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鋼琴課教案怎麼寫
鋼琴課復教案
一、教學制目的
二 、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四、授課對象
五、教學方法
五、教具准備:鋼琴 、音頻設備
六、 教學過程
七、教師小結:
無論是類似這樣的小曲子還是以後學到的大中型樂理,
無非要注意三件事:
一是彈什麼音
二是用什麼手指彈。
那麼這兩點都是我們在預習曲目的時候必須完成的任務。三是最重要的一個步驟:該如何彈,這裡麵包括用連奏還是短奏,音色要求如何,感情處理怎樣得當等等。
這是我們需要深思的一項。那在我們剛才的學習中,我發現
八、布置作業:
抓住重點延伸到整曲的練習,先慢速彈奏(曲子要求是小快板,但慢練便於仔細讀譜,克服難點。),注意強弱對比。
⑵ 音樂老師教案範文
作者單位:北京海淀實驗小學 馮琳
年級:二年級1班
課題:《阿細跳月》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舉例說明哪些民族是我們所熟悉的,從中使學生了解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
2、從視覺上使學生了解彝族這一民族的風格特徵。
3、從聽覺上使學生深入了解彝族民歌《阿細跳月》的樂型,掌握五拍節奏的特點及我國特色民族樂器的認識。
教學重點:深入了解彝族民歌的特性,掌握民樂合奏《阿細跳月》所帶來的旋律,介紹樂曲是由哪些民族樂器所演奏的。
教學難點:5/8節拍的掌握及民族樂器的分辨。
學生分析:
創造學生的想像空間,使學生的想像思維大於生活中固有的一切事物。發揚我國傳統民間
樂器的知識與文化,是小學音樂課程重要的因素之一,讓學生查閱和搜集有關我國五十六民族的文化特徵,使學生在課堂中充分自我展示。
教材分析:
《阿細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於雲南彌勒西山彝族阿細人之中。在節日或農閑的月夜裡,阿細人喜歡在松林或空曠草坪上舉行「跳月」。參加者多為男女青年。小夥子們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樂器,邊奏邊舞;姑娘們則隨著音樂,邊拍手邊舞,至興高采烈時唱《跳月歌》。《跳月歌》很有特點,全曲由do、mi、sol三個音組成,採用5/8節拍。演唱時,在每小節的第四、五拍的前半拍由舌的兩旁吸氣。旋律活潑跳盪,富於動感,特色鮮明。作曲家秦鵬章就採用了彝族「跳月」的這一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寫成了這民樂合奏曲。
教學准備:「哈利·波特」 的魔杖、音樂課件、演奏的樂器、彝族服飾
教學設計:
1、由「哈利·波特」的魔杖引發了同學們的討論,設計用有趣的魔杖給予學生神秘的暗示並激發學生的興趣,「請根據魔杖的提示尋找哈利·波特想了解中國民族音樂知識的線索,看看同學們誰的運氣最好,在准備的民族知識中和哈利想得是一致的。」
2、教師提前藏在學生教室里一些提示,讓學生趕快找到並揭開謎底,學生找到一些提示卡片,如:「樂器、音樂、舞蹈、服飾、民族」等,找到教師提早准備的彝族素材。並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准備的民族知識。
3、通過音樂使學生了解到彝族民歌《阿細跳月》的旋律,並進行詳細的段落分析,樂曲開始是彈撥樂、鑼鼓的輕輕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現了男女青年在聚集。跳月就要開始了,竹笛領奏出熱情奔放、歡騰跳躍的主題:這段主題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彈撥樂、弦樂及全奏多次反復出現,表現了多變的舞蹈姿態。第二部分作者將主題樂段作了移調處理,並進行幾次反復,與前面調性形成鮮明對比,好像健壯的小夥子們跳起了粗放的舞步。第三部分音樂又轉回原調,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後,整個樂隊全奏,樂曲進入高潮,在樂隊全奏中展現了宏大的舞蹈場面,彷彿狂歡中的人們忘記了疲勞。最後的短小尾聲,是採用了主題樂段的最後兩拍 擴充發展的,在漸強中結束全曲。
