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美術欣賞課簡案
遠近的奧秘
課時:2-3 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透視的基本變化規律
2學習了解平行線和消失點概念
3欣賞名家作品,品味透視在美術中的魅力
4聯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視變化
教學重點:
1了解和掌握透視變化的基本規律
2透視基本規律的運用
教學難點:透視規律的理解和在實踐中的運用
教學工具:名家美術作品建築風景照片等
教學過程:
第1節課 感知透視(基礎知識)
一引導階段
結合課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組欣賞討論課本和老師提供的圖片,理解什麼是透視現象
二發展階段
1小結透視現象所產生的規律
2什麼是視平線和消失點(結合圖片分小組討論)
3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的區別(結合圖片分小組討論)教師用幾何形體示範什麼是平行透視與成角透視
4課堂作業根據學習要求,組織學生到學校周圍觀察,注意體會物體的透視變化規律
三 課後整理
1回家收集相關的一些建築風景等圖片,鞏固知識
2准備好第二節課的工具材料
第2-3 節課 體驗透視(課堂實踐)
一引導階段
1檢查課前准備
2回顧透視的基礎知識點
二發展階段
1講解臨摹作畫的基本過程
(1)先觀察圖片中事物的特徵,尋找出符合透視變化的基本規律;
(2)構圖(考慮安排主體物的合理位置);
(3)用線描表現(刻畫主題物的特徵);
(4)整理畫面
2講評作業
(1)兩位學生為一組,相互交換作業,進行評比(以是否准確表現出透視變化為標准)
(2)老師統一點評
三拓展階段
可以進行現場寫生或者默寫體現透視變化的作業
風景寫生
課時: 3-4 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簡單的風景構圖知識,利用所學的透視和構圖知識進行風景寫生
鞏固對透視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與構圖能力
教學重點:了解簡單的風景構圖知識,鞏固對透視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如何把透視和構圖知識運用到繪畫實踐中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第1 課時)
欣賞分析課本圖例,鞏固對透視概念的理解
師:同學們學習了基本的透視知識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組圖片,看看他們是如何運用哪些透視方法的鞏固加深對平行透視(一點透視)和成角透視(兩點透視)的理解引導學生分析他們的特點
了解風景寫生的方法與步驟
欣賞課本第2頁下方的圖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師:這些方框我們稱之為取景框,在風景寫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機的鏡頭,照出來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攝者的所取的景構圖好不好有直接關系所以畫面的美不美和你們的所取的景構圖好不好有直接關系師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並介紹其使用方法同時介紹在沒有取景框的情況下,可用雙手架成口字形進行取景
以圖片或照片資料為例或通過對窗外景物的觀察,講解風景寫生的方法和步驟,了解風景寫生中的近景中景遠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進行取景構圖在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中房屋的各條棱邊會有什麼變化如何在畫面中確定視平線和消失點欣賞一些風景畫和學生習作
步驟:觀察取景構圖描繪修改收拾完成
(二)發展階段 (第2-4 課時)
1取景構圖實地風景寫生
選擇操場或頂樓陽台先集中引導學生進行取景,觀察建築物的透視變化,然後以小組的形式分散開進行實地風景寫生
老師巡視輔導,及時幫助學生改正錯誤
作業點評
3
會動的剪影
(設計應用)
課時:3 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慣用黑色卡紙製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藝術的特點
3增強對中國民間傳統藝術的了解
課前准備:
1搜集有關皮影的圖片文字資料
2准備黑色卡紙針線竹條剪刀刀片等用於製作剪影的材料
3選擇幾個傳統劇目或故事(民間故事成語故事)所選擇的劇目或故事,內容和情節應簡單易懂
第1-2 課時
一引導階段
1學生之間交流搜集到的有關皮影的圖像和文字資料,談談他們所知道的皮影知識
2分組討論皮影戲中人物的造型特點(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劇目唱腔多同地方戲曲相互影響,由藝人一邊操縱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
3指導學生觀察教科書上的圖例技法點擊欄目中的剪影人物製作過程,想一想皮影該如何製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針線縫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裝上木棍
二發展階段
1將學生根據劇目或故事,分成8組,分小組進行構思合作創作(提示學生要根據故事的內容和情節來考慮人物的造型特點)
2學生進行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3未完成的可以在課後接著製作
4准備下節課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樣表演
第3 課時
(剪影表演)
課前准備:布置環境
一 8個小組將自己製作的剪影,輪流進行表演展示體驗民間皮影藝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師對學生的表演進行總結點評
三總結:激發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認同感
四拓展:用透明膠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試著製作彩色的皮影,在課余,同小夥伴一起演一演
水墨畫動物
(第1-2 課時)
目標:復習鞏固水墨畫的基礎知識即,工具材料,用筆用墨學習幾種動物的畫法
重難點:訓練學生的用筆用墨用筆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動物的造型
課前准備:學生准備幾張小動物的照片准備好筆墨宣紙等教師准備幾幅小動物的圖片教師准備范圖
教學過程:
簡要地復習國畫的基礎知識和用筆用墨等作畫技巧
教師出示幾幅動物的水墨畫,並結合課本的范圖,引導學生進行欣賞
a.欣賞靈活多變的用筆,加深中鋒側鋒以及點筆的了解
b.欣賞用墨焦濃重淡輕五色,加深學生對墨色的了解
c.構圖以及動物的造型
d.欣賞名家名作,了解名家的風格及其代表性作品了解幾位畫壇大師,激發學生對傳統藝術的熱愛
3.教師現場示範,讓學生直觀了解作畫的全過程,並歸納出步驟:
