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泰山石刻的藝術價值
秦泰山刻石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書法嚴謹渾厚,平穩端寧;字形公正勻稱,修長宛轉;線條圓健似鐵,愈圓愈方;結構左右對稱,橫平豎直,外拙內巧,疏密適宜。元赫經贊道:「拳如釵股直如筋,曲鐵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勁益飛動,回視諸家肥更痴。」《岱史》稱:「秦雖無道,其所立有絕人者,其文字、 書法世莫能及。」魯迅認為秦泰山刻石「質而能壯, 實漢晉碑銘所從出也」。此刻為一級文物藏品。
《泰山刻石》以29字拓本,10字拓本較為常見,傳世拓本當以明人無錫安國所藏宋拓本為最早,計存165字,此藏本於昭和十五年(1940)七月一日,由中村不折氏(1866-1943)購自晚翠軒。另一本存53字,亦流至日本,上海藝苑真賞社,日本《書苑》,二玄社《書跡名品叢刊》等均有影印,秦刻石中,僅此與《琅琊台刻石》為真,余皆後人摹刻。
中國古代石刻是中國數千年文明史中的一枝奇葩,如果用「琳琅滿目」、「美不勝收」來形容,也毫不過分,而泰山的石刻又是其突出的代表。古代帝王祭祀泰山屢見於文獻記載。當年秦始皇及秦二世的刻石至今所存僅有真假難辨的十個字了。漢朝以後,由於歷史的原因,不僅歷代帝王將相屢屢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文人騷客紛至沓來,而且泰山更成了普通百姓心目中的聖山、神山,成了人們膜拜的對象,於是在泰山及其周圍留下了數以萬計的碑刻、題名。
為系統整理這份歷史文化遺產,中華書局於2007年出版了由山東泰安袁明英主編的、由季羨林、任繼愈、歐陽中石先生為編委主任的《泰山石刻》(十卷本)一書。該書共輯錄泰山及其周圍自遠古至現代的各類石刻、石碑六千餘種,其中二百餘種不見於歷代相關著作的著錄,具有搜羅宏富、標識准確,照片、拓片及錄文俱全等特點,對研究泰山乃至中國古代歷史、文學、書法、旅遊、宗教、美學、哲學以及民俗學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
2. 泰山有名的石刻
泰山著名石刻
1、封禪祭祀碑
封禪祭祀石刻是泰山石刻中一道獨特風景線。
保存至今的有:秦《泰山刻石》,漢無字碑,唐《雙束碑》、《垂拱殘碑》、《紀泰山銘》,宋《登泰山謝天書述二聖功德銘》、《青帝廣生帝君贊碑》、《宋封祀壇頌碑》、《祥符碑》,明《去帝號碑》、《祝文碑》,清《乾隆皇帝謁岱廟詩碑》等。
《孫夫人碑》立於西晉公元272年,它與「歷城郛休碑」、「河南太公望碑」同為晉代三大豐碑。衡方碑全稱《漢衛尉卿衡府君碑》。東漢建寧元年(168年)九月立,為著名漢碑之一。圓通經刻宋元符二年(1099年)立,今鑲嵌於靈岩寺御書閣前壁。清禁止捨身碑
4、頌岱詩文
泰山各風景名勝點都有歌頌泰山和風景名勝的題刻,以詩為最多,其次為頌文題句比較著名的詩有唐杜甫《望岳》;北宋蘇軾的《黃茅崗》,蘇轍的《題靈岩寺》;另清乾隆皇帝有多處頌岱詩刻;近現代有任克溥的《岱宗頌》,郭沫若的《登岱六頌》。頌文有清泰安知府朱孝純撰書的《泰山贊碑》,有1930年袁家普題《高瞻遠矚》等,都是名人佳作,堪與山川競美。泰山還有眾多頌岱題句。
如孔子登臨處的「登高必自」,
萬仙樓北有清濟南名士劉廷桂1565年隸書「洞天福地」、及正書字迷「蟲二」。
楊降霖1881年題「步玉清」。
經石峪有陳紀勛1857年題「梵唄清音」。
中天門有清光緒年間吳大徽題大篆「虎」。
5、題景及楹聯
題景石刻中有王母池「王母泉」、「虯仙洞」、馮玉祥「朝陽泉」、五賢祠「卧像石」,普照寺「雲門」「石堂」等。紅門北有「小泰山」,雲步橋「秦松」。
岱頂有「魯班洞」「瞻魯台」等。
岱西有「黑龍潭」等。
泰山楹聯主要分布在景區內的石坊、石亭上,現在的十幾處石坊、石亭,存有楹聯的僅四、五處。如岱廟坊、玉皇閣坊、天階坊、紅門宮坊等。亭聯有普照寺的篩月亭、五賢祠洗心亭等。
3. 浙江美術B級藝術特長考試復習資料
美術基礎知識自測題(藝術特長B級考試書法國畫西畫)
1、 美術可以分為繪畫、雕塑、書法(篆刻)、攝影、建築藝術和工藝美術、設計等。
2、繪畫是美術的主要門類,從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來分,可以分為中國畫,油畫、水彩畫、版畫、素描等。從題材內容來分,可分為肖像畫、風俗畫、歷史畫、風景畫、靜物畫等;從社會功能和表現形式來分,可分為宣傳畫、年畫、連環畫、漫畫等。
3、油畫是西洋繪畫的主要畫種,它用快乾油調和顏料畫成,一般多畫在布、木板或厚紙上。其特點是利用顏料的遮蓋力和透明性能充分地表現對象,達到豐富的色彩效果。
4、版畫是一種以「版」作為媒介,以製版、印刷為表現手段來復制原作的繪畫形式。版畫通常有木版畫、銅版畫、石版畫、絲網版畫、紙版畫之分。木版畫又稱為木刻,是版畫中最主要的樣式,也是初學版畫最基本的形式。
5、用水調和水溶性顏料進行創作的繪畫都叫水彩畫。水彩畫主要是以靜物、風景為描繪對象。由於充分利用水的作用,水彩畫呈現出一種透明、輕快、濕潤的獨特韻味。十分適宜表現感覺淡雅的靜物與雨霧朦朧的自解景象。
6、雕刻是美術的主要種類之一,一般分為圓雕和浮雕兩類。圓雕是指獨立存在於空間之中,不依附於任何背景,完全立體的雕塑,人們可以從四周進行全方位的欣賞,浮雕是指附在背景上的半立體雕塑。
7、藝術設計是指某種計劃、設想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美術視覺語言傳達出去的過程。分為平面設計、立面設計、空間設計。根據設計的目的,又可分為視覺傳達設計、工業設計和環境設計。
8、環境設計一般指對人類的生存空間進行的設計,協調「人—建築—環境」的關系,創造和諧統一、舒適宜人的活動空間。城市規劃設計,建築設計、室內外設計、公共藝術設計都屬於環境設計。
