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貴州迷人風情教案
導讀:貴州省情教案,第一章深化省情認識加快貴州發展,?這是貴州絕對的優勢,一、貴州形象—可愛的貴州,?(一)貴州印象,貴州是中國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就有人類活動在貴州高原的土地上,創造了貴州的史前文化,二、貴州優勢,貴州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65種,貴州能源資源豐富,使貴州成為中國少有的「水火互濟」發展電力工業的最佳省份之一,貴州水能資源開發利用優勢,?貴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稱,?貴州含煤面積
貴州省情教案
第一章 深化省情認識 加快貴州發展
?三句話老話 ——新的解釋
?天無三日晴——處處有森林
?這是貴州絕對的優勢,而不是劣勢。
?地無三里平——遍地是金銀
?這是騾馬時代的形容,而不是現代大交通的真實寫照。
?人無三分銀——美女多如雲
?這是整體誇張的描述,而不是絕對的情況。
一、 貴州形象 — 可愛的貴州
(一)貴州印象
三句話老話 ——新的解釋
天無三日晴——處處有森林
這是貴州絕對的優勢,而不是劣勢。
地無三里平——遍地是金銀
這是騾馬時代的形容,而不是現代大交通的真實寫照。
人無三分銀——美女多如雲
這是整體誇張的描述,而不是絕對的情況。
(二)、悠久的發展歷史
貴州是中國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早在24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在貴州高原的土地上,創造了貴州的史前文化,現已發現的史前文化遺址有80餘處。
「觀音洞文化」的黔西觀音洞舊石器時代遺址,命名為「桐梓人」、「水城人」、「大洞人」、「興義人」、「穿洞人」、「馬鞍山人」、「白岩腳洞人」和「觀音洞人」等人類化石。
(三)光榮的革命傳統
1854~1874年間的農民起義:
劉儀順領導的以漢族農民為主體的號軍起義。
張秀眉領導的以苗族農民為主體的黔東南起義。
張凌翔領導的以回族農民為主體的黔西南起義。
姜應芳領導的以侗族農民為主體的天柱起義。
潘新簡領導的以水族農民為主體的荔波起義等。
二、貴州優勢
富集的資源
勤勞的人民
(一)豐富的生物資源
1、豐富的植物資源。
全省森林面積62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8%。全省自然保護區總數130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個,國家級森林公園21個。有各類草山草坡近500萬公頃,全省有野生牧草1410種。
貴州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65種。其中屬於國家1級保護的14種, 2級保護的51種。
栽培作物:辣椒、水果、茶葉、烤煙等。
(二)「煤水結合」的能源資源
貴州能源資源豐富,種類較多。在已發現的能源資源中,水能、煤炭和煤層氣具有持久開發優勢。特別是煤炭與水能資源結合,使貴州成為中國少有的「水火互濟」發展電力工業的最佳省份之一。
1、豐富的水能資源
長度大於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條。由於河網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產水模數高,因而水能資源十分豐富。全省水能總蘊藏量1874.5萬千瓦,佔全國總量的2.8%,全省水能可開發量1683萬千瓦,佔全國總開發量的4.4%。橫貫全省的烏江是國內著名的水能「富礦」,水能可開發量達836.5萬千瓦。
貴州水能資源開發利用優勢
建設的大、中、小型水電站較為均衡地分布於省內各地,大多距負荷中心近。
