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開展高中美術陶藝教學
陶藝,顧名思義就是利用陶泥製作的藝術品,說得通俗一點就是「玩泥巴」。很多人都認為它是「下里巴人」,登不了大雅之堂,其實中國的陶瓷藝術早在五千多年前就聞名世界。從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發現的仰韶文化,到秦漢時期震驚中外的世界八大奇跡之一——兵馬俑,再到明清時期被世人贊為絕倫的青花瓷,中國的陶瓷藝術似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但隨著生產工業化的出現,某些陶瓷技藝的失傳及國外陶瓷藝術的異軍突起,被世人喻為陶瓷發源地的中國,似乎也陷入了尷尬的境地。「陶藝吧」的出現,無疑給現代繁忙的都市增添了一個新的「亮點」。它既能滿足都市人「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的強烈願望,又能使他們放鬆心情、陶冶情操,真正在陶藝的時空里馳騁。然而往返出入「陶藝吧」的很多是些都市時尚的「白領」,和很多在校的小學生似乎不沾邊,直到校園陶藝課程的開設、興起,才使祖國的下一代真正有了認識陶藝、接觸陶藝的機會。它既使學生接觸、了解到了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又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舞台」,使他們離開狹窄的書本和課堂,放鬆心情、回歸自然,「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看著一件件陶藝作品從自己手中誕生,精神上獲得了極大的滿足,「信可樂也」。從這點上來說,陶藝教學在小學基礎教育教學,特別是近幾年國家倡導的素質教育教學中有著深遠的意義,下面就以我個人短暫的陶藝教學經歷談幾點體會,供大家分享。
賞——利用多媒體,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陶藝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技術,而且操作性很強。所以在給學生上第一節陶藝課時,我並沒有直接帶領他們走進陶藝室,而是帶領他們走進了多媒體教室,播放了一張自己到宜興去學習陶藝時買回的VCD——《陶藝入門》。光碟中重點講解了我國陶藝發展的歷史、現狀和未來及陶藝製作的工具、要點、技法等,目的讓學生對「陶藝」這門新興課程有個感性的認識,對祖國悠久燦爛的藝術文化充滿自豪感。隨後我和學生進行「即興提問」,把自己在剛才片子中看到的一些不懂和疑問都提出來,老師能解決的盡量在課堂上解決,不能解決的留到以後具體操作中來解決,學生發言很踴躍。然後我帶領學生走進陶藝室,讓他們去接觸真實的陶藝創作環境。當學生看到周圍的東西和剛才片子中看到的一模一樣時,一個個都興奮不已。隨即我邀請他們坐下來,觸摸自己眼前的這些陶藝製作工具有何感覺?談談這些陶藝工具有那些實際的用途?小朋友們又爭先恐後地舉起了手。最後我邀請他們每人上台領取一塊陶泥,利用這些陶藝製作工具,學習、模仿一些剛才在片子中看到的陶藝創作方法,感受陶泥與眾不同的特性。這樣一堂課在學生的敲敲打打聲中結束,學生雖然沒有像模像樣地創作出優秀的陶藝作品,但對學生認識陶藝、接觸陶藝,培養積極的學習興趣確實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嘛!
