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現代建築美術教案

現代建築美術教案

發布時間:2021-02-18 09:46:07

A. 現代建築藝術的美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建築是石頭的史書,建築是居住的機器。建築作為一個藝術門派,它和音樂、雕塑、文學、繪畫等一樣,都必須符合美學原則,遵守美學的一般法則。本文從建築藝術的特徵入手,從建築的不同方面分析建築的藝術美。
一 前言
建築是人們用石材、木材等建築材料搭建的一種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物體,如住宅、橋梁,、寺廟、園林等等。建築的藝術美和建築的堅固性、實用性、經濟性不可分割,後者是建築藝術的靈魂。建築藝術美是建築安全性、實用性、經濟性的表現形式,不僅僅是指建築的外在形式美,還包括建築的使用空間的舒適美觀。
一個建築如果僅僅在形式上是美觀的,符合美學的規則,但它不堅固、不實用、不經濟,那麼它也說不上是一個真正的建築藝術品;反之,如果一個建築即使十分堅固、適用、經濟、但其外在形式不美觀,也稱不上是一個建築藝術品。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著名建築理論家阿爾伯蒂在他的著作《論建築》中寫道:「我認為美就是各部分的和諧,不論是什麼主題,這些部分都應該按這樣的比例和關系協調起來,以致既不能再增加什麼,也不能再減少或更動什麼,除非有意破壞它。」實際上,建築的美就是由「恰當、勻稱、表達、優美」來反映的。
二 建築與建築藝術
建築是建築物和構築物的統稱,工程技術和建築藝術的綜合創作,各種土木工程、建築工程的建造活動。建築是人類為自己創造的物質生活環境,即人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和活動的場所,也是為滿足人們生活、生產或從事其他活動而創造的空間環境。建築藝術,是一種立體藝術形式,是通過建築群體組織、建築物的形體、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內外空間組織、結構造型,亦即建築的構圖、比例、尺度、色彩、質感和空間感,以及建築的裝飾、繪畫、雕刻、花紋、庭園、傢具陳設等多方面的考慮和處理所形成的一種綜合性藝術。
建築藝術按照美的規律,運用建築藝術獨特的藝術語言,使建築形象具有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具有象徵性和形式美,體現出民族性和時代感。以其功能性特點為標准,建築藝術可分為紀念性建築、宮殿陵墓建築、宗教建築、住宅建築、園林建築、生產建築等類型。從總體來說,建築藝術與工藝美術一樣,也是一種實用性與審美性相結合的藝術。建築的本質是人類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動的生活場所,所以,實用性是建築的首要功能;只是隨著人類實踐的發展,物質技術的進步,建築越來越具有審美價值。
三 建築藝術的特徵
1 建築的形象
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建築都表現了不同時代的精神狀態:古希臘表現的是優美的時代,古羅馬表現的是武力的時代,早期基督教表現的是虔誠的時代,哥特表現的是渴慕的時代,而文藝復興表現的是雅緻的時代。到了近現代,由於人們的審美能力與審美情趣的不斷提高,建築的形象問題也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建築形象就是通過各種結構、造型體現的建築的外觀。建築師運用空間、形、線、色彩、質感、光影等手段進行創作,從而表現出不同的建築形象。
2 建築的社會文化屬性
