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拉起手教案音樂

拉起手教案音樂

發布時間:2021-02-07 08:41:47

A. 六年級音樂書的歌曲

六年級音樂書上冊

紅領巾進行曲;老黑奴;夏日在泛海上;洛雷萊;擁軍秧歌;黃河船夫曲;校專園里的小白楊屬;外婆的澎湖灣;歡樂頌;我們多麼幸福;媽媽之歌;這邊是河,那邊是河;妙!妙!小貓咪;厄爾嘎茲;睡吧,小寶貝。

六年級音樂書下冊

歌唱祖國;行星組曲(第一、二、四首);飛起來的花瓣;拉起手;搖籃曲(印度影片《兩畝地》插曲);運動會開幕曲;亞洲民間器樂曲片段;七朵丁香花(土耳其樂曲);拉賈斯坦民間音樂(印度歌曲);獅子舞(印度尼西亞樂曲)。

(1)拉起手教案音樂擴展閱讀

六年級音樂書教材編寫組按照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2011年版)》的要求與理念,對教材進行了認真的修訂,充實了新的內容,完善了編排結構,使教材體例更加合理,音樂學科特點更加鮮明。

B.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的培養學生的美感

一、在溫馨的學習場所中認識音樂美
音樂課學生一般比較活躍,我們可以創造一種氛圍、情景,營造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的學習場所,使學生在心理上沒有障礙,有安全感,並要尊重、理解學生,構成開放、自由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
例如初一教材中《小黃鸝鳥》一課,內容和曲調都很簡單,通過學唱使大家懂得小黃鸝鳥是一種對親人朋友的稱呼,歌者像是在對親人朋友講述贊美她熱愛著的美麗大草原、思念的故鄉。於是,根據內容從情感入手,我是這樣設計和按排的:課前在黑板上畫出一幅美麗大草原圖案的背景,然後准備一些鮮艷生動的圖片,如牧馬人、馬群、氈房、小花等,把他們貼在以大草原為背景的畫面上,最後再把音樂教室的縱列座位擺成U形。這樣,學生一走進教室,沒有了那種課堂的約束感,彷彿置身於輕松、有趣、美麗的大自然之中,黑板上生動的畫面打動並感染著每一雙眼睛。孩子們井井有條地坐在座位上,目不轉睛地看著生動而豐富的畫面,可謂出神入化了,於是不用任何一句組織教學的語言便進入正題。我輕輕地問:同學們,看到這副畫面,我們好像來到了什麼地方呀?美麗的大草原。教師在美麗音樂伴奏下,以其生動而賦於情感的語言音調,從容地吟頌著導言,老師的一切語言和情景演示,都隨著音樂的展開而同步進行。此時,學生聆聽著優美的音樂,看著栩栩如生的畫面,感受著教師美好生動而又富於情感的表情和語言,他們完全沉浸在審美的情境之中。來自情感,視覺,動覺,想像等一切可感的審美因素,從各種渠道綜合地作用於學生的情感,達到了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極佳審美境地。
二、教學中孕育美,充分發揮教材的內在美
音樂審美的本質應是美感,法國作曲家聖桑說:音樂不是生理滿足的工具。音樂是人的最精緻的產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處有一種獨特的神秘的感覺,即美的感覺,藉助於它,人才能領悟藝術
如在上《春曉》一課時,先播放一段雨聲、鳥叫聲的錄音,學生聽聲音畫畫面,接著播放這首歌的旋律,在歡樂的音樂聲中,教師再用動畫展示出一顆顆種子發芽,生根,長出綠油油的葉子,這樣,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通過聽音樂看畫面,再看畫面聽音樂,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詞意,同時也培養了視覺和聽覺的感受力。學會了唱這首歌曲,再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肢體動作表現種子的發芽、生根、長葉。這種立意與情境之美對學生有著深刻的感染力,會使之心靈萌發美的種子。
三、用心靈感悟音樂中的真善美
音樂是感情的表達,是沒有國界的語言,是靈魂的體現。音樂課以樂曲的旋律美、歌詞的語言美、音響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態美、演唱的情感美來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美化人的行為。當孩子對音樂產生強烈的情緒時,就可以潛移默化的提高他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靈就可以得到美化。因此,教學生唱好課本上的每一首歌曲,就能讓孩子們感受到身邊的真善美,接受一次新的洗禮。翻翻我們的教材,哪一首不是精挑細選:有教育孩子熱愛和平、團結起來的《拉起手》;有教育孩子愛祖國的革命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贊美友誼的《友誼地久天長》;珍惜時間的《青春舞曲》;保護環境的《給未來一片綠色》從初一到初四,這些選材精細的歌曲在孩子們學唱的同時,會讓孩子們感情豐富,健康成長,讓他們的人格逐漸完善。
音樂是情感的表達,靈魂的體現。當孩子對音樂產生強烈的情緒時,就可以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靈就可以得到美化。
四、走進生活,獲得美感體驗
當生活的陽光從四面八方射入課堂時,學生不但身上被曬得暖暖,心裡更是暖暖的,就象冬眠的動物准備出洞似的蠢蠢欲動。為了讓學生能理解音樂中表達的真正情緒和深刻意境。我覺得讓學生親自去室外走走,去大自然中看看,感受一下有生命的東西,比在課堂中單純的說教更來的有效。
比如:在教歌曲《春曉》前,我帶學生去校園里走走,去校園門口的田邊看看。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春天:植物園里的小草發芽了,桃花開了,樹枝上黃鸝飛來飛去,好像在唱歌給我們聽。凍僵的泥土變松軟了,校園里的柳樹姑娘象大病初欲似的開始恢復活力,大樹長出了新的嫩綠色的頭發,小朋友的衣服穿少了,寒冷的北風變成了溫暖的春風從學生的話語中可以看出,他們不但看到了春天,更感受了春天的變化。在教唱歌曲時,他們高高抬起的小臉上露出了微笑,我知道,他們不但眼中有一幅活的初春圖,心中更有一幅美好的生活圖!五、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妙的世界
音樂教育不僅在於模仿,更要學會創造,讓學生在學習音樂活動中,自己去創造美的動作――美的聲音――美的形態――美的旋律――美的世界,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創造。
(一)舞蹈創編
心理學講,參與學習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個人的興趣只有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如果音樂教學中,能做到根據歌曲的內容,創作一些舞蹈動作,讓學生邊唱邊表演,定能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內心體驗與理解,獲得美感體驗。例如,學習第二冊《草原就是我的家》這首歌曲時,可以根據歌曲的律動,編一些我騎著馬兒在草原馳騁的舞蹈動作讓學生模仿。演唱時,隨著歌曲的節奏與旋律,學生們揮動手臂,如同一匹匹駿馬飛快賓士在遼闊的草原上。又如,學完了《唱臉譜》這首歌後,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模仿京劇演員的亮相動作,再通過手臂、手腕、手指的柔嫩剛韌的運用,把京劇中不同人物性格特徵表現出來,編成舞蹈,自唱自跳,不僅激發了學生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舞和曲結合緊密、妥貼,展現了神態各異的京劇人物的生動畫面。讓學生在欣賞、想像並親身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探索和學習,初步領悟、掌握傣族舞蹈的特點與內涵,提高審美情趣,豐富審美情感。
(二)樂器演奏
學生學習打擊樂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養他們的節奏感和識譜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我發動學生自製打擊樂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裝入沙子作沙捶;把兩個易拉罐的底部剪下來,對擊做小鑔,用鉛筆敲鉛筆盒當小鼓等。學生們用自製的樂器邊唱邊奏得意極了。演奏打擊樂器,能充分調動他們的這種積極性,也更能激發他們對音樂課的喜好之情。
以《春來了》為主題,同學們模仿自然界的聲音,把他們獨有的音樂感受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學唱歌曲時,我也鼓勵學生用打擊樂器表現音樂情緒,創造自己喜歡的節奏。除了這些方面,我還把打擊樂器用在欣賞樂曲中。比如:聆聽《魔法師的弟子》這首樂曲時,先讓學生邊聽邊想,然後問他們:這首樂曲用了哪些打擊樂器的,你能試著演奏嗎?同學們很高興地演奏起來,當老師配上有趣的故事,學生的課堂氣氛頓時達到了高潮。學生們玩得開心,也學得開心,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調動了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合作精神。這些由孩子們親手打造出的一幅幅逼真的畫面,一副副好聽的樂器,一個個可愛的形象都滲透著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對他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的熱愛和理解,因此,他們也更願意用自己的雙手去打造這個世界,把這個世界裝飾的更加美好。
以美育人是音樂教育的根本。藝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一個完美的人,讓孩子從小懂得求真、向善、愛美。每當我們和孩子在音樂教學創造性的藝術勞動中獲得點滴成功時,我們師生都會感受到這是一種藝術的享受,情感的快樂和心理滿足。音樂能塑造美的人,創造美的世界,我們教師應該成為美的使者,共同構造成一個五彩繽紛、八音協合的大千世界。
教師應該把音樂教學落實到提高學生認識美、體驗美、表現美的能力上來。為了花兒明天更美麗,教師更應該重視音樂教學中的美感教育