4、通過樂器使學生了解這首旋律活潑跳盪的《阿細跳月》,是由哪些樂器演奏的,教師准備一樣實物樂器,其餘的樂器可用課件代替,准備的樂器可以讓學生輕輕地用手嘗試,使學生體驗拿到實物的樂趣。
5、通過服飾使學生了解彝族的文化特色。並延續「哈利·波特」的魔杖使學生在教室找到關於彝族的服飾及裝物品,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通過舞蹈使學生掌握5拍節奏型,先可以用簡單的手來表示,123拍不動,45拍拍手;然後加上腳,123用腳來表示,1左2右3左45拍手;逐步較強難度。
7、結束,同學們安靜的等待和傾聽彝族舞曲的旋律「火把節之夜」,教師用「哈利·波特」的魔杖變出篝火放在教室中間,請同學們聽著《阿細跳月》的旋律,穿著彝族服飾,跳著彝族特有的舞蹈步伐,請一位同學代表「哈利·波特」也和大家跳起來,融入到我們團結的大家庭里。
8、弘揚民族文化精神。
⑶ 幼兒園大班音樂欣賞教案《鐵匠奧爾卡》
【活動設計】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新課改形式下的這句話成了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也成了幼教界教育理念的一大主流。幼兒不感興趣的事物,即使我們教師花的心思進行揣摩,那也只能算是灌輸式教育模式,到頭來仍是事倍功半的成效,且有悖於新《綱要》精神。 《孤獨的牧羊人》以其有趣、形象的木偶為素材,通過欣賞木偶劇的形式,融音樂於劇情的發展中,讓幼兒在欣賞木偶劇的同時,主動接受了音樂信息,潛移默化進入音樂氛圍中,為音樂教育開啟了另一種形式的門。 教師通過對教材的處理,如:拎出音樂中詼諧有趣的「襯詞」部分,進行細致分析,並賦予其角色形象,使音樂教育擺脫以往聽賞式的傳統教育模式,符合大班幼兒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有助於音樂活動的開展。 【活動目標】 1、能用不同的速度、音色表現歌曲中高音區和低音區兩種不同音區的襯詞分; 2、根據音符的高低位置,掌握襯詞旋律,按角色的形象特點用相應的歌聲演唱; 3、在學唱過程中體驗師生合作的協調和快樂; 【活動准備】 歌曲圖譜、視頻材料、鋼琴、老山羊、小山羊圖片;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之聲》插曲《do,re,mi》營造音樂氣氛 播放音樂,教師帶幼兒進入活動室,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做動作,調動氣氛; 二、介紹劇情,觀看視頻材料 1、今天老師不僅給你們帶來了好聽的音樂,還有一樣好玩的東西呢! 2、教師出示木偶,提問:這是什麼東西?知道它是怎麼玩的嗎?你們有沒看過木偶劇? 3、教師介紹劇情:老師今天帶來的這個木偶人是有個牧羊人,他個他的羊群——老山羊和小山羊住在一個高高的山頂上,他沒有朋友,覺得自己很孤單。但是他有一樣愛好,就是喜歡唱歌,他的羊群們看到主人唱歌,也跟著唱了起來。他們的歌聲非常好聽,吸引了王子,登山的人們,旅店裡的人,酒店裡的人,小姑娘。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歌聲吧。 4、播放視頻,完整欣賞; 三、欣賞木偶劇,感知襯詞旋律 1、完整欣賞後,提問:音樂里,唱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什麼? 2、你們的耳朵真靈,老師送你們兩個大拇指。「來伊噢嘟」在這首音樂里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襯詞」。