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案 中班大象波波的反思
愉快的假期 (美術)
一句神奇的話(社會)
會動的房子(語言)
鐵馬(科學)
切西瓜(健康)
大象啵啵(語言)
小記者(美術)
《世上只有媽媽好》(音樂)
環保小衛士(科學)
《羅馬尼亞女人的罩衫》(美術)
搬家嘍(科學)
《羅馬尼亞女人的罩衫》(美術)
白雪公主(經典故事)
活動名稱:愉快的假期 (美術)
活動目標: 1.能大膽表述,感受交流分享的樂趣。
2.用繪畫的形式來記錄假期的快樂生活。
活動准備:油畫棒 水彩筆 紙
活動過程:
1. 請幼兒圍在教師的周圍幼兒自由說一說自己假期最有意思的事,讓有充分回憶起自己的經歷。
提問設計:假期里你最難忘的事情是什麼?
2. 幼兒作畫教師輔導:
要求:把你最難忘的這件事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畫面中有你和誰在一起,在做什麼?
輔導要點:1、鼓勵不敢下筆的幼兒大膽的表現,想畫什麼就畫什麼。
2、幫助畫面較簡單的幼兒,如何豐富畫面。
3、利用同伴學習,展示優秀的作品。
3. 交流作品。請幼兒相互講講自己的畫。
反思與調整:
進這次繪畫活動一部分幼兒對禮花最難忘,每個人都創造出不同的禮花。大部分幼兒畫面比較散亂,可能是很長時間不畫的緣故。所以以後還要加強繪畫方面的練習。
活動名稱:一句神奇的話(社會)
活動目標:1.初步判斷某些行為的對與錯,做錯了事能承認,並願意改正。
2.能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准備:
活動過程:
1.看書上的圖片提問引起幼兒的興趣:
1、 圖上有誰?他們在做什麼?
2、 你認為他們怎麼了?
2.排圖講述:
1、請幼兒說出每幅圖的意思,可以幼兒之間相互說說。
2、為書上的幾幅圖進行排序。(可以分組進行)請每組幼兒派一名代表說出自己的意見。
3、選出最好的排序方式,並小結這句神奇的話到底是什麼?
4、它有什麼神奇的地方?
5、我們在什麼時候能能用上它?
6、你知道的神奇話還有什麼?為什麼說它神奇?
3.情景表演:每組幼兒根據排序的內容分角色進行表演。
反思與調整:
活動名稱:會動的房子(語言)
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能感受文學作品中的幽默、友愛、寬容。
2.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大膽、較清楚地表述自己的經驗和感受,並能積極回答問題。
活動准備: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共同回憶學習過的顛倒歌,體會文學作品的幽默。
1、 教師說顛倒歌《稀奇稀奇真稀奇》,和幼兒共同說說這種文學體裁是顛倒歌,特點是幽默。
2、 教師和幼兒共同說說以前學習過的顛倒歌。除了有趣的詩歌,還有有趣的故事,激發幼兒聽故事的慾望和興趣。
2.教師和幼兒共同感受有趣、幽默的故事《會動的房子》。
1、教師運用頭飾等道具講述故事《會動的房子》,引導幼兒注意體會故事中幽默、有趣的情節。
2、教師提問相關情節,鼓勵幼兒大膽說說自己認為有趣的地方是什麼?想一想小烏龜為什麼一路上都沒有告訴小松鼠的房子蓋在自己的背上?
3、播放故事,提醒幼兒注意傾聽,體會故事情節中反映出的朋友之間的寬容和友愛。和幼兒一起討論:如果你是小烏龜,你會怎麼做?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鼓勵幼兒續編故事。
鼓勵幼兒以「會動的房子又來到哪兒」為題,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續編故事。
附錄: 《稀奇稀奇真稀奇》——(《多元智能-活動開放課程》-教師指導用書語言)
作者:張繼樓
稀奇稀奇真稀奇,
麻雀踩死老母雞,
螞蟻身長三尺六,
八十歲的爺爺躺在搖籃里。
反思與調整:
活動名稱:鐵馬(科學)
活動目標:1. 通過觀察圖片,理解故事情節的趣味性。
2.理解並會運用「站」、「降落」、「浮」、「沉」等動詞。
活動准備: 《鐵馬》大書
活動過程:
1.猜圖:提問:第1-4頁鐵馬在做什麼?科學家心裡想什麼?猜猜鐵馬還有什麼本領?
第5頁:鐵么怎麼了?科學家是什麼表情?你還注意到什麼事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第6頁:鐵馬現在在哪裡?你覺得接下來會怎麼樣?
第7頁:鐵馬怎麼了?它會沉下去嗎?如果你是科學家你會怎沒辦?
