樂課程標准中有關於音樂欣賞的幾個要點:

1.審美性與音樂欣賞

2011 版音樂課程標准增加了「課程性質」部分,而音樂課程性質對實施欣賞教育學具有更為重要的指導意義。新版音樂課程標准繼續堅持「以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審美」則更多的是跟欣賞教學相關聯的。在課程標准中,以審美為核心,其實是以情感體驗為中心,所以在感受與欣賞領域中,我們提到了音樂的情緒和情感的體驗。

2.人文性與音樂欣賞

在課程性質人文性這一部分中,第一句話就提到「音樂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很多老師經常在音樂之外利用文學、文字和標題來解釋音樂。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新課標中增加了人文性的內容,特別闡述音樂本身的文化屬性。一線音樂教師如果沒有這樣的認識,就可能使音樂課背離音樂本體的價值取向,從而變成其他學科的工具。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有很多老師習慣圍繞作品標題進行解釋,如果沒有標題就不知從何講起,我們在課標培訓中也提到過這個問題,要避免對音樂望文生義的理解。也有不少老師認為只有文學、文字才叫文化,所以音樂課就變成了地理課、歷史課、文學課或社會課。因此,這個問題是在人文性這一課程性質中特別強調的。

3.音樂音響的特性

有一句話在音樂課程標准中曾經兩次出現,就是「音樂音響不具有語義的確定性和事物形態的具象性」。這就是說,音樂中很少有我們的生活經驗,音樂本身是一種產生豐富聯想的藝術形式,是一種直指人心的情感體驗,它本身並沒有提供我們生活中具象的生活經驗。所以,老師們在進行欣賞教學時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4.音樂欣賞的特徵

很多人把欣賞作為一種被動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實踐主義哲學曾經批判過欣賞、審美這些活動過於被動,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其實,在課程性質實踐性中講了四個方面,音樂創作、音樂表演、音樂傳播和音樂欣賞。這幾個方面都帶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都屬於實踐的內容。所以,音樂欣賞也是一個實踐的過程,但是這種實踐不同於唱歌和樂器演奏,它主要強調「動於心」。很多中小學音樂教師熱衷於參與性的欣賞方式,

尤其在小學階段,用身體的方式、樂器的形式、文學方式或者其他藝術形式參與欣賞。其實,音樂欣賞是從動的欣賞逐步轉變為靜的欣賞的過程,也就是從「身動」到「心動」的過程。參與欣賞對學生最初理解音樂是有幫助的,特別是對班級教學來說,是可以觀察的。但是老師們要明確,音樂欣賞最終是要通過靜的欣賞,通過用心聆聽,通過與音樂對話的過程來實現。所以,到了初中和高中階段,音樂欣賞課就不能純粹為了動而動了。

大眾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能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的人。人們參與音樂活動的主要方式,一個是表現,包括演唱、演奏,一個是音樂欣賞。但是,欣賞音樂並不是盲目的欣賞,要通過教育培養他們對音樂要素的敏銳感,提升他們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力。由於音樂具有不確定性,所以每個人聽音樂的感受是不同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發展這種對音樂理解的不確定性,用各種方法讓學生獲得自己對音樂的領悟與感受,而不是被動接受教師對音樂的理解。所以,從動的欣賞向靜的欣賞轉變,就是從「身動」到「心動」的轉變。

因為很多人批評欣賞是被動的,所以很多老師就進入一個誤區,認為欣賞課就要動,不動就不是好的欣賞課,不參與就不是好的欣賞課。其實,每個人對音樂都有自己的感覺,「心動」是心靈的參與,最終的目的是聽了音樂以後內心能有所感動,有所感覺。老師們要注意欣賞課不要過於程式化和形式化,過於追求「動」,而是要關注「身動」向「心動」的轉化過程。

在教學當中,讓學生參與並沒有錯。對於低年級的學生,還是有必要通過參與的方式幫助他們獲得音樂體驗。但是,教師還是要考慮欣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什麼。其實,「動起來」是非常外在的,它僅限於對節奏、速度的一種理解,而不是音樂的全部。年級越高的學生越應該注重內心的參與,所以在高年級欣賞課上一定是要在內心參與上下功夫,關注音樂的細節。