講解歸納動物的大形體
講述調墨調色
分步作畫,講解畫動物的先後順序
修改調整完成
4.布置作業,畫兩幅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麻雀蝦
5.老師巡迴指導,主要是用筆用墨以及動物的造型
6.徵集作業講評,提高審美能力
(三)課後拓展
收集徐悲鴻齊白石等畫家的資料,了解馬和蝦的畫法
水墨畫動物
(第3-4 課時)
目標:復習前一課時所學畫的小動物學習螃蟹和松鼠的畫法
重難點:筆墨的掌握和使用小動物的造型
課前准備:布置學生收集松鼠和螃蟹的圖片准備作畫用的工具和材料教師准備好范圖以及工具材料
課堂教學:
請兩位學生上台畫麻雀和蝦,老師進行講解,指出優缺點及應改正的地方
老師現場示範講解松鼠及螃蟹的畫法,並歸納出作畫的步驟以及應該注意的事項讓學生直觀感受作畫的全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布置作業,畫松鼠和螃蟹
教師巡迴指導,主要是動物的造型及筆墨的處理
徵集作品並講評欣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課後拓展
要求學生畫一幅自己喜愛的小動物水墨畫
形體切挖
課時:2 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在泥做的六面體或圓柱體上進行切挖
2培養學生空間想像力和造型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體是由哪些基本形體切挖的
教學難點
各個形體的切挖變化及整體的把握
教學具准備
師:范圖實例製作材料
生:蘿卜橘子蘋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學過程
1導入階段
復習幾何形體,回顧圓柱體六面體圓錐體球體等造型: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幾何形體,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生答師問:我把他們稱為圓柱形六面形圓錐形球形,對不對?為什麼?因為它們都是有長寬高的三度空間的立體實物(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你們在下面的圖片中看到了它們當中誰的身影?(課件)
師:立方體和圓柱體是我們最熟悉的形體之一,它們看似簡單,可千萬別小瞧了它,我們生活中很多東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車,不管是造型簡單或者繁雜的,都是從六面體和圓柱體的基本形變化而來的今天我們學慣用單個六面體或圓柱體進行形體切挖的練習(欣賞課本范圖,講解結構)
2發展階段
欣賞課本圖片,加深形體感受,了解草圖畫法
請大家根據課本范圖嘗試製作一個凱旋門,留意小結製作方法,師總結
欣賞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築日用品等等,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想像
3本課練習
根據草圖,在帶來的材料上進行切挖練習
4生作業,師巡視輔導
5作品展示
作品擺在展示台上,生評價,師總結
6拓展
紙雖然是一種平面的材料,但在紙上進行切挖以後,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為立體的形體,也能成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大家可以回家嘗試著製作
我們做樂器
課時:2-3 課時
教學目的:
1 讓學生通過欣賞了解樂器及樂器的發展,學習運用不同的材料製作樂器
2 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設計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樂器
難點:設計樂器
教具准備:
教師:課件( 有關青銅編鍾藏族大鼓戰國彩繪虎座鳥架懸鼓等樂器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
學生:准備製作樂器的竹筒鐵管鐵盒陶泥
教學過程:
第1-2 課時
(一)引導階段
1 教師播放幾段樂曲讓學生欣賞
2 請學生猜一猜是什麼樂器發出的樂曲,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青銅編鍾藏族大鼓戰國彩繪虎座鳥架懸鼓等樂器的不同音效
3 請學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關樂器的資料
4 教師出示圖片並簡要介紹樂器的發展樂器的種類,並讓學生欣賞不同的樂器發出的不同的音效
5 原始社會(用獸骨陶泥等製作樂器)-----奴隸社會(青銅製作精美的樂器)-----封建社會(樂器的用料工藝更為講究,多樣如:青銅編鍾戰國彩繪虎座鳥架懸鼓等)-----至今(居住在我國西南(雲南貴州四川)和西北(青海寧夏甘肅新疆西藏)地區一些少數民族仍舊是用手工來製作樂器如 :藏族大鼓,體現了一個民族的獨特文化韻味
(二) 發展階段
1教師出示樂器的圖片,引導學生歸納樂器的形狀及特徵
2教師啟發學生根據自己帶來的材料設計樂器,教師講解樂器的製作方法
3學生思考先畫出自己的設計草圖並進行小組交流
4教師根據學生的設計構思進行啟發性的講評
學生製作,教師巡迴輔導
作業:利用竹筒鐵管鐵盒陶土等材料製作樂器
交流與評價:
1 展示學生製作的樂器並請學生說說自己的設計構思及製作過程中遇到過什麼問題,自己是怎樣解決的
2 師生交流評價
3 布置下節課工具
第3課時
教學過程:
1 教師復習上節課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從形和聲方面繼續加工樂器,讓自己的樂器更好
2 學生製作,教師巡迴輔導
3 學生展示樂器
讓學生分組展示自己製作的樂器並吹一吹自己的樂器
師生交流----比一比,誰的樂器造型好,誰的樂器能發出優美的聲音
教師評價,小結
4 課後拓展
讓學生嘗試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製作樂器
宇宙之旅
課時:2 -3 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宇宙飛船的主要結構
2.學習和利用各種廢棄物製作宇宙飛船
3.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養成收集有關宇宙飛船的信息與資料習慣
2.利用各種廢棄物製作各種宇宙飛船
教學難點:
了解和掌握飛船的主要結構
教學用具: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上天的影片,自製宇宙飛船的教具模型掛圖等
課前准備:
1.引導學生多途徑搜集相關載人飛船與宇航員的知識
2.同時並准備一些廢棄材料(塑料瓶紙盒彩紙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組織教學
2.欣賞 2003年10月15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把中國首位宇宙員楊利送上了太空後的一段影片,並講解有關神舟五號的發射情況讓學生通過直觀的了解,親身感受中國人民實現了千年來的飛天夢
3.導入課題
4.引導學生欣賞宇宙飛船圖片作品,感受作品所體現的宇宙飛船的形狀特徵
5.鼓勵學生說說形狀特徵是如何的?除了影片的宇宙飛船,你們是否還知道有關其他宇宙飛船的知識嗎?