9、 書法按時間先後,出現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各種字體。
10、 永字八法是指側(點)、勒(橫)、努(豎)、趯(鉤)、策(提)、掠(撇)、啄(短撇)、磔(捺)。
11、 書法以其線條的形質,組合及其運行方式直觀卻又抽象地表現出形式構成的要素—平衡、勻稱、參差、連貫、對比、動靜、和諧等。
12、 顏真卿觀「屋漏痕」而悟筆法,懷素觀「夏雲多奇變」而悟草書。
13、書法結構的基本法則是動態中求平衡,
14、篆刻是指以印章為載體,以表現書法、構圖和刀法美感為要素的一種藝術樣式。中國印章包括古璽印和文人篆刻兩部分。
15、 攝影是一門年輕的視覺藝術,從內容上來說有風景、人物、靜物等,從形式上來說有新聞攝影、藝術攝影,從用途上來說有商業攝影和非商業攝影。
16、 曝光是膠片為產生一幅畫面所需的光線量。用光圈和快門速度來控制曝光量,光圈越大,快門速度越快,反之亦然。
17. 攝影作品中的形象的構成必須藉助光與影的變化。光和影是攝影藝術最基本的造型手段。
18、 徒手畫就是一種以簡便的工具和簡練的線條進行描繪的繪畫形式。
19、線條是徒手畫中最基本的元素。採用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基本圖形是徒手畫描述對象時有效的方法之一。
20、透視是一種表現空間深度的簡明方法。(近大遠小),焦點透視可分為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
21、 色彩知識:繪畫中的三原色是指紅、黃、藍;三間色是指綠、紫、橙。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相、純度、明度。色彩的對比包括色相對比、純度對比、明度對比和冷暖對比。
22、字體的選用和設計是版面構成的基礎。常用字的中文字體主要有宋體、楷體、黑體和隸書體四種。
23、圖片是板報中常用字的編排元素,圖文穿插是最常用字的編排方式。
24、 校園板報設計的一般過程:一、根據主題收集有關的文字、圖片;二根據內容設計一種版面樣式。三、選擇字體、字型大小、色彩等,進行整體編排。
25、卡通是英文cartoon的音譯,它原指具有諷刺、嬉笑、幽默的繪畫形式工,常用誇張、變形、擬人的手法來描繪事物。卡通連環畫和動畫片是卡通作品的主要表現形式。
26、 一幅完整的風景畫,一般可以分為遠景、中景、近景三個層次。通常來說,遠景有天空、遠山;中景是畫面的重點刻畫對象,通常取的景有樹林、房屋、交通工具等,近景則是表現空間感的重要部分,通常有樹枝、屋檐等。
27、 一幅完整的風景畫從鉛筆打稿開始,依次從遠景、中景、近景進行作畫,作畫時可以使用各種技法。
28、仰韶文化彩陶
29、青銅器是由銅、錫和少量鉛等合金鑄造而成。商代至漢代,是青銅器被大量鑄造和使用的時期,歷史學家稱這一時期為「青銅時代」。
30、 漢代的《擊鼓說唱俑》。
31、 秦代的秦始皇兵馬俑。
32、瓷器在青瓷、白瓷、青花瓷和彩瓷之分。
33、商代有原始瓷生產,宋代在青瓷、白瓷為代表的瓷器作品,明清兩朝有青花瓷和彩瓷為代表的瓷器作品,其中乾隆朝的各色釉大瓶被稱為瓷王、瓷母。
34、宋代五大名窯是鈞窯、汝窯、官窯、定窯、哥窯。
35、 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鉛釉彩陶,種類有俑和生活器具等,因為主要有黃、綠、赭三色,所以稱為唐三彩。唐三彩以其豐富多彩的變化,生動感人的形象成為唐代雕塑藝術及工藝美術中重要的一個類別。
36、
37、 唐代雕塑主要包括石窟寺雕刻、陵墓雕刻、陶俑和泥塑,表現出中國古代雕塑從未有過的雄強之勢和磅礴大氣,如《昭陵六駿》。
38、 中國四大石窟是:洛陽龍門石窟(奉先寺)、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前三個並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
39、 中國園林以建築為主景,建築類型豐富多彩,常見的有廳、堂、樓、閣、榭、亭、廊、橋等。園林建築與一般建築的主要區別是強調建築與周圍環境和諧一致。
40、中國建築的代表作有北京故宮、布達拉宮、蘇州拙政園。
41、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宮。
42. 布達拉宮坐落在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的紅山上,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當時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唐代文成公主而修建的。
43. 外國建築的代表作有朗香教堂、悉尼歌劇院、巴黎羅浮宮,印度泰姬陵、義大利的羅馬萬神廟。
44、 蘇州拙政園是中國園林藝術的經典之作,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它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和蘇州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
45、 中國民居:
46、 民間剪紙:
47、 朗香教堂是20世紀現代建築最具影響力的建築設計師柯布西耶的代表作。
48、 悉尼歌劇院造型奇特,外觀不凡,似群帆泊港,又如白鶴驚飛,極富詩意。
49、 截至2004年7月,我國共有30處世界遺產。文化遺產:長城、北京故宮、北京頤和園、北京天壇、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孔府孔廟孔林、武當山古建築群、西藏布達拉宮、麗江古城、平遙古城、蘇州園林、明清皇家陵寢、龍門古窟、大足古刻、都江堰—青城山、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山西雲岡古窟、高名麗古跡。自然遺產: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九寨溝風景名勝區、黃龍風景名勝區、三江並流。文化自然雙重遺產:泰山風景名勝區、黃山風景名勝區、廬山風景名勝區、峨眉山—東山大佛、武夷山。