這首音樂里,好多地方都出現「來伊噢嘟」,那它們在每一個地方唱的都是一樣的嗎? 3、幼兒自由討論,並嘗試學一學; 4、播放兩句襯詞,讓幼兒感受襯詞的旋律; 5、幼兒模唱襯詞,教師伴唱; 四、藉助圖譜,學唱襯詞 1、老師還請來了五線譜和音符寶寶來幫助我們學習這些襯詞。這五條線放在一起叫做五線譜,像豆芽一樣的叫做音符。我們來跟它們打聲招呼。 2、教師把這些音符請到了五線譜上,就能變出好聽的音樂來。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音高。現在請你們猜一猜,位置高的音符唱的音樂高還是位置低的音符唱的高? 3、請你們比較這兩張音符的位置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4、音符往上爬的我們叫它高音區,它唱起來就像爬樓梯一樣,一級一級往上爬。音符平過去的我們叫它低音區,唱起來像走路一樣,平平穩穩的。 5、幼兒與教師一起做手勢看圖譜演唱一次。 6、這兩句襯詞分別表示贍養公公和小山羊唱歌的聲音,請你們猜一猜哪句是老山羊唱的,哪句是小山羊唱的?為什麼? 7、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老山羊老了,嗓子會發出怎麼樣的聲音?小山羊呢? 8、用不同的速度、音色來表現襯詞 A、高音區——小山羊 B、低音區——老山羊 9、觀看視頻,並模仿一下老山羊和小山羊的聲音。 10、請孩子們到鋼琴旁邊,分別學習老山羊和小山羊的聲音,男孩子當老山羊,女孩子來當小山羊,並請個別幼兒模倡; 五、師幼合作表現襯詞,體驗師生合作的樂趣。 1、小朋友們剛剛唱得特別棒,老山羊的聲音都表現出沙啞、粗重、慢吞吞的樣子,小山羊也表現出歡快、明朗、悅耳的樣子了。下面老師請你們跟老師來合作,你們唱襯詞的地方,老師來唱牧羊人的聲音。 2、播放視頻,師幼合作演唱歌曲; 3、有些小朋友還不知道地方是牧羊人唱的,哪些地方是羊群們唱的,不要緊,老師也請來了五線譜和音符寶寶來幫忙,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4、出示音樂圖譜,請幼兒找出老山羊和小山羊演唱的地方,並貼上相應的圖片; 5、教師當牧羊人,男孩子當老山羊,女孩子當小山羊,一起演唱歌曲; 六、結束部分。 1、牧羊人現在還孤單嗎?為什麼? 2、教師小結:牧羊人再也不孤單了,因為他不僅有羊群們陪他一起唱歌,還有我們小朋友跟呢。現在老師請你們跟牧羊人一起表演吧。 播放音樂,教師擺弄木偶,幼兒邊唱,邊隨意做動作,出活動室。
⑷ 鋼琴教案怎麼寫啊!!!!
1、 上課鈴響,師生問好!
2、 鋼琴准備練習(5分鍾左右)
彈奏《哈農鋼琴練指法》的第1條、第38條練習,要求學生彈出富有歌唱性的音色,第38條音階准備練習中,彈出歌唱新的上行、下行的音階。
3、 導入新課:《六月—船歌》已經基本練習過了,由學生向老師總結一下關於已經掌握的《六月—船歌》的相關知識內容。
4、 教師補充學生的總結,並注意指導學生對作品整體形態的把握。闡述作品的創作背景和相關的內容。
5、 讓學生彈奏一遍《六月—船歌》,並和學生一起描述作品刻畫的畫面:夏日的夜晚乘小舟盪漾在微波上,沉浸在幸福中,敬請享受大自然的恩賜,
a.彈奏的觸鍵要領:演奏時要首先做到將旋律從心底悠然自得的歌唱出來,努力通過指尖控制鍵盤,手指盡量貼鍵,力量要從一個指尖轉移到另一個指尖,用這樣的方法把旋律線條從「指尖」流出來,同時要學會聆聽,善於分辨彈出的聲音是否達到如歌的地步,是否表達出要創造的意境。
b.作品的彈奏:學生在演奏作品的第一部分,教師開始逐段地進行分析,要讓作品第一部分彈出三種力度層次(1)高聲部的旋律即要明亮又柔和,他是最主要的聲部必須十分的歌唱,(2)每小節中低音要保持歌唱性低音線條,(3)中聲部中除了用節奏和優美的和聲伴奏外,還時時出現短小的伴唱旋律與高聲部相呼應,要適當的加以強調,造成親切、溫暖之感。
c.彈奏中指導學生主義作品中調式色彩的對比。
