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教案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教案

發布時間:2021-02-21 04:20:12

A. 求《中國少數民族音樂賞析》課程的學習心得、體會一篇,不用太長,急用謝謝!

迄今為止,世界上任何民族(種族或部族)的音樂文化,以及其音樂文化的發生、發展和繁衍、變化等,均有其特定的生存「時空」。中國也不例外:
時——即中國音樂文化大約五千年的歷時性發展過程。
空——即音樂文化所流布的「三維」空間:「長」為東到太平洋諸島、西起帕米爾高原;「寬」為南與東南亞諸國相連、北至廣闊的沙漠與草原;「高」即由低於海平面154米的吐魯番盆地到高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其中又存在著高中低三個立體層面。在這個立體層面上,同時生存著各種特定的地域性音樂文化形態模式。
如若追顧歷史我們不難得知,此種多元並存的音樂文化現象,遠在古老的神話傳說時代起便已初露端倪(此以樂舞為例,並指大約產生於戰國時期的關於「三皇五帝」等的神話傳說,直至夏商周三代的樂舞發展歷史。)。例如,以天皇為祭祀對象的《敬常天》,以地皇為祭祀對象的《依地德》,以人皇為祭祀對象的《載民》,或以黃帝、堯、舜、禹、商、周為祭祀對象的「六代樂舞」(《雲》、《咸》、《韶》、《夏》、《獲》、《武》)等個體性祭祀樂舞;與各個部落(氏族)相關的、反映游牧生活的「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反映農耕生活的「伊耆氏之樂」(土返其宅、水歸其壑、昆蟲勿作、草木歸其澤),反映宗教生活的「朱襄氏之樂」(作為五弦瑟,以來陰氣)、「陰康氏之樂」(民氣郁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等群體性祭祀樂舞。就樂舞的發展歷史而言,上列記述足可說明,早在「三皇五帝」神話傳說時代,中國大陸諸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所具有的多元性便已形成。
也就是說,在這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古往今來至少存活有海洋型(越族後裔)的音樂文化形態、平原型(華夏後裔)的音樂文化形態、高原型(氐羌後裔)的音樂文化形態、沙漠型(突厥後裔)的音樂文化形態、草原型(蒙古後裔)的音樂文化形態,以及連接並介於以上各型之間的中間型的音樂文化形態。此外,各少數民族之間,乃至本民族各支系之間,亦還存在著表現形式不同、存活形式各異的復合型音樂文化形態。也就是說,在這南北跨越30個緯度,東西高差4000米海拔的自然框架內所生成的各型音樂文化形態,不僅構成了中國各少數民族富集一體的音樂文化型態模式,與此同時,此種自然框架也桎梏著上述各種音樂文化形態之間的自由繁衍、廣泛交流與相互融合,形成了今天中國這種一體之內多元並存的音樂文化流布格局。最為重要的是,如此種種的地域性格局好比磁碟中的「格式化」(即自然化),在這被格式化了的磁碟中所發生的一切音樂文化現象,均將被歸入其「程序」,或將被視作某種「約定」(即理所當然)而獨立存在,而此種程序與約定既反映在人們心理上的某種音樂文化「定勢」。 由於各少數民族之間音樂文化心理定勢所至,便產生了各民族間,乃至本民族不同支系間的「貌合」與「神離」兩種性質不同的音樂文化存在傾向(形式)。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存在形式,正是綜合了上述各種被「格式化」了的系統音樂文化(即不同音樂文化符號)形式而存在的音樂文化形式,因而她的存在即能使我們感受到中國大陸各個民族音樂文化有機「一體」的地域因素,同時也能讓人一目瞭然的體查到它的「多元」要素。因為「中國各民族的傳統音樂,在同一個文化群體中既有歷史上形成的共性;又有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或不同時代特點遺留給具體樂種的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個性。」(黃翔鵬《論中國古代音樂的傳承關系--音樂史論之一》載《傳統是一條河流》,第 106頁,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
總之,在這幅員遼闊的土地上,以北方游牧文化與南方農耕文化兩大文明為背景,孕育並繁衍了中國大陸各少數民族種類繁多、形式各異的傳統音樂文化形式。它們與中國諸少數民族居住地域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相適應,形成了另一道風景靚麗的人為景觀。此種人為景觀的形成,最終得益於其特殊的地域文化結構。