50、 東晉顧愷之代表作《洛神賦圖》是根據三國曹植的名篇《洛神賦》所繪制的一卷故事畫。
51、 南朝梁張僧繇,長於寫真,並擅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成語「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於有關他的傳說。
52、 王維,字摩詰,唐代詩人,官至尚書右丞,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名作《輞川圖》。
53、 韓干(干),唐代畫家,擅畫肖像、人物、鬼神,尤精於畫馬。代表作有《牧馬圖》和《照夜白圖》。
54、 吳道子是唐代第一大畫家,被後世尊稱為「畫聖」,中國山水畫之祖師,被譽為吳帶當風。作品有《天王送子圖》、《孔子行教像》。
55、唐代閻立本畫的《步輦圖》描繪了唐代吐蕃(今西藏)使者祿東贊為迎接文成公主入藏而謁見唐太宗,雙方態度真誠熱情,共同表達了各民族友好團結的願望。
56、唐代周昉畫的《簪花仕女圖》描繪了裝飾華麗奢艷的貴婦人在庭園中閑步賞花的情景。人物著團花長裙,身披輕紗,滿頭大髻並飾以牡丹花等動作偷竊悠緩,表情安詳平和,充分表現了貴婦人的身份和生活特點。簡勁的線描、艷現的設色,顯示出工筆重彩技法的高度水平。
57、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宋代畫家。他除了後世文人畫家所擅長的山水花鳥題材之外,更擅長人物、鞍馬。代表作《五馬圖》
58、唐代張萱畫的《虢國夫人游春圖》描繪了唐代宮廷貴婦人春日出遊的情景。
59、五代時南唐畫家顧閎中的代表作為《韓熙載夜宴圖》,描繪了韓熙載與其賓客和舞伎們聽琴、觀舞、休息、賞樂、調笑等情節。全畫運筆精熟,色彩絢麗、顯示出畫家濃厚的功力和高超的畫技。
60、 北宋張擇端畫的《清明上河口圖》描繪了北宋汴京(今河南開封)在清明時節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景象,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優秀作品。
61、北宋畫家范寬畫的《溪山行旅圖》畫面章法突兀,從正面取勢的堂堂大山,像一道從天而降的自然屏障,矗立在觀者面前,山澗飛瀑,直落千仞。山下一片空濛,映襯出近處樹木茂密的山岡。樓閣梵宇,半隱半現。山腳下一隊行旅牽馬而來,馬蹄聲聲,和著溪水潺潺,譜寫了自然界一曲動人的樂章。山石皴法雄勁老硬,氣象渾厚剛古。
62、北宋王希孟畫的《千里江山圖》是北宋青綠山水中的重要作品,畫卷再現了層巒疊嶂、煙波浩淼的壯觀景象,其間又穿插了眾多的人物活動,十分富有生活氣息。在設色上以赭色為襯托,使青綠色像寶石一樣光彩鮮亮,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63、中國古代花鳥畫以寫生為基礎,強調抒情言志。雪界翁畫的《鷹檜圖》是元代花鳥畫的代表作。畫中的黃鷹立於古檜樹之上,昂首遠眺,目光咄咄逼人,樹下有頑皮小樹相映成趣。鷹的形態極其傳神,用筆工整,與用兼工帶寫筆法所畫的檜樹和山石形成鮮明對比。這張畫較顯著地體現出宋元時期花鳥畫的特徵,注重寫實,傾向於裝飾趣味,將工細與粗放結合起來。
64、文人畫的特點: 從表層看:以文化修養較高的文人為創作主體;以詩書畫印等藝術形式相結合為形式;其發展前期主要以山水為創作對象,後期加入並凸顯了「四君子」。
從深層看:不求形似,只求神韻,有的甚至與實物相去甚遠正因此含有象徵意義;是文人藉以抒情、言志的手段;所抒情多為胸中郁結之憤慨,所言志多為表現自己的高尚氣節。文人畫正式產生於北宋,成熟於元代,極盛於明清。如米芾父子、元四家、元王冕、明徐渭、清鄭燮等。
65、王冕,元代畫家。他能詩善畫,尤工於墨梅,代表作《墨梅圖》。
66、元四家是指元代畫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其中黃公望的代表作是《富春山居圖》
67、浙派畫家代表人物是明代的戴進,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是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
68、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圖》。
69、董其昌,明後期畫家。代表作有《高逸圖》《關山雪霽圖》晝錦堂圖
70、揚州八怪指清代的羅聘、李方膺、李 、金農、黃慎、鄭燮(鄭板橋)、高翔、汪士慎,其中鄭板橋的代表作是《竹石圖》。
71、齊白石,現代畫家,曾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並獲得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代表作《祖國萬歲》《葫蘆》《蝦》《蛙聲十里出山泉》《一粒朱丹》。
72、近現代著名的中國畫家除齊白石外,還有吳昌碩、黃賓虹、潘天壽等。
73、羅浮宮被稱為法國的「故宮」,羅浮宮三寶是指油畫《蒙娜麗莎》、雕塑《薩莫德拉克的勝利女神》和《米洛斯的阿芙羅狄蒂》。
74.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達維特的代表作油畫《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取材於羅馬時代的悲劇故事。畫面中的荷拉斯三兄弟在接受寶劍時庄嚴宣誓:「不勝利歸來,便戰死沙場!」與此相對照,畫幅右邊是黯然坐著的處於悲痛之中的荷拉斯兄弟的姊妹,因為她們的丈夫正是自己國家的主權人,自己親人征戰的對象,無論誰勝誰負,悲劇不可避免。達維特構圖組織,非常戲劇化地表現了這一場景,把英雄主義的精神充分展現了出來。
