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絢麗的世界民族音樂教案

絢麗的世界民族音樂教案

發布時間:2021-02-14 04:01:11

A. 世界民族音樂

http://www.366e.net/366music/mzyy/
民族音樂

http://www.gangqinpu.com/
鋼琴網內站容

B. 絢麗的鼓中班藝術教案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及鼓聲強與弱的力度變化。
2、會聽隨鼓聲的大小做相應動作,表現鼓聲的強與弱。
3、培養與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並體驗兩人一起合作造型的愉快。

活動准備:關於鼓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入場:隨伴奏帶開火車進入課室。
1、引導幼兒跟隨音樂節奏做動作。
2、引導小朋友辨聽和模仿火車開來(由弱變強)和火車開走(由強變弱)的聲音。
3、擴散練習:鼓勵幼兒大膽模仿各種小動物來了和走了的聲音(如小雞、小鴨、小貓、小狗等),注意聲音的由弱變強和由強變弱。
(二)主體部分:欣賞歌曲1、用動作感受歌曲第一段(1)指導語:你們覺得剛剛的音樂怎麼樣?(引導幼兒說出開心,快樂)這首好聽的音樂還可以用來跳舞呢。
(2)播放歌曲第一段,教師隨樂舞蹈。
(3)引導幼兒隨第一段舞蹈,用動作感受歌曲。
2、欣賞第二段,用身體動作表現鼓聲。
(1)感受鼓聲強弱。
指導語:來了好多小鼓手,請小朋友閉上眼睛仔細聽,他們是怎麼敲鼓的?
引導幼兒認真傾聽,感受鼓聲強弱。
引導幼兒用拍手和嘴巴發出的聲音表示鼓聲強弱。
(2)欣賞歌曲完整欣賞歌曲一遍,找出歌曲中的鼓聲特點。
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鼓聲由弱到強。
鼓勵幼兒創編舞蹈動作表現鼓聲的最強音,鼓勵幼兒相互學習、模仿,並進一步創編。
3、隨樂完整表演。

C. 如何在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中滲透民族音樂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對人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它能夠直接而又強烈地影響人們的感情,觸及人們的心靈深處。學前期正是個人情感由低級向高級逐步發展的重要階段,而音樂教育在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奠定文化藝術修養基礎等方面對一個人的成長發展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指出:「在音樂教育中,音樂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我們應該看到,孩子們中將來去當音樂家的畢竟是很少的,許多孩子長大後只是成為傾聽、欣賞音樂的人,那我們首要的任務就應該是為眾多的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們著想,幫助他們,使他們也能夠參加音樂活動,能夠成為積極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樂欣賞者,能夠從音樂中享受到樂趣。要做到這些,就應該從孩子抓起,從幼兒時期開始進行音樂教育,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藝術修養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富有情感性的音樂活動對兒童的各方面發展更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位於甘肅省南部的舟曲縣,具有甘南的「小江南」之稱,境內山河縱橫、水草豐美,面積達3009.18平方公里,總人口有13.47萬人,藏族佔32.67%,屬北亞熱帶大陸濕潤性氣候。優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悠久絢爛的歷史文化,舟曲的祖輩們在這片美麗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繼往開來,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民間民俗文化且沿襲革故,不斷發展,形成了今天多姿多彩的民間民俗文化事象,促進了舟曲民間民俗文化的初步繁榮。

當地幼兒深受周圍環境中這些本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他們對此有濃厚的探索興趣。為此我們在《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指導下,從實際出發,充分挖掘本土優秀文化,以幼兒發展為本,充分考慮幼兒的特點、興趣、能力、需要,從弘揚本土文化,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認知,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入手,著重培養幼兒的民族自豪感,使幼兒萌發感受本土文化的興趣,啟迪幼兒創造本土文化的意識,並在與幼兒一起不斷地學習和探索中,創編了一系列取材於舟曲民間生活,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兒童歌曲、舞蹈以及適合幼兒的節奏樂曲,同時,我們不斷探索、建構、優化具有本土文化教育特色的園本課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系列論文(一):讓幼兒走進多彩的本土民歌世界。

唱歌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活動,在他們心情愉快時,還會咿咿呀呀地自哼自唱,歌唱是孩子們最輕松自在的表達、抒發和交流的藝術活動。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對歌唱的作用和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通過歌唱最容易接近音樂,歌唱也是最容易表達思想情感的音樂形式,有了歌唱的基礎,更高層次的音樂教育就能夠得以發展。歌唱是普及音樂教育的切實可行而又具實效的途徑。

然而,任何藝術形式都來源於生活,傳統藝術是每個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最寶貴的文化資源,是幼兒在生活中能夠親身感受得到、觸摸得到的。因此,我們在唱歌教學中融入了本土音樂素材,這些和生活緊密相聯的本土音樂,充滿了生命力。孩子們在自己熟悉的民族文化中學習,產生了觸動心靈和情感的巨大力量。這樣,情感教育就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藝術的感染滲入兒童的心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們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志趣、文明的行為和民族的精神和氣質。

1.1 創設良好的音樂教育環境,激發幼兒對本土音樂的興趣。幼兒本土音樂教育活動的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讓幼兒在有趣的民間音樂教學活動中陶冶性情和品格,逐步認識和了解本土民間音樂。我們精心篩選了一些優秀、健康、積極向上的民間歌曲,滲透於幼兒唱歌教學活動中,讓孩子們深深體會到了民間藝術的魅力。我們注重通過環境對幼兒進行教育,因此創設相應的環境,讓幼兒去看、去聽、去摸、去感知,使他們獲取的物體直觀、形象、具體,印象便會更深刻、更容易產生學習的願望。