6.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組討論
二.發展階段
1.各組學生把各自搜集相關宇宙的各種資料及圖片進行展示然後回答
2.師生共同找出飛船的主要結構,師邊講邊演示各種各樣宇宙飛船的主要結構造型
3.師總結學生們搜集到有關宇宙飛船的相關知識,講述宇宙的多種造型特徵與設計原理,以及有關載人飛船載人航天器組成的知識
4.師重點邊講邊演示自做的教具模型一一分解幾種宇宙飛船的主要外型結構部件
5.分組欣賞了解宇宙飛船的主要外型組成部分
6.啟發每個小組應積極動腦,有創意地並要符合宇宙飛船的基本造型特點製作一艘宇宙飛船
7.學生分組進行繪制草圖
8.師到各小組給予指導
9.各組學生開始製作活動
三展示評價階段
1.組織學生欣賞各小組展示自己組的作品,由各組組長闡釋本組所製作宇宙飛船模型的特點與優點
2.引導學生自評與互相評
3.收拾與整理:學生整理桌面與地面,保持教室環境整潔
四.課後拓展:
鼓勵學生回家有機會製作衛星城,有一定的場景,有多種形狀的衛星,並配以一定的交通工具與自然景物
9
10
電腦美術
學習領域:綜合探索
課 時:1 課時
教學目標:1 指導學生打開電腦並進入操作系統畫圖程序的界面
2 指導學生採用界面上的繪畫工具進行繪畫和復制粘貼游戲
3 引導學生通過簡單的創意和操作感受電腦美術課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採用界面上的繪畫工具進行繪畫和復制粘貼游戲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採用界面上的繪畫工具組合新穎的畫面
作業設計:利用復制粘貼的功能組合畫面並且可以用改變大小的
教學過程:
(一) 引導階段:
師:同學們我們學過電腦繪畫,並且用畫圖軟體畫了很多漂亮的畫,那麼你們用畫圖軟體畫過那些畫?都用到了畫圖軟體中的那些工具?
生:鉛筆工具
師:老師這里也有一幅同學的電腦作品,是一隻小鳥,可是它很孤單,它想讓同學們為它找一個同樣的夥伴,可以用什麼辦法去找呢?
(二)新授階段
生:用手來畫,畫一個和它一樣的
生:用電腦繪畫
師:用那一種方法更簡單?
生:電腦繪畫
討論:從畫圖軟體中的那裡可以找到?去找找看!
(讓學生上講台來找給大家看)
師:請同學們試一試,一起來製作更多的
生: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電腦繪畫有趣吧!老師也非常喜歡用電腦繪畫
想不想和老師共同完成一張電腦畫?
生:想
師:我來操作,你們幫我思考(講解繪畫過程)
(三)學生創作 教師輔導
(四)互評
中國畫和油畫
課時:2 課時
教材分析
1 中國繪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唐朝的五牛圖也是最早的紙本作品,到張大千的墨山水也經歷了由古典到現代由工筆到重彩寫意人物都經歷了幾個階段
2.油畫由西方傳入我國,但是我國近現代的油畫作品也有了長逐的進展,由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壯士到裝飾味十足的戲劇人物,也是寫實與抽象相互穿插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們了解中國繪畫的發展史,和中國繪畫都有著那些的表現技法
能力目標:增強學生們的知識和對美學的認識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創新目標:讓學生主體參與,在繪畫作品中找到最能打動自己的地方在哪兒里
德育目標:在繪畫作品的創作過程中都有一種喻意在裡面讓同學們知道我們學習了這一課不但提高了我們的審美意識,也讓同學們明白了一種新的創作思路
重 點:首先,我們在接觸中國繪畫的時候就應該明確它的繪畫工具都有哪些?各種不同的畫法都能體現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其次,每幅美術作品都有一定的喻意,它的涵義是什麼?
難 點:通同學們看作的同時要想,安表現的是怎麼樣的思想感情
創新點:讓同學們去發現,去想去激發他們潛在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學生通過欣賞藝術作品去發掘藝術的真諦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空白點:通過講解讓學生們自己理解
教具的選擇與使用目的
把自己的國畫作品帶入課堂,讓同學們能更進一步更真實的看到國畫作品讓學生們有信心相信自己也會做的更好
教學過程中的五環節設計:
一 導引目標激發興趣
首先,把自己准備好的國畫作品展示給同學們看,把他們的目光吸引過來接下來看過作品後大家都知道那些是國畫哪些是油畫,問一問同學們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就來告訴大家
二 創設條件.自主參與
分別的介紹作品的內容和具體要表現的含義如果你是作者你會把畫面設計成什麼樣子的呀?你都想在畫面上畫什麼呀?
例:如果我是作者,我就要把天空畫成紅色的,因為它向征著熱情等等
三.組織教學體驗發現
大家可以看一下羅中立的<父親>>這幅作品,我們通過這幅作品能想到什麼呀?他的手裡拿著飯要什麼呀?大家可以一起來討論相互的交換一下意見
四引導創新應用實踐通過今天的美術課大家都掌握了什麼知識,要想表現作者不同和心裡情感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方向嘗試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如果我要畫一幅作品,我應該怎樣去體現
五反思小結鞏固提高
讓同學們自己去總結作品用自己的觀點去解釋同時在掌握了最基本的中國繪畫的工具和分類外我們更應該進一步的去挖掘更加深刻的東西
六研究性作業:
同學們在了解中國繪畫的同時讓他們自己去書店或家裡找一些有關中國繪畫的書籍,去總結其創作意圖
Ⅱ 怎樣寫小學美術欣賞課教案
初二年級美術教案
外國古代美術作品欣賞
——古文明之旅
本課在教材中的作用:本課在教材中的欣賞課中屬於外國美術作品欣賞的第一課,學生對外國美術方面的知識了解太少,所以難度較大。但本又課是擴大學生知識面的一節課,學生學習起來會有很大的興趣。
課業類型:欣賞課
授 課 人:龍 江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了解人類古代文明的藝術成就。
通過圖片的欣賞,掌握各地藝術風格的異同。
通過學習和對比,體會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自豪與驕傲。
教學重點:掌握各地藝術風格的異同。
措 施:用「旅行」的方法來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難點:學會欣賞。
措 施:通過系統的圖片資料,讓學生學會用時代背景和地域風格來分析藝術作品。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准備:教材、多媒體設備。
學具准備:教材、多媒體。
教學過程:
I、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用具准備情況,組織聽講情緒。
II、板書課題(多媒體):
古文明之旅
III、板書目標(多媒體):
(略)
IV、導入新課:
師問:大家知不知道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生答:知道。
師問:那大家知不知道,「四大文明古國」是哪四個?