河流大多上游開闊,中、下游較狹窄,上游可以興建「龍頭水庫」,有利於提高梯級電站的發電效益。
可供開發的水能多處於高山狹谷河段中,興建電站工程量較小,淹沒損失及遷移人口少,工程相對簡單。
水能開發利用具有造價低、投資省、周期短、見效快的優勢。
2. 儲量為江南第1的煤炭資源
貴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稱,煤炭資源豐富,分布既較廣又相對集中,而且煤種齊全,煤質較優。
貴州含煤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40%以上,全省88個縣(市、特區、市轄區)中有74個產煤,資源相對集中於西部的六盤水市和畢節地區。
全省煤炭資源總量超過2400億噸,探明的資源儲量535億噸,經開采消耗後保有儲量529億噸。資源保有儲量是江南12個省、區、市的總和。豐富的煤炭資源為積極發展火電,實施「西電東送」,把貴州建成中國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奠定了重要基礎。
3. 潔凈新能源——煤層氣
煤層氣俗稱瓦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作為一種有利於環境保護、潔凈、方便、高效的新能源,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中國已將之列為21世紀重點開發利用的新能源。
貴州煤層中蘊藏有豐富的可供開發利用的煤層氣。經研究預測,全省埋深小於2000米的煤層氣資源量可達3.15萬億立方米,約佔全國總量的22%,僅少於山西,排名第2位。 ?豐富的資源與產出集中的良好區位,使貴州煤層氣的開發具有廣闊的前景。
(三)豐富的礦產資源
貴州具有良好的成礦地質條件,礦產資源豐富,分布廣泛,門類較全,礦種眾多,是中國礦產資源豐富的大省之一。
貴州發現的礦產有9大門類,礦種123種,發現礦床、礦點3700餘處。探明了儲量的有76種。
貴州有41種排列前10位,其中列全國第1位至第5位的有28種,鋁土礦、汞、銻、錳、金和磷、重晶石、水泥原料等最具優勢,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貴州已成為中國10大有色金屬省區之一和全國最重要的鋁工業基地、磷化工基地、錳系鐵合金生產基地以及亞洲最大的碳酸鋇生產地。
1.量豐質佳的鋁土礦
貴州是中國鋁土礦的3大產區之一,已探明資源儲量達4.13億噸,經多年開采消耗,現仍有3.95億噸,佔全國總量的17%,僅少於山西,名列第2位。全省鋁土礦集中分布於烏江流域中段的貴陽—清鎮—修文—遵義一線,尤以清鎮、修文兩市縣最多,佔全省總量的74%,貴州已成為中國重要的氧化鋁、電解鋁及鎵金屬生產的重要基地。
2.甲冠九洲的富磷礦
貴州是中國著名的3大磷礦產區之一。累計探明資源儲量近27億噸,經開采消耗後保有儲量26.26億噸左右,略少於雲南,排名全國第2位。約佔全國富磷礦總量的44%,成為華夏九洲之冠。開陽磷礦富磷礦儲量佔全國的28%左右,逾3.7億噸,是國內外著名的富磷礦產區。
3.儲量位居中華之首的重晶石
貴州重晶石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的天柱、黃平、施秉、麻江等縣,經多年開采消耗,保有資源儲量仍高達1.2億噸,佔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居中華之首。天柱縣大河邊是國內外罕見、資源儲量超過1億噸的特大型重晶石產地。既有大量符合油氣鑽井利用的重晶石,又有較多可供化工、輕工、建材及醫葯等多個行業用的重晶石。
4.新興的黃金資源基地
貴州早在1000多年前就發現有金礦。在黔西南的大片區域和黔東南、黔南等地10多個縣市發現有產出。特別是發現與探明了貞豐濫泥溝、興仁紫木凼、安龍戈塘等大型金礦的資源儲量後,改變了貴州黃金資源貧乏的紀錄,並一舉成為中國新崛起的新興黃金資源基地。已探明儲量超過200噸,金礦資源儲量居全國第10位.