同時,我們錄制了一些光碟和磁帶,在課休時間組織幼兒自由欣賞。因為這些音樂素材都取自孩子們身邊,所以大家興趣特別高,如在欣賞《牛兒,你和我交上了好朋友》這首歌曲時,教室內氣氛活躍,有幾位男孩子當場作秀表演耕地、喊牛等情景,孩子們紛紛討論自己見過的牛和牛的一些本領。短短的幾分鍾,有些幼兒已經能夠基本哼唱歌曲,一段隨意的欣賞超乎了預期的效果。

在音樂活動室四周的牆壁上,我們布置了貼畫。如:少數民族的服飾,民族舞蹈示意圖,一些有情節的插圖等,並設立了本土民族音樂區,擺放了舟曲民族頭飾、腰帶、口弦等,通過幼兒的欣賞、交流、擺弄等,感受民間音樂的美,逐步萌發了孩子們對本土音樂的興趣。通過「聽」和「看」,潛移默化地使民間音樂在幼兒腦中紮下了根,調動了他們對本土音樂的興趣,產生了對本土音樂的強烈學習慾望。

1.2 採用生動有趣的活動方式,促使幼兒主動學習。我國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指出:「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是兒童的基本活動。因此,我們採用生動形象的游戲教學,讓幼兒在活潑有趣的音樂中,自然地學習民間歌曲。

如以《紅紅的燈會》這首歌為例。舟曲每逢正月十九,是一個類似過年的喜慶大節,各村各寨都把自己所供奉的「婆婆」(菩薩)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後在晚上抬著轎子,按「婆婆」排位大小依次遊街,廣大市民則以掛荷包、掛紅袍、鑽轎子等形式來祝賀一年的風調雨順和祈求來年一切如意。這天晚上,舟曲的大街小巷搭滿松棚,松棚的頂上和兩側則掛滿各式各樣的燈籠,五彩繽紛的燈籠交相輝映,使小城亮如白晝。《紅紅的燈會》正是歌唱了舟曲正月十九傳統燈會的情景,當老師拿出一些正月十九晚上拍的圖片時,身臨其境的感覺早已讓孩子們興奮不已,接著引導幼兒欣賞配有《紅紅的燈會》這首歌曲的CD碟片,充分激發了幼兒學唱歌曲的慾望。由於這首歌來自幼兒的生活,活動前老師進行了大量的准備和啟發,幼兒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唱得歡快活潑、充滿情趣。 老師的語言在教學中也起到重要的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運用的語言生動與否是和幼兒對音樂的感知、對音樂的接受成正比的。如幼兒在學習歌曲《請你再到舟曲來》時,老師用神秘的語氣講述翠峰山的古老,用自豪的語氣及表情講述拉尕山的秀麗,用熱情的口吻表達舟曲人向客人送花、獻哈達的情景。這樣引導幼兒感受音樂中起伏的節奏,由於幼兒理解了歌曲中的情感,孩子們很自然的將自己對家鄉的熱愛和歡迎遠方客人來舟曲的情感融入到唱歌中。

1.3 將本土歌曲和主題活動有機結合,靈活地選擇民間歌曲。舟曲本土民間歌曲形式多樣,擴展了幼兒音樂表現的內容。民間歌曲內容的豐富性,為幼兒的唱歌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每一學期中,我們都要進行各種主題活動,同時又根據各主題選擇相應的民間歌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2007年秋季學期國慶節時,教唱《拉尕山寨》這首歌,使幼兒加強了對家鄉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而升華到對祖國的熱愛。在2008年春季學期第四周舉行的「春姑娘來了」主題活動中,學習舟曲民歌《放風箏》,老師通過談話引導幼兒觀察春天的景象:柳樹發芽,花開了,草綠了,小朋友都到操場上放風箏……然後出示舟曲「社火」中的放風箏片段,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感受優美的曲調,引導幼兒充分體會春到舟曲的美麗景象,培養了他們熱愛舟曲、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幼兒在接受民間歌曲的過程中,受到認識水平的限制,暫時還不能完全理解民間歌曲,不能完全理解民間歌曲所傳遞給他們的全部內涵。但是,這些帶有濃郁民族藝術氛圍的內容和形式,隨著唱歌所滲透給孩子的民族精神,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樸素的愛國主義思想的種子,在他們未來成長的道路上潛移默化地發揮著作用。

2.系列論文(二):本土民族舞蹈在幼兒舞蹈教學中的滲透。

舞蹈教育是幼兒音樂藝術教育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是對幼兒進行美育教育的一種理想方式。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孩子們不但能得到動作的協調和靈活性的訓練,思維能力也能得到培養和開拓。而在本土文化的長河中,民間舞蹈總是以其神奇的魅力熠熠發出絢麗的光澤。

舟曲縣是一座位於中國西北部的偏遠小縣,具有藏族特色的民間舞藝術歷史悠久且形式多樣,是舟曲的風俗習慣和人民思想感情的最直率、最真摯的表現,蘊藏著廣闊博大的民族文化內涵,傳頌著舟曲人民自愛、自信、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和質朴、勤奮、樂觀的民族神韻。在各類舞蹈藝術中,民族舞蹈既是源,也是流,沒有學習、繼承就沒有發展,並且民間舞以極具觀賞性的藝術內涵,既能滿足孩子們對家鄉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又能滿足孩子們的審美需求。

因此,在幼兒園,我們充分挖掘一些優秀地、適合幼兒的本土民族舞蹈素材,以激發幼兒對民間舞蹈藝術的興趣為切入點,向廣大幼兒普及本土民族舞蹈文化,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2.1 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本土民族舞文化。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舟曲的民族舞音樂曲調活潑、節奏鮮明、情緒歡快,幼兒也十分喜歡這類音樂作品。鮮明的情緒色彩容易感染幼兒,引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有強烈節奏特點的旋律則常常會引起孩子們的動作反應,他們會情不自禁的隨著音樂打拍子,晃動身體或做動作。因此,我們經常組織幼兒觀看和參加一些舟曲的民間文藝活動,並利用孩子們吃早點前及課余休息的這段時間,播放一些歡快、優美的舟曲民族舞音樂,並講解音樂的內容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再配上具有典型民族特點的動作,同時告訴孩子這些動作所表達的含義,讓幼兒初步感受自己家鄉的本土舞蹈藝術。

