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泉映月》的語文教案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准》強調「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朗讀、閉眼、想像,讓學生走近阿炳,走進文本進行有創意的閱讀,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對於《二泉映月》這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其中蘊藏的內涵和意境,並通過朗讀表現出自己內心的體驗,充分發揮課外資源的作用,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從而披文入情入境。教材分析:《二泉映月》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盲人阿炳創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表現他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美好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夜景色和由琴聲聯想《二泉映月》樂曲豐富內涵的語句的意思,並能選用部分詞譜寫一段話,描繪自己所觀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創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學習他敢同命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4、5白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和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出示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阿炳塑像的圖片)你知道他是誰嗎?
通過課前查找資料,你了解到哪些有關他的情況?向同學們介紹介紹。
(阿炳,民間音樂家,原名華彥鈞,江蘇無錫東亭人。從小跟父親華清和當道士,學音樂。4歲時母親死了,21歲得了眼病,35歲雙目失明。在無錫以沿街賣唱和演奏各種樂器為生,還經常演唱當日新聞。抗日戰爭時期,演唱過《漢*的下場》等歌曲;抗戰勝利後,演唱揭露、抨擊國民黨黑暗統治的歌曲。
阿炳創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琵琶曲《大泊沙》、《昭君出塞》等名曲。其中最著名的是二胡獨奏曲《二泉月》,大約創作於20世紀40年代。
這篇課文生動記敘了盲人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歷課題就是樂曲的曲名:(板書課題)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注意讀准字音,讀順課文。
(2)畫出生字詞及不理解的詞語,藉助字典並聯繫上下文解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讀生字詞,相機正音。
患病攙扶積淀坎坷
哭泣泯滅抒發委婉
(2)指名讀,指點學生讀准前、後鼻音,多音字。
(3)指名試讀課文,了解詞語掌握情況和各自然段餓大概內容。
飽經風霜:形容經歷過很多艱難困苦。
靜影沉璧:靜靜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圖並聯活經驗理解)
縈繞:縈回。文中指泉聲時時在耳邊回響。
坎坷:坑坑窪窪,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滿艱辛。(聯系生活遭遇理解)
激憤:激動而憤怒。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注意讀准字音,讀順課文。
(2)畫出生字詞及不理解的詞語,藉助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讀生字詞,相機正音。
患病攙扶積淀坎坷
哭泣泯滅抒發委婉
一泓清泉靜影沉璧
(2)指名讀,指點學生讀准前、後鼻音,多音字。
(3)指名試讀課文,了解詞語掌握情況和各自然段的大致內容:
蔥蘢:形容植物青翠旺盛的樣子。
搖曳:搖盪。
飽經風霜:形容經歷過很多艱難困苦。
靜影沉璧:靜靜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圖並聯系生活經驗理解)
縈繞:縈回。文中指泉聲時時在耳邊回響。
坎坷:坑坑窪窪,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滿艱辛。(聯系阿炳生活遭遇理解)
激憤:激動而憤怒。
倔強:性格剛強。
富饒:物產豐富。
3.通讀課文,思考分段。
交流。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二泉的自然環境和小阿炳跟著師父到二泉商月的情景
第二段(第3、4自然段):不幸的經歷沒有泯滅阿炳對音樂、生活的熱愛,他又來到二泉,心潮激盪,似乎聽到人世間的不平之聲。
第三段(第5、6自然段):阿炳在二泉邊用二胡傾吐自己的情懷,創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
4.質疑問難。三、指導書寫
左窄右寬「饒」右—卜不要多「點」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
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次來到了美麗的二泉。皎潔的月光照耀著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聲撥動了飽受窮困和疾病折磨的阿炳的心弦。看,他用顫抖的手操起了琴弓;聽,如泣如訴的琴聲在池畔回響起來了。
2.聽二胡曲《二泉映月》。
3.你從音樂里聽出了什麼?用一句話簡單說說感受。(提示:彷彿聽到什麼或看到什麼、感到什麼)
音樂委婉抒情,夜深人靜,泉清月冷,阿炳彷彿正坐在泉邊沉思往事;
琴聲很凄涼,好像看到了阿炳流落街頭、賣藝度日的身影;似乎聽到』了阿炳在憤怒質問:人間為什麼有這么多的不平?
彷彿感受到了阿炳的剛直頑強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4.阿炳用心演奏音樂,你們用心領悟音樂,所以感受都很准確。課文哪一自然段集中體現了這首名曲所體現的內容和意境?