5.音樂作品的內容

有一個問題始終在爭論,就是音樂作品的內容到底指什麼。有些人認為是音樂之外的一些情境,或者是一個故事,或者是一種生活經驗,或者是作品標題所提示的一些內容。還有人認為音樂內容主要是人體驗到的一種情感,或者是音樂的形式要素。這些說法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在音樂課程標准中,我們支持了形式要素作為音樂作品主要內容的觀點。通過生活經驗和生活現象對音樂產生的共鳴和理解是個體化的行為,不能成為主要的學習內容和追求目標。理解了這一點,就可以一改我們傳統音樂欣賞教學的基本做法,取得更好地教學效果。這是對音樂作品本身的認識,也是音樂課程標准修訂中提出的對音樂本體的學習和認識的基本要求。

一、什麼是音樂要素

在用音樂的思維方式學習音樂的時候,就不僅僅要關注音高、音強、音長和音色這么簡單了,而是要把這幾個方面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節奏、旋律、和聲、音色、力度、速度,調式、織體、曲式等等。這些就是音樂要素,是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習的內容。

老師們不應僅局限於對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的講解,而是更應該關注這些要素逐漸發展的內容,包括節奏、旋律、和聲、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等。把理論知識與音樂實踐結合起來的時候,音樂作品的深度就被挖掘出來了。

二、如何關注音樂要素

年齡越小的孩子就越能關注到力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和節奏的變化,所以這些音樂要素教師可以從低年級就開始引導學生進行關注。至於旋律的高低,可以稍微晚一點再加入進來。初中以上,就可以深層一些,關注到和聲、曲式、調式等方面的內容。音色是從小就可以進行分辨的。樂器的學習是一種經驗,在經驗當中獲得過,學生就能有所記憶。當然,音色本身並不是孤立的,音樂欣賞是欣賞綜合起來的音樂要素。對於音樂本身,如果沒有聽眾,那麼任何東西都不存在,它就只是一個作品。有人去聽,但不同的人去聽,就會獲得不同的音樂感受了。

1.音樂語言

音樂不是世界上通用的語言,它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每個音樂作品中都蘊含著它自身的文化特徵和文化認同。在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傳播不同音樂文化中的音樂,這也是我們的一個目標。教材建設者把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提供給學生,而不是提供同樣類型的音樂作品,就是這個道理。音樂不是人類共同的語言,從這個層面來說,音樂課程標准中要求除了弘揚自己本民族文化之外,還要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音樂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不是了解風土人情,建築,生活習慣,生長環境,而是了解音樂本身,了解音樂的語言。

2.音樂情感 音樂直指人的心靈,音樂本身是有情感的。以審美為核心、審美教育、情感教育、情感體驗的培養,其實是以情感體驗為核心的。演唱、演奏和欣賞的最終目的也都是為了體驗音樂中所蘊含的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時代的人類情感。

音樂沒有具體的情感,也就是說音樂中沒有確定的情感。在教學當中,很多教師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這個作品表達了什麼?」學生的回答只能說明他個人的反應,並不代表這個作品固定的情緒和情感。當然,一首作品可能會有一個大家都傾向的情感,比如歡快的,或者悲傷的。

音樂中的情感從哪兒來?音樂中的情感是聽賞者被喚起的情感,所以要調動學生,體驗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影響情感的是音樂基本要素,對情感的判斷,是人的本能,不需要教育來獲得。但是對情感的豐富體驗,是需要通過教育來獲得的,因為他需要有對音樂要素的敏銳感知能力。

三、如何用音樂的思維方式學習音樂

1.深入理解音樂要素含義

關於音樂要素的構成,2001版音樂課標中是六個要素,2011版音樂課標增加了節拍和調式,這些都是廣義的要素概念,不是狹義的。音樂欣賞者首先要把音樂的問題搞清楚,老師們不要經常拿一個廣義的概念來提問。在教學過程中,對音樂要素的認識要清晰。一個作品中有典型意義的要素並不多,如果說這個作品中有八個要素,那麼並不是這八個要素都具有特點。

2.善於發現有獨特性的音樂要素

敏銳的感受音樂要素,而且是獨特的感受,這個「獨特的」就是要求欣賞一個作品的時候,要理解這個作品中音樂要素的獨特性,只要掌握住這個原則,欣賞課就沒有上不好的。一個作品中有獨特的要素特點,但並不是所有要素都有特點。音樂課標感受與欣賞部分提到音樂風格的問題,音樂風格就是音樂要素的獨特性,音樂要素的獨特性構成了音樂風格。所以,教師要善於發現音樂作品中有獨特表現性的音樂要素。