如在寒假期間,我們充分利用社會及家庭方面的教育資源,激發幼兒和家長觀看舟曲春節期間的「社火」系列活動,並在新學期組織幼兒大膽地講述或表演自己所看到的「社火」。其中有一位叫楊雪萍的大班小朋友,不但會完整地演唱「社火」曲——《擔水》,而且把擔水的動作表演得淋漓盡致。同時,我們還組織幼兒觀看一些舟曲民間傳說故事圖片和民間舞表演,這些生動的民間傳說和獨特古樸的舞蹈都產生於舟曲人民生活的土壤中,它用舟曲人自己的美學觀點,向幼兒展示了一幅幅舟曲祖輩們生活的生動畫面。

豐富的本土舞蹈音樂開拓了幼兒的視野,多彩的本土音樂方式吸引了幼兒的視線,經常、持久的音樂熏陶使幼兒對本土民族舞的愛好大大增加,激發了幼兒學習探索本土文化的興趣。

2.2 在教育活動中學習本土民族舞文化。有了日常生活中初步感受的經驗,再加上孩子們自己在社區接觸到的一些知識,孩子們學習起本土民族舞就容易得多了。我們深入民間,大量收集合適的本土民族文化方面的舞蹈音樂材料,並選擇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淺顯易懂的能被幼兒所接受的舞蹈音樂材料,整理匯編,既保留本土民族舞原有的風格,又適合幼兒特點。學習本土民族舞時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既先學習民族舞中最具典型特點的動作,如《放風箏》的顫膝、平步、放風箏,《鍋庄》中的彈口弦、背水等,有了這些動作基礎,而後再將各動作貫穿起來,學習成品舞便得心應手。

例如學習本土民族舞《多迪鍋》,在日常接觸中孩子們了解了「多迪鍋」的傳說,感受到了青年扎海和姑娘達瑪的聰慧和善良,也憎惡國王的可恥,嚮往著五月初五時,人們採花、唱歌、跳舞,互送吉祥、祝福健康、崇尚和平的美好情景。了解了舟曲人民熱愛家鄉,熱愛幸福新生活的思想感情。在教授基本動作時,我們提醒幼兒想像翠綠的香柏樹,潔白的枇杷花;美麗的鮮花,綠色的草原,身穿漂亮服裝的藏族小夥子和姑娘們,載歌載舞,互贈鮮花……。要求幼兒做動作時,動作要舒展、歡快、情緒上要熱情奔放。並觀看碟片,再次欣賞舞蹈《多迪鍋》,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動作。經過啟發,再加上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掌握了捧花、彈口弦的基本動作,孩子們心領神會,動作也符合要求,課堂氣氛活躍了。學會了基本動作,再將動作一貫穿,結合孩子們對舞蹈內容的理解,一段完整的成品舞,孩子們很輕松地學會了。

2.3 創作活動中表演本土民族舞。通過上兩個環節的准備,幼兒基本上掌握了舟曲民族舞的動作特點。舟曲民族舞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一旦為孩子所接受,必然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他們的心趣交相映照,這時教師引導幼兒來創編舞蹈動作,可以充分發掘幼兒的潛力,培養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孩子們在唱自己喜歡的歌曲時,也會情不自禁地把已熟練掌握的動作編入歌曲,邊唱邊舞,來抒發內心的感情。

如在學會舟曲民間歌曲《拉尕山寨》後,我們要求班上的孩子用動作來表現歌曲內容,結果孩子們積極舉手參與創作表演,最後用採花、捧花、背背簍下山等動作,完整地、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歌曲內容。再如舞蹈《請你再到舟曲來》,這本來是一節新授舞蹈課,將它改為創編課,幼兒積極性很高。經過提醒,孩子們在以前積累動作的前提下,以膝蓋的顫動與屈伸為基礎,應用上肢捧花、獻花、靠步、彈口弦等動作表達了舟曲人熱愛勞動,向遠方來客獻花的愉快情景,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由於這是幼兒自己的創作,幼兒的表演興趣高昂,經過整理,由幼兒主創的舞蹈《請你再到舟曲來》被定為舟曲縣幼兒園幼兒晨練曲目。

2.4 在欣賞過程中發現本土民族舞特色。有了感受、學習、表演的實踐,孩子們掌握本土民族舞的水平則會更進一步,其復習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們欣賞一些優秀的本土民族舞蹈作品,從中尋找舞蹈作品的動作素材和民族性。一段優秀的民族舞作品都有兩個特點:一方面立足於人們生活的原貌,從中提取豐富的動作形象;另一方面則涉取了本民族的舞蹈文化,創作出有地方特點、有韻律地動作語言,使作品既有情趣,又有自己的屬性。幼兒的心靈是一個博大而又透亮的水晶體,有著無限的可塑性。幼兒學習和欣賞本土民族舞蹈作品,不只是為了讓幼兒擁有自己民族屬性或自身光彩,最重要的一點是,它還是一種「育人」的方式,不僅可以使孩子從小懂得自己民族的特色,而且可以培養孩子們自幼熱愛民間舞藝術的美好情懷。

結合舟曲縣創建的「和諧舟曲、活力舟曲、平安舟曲、發展舟曲、魅力舟曲、富裕舟曲」這一特色活動,在對幼兒進行愛家鄉、美化家鄉,增強幼兒環保意識教育的同時,我們創編出舞蹈《豐收花鞭》。孩子們在欣賞中發現,裡面的舞蹈動作大部分是人民勞動情境的再現。舞蹈節奏爽朗,情緒紅火,構圖清晰,調度靈活,當花鞭在舞台上揮動,孩子們的歡快之心、興奮之心、喜樂之心得以充分的表露,同時又結合著外來舞蹈跨部的扭動,把舟曲民族的律動與引進舞蹈的形態自然貼切地融為一體,既有民族性,又有現代感;既有地域性,又有時尚味,給孩子以親切與清新的感受。通過欣賞《放風箏》、《牛兒,你和我交上了朋友》、《紅紅的燈會》等,引發了幼兒的本土舞意識,使舟曲民族舞潛移默化地根植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上,為本土民族得以健康地發展,撒下了希望的種子。