思——挖掘各種創作素材,作品要具有個性。
在結束了入門學習後,接下來就要投入到正規的學習創作階段,蘇教版的小學美術教材確實安排了幾課陶藝教程,但很多的社會實踐課、興趣活動課卻沒有正規的教程,即使是到書店買回的教材,也不一定適合各年齡段的學生,這就需要美術教師獨具匠心地安排設計了。「生活即教材」這是我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一貫倡導的。其實生活中的好多物品都可以成為陶藝教學的素材,衣服、鞋子、動物、家電、器皿、交通工具等,只要老師做個有心人,我們周圍的事物都可以成為活生生的「模特兒」。記得有一次學做「鞋子」,我先讓幾位小朋友上台,伸出自己所穿的鞋子,說說它的名稱、外形、色彩、圖案及穿上去的感覺,孩子們一下子樂開了花,爭先恐後地要求上台「展示」。然後我要求他們回憶自己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如爸爸媽媽穿的,老師穿的,在鞋子店裡看到的等等,隨即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其它類型、用途的鞋子,如溜冰時穿的溜冰鞋、下雨時穿的雨鞋、騎馬時穿的靴子等等,目的是讓學生拓寬眼界,認識了解鞋子「家族」里有著形形色色的「成員」,最後我要求他們利用陶泥為主要材料,寫生或創作一雙自己喜愛的鞋子,孩子們的創作興致都很高,也完成了一些出乎意料地優秀作品。
「個性是藝術創作的靈魂,沒有了個性,藝術就失去了價值。」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勇於實踐,不要簡易的抄襲或臨摹教材中的作品,要有自己的個性。教師少示範,即使示範,也只要介紹一些製作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完成一些「半成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積極地思考,積極地探究,藝術創作最怕學生照著老師「依葫蘆畫瓢」。如果完成的作品都是「拷貝不走樣」的話,那還談得上什麼創新?談得上什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米開郎基羅、羅丹、亨利摩爾等雕塑大師的作品,若干年過去了,怎麼還會被人們牢牢記得,推崇為典範?
(三)融——從其它藝術門類吸收靈感,培養獨特的審美趣味。
藝術是相通的,陶藝的范疇屬雕塑,雕塑又和繪畫、工藝、建築等同屬美術范疇,所以繪畫、工藝、建築等藝術門類對陶藝的影響可想而知了,我個人認為影響最深的當屬繪畫。如果繪畫是二維藝術的話,那麼雕塑可以劃為三維或者四維藝術,歷來很多的雕塑家都善於繪畫,而善於繪畫的卻不一定熟悉雕塑,陶藝實際上是從平面到立體的轉折。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業余時間多學些繪畫,高年級學生可以學一點素描,因為素描對陶藝教學的促進很大,低年級學生多畫些寫生以及富有創意的想像畫。另外,其它姊妹藝術對陶藝教學的促進也很大,如音樂,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學生製作過程中,經常播放一些優秀的中外樂曲,悠揚的古箏、抒情的小提琴、歡快的嗩吶及深沉的鋼琴、薩克斯等,目的是讓學生藉助音樂營造氛圍、發揮想像,提高他們藝術綜合能力,培養獨特的審美趣味。當然音樂的選擇要根據教學內容實際需要,合理運用,不然會適得其反。
展——定期舉辦各種展覽,增強學生創作信心。
「信心是興趣持久的動力,是通向成功的保證。」當學生的作品達到一定的質和量時,教師就可以適當的舉辦一些展覽了。小到課堂展覽,大到學校、社會展覽,目的是讓學生保持創作興趣、增強創作信心及體驗成功的樂趣。如我在每堂陶藝教學課結束時,都要利用數碼相機,把學生的作品,不管好壞、成敗拍攝下來,然後在下課前幾分鍾當堂展示。一方面讓學生清晰瞭然地看到自己創作的作品,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展開積極的討論和評價,欣賞了解哪些作品最富有創意,哪些作品最耐人尋味,哪些作品有待完善和改進。當這些泥胚晾乾,放進火爐烘烤、冷卻、上鈾,完成最後一道程序後,教師就可以將作品集中一起,舉辦一些小型的展覽會了。如上完了「我喜愛的鞋」一課,教師就可以舉辦一個「鞋子展銷會」,把學生製作的各種民族、各種風格的鞋子放在一起,讓學生說說如果你是顧客,你會挑選怎樣的鞋給自己穿;上完了「我設計的茶壺」一課,教師可以舉辦一個「茶壺博覽會」,把學生製作的「精品」和大師的作品加以比較,體會大師和學生製作時不同的構思和技巧;上完了「火紅的端陽」一課,教師可以舉辦一個「端午風俗周」,把學生製作的有關端午節的事物,如粽子、香包、龍舟等放在一起,讓他們說說端午節的由來,人們過端午節的傳統,一邊滲透愛國、節日教育,一邊把學生對端午節的看法和感受用自己的語言有機地表達出來。