B. 各少數民族的音樂特色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是整個中華民族音樂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份。我國56個少數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擁有本民族創造和傳承下來的優秀而獨特的音樂,表現出自身存在的價值。早在約五千年前,由黃河和長江等大河流域匯成的華夏音樂文化,便體現出多元起源和混合發展的態勢,不斷吸收周邊少數民族音樂的精粹。同時,它又不斷與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互相滲透融合,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音樂。

我國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發展歷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各民族音樂文化,有著品種紛繁的音樂體裁。和漢族一樣,各少數民族的音樂從表演形式可分為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民間歌舞、民間說唱藝術、民間戲曲音樂。

民間歌曲,是各少數民族用以表達思想、感情、意志和願望的藝術形式。許多少數民族地區被稱譽為 歌海 、 音樂之鄉 。歌聲伴隨著他們的勞動生產、社交、娛樂等活動。他們在放牧、從事農業生產時唱歌,婚禮或喪葬時唱歌,談情說愛,思念故土時也唱歌。許多民族都有歌唱節日,如壯族的 歌 、回及撒拉等族的 花兒會 、苗族的 龍船節 及 繞三靈 、侗族的 採桑節對歌 、布依族的 老鷹坡歌會 、 族的 溫泉水邊賽歌節 、瑤族的 耍歌堂 、彝族的 火把節 等。情歌在少數民族民歌中佔有很大比例,或在草原、山野、森林或在月光下、火塘邊、公房(供男女青年社交活動的房屋) ,都盪漾著優美動聽的歌聲。

在各少數民族中都蘊藏著一定數量的民間樂器和樂曲。據不完全統計,各種形制的樂器達五百餘種,有拉奏、吹奏、彈奏和擊奏等類別,其表現性能豐富多樣。各民族的民間樂曲均含有獨奏曲和合奏曲。合奏曲又分吹奏樂、拉奏樂、彈撥樂、鑼鼓樂以及絲竹樂、吹打樂、弦索樂等。少數民族的樂種也頗具特色代表性的如維吾爾族的 木卡姆 和 納格拉 、土家族的 打溜子 、白族的 洞經音樂 、納西族的 白沙細月 、景頗族的 文邦木寬 等,還有苗、壯、彝、侗、瑤等民族的 蘆笙樂 和 銅鼓樂 也有著獨特的風格。

民間歌舞是少數民族音樂與舞蹈有機結合的藝術形式。最富特色的有鼓舞、跳樂、踏歌三種類型。一為鼓舞,是採用擊樂伴奏,合節起舞。主要是以鼓為伴奏樂器,用特有的節奏和音色變化,配合舞姿。如壯族的 蜂鼓舞 和 扁擔舞 、佤族的 木鼓舞 、朝鮮族的 長鼓舞 ,苗、瑤、彝、水、黎等民族的 銅鼓舞 等。二為跳樂,是一種完全用樂器伴奏的舞蹈,如哈薩克族的 黑走馬擺舞 和 天鵝舞 、錫伯族的 貝倫舞 、西南各少數民族的 蘆笙舞 、 葫蘆笙舞 、 月琴舞 、 三弦舞 等。三為踏歌,即在歌聲和樂聲中踏著舞步歡跳,是載歌載舞,或歌舞相間,以歌伴舞的形式。蒙古族的 安代 、維吾爾族的 來派爾 及 賽乃姆 、壯族的 採茶舞 、藏族的 格薩爾王傳 、彝族的 甲蘇 、白族的 大本曲 、侗族的 琵琶歌 、壯族的 末倫 等。

民間戲曲音樂是少數民族的一種綜合了民歌、歌舞、器樂及說唱的藝術形式。我國許多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劇種曲種如藏劇、白劇、壯劇、漫瀚劇(蒙古劇) 、侗劇、彝劇、苗劇、布依劇、毛難劇、傣劇、唱劇(朝鮮族) 、新城戲(滿族)等。