由此可見,在幼兒舞蹈中滲透本土民族舞蹈,不但繼承和發展了本土民族舞,而且激發了幼兒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熱愛祖國、崇尚和平的情感,使幼兒在自然環境中得到了全面發展。雖然這需要指導者細心的研究與耐心的探索,但幼兒燦爛而又真摯的笑容,便是我們最大的收獲和喜悅。

3.系列論文(三):民間音樂在幼兒打擊樂活動中的開展。

音樂是在時間中運動的藝術,凡是在時間中運動的事物,都存在著節奏,節奏是它們的本質特徵。在音樂中,可以有不帶確切音高的音樂,比如:各種鼓樂、民間打擊樂等,但是沒有不帶有節奏的「音樂」。可以說,節奏是音樂的「骨架」,是最基本的音樂元素,為什麼沒有經過任何學習的幼兒就會有自發地跟隨音樂的表現呢?就是因為人們生命本身就有著豐富的節奏形式,音樂的各種要素中節奏與人的心理聯系最直接,關系最密切。節奏是富有生命意義的要素,感知節奏是人們的本能。

舟曲民間音樂內容十分豐富,且形式多樣,它產生於勞動生活,匯集了舟曲各民族的特色,包攬了許多種音樂的表現形式,然而目前幼兒教學中,我們所開展的音樂活動形式單一,適合幼兒的音樂素材很少,對幼兒音樂能力方面的培養也很有限。而形式各異、體裁紛呈的舟曲民間音樂融入到幼兒的打擊樂活動中,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缺憾,它既容易走進幼兒的心靈,為幼兒所理解接受,同時又便於收集、易於使用。

3.1 認識本土特色樂器,培養音樂情趣。幼兒藝術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長期的,是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里參加無數次的藝術活動中得到發展的,節奏性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針對這一特點,我們一方面通過拍手、拍腿、踏腳的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另一方面為幼兒提供一些本土特色打擊樂器,引導他們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活動中感受節奏性活動的興趣和美感。

我們在音樂活動室內,布置打擊樂器角,引導幼兒自己擺弄節奏樂器,熟悉節奏樂器的音質、音色,幫助幼兒自己從敲打節奏樂器的活動中辯別各種樂器的特色和性能,引導幼兒自己去探索,敲打節奏。活動過程中,我們注意觀察了解孩子們喜歡什麼樂器,喜歡什麼樣的節奏和聲音。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使用各種節奏樂器,老師們鼓勵他們多聽、多練、多感受。如學習《什麼樂器在歌唱》,准備口弦、三角鐵、竹筷、鈸、喇叭、小鼓、竹板,讓幼兒用這些樂器進行節奏練習。通過練習讓幼兒感受舟曲特色樂器的音質、音色;通過有節奏的訓練,聯系這些樂器的特點,培養了他們對音樂節奏活動的感受力、表現力和興趣愛好。

音樂滲透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對幼兒的發展也起著積極作用。我們鼓勵幼兒關注生活中的細節,如下大雨和小雨能讓幼兒認識一些常見樂器——串鈴、鈴鼓、沙筒,小鳥的叫聲、小河的流水能讓幼兒認識本土樂器——口弦、竹板等,然後引導幼兒選擇適合與大雨和小雨相匹配的樂器,選擇適合鳥聲、水聲的樂器,這樣不僅讓孩子通過歌聲和小樂器表現了對大自然的感受,同時在探索中學習了不同樂器的敲擊方法。

3.2 熟悉樂曲,提高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打擊樂器是根據音樂進行的,傾聽音樂是極為重要的一環。舟曲民間音樂取材於民間,反映著幼兒的周邊生活。首先,我們引導幼兒了解歌曲內容。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幼兒的知識面,結合歌曲內容培養動手動腦能力,還有助於對歌曲情緒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打擊樂的興趣性和表現力。然後,鼓勵幼兒仔細聽,感受音樂的性質、力度、速度、節奏及段落等,在聽音樂的基礎上隨音樂拍手逐漸熟悉音樂。

如在學習《喜慶豐收年》時,我們先引導幼兒看圖片,然後逐步講述舟曲的先輩們為了表達內心的喜悅和高興,每逢豐收便各自拿起鍋碗瓢盆,載歌載舞地進行慶祝,一直發展到現在這段音樂《喜慶豐收年》。鼓勵幼兒大膽地選擇樂器,來隨音樂打節奏,表現內心的喜悅之情。在學習《舟曲秧歌》時,因為旋律是大家所熟悉的,有些幼兒還會輕聲哼唱,經過鼓勵,幼兒大膽地拿起鈸、鑼、小鼓等樂器,開始為音樂打節奏,幼兒的興趣不斷高漲。

3.3 隨音樂打擊樂器,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舟曲民間音樂多種多樣的活動方式,豐富多彩的教育內容,從各方面促進了幼兒良好個性品質的發展,民間音樂中大量健康富有幼兒情趣的歌曲,為幼兒提供了發展良好性格品質的途徑。在打擊樂活動中,性格孤僻的幼兒變得活潑起來,由於注重讓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使膽小、不善於表現的幼兒增強了自信心。

比如在2007年「六一」兒童節文藝匯演中,大班幼兒表演了打擊樂《多迪鍋》,由於《多迪鍋》是舟曲一首比較傳統的民歌,它的舞蹈形式也是幼兒所熟悉的,在幼兒學習、排練的過程中,一些平時膽小的孩子都要爭著參加演奏,穿上演出服,他們就成了自信的小小演奏家。在演出中,孩子們嘗到了成功的喜悅,為幼兒形成活潑開朗的良好性格打下了基礎。