生答:中國、印度、埃及、巴比倫。
師:除了「四大文明古國」外,古希臘古羅馬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也有非常豐富的文明成果。今天我們就到印度、埃及、巴比倫以及古希臘古羅馬去看一看外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成果。
(用多媒體展示課程大綱)
古埃及、兩河流域
埃及和兩河流域⒁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祥地。早在埃及古王國時期(約公元前2686-前2181年),它在建築和雕刻方面都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著名的胡福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和拉荷特普及其妻諾夫爾特公主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金字塔是埃及法老(即國王)的陵墓。胡福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高146米,故亦稱大金字塔。它不僅突出地體現了古埃及無與倫比的建築技術,而且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它以巨大而又極其單純的幾何形體,給人以高大而又無比穩定的感覺,充分體現了統治者的權勢與神聖。
與胡福金字塔相鄰近的獅身人面像,高約20米,長約57米,高達6米的頭部據說是法老哈夫拉的容貌。建造這尊巨像的目的,是為了護衛哈夫拉金字塔前祭殿的大門。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獅子是力量的象徵。所以,獅身人面像實際上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法老權力的象徵。(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出於和建造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同樣的目的,古埃及統治者十分重視自己雕像的製作。他們常將自己的雕像放置在自己墓室里。拉荷特普及其妻諾夫爾特公主像通體著色,人物形象安詳、莊重,公主的形象尤其生動、優美。用寶石嵌成的人的眼珠,使雕像顯得更加栩栩如生。(用多媒體展示)
與埃及文明幾乎同時期的兩河流域文明,在美術方面也有重要的成就。公元前七世紀的著名浮雕《受傷的母獅》,十分引人注目。身中數箭的母獅,滿身鮮血淋漓,身子的後半部已癱倒在地,但它健壯的前爪仍在掙扎著想從地上站立起來。那昂頭怒吼的神態,極其悲壯。像這樣極其真實而富有生氣的藝術形象,在那一時期的美術作品中是不多見的。(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印度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便產生在公元前六世紀的印度。從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前187年)到笈多王朝(公元4-5世紀)這近千年的歷史中,佛教美術得到了很大發展,且對亞洲其他各國佛教美術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現存的等身大的佛立像,是笈多王朝時期佛像雕刻的代表作。佛像的姿態肅穆慈祥,袈裟緊貼身體,衣褶清晰,線條流暢,頭後有精緻華麗的光環,表現了一種庄嚴靜穆之美。(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印度莫卧兒王朝時期(公元1526-1858年),由阿拉伯國家傳入的伊斯蘭教十分流行,各地興建了許多清真寺(21)和其它伊斯蘭教風格的建築,被稱為「印度的珍珠」的泰姬陵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這是莫卧兒王朝全盛時期的皇帝沙賈汗為紀念他早亡的愛妻泰姬·瑪哈爾所建造的陵墓,由來自波斯、土耳其、法國、義大利等國傑出的工匠共同設計建造。1632年破土,1648年建成。陵墓全部用潔白如玉的大理石建成,象徵泰姬的美貌和愛情的純潔。陵墓的藝術形象既有肅穆的紀念性,又具有開朗的親切感。各部分之間比例勻稱,既講究對比,又十分統一和諧,是一件精美無比的建築物。(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Ⅲ 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進行「欣賞.評述」應當採取哪些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准將美術教材劃分為「造型 表現」,「設計 應用」,「欣賞 評述」,「綜合 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其中「欣賞評述」課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的重要途徑。小學美術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小學美術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繪畫、工藝、欣賞並重,著力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情趣。繪畫課與手工課是培養審美情趣的基礎,欣賞正是把平時所學的審美能力進行內化、升華的必須課程,在欣賞中,使學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來回碰撞,從中升華出各種能力,更讓學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想像能力。最終才能達成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這一教學目標。
而在我們通常的課堂教學中,會產生「重繪畫、輕欣賞」的現象。主要原因是我們老師缺乏對欣賞課的重視的態度,認為欣賞就是看看,不重要,從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欣賞的教學研究。改變這種現象,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然後了解兒童的美術欣賞心理及欣賞習慣,選擇合適的欣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
為了增加欣賞內容的趣味性,充實課堂內容,教師不光要備好課,寫好教案,對於搜集到的美術欣賞作品一定要先選好題材內容。
美術欣賞課不應是一味地欣賞,有的時候應該讓學生進行臨摹作品,從中體味作品的內涵,這樣就打破了欣賞課紙上談兵、光說不練的局面,更有助於學生理解作品。舊的「一言堂」、「滿堂灌」、保姆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習慣於坐享其成的聽權威答案,是教師的絕對權威地位使他們習慣了當「配角」。新課程理念強調「啟」和「導」。學生經過了探究過程,必然要得出結論,這是一個歸納、推理、演繹的提升過程。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的思維,通過對過程的體驗,運用談話、提問、研討等方法,指導學生得出問題的結論。
教師應該是教學內容的設計者和創造者,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協調者,是學生活動的指導者和服務者。從學生的視角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營造和諧的心理氛圍,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鼓勵每個同學運用美術的語言說出自己的看法,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復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美術課程的價值首先應體現在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 ,通過欣賞獲得審美感受之外,還應用語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的感受、認識和理解,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
另外,在小學美術欣賞課中,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許多時候會增加一些欣賞內容。然後教師往往以自己的愛好選擇作品,忽視了學生的已有認識與欣賞水平及欣賞的心理傾向。因此,在學生欣賞的題材與內容的選擇上應注意要選擇與兒童的生活實際相貼近,要選擇與兒童的認知和欣賞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的,能激發兒童興趣的作品;要選擇的是本身富有兒童情趣的、易於兒童接受與理解的作品。為此,可採取以下策略:(1)課前對收集的欣賞作品進行挑選、歸類,同時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題材。(2)可以選擇學生自己創作的優秀作品,作為補充材料。這樣,學生就不會對欣賞作品產生距離感,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賞的興趣也就又提上來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有了,還怕學不好嗎?