2.揭示大書文字,與幼兒一起討論並理解書中運用的動詞。
3.教師小結。
反思與調整:
活動名稱:切西瓜(健康)
活動目標: 1. 喜歡參加體育活動,體驗運動的快樂。
2. 能較靈活地進行曲線跑,協調地控制身體的重心。
活動准備:安全、平整的場地、進行曲音樂
活動過程:
1.准備活動:聽音樂引導幼兒精神地隊列走,充分活動下肢,避免受傷。
2.學習玩游戲「切西瓜」
(1) 介紹游戲:幼兒手拉手圍成圓圈站立,指定一名幼兒為切瓜人,切瓜人走進圓圈內,邊沿圈走,邊用手模仿切瓜動作,幼兒齊說:「切、切、切西瓜,不切一個就切倆,切好西瓜送大家」, 每一拍切一下,當說到:「家」時,被切的兩人,要迅速放開手,各自沿圈向相反方向跑一周,並回到原位。先跑到的幼兒與切瓜人交換角色,游戲重新開始。
(2) 提醒幼兒必須向反方向跑,並跑回原位;途中要躲閃迎面跑來的人。
反思與調整:
活動名稱:大象啵啵(語言)
活動目標:能逐頁進行閱讀,對故事畫面進行細致的觀察和理解,學習排圖講述。
活動准備:一把大扇子 圖片四幅
活動過程:
一、觀察四幅圖片的人物和場景。
1.教師分別出示四幅圖片,順序可以不按照故事情節的發展。教師指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包括人物、場景、情節等。
2.同時呈現四幅圖。引導幼兒通過剛才的觀察將圖片按照故事情節的發展排出正確的順序。教師要注意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推測和想法。
二、討論故事《大象波波》
1.教師和幼兒共同按照正確的順序進行排圖講述,體會文學作品中的幽默。
2.討論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為什麼波波越扇煙越大?幫忙不成反添亂叫幫倒忙,出現了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三、故事還可以怎麼講?
1.教師鼓勵幼兒調整四幅圖的順序大膽想像「故事還可以怎麼講」。教師要對幼兒的創意進行鼓勵。
建議: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想像進行故事講述,續編活動,或者把自己的故事畫出來,與同伴進行交流分享。
反思與調整:
活動名稱:小記者(美術)
活動目標:1.能感受不同女性(媽媽、阿姨、奶奶)的美。
2. 能大膽表述,感受交流、分享的樂趣。
活動准備:各種女性的照片
活動過程:
1.欣賞圖片
1、教師出示女性的照片,提問:這些阿姨漂亮嗎?你們知道她們是做什麼工作的嗎?
2、教師講述照片中女性的衣著、打扮以及職業,感受各種女性的美。
2.請小朋友想一想你身邊的女性,最喜歡誰?為什麼?
1、老師拿出自己媽媽的照片,讓幼兒觀察看看老師的媽媽有什麼特點?說說老師媽媽的優點。
2、幼兒說說自己的媽媽有什麼特點,比如:有沒有帶眼鏡、是不是雙眼皮、是卷發還是
直發。說說老師媽媽的優點。
3、幼兒自由討論,說一說身邊的女性形象。
3.教師小結。
反思與調整:
活動名稱《世上只有媽媽好》(音樂)
活動目標:1.學唱歌曲,嘗試按歌曲的情感富有表現力地歌唱,表達對媽媽的愛。
2.感知歌曲的前奏間奏和結束。
活動准備:歌曲、和媽媽一起的照片
活動過程:
1.和幼兒一起看和媽媽的照片,談談媽媽是怎麼愛你的。
2.學習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1、介紹歌曲名稱。
教師和一名幼兒進行情景表演:我和媽媽。
2、教師一邊表演,一邊進行范唱。
3、按歌曲節奏學念歌詞。
4、幼兒學習歌曲3-4遍。
每一句歌詞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呢?你們來試試。
提醒幼兒注意聽音樂演唱歌曲。
反思與調整:
活動名稱:環保小衛士(科學)
活動目標:1.認識周圍環境中的設施。
2.通過參觀知道扔垃圾會污染環境。
活動准備:幼兒知道安全知識,塑料袋六隻。(人人都有一份,可以從開始就讓幼兒參與到材料的准備上)
活動過程:
1.活動前談話: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我們幼兒園周圍參觀,請小朋友用眼睛看、鼻子聞,把你看到的記在心裡。在參觀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事情?
2.帶領幼兒到社區里
1、教師:社區里干凈嗎?為什麽?
2、師:「想想這些東西是哪裡來的?人們這樣做對不對?」
3、你想怎麼做?一起把地上的垃圾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不要
4、欣賞勞動成果,贊揚幼兒表現?
5、我們以後怎麼做?