由於民間音樂來自生活,老少皆宜,深深吸引著幼兒,激發了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孩子們從學打節奏到創編花樣動作,興趣始終很高,只要一有空,便會拿起樂器敲打敲打,有時還會一邊討論一邊打節奏。由於民間音樂內容豐富,從唱、跳到敲、打,面面俱到,豐富了音樂活動的內容,孩子們得到了更多的實踐機會,從而使幼兒的綜合能力也進一步得到提高。通過教學,幼兒不但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一些本土音樂,也增強了他們對音樂的興趣,達到了「從聽入手、動在其中、激發情感、培養素質」的目標。

D. 世界民族音樂課程怎麼講課

你好 我在學生的角度想的話我希望多了解音樂家在創造過程中的背景 還有可以多聽好聽的音樂

E. 什麼是世界民族音樂

這個問題我覺得有點大,回答起來很困難。但是我覺得世界的民族音樂,專首先要立足本國屬家,本地域,本民族有特色,有歷史文化傳承的東西積累下來的音樂或者素材,就像王洛賓收集新疆民歌類似活動會有收獲。其次,所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的東西是特有的,有一定文化背景的,與其他地域國家迥異的東西。還有就是有一定累積以後可以試著做音樂方面的融合,把各民族音樂做一比較、融合,也許會得到很多意外的東西,很奇妙大膽的想法。供參考吧。

F. 世界民族音樂的發展(包括中外)

由於音樂以聲波振動的非語義性組織結構與人類的情感、意志活動直接同構對應,所以音樂中的意志表現形式起著組織與協調社會成員意志行為的作用,音樂中的情感表現形式承擔著傳達與交流社會成員情感體驗的職能,使音樂常能在某種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或具體的社會交往場合發揮某種帶有實用效益的功能。音樂之所以能作用於人類的生理、心理狀態,其最底層的物質基礎是聲波對聽覺器官的刺激會引起人體內的生理反應(如呼吸、脈搏、血液成分、內分泌、腦電波的變化)以及動作、情緒反應;在此基礎上,按一定的結構組織起來的樂音則以其形態樣式的整體對應於社會生活的情景、民族心理的特質、階級意識的顯現等等,因而能把這類反應導入意志行為和社會情感的軌道,並最終導入人格、情操的范疇。因此,音樂所喚起的人類理性並不停留在語言符號的、抽象的、精神性層次(如知識領域里的概念體系,道德領域里的律令訓條)上,而已經落實到調動一整套生理活動的、實踐的、物質性的層次上,是一種充滿熱血激情的實踐理性。原始氏族用於圖騰祭祀、慶功禳災的樂舞,就具有這類組織交流功能;在社會發展早期階段滲透在社會生活各個角落的各種歌曲都有這類實用功能。在漫長的手工業時代,各種勞動號子都以自己特有的節奏、音調、句法協調集體的勞動動作,並起著消除疲勞、鼓舞意志的作用。進行曲和軍歌統一步伐、鼓舞士氣的功能是人所共知的;中國古代有「梁紅玉擊鼓助戰」的故事。各類抒情性的歌曲則以音樂表達與交流情感,使社會成員的思想感情互相引起共鳴,達到一致。各種嚴肅的頌歌、贊歌和儀典音樂表達了社會成員共同的慶祝、歌頌、祝願、憧憬;葬禮上的哀樂和悼歌則表達共同的悲痛哀思。
音樂的審美教育功能對社會的影響最為深遠。由於音樂能把千錘百煉、高度發展的社會理性凝聚呈現為明顯直觀、靈活多姿的感性形式,因此它在提高審美感受能力的同時就給人以教育,不僅對智力開發給予有力的促進(提高聯想、幻想和創造性想像能力,提高抽象思維、敏慧推理的智能,提高對於外來信息的記憶、反饋能力),而且對各種非智力因素(如自製力、毅力、細心、 專注、 適度)的培養,以及性格、情操方面各種良好素質的塑造,都具有深遠持久的作用。在原始公社時期形成而以後保存在奴隸主子弟教育項目中的「樂」,是音樂發揮其審美教育功能的古老而樸素的形態;它是古代樂教思想產生的土壤,在古希臘柏拉圖和古中國儒家的政治理想中都包含這一成分。在歐洲,自從啟蒙思想家盧梭提出審美教育主張以來,教育中的審美教育因素更廣泛發展。中國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和音樂學家王光祈也都提出過美育和樂教的主張。在當代生活中,高尚音樂的演出和傳播,是以社會教育形式出現的審美教育活動,它可以對社會成員發生道德倫理的陶冶和教化作用;如果這些演出和傳播不按照健康的審美理想加以規范,音樂對社會成員行為的塑造將發生反面的效果。萎靡、粗野、醜陋的音樂,只可能導至社會精神生活的貧乏、低級以至於混亂。

音樂還可以提供有教養的娛樂,有文化的休息,通過鬆弛的審美享受來積蓄精神的素養和活力。從原始氏族的集體歌舞,後來的兒童唱遊,到各民族現存的集體歌舞,群眾聚會上表演的歌舞節目,都發揮這樣的功能。通俗輕松的娛樂音樂,在古代社會中常作為宴飲音樂出現,在後工業文明的條件下,則常作為餐廳、茶座、商場、候車室等及其他休息場所的背景音樂來播放,以增強日常生活中的某種情趣。從這種社會功能的反面表現來講,娛樂音樂中格調低下、趣味庸俗的部分可能對人類精神生活產生消極影響和腐蝕作用,這是有必要抵制和克服的。
音樂的另一種實用功能是用作保健和治療的手段。無論在古中國或古希臘,還是在中世紀的阿拉伯,都曾有著名的學者醫師用音樂治病,提倡音樂治療。有些民族長期以來保持著用舞蹈、歌唱和演奏打擊樂治療精神抑鬱症的風俗。在工業生產條件下,在一些雜訊很大或過於寂靜的勞動環境中,勞動者特別需要佩戴附有耳機的耳罩,邊勞動邊欣賞音樂,這種文明保健設施對勞動者的身心健康頗有裨益。隨著工業文明走向成熟,音樂治療在近幾十年來已呈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音樂治療的診所、書刊、協會、專科學校紛紛成立。