Ⅳ 小學美術課型分為哪些
基礎教育美術課程指的是中小學美術教育課程與教學,主張通過美術學習,培養學生的視覺閱讀、表達和交流能力,引導他們學會對經典美術作品及其生活中的各種視覺影像進行思考與解讀。
美術課程標准對課程內容的設計,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角度,結合美術學科特點,按美術學習方式劃分四個學習領域:
①「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一切與視覺造型有關的美術活動,如所有的繪畫種類、雕塑形式、工藝中的部分手工活動、民間美術中的勞作活動等。其中涵蓋美術的基本造型要素(線條、形體、空間、明暗、肌理、質感、色彩、構圖等)。
②「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現代設計基礎、傳統工藝美術。現代設計基礎主要包括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藝術設計以及電腦美術設計等。傳統工藝美術主要包括基礎圖案、金屬工藝、竹木工藝、編結工藝、纖維工藝、紙工藝、泥塑和陶藝以及各種民間美術工藝製作等。
③「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欣賞、鑒別和評述(美術評論美術批評)。
④「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
分三個層次:融美術各學習領域為一體;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美術與現實社會相聯系。
三層次不同程度的交叉與重疊。
按著表現形式來看,包括繪畫、書法、攝影、雕塑、泥塑、攝像、剪紙、設計、篆刻等。
按著作品的來源來看,分為經典美術和大眾美術。
(4)小學美術欣賞領域的教案模式擴展閱讀
小學美術教育的特點
1,教學內容的廣泛性
美術是以物質材料為媒介,占據一定平面和立體空間的藝術,包括建築、雕塑、繪畫、設計等各門類。
而中小學美術教育除涉及到以上各門類外還不同程度地編寫了美術欣賞、美術史、書法、篆刻、手工製作等課程,新的《美術課程標准》將美術學科的課程內容歸納為「造型與表現」、「設計與應用」、「欣賞與評述」、「綜合與探索」等幾個板塊。
2,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
小學美術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為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
除了傳授美術技能基礎之外,還可作為審美教育的主體,擴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激發他們對美的愛好與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促進其全面和諧的發展,以達到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和身心等全面素質提高的目的。
3,側重培養學生素質
社會的需要和人的發展這兩個方面決定了我國的美術教育應以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為基本點。
小學的素質教育的主要環節還是在課堂里,學校的美術教育除了傳授美術的基礎教學外,還應向學生展開全面的人生素質教育,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向他們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等。
Ⅳ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一般有哪些題材
新課程標准將美術教材劃分為「造型 表現」,「設計 應用」,「欣賞 評述」,「綜合 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其中「欣賞評述」課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的重要途徑。小學美術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小學美術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繪畫、工藝、欣賞並重,著力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情趣。繪畫課與手工課是培養審美情趣的基礎,欣賞正是把平時所學的審美能力進行內化、升華的必須課程,在欣賞中,使學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來回碰撞,從中升華出各種能力,更讓學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養和害擔憤桿蒞訪縫詩俯澗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想像能力。最終才能達成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這一教學目標。
而在我們通常的課堂教學中,會產生「重繪畫、輕欣賞」的現象。主要原因是我們老師缺乏對欣賞課的重視的態度,認為欣賞就是看看,不重要,從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欣賞的教學研究。改變這種現象,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然後了解兒童的美術欣賞心理及欣賞習慣,選擇合適的欣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
為了增加欣賞內容的趣味性,充實課堂內容,教師不光要備好課,寫好教案,對於搜集到的美術欣賞作品一定要先選好題材內容。
美術欣賞課不應是一味地欣賞,有的時候應該讓學生進行臨摹作品,從中體味作品的內涵,這樣就打破了欣賞課紙上談兵、光說不練的局面,更有助於學生理解作品。舊的「一言堂」、「滿堂灌」、保姆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習慣於坐享其成的聽權威答案,是教師的絕對權威地位使他們習慣了當「配角」。新課程理念強調「啟」和「導」。學生經過了探究過程,必然要得出結論,這是一個歸納、推理、演繹的提升過程。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的思維,通過對過程的體驗,運用談話、提問、研討等方法,指導學生得出問題的結論。
教師應該是教學內容的設計者和創造者,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協調者,是學生活動的指導者和服務者。從學生的視角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營造和諧的心理氛圍,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鼓勵每個同學運用美術的語言說出自己的看法,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復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美術課程的價值首先應體現在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 ,通過欣賞獲得審美感受之外,還應用語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的感受、認識和理解,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
另外,在小學美術欣賞課中,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許多時候會增加一些欣賞內容。然後教師往往以自己的愛好選擇作品,忽視了學生的已有認識與欣賞水平及欣賞的心理傾向。因此,在學生欣賞的題材與內容的選擇上應注意要選擇與兒童的生活實際相貼近,要選擇與兒童的認知和欣賞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的,能激發兒童興趣的作品;要選擇的是本身富有兒童情趣的、易於兒童接受與理解的作品。為此,可採取以下策略:(1)課前對收集的欣賞作品進行挑選、歸類,同時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題材。(2)可以選擇學生自己創作的優秀作品,作為補充材料。這樣,學生就不會對欣賞作品產生距離感,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賞的興趣也就又提上來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有了,還怕學不好嗎?