建築的社會文化屬性包括時代性、地域性、民族性。建築的時代性是指任何一個建築都是某個時代的產物,它受當時的經濟能力、技術程度、道德倫理、文化思潮等因素影響,每個建築都真實地反映著歷史,成為歷史的見證。人們常講的「建築是石頭的史詩」就是指這層意思。比如我國的故宮是明清帝王生活、辦公的地方,象徵著封建政權的中心,它在設計上的指導思想就是要著重表現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由近千座各種建築組成的龐大建築群,特別突出南北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按照「前朝後寢」的封建禮制,把故宮大體劃分為帝王發號施令的外朝和帝後居住的內廷兩大部分。建築空間陰森壓抑反映了封建專制的特點。在技術上由於採用木結構,使單體建築不可能更龐大,只能以平面擴展的方式來擴展空間,是一組典型的封建時代建築。而與這組建築相臨的人民大會堂,它是人民當家作主、參政議政的地方,是我國人民最高權力的象徵,因此,它的設計主導思想是體現著人民當家作主,空間開敞明快,在結構技術上採用了鋼筋砼結構,建築物高大雄偉。建築是最能反映時代的代表物,真實地記述著歷史的發展。
建築的地域性是指建築在形式上與所處的環境恰到好處地結合在一起,符合當地人們的審美情趣,在使用空間上能滿足使用者的生活習性,在結構造型上和建築材料的選用上都能較好地適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都有著不同的建築藝術表現形式,這些形式是當地人民長期與自然相抗爭不斷總結提練出來的,實踐證明是一種在結構上合理、在技術上先進、在造型上美觀的形式,這種形式也就逐步被人們認同,演化成一種當地特有的民族形式,代表著該民族的共同審美情趣。如中國的大屋頂,羅馬的拱券、穹頂、飛扶壁等等。任何民族形式的建築都是歷史的產物,同時受歷史發展規律的支配。仿製別的建築作品,或支離破碎的套用一些建築符號都不可算作是藝術品,藝術貴在創新,沒有創新的藝術品是缺乏吸引力、沒有生氣的。
總而言之,建築技術和建築材料是建築創作的手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建築創作的基礎,而根植於民族、地域則是我們成長的根,是建築師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同時正是由於民族、地域的不同才使得我們今天的建築呈現出多樣化。
3 建築的實用性
建築的目的首先是為了「用」,而不是為了「看」,即使是紀念碑、陵墓也要考慮舉行紀念儀式時人流活動的具體要求。其它各類藝術,美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築卻必須和實用聯系在一起。建築的實用性特點,影響著人們的審美觀。就是說,建築物對人類生活的功能好壞,往往決定著人們觀感的美與丑,因而建築的審美意義,有賴於實用意義。所以任何建築物的設計與建造,都從兩方面考慮:第一要有實用價值;第二要造型美觀。
實用是建築物的首要和基本要素,美觀是建築物的必要要素,大到高樓大廈,小到茅舍草屋,無不追尋實用與審美的統一,只有二者的完美結合,才能最充分地發揮其功能,從而實現最佳效益。實用性是建築的一個基本的特徵。古羅馬時代的建築師威特魯威提出建築的三條原則:實用、堅固、美觀,一直被視為建築學的經典公式。傑弗里・斯科特也認為,好的建築要有三個條件:實用、堅固、使人愉快。建築史也一再表明了這一點:實用一直被視為建築的首要的和核心的問題。可以說,單純個人的情感、怪誕的想法或奇異的構思可以在畫布上或在舞台上表現出來,而對建築來說,大概就不行了。任何一個建築家想以自己的方式去建造阿里斯托芬的「雲中鵓鴣城」,都註定是一種愚蠢的冒險心理。建築是為多數人的實用目的而設計和建造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它被稱為實用藝術。
四 建築藝術的不同美學
1 建築的性格美
建築的性格美是不同類型建築的不同功能的外在表現。例如,優秀的住宅建築表現出濃厚的生活氣息,有溫馨安定的感覺;文化娛樂建築表現出愜意美好、別致新穎的感覺;辦公建築表現出莊重嚴肅、積極奮進的感覺;學校建築表現出明快大方、開朗寧靜的感覺。
當然,建築性格的表現手法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常用的手法是形式服從功能。法國朗香教堂造型奇異,平面不規則;牆體幾乎全是彎曲的,有的還傾斜;塔樓式的祈禱室的外形象座糧倉;沉重的屋頂向上翻卷著,與牆體之間留有一條40厘米高的帶形空隙;粗糙的白色牆面上開著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上面嵌著彩色玻璃;入口在捲曲牆面與塔樓的交接的夾縫處;室內主要空間也不規則,牆面呈弧線形,光線透過屋頂與牆面之間的縫隙和鑲著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來,使室內充滿了浪漫主義和神秘主義。