音樂能不能表達精神理念,能否在欣賞過程中傳達給人們一些美善的教益,在目前的音樂理論研究中存在著不同認識。個別音樂理論工作者對音樂在表現形象、傳達思想、教化靈魂方面的功能提出了質疑。他們沿用19世紀的奧地利音樂美學家漢斯立克提出的「音樂不可能表現情感」,「音樂的內容就是樂音的運動形式」的觀點,強調音樂「傳達的是一種超乎社會和階層的物質性音響」,認為音樂是沒有社會內容的,無善意、無雅俗,既不可能傳達作曲家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影響受眾的思想情操,它就是一連串流動的音響。這種否認音樂的社會功能、背離古往今來音樂研究和實踐的積極成果的看法是十分錯誤的。
音樂是一門特徵鮮明的藝術,它訴諸聽覺器官,主要表現手段是音響。我們研究文藝,既要把握各門藝術的共同規律,又要窺探不同藝術品種的特殊規律。不研究個別,就不可能把握一般。研究具體事物的特殊性,是科學研究的基礎和出發點。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一切文藝都是人類社會生活在作家、藝術家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這種反映是能動、形象、審美的。文學、戲劇、音樂、美術、電影、電視劇、舞蹈……不論哪個藝術門類,不論敘事還是抒情,不論寫人和人的關系還是人和自然的關系,都離不開社會化的人。文學是「人學」,其他姐妹藝術也是「人學」。人類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文藝的共同反映對象,而反映的手段、途徑、方式、方法則是千差萬別的。正是這種特殊性和共同性的矛盾統一,構成了絢麗璀璨的文藝景觀。
讓我們上溯歷史源頭回望歷史,從音樂觀念的歷史流變來看一看它與社會內核的深層關系。兩千多年前,哲學家們就提出,音樂起源於摹仿。古希臘的德謨克利特說:「在許多重要的事情上,我們是摹仿禽獸,作禽獸的小學生的。從蜘蛛我們學會了織布和縫補;從燕子學會了造房子;從天鵝和黃鶯等歌唱的鳥學會的唱歌。」大名鼎鼎的亞里斯多德力主摹仿說,他認為各種藝術的差別在於摹仿的「媒介」、「對象」和「方式」的不同。古代的摹仿說具有樸素唯物主義的色彩,但尚未能科學地揭開音樂的本質。音樂包含摹仿,但主要不是通過摹仿生活中的音響來表現社會生活。古今中外寫月光的樂曲多不勝數,西方有《月光曲》,我國有《春江花月夜》,而月亮是無聲的。如果只能通過再現生活中的音響來表現生活,那麼明月是無法進入音樂的表現范圍的。音樂所表現的不僅是音響世界,而是人的心靈所觸及的大千世界。繪畫通過寫形達到寫神,音樂則無需通過再現達到表現,它可以「直抒胸臆」。作為聽覺藝術,音樂通過什麼途徑來表現社會生活?這確實是一個很有趣又很復雜的問題。
古今中外許多學者把音樂稱為表情藝術。《禮記·樂記》說:「凡音之起,生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古希臘的蘇格拉底說:「對於身體用體育,對於心靈用音樂」。這些說法都觸及到音樂的實質。如果說,狀物和敘事不是音樂的強項,那麼揭示情感和心靈則是它的特長。優秀的音樂作品,總是具有強大的感情沖擊力,使人如痴如醉,心潮起伏。可以這么說,音樂反映生活,主要不是展現生活的外在風貌,而是側重於體現人對生活的感受。馬思聰的《思鄉曲》,寫的是山鄉還是水鄉?這首樂曲主要是體現了人的思鄉之情,它根本不可能也不需要告訴人們家鄉是什麼樣子的。音樂靠什麼手段來抒情?十八世紀法國思想家盧梭指出,音樂中的旋律和語言有密切關系,而人的語調和人的思想感情也有密切聯系。已故蘇聯音樂理論家阿薩菲夫系統論述了「音調」問題,對語調—音調—旋律的演變進行了深入的考察,使音樂界同仁耳目一新。「音調」理論對人們很有啟迪意義,但旋律也不是簡單地在那裡再現人的說話音調。音樂為什麼能夠那麼微妙地表現人的心靈和感情?應當說,在我們面前還有許多「未知王國」。如果說高科技的發展使人類能夠觀察到幾億光年之遙的天體,那麼對於近在身邊的音樂,現有的理論還不能把它的奧秘解釋得一清二楚。這就需要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進行艱苦而深入的研究。也就是說,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真正從音樂藝術的實際出發,找出它的內在規律,揭開它的奧秘。
新中國成立以來,音樂美學在我國逐步形成為一個專門的學科。學者們在梳理古代和外國的思想資料、探討音樂的特殊規律上做了許多工作。新時期以來,音樂專門家們繼續在這個領域進行開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們在糾正指導思想中「左」的錯誤的同時,也初步梳理了機械唯物論對音樂研究的影響。應當承認,機械論對過去的音樂美學研究確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它的主要表現是:無視音樂藝術的特殊性,無視造型藝術和表現藝術的原則區別,把反映論簡單化,把「標題性」當作器樂創作的普遍原則。它不適當地強調音樂的描寫和再現功能,忽視了它的表現和抒情功能。毫無疑問,我們應當繼續防止音樂研究中的簡單化、庸俗化。把反映論的術語簡單地套到音樂研究中去,用解釋造型藝術的一套方法去解釋音樂藝術,不可能真正揭示音樂的本質。
當然音樂不使用概念,不可能通過概念進行推理判斷。但這不能成為否定音樂作品具有思想內涵的理由。概念是語言文字的專利,它只能通過語言文學來表達。除了文學以及涵蓋文學的綜合藝術外,繪畫、雕塑、舞蹈、攝影等,也都是不使用概念的。難道它們都不具有特定的思想內涵?思想感情並非只能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言乃心聲」,音樂也是「心聲」。這個道理是被無數實踐所證明了的。
回顧歷史,面向現實,我們坦然承認,人們對同一作品會有不同的感受,甚至截然不同的感受。這也不能作為否定音樂具有特定內涵的理由。創作和鑒賞之間的矛盾,不但存在於音樂領域,一切文藝領域都存在這種現象。魯迅在談到鑒賞《紅樓夢》時就曾列舉讀者的種種眼光:「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難道因為讀者感受的不同,就可以否定《紅樓夢》的特定思想內涵?難道因為「道學家看見淫」,就可以把《紅樓夢》歸為誨淫之作?自古以來,人們一直把音樂作為交流思想感情的手段。如果音樂什麼也不能表達,那麼歷史上帶著神聖使命進行創作的進步音樂家,豈不都成了徒勞之徒、自欺欺人之徒?論者也正是這么看待這類作者的。貝多芬因為主張用音樂點燃人類精神的火花,就被嘲弄為「事與願違」,甚至引用他人的話說他「口是心非」。
對於音樂的本質、音樂的特殊規律,應當鼓勵人們敞開思想、各抒己見、大膽探索、大膽爭鳴。對於音樂家要不要有社會責任感,要不要「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則必須有起碼的共識。因為後者不僅牽涉到思想認識問題,還牽涉到職業道德問題。如果作曲家沒有起碼的社會責任感,如果社會對於音樂可以根本不問崇高或低俗、有益或有害,那麼我們的音樂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禮記·樂記》說:「樂者,德之華也」。貝多芬說:「音樂當使人類的精神爆出火花」。這些都是至理名言,我們應當把它發揚光大。