d.在《六月—船歌》第一部分中b之後再出現a時,要注意左手從f漸弱下來,但右手則在不知不覺中從p的力度中流淌出來,兩手銜接要十分自如才能使a部分再現的更為親切。
6、 第二部分的彈奏:音樂轉入大調,變得淳樸明快,似乎是人們無憂無慮的歡笑和相互戲水的場景,從中還能聽到人們的喧鬧聲和相互戲水的場景。
a.音樂要逐漸的熱烈起來,poco piu mosso(稍稍加快)要從慢開始,一步一步的動起來,平行的三度、八度盡量要用連奏,要注意36小節處開始的和右手呼應的左手的小旋律。
b.Allegro giocose(愉快的快板)高潮部分音樂開始變得開朗、興奮,要注意踏板的運用,必須每一拍換一次踏板,避免聲音變得亂。
c.結束部分d最後的琶音可以逐漸得變寬,要保持高音的旋律線條,琶音要清楚,聲音要明亮,要一直把亮的聲音堅持到最後一個***,並用踏板把聲音加以延續,向深呼吸一樣停頓半拍,然後用非連音彈出有感觸地聯結句。
7、 第三部分要注意彈出左手部分呼應句的旋律,加強作品語句的對比美,左手的中聲部要比第一部分a段時更為強調,要使左手的執法盡量合理,演奏的要流暢。要把人們從盪舟中所感受的大自然的美機獲得的樂趣在相互對話中得到進一步抒發。
8、 尾聲:
a. 演奏時要善於區分不同的音色,右手用大指持續的盡量歌唱性的走出一個舒展的璇,聲音要深一些;
b. 用小指演奏的***高音則形成一個閃閃發光的另一旋律,好像隨著人聲的歌唱而歌唱;
c. 為了把右手大指持續演奏的旋律盡可能彈得連貫和歌唱,除用大指盡可能貼鍵外,還必須巧妙地使用踏板,根據旋律地進行每一拍換一次踏板。
d. 要在演奏中令人感到三個聲部完美的協和,彷彿是天、地、人的完美的和諧。人們在逐漸的遠去的同時,還戀戀不舍回頭顧盼。
e. 最後結束***的時值可用踏板保持的長一些,是泛音罩著這美好的天空。
9、 學生再次演奏,並在此基礎上布置作業:
a. 多歌唱旋律,充分體會旋律的歌唱性。
b. 按上課要求分樂句的練習作品中出現的旋律、小旋律,充分把握作品的歌唱性。
c. 完成整個作品,把握作品的流暢性。
⑸ (急求)鋼琴教案!
這篇洋娃娃的夢的關鍵詞是洋娃娃的夢,
教學內容:欣賞鋼琴獨奏曲《洋娃娃的夢版》。
教學目標:
1、欣權賞鋼琴曲《洋娃娃的夢》。
2、根播音樂創編洋娃娃的故事,並隨音樂表演。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堂課內容導入新課。
1、演唱或表演《老鼠和大象》。
2、告訴學生本堂課欣賞的樂曲與洋娃娃有關,認真聆聽,洋洋娃娃在做什麼?
(二)欣賞音樂《洋娃娃的夢》。
1、聽錄音,教師自己彈奏或請學生彈奏《洋娃娃的夢》。
2、啟發學生思考,樂曲表現了洋娃娃幾種不同的情緒,或洋洋娃娃身邊發生了哪些故事情節。
3、請學生隨著音樂講述自己聯想到的內容。
(三)聽音樂,創編洋娃娃的故事。
(四)在《洋娃娃的夢》的音樂背景下表演。
(五)分組表演整個單元的四項內容(五個故事),結束全課。
教學反思:欣賞樂曲是富有想像力,學生願意參與到表演活動中。
另外一個沒有哦~不好意思啊~
⑹ 欣賞教案寫作。音樂欣賞舒伯特「鱒魚」鋼琴五重奏「第四樂章」
教學目標: 一、能初步形成聽賞多聲部的能力,了解變奏曲式和變奏手法。 二、嘗試運用所學的音樂表現手法進行簡單的變奏。 教學重、難點: 一、引導學生體驗音樂要素及表現手法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二、運用所學內容進行「變奏」編創。 教學用具:多媒體設備 教材分析: 1、 作品分析:《鱒魚》是舒伯特1817年根據詩人舒巴爾特的浪漫詩創作的一首藝術歌曲。它以敘述式的手法向人們揭示了善良和單純往往被虛詐和邪惡所害,借對小鱒魚不幸遭遇的同情,抒發了作者對自由的嚮往和對迫害者的憎惡,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2、 作者介紹:舒伯特(1797---1828)奧地利作曲家,歐洲浪漫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由於生活貧困又不願依附於權貴,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悶和壓抑的情緒,年僅31歲就離開了人世。