『貳』 幼兒教案我做小記者的活動意圖怎樣寫
目標: 1、嘗試學習圍繞一個話題采訪別人。 2、知道在和他人的交談中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3、鞏固與他人交往的技能和禮儀。 准備: 1、紙、筆。 2、事先和幼兒園的其他教師及工作人員溝通采訪主題,請他們配合。 過程: 1、介紹記者和采訪工作,引導幼兒初步了解相關的知識。 幼兒自由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小結:記者是專門采訪別人、采寫新聞的人;報社、電視台、廣播電台、雜志社都有記者。 2、引導幼兒學習做小記者。 幼兒交流。 幼兒帶上紙、筆,單獨或結伴去采訪其他教師。班級教師分頭追蹤、了解幼兒的采訪情況。 3、回班交流,總結小記者的活動。 幼兒討論交流。教師注意分別邀請采訪成功和采訪失敗的幼兒代表發言。 幼兒交流、討論。 教師小結:采訪時首先要自我介紹,對人有禮貌,能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或問題,別人接受了采訪後要對他表達謝意。 4、幼兒模仿采訪。 幼兒分組制定采訪提綱。 在小組內模擬采訪一次,請小組成員觀察、指正。 5、幼兒再次采訪,並回班交流。 集體交流采訪內容,分享成功的經驗。
『叄』 大家有關於愛鳥周的教案嗎
愛鳥節與愛鳥周
從1981年至今,愛鳥周活動已經走過了21個年頭。今天,北京愛鳥周的序幕又在和煦的春光中拉開,其它各省市的活動也將陸續開展。我們期望通過愛鳥周的宣傳,能使人們更加了解和愛護身邊的野生動物,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鳥類與人類,自古就是親密的朋友。自從人類在地球上出現之後,在向大自然爭取生存和發展中,就與鳥類建立了情同手足的關系,在生產和生活中與鳥類結下了不解之緣。
世界上很多國家政府為了普及愛鳥知識和提高人民對護鳥的認識,根據本國的季節氣候規定了愛鳥日、愛鳥節或愛鳥周、愛鳥月。
1981年,國務院批轉了林業部等8個部門《關於加強鳥類保護,執行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的請示》報告,要求各省、市、自治區都要認真予以貫徹執行,並確定在每年的4月至5月初的一個星期內為「愛鳥周」,在此期間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不同,各省、市、自治區選定的愛鳥周時間也不盡相同。到1983年底,全國已有28個省、市、自治區選定了「愛鳥周」的日期。
凡是美好的東西,大凡都來自自由的生命。人們可以將一隻沒有了生命的小鳥作成標本,也可以將那隻小鳥的叫聲制錄音帶放給人們聽。但是,這一切只能稱得上是小鳥的「影子」……
享受自然的全新方式——觀鳥
愛鳥周快到了!倡議大家去觀鳥!觀鳥可以使你的生活更多彩
在我們生活中你注意到除了烏鴉和麻雀以外還有其他的鳥類嗎?你注意到烏鴉羽毛的顏色真是純黑色的嗎?你注意到身邊小鳥的趣事嗎?自從我們一家利用業余時間觀鳥之後,發現了自然界中有關鳥的許許多多,我們的生活比以前更多采了。
首先是在我們的眼裡多了一個生動的畫面,每次出遊或出差,以至在院子里散步都隨身帶著一個小望遠鏡,隨時尋覓鳥的身影,觀察鳥的動態,聆聽鳥的叫聲。此時才發現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可愛的鳥存在,不僅看到烏鴉、麻雀還能看見大喜鵲、灰喜鵲、啄木鳥、老鷹和燕子。隨著季節的變換,小鳥們也來來往往。春夏之季雨燕快樂的鳴叫著在空中盤旋,家燕、金腰燕也在空中飛舞;高空中有夜鷺成群結隊的往返,稻田裡有池鷺忙著覓食;樹上的柳鶯唱著歡快的歌,大山雀,銀喉長尾山雀,棕頭鴨雀也不示弱地爭鳴;灰頭綠啄木、斑啄木忙個不停地捉蟲;在低矮的灌木叢中可以看到北紅尾鴝(qú,<名>鴝屬鳥[myna],身體小,尾巴長,嘴短而尖,羽毛美麗。如:鴝鵒,qúyù(又叫「八哥兒」,全身黑色,頭及背部微呈綠色光澤,能模仿人說話);鴝眼(鴝鵒眼))、紅脅藍尾鴝、藍歌鴝的美麗身影。秋冬之季成群的太平鳥從西伯利亞來到北京,成群地站在高大樹的枝頭上,面對太陽鳴叫,帶來美妙的「風鈴」聲;草地上成群的雲雀拔地而起,直飛高空;灰鶴帶著自己孩子們從北方飛來;美麗的大天鵝在遠離人們的湖上覓食等等。有了這些可愛的小精靈,自然界在我們的眼裡就更生動了。有一次在家裡突然聽到院子里喜鵲的叫聲四起,就好像是大合唱。發生了什麽事?我們急忙跑出家門,只見幾十隻喜鵲急匆匆的飛過,一會兒它們又飛了回來這時只見一隻老鷹被它們追趕著在空中飛來飛去。老鷹實在太累了,剛落到一棵樹上休息,還沒站住腳,喜鵲們又叫直著沖它飛來,老鷹急忙起飛倉皇逃竄。這是我們親眼看到自然界中弱小的動物為捍衛自己的領地而向兇猛的老鷹英勇斗爭的精彩的一幕。