誠然,陶藝教學還剛起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但它的獨特魅力已經得到了無數專家、學者的認可。一方面,它繼承發揚了祖國的優秀民族文化,使之後繼有人;另一方面也確實鍛煉了學生的手和腦,使學生在人格和心靈上都得到了升華。陶藝教學要從人類歷史文化中汲取營養,在完整的藝術活動中形成藝術能力,同時,也不能以單純地掌握知識技能為目標,而是讓學生圍繞人文主題的藝術學習中,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和技能,了解藝術的歷史和文化內涵,獲得尊重、合作、分享等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個性的完善和發展。陶藝教學的「春天」還剛來臨,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去迎接這美好的「春天」,使之在在祖國的大地上生根、發芽、成長,為培養祖國的下一代做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❷ 陶藝實習心得怎麼寫
陶藝實踐課已經結束了,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開始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它是中國傳統古老文化,對於陶藝作品而言,理論方面、技法和創造力都非常重要。只可惜時間有些倉促。我非常喜歡這次的陶藝綜合實踐活動,因為它讓我學到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而這些知識都是很重要的,處處留心皆學問!
很幸運當代陶藝藝術家何躍先生給我們指導此次的陶藝課程,當我們來到何老師的陶藝工作室,覺得會有一種震撼,原來陶藝可以是這樣,這樣的神奇。眼前的這一幕幕不由激起了對陶藝濃厚的興趣,最質朴的陶土,經歷陶冶塑造,就成為了藝術,這又是怎樣一個陶的升華歷程?
在這個陶藝製作中,我覺得無論是泥雕盤還是拉坯,都需要耐心,這個很重要。其次,是要動腦思考,把握好感覺。因為曉得做陶藝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手感,手感好才能做出好東西。把握手感靠的是理解,要動腦思考,要充分地了解泥巴的特性和規律,只有這樣才能讓手跟泥巴融為一體,才能做出好的東西。當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節課所做的工作有所不同,感觸和樂趣也有所不同。
第一次進入陶藝工作室有點興奮,但也擔心自己什麼都不知道,而不能做出什麼東西來。剛開始,何老師花了一段較長的時間介紹了具體製作過程及規定,之後,我們便正式地開始了陶藝製作課。
第一節課是拉坯,在我的印象里就是用拉胚機把泥做成瓶瓶罐罐,是最為簡單的,何老師為我們首先做起了示範,包括如何揉泥土、如何在轉盤上進行拉坯等等,從中學到不少。將泥胚放在拉胚機轉盤的中央;然後啟動機器,用手把泥按成泥餅,在把泥拉上來,在按,重復這樣的動作;接著,把右手大拇指垂直插進泥的中央,讓後慢慢的往上拉,拉成陶罐的形狀;最後左手和右手呈一個剪刀型,把陶罐給擠出來,一個陶罐的型就做好了。看著一塊泥在何老師的手中神奇而輕松地變成了一件藝術品,我也心裡癢癢了,恨不得立刻就動手做一件。領了泥土之後,開始在老師要求之下先揉泥土,之後就開始正式的製作過程。看著簡單但事實上卻相差很遠。我把泥土用力地甩在拉坯機的圓盤面的中心,按照老師教的方法,我慢慢地靠近泥土,卻好像感覺這塊泥土在甩我是的,我不能控制它。好在我持著心平氣和的心態,最後,我能較好地控制這塊土,慢慢地捏出了我所要做的東西的形狀,雖然不太美觀,但看到自己做出來的自認為的藝術品還是很開心。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心平氣和,靜下心來做拉坯作品。我想到了一位西方哲學家的一句話:人人都是藝術家!