5.水泥原料的「王國」
貴州是中國沉積岩分布最廣泛的地區之一,石灰岩和頁岩、砂岩等水泥原料資源十分豐富,分布廣泛,遍及省內各地。其中最主要的是水泥用石灰岩,在絕大多數縣市都有產出。現已在41個縣市探明了儲量,經開采消耗後的保有資源儲量超過15億噸,豐富的資源,為大力發展水泥生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西部大開發和貴州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貴州少數民族的基本情況
貴州共有漢族、苗族等49個民族成分。少數民族成分個數僅次於雲南和新疆,居全國第3位。其中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瑤族、白族、壯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滿族、羌族等17個民族是世代居住在貴州的少數民族;因各種原因遷入並散居省內各地的,還有31個民族的成員和一部分尚未認定族稱的人群共同體。
民族文化絢麗多姿
民族節日豐富多彩。
民族歌舞狂放熱烈。
民族服飾艷麗多姿。
民族建築風格迥異。
民族飲食風味獨特。
民族習俗氣象萬千
民族工藝特色鮮明
民族體育別具一格
民族節日 豐富多彩
據不完全統計,貴州少數民族的節日就有1000多個,節日活動豐富多彩。有唱歌、跳舞、吹蘆笙、擊銅鼓、鬥牛、賽馬、斗雀、摔跤、賽龍舟、玩龍燈、演戲等等,主要的民族節日有苗族、布依族"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歌節;彝族火把節;水族端節;瑤族盤古王節;侗族薩瑪節;仡佬族燈會等。這些民族節日是展示貴州民族風情和民族節藝術的百花園。
民族歌舞狂放熱烈
多民族聚集的貴州,是一個歌舞的海洋。各民族歷來以能歌善舞著稱。
苗族所唱的歌既有高亢激昂、熱情奔放的「飛歌」,也有低回婉轉,優美抒情的「遊方歌」,更有質朴莊重的「古歌」「酒歌」,其調式不一,各具韻味,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 侗族的侗歌大都旋律優美,曲調多樣,內容豐富,且因詞選調,歌與詞水乳交融,既有獨唱,也有合唱。
?黔南、黔西南一帶的布依族舞蹈有幾十種,苗族、侗族所跳的蘆笙舞動作瀟灑風格純朴、舞姿活潑,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總之,貴州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獨具風格的歌舞,它們是中華民族文化百花園中的奇葩。
民族服飾艷麗多姿
貴州少數民族服飾有其共同點:喜尚青,重素雅,婦女多系裙,愛著銀飾。男子服飾以對襟衣、寬腳褲、包頭帕為主。各個民族的服飾及頭飾又各具特色。
苗族婦女服飾僅在貴州境內就有幾百種,樸素之中追求華麗重彩,以刺綉、挑花、蠟染為主要工藝,佩戴貴重銀飾後顯得富麗堂皇。
布依族服飾偏重簡約、清淡的裝束,婦女多穿短襟長褲,配有欄乾花紋裝飾。
侗族分南北部服飾,南部服飾接近古代,婦女穿裙束髻綁腿;北部一般穿短衣長褲。水族婦女著長襟衣,包頭帕,系長圍腰。
B. 幼兒園《印度風情》教案
一、教學課題:天竺國 二、單元簡析: 本單元設置了《古老的恆河文化》和《優美的印度歌舞》兩個課題,通過欣賞有關印度的圖片、歌舞,學唱印度歌曲,表演印度舞蹈和表現印度風情的相關美術活動,引導學生感受印度歌舞、印度風情和印度文化的魅力。鼓勵學生更多地了解世界多元文化,豐富學生的藝術生活,開闊學生的藝術視野,提高學生的藝術綜合能力。 三、學生素質發展目標: 1、欣賞美麗的印度圖片,學唱歌曲《搖籃曲》。 2、能和同伴交流,表達對印度歌舞的感受。 3、嘗試用不同的藝術手段,表現印度歌舞,抒發對歌曲的感情。 4、進一步掌握藝術的基本要素。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及相關背景知識,欣賞印度的音樂,感受印度民間音樂的特點,加深對印度歌曲的美感。 五、主要教學方法: 1、講授法 2、示範指導法 3、演示法 六、學情分析: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佛教發源地,創造了人類史上著名的「恆河文明」。印度文化是多民族、多宗教的混合,與希臘文化、中國文化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體系。印度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幾千年燦爛文明的積淀,使印度成為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國家。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雄偉的喜馬拉雅山倚天而立;佛教聖河——恆河蜿蜒流淌;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泰姬陵優雅嫵媚;莫卧兒王朝的阿拉伯古堡庄嚴壯觀;還有那彌漫著濃烈民族特色的印度民間歌舞以及「電影王國」 的稱譽,給我們展開了一幅幅絢麗的拉格細密畫卷。