觀鳥的時間長了還發現鳥的生存與環境息息相關。2000年春我們去懷柔水庫觀鳥,以往經常看到的綠頭鴨,琵嘴鴨,針尾鴨,蒼鷺等已寥寥無幾,只見水面上人們為捕魚用的「迷魂陣」比比皆是。99年初在電視里看到11隻瀕危動物東方白鸛在順義潮白河覓食,這在北京已有三十多年不遇了,這讓我們很興奮。可沒過多久得知由於河上遊人們捕魚,東方白鸛的食物不夠,僅剩下的4隻,有一隻已餓死了。當我們看到剩下的三隻無精打採的站在乾枯的河床上,時而扇動著碩大的翅膀勉強起飛時,心裡十分難受。於是許多人自發地組織起來進行救護,直至開春,它們與自己的同類一起飛回北方。
在觀鳥中經常有許多孩子參加,他們大都是上四五年級、初中、高中的學生。在活動中孩子們喜愛動物的天性得到發揮,同時也提高了他們觀察事物的能力,培養了他們熱愛自然關注環境的好品質。我的女兒是初一與我們一起觀鳥的,她不僅學會了觀鳥的方法而且還認識了許多植物,將課堂上的知識具體化。參加了雨燕的「環志」後,他不僅懂得了「環志」對鳥類研究的意義,而且學會「環志」的方法和測量工具的使用。在97年春節期間,我們全家利用廢舊木料製作鳥巢,她學的幾何知識得到了實踐,看圖紙,取材料,用工具,樣樣自己動手。我們將這些鳥巢掛在十三陵水庫旁。最有意思的是,我們親手製作的鳥巢中,其中一個被一對北紅尾鴝夫婦選中,在那裡生兒育女,這讓我們非常欣慰。
在每年一度的愛鳥周之際,我們把自己的觀鳥體會講給大家,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鳥類及其生活環境,讓我們的生活更精彩,讓孩子們的生活更愉快。(自然之友會員孫大真)
『肆』 中班美術全家福教案
教學目標:
1.能表現家庭成員及自己的主要特徵,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專
2.進一步增進對家人的情屬感,體驗家庭帶來的幸福感。
教學過程:
一、「幸福全家福」記著采訪,導入主題
1.師:我有一個秘密想和你們分享,其實我是中二班的「幸福全家福」的記者哦。今天我想為你們做一次采訪,你們願意嗎?
2.教師采訪幼兒,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全家福,說說全家福中的家人是什麼表情。
3.小結:哇,今天我的「幸福全家福」的采訪結束了。你們的全家福有,開心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開心的你。
二、操作示範,學會畫出自己家庭人物正面的形象及他們的主要特徵
1.教師示範講解
(1)引導幼兒想清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外貌特徵(頭發、眼睛、嘴巴等)
(2)重點介紹家庭成員在畫紙上分布和排放(半身或者全身)
(3)添畫全家福的背景(愛心、白雲等)
2.教師出示完整的示範圖,進行完整的觀察欣賞。
3.幼兒操作
(1)提出要求,注意自己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特徵。
(2)提醒幼兒畫全家福的步驟,塗色要均勻整潔。
(3)教師巡迴指導,幫助能力差的幼兒進行操作。
三、作品講評
1.教師請幼兒與自己的好朋友再次介紹自己的全家福。
2.組織幼兒一起將自己的作品上牆。
『伍』 山東煙台小學生用的是哪種教材
以前煙台小學生用的教材是魯教版,如今已經更換為人教版的教材。「人教版」一般是就教科書意義而言的,是相對於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而言的。
長春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稱為「長春版」、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稱為「粵教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稱為「滬教版」。
(5)湘版美術小記者教案擴展閱讀:
教材的編寫:
一、教材的組織方法:
1、邏輯式組織。按照有關科學知識的內在邏輯順序組織教材。
2、心理式組織。以學生為本位,注重學生的興趣、需要和能力,強調以學生的經驗作為教材組織的出發點,逐步擴大教材的內容範圍,使學生願學、樂學,而較少考慮知識體系的完整性。
3、折衷式組織。兼顧學科與學生兩方面的需要和情況,擇采兩者之長。不過在兼顧學科與學生這兩方面時,在不同的學科和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又有所側重。
二、教材的編排方式:
教材的編排是決定一個年級中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將按照怎樣的次序組成,或這門學科內容在幾個年級中的排列次序。教材的編排方式一般有四種:
1、直線式排列。這種排列方式是對一科教材內容採取環環相扣、直線推進、不予重復的排列方式。也就是說,在教材的內容排列中,後面不重復前面已講過的內容。
2、螺旋式排列。它針對學習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簡、深淺、難易的程度,使一科教材內容的某些基本原理重復出現,逐步擴展,螺旋上升。
3、分支平行式。是把內容分為若干個平行的單元,針對這些平行單位分別採用相應的教學方法,逐一開展教學活動,最後進行總結。
『陸』 教案在家在園一個樣的詳案
最近不少家長都在抱怨,孩子所在的幼兒園又給他們家長布置作業了。這些「親子作業」讓家長非常煩惱,感覺就是一種。而一位幼兒園老師在網上發「訴苦帖」,說自己常常要通宵加班。為孩子們製作教具、為班級布置,凡此種種都是在8小時工作以外才能做的事,因為一個班有30多個孩子,這樣的加班往往會拖到很晚
幼兒音樂教案詳案一個幼兒園老師想和家長們說說掏心窩的話,幼兒音樂教案詳案。老師發帖:白天帶孩子,晚上准備孩子們的玩具這位幼兒園老師說自己班上有30多個孩子,她每天都想著每個孩子有什麼變化,給他們提供什麼樣的活動能夠促進他們什麼樣的技能發展,怎樣製作教具;怎麼促進孩子們學會互相幫助,關心別人;還更要時刻眼觀六耳聽八方,以防任何一個孩子發生一點小碰擦。可這些還不是全部,「每天上的課要寫一大份教案,每周要寫幾篇觀察幼兒矯正行為的觀察筆記,還要寫各種區域角色活動提供的材料,時不時還要交個讀書筆記、論文。」這個老師說,這些事雖然聽起來不多,可是她早上7點半就到園帶小孩,到傍晚5點孩子們放學才能下班。中午午休的時間,還要照看孩子們午睡。因為上班沒時間寫,只能下班回家寫。而這也不是全部,「孩子們玩的玩具、上課用的學具、鍛煉的用具、教室里漂亮的裝飾都是哪裡來的?這些都是老師們下班做的。」這位老師說,每天要整理孩子的作品,整理玩具,然後拍照片、美化照片、傳照片、發校信通、貼成長冊、裝飾孩子作品、懸掛裝飾等,數不清的事情,都只能在不帶孩子的時間做。最近,她剛帶孩子們秋遊回來,傳完照片都晚上點了,又通知周五就要交計劃本、備課本、觀察本,還要復習自考,累得頭昏。她說,忙得連軸轉,工資拿到手只有1600一個月。而讓她的是,就這樣還經常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同行:幼兒園老師加班是普遍現象一個跟帖的網友,也是幼兒園老師,她說自己看了很有感觸,雖然說很忙很累,有時還被家長誤會,但她覺得所有的都值得,因為她愛孩子們。她希望家長們多和老師溝通,不要以為只有送了禮,老師才會對你的孩子好,只要平時和老師溝通好,積極配合,孩子在幼兒園不會有什麼問題的。「她說的都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一位公辦幼兒園的老師告訴記者,其實不管在什麼類型的幼兒園,負責任的老師都會很累很累,加班更是常事。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送到幼兒園平平安安的就好,也就是在玩。其實幼兒園對孩子習慣的養成和方方面面的啟蒙都非常重要。她說,幼兒園的課程就分語言、藝術、科學、健康、社會等多個領域,以藝術一項來看又分為音樂、美術等。音樂又分打擊樂、律動、唱歌、音樂游戲等。每天的課程都不同,一個班30多個孩子,老師只有兩個,另一位是不講課的生活老師。幼兒園的課程必須形象生動,老師要做很多准備,要准備實物、圖片,通過各種方式來激發孩子的好奇心,這些都需要在孩子們離園後准備。家長:如果能理解老師,溝通更容易不少家長看到這個「訴苦帖」紛紛表示理解。有網友說,自己一個孩子帶著都頭疼,更何況幼兒園老師每天要面對一群嘰嘰喳喳的孩子。幼兒園大班家長郭女士告訴記者,有一件事情讓她特別體會到幼兒園老師的不易。「有一次帶班老師打電話給我,說孩子在幼兒園說老師想打他,但老師並沒有這樣做,請我去談談。」郭女士到幼兒園後,兩位帶班老師和一位生活老師都非常緊張地對她說,孩子中午吃飯很慢,老師就說給他喂飯,孩子突然說:「老師,你是不是想打我呀?」老師很擔心家長誤會,趕緊請家長來說明情況。「後來我一問孩子才知道,原來是班上有個男生常打小朋友,他就幻想,老師會不會也打小朋友呢?才說出那番話。」如果這件事真被家長誤會了,老師會承受巨大的壓力。「我覺得大多數幼兒園老師都是很有愛心的,家長如果理解老師,溝通起來更容易,老師即使辛苦一點,也能體會被認可的快樂。」孩子已經上一年級的陳女士說,在孩子四年的幼兒園過程中,她會趁著接孩子的時間和老師聊聊,有時也會向老師提意見,比如有時手工作業有難度,讓家長犯難,老師就會注意,後來老師還請她參加家委會,班上有什麼事都和她商量著決定。發帖的老師看到家長的,很:各位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啊。無論如何,只是希望家長們能夠多多理解老師,也更加重視孩子上的成長與教育。