75.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油畫《自由領導人民》取材於1830年7月法國人民反對波旁王朝復辟封建專制評議的「七月革命」,畫面上所展示的是硝煙彌漫的巷戰場面,中間是象徵自由的女神形象。「自由女神」拿著槍,舉三色旗,勇往直前,她是畫面的中心,也是這幅三角形構圖的制高點。整個畫面氣勢磅礴,色彩熾烈,用筆奔放,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76. 西班牙畫家畢加索的代表作油畫《格爾尼卡》取材於1937年4月26日德軍空襲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的法西斯暴行。畫面中,在燈泡的強烈光照下,馬的頭部因痛苦而扭曲。畢加索說:「這匹馬象徵的就是人民。」畫中的公牛是「殘暴與邪惡」的象徵,代表了法西斯。畫中的母親仰天長嚎,懷中的小孩已經死去。這幅畫表現了對法西斯暴行的強烈控訴。
77、20世紀初期,除西班牙畫家畢加索外,活躍在法國巴黎的畫壇上的還有法國畫家馬蒂斯(代表作《羅馬尼亞風格的罩衫》),義大利畫家莫迪里亞尼(代表作《傑妮*海普頓》)
78、 西班牙畫家達利是超現實主義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記憶的永恆》《哥倫布之夢》《加拉肖像》等,拍攝的影片在《一隻安大路西亞狗》《金色的童年》。
79、 馬格里特是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
80、 埃舍爾是荷蘭畫家。
81、 荷蘭畫家倫勃朗的代表作是《夜巡》
82、法國畫家雕塑家羅丹的代表作有《加萊義民》和《思想者》
83、 日本畫家葛飾北齋的代表作是《神奈川沖浪圖》
84、 俄國畫家列賓的代表作是油畫《伏爾加河的纖夫》。
85、 文藝復興三傑是指:義大利畫家達*芬奇、畫家和雕塑家、建築師、詩人米開朗基羅、畫家拉斐爾。
86、 達*芬奇的代表作是油畫《蒙娜麗莎》和濕壁畫《最後的晚餐》,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摩西》(雕塑)、《大衛》(雕塑)《西斯廷教堂天頂畫》(又叫《創世紀》、濕壁畫);拉斐爾的代表作有《雅典學院》(濕壁畫)、《西斯廷聖母像》(濕壁畫)。
87.《蒙娜麗莎》是一幅真實人物的肖像畫,它所體現的正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精神,即對人和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視。
88.《最後的晚餐》中,達*芬奇以人文主義思想賦予這一基督教傳統題材以全新的表現,以世俗的情感刻畫了12個門徒在突然聽到耶酥宣布有叛徒出賣他以後各自不同的心理反應。
89、《摩西》雕像體現出一種威嚴,米開朗基羅通過對人物克制怒火的異常復雜的心理狀態的把握,使這一悲劇英雄的典型形象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90、《西斯廷教堂天頂畫》(創世紀)是米開朗基羅在繪畫方面的最大傑作。題材雖依舊來自於基督教關於上帝創造世界的傳說,但作者則是藉助這一宗教題材突出表現人的創造力。
91、 拉斐爾的《西斯廷聖母像>>
92、 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
93、 現代主義。
94、 沃特*迪斯尼是美國卡通畫家,他於20世紀20年代末創造了米老鼠形象。他也是上第一部有音效卡通片和第一部色彩卡通片的創始人。被譽為商業動畫影片之父。
95、 日本漫畫家手冢治蟲,被譽為日本的「漫畫之神」,代表作有《鐵臂阿童木》。
96、 小篆,以秦刻石為代表。今所存者僅《泰山石刻》、《琅琊石刻》兩種,傳為李斯所書。
97、 漢代隸書的代表作品分別為:《史晨碑》、《乙瑛碑》,《禮器碑》、《曹全碑》,《張遷碑》。
98、 鍾 繇,工篆隸、行草,尤以楷書擅名。有《薦李直表》、《賀捷表》、《宣示表等。
99、 陸 機擅長章草,有真跡《平復帖》
100、 晉代索靖的代表作是草書《出師頌》。
101、 晉代王珣的代表作是行為《伯遠帖》。
102、 東晉王羲之,字逸少,官至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有"書聖"之稱。作品有《姨母》、《二謝》、《喪亂》、《孔侍中》、《初月》、《快雪時晴》、《蘭亭序》、《上虞》、《十七帖》、《樂毅論》等。
103、 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禊貼》等,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作品共324字,行文前松後緊,尚有幾處塗改的墨跡,極為自然隨意,但書法骨格清秀,點畫遒美,行氣流暢。
104、 王獻之,人稱"王大令",精諸體,尤以行、草擅名。與父並稱"二王"。存世的墨跡有《鴨頭丸帖》;小楷有《洛神賦》刻本。另有《中秋帖》、《地黃湯帖》、《廿九日帖》等。
105、北魏碑刻書風大體上可分雄強、秀麗兩大類。前者以《張猛龍碑》為代表,後者以《敬使君碑》為代表。
106、 北朝墓誌有《元簡墓誌》、《刁遵墓誌》、《張黑女墓誌》、《劉玉墓誌》等。
107、 智永, 陳、隋間的書法家。所書《真草千字文》有墨跡本和刻本。
108、 唐代諸遂良,作品有《孟法師碑》、《房玄齡碑》、《雁塔聖教序》、。傳世的墨跡有《倪寬贊》、《大字陰符經》、《小字陰符經》與《草書陰符經》。
