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學音樂教學論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在基礎來教育新課程理論的自指導下,緊密圍繞對《音樂課程標准》的學習與研究和對音樂新課程實踐的探索與總結,力求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對音樂新課程進行解讀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盡可能地闡述滲透著新理念的音樂教學方法。從這種意義上說,本書亦具有「教學論」的色彩。總的目的是為廣大中小學音樂教師提供一個實施音樂新課程的有益思路和可資參考與借鑒的教學實踐範例。需要說明的是,音樂新課程本身即是一種新的事物,必將在課程改革的進程中不斷地發展和完善。因此,對新課程教學的學習、研究與應用,就採取一種創造和發展的態度。音樂新課程的精髓,在於創新,在於運用新的音樂教育理念創新音樂教學。從這個意義上說,音樂教師不僅僅是音樂新課程的實施者,同時也是音樂新課程的建設者,願我們的音樂教師在音樂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② 高中音樂教學方法
一、現狀分析
1.對教學目標的現狀分析
我國高中課堂教學對學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夠,缺乏對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音樂作品脫離實際,教學目標不明確;而且,音樂教學沒有升學考試的外界動力,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便成為他們學習音樂的主要動力。 沒有興趣的音樂課,則形同虛設。
2.對教學內容的現狀分析
我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內容繁、難、多、舊,有些教學內容出現過雜、太亂、知識無序的情況,沒有突出音樂的藝術特點;教學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科之間缺乏綜合性。
3.對教學方法的現狀分析
在我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教師單純的灌輸音樂知識、學生被動接受。教學方法與形式過於外在和花哨,與教學內容相脫節。而音樂的學習過程則是一種對音樂的感受、體驗、探究和創造的過程,這些已不適應時代的發展;人們往往採用沒有突出音樂藝術特點、與其他學科相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音樂教學,教學過分知識化、理性化,重視教師的講授,輕視學生的參與體驗;重視教學的結果,輕視教學的愉悅過程;重視知識技能的教學,輕視音樂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果不好。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歡音樂,可卻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
4.對教學評價的現狀分析
我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評價與其他學科教學的評價相一致,都是由於我國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重分數,輕素質,不僅教學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課業負擔,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妨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學評價單一,基本以書本知識為核心,忽視對過程的評價,多「以智商式思維」為理論依據,以紙筆測驗為唯一方法的學校評價等等。
二、以多元智能為指導的高中音樂教學對策
教學是學校永恆的旋律,新的時代呼喚新的教育形態,對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也將進入新的階段。由於我國傳統的課堂教學已不適應當今社會的迅猛發展,面對我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借鑒多元智能理論指導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這幾個方面進行研究高中音樂課堂教學。
1.在教學目標方面
高中音樂課程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目前我國素質教育的本質意義也是人的全面發展教育。高中音樂課程的性質是:促進學生全面地、有個性的發展。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擁有多種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強項和弱項,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方法。只要有適宜的課程和學習環境,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課程目標應該面向全體,追求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興趣,發展音樂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 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層面具體表述。多元智能課程的目標就是符合每個學生的興趣目標,學校重視的不是課程開發,而是人的發展。因此,筆者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實踐研究,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目標,即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在教學實踐中,音樂作品應該貼近生活,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表現、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
2.在教學內容方面
普通高中音樂課的內容應該體現多樣化及可能性的特點,應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和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課堂教學突出音樂的藝術特點。多元智能理論強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和理解——為理解而教。因為,教學內容可以促進多種智能的發展;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中可以發展某種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強的求知慾,和較廣的知識面,學校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自覺地選擇相關的學習內容,參與各項音樂活動。為學生提供基礎性的、豐富多彩的內容和信息,拓展藝術視野,使音樂學習更有趣、更容易。充分體現課堂教學多元化。培養人們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學方法方面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所採取的教學方式、途徑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師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生的「學」的方法。隨著教學理論的發展和新的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方法還將不斷出現。多元智能課程的方法就是一種努力發展每個學生的智力強項的方法。「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使學生獲得審美愉悅,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論進行的「藝術推進項目」認為:「當我們把音樂當作一種智能來看的時候,我們所進行的音樂教育就和音樂教育課或音樂技能訓練有所不同了。我們應該本著全面發展的原則,通過表演、欣賞、創作及思考等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積極態度,並理解音樂和學習的關系,促進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多元智能教學是通過盡可能豐富的教學方法、以學生開啟學生的多種智能,已達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學目的。