2 建築的造型美
建築造型包括建築體型、立面、色彩、細部等,它是建築內外部空間的表現形式,是根據建築的功能要求、物質技術等條件而設計的,是技術和藝術的統一。同時,建築的造型還要考慮到形式美的一些原則,如比例、尺度、均衡、韻律、對比等。這些也都是判斷建築造型是否美觀的重要標准。例如,北京天壇祈年殿在體型和色彩運用上都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古希臘帕特農神廟為雅典城邦守護神雅典娜而建的祭殿背西朝東,聳立於3層台階上,玉階巨柱,畫棟鏤檐,遍飾浮雕,蔚為壯觀。整個廟宇由鑿有凹槽的46根大理石柱環繞。潘太里科大理石色白,相對帕羅斯島上的優質大理石來說略顯粗糙,所以這里的帕羅斯大理石僅供雕塑使用,光滑和無瑕的質地使它顯得尤為珍貴。柱間的用大理石砌成的92堵殿牆上,雕刻著栩栩如生的各種神像和珍禽異獸,蔚為壯觀。
3 建築的結構美
建築結構是建築的骨架又是建築物的輪廓。中國古典建築中的斗拱、額枋、雀替等,從不同角度映襯出古典建築的結構美。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建築結構的形式越來越豐富,如框架結構、薄殼結構、懸索結構等。建築的結構與建築的功能要求、建築造型取得完全統一時,建築結構也體現出一種獨特的美。代代木體育館是日本著名建築大師丹由瞬間海浪漩渦形態而引發的設計靈感,不僅造型獨特給人很強的視覺沖擊力,而且整個設計線條沒有直角直線,多是懸索柔韌的弧度,用建築專業術語講只兩個字:柔性。該建築佔地約91公頃,包括一幢游泳館和一幢球類館。游泳館屋頂採用懸索結構,索網表面覆蓋為焊接起來的鋼板,內表面則用石棉板保護。游泳館採用兩個交錯的新月形平面,給封閉的室內空間帶來開放性。設計師利用主索之間的空隙設置頂光,勾劃出屋脊的輪廊,有助於人們在視覺上形成一個流線型、宏偉別致的內部空間。
4 建築的環境美
任何建築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處於一定的客觀環境之中。因此,就存在一個建築與環境的關系問題。中國古典園林建築很早就十分重視建築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美國現代著名建築師賴特提出的「有機建築」的理論,也主張建築應與大自然相和諧,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流水別墅)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這座位於美國匹茲堡市郊區的私人別墅,坐落在一個具有山石、林木和溪流瀑布的優美環境之中。建築的前部從澆鑄在岩石上的鋼筋混凝土支撐懸挑出來,上下兩層寬大的陽台,一縱一橫,好像從山洞中「長」出的兩塊巨石,後面高起的片石牆和前面挑出的部分取得平衡並形成水平與垂直的方向對比。這種自由靈活的組合,不僅與周圍環境十分協調,而且可以使人們在不同的角度看到各種豐富多變的體形輪廓。
5 建築的風格美
建築的風格是指建築造型、功能布局和建築裝飾所具有的時代共性。不同風格的建築體現出不同的美。德國科隆大教堂工程規模浩大,它以輕盈、雅緻著稱於世,是中世紀歐洲哥特式建築藝術的代表作,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築。教堂佔地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東西長144.55米,南北寬86.25米。主體部分就有135米高,大門兩邊的兩座尖塔高達157.38米,像兩把鋒利的寶劍,直插雲霄。大教堂的四周還有許多小尖塔。
總之,建築的美難以一言以蔽之 ,因為它不僅僅是視覺的藝術,還包括了聽覺、觸覺、味覺、心理感受等等許多因素,又融合了技術、理念、環境等方面。建築藝術創作受經濟、技術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建築藝術具有著鮮明的時代性、地方性和民族性。一個成功建築藝術作品是由建築師、業主以及許許多多的人來共同努力完成的,是群體智慧的結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我們堅信建築的藝術更加會美得深入人心。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B. 六年級美術上冊教案

