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數學教案滲透健康教育

數學教案滲透健康教育

發布時間:2021-02-10 05:50:11

A.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現階段,小學教育摒棄了傳統的教育模式,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素質教育的道路上,心理素質的培養尤其重要。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也是對數學教學提出的要求。
小學階段,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他們的成長不僅需要一個寬松的環境,更需要具有自我調控的辦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師靈活地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在教給學生一定知識、技能以及發展他們智力的同時,有意識地消除在教學設計、學生評價和教學管理中一切不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因素,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特徵。
在學生的認知活動中,知識、方法、能力的培養過程是一個由師生密切配合、共同實現的過程。特別是教育過程中,小學生由於心智發展未成熟,很多時候是語言和行為的模仿,教師的行為是被模仿的對象。如果教師能以信任、期待和欣賞的眼光關注學生的成長,學生內在的潛力會充分地顯現出來;反之,如果教師通過嘲諷、挖苦、辱罵、體罰等手段教育學生,會使學生失去對教師的信任。
相對於小學的其他學科,小學數學的發展目標更多的是關注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根據這種狀況,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潛移默化地進行心理教育,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和良好個性的發展。下面通過例證的方式,淺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簡單的幾個字裡面蘊含了很多哲理,要使學生「信其道」,首先要做的是「親其師」。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學生在感情上以教師為中心,從而營造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從而主動學習和全面發展。
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並不是只發生在課堂之上,更多地存在於生活中。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在教學方面體現學生主體的作用,而且在學校生活中更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應該是命令的傳達者和執行者,而是學生生活的引領者。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熱愛每一位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學生不但在課堂上能感受到教師的存在,更能感受到教師在生活中對他們的關愛。教師扮演的並不只是一個「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更多的是一個關懷者的角色。這樣,學生就會親近教師,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不會存在隔閡,更多的是一種平等的對話。
二、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
輕松活潑的課堂是良好師生關系的延續。學生的情感會隨著喜歡教師延伸到喜歡教師的課,在這種基礎之上,教師可以塑造自己的教學風格,從而對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
1.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
課堂氣氛能左右學生的學習情緒。心理學家曼德勒說過,心情良好則思路開闊,思維敏捷;情緒低落則思路堵塞,操作遲緩。例如,在某節數學課上,課堂內容為「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數學算理的講解十分枯燥,學生理解很無趣。當時是一個悶熱的下午,學生由於上課前的紀律問題受到班主任的批評,結果導致教師辛苦地講課,大部分學生卻無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導致課堂低效。但是在「統計與可能性」的教學中,教師做好了充足的預設,針對不同的場景准備不同的活動。教師講解的時候妙筆生花,學生學習的時候臉上洋溢著求知的願望,回答問題時不僅能夠輕松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甚至帶有發自內心的喜悅,教師和學生共同營造了活潑的課堂氛圍。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只有營造生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下學習,才能讓學生有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機會,心理健康教育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得以升華。
2.建立平等民主的過程
教學過程中,雖然教師和學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不應該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而應該是「教是為了不教」。在知識的傳授和探索中,師生之間在一個平等、民主的氛圍中進行信息的交流。師道尊嚴不是建立在嚴厲的管教基礎上,而是自然地形成師生之間相互信任的情感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做出了走神甚至調皮的行為,教師可以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詼諧的批評等方式進行教育,既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不合適的舉動,又能縮短師生心靈之間的距離,消除了學生擔心教師批評的心理,最短的時間內重新投入學習。