教參會給老師帶來許多引領和啟發,但是老師們不能完全依賴教參進行備課和教學。李存老師是在教參的基礎上,關注教材本身,再通過研讀總譜來備課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聆聽、關注總譜,深入的研究作品,帶給學生更多的是音樂本身的體驗感受和相關的文化,挖掘的是作品的內涵。

四、如何從音樂要素入手欣賞音樂

1.記住音樂主題

音樂欣賞教學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學生在聽過音樂作品以後,要能記得住音樂的主題,再次聽到的時候能知道自己聽過,老師講過。其次,能說出這個音樂的特點和一些相關的時代與創作背景。

音樂最大的特點就是百聽不厭,所有藝術形式當中只有音樂具有這種特點。無論是看小說、看舞蹈,還是看電影,看得多了都會厭煩,五遍之上不會有人再主動想看了,但是音樂聽五遍是遠遠不夠的。音樂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測試,最後得出這樣的結論:任何音樂作品聽90次之後就永遠不會忘記了。所以,音樂經驗的積累代表一個人音樂素養的基本狀態,而音樂經驗的積累是通過聽來獲得的。為什麼記住主題是第一位的?因為對音樂修養來講,儲備音樂經驗是第一位的。

一個人的音樂素養跟音樂經驗的積累有直接關系。這個人很有音樂修養,音樂素質很高,但是他只知道理論和道理,這是遠遠不夠的。對於大眾來說,頭腦中積累的音樂主題越多,就代表著這個人的音樂修養越好。記住音樂主題,甚至可以唱出許多交響樂的主題,就說明一個人很有藝術修養,而且很有音樂文化

6. 如何進行音樂欣賞活動教學

一、 注重觀察幼兒興趣,合理選擇欣賞素材 我認為要組織一次成功的音樂欣賞活動,選材是第一步。我平時注重觀察幼兒,了解他們喜歡什麼、需要什麼,再從他們的興趣入手來選擇適合幼兒欣賞的作品。比如在我們開展的《動物大聯歡》主題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對小動物抱有極大的興趣,於是我就選擇《賽馬》《獅王進行曲》《四小天鵝》《動物狂歡節》等一些結構清晰、特點鮮明、有一定情節,形式工整的樂曲給他們欣賞。通過讓幼兒傾聽、由淺入深的提問、形象的多媒體展示、動物狂歡大派對等多種手段,幫助幼兒加深對樂曲的理解,這樣既深深地吸引和感染了幼兒,又讓他們對這些較難理解的名曲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日常生活中,我發現許多男孩子非常喜歡玩開汽車的游戲,於是,我就安排他們欣賞短小活潑的鋼琴曲《汽車嘟嘟》,讓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再次體驗開汽車的樂趣,這樣就能積極調動起幼兒主動參與的興趣,避免了以往呆板、單調的傾聽、模仿,讓幼兒真正沉浸到音樂中去。 二、 創設與欣賞相適應的環境 比如:教學活動前我根據所欣賞的音樂作品,創設相應的物質環境,從而巧妙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到聽音樂上來。例如,在主題《美麗的秋天》中,我選擇了音樂作品《秋天》讓幼兒欣賞,以激發幼兒對美的欣賞力、感受力和表現力。事先幼兒已經畫了很多關於秋天景色的圖畫張貼在教室牆壁上,我又把和孩子一起收集的落葉灑在地上,使幼兒一下就感受到濃濃的秋意。當他們圍坐在金黃色的落葉上,聽著抒情優美的樂曲時,自然就更投入了。我看到了許多孩子眼中洋溢著幻想,還有的孩子則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翩翩起舞。 又如在欣賞歌曲《小魚的夢》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氛圍:多媒體大背景上月亮高掛、星空璀璨,小河裡的魚媽媽抱著小魚寶寶。整個環境洋溢著母愛與親情。很快,幼兒被這優美、溫存、安寧的氛圍所感染,沉浸在無比溫馨的氣氛中,以景引情,以情帶動,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從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提高了欣賞的質量。 如在欣賞音樂《獅王進行曲》時,我先組織幼兒玩裝扮游戲:請一位幼兒當獅王,一位幼兒做猴子,其它幼兒做小動物,並讓幼兒帶上頭飾。在游戲時,教師進行情節指導:獅王走出來、小動物吹號、小動物表演、獅王捉小動物。孩子對游戲充滿了興趣, 2 創造性地表現獅王走路、吼叫、小動物吹號、表演的動作,對音樂的結構也在游戲中掌握了。

閱讀全文

與音樂欣賞教案指導要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