中間兩次課何老師幫我們聯系了陶廠去實習,那裡的師傅用的是最傳統的工藝,最傳統最原始的手法。用一根木棍旋轉地面上大大的磨盤來拉坯,每次傳動到停止的時間,是剛好拉出一件陶藝品的時間,好神奇!不過轉動磨盤的時候也很費力。第二次去陶廠便是修坯了,我們大家坐在室外,用自己純手工的製作工具細心開始了雕雕刻刻、做機理、挖洞等等。這些文案機理應該說都是在下面經過了認真的搜索資料,選出的自己最喜歡最滿意的方案了吧。雖然那天天很冷,但是每個人都很認真地做著自己手裡的陶罐,希望在自己的精雕細琢下都能成為簡藝術品吧,第二次在一起吃午飯泡麵也是那麼的香,覺得那時的笑也很值得回味。
最後又回陶藝室做了手捏和盤條。手捏就是跟小時候玩橡皮泥一樣,把泥巴捏成一個造型,盤條比較容易,就是把泥巴就是把泥巴揉成一小段小段的長條,然後再將這些長條一圈圈盤起來作為一個器皿的側壁,當然下面也要墊一片薄泥作為底部,泥巴粘度不夠時,還需要用泥漿粘等等。因為我要做一個由盤條構成的看似器皿的東西。這幾個很細的長條,我花了一點時間去揉它,讓它均勻點,長條從頭至尾都是一樣的厚度。這之前,我做好了一個底部,這是用來支撐盤條做成的東西。這個底部,我做成了橢圓形,厚度不薄不厚,也接近老師所說的那個厚度。隨之,我拿出之前做好的底部,再拿出一張小片的報紙,我將底部放在這上面,然後,我將第一根盤條放在中間圍成圓形狀,接著放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一直到第十根,終於完成了,最後擺放在一起做的手捏的可愛的毛毛蟲和洋娃娃,覺得很有成就感,還捏了些帶花邊的蒸餃之類的,覺得很好看,很開心。
總的來說,我覺得從陶藝製作課上收獲很多,也感悟到一些事情,尤其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心靜,不能太急躁,否則往往會欲速則不達。回憶起創作和收獲的那份快樂和滿足,就會很開心和激動不已。感謝此次指導我學習的何老師,犧牲自己的創作時間來為我們指導,作為一個大四畢業班的學生對於能修這門課程深感榮幸,此次陶藝製作課是我大學以來最快樂的公選課經歷!
❸ 小班美術甜甜圈教案及反思
首先要吃透教抄材,把教材的編襲寫意圖弄明白,讀懂參考教學用書很重要.
其次要備學生、備課文、備自己,有教學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學內容分析;二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教學重點與難點;四學習者特徵分析;五教學策略與設計;六教學過程(重點);七教學評價設計;八課後反思及自我評價.