其次,教與學是一個民主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積極地參與實踐活動,而不是刻意地安排活動內容和操作方法,學生機械地去做。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才能真正領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探索過程中學生能動腦、動口、動手,深刻地體會到分工合作的樂趣、成功的喜悅甚至是失敗後的氣餒。這些心理活動不是教師能教會的,而是教師提供一個民主交流的平台,由學生自己去發掘和感受。
3.激勵性的評價,自信心的培養
俗話說「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這就要求教師要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例如學生孫某,我剛認識他的時候,他對學習充滿了極度的反感,認為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通過和孫某家長的溝通之後,我發現孫某並不是不知上進、不學無術的學生,而是由於在幼兒階段,家長忽視了對他習慣和能力的培養,對此家長也很懊悔。孫某雖然學習不能趕上正常節奏,但是在衛生、勞動、好人好事等方面特別積極。在做完他認為是好事情時,總是期待著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對於這些,我帶動學生給予他很高的贊賞,使他積極地融入班集體之中,讓學生漸漸地賞識他,並在學習上幫助他,讓他認識到自己能為班級爭得榮譽能得到贊賞的同時,學習方面也能如此。
像孫某這樣的學生,在任何的學校並不是個例,關鍵在於教師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從各方面去關愛學生,同時引導其他學生去了解和幫助他。根據小學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的特點,教師應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多從生活中探索數學,並將學到的知識再應用於生活中去。多實踐,多探究,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學習數學的樂趣。
三、洞察學生的個性心理
學生因家庭、智力以及所處生活環境等原因,對數學學習的掌握能力存在差異,同樣在心理發展方面也存在著巨大的差別,所以我們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心理健康方面,要做到因人而異,洞察他們的個性心理,針對不同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育方法。
1.聰明型
小朱是個很聰明的學生,數學學習成績很突出。但是在平時的練習時,經常出現不穩定的局面。小朱有一個特點,上數學課時很喜歡發言,也很喜歡「接話頭」,甚至擾亂了正常的課堂秩序。為了糾正他的這種壞習慣,和藹的談話,不會引起他的重視;而嚴厲的批評雖然能讓他認識到錯誤,但會影響到他的情緒。我與他的家長分析原因時發現,小朱的聰明可以使他在短時間掌握知識的前提下有充足的表現慾望,所以在數學課上能發現其他學生的紕漏,並表達自己的看法,展示了自己的表現慾望。但是由於小朱認為數學基礎知識過於簡單,無法集中注意力,導致自己在數學練習時出現了難題不錯,而基礎題目經常出錯的情況。
針對這一現象,我認為應該由家長進行說服教育,而在表揚小朱善於思考和發現問題的同時,向小朱提出課堂紀律的重要性。在平時的練習中,要求他在短時間內完成基礎題目,以培養他的反應能力。這樣做,不但使小朱的才華得到展現,更能保護小朱的自尊和自信心,使他擁有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
小朱的例子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並不是只有學習落後的學生和默默不語的學生需要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優秀的學生同樣需要。因為小學生的心理並不固定於某種形態,而更多的是具有個體化的特徵,往往我們注意到的是群體化的狀態,而忽略了個體化的思考和培養。
2.思維薄弱型
思維薄弱型的學生並不少見,因為數學學科決定了它與其他學科不同的學習特點,更多的是帶一種理性的思考和驗證。學生吳某就是屬於這類,他在數學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能充分地理解題目所給出的意思,這樣容易出錯,導致吳某對數學尤其不感興趣,甚至有些逃避,自信心受到打擊。
吳某是自身的學習方法出現了偏差,導致成績下降,只有有效地找到症結並幫他解決困難,才能對他進行心理健康的培養。對於提高吳某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採用「開小灶」的教育方法,引導他從生活中感受數學,並把數學情景融入生活之中,幫助他主動感受數學存在於生活中。當吳某意識到數學並不是一門枯燥的學科的時候,興趣就能漸漸地培養起來,從而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看似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但從多方面的角度去看,對學生的素質要求是越來越高,所以在各方面的壓力和影響下,學生的心理呈現多方面發展。因此,教師要把握影響學生心理變化的根本原因,從細節入手,全面地培養學生。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是一個知識思維的建立和良好習慣的培養過程。教師不僅僅要進行知識的傳授,更多的是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數學教學和心理教育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整體。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所呈現的不同心理狀況,採取各種積極的措施,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B. 如何在小學數學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請問,在數學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什麼呢?按照我回的理解,是不是想培養學生勤奮答、主動、積極、熱情 的性格?如果是這樣,建議您可以看一本書《數學家的故事》,裡面有一些數學家有關的奇聞趣事,穿插到課堂中學生一定會喜歡的。還建議您看一本《哈佛教授常講的心理健康故事》、《猶太人教子全書》,這裡面有很多勵志小故事,能夠很好地融合到課堂中。對於學生來說,故事比道理更有吸引力,也有更強的洗 腦作用。