C. 八年級上冊音樂書上的歌 2014版

2014版八年級上冊音樂書上的歌曲如下:

1、《青春舞曲》本是一首新疆短小精悍的歌曲。1939年,中國西部歌王王洛賓在對西部音樂的整理時,搜集到這首新疆民歌,後將它改編成漢語歌曲,收錄在《掀起你的蓋頭來-西部歌王王洛賓和他的歌》《百歌頌中華2》之中。

2、《共青團員之歌》由伽里契作詞、謝多伊作曲,創作於1947年。該歌曲把人們帶入艱苦卓絕的蘇聯衛國戰爭中,道出了蘇聯人民憎恨侵略戰爭、絕不向敵人屈服,保衛家園、熱愛和平的心聲。

3、《西班牙鬥牛舞曲》是一首由Various Artists譜曲,Various Artists編曲,神駿樂團演奏的純音樂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蒼穹之駿》中,發行於2017-05-03。

4、《我的未來不是夢》是張雨生演唱的一首勵志歌曲,由陳家麗作詞,翁孝良作曲。這首歌曲是張雨生的代表作之一,收錄在飛碟唱片於1988年推出的群星合輯《六個朋友》中。

5、《洪湖水,浪打浪》是歌劇《洪湖赤衛隊》主題曲,其音樂取自於襄河民謠《襄河謠》,全曲為三段式結構,前奏有雙簧管和弦奏出,描繪洪湖秀麗的自然風光。

6、鋼琴變奏曲《夜鶯》主題旋律根據俄羅斯民間音調寫成,樸素生動。四個變奏中,主題旋律以不同面目在不同聲部出現,伴奏織體逐漸加密,整個樂曲情緒明朗歡快,是典型的俄羅斯抒情浪漫曲。

7、《卡門序曲》管弦樂曲。法國作曲家比才於1874年創作的歌劇《卡門》中的前奏曲,是該歌劇中最著名的器樂段落,常單獨演奏。一般的歌劇序曲都是用交響方式縮寫或提示歌劇內容,這首序曲結構簡單,僅僅描寫了歡樂氣氛和劇中次要人物鬥牛士的英勇形象。

8、《今夜無人入睡》是義大利著名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根據童話劇改編的歌劇《圖蘭朵(Turandot)》中最著名的一段詠嘆調,劇情背景是韃靼王子卡拉夫在要求公主圖蘭朵猜其身份。

9、《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是彝族民歌,范禹詞、金國富原曲、麥丁整理和改編。在1953年4月由范禹和曲作家麥丁合作創作。

這首歌的創作靈感正是來源於雲南彝族熱情淳樸的少數民族同胞。這首歌以彝族撒尼風格的曲調定下了主旋律,同時揉進民歌《放羊調》的音樂。

D. 音樂之都維也納

母語是德語。
奧地利
國名: 奧地利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Austria)

獨立日:4月27日(1945年)

國慶日:10月26日(1955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紅、白、紅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而成,旗面正中是奧地利國徽圖案。此旗的來歷可追溯到奧匈帝國時期,據說當時的巴本堡公爵在與英王理查一世激戰時,公爵的白色軍衣幾乎全被鮮血染紅,只有佩劍處留下一道白痕。從此,公爵的軍隊採用紅白紅為戰旗顏色。1786年約瑟夫國王二世把紅白紅旗作為全軍戰旗,1919年正式定為奧地利國旗。奧地利政府機構、部長、總統等官方代表和政府駐外機構均使用帶國徽的國旗,一般場合不用帶國徽的國旗。

國徽:為一隻鷹。黑色的雄鷹頭戴金冠,兩爪分別握著金色的錘子和鐮刀,胸前的盾面上為國旗圖案,鷹爪上還套有被打斷的鎖鏈。鷹是奧地利的標志,璧形金冠象徵市民,鐮刀和錘子象徵農工,鎖鏈被打斷象徵奧地利人民獲得自由、解放。