如此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的歌種、樂種、劇種,構成了我國少數民族光輝燦爛的音樂文化,在中華民族音樂史上佔有顯著的地位。我們深信,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少數民族音樂還會不斷創造發展,源源流長的中國少數民族音樂藝術必將在未來的歲月中更加發揚光大。

C. 求《中國少數民族音樂賞析》學習心得,體會一篇

bzd

D.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介紹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是由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在2004年出版的一本書。《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是專為中央音樂學院現代遠程音樂教育學院「高中起點專科班」、「高中起點本科班」而撰著的專業基礎課教材。

E.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定義是什麼

定義是少數民族把思想、感情、意志和願望通過曲調和唱詞表達出來的藝術形式。中國的少數民族音樂卻有著更多的樣式和內容,如藏族音樂、蒙古族音樂、壯族音樂等。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55個少數民族的民各種形制的樂器達500餘種,有拉奏、吹奏、彈奏和擊奏等類別,每種樂器都充滿了豐富的表現性。

在這些各有特色的樂器演奏得基礎上,又產生了不同風格的樂曲類型,比如維吾爾族的「木卡姆」和「納格拉」,土家族的「打溜子」,納西族的「白沙細月」,還有苗族、壯族、彝族、侗族、瑤族、拉祜族的「蘆笙樂」和「銅鼓樂」也非常有名。

電影《蘆笙戀歌》中,作曲家雷振邦就選用了拉祜族音樂常用的樂器蘆笙為歌曲伴奏,還從拉祜族的山歌曲調中,提煉出歌曲的旋律。

(5)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教案擴展閱讀:

過去,少數民族藝術的傳承都是基於家族傳承、師徒傳承、社會民俗生活傳承等3種傳承方式,

而且幾乎是以「口傳心授」的模式來傳承。自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少數民族的音樂教育進入學校教育體系之後,這一傳承就進入了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的道路。學生們除了學習本民族的音樂藝術以外。

還學習歐洲的音樂教育體系,將視唱練耳、樂理、和聲、復調、配器等專業內容引入到少數民族音樂教育體系中來。這一舉措促進了少數民族音樂人才規范化的培養,同時與世界音樂教育進行接軌,客觀上促進了少數民族音樂人才的培養。

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提到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問題的時候,很多少數民族音樂教育家也在反思少數民族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如逐漸丟失本民族語言的教學,在教學中利用五線譜或者簡譜教學的同時忘記了「口傳心授」的重要補充價值等。

F.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民樂發展

這是少數民族把思想、感情、意志和願望通過曲調和唱詞表達出來的藝術形式。有很多少數民族地區都被稱為「歌海」、「音樂之鄉」等,歌聲伴隨著他們勞動生產、社交、娛樂活動。他們在放牧的時候高歌,他們在農業生產中快樂歌唱,他們在婚禮上表達愛情,他們在思念故土時唱出悲傷。這樣的情景,我們從電影《劉三姐》中就能看出來。劉三姐的對歌,在廣西壯族地區是非常有名的。還有許多民族都有歌唱的節日,比如回族和撒拉族的「花兒會」,苗族的「龍船節」以及「繞三靈」,侗族的「採桑節對歌」,布依族的「老鷹坡歌會」,瑤族的「耍歌堂」,彝族的「火把節」等等。少數民族的民間歌曲在電影中運用非常多,特別是情歌。情歌在少數民族民間歌曲中佔有很大的比例,或在草原、山野,或在月光下、火塘邊……凡是有美麗愛情的地方都盪漾著優美動聽的歌聲。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55個少數民族的民各種形制的樂器達500餘種,有拉奏、吹奏、彈奏和擊奏等類別,每種樂器都充滿了豐富的表現性。在這些各有特色的樂器演奏得基礎上,又產生了不同風格的樂曲類型,比如維吾爾族的「木卡姆」和「納格拉」,土家族的「打溜子」,納西族的「白沙細月」,還有苗族、壯族、彝族、侗族、瑤族、拉祜族的「蘆笙樂」和「銅鼓樂」也非常有名。電影《蘆笙戀歌》中,作曲家雷振邦就選用了拉祜族音樂常用的樂器蘆笙為歌曲伴奏,還從拉祜族的山歌曲調中,提煉出歌曲的旋律。

閱讀全文

與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