C. 如何在數學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學科課程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社會科學類課程包括語文、歷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等課程。這些課程不僅涉及豐富的觀察、想像、直覺、形象思維、邏輯推理等心理能力,而且蘊涵豐富的社會認知和鮮明的人文精神。其中,有些課程如思品課、政治課都直接蘊涵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當然,的社科類課程則間接地蘊含著許多可以利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如語文教材中的群體人物畫廊為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人生、體驗情感提供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空間,也為學生心理品質的優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憑借物。歷史、地理學科也是如此。如歷史學科可以通過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地理學科可以通過自然國情等來激發學生的各種高級社會性情感。自然科學類課程包括小學的自然常識、中學的生物、生理衛生、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程。這些學科的學習過程不僅需要觀察、記憶、注意、想像、思維等認知活動的參與,而且這些科目的學習過程更需要各種心理品質的支持,同時自然科學類課程還特別有助於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的培養。譬如,數學課中抽象的概念、法則、定理以及運用這些法則、定理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訓練學生思維品質的很好的過程。物理、化學、生物、生理衛生、自然常識等課程中的演示和實驗,更是包含著豐厚而廣泛的認知心理方面的資源。此外,在自然科學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有意識的滲透與引導,還可以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一絲不苟的學習作風,樹立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並形成認真、細致、耐心、踏實等良好的性格特徵。藝術、體育類課程主要包括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這一類課程蘊含著更為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音樂課、美術課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載體。音樂對人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僅可以影響生理,促進認知,改善情緒狀態,調整行為方式,而且不同音樂的不同節奏、速度、音調等還能產生不同的心理調控效果。正因為如此,國外一些學者已將音樂作為一種資源引入心理咨詢與治療領域並由此發展成音樂療法。美術課中繪畫的色彩和線條也能喚起學生不同的心理感受,美術作品的鑒賞更是能引發學生的審美心理體驗。至於體育棵,有學者認為更始蘊涵著促進智力發展、調節消極情緒、鍛煉堅強意志、健全學生人格、改善人際關系、提高適應能力等6種心理健康教育資源。2.學科教學過程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多向互動的活動。在這一特定的環境中,師生關系、教師的課堂教學觀、學生之間的競爭與合作、課堂心理氛圍、課堂管理模式、課堂秩序、課堂上教師的表揚與批評、教師對學生課堂行為問題的處理、教師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與評價方式等,都將對學生的心理發展和心理健康產生重要的影響。這種隱性資源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了學科課程本身的內容資源。既然學科課程及其教學中蘊涵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那麼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技術就是完全可行的。

D.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德育領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滲透到學科教學中,這是我們教師的一個新課題, 我認為數學教學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的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學生一定的知識、技能以及發展他們智力和創造力的同時,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消除教學設計、評價和管理中一切有害於學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預防因此而導致的學生心理失常,使學生能在寬松、和諧、愉快的情境中,無過重心理壓力的狀態下學習,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

課堂教學氣氛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情緒心理學家曼德勒認為,環境刺激引起認識解釋,認識解釋引起喚醒的知覺,喚醒的知覺導致情緒體驗。心情良好則思路開闊、思維敏捷,情緒低落則思路阻塞、操作遲緩。所以,在課堂教學中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下學習,學生才有充分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機會。
1、重視教學民主,參與群體學習
「教是為了不教」既是教學目的,又是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後一種自主的境界。學生具備了學習能力後主動地獲取知識,做到無師自悟,無師自通,而它的基礎就是教師平時的民主教學風格,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教學民主是提供給學生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習,學生心情愉悅,樂於接受新知,並能主動地提問,敢想、敢表白,思維處於一種積極的狀態。我認為,要敢於讓學生想、說、做,敢於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獨立思考及群體討論去獲取知識。
2、運用合作教學,培養群體意識
21世紀科技競爭激烈,成敗往往取決於人們的合作。所以從小培養學生既要有競爭意識,又要善於合作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社會化的進程。
在進行合作學習時,學生必須了解群體的目標任務,然後試著去達到這些目標,而這樣的了解不是自動的調節結果,必須經過學習,考慮到合作活動中方法和觀點的多重性,人際關系的復雜性,因而學生在觀點上會有一個較大的協調過程。這種協調大致有兩類:順應和同化。同化大多被看作是一種主動的調整,順應則是個體認識結構的變化。這種協調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有效地防止孤癖型學生的產生。