G. 誰會《世界民族音樂文化》課程的論文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民族和民族音樂。民族是一個相對穩定的人們共同體,是以血統、生活、語言、宗教、風俗習慣等相同而結合的人群。世界上有多少民族就有多少音樂文化,民族和音樂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民族創造了自己的音樂文化,同時他們也在享受著自己的音樂文化。正是由於這些民族音樂文化,才組成了世界的民族音樂。
lEcGP!Dr&
#{dkW2T+1 學習世界民族音樂的必要性
=4 --E1
L>j*S?S2 從小學習鋼琴的我接觸到的基本上都是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等歐洲音樂圈裡的音樂,因此被灌輸了很深的西方音樂文化知識多少有些偏向「歐洲中心論」,而對於民族音樂的了解卻不太多,尤其是世界上各個國家的民族音樂更是知之甚少。而今已是21世紀,科學的進步,交通的便利,信息的暢通,都使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全球各地的人們日益密切交往,人們也迫切需要相互之間的了解與協作。有句話說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需要了解中國,中國也需要了解世界。作為當代的音樂學習者和將來的音樂教育者,首先就必須擴大自己的視野,站在全球的視覺角度觀察和研究音樂。
<xzt;{)aL
2+yyu*rk在1996年「世界民族音樂與中國」為主題的第一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研討會上台灣學者趙琴博士在題為《我的「世界音樂」教育理念與實踐——從全球化的音樂新趨勢探「世界音樂」教學與傳播》一文中指出:「世界音樂」知識已經成為必需品,我們應該打破傳統概念的音樂教育實踐,讓學生能知道眼前「世界」之外的「大世界」意識,有共享世界音樂的概念。「全球視野」的文化現象已是21世紀音樂教育的趨勢,面臨音樂價值觀念和音樂教育的轉折點,培養國民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成為當務之急。
<}kX$>\D 中國音樂學院教授陳銘道在對中國音樂學院的「世界民間音樂」教學的情況介紹中也提出:「要讓學生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學習,我們必須創造出一種使學生能夠認同人類各種種族都在為人類做出貢獻的教育哲學。
U7\P:J"?
5v0+4jm VH2 音畫結合 碩果累累
M/Yz'o-z
6c8k",EG?近幾十年來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對全世界的民族音樂、舞蹈等進行了錄音、攝影,取得了大量珍貴的資料。這樣,在世界民族音樂的學習中,我們不僅能從書本上了解世界各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還能夠觀看到大量的音像資料,使我們更加直觀的對世界音樂文化形成一個大致的概念和看法。
ODF@?{
z
+SE4`F
王耀華先生在「世界民族音樂概論」一書中,根據世界上各民族音樂的風格特色,參照地理、歷史、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因素,將世界民族音樂劃分為以下九個音樂文化區,即:東亞音樂文化區、東南亞音樂文化區、南亞音樂文化區、西亞、北非(含中亞)音樂文化區、黑人非洲音樂文化區、歐洲音樂文化區、北美音樂文化區、拉丁美洲音樂文化區、大洋洲音樂文化區等。其中每一種音樂文化區還可細分,如東南亞可分為泰國、寮國、柬埔寨、緬甸、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亞音樂文化區,黑非洲可分為、西非、中非、東非、南非等。
gyc3@g
0.}@iRZ初次接觸這么多國家的傳統音樂,就跟外國人看中國的戲曲一樣,我也是瞠目結舌、眼花繚亂的,怎樣有系統的欣賞這些文化瑰寶成為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我們需要結合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地理、歷史等各種因素用多元化的全球視角對每一音樂文化區做出相應得對比、總結。每一個音樂文化區都有各自的特色,總結之後就是對他們進行比照,這樣的學習才更為系統和有效。我在學習了世界民族音樂之後用民族音樂學的研究方法對各音樂文化區都作了總結和概括,可以說是碩果累累,拿幾個非常有特點的文化區為例,如:
GlKFB<Rb
~
NmT)東亞音樂文化區包括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蒙古。做為音樂文化中心的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有古老而深厚傳統的中國音樂文化在本區的影響甚為深刻。在歷史上,無論是朝鮮、韓國,或者是日本,都曾在樂器、樂理、樂曲、樂種、樂調等方面接受過中國的影響。由於東方民族與西方民族在民族心理、哲學基礎、審美趣味的不同,導致了音樂也很具有東方風格特點,那就是古樸典雅的橫向旋律美。表現在音樂形態上就是:1)節奏上的自由與規律。自由的節奏如:中國的「山歌」、蒙古的「長調」;規律節奏如:中國的「小調」,朝鮮的「短調」。2)運用五聲音階和五聲旋法。如中國常使用「宮、商、角、徵、羽」,日本則使用加入「清角」的「半音五聲音階」。3)旋律漸進的發展模式。中國琴曲的「散起、入調、入慢、復起、尾聲」,中國戲曲的「散、慢、中、快、散」,日本的「序、破、急」、「起、承、轉、結」,都屬於講求承前啟後的漸變規律的曲式結構原則。4)多音性旋律與單線旋律並存。在中國一些少數民族和蒙古,也會出現多聲部的組合方式,近似復調,但卻是主調風格為主。除上述特點以外,東亞各國的音樂方面也體現了東方 「以寫意為主,寫意中的寫實」音樂美學觀,這種創作方式在人物的舞台動作中得到了體現。