找出來,認真朗讀體會。二、指導精讀第5自然段
1.自由讀,找出表現阿炳演奏二胡時的動作的語句,用「——」畫出;找出描寫琴聲變化的語句,用「——」畫出;找出琴聲表達的豐富內涵的語句,用「( )」標出。小組討淪。
2.交流表現寫阿炳演奏二胡動作的語句。
(1)聯繫上下文說說對「傾吐」的理解。
(「傾吐」即「傾訴」,從「禁不住」、「不停地滑動」、可看出阿炳抒發情懷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創作的狀態)
(2)阿炳要「傾吐」什麼?通過什麼「傾吐」?
3.交流描寫琴聲變化和琴聲所表達的豐富內涵的語句。
(1)出示:
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這似乎是阿炳在贊嘆……在懷念……在思索……
①聽音樂起始部分,想像相關畫面,感受樂曲的「委婉連綿」,體會琴聲表現的內涵。
②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連綿」的音樂形象地表現出來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過琴聲要傾吐的情懷具體表現出來的?
(比喻句,「似乎是」領起的排比句)(板書:委婉連綿贊嘆懷念思索)
③指導用徐緩、抒情的浯調朗讀,加深體會。自由讀,女生讀。
(2)出示:
隨著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高潮,可擋的力量,表達出……抒發了……
①說說自己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板書:升騰跌宕表達出抒發了)
②欣賞音樂高潮部分,進一步體會阿炳通過琴聲表達的感情。
③指導朗讀,語速加快,音調加高,讀出「勢不可擋」的氣勢。自由讀,男生讀。
(3)出示:
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阿炳用這動人心弦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他愛……他愛……他愛……
①圈出表現這首樂曲特點的詞語。朗讀理解作者通過這看似矛盾的兩對詞語所表現的樂曲的豐富內涵。
(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
②樂曲表現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現了他對音樂和生活的愛。
引讀:他愛——他愛——他愛——他愛一—
提問:「他愛」的內容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4.聽配樂朗讀,想像當時的情景。三、指導精讀其餘部分
1.過渡:阿炳為什麼能在短時間內創作出這樣內涵豐富、動人心弦的樂曲?讀讀其他部分。
2.第1自然段。
(1)播放「秀美的惠山」錄像片斷.
(2)交流:家鄉美好風光對阿炳的熏陶
(3)指導讀出美感。
3.第2自然段。
(1)交流:師父對阿炳的啟迪和教海。
(2)指導用啟發、語重心長的語氣讀好師父的話,注意強調「傾聽」、「年紀還小」、「許多」、「飽經風霜」等詞語。
4.第3自然段。
(1)從「雙目失明」、「賣藝度日」等詞語可看出他飽受窮困和疾病折磨。
(2)磨難並沒能泯滅他對音樂、生活的熱愛。所以「但是」、「泯滅不了」、「熱愛」、「嚮往」、「多麼希望」等應重讀,表現出阿炳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3)練習朗讀,指名讀:
5.第4自然段。
讀讀,想想,畫畫,議議:
中秋之夜,月光依舊,泉水依舊,可聽泉的阿炳已經歷了無數坎坷,不再是十多年前那個不諳世事的少年了,兩個「想到了」,兩個「漸漸地」和「聽到了」後面並列的短語及語意未盡的省略號,准確、充分地表現了他此日扯眩rj的萬千感慨。他觸景生情,「禁不住拿起二胡」,要把「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出來。
6.第6自然段。
過渡:琴弦即心弦,琴聲即心聲。正是長期積淀在胸的種種情懷,化作創作的靈感,才孕育出這不朽的樂曲。
齊讀。四、配樂朗讀全文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四、五兩段,繼續感受阿炳創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學習他敢同命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2、指導學生完成課外作業。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
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
1、默寫生字詞。
患病攙扶積淀坎坷
哭泣泯滅抒發委婉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指導。二、指導學生背誦四、五自然段。
1、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①、 二泉的景色如何,看到了這景色阿業炳有什麼感受呢?