國歌:《讓我們拉起手來》

國花:火絨草

國鳥:家燕

國石:貴蛋白石

國家元首:總統海因茨·菲舍爾(Heinz Fischer) ,2004年7月就任;總理沃爾夫岡·許塞爾(Wolfgang Schuessel ),2000年2月任職;聯邦議會議長安娜·伊麗莎白·哈澤爾巴赫 (Anna Elisabeth Haselbach), 2004年7月任職。

自然地理:面積為83858平方公里。位於中歐南部的內陸國。東鄰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南接斯洛維尼亞和義大利,西連瑞士和列支敦斯登,北與德國和捷克接壤。山地佔全國面積的70%。東阿爾卑斯山脈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大格羅克納山(Grossglockner)海拔3797米,為全國最高峰。東北部是維也納盆地,北部和東南部為丘陵、高原。多瑙河流經東北部境內,長約350公里。有與德國和瑞士共有的博登湖及奧匈邊界的新錫德爾湖。屬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的溫帶闊葉林氣候, 年平均降水量約700毫米。

人口:811萬(2000年),絕大多數為奧地利人,其中外國人75.8萬人,佔9.3%。少數民族有斯洛維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匈牙利人,約占人口的0.52%。官方語言德語,98%的人講德語。78%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 維也納 (Vienna) ,人口156.3萬人(2000年)。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9個州,15個有自主權的城市,84個區和最低一級的2355個鄉鎮。9個州是:布爾根蘭、克恩頓、上奧地利、下奧地利、薩爾茨堡、施蒂利亞、蒂羅爾、福拉爾貝格、維也納。州以下設市、區、鎮(鄉)。

簡史:公元前400年,克爾特人在此建立了諾里孔王國。公元前15年被羅馬人佔領。中世紀早期哥特人、巴伐利亞人、阿勒曼尼人入境居住,使這一地區日耳曼化和基督教化。公元996年,史書中第一次提及「奧地利」。12世紀中葉巴奔堡家族統治時期形成公國,成為獨立國家。1276年被神聖羅馬帝國侵佔,1278年,開始了哈布斯堡王朝長達640年的統治。1699年獲得對匈牙利的統治權。1804年弗朗茨二世採用奧地利皇帝稱號,1806年被迫辭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稱。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成立了以奧為首的德意志邦聯。1860—1866年向君主立憲制過渡。1866年在普奧戰爭中失敗,被迫解散德意志邦聯。翌年與匈牙利簽訂協議,成立二元制的奧匈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軍戰敗,帝國隨即瓦解。1918年11月12日奧地利宣布成立共和國。1938年3月被納粹德國吞並。二次大戰中作為德國的一部分參戰。同盟國軍隊解放奧地利後,奧地利於1945年4月27日成立臨時政府。同年7月,德國投降後,奧地利又被蘇、美、英、法軍佔領,全境劃分為4個佔領區。1955年5月,4國與奧地利簽署條約宣布尊重奧地利的主權和獨立。1955年10月佔領軍全部撤走。同年10月26日奧國民議會通過永久中立法,宣布不參加任何軍事同盟,不允許在其領土上設立外國軍事基地。

2005年5月11日,奧地利國民議會批准《歐盟憲法條約》。

政治:現行憲法於1920年11月10日生效。1925年和1929年先後通過兩項附則。1934年憲法被廢除。1945年奧重建後宣布1920年憲法和兩個附則繼續有效。憲法規定,奧地利為聯邦制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行使國家最高權力,由普選產生,任期6年。議會為兩院制,由國民議會和聯邦議會組成。國民議會制定法律,按比例代表制產生,任期4年。聯邦議會代表各州的利益,其議員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選派。國民議會和聯邦議會聯合組成聯邦會議,主要職能是接受總統就職宣誓以及在必要時決定對外宣戰。總理為政府首腦。

經濟:奧地利地處歐洲中心,是歐洲重要的交通樞紐。奧地利的工業特點是國有化程度高,國有企業控制了95%的基礎工業和85%以上的動力工業,其產值及職工人數均占其總數的70%。主要工業部門是采礦、鋼鐵、機械製造、石油化工、電力、金屬加工、汽車製造、紡織、服裝、造紙、食品等,采礦業規模相對較小。鋼鐵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奧地利化學工業原料豐富,如木材、石油、天然氣和煤焦油等,為化工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主要化工產品有纖維素,氮肥和石化產品。機械製造業主要生產工業機械成套設備,如水輪發電機、多鑽頭採煤機、鐵路築路機、木材加工機和鑽探設備等。汽車工業是奧地利機械製造業的又一主要部門。主要生產載重汽車、越野車、拖拉機、牽引車、裝甲運輸車及散件等。采礦業是奧地利的傳統工業,主要開采鐵礦、褐煤、鎢、膏、菱鎂礦、大理石、滑石、高嶺士、石英。礦產主要有石墨和鎂,另有褐煤、鐵、石油和天然氣等。森林、水力資源豐富。森林占國土面積的42%,有林場400萬公頃,木材蓄積量約9.9億立方米。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高。農產品自給有餘。服務業從業人員約占勞動力總數的56%,其中旅遊業是最重要的服務行業,主要旅遊點是蒂羅爾州、薩爾茨堡州、克恩頓州和維也納市。奧地利對外貿易在經濟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出口產品是鋼鐵、機械、交通工具、化工製品和食品。進口主要是能源、原料和消費品。農業發達。

新聞出版:2000年全國有各類報紙186種,其中日報28種,主要報紙有:《新皇冠報》、《信使報》、《新聞報》、《標准報》、《薩爾茨堡消息報》、《維也納日報》。主要雜志三種:《新聞周刊》、《規格》周刊、《側面》周刊。奧地利通訊社1946年建立,以向奧報紙和電台提供世界各大通訊社的消息為主,有時也發布奧官方消息。1924年建立廣播電台。1999年共有4家電台,並用德、英、法、西四種語言對外廣播。1957年開播電視節目。

文化:談起奧地利,無人不知其音樂和歌劇。奧地利歷史上產生了眾多名揚世界的音樂家:海頓、莫扎特、舒伯特、約翰·施特勞斯,還有出生德國但長期在奧地利生活的貝多芬等。這些音樂大師在兩個多世紀中,為奧地利留下了極其豐厚的文化遺產,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傳統。奧地利薩爾斯堡音樂節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古典音樂節之一。一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可謂世界上聽眾最多的音樂會。建於1869年的皇家歌劇院(現名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世界最有名的歌劇院之一,而維也納愛樂樂團則是舉世公認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交響樂團。