109、 唐代歐陽詢的代表碑刻有《化度寺碑》、《九成宮醴泉銘》、《黃甫君碑》、《房彥謙碑》等,他留下的書法墨跡有《夢奠帖》、《卜商帖》、《張翰帖》等。
110、唐代虞世南,作品有《孔子廟堂碑》、《破邪論》、《汝南公主墓誌》、《摹蘭亭序》等。
111、 唐代孫過庭,工真、行、草書,尤以草書擅名。代表作有自撰書法理論名篇《書譜》墨跡另有《草書千字文》墨跡。
112、唐代鍾紹京,傳世筆跡有《升仙太子碑陰》,另有《靈飛經》,小楷刻帖。
113、唐代顏真卿,人稱「顏魯公」,書體稱為「顏體」,著名的墨跡,楷書有《竹山堂聯句詩帖》、《告身帖》;行草書有《祭侄文稿》、《劉中使帖》、《湖州帖》等。碑刻有《多寶塔碑》,結構端莊精密,秀美多姿;《東方朔畫贊碑》,風格清遠雄渾;《勤禮碑》,雄邁清整。另外,還有《麻姑仙壇記》、《大唐中興頌》、《元結碑》等。書法刻帖有《爭座位帖》《奉使帖》等。
114、唐代顏真卿的行書《祭侄文稿》,寫於758年,是祭奠在安史之亂中殉難的侄子季明的手稿。作品情真意切,一氣呵成,書法與文章渾然一體,直率而無做作,是其書法藝術的寫照。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115、唐代懷素的作品有草書《自敘帖》《苦筍帖》。
116、唐代柳公權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稱譽。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其中《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神策軍碑》最能代表其楷書風格。
117、唐代張旭,工書,號「草聖」, 傳世狂草品有《肚痛帖》、《古詩四帖》。
118、 唐代陸柬之,傳世書跡以《五言蘭亭詩》刻帖與《書陸機文賦》。
119、 唐代杜牧,《張好好詩並序》墨跡。
120、唐代楊凝式,代表作有《韭花帖》。
121、 "宋四家"(即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122、 宋蘇軾,存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帖》、《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與《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等。其中《黃州寒食詩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123、 黃庭堅,有《蘇軾黃州寒食詩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風閣詩》等。
124、 米芾行書以《蜀素帖》、《苕溪詩卷》流傳最廣,還有《參政帖》。
125、 蔡襄傳世書跡很多,楷書有《萬安橋記》、《晝錦堂記》等,行書有《澄心堂帖》、《自書詩卷》等。
126、 宋徽宗趙佶,代表作為《楷書千字文》。同時他也擅長行草,有《草書千字文》、行書《蔡行敕》流傳至今。
127、元代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傳世的楷書名作有《膽巴碑》、《湖州妙嚴寺記》、《仇鍔碑》等;小楷有《汲黯傳》等;行書作品不少,如《洛神賦卷》、《赤壁二賦帖》、《定武蘭亭十三跋》等。溫和、典雅是他書法的主要特色。
128. 元代鮮於樞的代表作有《王安石雜詩卷》、《進學解卷》、《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卷》、《蘇軾海棠詩卷》等。
129. 明代祝允明作品有楷書《出師表》、草書《自書詩卷》、《和陶淵明飲酒二十首》、《赤壁賦》、《杜甫詩軸》等。
130、明代文徵明有小楷《前後赤壁賦》、《顧春潛圖軸》、《離騷經九歌冊》;行書有早期的《南窗記》,中期的《詩稿五種》,晚期的《西苑詩》。
131. 明代唐寅(1470——1523),字伯虎,代表作有《落花詩卷》。
132. 明代徐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長,號天池,或作天池山人,晚號青藤居士,或署名水田月,浙江山陰(今紹興)人,代表作有《青天歌卷》、《詠墨磁軸》、《題畫詩》等。
133. 明後期董其昌代表作有早期小楷《月賦》,晚期的《三世誥命》;行書有《李白月下獨酌詩卷》、《前後赤壁賦冊》等。
134. 清代黃道周代表作有楷書《張溥墓誌銘》、草書《洗心詩軸》等。
135、 清代趙之謙的篆刻代表作是《賜蘭堂》。
136. 吳昌碩的篆刻代表作有《我愛寧靜》。他的篆刻作品特點是詩熔於印、畫熔於印、書熔於印。
137. 楷書四大家指唐代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和元代趙孟頫。
138、《米洛斯的阿芙羅狄蒂》是古希臘雕塑的代表作之一。這座1820年發現於米洛斯島、象徵著愛和美的女神阿芙羅狄蒂雕像高約204厘米,其姿態的優美為歷代藝術家所贊嘆。
139、中國畫簡稱國畫,一般是指用毛筆在宣紙或絹帛上,用墨和中國畫顏料所畫的水墨畫、淡彩畫、重彩畫。中國畫,在表現手法上,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來進行創作。
140、 中國畫的特點:中國畫以毛筆、墨、宣紙、絹帛為主要工具,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來進行創作,散點透視,造型構圖,賦物以神,常與詩文相輔相成,與印章珠聯璧合。具有鮮明的民族形式和風格特點
141、 中國畫從表現的形式上大體分為寫意畫和工筆畫,從題材上通常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
