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美術課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在美術教育過程中,盡可能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1、利用美術的學科特性,與學生從心底里坦誠地溝通情感,尊重學生不同的情感表達。
2、結合美術科特點,發揮其特殊優勢,發展學生的智力,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差異。
二、通過美術教育,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1、在教學中以表揚、鼓勵為主,及時肯定學生的成績。
2、教學的內容多選擇孩子們熟悉或喜歡的,特別要注意形式和方法應適合孩子們各階段的智力發展和能力表現,避免孩子覺得太難,沒有信心。
3、舉辦各種類型的展覽,讓學生們互相交流、評論作品,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三、通過美術教育,訓練孩子的自控能力
1、從實際出發,培養孩子在做事時始終保持興趣和耐心,逐步增強自控能力。
2、從理想出發,樹立孩子們心目中的榜樣,學會排除困難,持之以恆,使自控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綜上所述,把健康心理發展的教育有機的結合到具體學科中去,不僅能有效地提高該學科的教育效果,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其深遠意義往往是遠遠超越該學科自身價值。我要強調的一個基本觀點是:教書的目的本來就是育人。
㈡ 美術教育核心素養有哪些
1、圖像識讀:
是指對美術作品、數字圖像、影視作品或生活中各種圖像符號的造型、色彩、比例和肌理等形式特徵,以及材質、技法和風格特徵等的認識、比較與辨別。
當前人類文化傳播方式已有了革命性變革,攝影、攝像、電影、電視、手機等現代媒介技術所傳播的圖像文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並改變了我們的閱讀方式、閱讀性質和閱讀心理。由於圖像比文字具有更強的直觀性和真實性,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因此,「圖像識讀」是基於當今圖像傳播方式變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當今社會人們在學習、生活、工作和科學研究時一種必不可少的素養。
2、美術表現:
是指運用傳統與現代的媒材、技術和美術語言,通過構思與反思,創作具有思想和文化內涵的美術作品,或用來表達自己的各種想法與情感。
美術是一門利用各種媒介、符號和隱喻手段來表達和交流自己思想與情感的學科。通過美術學習,人們掌握一定的美術表現方式,來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
因此,「美術表現」是基於交流和表達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當今社會人們交往與表達時所必不可少的素養。
3、審美判斷:
是指根據形式美的原理,感知、分析、比較、詮釋美術作品中所隱含各種美的因素,分析和辨別生活中的視覺文化現象,進而做出自己的看法與判斷。
在我們周圍的世界中,每天都會遇到各種美與丑的事物和現象。美術學習能夠增進人們敏銳地觀察、領悟世界的意識與審美感,發展審美判斷能力。
因此,「審美判斷」是基於當今人們對判斷美與丑的事物需要而提出的,也是當今人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養。
4、創意實踐:
是指運用聯想、想像和變通的方式進行構想與生成有創意的意圖,並利用傳統和現代的材料、工具與方法進行創造和實踐。
當今社會的競爭,與其說是人才的競爭,還不如說是人的創造力的競爭。通過美術學習能鼓勵人們運用聯想、想像和變通的方式,進行動手創造和實踐。
因此,「創意實踐」是基於社會發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21世紀社會發展中人們必不可少的素養。
5、文化理解:
是指從文化角度來分析、詮釋和理解不同國家、民族的文化藝術特點,學會尊重並理解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內涵與含義。
世界各國的美術作品往往反映了不同國家的歷史與文化,因此,美術學習提供了一條幫助人們理解自己國家和其他國家歷史與文化的途徑,學會理解、尊重和珍視自己國家和其他國家的文化與傳統。
「文化理解」是基於尊重與理解世界上不同國家和不同文化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當今社會人們必不可少的素養。美術學科核心素養需要通過美術學習後才能逐漸形成,並最終成為人最有價值的一種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㈢ 如何在美術學科中實現核心素養
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中國的美術教師已經對「雙基」,也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刻骨銘心,並融入了自己的思維和行為中,如何把「雙基」轉變成為學科核心素養,這成了我們能否順利完成這次課程觀念轉型的關鍵。