奧地利學齡兒童享受九年義務教育。學費、書費和上學交通費均由國家負擔。凡持有高中畢業文憑者可免試上大學。著名的維也納大學創立於1365年,系德語區最古老的大學。

在奧地利到主人家作客或應邀赴宴,可著深色裝,也可著淺色裝;較正式的重要場合(例如有較重要的人物參加)應著深色裝,以示莊重,參加婚禮或生日慶祝活動可著淺色裝;聽音樂會、看歌劇須著深色裝。奧地利的餐館以"鴿子"作為餐館的星級標志。"鴿子"越多,餐館越高級,最高為四星級。宴請可分為工作宴請和私人宴請兩種。如系工作宴請禮物可免;私人宴請則需帶禮品。 趣聞: 日食五餐的奧地利人>>>

名勝:維也納國家歌劇院(State Opera Theatre of Vienna)是世界上一流的大型歌劇院,是「音樂之都」維也納的主要象徵,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建於1869年,原是皇家宮廷劇院,其前身是17世紀維也納城堡廣場木結構包廂劇院,1869年遷到市區的環行街旁。1918年宮廷劇院變為國有,稱國家歌劇院。二戰時被炸得只剩下幾處斷垣殘壁,戰後重建,整修10年,恢復舊觀。外貌古色古香,整個舞台區完全現代化,配有最先進的音響設備。1955年11月以演出貝多芬的費德利奧慶祝再生。歌劇院為羅馬式宏偉建築。前廳和側廳都用大理石徹成,內部繪有精美壁畫和掛有大音樂家和名演員照片。觀眾席共有6層,可容有座觀眾1600多人。

維也納音樂廳(Music Hall Vienna):奧地利維也納最古老也最現代化的音樂廳,是每年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法定場所。始建於1867年,1869年竣工。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建築。外牆黃紅兩色相間,屋頂上豎立著許多音樂女神鵰像,古雅別致。1870年1月6日,音樂廳的金色大演奏廳舉行首場演出。1872年到1875年間著名音樂家勃拉姆斯曾負責組織音樂廳的演奏會。1939年開始,每年1月1日在此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後因戰爭一度中斷,1959年又重新恢復。廳內有收藏館,館分兩室。一間是展覽室,定期舉行收藏品展覽,供人參觀;一間是檔案室,一邊的書架 上放滿大量歷代手寫的、木刻的、鉛印的音樂書籍和樂譜,另一邊是一排鐵櫃,藏有音樂大師的樂稿、書信和其他手跡,其中有莫扎特的樂稿:最後一個交響曲等。屋子中間是一長排桌子,供研究者查閱資料之用。檔案室原為勃拉姆斯的辦公室,他臨終前一再囑咐,要把他珍藏的幾千冊音樂書籍和樂譜全部捐獻給檔案室。音樂廳屬於奧地利音樂之友協會,協會擁有會員7000多人,據說是世界上歷史最久、人數最多的音樂組織。

薩爾茨堡(Salzburg)是奧地利西北部薩爾茨堡州首府,瀕臨多瑙河支流薩爾察赫河,是奧地利北部交通、工業及旅遊中心。這里是大作曲家莫扎特的出生地,素有「音樂藝術中心」之稱。薩爾茨堡1077年設市,公元8世紀—18世紀為天主教大主教駐地和活動中心。1802年薩爾茨堡脫離宗教統治,1809年,根據《舍恩布龍條約》歸巴伐利亞,維也納會議(1814—1815年)決定歸還給奧地利。這里的建築藝術堪與義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羅倫薩相媲美,有「北方羅馬」之稱。城市分布在薩爾察赫河兩岸,偎倚在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峰之間。城市被蒼郁的陡山圍繞,充滿魅力。河右岸南山坡的霍爾亨薩爾茨堡(11世紀),歷經900年風雨,仍巍峨挺立,是中歐地區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一座中世紀城堡。本尼狄克隱修道院建於7世紀末,長期以來是當地佈道活動的中心。聖方濟會教堂建於1223年。模仿羅馬聖教堂的大教堂建於17世紀初,是奧地利第一座義大利式的建築。大主教宅邸是16—18世紀的一座文藝復興式宮殿。米拉貝爾宮原是17世紀為薩爾茨堡大主教建造的皇宮,18世紀又經擴建,現在是包括宮殿、教堂、花園、博物館等的游覽中心。城市南部是17世紀建造的皇家花園,以「水的游戲」著稱。花園內建築物的門旁檐下,道路兩旁都有暗道水管不時噴射,水花飛濺,雨簾霧障。走進花園內一座人工堆砌的山洞,潺潺的流水發出了26種鳥鳴的聲音,組成一曲悅耳動聽的空山鳥語。在一處由機械裝置控制的舞台上,通過水流的作用,156個活動小人再現了這里300多年前小鎮生活的情景。走進薩爾茨堡,無處不見莫扎特的蹤跡。1756年1月27日,大作曲家莫扎特出生在城中糧食街9號。1917年莫扎特的故居被辟為博物館。

E. 小學六年級音樂書

歌唱祖國、拉起手、行星組曲、歡樂頌歌、飛來的花瓣、郵遞馬車、搖籃曲、運動會開幕式、專do re mi、彈屬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看秧歌、小放驢、大起板、啟蒙山小調、火車來了、凱皮拉的小火車,太平洋231、致音樂、美妙的琴聲、一二三四歌、一首不差