Ⅵ 簡述美術欣賞三種類型敘述方式
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針以後,美術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進入了重要的發展時期。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還有許多不能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地方,過於強調學科中心,關心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影響了美術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制約著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
[indexquote]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實驗稿)》的制訂,為探討美術教育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要求和作用,研究活動的方式和學習領域,促進美術教育質量的提高,在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作用和重要意義。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的階段目標,分別從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價、綜合·探索作為美術教育的四個學習領域,為了提高美術欣賞課的認識及其質量,今天就美術欣賞課的基本要素(美術欣賞的地位、作用、內容、教學目標、教學討論、基本方法,教學設計及其常規要求)進行一些探討,供大家討論、研討。
一、美術欣賞在藝術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小學的藝術教育內容一般有三個方面,即藝術知識技能、藝術表現、藝術欣賞。而目前我國的中小學藝術課的基本現狀是,一方面只注重於知識技能的教學,藝術欣賞存在不同程度的薄弱環節,甚至有些經濟不發達,邊遠落後地區基本上是個空白,特別是廣大的農村中小學校。另一方面教師素質和教學設備等原因,教學中確實存在不少困難,一是教師的美術教育理論不夠系統,直接影響了教師的教,二是必備的欣賞教學設備(幻燈片、掛圖、音像資料等)缺乏,無法進行欣賞課教學,三是美術欣賞教學不被重視,教學研究不可能擺到應有的位置。
根據上述情況,加強美術欣賞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修養,健全學生的人格,完善藝術教育(美術教育)體系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充分認識美術欣賞在藝術教育中的地位,有助於我們重視美術欣賞課,提高欣賞教學的質量,通過不同形式,不同方法的教學,讓學生了解中外的優秀作品,繼承和發揚中外優秀傳統文化,共享人類社會的藝術資源。
美術欣賞應在藝術教育中有什麼地位、作用,我們從下面幾個方面來提高認識,明確其地位和作用。
1、美術欣賞是美術教育(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
美術欣賞一般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中外優秀作品的專門欣賞,另外二種是隨堂欣賞和參觀欣賞。
從美術欣賞的要求來看,我們要通過欣賞課,讓學生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的美,了解中外美術發展的概況。逐步提高對作品的感受能力,掌握運用語言、文字和形體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要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優秀民族藝術與文化遺產,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①美術欣賞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美術欣賞過程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創造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欣賞者(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了重新構建,它把欣賞者潛在創造性充分發動起來,欣賞者動員著自身種種內在儲備來進行創造。即根據自己的經歷、學識、個性、想像力、情感傾向去改造,創造審美形象,使美術的審美對象帶上了獨特的個性創造力印記。(千萬個欣賞者走進同一美術館,蘊藏著千萬個不同的藝術形象)。
②美術欣賞能有效地培養欣賞者的自立性。
由於欣賞者在生活經驗與性格氣質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也有高低之別,特別是各自對藝術作品的心理期待,因而,在美術欣賞中對藝術作品內涵的理解和感受便不能不打上欣賞主體的烙印,我國古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西方流傳"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魯迅:同是欣賞《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閨秘事……。"美術欣賞並不是人雲亦雲的事情,任何一個欣賞者相對創作者及其他欣賞者來說,自主性都表現得十分鮮明。
③美術欣賞能有效地培養欣賞者的想像力。
想像是藝術的生命,離開想像,藝術就難以生存。人們常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無畫處皆成妙境""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等,就是藝術的"空白"和"不確定性"的表現。可以說是對欣賞者想像力的一種召喚和等待,它召喚著欣賞者運用想像力對藝術作品留下的空白進行填補,對藝術作品所存在的不確定性進行確定,而欣賞者想像力的這種充分施展,恰恰又是藝術欣賞活動使人獲得審美愉悅體驗的主要原因,這就是藝術的魅力所在。
2、學生心理發展的作用。(藝術教育心理)
當人們在欣賞美術作品時,不會由然而生一種美好的心情。對於這種美好的心理,我國古代思想家荀子說過"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炫"。可見,人的心理活動與藝術活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加強美術心理研究是當今藝術教育研究的一個趨勢。
心理發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到成年的心理連續變化的過程,不僅是量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質的變化,不僅指向前推進的變化,也包含衰退消亡的變化。狹義的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到成年期間所發生的積極的心理變化。換句話說,也就是指個體對客觀現實反映活動的擴大、改善和提高的過程。這里所講的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是指狹義的心理發展,即在小學階段、中學階段所發生的積極的心理變化。
小學生的心理發展
小學階段又稱童年期或學齡初期,是指六七歲到十二三歲時期,這個時期是一個人身心發展的重大轉折時期。兒童從這個時期起步,進入學校這一新的生活環境,開始了以學習為主的活動,因此,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比學前兒童有了明顯的發展,其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小學生的思維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仍帶有很大的具體性。小學的四年級前後(約10-11歲),是思維發展的轉折期。
②小學生的情感易外露,不穩定。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的情感雖然經幼兒期顯得含蓄了,但仍然比較外露,也比較容易表現出來,容易產生激情,心境持續時間不太長。小學生的情感不穩定,容易變化。他們不善於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感,常表現出欣喜若狂或痛哭流涕的情緒狀態。但隨著年齡增長,情感的穩定性不斷增強。同時,由於入學後生活內容豐富了,因此,情感的內容也不斷豐富、深刻。