可以從兩方面考慮:
第一,知識與技能的獲取方式。知識與技能的獲取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雖然我們不排斥接受性方式,但研究性方式更值得重視。因為在這一過程中,觀察、記憶、思考、想像、辨析和批判等能力都得到了錘煉。它們本身就是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學科核心素養對知識與技能是具有選擇性的,因為並非所有的知識與技能都能成為素養的部件。知識與技能如果沒有跟情景相結合,沒有跟生活相結合,沒有跟解決問題的需要相結合,就是死的,而死的知識最終也會被遺忘。我們從小學到大學,學習了那麼多所謂系統的知識,最終剩下多少呢?只有跟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密切相關的才有幸保留下來,參與到我們的生命進程之中,其餘的如同我們常說的「全部還給了老師」。
第二,知識與技能的運用方式。這也是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途徑。「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這一故事生動地詮釋了知識、技能與素養的關系。其中包含了幾個要素:首先,問題情景,即「情急中救人」。其次,包含需要的知識與技能。如人在水中會被淹死、水往低處流、石頭等硬物能夠將水缸砸破,而且需要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將石頭砸在水缸適當的位置上,並將其砸破,讓水流出來。再次,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質,如沉著、冷靜和果斷。這一問題情景中解決問題的過程展現的心理品質、知識與技能構成了一個人的素養。綜合上述兩方面,我們認為知識與技能轉化為核心素養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在問題情景中選擇和運用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
兒童木工創意活動
在美術學科中,如何將美術知識、技能轉化為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呢?這是值得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未來以學科核心素養為本位的美術教學,其常態可能是主題單元式的。因為對復雜的問題而言,僅一節課是難以應付的,由若干節課構成的單元課程,則能以更大的時空包容深度的問題解決過程。主題決定了問題的范圍和取向,讓美術知識、技能的學習與社會性的議題或大概念相關聯,從而使美術知識、技能獲得價值和意義。「解決問題」(包括解決美術和生活中的問題)是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本位的美術教學的核心,而問題需要在特定的生活環境和事件中加以呈現,因此而構成了「問題情境」。要解決「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就需要選擇對「解決問題」有用的知識、技能,並運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學習方式獲取它們。接著需要運用觀察、討論、思考、試錯、實驗、描繪、設計、製作和寫作等程序和方法解決問題。最後將解決問題後的成果,如鑒賞報告、繪畫和工藝作品、設計方案等進行展示與交流,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反思與評價。
依據這種教學邏輯循環遞進,即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進而助益於人的核心素養的形成,培養能夠面對未來復雜情境的現代公民。
㈣ 如何理解美術核心素養
美術學科的五個核心素養: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態度、創新能力、文化理解內
素養知識基礎與結構心理,學容科體系核心領域、思維方式、人格特徵——楊向東
審美態度就是是人們在審美活動進行之初的特殊的心理狀態。主體對審美對象所持的態度,
主要是心理狀態。它受時間、地點等客觀條件影響,亦受心境、情緒等主觀心理因素影響。
審美活動要求主體從日常現實生活中脫離出來,保持與實用功利無關的態度。 具有整體觀看的觀念和習慣,以聯系、比較的方式觀看整體中的各個局部和細節,發現物體之間的異同關系。
㈤ 結合美術課程談談什麼是美術核心素養
日前,教育部《學科核心素養的測試框架和命題》會議上,華東師大楊向東教授的論點:「核心素養是指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不是看你學過什麼,而是看你是否學到了在生活情境中運用的能力。核心素養要可學習可測量。」
教育部相關專家提出,核心素養的測試命題,情境設計是測評知識遷移能力的關鍵。為此,我向參加會議的廣東省教育廳教研室美術教研員、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周鳳阜老師提問(在微信中我們對話)。
李:如何將學到過的東西內化為自身的東西(能力),這是核心素養形成的關鍵。
周:不完全、是指用以解決生活、人生的能力。
李:在美術學科課程的培育中,我們提出的核心素養如何讓學生們達成?請教?也就是按照楊向東的論點,我們美術的核心素養學生們如何才能形成?我很想探討此問題!