人美版六年級上冊美術全套教案,共33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
德育綱要要求
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學生初步具有愛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潑開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幫助別人、為集體服務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為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礎。
美術教學要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力量,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活潑開朗的性格和愛美情趣。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階段目標(第三學段)
 造型•表現
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 設計•應用
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
 欣賞•評述
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徵,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扽方式,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 綜合•探索
結合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製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系。

課題 1.凝固的音樂——建築 課時 2 課 時
課業類型 欣賞•評述 授 課 人 杜莎
教學目標 顯性目標 應知:通過欣賞、比較,初步了解中國宮殿建築與西方教堂建築的不同風格,認識到不同地域文化對建築的影響。能夠發現並簡單總結古今中外建築在材質、造型方面的特點。
應會:能夠搜集、整理與本課相關的資料,在學習中加以運用。能夠初步分析建築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蘊涵的文化精神。學慣用繪畫或文字的方式將自己對建築的了解與認識表達出來。
隱性目標 1.通過學習本課,引發學生對建築的關注、認識和興趣。
2.通過欣賞風格各異的建築,激發學生對多元文化的了解與包容。
重點 欣賞北京故宮建築風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比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築,認識不同的建築風格。發現時代發展與建築材料變化的關系。
難點 認識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對建築風格的影響。
教學方法 欣賞觀察法、比較法、小組學習法、嘗試法、談話法、交流討論法、講解法等。
教學准備 課件、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第一節
教學流程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教學調整
一、組織教學 穩定情緒,檢查用具准備情況。 穩定情緒,做好上課准備。
二、導入新課
1.請學生閉上眼睛,聆聽悠揚的樂曲放鬆放鬆身心。
2.邊聽邊欣賞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築。
3.說說自己欣賞到了什麼?有哪些感受?
4.你記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築?
5.德國詩人歌德把建築比喻成凝固的音樂,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聆聽這凝固的音樂――建築。
6.板書課題《凝固的音樂――建築》 學生閉上眼睛聆聽。

欣賞古建築圖片。

回答問題。
三、講授新課 (一)、中國古代建築欣賞
1.出示故宮的系列圖片,師生共同欣賞分析。
A、 故宮外景:黃色屋頂與紅色牆面帶給我們一種金碧輝煌的感覺,黃色是尊貴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紅色是喜慶的色彩。巨大庄嚴的建築群和寬闊的廣場給人一種庄嚴肅穆的感覺。
B、 雲龍大石雕:雕刻有龍紋、寶山和雲紋,栩栩如生,這種紋樣被稱作「九龍
1.學生欣賞分析。
(學生知道的要請學生回答。)

戲珠」,精美異常。
C、 門釘和鋪首:朱門金釘、金鋪首是皇家建築的一種標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
D、 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獸:依次為鴟吻、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行什。只有太和殿才能十獸齊全。
E、 乾清宮:皇帝上朝的地方,其金碧輝煌的色彩,筆直的線條造型顯得庄嚴穩重。
2.分析小結故宮的建築風格。

3.你對故宮還有哪些了解,和同學交流討論。

2.故宮為木結構建築,多採用直線條造型,給人以穩重、古樸、庄嚴之美。
3.小組交流討論。
(二)外國古代建築欣賞
1.出示泰姬陵(印度)、凡爾賽宮(法國)科隆大教堂(德國)的圖片學生欣賞。
2.請學生對比中外古代建築,說說它們不同在哪裡?
3.教師分析這幾種建築的風格特點。
A.泰姬陵(印度):造型追求簡潔、精確的幾何圖形構成之美。
B.科隆大教堂(德國):它那高聳入雲的雙塔,充滿了基督教那種「神聖忘我」的宗教精神。
C.凡爾賽宮(法國):內部裝飾富麗堂皇,是歐洲最宏大華麗的宮殿建築。
4.對比乾清宮和凡爾賽宮內景的不同。(造型、材質、感受)