F. 主題: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開展有效創編活動

新課標賦予了我們的音樂教學新的活力。它要求我們的教學是創新的教學、靈性的教學,它鼓勵音樂創造,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於是,創作、創編便成了當下課堂中的時尚用語。大家紛紛躍躍欲試,創編歌詞、即興舞蹈、編排情景短劇等等環節,似一朵朵五彩斑斕的花兒,把我們的課堂點綴得絢麗多姿。那麼,創編活動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到底起了什麼樣的作用,它能夠起到怎樣的作用,我們該如何去運用它,以優化我們的教學呢?[主題內涵]新課標解讀中明確指出:1、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因此,音樂教育在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優勢,也為學生發展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礎。2、創造教學是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力、發掘創造性思維的音樂教學領域,也是引導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的重要學習領域。3、在關注對學生創造力培養的同時,還要關注音樂教育方式的創新。要把音樂創作教學融在經常性的音樂藝術實踐活動中,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順帶地學習音樂創作方法。創編教學是音樂新課標「創造性」基本理念在課堂上的具體體現,是時下流行於音樂課堂中的一種「時尚」的教學活動,它以場面的歡樂、多領域的綜合、表現形式的豐富營造了一個全新的教學氛圍。但是,透過其時尚的現象,我們應該看到一個更為靈性的本質。創編活動旨在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創新能力,我們的創編教學安排應緊緊地圍繞這個主旨。但是,對於創編教學,大家都處在實踐與探索的階段,不少的創編活動都流於表面的喧嘩,或者是為了運用「創編」這一時尚而刻意地安排類似的教學環節。所以,如何把這種時尚的教學教得深、教的有靈性、教得成為實在的時尚、教得成為有效的時尚,是我們需要思索與研究的。在本文的案例描述與分析中,通過「時尚」與「靈性」的思考,希望能夠理性地回顧並且展望音樂教學中的創編活動。關鍵詞1 時尚追求時尚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進步的表現。當創編教學作為一種新事物被隆重推上教學舞台的時候,我被深深地吸引了,並且迫不及待地想走進它,誰知道,它跟我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案例描述]這是一次教學評比活動,課題是省編教材第四冊最後一課《夏天》,由輕音樂《潛海姑娘》與歌曲《夏》組成,表現了人們在夏天盡情地享受大海與陽光的安逸與舒適。我設計了一堂以唱歌為主的綜合課,並且在課的結尾安排了一個表現夏天海灘的創編與表演環節。在學生愉快積極的學完歌曲之後,我滿懷信心地對學生說:「下面我們來表演一下夏天的海灘好嗎?」學生不假思索的回答我:「好!」師:夏天的海灘,人們在干什麼呢?生:游泳、休息、跑來跑去……師:誰想來表演一下?學生呼啦上來一大片。師:除了歡樂的人們,還有什麼也是很歡樂的?生:浪花、大海、小螃蟹……師:誰願意來演浪花?又是呼啦一大片,還包括一部分剛才想演「人們」的。師:還有好多小動物,它們在干什麼呢?學生馬上開始在座位上開始了各種各樣的動作。師指導:浪花拉起手,做浪花翻滾;浪花的前面是在海灘上玩耍的人們;浪花的後面是在大海里游泳的人;還有小螃蟹、小海螺、小烏龜穿越在大海與海灘之間。師:好,讓我們合著優美的音樂開始我們的表演吧!《潛海姑娘》播放起來了,學生們卻像聽到了運動賽場中起跑線上的槍響一般,霎時教室就真的成了歡鬧的海灘,笑聲、叫聲、打鬧聲、還有在地上演小螃蟹的同學被人家踩到後發出的叫聲,聲聲入耳,就是沒有了音樂的聲音。這與我設計時的想像差別太大了,我的教學期待是:聽著輕柔的音樂,海浪在輕輕的翻滾,以這條海浪為界,前面有人兒在海灘上漫步,後面的人兒排著隊暢游在大海的懷抱里,小動物三三兩兩的,好像也在感受著美妙的海灘,當音樂結束的時候,我不讓學生回座位,而是輕輕地圍在我的周圍,輕輕的談話,結束,一切是如此的安逸……最後音樂停止了,學生還沉浸在游戲的歡樂中,就不要說可以安靜地聽老師說話了。這一節課就這么草草收場,留給了我深深的遺憾。[案例反思]1、創編活動的音樂性音樂課中的創編首先是要以音樂為前提的,是在音樂感染下的創造活動。本案例中的創編活動之所以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之一原因是因為脫離了音樂,是離開了音樂的游戲活動。當學生接收到「開始」的信號時,他們的大腦所傳遞出來的信息是與參加體育活動中的「老鷹捉小雞」、「捉迷藏」等游戲是一樣的。而教師播放的音樂,沒有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起到一個基本的烘托氣氛與感染學生的作用。學生對音樂無暇顧及,從而使這一音樂創造活動缺少了音樂性。2、創編活動的循序漸進性首先,小學低段的學生,他們的心理年齡決定了他們能反映出來的,都是與他們的生活最貼近的東西。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創造出高於生活的內容,需要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其次,音樂活動的創編,在很大的范圍內是需要同伴之間的相互幫助與合作的,但是現在的社會條件及家庭環境使得我們的孩子都有很強的個性。如何讓每一個個體在這些活動中能融入群體,在發揮自己能量的同時顧及同伴,並從和同伴的合作中獲得樂趣,也需要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本課的不成功因素之二就是在學生基本上沒有接觸過類似活動的狀態下,進行急功近利的創編活動,導致所謂的創編只是流於表面的喧嘩。3、創編活動的可操作性無論是情景模擬創編,或是想像創造創編,還是對歌曲原本進行歌詞創編,都應在該課的教學過程中進行行之有效的滲透與鋪墊來打開學生的思路,並且根據創編活動的內容以及學生的能力水平等因素來確定所需的時間,以確保活動的可操作性。像剛才案例中的創編活動,它的參與面是全體學生,它的內容是分層次表現一個場景,它的實現首先需要學生理解音樂的情緒。所以,操作這樣一個創編活動,首先就應該有充裕的時間保障,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分層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輕松並且有目的地參與活動,並且在活動中提高自己的各種相關能力。本案例中在短短的幾分種內,要求學生表現相對來說比較大的一個創編活動,操作起來比較困難,也會給人以為了創編而創編的感覺。階段小結:如果創編活動是時尚,那麼這種時尚的精華就是更好的鞏固與延伸課堂。我們生活在一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中,今天的時尚終會成為明天的過去。如果我們只取時尚的外衣,流於表面,那我們終將被時代淘汰。關鍵詞2 靈性靈,在詞典里有很多體現人聰穎靈秀的註解,靈活、靈巧、靈感等,但是組成詞語「靈性」的時候,它的註解是:動物經過訓練而具有的智慧。人作為高級動物,當然更應具有靈性。教師的靈性體現在教學上,那麼我們的教學也應具有靈性。創編教學是運用學生相關知識儲備加上靈感的音樂活動,更要求教學設計有靈性,教師有靈性,同時要培養學生的靈性。我們把這種靈性具體的理解為:在創編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媒體,巧妙地調動學生,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體現個體與集體的智慧,逐漸培養學生的創造習慣,發展其創造性思維。[案例描述]這是我設計的一堂四年級的音樂綜合課,課題為《天南地北*對花》。教材分析:省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的欣賞以中國民歌為主,讓學生了解中國民歌基本上可以分成勞動號子、山歌、小調三大類,並學會辨別區分。