③小學生意志行動的目的較具體,自製力較差。低年級學生的行動目的是比較具體的,也比較短,中高、年級學生則逐漸學會自覺提出比較遠大的行動目的,但還不穩定。低年級學生的自製力比較差,易沖動,易受別人的影響,中、高年級學生的意志力有了發展,意志行動的主動性、獨立性、堅持性都有所加強。但是,在整個小學階段,還不善於控制自己。
④小學生進入學校後,自我意識在學前階段發展的基礎上出現了加速發展的現象。總的趨勢是兩頭快中間慢,一年級到三年級為第一上升期,三年級到五年級為平穩期,五年級到六年級為第二上升期。
3、發揮美術欣賞教學的審美教育的作用。
①欣賞教學與審美教育
所謂欣賞是通過作品中介形成作者與欣賞者的對話。欣賞也可以說是欣賞者通過作品參與創作的過程,欣賞不僅僅代表單純的美感享受。作為帶有創造性質的欣賞活動的契機,正是這種感動喚醒了欣賞者的審美感覺,並進一步提高了審美意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欣賞不單純美的享受,而是一種審美意識的再創造。
欣賞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雖然很多人並不認為圍繞著名畫和名作的觀賞能夠創造什麼東西。但欣賞好的作品完全可以達到審美意識的再創造,如果欣賞一幅作品僅限於從自身角度發問而不與作者的創作動機相連,那麼非但無法產生對話,連理解都很困難,所以欣賞有時甚至要採取從完全相反角度來觀察的方法才能奏效。例如,當我們為自然界的美妙風景所感動並萌發出表現慾望時,我們已能體會在與風景的對話中,描繪風景的畫家在內心所具有的創作心態了。
在描繪作品時,不管是畫家還是中小學生,一般都是不斷糾正自己的構思,不斷修改筆下的作品的,他總是將眼前與筆下的風景作比較,在這個過程中,作者的內心不斷地與對象(風景和作品)進行對話,通過這樣的對話,作者的審美意識不斷得到訓練,並逐漸接近更高層次的審美要求。當代著名日本畫家東山魁夷在其頗具影響的《與風景對話》一書中曾寫道:"在與無聲的風景的對話中,默默地認准自己的路……我不願失去一顆純潔的心,一顆把美看作樸素的生命而感動的心。"在這本書中東山魁夷真切地表達了一個畫家對美的理解。
因此無論是欣賞還是表現,其本質都是相類似的,即再造審美意識,可以說它們是達到同一目的的二個兩方面。表現運用的是畫筆或雕刻刀,直接與素材接觸,在手腦的配合過程中鍛煉並提高審美意識。欣賞雖然沒有上述的具體活動,但在與各類作品的接觸過程中,自身的審美意識被喚醒,同時產生更高審美水平的追求。可以說這二者的基礎都是審美意識與作品,但實質上卻是自然觀、文化觀與人生觀的真實投射。
②欣賞教學與思想教育
目前我國的中小學生美術教育,在一定程度主講,存在著一種"異化現象"。就是說,在中小學美術教育實踐過程中,由於指導思想不明確,教學方法不得當,教師素質不高等原因,美術教育往往易於喪失自身的本質特徵,既沒突出美術的特點,又沒突出中小學教育的特點,以至於它從實質上講已不能算是名副其實的中小學美術教育。
一方面,中小學美術教育缺少藝術的特點。就整個教育范圍而言,中小學美術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具有相對獨立性,這一現象具體反映在人們對於藝術教育的本質和目的的理解與確定上,它或者被納入德育的范疇,或者被納入智育的范疇,名義上藝術教育姓"藝術",實際上藝術教育姓"德"或"智",藝術教育因而主要成為其他方面教育的附庸和"殖民地"。
另一方面,中小學美術教育缺少中小學教育的特點,普通教育不普通。中小學的藝術教育是普通和普及的藝術教育,而不是專業和職業的藝術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對象、教學要求、教師素質等方面,都與專業藝術院校的藝術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但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往往存在著中小學藝術教育朝專業藝術教育看齊的傾向。我們把這種傾向叫做"中小學藝術教育的專業化"。
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德育化問題
使用"德育化"這個詞,未必確切,我們想說的是,在我國,一個長期困擾著中小學藝術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問題是,把美術教育等同於或附屬於思想政治教育,認為"藝術育人"或"寓教於樂"就是把美術完全當做一種德育的媒介和手段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美術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從而把藝術教育納入到了德育的軌道。
[NextPage]
美國藝術教育家加登納在考察了我國中小學藝術教育後,寫了《中美藝術教育的區別》一文,該文在對兩國藝術教育的目的進行比較時指出:"同一般教育一樣,中國的藝術教育也有政治的、精神的、道德的目的,並追求某種美學的目的。參加藝術活動被認為可以提高人的情操,激發積極的動機和善良的情感。衡量藝術作品和藝術表演的尺度,也是看其在這方面做得怎樣。在美國,藝術的政治、精神及道德的目的都不明顯。事實上,如果有人說藝術作品或藝術教育是為了一個政治目的服務的,大多數人都不會明白是怎麼回事。對藝術會提高人的道德或精神境界,他們也不以為然。事實上,美國人習慣於把藝術視而不見自我表現、創造力、自發性和個人變異的源泉,而不是那種政治的、道德的、精神的目的。"從加登納的這種對比中不難看出,中美兩國中小學藝術教育的目的確實存在著圈套的差異。應該說,像美國人那樣對藝術教育所具有的政治、精神、道德方面的作用持完全漠視或不以為然的態度是不對的,是具有一定消極影響的。藝術不能簡單從屬於政治,但也不可能脫離政治。而像我們這樣,把思想道德教育目的視為中小學藝術教育主要甚至惟一目的,並明確加以強調,也是值得斟酌的。
因此,我們對中小學藝術教育德育化問題提出異議,並不是否定在德育范疇內通過藝術形式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這不是針對德育藝術化而言的,而是針對藝術教育德育化而言的,即不贊成把整個藝術教育納入德育范疇,把藝術教育僅僅作為德育的一條途徑,或把藝術教育等同於德育的做法。
我們引用一位美術特級教育所寫的關於一堂《革命歷史畫》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指導思想",從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革命歷史畫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本欣賞專題集中選擇了《血衣》、《地道戰》、《蔣家王朝的覆滅》、《開國大典》等四幅表現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經典作品。《血衣》是對偉大的土地改革運動集中的形象概括;《地道戰》反映了中國人民同日本帝國主義的頑強斗爭;《蔣家王朝的覆滅》表現了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國民黨反動統治徹底垮台的偉大史實;《開國大典》體現了經過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中國人民共慶人民共和國建立的宏偉場面與喜慶場面和昂揚振奮的精神與熱情。四幅巨作連起來欣賞,既有代表性,又有系統性,能以較完整的歷史進程,生動的藝術形象,使學生受到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進一步體會到新中國來之不易,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而繼承革命傳統,致力四化建設。"
看了這段"教學指導思想",也許更多的人會毫不猶豫地認定這是一堂思想品德課,而不是藝術欣賞課。應該說,這堂課如果是一堂採用繪畫欣賞的形式來進行的思想品德課,而不是以繪畫欣賞為內容的美術課,無疑將是一堂十分優秀的課。
如果按照上述"教學指導思想"的思路來上這堂課,即把主要精力甚至全部精力集中到挖掘四幅美術作品的思想內容上來,四幅美術作品僅僅是作為一堂思想品德課的直觀的畫面作為教師講解的輔助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給學生以身臨其境之感,因而從"使學生受到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的角度來看,這堂課可能是很成功的。嚴格來講它並不是一堂美術欣賞課,而是一堂思想品德課。