1.學生欣賞。

2.學生分析。

3.學生記錄。

4.乾清宮和凡爾賽宮都同樣金碧輝煌,但乾清宮用直線條造型,顯得庄嚴穩重、華麗威嚴,凡爾賽宮用流暢的弧線,造型圓潤流動,處處顯示著浪漫而奢華的氛圍。
(三)中外古代建築在造型材質上有什麼不同?
中國古代建築以木結構為主,多採用直線條造型,給人以穩重、古樸、庄嚴之美;外國古代建築以大理石或磚石結構為主,造型豐富,靈活多變。
四、學生實踐 1.作業要求:用文字將自己對中國古代建築與外國古代建築的認識寫下來,並說說本節課的收獲。
2.學生交流本課的感受。
3.教師加入討論。 學生作業。
交流感受。
第二節
教學流程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教學調整
一、組織教學 穩定情緒,檢查用具准備情況。 穩定情緒,做好上課准備。
二、復習導入 1.北京故宮的建築風格:故宮為木結構建築,多採用直線條造型,給人以穩重、古樸、庄嚴之美。
2.乾清宮和凡爾賽宮的不同風格:乾清宮和凡爾賽宮都同樣金碧輝煌,但乾清宮用直線條造型,顯得庄嚴穩重、華麗威嚴,凡爾賽宮用流暢的弧線,造型圓潤流動,處處顯示著浪漫而奢華的氛圍。
3.中外古代建築的不同造型材質:中國古代建築以木結構為主,多採用直線條造型,給人以穩重、古樸、庄嚴之美;外國古代建築以大理石或磚石結構為主,造型豐富,靈活多變。 學生回憶,回答。

三、講授新課 1、欣賞著名現代建築
2、請學生說說對這些建築的感受。
3、 學生自由交流課前搜集准備的資料,欣賞不同的建築。

4、 對比古今建築在造型、材質方面的不同:古代建築造型厚重、庄嚴、形式較為統一,多以土、石、木材為原料,而現代建築造型風格迥異、誇張,講求個性化,也多以金屬、玻璃、混凝土等現代化建築材料為原料修建。
5、 討論:為什麼我們把建築稱為凝固的音樂?
6、 在樂曲中再次欣賞各種建築,感受建築的美。 學生分析:蓬皮杜藝術中心(法國):造型龐大而古怪,被視為高科技建築里程碑。
里昂國際機場(法國):造型奇特、展翅欲飛。
上海金茂大廈(中國):融中國傳統建築和現代潮流於一體。
繼續完成作業。