周:學過的東西內化,意味著已知知識的獲得和運用,核心素養指解決生活情境中具體情況的能力,實質是將學科置於生活原點及運用,意味著學生主體與社會環境客體的交互過程和處理能力。
李:美術核心素養(20個字)的內化及形成基本的能力,則需要美術課程整體設計與教學更關注學生原有的知覺經驗,在藝術與生活的思維方法上得到提升。這樣,學生們才可以真正形成視覺審美的基本能力(方法),在當下和之後成長的路途中,以解決個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的能力。
我們課標組確定的美術核心素養為:
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態度、創想能力、文化理解。
我個人對於美術的理解和認識(在100多年裡中國人對於「ART」的解釋盡管非常狹隘,有西方傳入之後,對於「美術」概念上的約定俗成),並非是所謂美術學院美術學學科體系中所謂美術的內涵。我認為(我自己最新的論點、准備在11月16號華東師大召開的全球華人美術教育大會主旨演講中論述的觀點:
美術,是人(人類)自身為了生存(生活)需要,自主改變、改造現實狀態的一種獨特的思維方法。美術,是人類創造思想不斷誕生、更新的生命動力。美術活動是早於人類一切技術性活動、運算、邏輯活動的基於生命發展需要的思維推演。這種思維方法引發出人類在各領域當中一系列的技術、技能(技巧)、工藝的革命(革新)。由原始人類就開始的視覺感受引發的造物轉換活動(創造行為),是人類賴以改善生存環境、更好的生活、社會發展的基礎。
因此,「視覺造物轉換」這個概念,應該是從人的生命本源去思考美術文化對於人類社會發展不可替代功用的基本視角。
如果在兒童期的美術課程,乃至整個基礎教育、高中教育、大學的本科教育中,能夠全面滲透這一層面的思想,給這些未來的公民們滲透這樣的思維方法,可能學生們美術核心素養的形成才有可能性。
美術,絕不僅僅是一般人(公民)所看到的架上繪畫,更不是那些害人的、目前在師范大學里教學法課當中還在誤導未來准教師們基本教學技能的「簡筆畫」。
如果我國當下的基礎教育美術課程,概括學前的藝術領域活動,還將對美術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某種低水平模仿、低水平徘徊的所謂技能傳遞的水平上,那麼,美術核心素養的達成必然是空話。
楊向東博士無論如何論述此問題,在教育觀念上雖然都對,但實質的學習效度將是無法讓我們看到的。
根據以上自己的思考,通過郵件方式向我國某著名教育學者(暫時不予以公開名字)咨詢此問題,得到的回復是:
楊向東的界定一部分是對的,但斷言核心素養必須是可測量的,這不對。
相反,真正的核心素養比如智慧、勇氣、節制等是無法測量的。能夠測量的素養只是一些比較表淺的、簡單的、平庸的素養,比如讀寫算的技能。
美術素養方面,你是專家。我贊成你的思路,現代美術教育越來越降低美術的藝術素養而使美術淪落為某種技術技能。
再反思:美術核心素養的形成或者養成,現行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2011年版》需要重新再次修訂,現行的所有課程標准美術教科書需要重新編撰,無論是課程專家、還是教材的編寫者、更重要的全國24萬多在職的(小學到高中)美術教師,現有的全國所有示範大學(師范學院)美術學專業的教師、在校的本科學生、研究生,對於美術的認識和理解需要徹底改變!!!!!
㈥ 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是什麼如何培養
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是培養學生的正確審美觀,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美術教育的根本引導點在於培養學生的正確審美觀,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新的教學大綱中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陶冶情感的功能,努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術教育,是學習一些關於美術的知識以及技能,以用來在未來教導學生。專業學習內容包含素描,色彩,速寫,油畫,國畫,裝飾畫,陶藝,版畫,書法,裝裱,刻印章,平面設計,立體設計,動畫設計等一系列同美術能扯得上關系的技能,當然,政治,英語,體育等課程也還是要的。
(6)美術教案核心素養擴展閱讀
正確認識學習美術的意義美術課程是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學生感知和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能夠促進學生的創造和技術技巧意識的形成,能夠促進學生個性化和全面發展。
學習美術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訓練,而是一種文化的學習。只有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來學習美術,感悟美術、理解美術,才能真正體驗美術的精髓,學好美術對於訓練學生觀察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力、想像力和動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好處。
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興趣是帶有情緒色彩的認知傾向」。對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我們人人都是美的追求者。尤其是青少年階段,對美的要求比其他階段的人還要高。不管是對穿著、首飾、形象的搭配、就連吃的食物造型都要求有一定的美感。