『柒』 求一篇主題是「分享」的教案~
關愛別人、分享快樂,這是社會文明的體現,也是時代進步的標志。這種風貌和精神正越來越多地滲入家庭,融入社會,已成為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主旋律之一。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第二單元第3課的《分享的快樂》是讓學生體驗由共同分享所帶來的快樂。它旨在從人和人之間互動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說明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與人之間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援助,而與人分享快樂是一種人間真情交流和心靈溝通。根據品德社會課活動性這一特點,我把整節課設計以活動的形式展開。具體安排如下:全班分成6組,每組8人,每組成員圍坐在一起,力求把教學活動與學生生活經驗相融合,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與主體性,在參與、合作中,體驗分享的快樂。
【教學目標】
1.體會與他人分享時的快樂和自我滿足感。
2.學會與人交流,分享快樂,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體察他人的情感。
3.培養與人分享快樂的情感。
【教學重點】
學會與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樂,培養良好的參與、合作意識。
【教學難點】
理解分享是種快樂。
【教學流程】
活動一:我們班的「分享日」,分享快樂
師:(過渡)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是我們班的「分享日」。你知道為什麼稱今天是「分享日」嗎?
生:就是每個人把自己喜愛的物品帶來後,讓大家共同分享。
師:對。我看見很多小朋友都帶來了東西。請你來介紹一下,讓其他同學來欣賞。
生1:這是車模,是我讀二年級時做的科技作品,在校比賽中得的獎。
生(齊):哇,真棒,我們好喜歡。
生2: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書名是《十萬個為什麼》,裡面介紹了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你們喜歡看嗎?
……
師:好呀,現在8人一組互相交流自己的物品,你也可以把自己組的物品推薦給其他組,好嗎?
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點評:學生帶來了集郵冊、圖書、植物等。教師先安排個別學生上台介紹,再分組活動。這個環節的設計,教師應留給學生一定的活動空間,主要讓學生介紹自己的物品與他人交流,把學生的主動性調動起來,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欣賞別人的作品美,從而獲得交流的快樂。】
師:剛才在交流中,當別人欣賞甚至愛不釋手你的作品時,你感受如何?
生1:當徐××欣賞我帶來的菊花,聽到了她的贊美詞,我的心裡像蜜一樣甜。
生2:當張×欣賞我帶來的《自然科學》時,我覺得自己帶來的物品很有價值,原來她和我有一樣的愛好,我真高興。
師:現在我再請你們談談當你欣賞別人的東西時,你又有什麼收獲呢?
生:當我欣賞王×帶來的集郵冊時,我心裡好感謝她,因為她能借給我看,使我能理解到很多課外知識,我很高興。
……
師:對呀,你有一個快樂拿出來與另一個同學分享,就變成了兩個人的快樂。假如有三個甚至更多的同學與你分享,就變成了更多人的快樂。
【點評:教師讓學生在交流之後談感受,讓學生自然地感受到給予是一種分享和快樂,是一種增值的快樂。】
活動二:回歸生活,學會分享
師:(過渡)小朋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課件1:下雨天,同學們陸續回家了。一個同學站在校門口,焦急地望著天空。這時,小明同學拿著傘剛要回家,小明該怎麼辦?
師:你們想小明會幫助他嗎?怎麼幫助?老師補充一下,小明家離學校很近。請大家選擇一個合理地幫助方式。
課件:小明把傘借給那個同學,自己冒雨回家。
小明讓這個同學在學校等他,他回家取傘給他。
小明把這個同學送回家後再回家。
生1:選第二種。因為小明離家很近,所以他可以回家取傘借給這個同學。
師:為什麼選第二種而不是選第一種或第三種呢?