C. 現代建築藝術

現代建築藝術
20世紀初,建築藝術如同繪畫、雕塑藝術一樣,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建築科技的發展,使建築結構和樣式迅速走向現代,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高層建築的大量發展和新的建築設計思潮的層出不窮,多元建築形式風行一時。
20世紀上半期,尤其在二戰後,古典復興建築仍然流行,政府性建築和紀念性建築的發展,將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區的建築樣式結合在一起的折衷主義建築也不斷出現。由於社會生活飛速發展變化,建築物的功能要求日益復雜,房屋的層數和容積量不斷增加,建築材料和結構已與古代大不相同,因此學院派建築師不得不對傳統建築加以改造和簡化,同時革新的現代派建築興起。
建築牽涉到功能、技術、工業、經濟、文化和藝術等多個方面,建築的革新也是多方面的,在20世紀上半期出現了很多流派和不同風格的建築樣式。20世紀初,在德國和奧地利先後產生了表現主義,一切都出自藝術家的主觀表現,目的是引起觀眾情緒上的激動,這一派建築師往往採用奇特、誇張的建築形體來象徵某種時代精神。德國建築師門德爾松(1887—1953年)在20年代,設計過一些表現主義建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919—1920年建成的波茨坦愛因斯坦天文台。荷蘭表現派的住宅甚至把外觀處理得使人聯想起荷蘭人的傳統服裝和木鞋。
未來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首先在義大利出現的文藝流派,它對現代生活的運動、變化、速度、節奏表示欣喜,他們否定一切文藝規律和傳統,宣稱要創造一種全新的未來的藝術。義大利的未來主義者桑·伊利亞(1888-1917年)所設計的圖樣中都是高大的階梯形的樓房,電梯放在建築物外部,林立的樓房下是川流不息的汽車、火車,分別在不同高度上行駛,他雙子塔說:「應該把現代城市建設改造得象大型造船廠一樣,既忙碌又靈敏、到處都是運動,現代房屋應該造得象大型機器一樣。」
風格派與構成派的代表是荷蘭的建築師奧德·里特韋爾等。他們認為最好的藝術就是基本幾何形體的組合和構成。風格派有時又被稱為「新造型派」,他表現在建築造型裝飾,最能代表風格派特徵的是里特韋爾設計的椅子,象蒙德里安的繪畫,運用水平和垂直線構成紅、黃、藍三色。他還設計了著名的荷蘭烏德勒支地方一所住宅,運用簡單的立方體,橫豎直線,玻璃等組成的建築。這個派熱衷於幾何形體空間和色彩的構圖效果。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創造現代建築的任務被提到日程上,涌現出一批思想敏捷,而且具有一定建築經驗的建築師,在前人革新實踐的基礎上,提出比較系統而徹底的建築改革主張,代表人物是德國的格羅皮烏斯,密斯·凡·德·羅和法國的勒·柯布西耶等。
格羅皮烏斯的代表作是1926年設計建造的德國鮑豪斯學院校舍。「鮑豪斯」是德國現代建築師格羅皮烏斯在魏瑪籌建的一所培養新型設計人才的工藝學校的簡稱。這所學校採用一套有特色的新的教育方針和方法,曾培養了一批傑出的現代派藝術大師,是西方激進的藝術流派搖籃。鮑豪學院建築主要特點是,把建築物的實用功能作為建築設計的出發點,按照各部分的實用要求互相聯系,突出它們各自的位置和體型,他還採用各種形體的對比手法,如大小、長短、虛實、透明與不透明、厚薄等,產生清新活潑的美感,顯得單純樸素、富有變化,給人以獨特的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築活動與建築思潮有很大的變化和發展。由於各國政治、經濟、文化傳統各不相同,建築活動和思潮也很不一致,因此發展也極不平衡,西歐和美國為建築現代化繼續探索創造作出新貢獻,其他地區和國家也相繼走入現代化。
英國在50年代出現以史密森夫婦為代表的新粗野主義(又譯為新野性主義);60年代,以柯克為代表的稱之為阿基格拉姆派歐洲之門所提出的未來烏托邦城市的設想:以鋼和鋼筋混凝土的巨型結構來綜合解決多種與可變要求的設計。
在法國戰後的「現代建築派」取代了學院派成為法國建築的主要風格。勒·柯布西耶設計的馬賽公寓大樓和其後又設計的朗香教堂,轟動了整個建築學壇。法國在二戰後建築技術上不斷創新,1958年興建國家工業與技術中心的陳列大廳,跨度218米,是迄今跨度最大的空間結構,也是跨度最大的薄殼結構。1973年建的巴黎蒙帕納斯大廈高229米,是歐洲最高建築;後來建的國立蓬皮杜藝術中心更引起人們的關注。
德國受到的戰爭破壞很大,戰後著力重建。在希特勒統治時期,只允許折中主義建築樣式,戰後則堅持走現代建築道路,尤以鮑豪斯為代表,後來出現不少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建築,如夏隆設計的柏林愛爾音樂廳和斯圖加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公寓等。
在設計思想上義大利比其他國家顯得多樣和善變。古代傳統在義大利從未間斷,現代思潮又給予強烈影響,戰後全面地走上現代化建築現代建築道路,在羅馬和都靈等地推行新現實主義,提倡緊密結合人們的日常生活,魯道夫設計的羅馬泰波蒂諾區為代表。在義大利具有國際聲望的建築師無疑是奈爾維,他設計的羅馬小體育宮和米蘭的皮瑞利大廈被公認為國際先進水平的傑作。
美國具有強大的物質技術力量,雄厚的技術人員隊伍和一大批專門投資房屋建設的大業主,他們共同使美國建築迅速走向現代化。發展高層建築是美國建築的主要方面,1974年的芝加哥西爾斯大廈110層,高443米,是世界迄今最高建築。在藝術和建築方面,歐洲不論有什麼新思潮都很快影響美國,各種思潮和各種建築流派,樣式在美國都得到反映。
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是一座富有個性的象徵性建築作品。它的設計師是丹麥的伍重,於1957年設計,1973年建成。歌劇院位於貝尼朗島,面臨大海,建築師把它設計成一艘乘風破浪的大船,很有象徵個性。<--