142、 山水畫的分類雖亦有依題材差異者,但傳統習慣多按畫法風格的不同:勾勒設色、金碧輝煌、富於裝飾意味者稱青綠山水或金碧山水;純以水墨描繪者稱水墨山水或墨筆山水;以水墨為主的略施淡赭淡青適於表現朝暉夕陽者稱淺絳山水或淡著色山水;以水墨勾皴淡色打底並施青綠等敷蓋色者稱小青綠山水;幾無水墨純以彩色圖繪者稱沒骨山水。
143、中國畫的透視特點:中國畫既用焦點透視法,也用散點透視法,
144、 中國畫的最大特點在於它的筆墨。
145、 中國畫的用筆可分為中鋒、側鋒、逆鋒等。
146、 中國畫的基本技能之一的謝赫六法: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
147、 中國畫的墨色有「墨分五彩」之說,分為「焦、濃、重、淡、清」五個色階,稱為五彩或五色。這是指墨色的濃淡層次。根據水分的多少,墨還有「干、濕、濃、淡」之分。
148、中國畫用墨的方法有破墨法、積墨法、焦墨法、潑墨法、蘸墨法等幾種。
149、中國畫的意境是指畫家描繪景物表達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藝術境界。它能使欣賞者聯想產生共鳴,感情受到感染,繪畫是否具有意境,是作品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150. 意境的構成是以空間境象為基礎的,通過境象的把握與經營得以達到「情與景匯,意與象通」的。
4. 泰山石刻的文學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泰山石刻,根據其用途、目的、手段的不同,又形成了不同的門類。
碑碣石刻。即在石碑石碣上刻有文字、花紋,如秦始皇及秦二世所立的《泰山刻石》等。
畫像石刻。就是在墓室和石祠堂的四壁石塊上,用陰線刻、淺浮雕等雕刻技法,鐫刻出人物、車馬、屋宇等生活畫面及神仙靈異、奇禽怪獸等,如建於一世紀時期的長清縣孝堂山上傳說為漢代孝子郭巨的墓祠。
佛教造像石刻。大都刻於石龕、石窟之中,有佛、菩薩、金剛、力士等,也有佛教故事或供養人的造像。如泰山周圍所存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造像及其題記等。
摩崖石刻。就是在山崖上刻出圖畫或文字。這類的石刻在泰山及其周圍留存遺跡非常多,著名的有刻於南北朝時期的經石峪《金剛經》,經文刻在約三千平方米的大石坪上,隸書,原有2500多字,現尚存1067個。字大達半米,筆力剛健有力,歷代尊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寶。此外還有在岱頂大觀峰崖壁上立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由唐玄宗御制御書的《紀泰山銘》摩崖石刻等。
典籍石刻。如位於泰山斗母宮東北部溪流中大石坪上刻於一千四百多年前的《金剛經》等。
墓誌墓塔銘石刻。主要鐫刻死者生平、德行和所任官職等內容,泰山周圍留存有大量漢代以後官員和名僧的墓碑和塔銘,如《房彥謙碑》,此碑記載了房玄齡之父徐州都督房彥謙的生平和德行,由虞世南撰文,歐陽詢楷書。
題詠石刻。泰山及其周圍,歷代皇帝和文人名士如蘇軾、蔡京、康熙、乾隆等留下的題字題詩數量眾多,僅乾隆皇帝就在泰山及其周圍留下了幾十首御制題詩。
建築石刻。泰山石刻中石雕的人物、動物,浮雕的人物、車馬、屋宇、禽獸等圖像,石刻的文字等,既是中國古代美術史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有哲學、文學、史學、禮儀等方面的內容,是中國古代精神文明的集中體現。同時,泰山石刻中的漢畫像石,反映出漢代的生產和生活水平,又是中國古代物質文明的集中體現。正如季羨林先生所說:「泰山是中國文化的主要象徵之一,欲弘揚中華文化,必先弘揚泰山文化,這是順理成章的事。」
2001年06月25日,泰山石刻作為北齊至唐時期文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5. 風月無邊的泰山石刻
「風月無邊」刻石,這實際是個拆字游戲,是「風月」二字拆去邊框所得,隱喻「風月無邊」之意,用來形容這里風景幽美,吸引遊人駐足觀賞猜度字謎奧妙。
在泰山萬仙樓北側盤路之西,有一摩崖石刻「蟲二」。這「蟲二」題有上、下款,上款為題字時間「已亥夏六月」,「已亥」指的是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下款為題字者,「歷下劉廷桂立」。劉廷桂,外號「劉十二」,因12歲考中秀才而得此號。學者王克煜說,「蟲二」石刻有兩塊,一塊是泰山摩崖石刻,一塊是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刻。民間傳說,當年劉廷桂邀杭州友人登泰山至此,看到眼前景色蔚然深秀,一切景物都在雲盤霧繞之中,靈機一動,當即揮毫寫下了「蟲二」二字。朋友問何意?他說,這里雖無無邊風月之亭,但的確風月無邊啊。原來,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杭州西湖曾為「無邊風月」亭題寫匾額,如果劉廷桂在這里再次重復這四個字就是犯上,劉廷桂因「避諱」,靈機一動,題下「蟲二」。值得一提的是,劉廷桂的這一「避諱」字,竟被人反「拿」到杭州西湖1953年重建的一層二檐、金黃琉璃瓦頂的無邊風月湖心亭一石碑上,並演義為當年乾隆下江南時的「御筆」。
關於此石刻,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當年斗母宮的尼姑不守佛規,鬧出不少緋聞。一次,劉廷桂登泰山,過斗母宮時向尼姑討水喝,尼姑不給。劉一怒之下寫下了「蟲二」二字,罵尼姑只會搞風花雪月之事。還有的說劉還送了尼姑一塊匾,上面寫著「因受」二字。將「恩」「愛」兩字去掉心就是「因受」,表示「恩愛無心」之義,也是在罵尼姑的水性楊花,無德無良。