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上這堂課,即從分析美術作品的藝術形式入手,從分析藝術形式如何表達內容入手,讓學生的注意力真正集中在藝術作品上,教師聯系這四幅畫重點分析繪畫形式的各種要素是如何刻畫人物性格和表現場面的,比如,作品是怎樣通過色彩的冷暖、光線的明暗、線條的粗細、位置的主次等變化,來塑造人物、景物、環境並體現藝術作品的思想內涵的(《血衣》的悲壯、《地道戰》的勇猛、《開國大典》的宏偉)。這樣,藝術形式和藝術內容就很好地統一了起來,既讓學生真正地欣賞了藝術,也讓學生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中了解革命歷史,盡管了革命歷史並不是這堂課所刻意追求的。顯然,這堂課是一堂地地道道的藝術欣賞課。
應該說,真正的美術教育是作為一種審美的教育,而不是作為一種道德的教育而產生德育效應的。藝術教育的德育效應,主要還不是直接從藝術作品的思想政治內容中獲得,而必須是通過審美教育這個核心環節,通過對藝術作品的審美感悟來獲得。藝術教育的德育功能的發揮,並不依賴於直接向學生灌輸道德信條、政治目標,而首先是通過藝術教育,使學生的審美情感等到培養和發展,審美情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促使學生的審美趣味變得純潔、審美能力獲得提高。健康的審美趣味,又為高尚的道德觀念的形成提供了動力和條件,"有了審美能力,一個人的心靈就能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各種美的觀念,並且最後接受同美的觀念相聯系的道德觀念"。
真正的藝術教育(或叫藝術化的美術教育)與德育化的藝術教育,在德育功能的發揮上,是有著明顯區別的。
首先藝術化的美術教育,注重讓學生對藝術本身的領悟,通過對藝術形式與藝術內容之間相互關系的把握來理解藝術的思想內涵,從而獲得德育效果;德育化的藝術教育,則注重讓學生了解藝術作品所描繪的內容,把藝術作品僅僅看做是一種有利於表現德育內容的直觀教具。
其次,藝術化的美術教育,重在以情動人,較少作語言講解,講解的內容主要是藝術審美方面的,德育效果的獲得主要是潛移默化的,影響是長久的;德育化的藝術教育,則重在以理服人,作較多的語言講解,講解的內容主要是藝術作品的政治思想意義,德育效果的獲得和保持很可能都是即時性的。
再次,藝術化的美術教育,主要教學生懂得什麼是美,什麼是丑,激發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從而使自己的心靈變得更加美好;德育化的藝術教育,則主要是通過藝術作品所提供的具體場景,教學生懂得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以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
從上述幾點區別中我們不難感到,德育化的藝術教育實際上已經更多地是屬於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藝術教育。
③美術欣賞德育滲透的優勢
小學美術欣賞課它有著豐富的教學形式,以豐富的形式對小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充分發揮美術欣賞課的優勢,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有著特殊的優越性。
⑴形象性
直觀形象的內容有機地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⑵靈活性
美術創作的廣泛(自然、人物、歷史等)題材的廣泛和欣賞手段的多樣性。
⑶趣味性
藝術欣賞課上,學生對古代的藝術品有著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是時又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中國古代工藝美術欣賞課,教師擺出了瓷器、紫砂壺、刺綉織品、紅木雕刻工藝品,講述了有關知識後再讓學生仔細欣賞,使學生知道:中華民族的文化是燦爛多彩的,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⑷適時性
教學時機的安排和選擇
4、美術教師素質的作用
美術教師的勞動與美術家的勞動,同樣都是創造社會精神財富的勞動,是復雜而具有創造性的腦力勞動。美術教師不同於美術家的是他不但可以創造出美術作品,更主要的是與其他教師共同培養國家未來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美術教師的工作是傳遞人類的美術文化,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美術文化素質和為培養未來的美術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美術教師是學生學習美術的啟蒙者。美術人才的早期發現、扶植、培養與美術教師的關系極大。美術教師的工作又是塑造人的工作,是通過美術教育使學生具備現代優秀人格品質的神聖工作。
①具有合格學歷的文化基礎知識。
美術教師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神聖事業。文化基礎知識是美術教師職業必備的文化修養的重要方面。合格學歷或同等學歷的文化基礎知識,是從事教育和美術教學工作的文化基礎,也是美術教師進一步自學、進修的文化基礎,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是美術教師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於教師在兒童的眼中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知識寶庫"。因此,教師具有的知識面愈廣博、愈豐富愈好。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美術與環境、文化、社會、宗教、政治、經濟等關系密切。沒有一定的文化知識,不了解文化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對美術的理解便不會很深。僅以高中美術欣賞課本中涉及的作品為例,就需要有歷史、地理、宗教、文學、社會學、美學、哲學、民俗學等方面的知識,更不必提美術自身的理論知識了。不具備這些知識,便無法講授中國古代雕塑、建築、繪畫和工藝美術;不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無法啟動小學生對海洋、星空進行想像的創作;不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無法引發學生創作有關環保、人口、未來等宣傳畫構思的靈感,無法讓學生理解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作為人文主義旗幟的社會意義;沒有中西文化知識,無法做好中西美術的比較;沒有文化學、美學、藝術哲學的知識,不了解歐洲文化,便不可能理解現代派作品等等。豐富的文化知識,是教師自身理解美術的基礎,更是從事學科教學的底蘊。
②具有豐富的美術專業知識
美術教材內容範圍廣博,涉及美術四大門類的各個方面。這本身就要求美術教師對授課的理論知識要精通。精通才能正確地講授理論概念、技法知識、名詞術語。何況美術教師所接觸的學生來自各式各樣的家庭,他們可能在本學科領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美術教師一般應能給予正確的回答。美術學習不同於數學的學習,在數學課上,學生不會提出遠遠超出其學習范圍的更深奧的難題。而在美術課上,學生對美術作品隨時一個發問,就可能是高深的美學理論或藝術創作的理論。例如,學生見到一張抽象派的畫,就可能問"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的也是畫嗎?"為什麼那樣畫?"對當代先鋒藝術學生會有更多不解的問題,回答學生們對行動藝術、波普藝術,解釋室內堆放一堆廢物之類現成品藝術的問題,解釋用布將德國國會大廈包起來,用繩子將樹林是的樹一棵棵連起來之類的作品,不僅需要教師精通美術發展史,還要懂得藝術哲學,尤其現代藝術哲學,不然無法為學生們解惑。隨著中小學美術欣賞課的增多和高中美術欣賞必修課的開設,美術教師要勝任教學,就得有美術史論、美學的扎實基礎。
③具有熟練的專業技能
理論講述的技能
准確、生動、迅速的演示技能
"一專多能"形成多方面的美術能力。"多能"是博學、博會,對教材的各種藝術形式、手法、主題及歷史背景,及其相關知識都能勝任。
④具有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
美術教師要具備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既要了解普通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更要掌握美術學科教育教學理論。這是美術教師理論知識結構的重要方面。美術教師的教育科學理論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教學規律,才能更合理、更有效地使用教材,教師本人的教學經驗也才能獲得升華,使經驗上升為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