二、克服浮躁心態,強化內控心理

以學習四則混合運算為例,許多小學生計算正確率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對大量的錯例分析可知,計演算法則未掌握造成的僅佔一小部分,而大多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質及其導致的不良計算習慣所致。
其一,缺少一絲不苟的學習心態。如寫字潦草,結果0、6不分,1、7互變,4、9混合等。
其二,缺少計算後必須檢查的內控心理素質,其中一些學生過於自信,從不檢查,而一些學生只想盡快完成作業,根本不想檢查,更有一些學生只想信賴家長代為檢查,有錯再改。
正是由於上述這些浮躁心態,造成學生在「反饋控制」階段所做的大量工作是:糾錯、改進、提高。要改變這種現狀,措施很多,其中確定一套正確的操作程序是非常必要的。

三、確定評價導向,體驗成功愉悅

評價是指依據一定的客觀標准,對教學活動及效果的價值判斷,評價的形式一般有相互評價、自我評價等。學生參與的評價過程實質也是學習做人的過程。相互評價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分步肯定評價法,不要以一個完美無缺的答案作為評價結果的唯一標准。 例如:簡便運算78×99+78有位同學板演成:
78×99+78=78×(100-1)+78=7800-78+78=7722+78=7800
這時並不能因為他與書上的運算方法不符而加以否定,而是合理評價:能認真審題,發現了解題中數據的特徵,懂得把99轉化為(100-1),最後運算結果也是正確的。接著,讓學生展開磋商,怎樣使他的解題思路更趨完美。有位同學上台用彩色粉筆在「+78」旁添上「×1」,使這位同學茅塞頓開。另一位同學提示:你在第二步中可運用過去學過的加減法簡便法進行運算,這一思路讓每個同學的思維都進一步提高。這樣的相互評價,不僅保護了同學,幫助他樹立自尊、自信,鼓勵他自強,同時也培養了自己對人、對事客觀公正,善於待人的品質。而自我評價實際上是一個自我反省的過程,通過評價進行自我調整,自我完善,從而提高學生做人的品質。

四、培養創造性思維,促進素質全面提高

學生在學習中「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發展,有利於他們將來進行更高層次的學習,進行更大的創造,更好地為人類造福。
在教學中我們應著力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第三冊數學講乘法的初步認識,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2+2+2=2×3,即3個2;3+3+3+3+3=3×4,即4個3;5+5+5+3怎麼辦呢?這不是教師題目出錯了,而是精心設計的一個變異情況,正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好機會,學生經過觀察,改寫為5×3+3,5×4-2,6×3,這改寫成6×3就有創造性,他是把最後一個3分開給每個5加上1,這就變成了3個6。
這樣不僅加深了對乘法意義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靈活運用舊知解決了新問題,創造性地發現了乘法的規律,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通過這樣有序、有目的引導、發現,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五、扭轉後進生的心理,讓他們體會數學的重要性

後進生是教學中最令老師頭疼的,但我們要知道,後進生不是笨,很多都是因為對數學不感興趣。曾經一個學生告訴我,他從小就怕數學,因為整天面對著幾個阿拉伯數字不停地加減乘除,感到枯燥無味。於是我對他提問:「數學從哪來的?你們的生活沒有數學嗎?」我讓這幾個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同學成立一個活動小組,利用課余的時間到各個超市了解價格情況,訪問售貨員……並且寫寫心得體會,同學們的興趣很高。有的同學說:「到現在我才知道售貨員也不容易當,要對各種商品的價格了如指掌,收款准確快捷。」通過這次調查活動,學生了解到要通過自己的實踐和嘗試去煅煉自己的實踐能力,為以後的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了學好數學的重要性,不再討厭數學了。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滲透、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組成一個協調統一的教育整體,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了,學習態度就端正了,少了心理壓力,自然就多了動力。