進入現代,隨著泰山的名聲越來越大,來此朝聖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曾猜測過它的意思,都未能如願,直至郭沫若考證出石刻的真正意義。王克煜教授介紹說,上世紀50年代末期,有幾位日本學者來中國登泰山,沿途的風景令他們流連忘返,贊嘆不已。穿紅門,過萬仙樓,北行一段,自然風光絕佳,盤路西側的石壁上鐫刻有「蟲二」兩字,引起日本學者的很大興趣,他們向陪同的中國學者詢問,這兩個古怪的字意思是什麼?還真把在場的人都難住了。游山歸來,日本學者仍追問「蟲二」的讀法和意思。於是,我國學者們便翻書查卷,多方請教專家教授,可就是得不到滿意結果。1961年郭沫若先生登泰山,專門請他看了這塊碑刻。郭沫若看了這兩個字,沉思片刻,用手在「蟲二」兩個字外邊各加兩筆,「蟲二」變成了「風月」。郭沫若笑道:「這兩個字應讀作『風月無邊』 ,不過是古代名士的文字游戲罷了。」
但是,這遠遠沒有解決「蟲二」的出處問題。後來,讀清朝野史、清人筆記,從褚人獲的《堅瓠集》里,看到其引《葵軒瑣記》雲:唐伯虎題妓湘英家扁雲:「風月無邊」。見者皆贊美。祝枝山見之曰:「此嘲汝輩為蟲二也。」湘英問其義,枝山曰:「風月無邊,非蟲二乎?」湘英終以為美,不之易。但褚人獲也不敢肯定是否典出唐伯虎,其下注雲「《支頤集》作錢鶴灘。」日本人夢亭東聚半筆記半詩話的《鉏雨亭隨筆》中,有相同的記載。
張岱的《快園道古》卷十二《小慧部·燈謎·拆字》中有雲:「蟲二」兩字,徐文長贈一妓為齋名,取義「無邊風月」。另,清人平步青《霞外捃屑》有雲:越人好傳讕語。如雲徐天池游西湖,題某扁曰「蟲二」,詰之,曰「風月無邊也」。這兩則中的徐文長、徐天池,說的都是徐渭。唐伯虎生於1470年,死於1523年;徐渭生於1521年,死於1593年。這說明,唐伯虎的「蟲二」較徐渭早。
更早的據說跟李白有關。湖南嶽陽樓三樓,有東西兩聯,東聯是短短的一幅八字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落款為「長庚李白書」。湖南美術出版社1985年版的《巴陵勝狀》一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說岳陽樓三樓的木壁上,本來曾有三個隱約可見的字跡——「一」「蟲」「二」。人們一直不解其義。後來李白游岳陽樓,看出這是一副字謎對聯,即「水天一色,風月無邊」,並當即寫下了這副對聯。此事仍是傳說,穿鑿附會的痕跡明顯。不過,李白到過岳陽樓倒是確有其事,有李白自己的詩為證。李白有詩《與夏十二登岳陽樓》,詩雲: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更為有趣的是,這「蟲二」二字遠在25億年前就已經出現在泰山,直到1993年才被人發現。不過題寫這二字的,不是哪一位書法家,而是大自然。1993年,有一位叫陳興旺的奇石愛好者在泰山腳下撿到一塊長18厘米、重1420克的奇石,奇石上的花紋清楚地顯現出了「蟲二」二字。它比劉廷桂寫的更為自然飄逸,「蟲」字清晰明了,藏巧於拙,白似玉、勢如風,並且起筆「撇」與尾筆「點」通過一條白線繞石一周後又相連結,直滲入石休之中;「二」字淡如絲、彎似月,由許多不規則的白點組成,如在雲中霧里。奇石上的「書法」蒼勁有力,濃淡相宜,疏密有致;兩字二色相間,相映成趣,實為大自然賜予人們的難得一見的「珍寶」。
6. 泰山摩崖石刻的泰山石刻類別
泰山石刻,根據其用途、目的、手段的不同,又形成了不同的門類。 泰山石刻中石雕的人專物、動物,浮雕的屬人物、車馬、屋宇、禽獸等圖像,石刻的文字等,既是中國古代美術史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有哲學、文學、史學、禮儀等方面的內容,是中國古代精神文明的集中體現。同時,泰山石刻中的漢畫像石,反映出漢代的生產和生活水平,又是中國古代物質文明的集中體現。正如季羨林先生所說:「泰山是中國文化的主要象徵之一,欲弘揚中華文化,必先弘揚泰山文化,這是順理成章的事。」
2001年06月25日,泰山石刻作為北齊至唐時期文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7. 求有關泰山石刻、琅牙台刻、石鼓文的背景資料
秦泰山刻石立於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
此刻石原分為兩部分: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泰山時所刻,共144字;後半部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共78字。刻石四面廣狹不等, 刻字22行,每行12字,共222字。兩刻辭均為李斯所書。現僅存秦二世詔書10個殘 字,即「斯臣去疾昧死臣請矣臣」,又稱「泰山十字」。據清道光八年(1828年)《 泰安縣志》載,宋政和四年(1114年)刻石在岱頂玉女池上,可認讀的有146字,漫滅剝蝕了76字。明嘉 靖年間,北京許某將此石移置碧霞元君宮東廡,當時僅存二世詔書4行29字,即「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昧死言臣請具刻詔書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請」。清乾隆五年(1740年)碧霞祠毀於火,刻石遂失。
嘉慶二十年(1815年),泰安舊尹蔣因培帶領同邑柴蘭皋在山頂玉女池中搜得殘石2塊,尚存10個字,遂將殘碑嵌於岱頂東岳廟壁上。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東岳廟牆坍塌,泰安知縣徐宗干「亟索殘石於瓦礫中」,囑道人劉傳業將殘石移到山下,嵌置在岱廟碑牆內,並寫跋記其經過。光緒十六年(1890年),石被盜,縣令毛大索十日,得石於城北門橋下,後重置於岱廟院內。宣統二年(1910年)知縣俞慶瀾為防刻石遭風雨剝蝕,在岱廟環詠亭造石屋一所,將秦泰山刻石及徐宗乾的跋和自己寫的序共3石嵌於石屋內,周圍加鐵柵欄保護。1928年遷於岱廟東御座內,修築一座門式碑龕,將以上3石壘砌其中。建國後,於碑龕正面鑲裝玻璃保護。
