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飢餓毛毛蟲教案小班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的孩子們都會問這樣的問題:「我是從哪裡來的?」「小白兔是從哪裡來的?」他們會反復地提出這個問題,這是孩子們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一個過程,這是孩子們發展的需要。
《綱要》中指出:「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我們知道,孩子的發展需要在個體發展的過程中會隨時表現出來,一般來說,孩子所突然熱衷的行為,往往是符合該年齡孩子發展水平的新的需要,如新的興趣傾向、新行為的出現、反復提問和追究特定事物、同伴爭議等,這正是機會,捕捉它們,並創造條件,提供刺激,誘發經驗,在幼兒自身需要的基礎上組織活動,滿足發展的需要。
因此,我選用了繪本閱讀《好餓的毛毛蟲》。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孩子們在觀察,傾聽,講述的過程中了解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2、技能目標: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毛毛蟲的變化並能大膽地說出來。
3、情感目標:培養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變化。
活動准備
1、課前准備:捉一隻毛毛蟲到幼兒園,先讓幼兒進行觀察,了解毛毛蟲的一些特徵。
2、頭飾:毛毛蟲、蝴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
教師戴毛毛蟲的頭飾,扮作毛毛蟲很餓的樣子,說:「我好餓呀,怎麼辦,誰能幫幫我?」
(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幼兒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回答,引入課題)
二、閱讀繪本
1、教師利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逐頁閱讀繪本。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麼時候啊?哦,那你告訴我,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呢?毛毛蟲在吃什麼東西?它喜歡吃的和你喜歡吃的一樣嗎?等等。)
2、游戲「變變變」
幼兒和教師一起做毛毛蟲在地上爬行著去「找東西吃」,吃飽之後開始「吐絲」做成繭把自己包裹起來不動,然後慢慢地破繭而出變成蝴蝶飛起來。
(讓幼兒動起來,使幼兒的注意力能夠集中,並且利用游戲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結束活動
孩子們,毛毛蟲吃了好多東西,才慢慢地變成了蝴蝶,那我們教室里的那隻毛毛蟲也要吃東西呀,我們該怎麼辦呢?
(回應幼兒的答案,最後和孩子們一起將毛毛蟲放回到大自然中,培養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教學反思
在活動的引入環節,我以情境引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為幼兒創設了一個積極應答的環境,幼兒能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回答。所以,幼兒在回答的過程中都很積極,引入環節的效果較好。
在閱讀環節中,我的引導性提問中對小班孩子的發展情況估計不夠,所以孩子們在觀察、閱讀及發言的時候效果不是很好。
在感受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中,我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身體做成毛毛蟲在地上爬行著去吃東西,然後吐絲做成繭把自己包裹起來不動。然後慢慢地破繭而出變成蝴蝶飛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用自己的身體和教師一起來感受變化的過程,將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都突破和掌握。孩子們也在一起活動的過程中輕松的掌握,效果較好。
聽課教師對感受的過程的評價較高,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快樂地學習、掌握知識。
本次活動中,我有一個困惑:在結尾的時候,要如何與開始的情境相響應?同時,在這個環節中該從哪個方面去引導幼兒的情感體驗與發展?我的設計是引導幼兒愛護動物。而這方面的情感並不是很適合這個活動。聽課的老師也都進行了探討,但仍沒有得出一個滿意的結果。
❷ 幼兒園小班美術毛毛蟲教案
下載應用吧,一切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