③ 初中音樂活動課要怎麼開展才有趣(大班教學)
音樂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是在音樂課上該選擇怎樣的教學方式、方法更適合呢?這是新課程改革以來,很多老師對於這個問題都有困惑。不過我們還是要解決這個困惑。
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傳授知識為目的,以教師為中心,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而無需動腦,課堂氣氛講究一個「靜」字,而現在教育講求學生的「參與」、「實踐」、「創新」,要讓學生大膽發問,敢於質疑,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求異,課堂講求一個「動」字。當然,音樂教學並不完全排斥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這里的關鍵
是運用什麼樣的方法將知識技能巧妙地融入到學生感受體驗美妙音樂的樂趣中。因此,探索全新的教學方法,對培養學生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是緊跟時代發展要求的,是符合學生的學習意願和心理需求的,是從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總結、歸納,提煉出來的。
開放的音樂教學方式是指依據學生發展需要和教學內容設計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不是機械採用同一種教學方法。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認為:「音樂教育首先要通過音樂與身體結合的節奏運動喚起人們的音樂本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應能力。」這一理論說明音樂具有動態的特徵,應加強音樂運動與身體運動之間的聯系。通過學生的行、走、跑、跳、拍手、點頭等動作來感知和掌握音樂的節奏。
在過去歌曲教學中,一般都採用聽歌曲范唱,並解說歌曲的內容及情緒導入;或是以講故事的形式進入新課。新授課程序多是發聲訓練--節奏練習--學習歌曲的傳統教學模式。
新課程標準的音樂教材,突出強調了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的基本理念。本次課程改革重點之一,就是要讓學生學習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和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因為興趣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原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只有在興趣的基礎上、音樂教學中、師生才能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達和享受音樂的美。正如一位音樂教育家所說:"藝術的精髓不是技術而是心靈。一旦心靈可以毫無障礙地自由表達便能創造出完整的音樂家。"在音樂課上就應啟發學生的興趣與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
在音樂教學中,從這五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幾種教學方法:
1、情境誘導法。可以從學生的聆聽、觀看錄象畫面、律動中體現學生的情感體驗,主動聯想。
2、合作學習法。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創造輕松的環境氛圍,讓學生自由組織,共同探索發現解決問題。
3、範例法。教師要范唱、范奏、例講啟發誘導學生。
4、探究問題法。教師提供音樂內容或某個知識點,引導學生探索。
5、才能展示法。讓學生在課堂中扮自己喜歡的角色,唱自己喜歡的歌,跳自己喜歡的舞蹈。
④ 中小學常用的幾種音樂教學模式
一、 參與———體驗模式 參與是指在課堂上師生以平等的身份參與教學活動,共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體驗是以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直接親身體驗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 這種模式的基本實施程序是: 情感喚起(定向激趣)———情感深入(感知體驗理解)———情感外化(創造) 理論依據:情感喚起階段,以愛沒為特徵,激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情感深入階段,以鑒賞美為特徵,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階段,以創造美為特徵,將內在審美情感體驗客觀化、對象化、形式化。 如:音樂欣賞教學或音樂綜合課為例,其教學階段可以概括為: 1. 導入------激發興趣,喚起參與願望; 2. 展開------提供多種參與情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體驗願望與機會 3. 深入------師生進行深層次交流,思維充分展開; 4. 拓展------通過練習評價總結等活動,深化情感體驗、知識技能遷移。 二、 情境-------陶冶模式 又稱暗示-------領悟模式。運用語音、實物、音樂等手段,創設生動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對學生進行個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這種模式的基本實施程序是: 創設情境———參與活動———總結轉化 理論依據:創設情境階段,根據教學目的,教師可通過語言描繪、實物演示、音樂渲染、電化教育等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場景,以激起學習的情趣。 參與活動階段,各種聆聽音樂、律動、游戲、唱歌、演奏樂器、表演等活動,使學生在特定的氣氛中進行學習。 總結轉化階段,教師啟發總結,使學生領悟所學內容,做到情理的同意,並使這些情感體驗轉化為理性認識。 三、 探索——創造模式 以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獨立鑽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的基本實施程序是: 准備——分析探索——創造解決——遷移 理論依據:准備階段,收集資料分析問題,把握問題。從多角度分析問題的重點、關鍵,建立解決問題的框架順序。 解決階段,創造性解決問題。充分運用創造性想像,在廣闊的思維空間進行發散性思維活動,盡可能提出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的觀點,選擇解決問題最佳方案。 遷移階段,總結、提高、運用。 四、 引導——發現模式 這是意思紅以問題解決為中心,注重學生獨立活動,著眼與思維力和意志力培養的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的基本實施程序是: 導入——探究——歸納——運用 理論依據: 導入階段,將學生從舊知識引向新只是、誘發思維、集中注意、提供研究條件。 探究階段,幫助學生主動地形成概念、理解原理、概括法則、尋求答案。 歸納階段,使學生將舊只是與新知識重新組合、歸納,形成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運用階段,通過練習、反饋強化,使學生知識遷移或鞏固。 註:以上各種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只是提示,僅供參考。請各授課老師把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及中小學音樂教學法的理論融在一體。結合自己學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所用的音樂教學模式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持。
⑤ 初中新課程音樂優秀教學設計與案例的內容提要
第一部分基復礎音樂課程標準的價值與教制學基本理念
(一)基礎音樂課程的性質與價值
(二)基礎音樂課程的教學基本理念
(三)基礎音樂教育的目標和任務
(四)基礎音樂教育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五)音樂教學案例設計的要求
第二部分初中音樂優秀教學設計與案例
一、渴望春天
二、梁祝
三、印度音樂之旅
四、運動的旋律
五、送別
六、二泉映月
七、美妙的人聲
八、春曉
九、如歌的行板
十、叫賣之聲
十一、念故鄉
十二、梅花三弄
十三、龍的傳人
十四、茉莉花
十五、卡門序曲
十六、紅色娘子軍
十七、唱臉譜
十八、瑰麗的電聲
十九、這里是歌舞的海洋
二十、長江兩岸的歌
二十一、念故鄉
二十二、步伐之歌
第三部分初中音樂教學案例與課例實錄
一、京劇的行當
二、卡門序曲
三、非洲音樂之旅
四、旱天雷
五、歌唱美麗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