②、 開始曲子是……有如……。隨著旋律……又……
③、 他這曲子告訴人們……
2、聽錄音,邊聽邊想,邊感知。
3、讓學生分小組自由進行背誦練習。
4、指名背,集體評議。三、作業指導
1、寫一段話,描繪月夜的優美景色。注意選用以下的詞語。
月光似水靜影沉壁賞月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照耀
2、指導
注意寫的話要有一定的整體感覺,用詞要優美流暢。板書設計:
月光似水靜影沉壁
二泉映月
委婉邊綿升騰跌宕
❷ 求二泉映月這樣的純音樂
推薦一些個人珍藏給你把
茗記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4626107i23904644.html
騎士王的榮耀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4626107i23996990.html?refid=7c0e06a377eb6388
夜曲 純鋼琴曲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4626107i11822993.html?refid=7c0e06a377eb6388
淚珠(我的女神)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4626107i19430560.html?refid=7c0e06a377eb6388
你與我相似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4626107i49816283.html?refid=7c0e06a377eb6388
挽魂之歌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4626107i53786279.html?refid=7c0e06a377eb6388
三個人的時光-天之痕鋼琴曲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4626107i66523190.html?refid=7c0e06a377eb6388
胸の中に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4626107i33281142.html?refid=7c0e06a377eb6388
還有很多 很多
❸ 二泉映月這音樂什麼題材
二胡
❹ 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的主題音樂分析
你所謂的主題是指?!這個曲子原曲六段主題,即便是現在的簡化普也是四段,且個不一樣。
要分析音樂主題,首先要從作者的身世和所處的時代以及作品的創作背景說起。
那麼《二泉映月》是華彥均(阿炳)的代表作,華彥均是誰?生卒年月?生平?主要事跡?這些東西都有必要考證一下,網路詞條裡面有詳細的解釋,我就不多廢話了。
就我個人多年演奏及教學的理解,第一段主題,平鋪直敘,開始將自己對現實的控訴娓娓道來。第一段主題比較短,完結,第二段,開始小有波瀾,直至大顫弓一段,對寫景而言,是泉水在月下的波瀾漸漸展開,對思想而言,是一種不屈,一種抗爭。這個顫弓我們在演奏的時候要求是一波比一波強,一共四次加力度,接下來的顫音也是力度很強的部分。
第三段,中間的引子部分比較暗淡,接近一種嘆息的口吻,接下來,主題中不滿的情緒漸漸展開,這一段的旋律變化比較復雜,幾次變換最後推到第五把位,但在最高的時候卻突然飛流直下三千尺,可以理解為一次抗爭的失敗,或者是,希望的一次破滅。
第四段,相對比較平淡,主題和第一段接近。
第五段,短時間呢一波接一波,最後真正將情緒推到最高峰,5553 2321 61321,達到全曲的最高潮。
最後一段主題,哀怨,悠長,整個節奏已經慢下來,力度也比較弱,相當於對一生的一個回顧,然後透露出對現實的絕望,對時代的無奈。
大概就這么多了,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❺ 求二泉映月二胡獨奏的音樂,講課要用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k5NzA5Mg==.html
陳春來園拉的自。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3777325o1p0.html
阿炳演奏錄音
❻ 《二泉映月》吸收了哪個教的音樂元素
《二泉映月》吸收了道教的音樂元素。這和作者道教出生有密切關系。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國民間音樂家華彥鈞 (阿炳)的代表作。作品於20世紀50年代初由音樂家楊蔭瀏先生根據阿炳的演奏,錄音記譜整理,灌製成唱片後很快風靡全國。這首樂曲自始至終流露的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緒情感,作品展示了獨特的民間演奏技巧與風格,以及無與倫比的深邃意境,顯示了中國二胡藝術的獨特魅力,它拓寬了二胡藝術的表現力,曾獲「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獎」。