❹ 中班 小蛇多多故事及教案
設計意圖:
美麗的秋季正是水果豐收的季節,多種水果激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及貪吃的慾望,孩子們經常在教室的陶吧中製作出各種各樣的水果。而且我們陶藝班的幼兒思維活躍,想像大膽豐富,對同一問題常常能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並且對充滿神秘色彩的故事表現出較大的興趣和好奇心,喜歡用自己靈巧的小手去做一做、玩一玩,進行一些藝術表現活動。故事《小蛇多多》是一篇富有童趣、語言生動形象的故事,它以小蛇多多看見各種水果為線索,引出了故事的主題,將秋天的多種水果的特徵描寫得淋漓盡致,適合中班幼兒。
在活動中,我們嘗試將語言與陶藝活動的有機結合,讓幼兒設計美觀、形象具有一定藝術價值的教具,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話,設置生動有趣的情節,使幼兒直接感知形象、描述形象、製作形象的擴散。促使幼兒思維活動呈現多樣性、獨特性、變通性。我們鼓勵幼兒愉快地表演故事,發展其語言表達能力、表演慾望,體驗陶藝創造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說出幾種水果的味道,知道再好吃的東西也不能貪吃。
2、在理解故事基礎上,用已掌握的搓、團圓、捏、壓印等技能,製作出故事中出現的形象。
3、在活動中,幼兒能大膽創作,充分想像。發展其語言表達能力、表演慾望、及動手能力等。
活動准備:
1、多媒體課件《小蛇多多》,幼兒對秋天的水果有一定的感性經驗。
2、小蛇、蝴蝶、香蕉、葡萄、蘋果、西瓜的圖卡若干。
3、人手一份泥巴,各種廢舊材料:梳子、紐扣、瓶蓋、牙簽等。
活動過程:
一、語言活動——理解故事內容。
師:1、美麗的秋天到了,小蛇多多想到外面去玩,於是它和媽媽打了個招呼。(導入故事(轉載自第一範文網http://www.diyifanwen.com,請保留此標記。)情節,播放多媒體課件)
2、幼兒分段欣賞故事內容。
(評:在語言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感官,腦、眼、耳、手、口並用,使幼兒通過視覺、聽覺、言語等器官的相互聯合,掌握運用語言交際的基本能力。這一環節應用了電教媒體。讓幼兒在想想、看看、聽聽、說說中學會運用語言。)
3、完整欣賞故事,表演故事情節。(播放多媒體課件)
師:{1}小蛇多多和小蝴蝶真有趣,讓我們再來聽聽故事,學學它們的樣子。
討論:如果你看見這么多好吃的東西,你怎麼做呢?為什麼?
(評:在這個環節中貫穿《綱要》對語言活動的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孩子們如沐春風,勇於表現了自己的見解,從而對故事的情節加深了影響,為下面的陶藝製作起到了較好的鋪墊作用。)
{2}引導幼兒討論角色分配以及道具的運用。
{3}幼兒分角色進行故事表演。
二、陶藝創作——故事中的形象。
師:1、今天我們就用泥巴來製作故事中可愛的小蛇、蘋果、香蕉、葡萄、西瓜、蝴蝶,做好以後,就用你的作品表演《小蛇多多》的故事,好嗎?
2、討論製作方法:
師;我們可以怎樣製作這些東西呢?
幼兒討論。
幼a:我用搓圓的方法製作圓圓的蘋果,再用泥條做它的柄;
幼b:用泥條盤成蝴蝶的翅膀,然後在它身體上裝飾花紋;
幼c:我要用做油繩的方法製作小蛇多多的身體(幼兒進行演示做法)。
教師小結:小朋友真棒,一下就想出了它們的製作方法。今天我還把你們收集的各種材料帶來了,你們可以用它來製作水果上的花紋,小動物的眼鏡,讓我們來製作吧
、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評:對幼兒的做法都給予了肯定。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5、利用自己的作品,邊擺弄邊講述故事。
(評:幼兒拿著自己的陶藝作品心情無比的快樂,個個滔滔不絕的講起了故事的內容。我們則鼓勵孩子們保持和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不追求作品最後達到的精美性,而是其思想的獨特性、想像的廣闊性、創新的大膽性,處處體現著各方面教育內容的互動。孩子們的語言能力、創新意識、動手能力等有了很大的發展,同時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活動反思:
本活動選材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教師設計新穎別具匠心,整個活動氣氛濃厚,每個幼兒都被教師創設的情景所吸引,孩子們可以自由表現內心感受,同時不斷從同伴處獲取更多的信息,產生靈感,並大膽、有創意地表達。教師則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與創造,接納孩子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形式。
這一活動充分體現了《綱要》提到的幼兒園教育內容的「全面性」「啟蒙性」和各方面教育內容的「相互滲透」反映了新的幼兒教育課程整體觀念導向,活動中摻透了語言、藝術、科學等多方面內容,幼兒參與興趣積極踴躍,收效很好,處處體現幼兒的主體性與教師導的作用。