E.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生命健康教育

眾所周知,在大多數老師心中認為生命教育是德育的范疇,是可以在品德課、語文課教學中滲透的,數學等自然科學不會有生命教育的滲透。其實這是錯誤的,數學教學中也可以無時無刻不滲透生命教育。
一、深挖數學教材,隨機滲透生命教育
「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小學數學教材的例題、習題、注釋中,有不少進行生命教育的形象生動的圖畫和有說服力的數學材料。因此我們應將小學數學教材作為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載體,深入挖掘其中精神品質素養教育的因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拿最簡單的加法來說,1+1=2, 1+1+1+1+1+1+1=7。學生在做數學題時,總覺得1很小,就好比 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掰斷,但是,如果7根筷子或8根筷子排在一起,就很難掰斷。這時,你就可以隨時對學生說,一個人的力量看起來很小很小,但是眾人的力量連在一起:就會有無窮的力量。只要大家團結一心,就會有無窮無盡的力量,這個班級就會走向勝利、走向成功。
教材中有許多的數學史料或插圖,介紹了我國古代數學家對數學研究的突出貢獻,如方田章、祖沖之等。教師把這些知識系統地連在一起,讓學生認真閱讀,足可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另外,教材中還有許多反映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有說服力的數據,如十一冊百分數應用題里有計算長江長度的題,當學生計算出長江長度後,聯系四冊中介紹的巍巍珠穆朗瑪峰的高度,使學生由衷地感嘆「祖國的河山是多麼壯麗」、「我的祖國讓我多麼自豪」。
二、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德育情感
1.思想遷移法。
就是把數學中的原理和方法轉化成學生的一般的世界觀和思想方法,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例如,對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剪剪拼拼塗塗畫畫,動腦思考,自然地推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從中讓學生知道任何事都要親自實踐,相信事實,不能想當然。
2.比較法。

就是抓住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對不同的算式、圖形、解題思路進行對比,使學生從中發現規律,有比較,有鑒別,掌握知識;另一方面使學生學會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領悟了事物發展變化的原理。練習中經常會有一些把我國以前和現在比較的題,通過對比法讓學生有所觸動。如在學習百分數應用題時,介紹解放以來我國糧食產量依靠科學技術逐年增長,用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著佔世界22%的人口,從而使學生深刻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認識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讓我們有種民族自豪感。
3.學科之間進行滲透。
「要將數學與其他學科密切聯系起來,從其他學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資源。」例如,學習統計知識,可結合小學五年級《綜合實踐》統計「白色污染」,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又如數學活動課《節約能源》,可以聯系自然知識——能源,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能源、電、天然氣等,從而使學生拓展視野。將數學知識遷移到其他學科,使學生不僅提高了知識學習的興趣,而且逐漸樹立了聯系、轉化的觀點。
三、聯系生活實際,組織有趣的數學課外活動,在提高能力中受到生命教育
在課內,教師不僅要寓德育教育於數學教學過程,還應鼓勵和指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社會調查等途徑搜集、佔有資料,從中受到教育。
小學生在做加減法時,可以自己選擇道具,如在山上採集樹枝,剪成10厘米左右長, 剪整齊後讓他們帶到學校;可以下河在沙灘上拾漂亮的小石頭做道具;還可以拿上畫筆,製作一根根塗上漂亮顏色的各種材料製作的棒子,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編寫各種應用題。讓他們在教室津津樂道地談論美麗的學具,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讓學生體驗了生活,還培養了他們獨立能力,充分挖掘了學生潛力,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歡樂。
高年級學生學習統計知識後,可組織一次「我是小小交通員」的數學調查和訪問活動,到交通路口測算不同時間段的車流量;訪問交警,把測算和調查數據進行歸納整理,動手製作統計圖,動腦編應用題,最終使問題得到解決。這樣,不僅智力得到了發展,學生還在人際交往、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等方面得到了鍛煉,受到了生命教育和美育熏陶,寓生命教育於學習之中,寓生命教育於活動之中。

F. 請問有沒有小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和六年級的滲透健康教育的數學教案(急用)

我記得好象有身高
比如統計表,就是男孩與女孩的身高的生長速度

我也記不太清了

只能舉一個例子

不好意思啊

閱讀全文

與數學教案滲透健康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