C. 亞細亞音樂民族風情(朝鮮 印度 印尼 韓國 日本)
1.夏日微風
2.Bairi_Piya_Devdas
3.Chalak_Chalak_Devdas
4.春之海古琴
5.櫻花 古箏獨奏
6.道拉基(桔梗謠)
D. 亞細亞音樂民族風情(朝鮮 印度 印尼 韓國 日本)
【塔塔爾族主要散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比較集中的是伊寧、塔城、烏魯木齊等城鎮。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塔塔爾族人口數為4890。塔塔爾族使用塔塔爾語。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的語言、文字也漸成其日常用語和通用文字。】
「奔涌的河流兩岸被鮮花綴滿,碧草如茵,煞是好看。阿合買提的羊群,像白雲片片繞青山……」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縣大泉塔塔爾民族鄉,面對著綿延蒼莽的群山,吐爾地老人彈奏著曼陀鈴,用悠揚的歌聲,歌唱著自己腳下這片美麗而寧靜的土地。
我國的塔塔爾族是一個有著「兩多一無」特點的「高學歷」民族:專家多、教師多、無文盲,僅高級知識分子就有350人左右,約占總人口的7.5%;教師、醫生是塔塔爾族同胞最為喜愛的職業。有的塔塔爾族家庭,三代人都是教師。
塔塔爾族長久以來就有著尊師重教的古樸民風。1900年,重視教育的塔塔爾族人就在新疆伊寧市開辦了當地第一家現代意義上的學校,結束了當地沒有現代教育的歷史;1912年,塔塔爾族人又創辦了第一家女子學校,打破了女子不能上學的傳統觀念。在塔塔爾族人看來,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甚至是終生的榜樣。1930年,塔塔爾族人在伊寧創辦的這所學校,向英國、法國、德國輸送了第一批留學生。這批留學生學成歸國後,許多都成了當地知名的醫生、學者、教授,其中一人還光榮地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成為一名優秀的翻譯。
今天,在黨和國家的關心下,塔塔爾族人的教育事業更是蒸蒸日上。記者在大泉塔塔爾民族鄉了解到,僅2002年以來,國家就先後投資近100萬元,為大泉塔塔爾民族鄉新建了設施完備的多功能校舍;還花費25萬元,為學校建成了功能一流的遠程教學微機室,讓塔塔爾族的孩子能與祖國內地的同齡人一道接受現代教育。在當地一家古籍研究機構擔任翻譯的涵非孜深有感慨地說:「我們塔塔爾族雖然人口很少,但是卻能實實在在、隨時隨處感受到黨和國家的關懷與扶持,覺得很溫暖」。
重視教育的塔塔爾族還是一個能歌善舞、熱情奔放的民族,不論男女老幼都十分喜愛唱歌、跳舞。塔塔爾族的音樂節奏歡快、活潑動聽,有著鮮明的中亞細亞音樂的特點。特別是每當充滿濃郁民族風情的「庫涅」(兩孔直吹的木簫)、「科比斯」(置於唇間吹奏的口琴)、二弦小提琴響起時,快樂與幸福更是會感染在場的每一個塔塔爾族人。塔塔爾族同胞常常自豪地說:「有歌聲的地方就有塔塔爾人,有塔塔爾人的地方一定會有幸福的歌聲」。(來源:解放軍報第4版)zhe you zhe ge !!!
E. 小學音樂教師資格證教學設計:《放馬山歌》
【導讀】所謂教學設計,其實就是進行教案的編寫,在教師資格證面試和筆試中都有涉及,教案是教師上課的依據,也是課程進行的參考,所以做好教案就顯得尤為重要的,需要分四個部分進行,分別是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課程和板書設計,下面給大家帶來的是小學音樂教師資格證教學設計:《放馬山歌》,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學唱《放馬山歌》中,學生能夠了解民歌特點,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
運用視聽結合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學唱歌曲,並進一步了解山歌的音樂特點。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用歡快、高亢、奔放的歌聲演唱歌曲《放馬山歌》,掌握襯詞的唱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生能夠用歡快、高亢、奔放的歌聲演唱歌曲《放馬山歌》。
【難點】
掌握襯詞的唱法。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採用多媒體導入法。
請學生通過多媒體聆聽、觀看一組民歌和風情圖片,提問:同學們這是哪裡的風景?這首歌曲是哪裡的?