對花是小調中一種問答式的以花為線的歌曲,在民歌教學中插入該課的學習,是對民歌學習的一個深化與補充。教學設計:該課為第二教時。在第一教時中已將歌曲學會,第二教時是第一教時的延伸,通過聽天南地北的「對花」,使之產生新奇感,引發學習欲。本課主要有三大塊內容:A、小小演播廳:主要是將學過的《對花》以歌表演的形式來表現出來。B、音樂百花園:欣賞天南地北的「對花」。C、音樂工作室:在已學歌曲《對花》的基礎上進行各種創編。教學過程:1、運用拉歌、對歌、賽歌等多種歌表演形式鞏固歌曲,為下面的欣賞與創編提供一個主體對象。(十分鍾)2、運用多媒體課件,視聽結合,欣賞天南地北的對花,體會民歌的豐富多彩。在欣賞的同時,選取有代表性的內容進行模唱。師:聽聽山東的對花,它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生:有很多七不楞登噌那個八不楞登噌師出示樂句「七不楞登噌那個八不楞登噌那就噌噌噌」,邊念邊做敲鑼打鼓動作。生:是鑼鼓的聲音啊。師:加進了它們後歌曲的情緒起了什麼變化?(聽)生:歌曲更加熱鬧歡樂。師:如果把它加到我們的對花呢,試試看。生嘗試……師:在演唱浙江對花的時候,你聽出來有什麼特點嗎?引導學生發現用方言演唱。師: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這樣的演唱的。引導學生感受地方特色。師:如果用我們的方言來唱我們學過的對花呢?生嘗試……小結:對花的特點:1)有問有答,突出「對」;2)以花為媒,借花發揮,突出「花」;3)與當地民俗相關。(十五分鍾)3、對歌曲進行創編。師:我們聽了這么多的對花,也用很多方式唱了對花,那我們能不能來編編對花?學生興致很高:好啊!師:那我們以學唱過的《對花》為基礎來編吧,你想怎麼編呢?生1:我想把它的歌詞改變一下。生2:我想給它加上很多襯詞,把它編的熱鬧一點。生3:我想先編歌詞,再用家鄉話把它唱出來……師:編歌詞,是個好主意,誰先來一個?現場即興對歌。師:真好,如果再動動腦筋,把它編得像詩一樣朗朗上口就更好了。好,分小組試試看吧。學生自由創作,教師巡迴指導,對於能力較好的小組進行提前滲透:除了大自然的花,還有那些花我們可以唱?並且在作品展示的時候請他們談談他們是怎麼理解的,以幫助能力較差的學生和小組更好的融入集體的創作。師:我們已經編了很多的對花歌詞。剛才還有同學說要給歌曲加上一些很有意思的襯詞,像「七不楞登噌那個八不楞登噌」、「龍個隆冬嗆」等等,還有同學想用方言唱《對花》,下面我們給編好的歌曲加加花,把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你們小組會怎麼做?小組合作,教師指導,並且根據學生需要提供鑼鼓等打擊樂器。這時候有一組學生提問了:「老師,可不可以不對花,我們想對水果!」師:「當然可以,老師迫不及待地想聽聽你們地『對水果』了,快試試吧!」匯報表演異彩紛呈,學生的投入為這堂課劃上了圓滿的句號。教師小結:勞動人民是勤勞智慧的。我們是勞動人民的後代,是花的兒女。今天我們學習探討的只是中國民歌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希望大家都做有心人,收集更多的資料,編出更多更好的對花,並且我們可以把自己編的歌曲裝訂成一本小冊子,你們看,這是老師給你們准備的封面,下次跟其他班級比賽對歌好嗎……(在歌聲中結束)這堂課上過以後好長一段時間,都有學生反饋回來關於對花的信息,我想這樣的活動已經慢慢在學生心中留下了省略號……[案例分析]1、創編活動前 「潤物細無聲」我們不能讓學生憑空去進行所謂的創造,一切創編、創造都是以學生的知識儲備為基礎的,所以,要想讓學生能在每一次的創造中發展自己、提高自己,就應在活動前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本案例的創編前准備有:了解中國民歌;學習歌曲《對花》,並進行歌表演;各地《對花》的欣賞,感受豐富的表現形式;即興對歌曲《對花》的改編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已經對這種藝術形式有了多層次的了解,並且產生了「想試著編一編」的慾望,在這樣的心理環境下進行創編活動,就有了「水到渠成」的效果。2、創編活動中「枝頭春意鬧」創編活動的過程,應該是一個教師充分信任學生、鼓勵其進行音樂創造的過程。只要給他們一個舞台,學生的創造力是無限的。案例中,教師在做好鋪墊後就放手讓學生進行各種嘗試與創造,並且有鼓勵有不同的想法。最後展示出來的,是對歌曲進行了二度、三度、甚至四度創作之後的成果,可以說這些是屬於學生自己的藝術作品了,這不僅滿足了學生當時的求知慾與表現欲,從更大范圍講,是發掘了學生的音樂潛能,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創造性思維。3、創編活動後「千樹萬樹梨花開」 學生通過這些活動,又在自己的記憶庫里填充了新的信息,如何讓這些信息真正消化在學生的身體里,這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做為教師,就有必要、也有義務給學生提供必要的途徑和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去接觸與運用這些信息。案例中教師的「裝訂成冊、並和其他班進行對歌賽」的提議,就給學生提供了課外延伸的平台,課後學生的反饋,說明了學生已經接受了這些信息,並願意去嘗試它。希望可以有拋磚引玉的效果。階段小結:靈性應該是一次次的靈感加上長期的全身心投入的結晶。時尚的精神,再加上靈性的運用,我想這就是我們的創編教學。[延伸]1、就教學內容而定是否該安排創編教學不是任何內容都適合運用創編的。有位老師在教完兩聲部合唱的第二聲部後,要求學生即興創編歌詞,結果學生像在語文課中造句一樣將樂句填滿。雖然我們也提倡學課綜合,但是合唱教學就是應該以讓學生體會聲部間的關系以及它們所產生的音響效果並且能掌握合唱技巧為主要教學目的的,教師應該運用各種媒體來激發學生對合唱藝術的興趣,並且用新穎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較好的參與合唱。歌詞創編在這里的運用是沒有價值的。2、創編教學應體現在教學中的各個細節里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者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創編教學發展下去,應該是我們教學中無處不在的一種精神,它應該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細節里。比如在上歌曲《過新年》的時候,對於最後樂句的難點解決,教師採用的策略是將這句話做為一個線索貫穿始終,用它的旋律即興填詞來提問,學生即興用它來回答,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把這個難點解決。又如在一年級學生在學習四分休止符的時候,教師安排了一個木頭人的游戲:跟著音樂做動作,並且在每個樂句的結尾休止處,讓學生即興造型,看誰聽得最准確、做得最豐富。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游戲中做著各種造型,輕松的接受了這個知識點。[思考]1、在我們轟轟烈烈地進行音樂創造的同時,如何給學生營造一個安靜的聆聽與感受的空間,讓學生從音樂作品的本身獲得美的享受?2、創編教學所涉及的范圍廣,層次深,從知識涵蓋面到教學機智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為音樂教師該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質來適應這一多元化的教學?[總結]有一位哲人說過:歡樂的名字是創造。我們的學生在創造中取得快樂,在快樂中創造著心中的夢想,在快樂與創造中發展著自己,豐富著自己。創編教學是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的產物,是適應社會需求的教學,更是符合學生天性的教學。通過案例的分析與探索,我們發現,合理有效的開展創編活動,不僅可以豐富課堂,增強所學知識的彈性,更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發散性、創造性思維。我們的教育是人的教育,學生的發展是我們共同的目標。願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教學可以達到更優化,我們的學生可以更出色。