㈦ 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是旨在培養發展學生健康心理,從而促進個性日益完善的教育。當今學生中有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心理障礙,教育應從過去單一技能的培養改變為綜合素質的培養。美術教育作為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動,肩負著以獨特的形式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的任務。作為一名小學的美術教師,如果要成功地把美術課上成博得學生們喜愛的課,教師就要優先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因此,我在課堂中嘗試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美術教育過程中,盡可能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尊嚴,是人類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前進的潛在力量。」我們都知道每一個群體都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能輕易碰傷他們脆弱的心靈。
1、利用美術的學科特性,與學生從心底里坦誠地溝通情感,尊重學生不同的情感表達。
美術,是一種表達,是一種溝通,在創作者和觀眾之間進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從而引起共鳴。通過美術教學過程和學生坦誠地進行情感的溝通。讓他們在作品中自由地宣洩情感,不要在作品內容和形式上過多地去束縛和限制他們。比如,同樣的風景,在某同學的畫中體現出來的是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但在另一個同學眼裡,則有可能是烏雲密布,荒涼一片。這樣,讓他們把平日里所不能表現出來的各種情緒都在美術作品中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始終保持對學生的尊重與激勵,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維護他們的心理健康,可減輕或消除學生在學習上的心理壓力,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有利於改善學生的負面消極的不良情緒,使學生樂於學習。
2、結合美術科特點,發揮其特殊優勢,發展學生的智力,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差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就興趣而言,有的喜歡體育,有的愛好音樂,有的迷戀美術,有的傾心文學;所以要承認和尊重每個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差異。有些學生的成績不好,就會受到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批評、指責和埋怨,嚴重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讓他們心裡找不到一個平衡點,就會在負面爆發,引起學習差、紀律差、思想道德敗壞,等一系列的問題,導致越來越多「問題學生」的產生,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不要低估了孩子們(特別是成績不太好的孩子)的其他方面所潛在的創造力,有這樣一則事例:有一個男孩,成績很差,沒有任何特長,是個典型的後進生。老師了解情況後並沒有把他視為後進生,而是千方百計找出這個孩子的優點,幫助他找回失去以久的自尊。有一天,這個男孩隨手畫起來,被老師看見,老師馬上對他的畫大加贊賞(其實那隻是男孩隨手塗鴉),並幫助他修改,還推薦給當地的一家小報。男孩受到了鼓勵,從此畫畫更加用心,後來終於成為當地一位小有名氣的畫家。正是因為老師發掘了這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適時加以鼓勵,才使這個被視為後進生的孩子,揚起上進的風帆。所以,鼓勵學生盡可能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正所謂「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未必就要在文化學科不見起色的成績上去耗盡他們的精力,去傷害他們的自尊。
二、通過美術教育,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們自己相信自己,追求自我價值的積極表現的心理傾向,是人類健康的核心。自信心對每個人的終身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自信心可以幫助一個人逐漸建立人格魅力,擁有健康人生,走向成功。尊重他,就等於送給了他一個積極的自我概念,使他自尊、自信、自強,以良好的心態面對人生;肯定他,使他對未來更有信心,這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心理動力。
1、在教學中以表揚、鼓勵為主,及時肯定學生的成績。
心理學認為:受教育者的心理在教育過程中表現出來,又在活動過程中得到發展。因此,讓學生主動地學,創新地學。多贊揚鼓勵學生,達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理。在教學中多加強積極的心理暗示,如:「你真棒!」「你畫的真好!」「沒問題,你肯定行!」。並同時和學生建立多些聯系:如和孩子們交流時距離上稍微靠近些;或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肩;用平緩的聲音、和藹的表情提醒孩子們慢慢來,別著急,消除他們的緊張心理。
2、教學的內容多選擇孩子們熟悉或喜歡的,特別要注意形式和方法應適合孩子們各階段的智力發展和能力表現,避免孩子覺得太難,沒有信心。
比如,他們剛接觸一個較沒把握的課題會覺得很緊張、無助、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怎樣畫」和「老師,你幫幫我」等一些語言是課堂上經常出現的。或者會在作畫中出現用線斷續、畫面簡單,形象小、塗色輕等問題。如果在課堂上接受到了這些信息就要及時調整課題的難易度了。一般在新課題開始時多用簡筆畫先練習造型、或採用一些能夠落筆大膽、肯定、表現粗獷風格的工具,讓孩子使用自己的線和顏色。作業要分步完成,要求別太高。盡量給他們輕松愉快的氛圍,這樣更有利於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