阿炳原為無錫城區雷尊殿道士,自幼受到四句頭吳地小山歌、長篇敘事歌、灘簧、說因果和絲竹樂等鄉土音樂的熏陶,對音樂非常喜愛。在父親的教習下,他十六七歲便學會了結構繁復、技法多變的梵音,吹、拉、彈、打、唱、念樣樣精通,並能正式參加道教法事音樂的演奏活動。年過而立之後,阿炳的境遇急轉直下。先是因染上吸食鴉片等惡習導致生活潦倒,隨後患上眼疾,雙目相繼失明,再到後來便流落街頭賣藝,生活十分貧困。底層的生活讓他歷盡了人世的艱辛,飽嘗了舊社會的辛酸屈辱。但才藝出眾的阿炳,經常通過拉二胡、彈琵琶、說新聞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恨情仇,通過音樂揭露當時的黑暗。他把自己對痛苦生活的感受通過音樂反映出來,產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
❼ 二泉映月(音樂)說課稿
請說的清楚點
❽ 二泉映月的樂曲賞析
《二泉映月》是著名的民間盲藝人華彥鈞(阿炳)創作並於1950年親自錄音傳譜的二胡曲。該曲問世以來,不僅以二胡獨奏形式 華彥鈞是我國傑出的民間音樂家。江蘇無錫人。他自幼在音而且還被改編成各種形式的器樂曲,以它那優美抒情的旋律和深切感人的音樂內涵而聞名國內外。
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作者華彥鈞以「二泉映月」為樂曲命名,不僅將人引入夜闌人靜、泉清月冷的意境,聽畢全曲,更猶如見其人——一個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在向人們傾吐他坎坷的一生。
繼短小的引子之後,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隨後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宮音作結,呈微波形的旋律線,恰似作者端坐泉邊沉思往事。第二樂句只有兩個小節,在全曲中共出現六次。它從第一樂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開始。圍繞宮音上下迴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靜,開始昂揚起來,流露出作者無限感慨之情。進入第三句時,旋律在高音區上流動,並出現了新的節奏因素,旋律柔中帶剛,情緒更為激動。主題從開始時的平靜深沉逐漸轉為激動昂揚,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內心的生活感受和頑強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中綽注的經常運用,使音樂略帶幾分悲惻的情緒,這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將主題變奏五次,隨著音樂的陳述、引伸和展開,所表達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發。其變奏手法,主要是通過句幅的擴充和減縮,並結合旋律活動音區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現音樂的發展和迂迴前進。它的多次變奏不是表現相對比的不同音樂情緒,而是為了深化主題,所以樂曲塑造的音樂形象是較單一集中的。全曲速度變化不大,但其力度變化幅度大,從pp至ff。每逢演奏長於四分音符的樂音時,用弓輕重有變,忽強忽弱,音樂時起時伏,扣人心弦。
樂上受到其父華清和(無錫雷尊殿當家道士)的嚴格訓練,掌握了全部梵音及多種民族樂器的演奏,少年時代就技藝精湛,能奏善唱,而且自編自奏,才華出眾。由於自幼喪母,孤苦伶仃,中年雙目失明無依無靠,過著十分困苦的生活,飽嘗人間的辛酸。由於他早年辭世,他自編的許多樂曲,未能及時全部記錄下來。傳世的只有《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三首琵琶曲和《二泉映月》、《寒春風曲》、《聽松》三首二胡曲。
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作者以「二泉映月」為樂曲命名,聯繫到阿炳在舊社會的不幸遭遇,從音樂中我們可以感到作者在借景抒情、感嘆身世時,還流露著對舊社會進行控訴的憤懣之情。在《阿炳曲集》中曾這樣介紹:「他在雙目失明之後……用音樂形象來描繪他想像中舊時曾目睹的美麗風景」,「但當時感到的卻是周圍漆黑的一片,這就使得他在宛轉優美的旋律中,時時流露出感傷凄涼的情調來」。
《二泉映月》的曲體結構是一首傳統的變奏曲。音樂一開始,短短的引子,音階下行的旋律,猶如一聲百感交集的輕輕的嘆息,把人們帶進了一個深沉的意境中去。主題音樂使人聯想到一個拄著竹棍的盲藝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無限傷感,無盡凄涼。 《二泉映月》就是在上述音調的多次變奏下逐漸展開構成全曲的,它通過變奏使音樂形象得到層層深化,使人感到受到阿炳懷著難以抑制的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向人們訴說他種種苦難和遭遇。樂曲的後半部分,音樂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積聚起來的感情迸發了,樂曲推向高潮,強烈而激憤,顯示了阿炳特有的氣質和魄力。這是作者對舊社會憤怒控訴的聲音,它深刻地反映了阿炳倔強、剛毅的性格,表達了他對黑暗勢力不妥協的反抗和斗爭。