生2:選第一種情況,小明自己衣服會淋濕,會著涼感冒。第三種情況不合理。如果同學家很遠,他就會走很長的路,花很長時間。第二種情況合理。
師:對,在生活中你可能也會遇到類似的情況。老師希望你們在幫助別人時,能正確選擇最好的辦法。
課件2:這是一節美術課,大家都在畫畫。丁丁上顏色時,發現書包里的水彩筆沒帶,他坐立不安。這時,同桌冬冬發現了……
師:請大家想想,冬冬這位小朋友會怎麼做?
生1:她應該借給他。因為她有水彩筆,可以與丁丁一起分享。他們會成為好朋友的。
生2:冬冬借給了丁丁水彩筆,得到丁丁感謝時,心裡會很高興的。
生3:冬冬幫助丁丁,以後丁丁有困難時,他也會幫助她。
師:(小結)在生活中,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我們應盡力幫助別人。這樣,別人因分享你的擁有而開心,而你因為幫助別人,內心感到滿足,所以,一個快樂就變成多個快樂,那麼,生活不是變得更美好嗎?!
【點評:教師通過課件為演示,選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有教育價值的內容讓學生去思考、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情況和困難,力求避免說教式道德觀念的灌輸,要培養學生學會一種合理的道德思維。它帶給我們的友情和歡樂是自覺的、自願的、愉悅的。】
活動三:小記者行動,感受分享
師:剛才我們看了兩個片斷,那麼請大家回憶一下,在生活中當別人遇到困難時,你是怎麼做的?有什麼感受?老師請你當小記者,采訪一下自己班的同學,並完成表格內容。
我的調查記錄
采訪對象
調查內容
我的發現與感受
我的調查記錄采訪對象調查內容我的發現與感受
(活動結束後,老師讓小組派代表上台匯報,每一個同學上台都帶上表格。)
生1:我采訪的對象是戴××同學。調查內容是當別人遇到困難時,你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我的發現是他在一次春遊活動時,知道另一個同學忘帶水壺,就主動把水壺給他一起享用,他的行為值得我學習。
生2:我在采訪中,最佩服的是小明同學。當他在住院期間,看到同床的小弟弟看著他吃水果時,就把水果分給小弟弟一起享用。我發現幫助別人,讓別人分享你的快樂,是件幸福的事。
生3:我在采訪中,有位同學告訴我,在一次上體育課時,一個同學忘了帶鏡子,向他借時被他拒絕了。後來,當他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那個同學不計前嫌,主動地幫助他,他覺得很羞愧。他說以後一定會盡力去幫助別人。
師:每個人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彼此間的關愛和幫助。這樣才能彼此的分享快樂。那麼,這個世界一定會變得更美好。
【點評:教師在處理這一環節時,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際情況,因勢利導,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素材,讓學生各抒己見,並適時評價,孩子自己能解決的事,應讓孩子自己想辦法。】
【課外拓展】
把帶來的物品分類,課余交流。
【教學反思】
(一)靈活處理教材
《分享快樂》這課我打算2課時完成。在第一課時安排上,不拘泥於教材的格式,而是根據學生的生活特點和認知水平,靈活地安排第三環節小記者行動,感受快樂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與他人分享快樂的感受,體現了品德與社會課程與社會生活相結合的特點,培養與人合作意識,這是人與人共存的需要。
(二)適當拓展,體現創造性
新課程的一個特點就是給學生留有自由發展和創造的空間。因此,我讓學生在課余將帶來的物品統一歸類。如生物角、圖書角、收藏角等。再進行交流,讓學生學會探究,懂得集體智慧的力量,從而也感受分享的快樂。
(三)主動參與,大膽活動
新課程要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讓他們大膽活動,這也形成了共識。在這堂課設計中,我不僅考慮要讓學生動起來,更多的考慮是主體參與的廣泛性。為此,我設計了三個活動環節:交流物品,分享快樂;看課件,學會分享;小記者行動,感受分享。我還在活動中,創造了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你還可以改下
『捌』 誰能幫我找找小學六年級人教版美術下冊的說課稿或者教案
小學美術《紙拎袋》說課稿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編寫意圖及地位。 本課為浙人版美術第二冊第十二課,課型為[設計·應用]。根據《新課程標准》一年級對這一學習領域的要求是讓學生了解對比與和諧,了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紙拎袋》這一課就把這一要求融入了本課的教學中,以全新的面貌呈現於課堂。 由於本教材的編排體系呈螺旋形上升,學生在前幾課的教學中以初步掌握了有關設計的知識,所以本課在學生掌握設計技能的基礎上,緊密融合生活,大膽設計製作各種各樣的紙拎袋。拎袋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隨著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拎袋的品種和式樣也越來越多。《紙拎袋》讓學生了解到現代的拎袋不僅僅是為實用而設計,對其外形、色彩、材質、圖案等各方面都有要求。