UWbGNgn)
o`f(8QmLNk東南亞音樂文化區包括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大陸部的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島嶼地區的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汶萊、東帝汶等國家和地區。在歷史上曾從中國、印度、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接受了多種宗教和文化,其古典藝能和傳統音樂的發展,均有來自於中國、印度的影響,並且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特點。東南亞地區又被稱為「鑼群文化」區,是因為這里的居民喜歡用青銅、竹製樂器的演奏出樸素清新穩健的音樂。其音樂特點是:1)以二拍子、四拍子為主,強弱差異不大,音樂平穩、沉著。2)以「七平均律」為主,也有其他的各民族自己的音階。3、音樂織體中,在樂器的演奏之間加進微妙的交錯而產生復音層疊效果。如:印度尼西亞甘美蘭樂隊。
~BibWe?b
OvK:\]B黑非洲音樂文化區包括北非、中非、西非、南非、東非,在那裡,音樂與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里,包括誕生到去世為止的人生整個過程都緊相關聯。他們的音樂中,有和宗教相結合的,也有單純、世俗的一面。無論哪一方面,其旋律、節奏、唱法都表現出顯著的特色。1)旋律方面,旋律走向以自然的滑音、裝飾音而獨具特色,音階更是豐富多采(由於演唱時滑音的運用使音符出現很多的變化)。2)音色方面,黑人具有十分獨特的音質,他們所表達的情感往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唱法方面,獨唱、合唱、齊唱通常是互相交替,以一呼一應的對答形式為特徵。4)節奏方面。非洲黑人音樂的最大特色是他們與生俱來的良好而豐富的節奏感。他們使用各種打擊樂器,產生出復雜而豐富的節奏、節拍。這些非洲支系的美洲黑人音樂節奏,大致上是以二拍子為基礎,但又不像進行曲那樣的單純、刻板。通常是以兩種、三種,甚至還有三種以上的節奏型同時重疊進行的混合節奏,不斷地加入切分,產生出充滿活力的律動感。鼓,是黑人音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音樂節奏的基礎,也是音樂語言表達的工具,比如它可以充當「說話」的工具,即「鼓語」。如迦納的阿肯人,丈夫習慣在舞會上用鼓語贊美自己的妻子;鼓語還可以用來宣布一個人的出生、死亡和婚姻等。
6xXI
$R D$G9可見,具有深厚歷史傳統文化的國家就必然擁有自己高度發達的音樂體系。它的音律、調式、旋律、節奏、曲式、體裁、樂器、樂隊、唱法、音色、音樂表演方式,音樂的功能,審美觀……等都帶有特殊的印記,因此即使是一個外國人也很容易通過觀察辯認出是那個國家的音樂風格。
>FIU0"o
OaUkMRT3 回顧過去 展望未來
2=if4=yuR
Y@rL在1996年9月舉辦了「世界民族音樂與中國」為主題的第一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研討會,陳銘道、管建華、陳自明、杜亞雄、祖振聲等參加了本次會議,並發表重要的議題,提倡用多元化的視角審視世界民族音樂,主張給世界民族音樂教育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2L7dT<|IbJ
4olUqE2005年9月2日至5日,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研討會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的民族音樂學者、作曲家和來自美國、剛果、台灣等地的專家學者以及各界嘉賓近120人會集中央音樂學院參加了這次盛會。在這次會議上,陳自明提到了:在歐洲、美國、日本的著名大學和研究院中,都已開設了介紹世界民族音樂的課程,有的學校還開設了演奏世界各國民族樂器的課程,美國還規定從小學音樂教育開始就要設立多元化的音樂課程。而在我國,只有為數不多的音樂藝術院校和師范大學開設了這類課程,從事這一學科研究的隊伍不過幾十人,研究課題十分有限,很多地區目前還是空白的無人區,沒有中國音樂家的足跡。因此,可以說該學科在我國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與中國的大國地位完全不相稱。同時提出了如何進一步發展世界民族音樂的建議。
%f {XFg|U
:ghrTmXw世界民族音樂是21世紀的新興學科,抓住這一學科就是抓住了未來,就會成為新潮流的參與者。我們今天學習了世界民族音樂,就要抱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胸懷,放開眼界,用多元化的視角審視世界民族音樂,培養我們更為科學的音樂價值觀,將來更要將這種學習方法發揚光大,相信,世界民族音樂的前景在我們這代人的努力下一定會更加璀璨!

閱讀全文

與絢麗的世界民族音樂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