舒伯特的創作體裁非常廣泛,包括歌劇、交響樂、重奏樂、奏鳴曲等,其中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創作領域,被譽為「歌曲之王」。 3、 作品結構圖(略) 4、 重奏樂:又稱之為室內樂,17世紀起源於義大利。近代室內樂指每一聲部都由一件樂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按聲部人數的多少可分為「二重奏」、「三重奏」等,也可按演奏的樂器分為「銅管重奏」、「木管重奏」等,其中最常見的形式是弦樂四重奏,分別由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組成。 5、 變奏曲式:由代表基本樂思的音樂主題及若干變奏所構成的曲式,稱為變奏曲式,變奏中最初的呈現並作為以後變奏所依據的原型部分,稱為變奏的主題,其後的各次變奏依次稱為變奏一、變奏二、變奏三……結構圖式為A+A+A+A…… 6、 常見變奏手法:改變演奏、演唱方式:加入各種裝飾音;改變音色、速度、力度、節奏、調號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釣過魚或看過別人釣魚嗎?如果你作為被釣上的魚,有什麼感想?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在舒伯特筆下的那條魚的命運又是如何呢? 1、欣賞歌曲《鱒魚》 2、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引出課題——《鱒魚》鋼琴五重奏(第四樂章) 《鱒魚》是舒伯特在1817年根據詩人舒巴特的浪漫詩創作的一首藝術歌曲。它以敘述式的手法向人們揭示了善良和單純往往被虛詐和邪惡所害。 二、新課教學 分段欣賞《鱒魚》鋼琴五重奏(第四樂章)。 1、結合書本,了解樂曲結構及各樂段主奏樂器。 2、播放主題,學生按照課件打出的譜例,跟隨主奏小提琴演唱主題旋律。 3、欣賞變奏一至變奏五。 教師:變奏一至變奏五將展現給大家不同的風貌,我願做一名向導,帶大家走進這五光十色的變奏世界,請大家注意我的向導提示。 向導提示: 變奏一:主奏鋼琴使音樂發生了什麼變化?誰在和鋼琴對話? 學生:音樂情緒變得歡快、跳躍。像是小提琴在和鋼琴對話。 變奏二:誰叫醒了你的耳朵?主奏大提琴營造了什麼意境? 學生:小提琴的演奏最為清晰,大提琴使人感到安詳、愜意。 變奏三:請你跟唱主題,別讓它溜走! 教師:主題的情緒變得怎樣? 學生:陰沉、有些壓抑。 教師:哪件樂器促成了這種情緒? 學生:是低音提琴。 教師:是誰拉扯著你離開主題?它表達了怎樣的心情? 學生:是鋼琴。它快速的演奏,顯得很焦急。 變奏四:將你的心貼緊音樂,你聯想到了什麼? 學生:我彷彿看到了漁夫拚命攪渾河水,而小提琴的演奏像小鱒魚在逃。 變奏五:告訴我你此刻的心情。 學生:傷感。 4、欣賞結束段,體會作者的創作初衷。 教師:雖然歌曲中敘述的故事已經講完了,但舒伯特還是意猶未盡地寫下了結束段。他想藉助結束段的情緒告訴我們什麼呢? 師生共同討論:黑暗將過去,善良永存。 三、賞析與體驗 復聽:變奏一、變奏四,體驗音樂要素的變化在變奏中的作用。 變奏一 ⒈復聽變奏一,請學生用手勢及圖形譜的方式表現情緒中的跳躍性。 ⒉引導學生從中發現鋼琴和小提琴是怎樣造出歡快、跳躍的情緒的? 學生:鋼琴音色明亮、主題移高八度、小提琴演奏三連音。 ⒊完整欣賞變奏一,感受音樂要素的改變為樂曲帶來的變化。 ⒋聽變奏四,請學生用動作表現強音的節奏,師生共同找出造成恐懼情緒的要素(力度的增強、六連音造成的緊迫感、d小調)。 變奏一 主題移高八度 鋼琴明亮的音色 三連音 變奏四 ff的強音 六連音造成的緊迫感 d小調 5、師生共同總結:此作品所使用的基本變奏手法。歸納「變奏」的概念。 變奏一 音高 音色 音型 變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