G. 六年級下冊人教版音樂有什麼歌曲

1、《歌唱祖國》由王莘作詞、作曲,是一首愛國歌曲。1951年9月12日,周恩來總理親回自簽發了中央人民政答府令:在全國廣泛傳唱《歌唱祖國》。歌曲已經成為中國各種重大活動的禮儀曲、開場曲或結束曲。1989年,歌曲榮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金唱片獎。

2、《飛來的花瓣》是一首由瞿希賢譜曲,李望安填詞,華北電力大學藍色動力合唱團演唱的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As Long As I Have Music》中,由明日明星公司發行於2014-03-02。

3、《丁香花》是一首由佚名譜曲,佚名填詞,七朵演唱的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丁香花》中,發行於2017-06-12。

4、《獅子舞》是一首由佚名譜曲,佚名填詞,南昌市小百靈合唱團演唱的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玩燈娃娃鬧新春組歌》中,由中凱吉韻公司發行於2017-01-01。

5、《看秧歌》是一首由佚名譜曲,佚名填詞,郭頌演唱的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新貨郎》中,1980-02-01發行。該張專輯包含了10首歌曲。

H. 六年級下冊人教版音樂書。

(全部哦)
1、四首)
3.亞洲民間器樂曲片段
8.大起板
17.行星組曲(第一.拉賈斯專坦民間音樂(印度歌屬曲)
10.拉起手
5.山林(越南樂曲)
12這下面是目錄上的.小放驢
16.飛起來的花瓣
4.搖籃曲(印度影片《兩畝地》插曲)
6.獅子舞(印度尼西亞樂曲)
11.運動會開幕曲
7.歌唱祖國
2.看秧歌
15.七朵丁香花(土耳其樂曲)
9、二.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19.郵遞馬車
13.Do Re Mi(美國影片《音樂之聲》插曲)
14

I. 如何讓學生體驗音樂美

一、在溫馨的學習場所中認識音樂美 音樂課學生一般比較活躍,我們可以創造一種氛圍、情景,營造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的學習場所,使學生在心理上沒有障礙,有安全感,並要尊重、理解學生,構成開放、自由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 例如初一教材中《小黃鸝鳥》一課,內容和曲調都很簡單,通過學唱使大家懂得小黃鸝鳥是一種對親人朋友的稱呼,歌者像是在對親人朋友講述贊美她熱愛著的美麗大草原、思念的故鄉。於是,根據內容從情感入手,我是這樣設計和按排的:課前在黑板上畫出一幅美麗大草原圖案的背景,然後准備一些鮮艷生動的圖片,如牧馬人、馬群、氈房、小花等,把他們貼在以大草原為背景的畫面上,最後再把音樂教室的縱列座位擺成U形。這樣,學生一走進教室,沒有了那種課堂的約束感,彷彿置身於輕松、有趣、美麗的大自然之中,黑板上生動的畫面打動並感染著每一雙眼睛。孩子們井井有條地坐在座位上,目不轉睛地看著生動而豐富的畫面,可謂出神入化了,於是不用任何一句組織教學的語言便進入正題。我輕輕地問:同學們,看到這副畫面,我們好像來到了什麼地方呀?美麗的大草原。教師在美麗音樂伴奏下,以其生動而賦於情感的語言音調,從容地吟頌著導言,老師的一切語言和情景演示,都隨著音樂的展開而同步進行。此時,學生聆聽著優美的音樂,看著栩栩如生的畫面,感受著教師美好生動而又富於情感的表情和語言,他們完全沉浸在審美的情境之中。來自情感,視覺,動覺,想像等一切可感的審美因素,從各種渠道綜合地作用於學生的情感,達到了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極佳審美境地。 二、教學中孕育美,充分發揮教材的內在美 音樂審美的本質應是美感,法國作曲家聖桑說:音樂不是生理滿足的工具。音樂是人的最精緻的產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處有一種獨特的神秘的感覺,即美的感覺,藉助於它,人才能領悟藝術 如在上《春曉》一課時,先播放一段雨聲、鳥叫聲的錄音,學生聽聲音畫畫面,接著播放這首歌的旋律,在歡樂的音樂聲中,教師再用動畫展示出一顆顆種子發芽,生根,長出綠油油的葉子,這樣,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通過聽音樂看畫面,再看畫面聽音樂,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詞意,同時也培養了視覺和聽覺的感受力。學會了唱這首歌曲,再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肢體動作表現種子的發芽、生根、長葉。這種立意與情境之美對學生有著深刻的感染力,會使之心靈萌發美的種子。 三、用心靈感悟音樂中的真善美 音樂是感情的表達,是沒有國界的語言,是靈魂的體現。音樂課以樂曲的旋律美、歌詞的語言美、音響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態美、演唱的情感美來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美化人的行為。當孩子對音樂產生強烈的情緒時,就可以潛移默化的提高他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靈就可以得到美化。因此,教學生唱好課本上的每一首歌曲,就能讓孩子們感受到身邊的真善美,接受一次新的洗禮。翻翻我們的教材,哪一首不是精挑細選:有教育孩子熱愛和平、團結起來的《拉起手》;有教育孩子愛祖國的革命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贊美友誼的《友誼地久天長》;珍惜時間的《青春舞曲》;保護環境的《給未來一片綠色》從初一到初四,這些選材精細的歌曲在孩子們學唱的同時,會讓孩子們感情豐富,健康成長,讓他們的人格逐漸完善。 音樂是情感的表達,靈魂的體現。當孩子對音樂產生強烈的情緒時,就可以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靈就可以得到美化。 四、走進生活,獲得美感體驗 當生活的陽光從四面八方射入課堂時,學生不但身上被曬得暖暖,心裡更是暖暖的,就象冬眠的動物准備出洞似的蠢蠢欲動。為了讓學生能理解音樂中表達的真正情緒和深刻意境。我覺得讓學生親自去室外走走,去大自然中看看,感受一下有生命的東西,比在課堂中單純的說教更來的有效。 比如:在教歌曲《春曉》前,我帶學生去校園里走走,去校園門口的田邊看看。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春天:植物園里的小草發芽了,桃花開了,樹枝上黃鸝飛來飛去,好像在唱歌給我們聽。凍僵的泥土變松軟了,校園里的柳樹姑娘象大病初欲似的開始恢復活力,大樹長出了新的嫩綠色的頭發,小朋友的衣服穿少了,寒冷的北風變成了溫暖的春風從學生的話語中可以看出,他們不但看到了春天,更感受了春天的變化。在教唱歌曲時,他們高高抬起的小臉上露出了微笑,我知道,他們不但眼中有一幅活的初春圖,心中更有一幅美好的生活圖!五、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妙的世界 音樂教育不僅在於模仿,更要學會創造,讓學生在學習音樂活動中,自己去創造美的動作――美的聲音――美的形態――美的旋律――美的世界,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創造。 (一)舞蹈創編 心理學講,參與學習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個人的興趣只有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如果音樂教學中,能做到根據歌曲的內容,創作一些舞蹈動作,讓學生邊唱邊表演,定能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內心體驗與理解,獲得美感體驗。例如,學習第二冊《草原就是我的家》這首歌曲時,可以根據歌曲的律動,編一些我騎著馬兒在草原馳騁的舞蹈動作讓學生模仿。演唱時,隨著歌曲的節奏與旋律,學生們揮動手臂,如同一匹匹駿馬飛快賓士在遼闊的草原上。又如,學完了《唱臉譜》這首歌後,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模仿京劇演員的亮相動作,再通過手臂、手腕、手指的柔嫩剛韌的運用,把京劇中不同人物性格特徵表現出來,編成舞蹈,自唱自跳,不僅激發了學生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舞和曲結合緊密、妥貼,展現了神態各異的京劇人物的生動畫面。讓學生在欣賞、想像並親身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探索和學習,初步領悟、掌握傣族舞蹈的特點與內涵,提高審美情趣,豐富審美情感。 (二)樂器演奏 學生學習打擊樂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養他們的節奏感和識譜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我發動學生自製打擊樂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裝入沙子作沙捶;把兩個易拉罐的底部剪下來,對擊做小鑔,用鉛筆敲鉛筆盒當小鼓等。學生們用自製的樂器邊唱邊奏得意極了。演奏打擊樂器,能充分調動他們的這種積極性,也更能激發他們對音樂課的喜好之情。 以《春來了》為主題,同學們模仿自然界的聲音,把他們獨有的音樂感受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學唱歌曲時,我也鼓勵學生用打擊樂器表現音樂情緒,創造自己喜歡的節奏。除了這些方面,我還把打擊樂器用在欣賞樂曲中。比如:聆聽《魔法師的弟子》這首樂曲時,先讓學生邊聽邊想,然後問他們:這首樂曲用了哪些打擊樂器的,你能試著演奏嗎?同學們很高興地演奏起來,當老師配上有趣的故事,學生的課堂氣氛頓時達到了高潮。學生們玩得開心,也學得開心,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調動了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合作精神。這些由孩子們親手打造出的一幅幅逼真的畫面,一副副好聽的樂器,一個個可愛的形象都滲透著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對他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的熱愛和理解,因此,他們也更願意用自己的雙手去打造這個世界,把這個世界裝飾的更加美好。 以美育人是音樂教育的根本。藝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一個完美的人,讓孩子從小懂得求真、向善、愛美。每當我們和孩子在音樂教學創造性的藝術勞動中獲得點滴成功時,我們師生都會感受到這是一種藝術的享受,情感的快樂和心理滿足。音樂能塑造美的人,創造美的世界,我們教師應該成為美的使者,共同構造成一個五彩繽紛、八音協合的大千世界。 教師應該把音樂教學落實到提高學生認識美、體驗美、表現美的能力上來。為了花兒明天更美麗,教師更應該重視音樂教學中的美感教