秦泰山刻石歷代多有摹刻拓本,現存清聶劍光摹刻的明拓本29字和徐宗干摹刻的舊拓本29字兩塊刻石,均陳列於岱廟碑廊。1987年泰安市博物館復制秦刻石全文立於岱廟後寢宮。
秦泰山刻石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書法嚴謹渾厚,平穩端寧;字形公正勻稱,修長宛轉;線條圓健似鐵,愈圓愈方;結構左右對稱,橫平豎直,外拙內巧,疏密適宜。元赫經贊道:「拳如釵股直如筋,曲鐵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勁益飛動,回視諸家肥更痴。」《岱史》稱:「秦雖無道,其所立有絕人者,其文字、 書法世莫能及。」魯迅認為秦泰山刻石「質而能壯,實漢晉碑銘所從出也」。此刻為一級文物藏品。
《泰山刻石》以29字拓本,10字拓本較為常見,傳世拓本當以明人無錫安國所藏宋拓本為最早,計存165字,此藏本於昭和十五年(1940)七月一日,由中村不折氏(1866-1943)購自晚翠軒。另一本存53字,亦流至日本,上海藝苑真賞社,日本《書苑》,二玄社《書跡名品叢刊》等均有影印,秦刻石中,僅此與《琅琊台刻石》為真,余皆後人摹刻。
石鼓文是唐代在陝西鳳翔發現的我國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稱「石刻之祖」。因為文字是刻在十個鼓形的石頭上,故稱「石鼓文」。內容介紹秦國國君游獵的10首四言詩,亦稱「獵碣」。今中國考古界一般認為是戰國時代秦國的遺物。石鼓文的字體,上乘西周金文,下啟秦代小篆,從書法上看,石鼓文上乘《秦公簋》(春秋中期的青銅器,銘文蓋十行,器五行,計121字。其書為石鼓、秦篆的先聲,字行方正、大方。橫豎折筆之處,圓中寓方,轉折處豎畫內收而下行時逐步向下舒展。其勢風骨嶙峋又楚楚風致,確有秦朝那股強悍的霸主氣勢。)法則,然而更趨於方正豐厚,用筆起止均為藏鋒,圓融渾勁,結體促長伸短,勻稱適中。古茂雄秀,冠絕古今。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開小篆之先河,在書法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變而又尚未定型的過渡性字體。石鼓文被歷代書家視為習篆書的重要範本,故有「書家第一法則」之稱譽。石鼓文對書壇的影響以清代最盛,如著名篆書家楊沂孫、吳昌碩就是主要得力於石鼓文而形成自家風格的。
明代大收藏家安國的十種石鼓文拓本,自稱十鼓齋。其中最佳者北宋拓三本,仿軍兵三陣命名為《先鋒》、《中權》、《後勁》秘藏之。這些均是世界上保存字數最多、最好的拓本,現皆流傳到日本,藏於東京三井紀念美術館。2006年春三本同時來華參加上海博物館的《中日書法珍品展》。
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為明代拓本,也非常珍貴。
[匯品]
唐 竇 臮:籀之狀也,若生動而神憑,通自然而無涯。遠則虹紳結絡,邇則瓊樹離披。(《述書賦》)
清 康有為:若石鼓文則金鈿落地,芝草團雲,不煩整截,自有奇采。體稍方扁,統觀蟲籀,氣體相近。石鼓既為中國第一古物,亦當為書家第一法則也。(《廣藝舟雙楫》)
清 康有為:鍾鼎及籀字,皆在方長之間,形體或正或斜,各盡物形,奇古生動。章法亦復落落,若星辰麗天,皆有奇致。
8. 求教 泰山石刻 「果然」 「如意」來由 急用急用哦
泰山石刻,根據其用途、目的、手段的不同,又形成了不同的門類。
一是碑碣石刻。即在石碑石碣上刻有文字、花紋,如秦始皇及秦二世所立的《泰山刻石》等。
二是畫像石刻。就是在墓室和石祠堂的四壁石塊上,用陰線刻、淺浮雕等雕刻技法,鐫刻出人物、車馬、屋宇等生活畫面及神仙靈異、奇禽怪獸等,如建於一世紀時期的長清縣孝堂山上傳說為漢代孝子郭巨的墓祠。
三是佛教造像石刻。大都刻於石龕、石窟之中,有佛、菩薩、金剛、力士等,也有佛教故事或供養人的造像。如泰山周圍所存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造像及其題記等。
四是摩崖石刻。就是在山崖上刻出圖畫或文字。這類的石刻在泰山及其周圍留存遺跡非常多,著名的有刻於南北朝時期的經石峪《金剛經》,經文刻在約三千平方米的大石坪上,隸書,原有2500多字,現尚存1067個。字大達半米,筆力剛健有力,歷代尊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寶。此外還有在岱頂大觀峰崖壁上立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由唐玄宗御制御書的《紀泰山銘》摩崖石刻等。
五是典籍石刻。如位於泰山斗母宮東北部溪流中大石坪上刻於一千四百多年前的《金剛經》等。
六是墓誌墓塔銘石刻。主要鐫刻死者生平、德行和所任官職等內容,泰山周圍留存有大量漢代以後官員和名僧的墓碑和塔銘,如《房彥謙碑》,此碑記載了房玄齡之父徐州都督房彥謙的生平和德行,由虞世南撰文,歐陽詢楷書。
七是題詠石刻。泰山及其周圍,歷代皇帝和文人名士如蘇軾、蔡京、康熙、乾隆等留下的題字題詩數量眾多,僅乾隆皇帝就在泰山及其周圍留下了幾十首御制題詩。
八是建築石刻。泰山石刻中石雕的人物、動物,浮雕的人物、車馬、屋宇、禽獸等圖像,石刻的文字等,既是中國古代美術史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有哲學、文學、史學、禮儀等方面的內容,是中國古代精神文明的集中體現。
同時,泰山刻中的漢畫像石,反映出漢代的生產和生活水平,又是中國古代物質文明的集中體現。正如季羨林先生所說:「泰山是中國文化的主要象徵之一,欲弘揚中華文化,必先弘揚泰山文化,這是順理成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