學生自由回答,老師總結:這是雲南優美的風景,洱海、玉龍雪山、麗江古城等,這首歌曲是雲南的《放馬山歌》。
導入新課——《放馬山歌》。
(二)新課教授
1.初步感知
(1)多媒體播放歌曲《放馬山歌》,在聽的同時感受歌曲的情緒、速度。欣賞完歌曲後,請同學們說出這首歌曲表現了什麼樣的情緒,速度有什麼變化?(情緒:歡快的,速度:中速)
(2)老師介紹雲南風俗
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唱活動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雲南的民族風情在全國最為多姿多彩,最具影響的少數民族節日有傣族潑水節、彝族火把節、苗族鬥牛節。
2.深入學習
(1)老師對歌曲簡介
這首《放馬山歌》是流傳於雲南的一首著名的山歌,從題材內容而言,是一首典型的「牧馬人之歌」,音樂節奏一般比較自由,聲調高亢嘹亮,音調悠長,拖腔中常用自由延長的音來抒發感情。有時為了更好地抒發感情,使歌聲傳得更遠,常常加上呼喚性的襯詞、襯句。
(2)老師彈琴,學生跟著老師哼唱歌曲,老師提問:歌曲的音樂特色是怎樣的?學生回答,老師總結:如襯詞「嗚嚕嚕的」「呦哦」。
(3)老師帶領學生視唱歌譜。
(4)教師示範朗讀,提示學生就襯詞怎麼演唱,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並學習襯詞的演唱。老師帶領學生演唱歌曲重點指導「喲哦」的唱法。(老師教學生用揮鞭的姿勢體驗吆喝的感覺)
(5)老師唱歌詞,學生唱襯詞,在演唱時老師強調附點音符的時值,連音處要流暢。
(6)老師彈琴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詞,學生自主隨琴學唱第二、三段歌詞,學習音樂記號「延音記號」的演唱方式。
(7)用歡快、高亢的聲音集體完整演唱歌曲。
(三)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環節,播放閻維文演唱的《放馬山歌》,然後帶領學生用聲勢邊唱邊做捻指、拍手、拍腿、跺腳,以小組為單位,分四小組,並且請一組學生進行展示,接著對學生進行鼓勵,最終選取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展開討論。
(四)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通過學習雲南民歌《放馬山歌》,感受和了解雲南勞動人民的熱情與奔放。
作業:課後可以搜集一些好聽的民歌帶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嗎?
四、板書設計(略)
以上就是小學音樂教師資格證教學設計:《放馬山歌》,上面的四個部分都是教學的重點,缺一不可,更多小學教師資格證報考指南,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F. 誰知道世界七大洲的民族風情音樂