J. 那首音樂有拉起手這句話

黃色的手 白色的手 黑色的手.........陽光

最早灑在了我們的路上

風兒

最早吹開了我們的心窗

的神采喲

如詩一般飛揚

伴著藝術節的歌聲

我們心情舒暢

小鳥在枝頭歡歌

鮮花向蜜蜂吐蕊

我們與春天有一個約會

把藝術的火花放飛

我們的校園

今天已沉醉

山,被春風喚醒

水,把風箏倒映

我們揮舞藝術的畫筆

筆端流淌理想的身影

鳥兒在歡快地叫

花兒在嘻嘻地笑

放飛的心哪

今天,盪漾著爛漫的情調

綠枝綴滿碩果

笑臉映紅朝霞

飛翔的燕子

與我們一起把快樂描畫

藝術節,讓我們生活變得高雅

藝術節,讓我們邁上高的品位

同學們


唱起來

把我們的舞跳起來吧

你快樂

我快樂

他快樂

願藝術與你我

天空晴朗

閃光

我們的心情

像鳥兒一樣舒暢

在這

我們把自己的歌歡唱

伸出你的手

伸出我的手

藝術與我們

風也過去了

雨也過去了

我們幸福地拍拍手

白色的手

你的手

黃色的手

我的手

黑色的手

他的手

我們手牽著手,

愛將匯成一條河

小草拱出了

微風吹綠了大地

藝術節的七色彩虹

將成為我們童年:初音未來......................陽光照射到的那個廢墟
沒有什麼生氣的走廊
突然出現的房間
是一群被遺忘的小孩子

你來了
永遠地留在這里吧
好高興,好高興
和我們做朋友吧

圍個圈呀圍個圈
不準逃跑哦
圍個圈呀圍個圈
玩個什麼游戲呢?
明亮的晚上
和我們做朋友吧
圍個圈呀圍個圈
猜猜你的背後是誰

在那個森林深處的孤兒院
用被禁止的技術
從小孩子的腦髓中
提取不老不死的良葯
孤兒院的孩子們
把院長圍了起來
唱著童謠游戲著

圍起來圍起來
圍起來圍起來
把輸掉的小鬼圍起來
圍起來圍起來
不準逃跑哦

明亮的夜晚
把頭給砍了下來
圍起來圍起來
猜猜你的背後是誰

被摘下的前臂和被壓碎的頭
搖搖晃晃的腦袋
那些不會死的孩子
天真無邪地笑著

圍個圈啊圍個圈
不準逃跑哦
圍個圈啊圍個圈
你要喝喝看嗎?
和我們
永遠在一起玩吧
圍個圈啊圍個圈http://www.9ku.com/play/442143.htm
猜猜你的背後是誰

閱讀全文

與拉起手教案音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