D. 現代建築藝術的現代建築

創造現代建築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創造現代建築的任務被提到日程上,涌現出一批思想敏捷,而且具有一定建築經驗的建築師,在前人革新實踐的基礎上,提出比較系統而徹底的建築改革主張,代表人物是德國的格羅皮烏斯,密斯·凡·德·羅和法國的勒·柯布西耶等。
格羅皮烏斯的代表作是1926年設計建造的德國鮑豪斯學院校舍。「鮑豪斯」是德國現代建築師格羅皮烏斯在魏瑪籌建的一所培養新型設計人才的工藝學校的簡稱。這所學校採用一套有特色的新的教育方針和方法,曾培養了一批傑出的現代派藝術大師,是西方激進的藝術流派搖籃。鮑豪學院建築主要特點是,把建築物的實用功能作為建築設計的出發點,按照各部分的實用要求互相聯系,突出它們各自的位置和體型,他還採用各種形體的對比手法,如大小、長短、虛實、透明與不透明、厚薄等,產生清新活潑的美感,顯得單純樸素、富有變化,給人以獨特的印象。
各國的建築活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築活動與建築思潮有很大的變化和發展。由於各國政治、經濟、文化傳統各不相同,建築活動和思潮也很不一致,因此發展也極不平衡,西歐和美國為建築現代化繼續探索創造作出新貢獻,其他地區和國家也相繼走入現代化。
英國在50年代出現以史密森夫婦為代表的新粗野主義(又譯為新野性主義);60年代,以柯克為代表的稱之為阿基格拉姆派 所提出的未來烏托邦城市的設想:以鋼和鋼筋混凝土的巨型結構來綜合解決多種與可變要求的設計。
在法國戰後的「現代建築派」取代了學院派成為法國建築的主要風格。勒·柯布西耶設計的馬賽公寓大樓和其後又設計的朗香教堂,轟動了整個建築學壇。法國在二戰後建築技術上不斷創新,1958年興建國家工業與技術中心的陳列大廳,跨度218米,是迄今跨度最大的空間結構,也是跨度最大的薄殼結構。1973年建的巴黎蒙帕納斯大廈高229米,是歐洲最高建築;後來建的國立蓬皮杜藝術中心更引起人們的關注。
德國受到的戰爭破壞很大,戰後著力重建。在希特勒統治時期,只允許折中主義建築樣式,戰後則堅持走現代建築道路,尤以鮑豪斯為代表,後來出現不少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建築,如夏隆設計的柏林愛爾音樂廳和斯圖加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公寓等。
在設計思想上義大利比其他國家顯得多樣和善變。古代傳統在義大利從未間斷,現代思潮又給予強烈影響,戰後全面地走上 現代建築道路,在羅馬和都靈等地推行新現實主義,提倡緊密結合人們的日常生活,魯道夫設計的羅馬泰波蒂諾區為代表。在義大利具有國際聲望的建築師無疑是奈爾維,他設計的羅馬小體育宮和米蘭的皮瑞利大廈被公認為國際先進水平的傑作。
美國具有強大的物質技術力量,雄厚的技術人員隊伍和一大批專門投資房屋建設的大業主,他們共同使美國建築迅速走向現代化。發展高層建築是美國建築的主要方面,1974年的芝加哥西爾斯大廈110層,高443米,是世界迄今最高建築。在藝術和建築方面,歐洲不論有什麼新思潮都很快影響美國,各種思潮和各種建築流派,樣式在美國都得到反映。
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是一座富有個性的象徵性建築作品。它的設計師是丹麥的伍重,於1957年設計,1973年建成。歌劇院位於貝尼朗島,面臨大海,建築師把它設計成一艘乘風破浪的大船,很有象徵個性。<--

閱讀全文

與現代建築美術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