民族風情音樂
http://www.koook.com/special/worldmusic/
這里有 加油內啊容
G. 求一份音樂欣賞課的說課教案!
音樂欣賞課《音樂作品的民族風格》說課稿
--------------------------------------------------------------------------------
發表日期:2006年5月10日 【編輯錄入:風舞十天】
復旦中學 吳晶
各位老師下午好:
我是渝中區復旦中學的音樂老師吳晶。今天我給大家說課的內容是欣賞綜合課《音樂作品的民族風格》。
本課我選用的教材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樂欣賞教材第二單元第二課。本單元共三課時,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各種不同體裁歌曲的欣賞,了解音樂作品的時代風格,民族風格和個人風格;《音樂作品的民族風格》是本單元的第二課,將主要欣賞學習蒙古族民歌《贊歌》和哈薩克民歌《瑪依拉》。《贊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樂風格的代表,是一首長、短調相結合的歌曲,曲調豪放,優美深情,剛柔並進的演唱更增添了歌曲的感染力;哈薩克民歌《瑪依拉》熱情奔放,富於草原風味。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聽賞兩首各具特色的民歌,使學生了解蒙古族和哈薩克族民歌的音樂特點,認識到在同一國家不同民族的音樂特色和音樂風貌,從而增進學生熱愛少數民族音樂的情感。
本課的重、難點是通過欣賞不同民族的音樂,使學生能按歌曲的旋律、節奏等特點分辨兩個不同民族的民歌。由於少數民族的民歌分布廣泛,知識面涉及較廣,歌曲的風格又各不相同。所以我採用了視聽教學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的優點來幫助學生感知音樂,從而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點,通過直觀的圖象來了解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它由復習前課樂理知識,聽賞歌曲,創作活動這三個部分組成。首先我採用提問的方式開課:「同學們,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那你們對這個大家庭了解多少呢?先讓學生講講對少數民族的認識和看法。引起學生對少數民族的興趣(點題),問題和學生的經驗相結合,學生很快就進入了現實生活中去,從而引起他們傾聽的願望。接著我將採用多媒體影像播放一組少數民族風情的介紹片段,讓學生了解少數民族的風情。
接著進入第二環節:首先我讓學生欣賞《贊歌》和《瑪依拉》兩首歌曲的旋律片段,提問:這兩首歌曲各屬哪個民族?兩首不同的風格民歌片段,引發學生了解各民族音樂全貌的興趣。然後我用課件展示出中國的版圖,把學生「帶入」蒙古,去了解蒙古族人民的吃、穿、住、行等風俗習慣,這樣能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抽象的東西變得形象具體化。接著我將讓學生欣賞具有典型蒙古風格特點的歌曲《贊歌》,欣賞完後由學生談談自己聽後的感受,這樣能讓學生在聽賞和分析的過程中了解蒙古族的音樂,最後與他們一起總結出蒙古族歌曲的音樂特點——旋律自然流暢,寬廣。
在一段長時間內的視覺圖象後,為了讓學生能鬆弛一下,我將運用音樂律動法,讓學生感受蒙古風格的舞蹈,教他們隨音樂的節奏做一些簡單的壓手腕、騎馬、跺肩的動作,來調節課堂氣氛,使課堂活躍起來。接著欣賞一段新疆的舞蹈片段,欣賞後讓學生分組討論,提問:這是哪個民族的舞蹈?新疆在中國版圖的位置?學生根據自己課前收集的資料,分別講講自己眼中的新疆,同時我會讓他們欣賞哈薩克民歌《瑪依拉》,在聽時,我會提示他們注意聽哪一句給你感覺最特別?為了讓學生更加准確的抓住新疆民族音樂的特點,我會讓他們再復聽一次跟旋律哼唱,最後我運用表格對比的形式,和學生一起總結出新疆民歌的音樂特點——熱情、奔放、自豪。然後把蒙古族民歌與新疆民歌的旋律和節奏等特點作比較,這樣能引導學生更加直觀的區分出不同民族音樂來源與不同民族的社會生活和音樂文化。
最後是第三個環節創作活動。在這一環節中,我將播放兩首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歌曲,讓學生說說是哪個民族的歌曲,其音樂特點有哪些?有了前面兩個民族音樂的分析過程,學生能更加熟練的抓住不同民族的音樂特點。然後我再讓他們根據不同民族的特點進行表演創作,如:舞蹈、繪畫、服裝展示等等。這樣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能真正的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去,學生在一起創作,發揮集體精神,並進行互評。學生在輕鬆快樂自由的氛圍中了解到音樂離不開人民和以人為主體的社會生活。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也有著各具特色的音樂文化,都具本民族的風格特色,從而成為該民族的重要標志。
這堂課,我重在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將學生的體驗和活動穿插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方式的改變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多彩,課堂也變得格外生動、有活力。這一課在教學上有兩個特點:一個特點是在課堂里巧妙的將欣賞民族音樂——探索民族音樂——表現民族音樂融合在學生的活動中,並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發現不同民族的特點,整個過程連貫而自然。另一個特點是教學控制,通過熟悉的音樂進行組與組之間的比賽加上有效的控制,使課堂真正做到活而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