《二泉映月》層次分明而又渾然一體,旋律動聽而又質朴蒼勁,音樂感人但更促人激憤。它是中國一位窮苦盲藝人的傳世傑作,深受國內外聽眾喜愛。
泉凄月冷 曲情感人
——阿炳《二泉映月》賞析
作者:蕭前勇
在中國音樂史佔有重要地位的阿炳(1893—1950),其個人遭遇是十分不幸的。他原名華彥鈞,小名阿炳。他幼年出家做道士,青年時當過吹鼓手,中年時害眼疾無錢醫治而失明,從此流落街頭,靠賣藝糊口。他在黑暗和貧困中掙扎了幾十年,嘗盡了人世間的辛酸。他在飢寒交迫中度日,但卻人窮志不窮,面對惡勢力的欺凌和淫威,他從不卑躬屈節,而總是與之抗爭,對之聲討。在音樂藝術上,他總是廣取博採,勤學不輟,深深直根於民族民間的音樂土壤,從而使自己的吹拉彈唱無所不精,創作上也有所建樹。由於上述種種情況,使阿炳的樂曲和琴音民族風格濃郁,並且很自然的帶有一種憂郁憤懣的情調和擰折不彎的大丈夫氣概。這些,也許就是《二泉映月》所以能廣為流傳,經久不衰的原因,也正這首樂曲感人的魅力所在。
《二泉映月》自問世以來流傳至今。在中國社會各階層的男女老少中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愛;在國外也有廣泛的影響。著名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曾在北京聽二胡演奏家姜建華演奏《二泉映月》,聆聽中,頓生斷腸之感,不禁黯然淚下。
新中國成立後,曾由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派出音樂史家楊蔭瀏、曹安和等同志去無錫對阿炳的音樂作品進行了錄音、記譜、整理,並由有關部門出版、廣播。自此,《二泉映月》更煥發出了他勃勃生機和動人的光彩:他先後被改編成小提琴獨奏、民樂合奏、民樂重奏、旋樂四重奏、西洋旋樂合奏、二胡與樂隊、高胡與豎琴等演奏形式,無不絢麗多彩,各得其趣。此曲後來又被搬上銀幕,成為電影《二泉映月》的主題音樂。
為什麼這位盲藝人的二胡曲會如此引人注目,視之為我國民族樂曲的瑰寶呢?
首先,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慘境遇,正是舊社會勞苦大眾的一幅縮影,自然會引起人們對他的關注與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誠愛國的品格和氣節,表現了一種民族的氣度和精神,令人佩服。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樂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透露出一種來自人民底層的健康而深沉的氣息,必然會引起人們心靈深處的極大共鳴。
其次,《二泉映月》音調和中國江南一帶的民間音樂及戲曲音樂等有著很深的淵源聯系,給人以十分親切之感。它的曲式結構為循環變奏體。通過變奏的手法,即句幅的擴充、縮減,結合旋律音域的上升或下降的手法,讓音樂層層推進和迂迴發展,從而塑造出單一而集中的音樂形象,給人的印象特別深刻。它的旋律發展,使用了中國民間的樂句首尾銜接,同音承遞的旋法,使音樂呈現出行雲流水般的起伏連綿的律動美感,彷彿是道不完的苦情話,流不完的辛酸淚,給人以「嘆人世之凄苦」,「獨愴然而涕下」之感。另外,樂曲的藝術美感還表現在於深沉中含質朴,感傷中見蒼勁,剛柔並濟,動人心魄。這樣富於民族風格、民族氣派的二胡曲怎能不使人為之陶醉,百聽不厭呢?
再則,這首樂曲體現了注重情深、著意傳神的法則,發人聯想,令人回味。如果將他比之於歌,則決非王摩詰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之類的重要描景之作,而倒有杜甫詩歌中那憂國憂民的嘆息,李白詩歌中《蜀道難》之感慨,屈原詩詞中那怒不可遏的呼喊聲。比之於繪畫,決非清代「四王山水」,而倒有揚州八家之犀利、堅挺的鋒芒。決非《平湖秋月》一類的陶情之作,而倒有貝多芬「月光」奏鳴曲中所蘊涵之憤然心緒。
《二泉映月》這首樂曲的標題,也使學者們常常為之爭論。在江蘇無錫市的西郊,有江南名山惠泉山。山上的一泓清泉,經唐朝「茶神」陸羽品嘗,評為「天下第二泉」。阿炳失明前後常常去這里流連,他對故鄉的山水充滿著深情。然而,面對那月光雖明,世道卻暗,泉水雖甜,人世卻苦,水面雖平,人間不平的現實。他心中月兒凄冷,泉水愴涼。於是便借景抒情,融情於景,傾訴辛酸,遂取名為《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問世以來,奏家蜂起,各展其長,異彩紛呈。對樂曲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但一切演奏家都把握了「形神兼備,寓神於形」這一表現原則,從而給聽者留下銘心刻骨的深刻印象。《二泉映月》的「神」是什麼呢?在於其孤獨者的心境,夜行者的傷感,不屈服的性格和對光明的希望。
❾ 《二泉映月》舞蹈音樂
在網路里找遼寧芭蕾舞團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