利用一年級小朋友好學、好問,有強烈表現慾望這一特點,引導學生融入生活體驗美,運用各種材質用撕、剪、折、捲曲、插接、粘連等基本技法,進行立體和半立體紙工製作,參與看一看、議一議、做一做、評一評等活動來體驗造型設計活動的樂趣。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初步掌握拎袋的設計製作方法,運用各種美術元素,設計製作出富有個性與創意的拎袋。 2、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提示,在本課中我將實現以下三個領域的教學目的。 認知目標:認識和了解各種式樣和材質的拎袋,以審美的眼光發現拎袋的美。 技能目標:初步掌握拎袋的製作方法,運用畫畫、剪剪、撕撕等表現方法,靈活運用各種彩紙、廢舊材料進行拎袋的設計製作。 情感目標:領悟生活中的美,體驗創作的快樂,培養學生觀察表現生活和美化生活的情感。 3、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觀察、分析、表現拎袋的造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難點: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求新、求異、求變的創造能力,設計製作新穎有趣的拎袋。 二、說學法。 一年級學生好問、好學、好奇心強,他們有著強烈的表現慾望,有極其豐富的想像力,他們追求有趣味的課堂形式,嚮往嘗試各種能表達自己情感的表現方法,所以,本課著重於創設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引導學生發現、感悟、創造,喚起學生對美的追求。引導學生各種體驗活動,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從而獲得知識,發展創新能力。 三、說教學原理及方法。 1、本課的設計我以皮亞傑、布魯納的「構建」「發現」理論來進行教學設計,課堂中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構建的過程,學生通過看看、拆拆、議議等活動自主探究拎袋的構造和製作方法。以體驗性學習貫穿始終,在教學中充滿對生活的體驗、審美體驗、創作體驗、挫折體驗和成功體驗等,各種體驗學習既獨立又相互聯系,在體驗性學習中滲透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2、杜威的「從做中學」的主張,在沒有教師示範的情況下,學生觀察拎袋作品、嘗試製作拎袋,在探索製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著名教育家李吉林開創的情境教學法。語言情境:用語言激發學生的嘗試與探索慾望。生活情境: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藝術為生活服務,本課教學緊緊圍繞生活這一主題,創設生活情境,以旅行這一導線,從准備旅行——欣賞拎袋——設計製作拎袋——推銷介紹拎袋——游戲模擬旅行這一系列和生活緊密相關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美化生活,培養學生的生活情趣。 四、說教學過程。 1、情境創設,對話激趣。 教師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國慶長假馬上到來了,同學們有什麼打算嗎?很多同學會說打算全家外出旅遊。 師:旅遊要作哪些准備呢? 生:准備食物、日常用品、相機等,准備拎袋…… 從而揭示課題:讓我們走進《紙拎袋》吧! 2、欣賞感知,審美體驗。 圖片展示各種款式、各種材質的拎袋,有雲南白族的綉花拎袋、藍印花布拎袋、旅行拎袋等,初步認識拎袋的外形、色彩、材質、圖案及用途,感受拎袋文化的深厚,感受生活的美好。 3、初步了解,嘗試製作。 發給各組一隻簡易的拎袋紙模型,各組所發到的拎袋為不同的造型,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甚至可以拆一拆,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了解拎袋的簡易的製作方法,各組派代表上台示範製作方法,各小組互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怎樣使拎袋的容量更大?怎樣粘連會更牢固?……讓學生帶著問題嘗試製作一隻拎袋。 4、拓展思路,感悟設計。 出示幾只新奇的拎袋:像房子造型的拎袋、蜘蛛造型的拎袋等,引導學生感受創造性設計的魅力,並在拎袋的形狀、色彩、圖案基礎上進行想像,以解決本課教學難點。再讓學生欣賞綜合使用卡紙、瓦楞紙等廢舊材料,用各種手法製作的拎袋,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路。 5、動手動腦,小組合作。 小組討論設計怎樣的拎袋,發給學生作業設計單,在作業設計單上填好設計說明、創意、色彩、材質、設計師簽名。讓學生領悟設計的意義,並根據設計方案有目的地選取材料進行分工合作。 6、師生互動,「展銷」評價。 開個小小「展銷會」,看哪一組設計製作的拎袋最受歡迎,「推銷商」從拎袋的造型、色彩、材料、功能等方面進行介紹,「顧客」為國慶旅遊挑選自己喜歡和需要的拎袋,教師以記者的身份用相機拍下「推銷」的場面,又以評委的身份頒發「心靈手巧」、「最佳創意」獎牌。 7、游戲體驗,拓展延伸。 學生提上拎袋作品進行「我們去旅行」的游戲,體驗成功的愉悅。 師:同學們設計製作的拎袋真是太精彩了,這些美麗的拎袋放入市場的話,將為我們的旅遊提供了更大的方便,使我們的旅程更生動精彩!為了讓生活更豐富多彩,希望你們能設計出更多更新穎的拎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