。
❺ 美術的陶藝課程怎麼收費
陶藝?記得樂購四樓還是五樓來著··看過一次··就是用泥巴整罐子的那個? 然後大點的商場多問問 應該有的
❻ 幼兒園陶藝課穿手鏈教案
幼兒園小班美術陶藝教案 陶藝活動 01:大家一起玩 活動目標: 1.對陶泥的特性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2.喜歡陶泥,能積極主動地玩泥。 3.在玩泥、和泥、壓印活動中感受陶藝帶來的樂趣。 活動准備: 1.陶泥作品若干件,紅泥、黑泥和白泥各一塊。 2.幼兒在草地上和泥、壓印、製作的照片。 3.陶泥人手一份,玩泥工具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陶泥作品,談話引題。 (1)教師: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哥哥姐姐做的陶藝作品。 你們看, 它們是用什 么做的? (幼兒觀察、自由交流) (2)教師: 這些作品都是用陶泥做的。 我們幼兒園開展活動用的陶泥一般有紅泥、 黑泥 和白泥。 2.示範並介紹玩泥工具。 (1)教師出示幼兒在草地上和泥、壓印、製作的照片。 教師:陶泥很好玩哦!看,哥哥姐姐在干什麼? (2)幼兒觀察講述,教師介紹並示範玩泥工具。 教師:你們想玩泥嗎?怎麼玩呢? (3)提醒幼兒在玩泥時要注意衛生。 3.幼兒玩泥,教師巡迴指導。 4.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教師:今天你們玩得開心嗎?以後我們還會經常和陶泥做游戲的! 活動建議: ☆ 活動延伸 鼓勵家長購買一份陶泥, 讓幼兒在自己的家裡也能玩一玩陶泥, 對陶泥產 生更大的興趣;建議家長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這樣幼兒的積極性會更高。 陶藝活動 02:五彩豆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並學會搓圓方法。 2.養成耐心、細心做事的好習慣。 3.體驗玩色帶來的樂趣。 活動准備: 1.陶泥製作的「五彩豆」若干盤。 2.調有紅、黃、藍顏料的染色盤若干。 3.陶泥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五彩豆」,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給每組小朋友准備了一盤「五彩豆」。看看,它們是什麼形狀的? 是什麼顏色的? (幼兒自由交流) (2)教師:你知道它們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幼兒講述並自由練習) 2.幼兒嘗試交流自己搓「五彩豆」的方法。 3.教師示範、講解搓法。 (l)搓圓的方法:兩只手手心相對,兩手先後作逆時針(或順時針)轉動,直至搓圓。 (2)兒歌:搓搓,用力搓;搓搓,搓圓球;看看,誰的圓球最最圓? 4.幼兒邊念兒歌邊徒手練習。 要點提示: 在學習搓圓技能時, 利用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幼兒邊說邊做, 既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 又可充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6.玩色游戲。 引導幼兒將自己搓好的圓球放在顏料盤里滾一滾,變成漂亮的「五彩豆」。 7.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自由評價,教師作點評。 活動建議: ☆ 活動廷伸 在日常活動中, 可以拓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你還見過什麼東西也是這 樣圓圓的?我們可以用搓圓球的方法把它做出來。」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操作。 ☆ 家園共育 為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 發動家長和幼兒一起尋找生活中圓圓的物品, 進 行親子操作活動。 陶藝活動 03:毛毛蟲的聚會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掌握搓圓的技能。 2.能創造性地進行圓球組合,表現毛毛蟲的不同動態。 3.逐漸對陶藝活動產生興趣。 活動准備: 1.可愛的陶泥毛毛蟲若干條。 2.陶泥、長 15 厘米的彩色電線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陶泥毛毛蟲,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你們看,這是什麼?是怎麼做出來的? (幼兒觀察講述) (2)教師小結:這可愛的毛毛蟲是用一個個泥球連接而成的。 2.復習搓圓的方法,學習泥球與泥球之間的連接方法。 (1)幼兒邊說兒歌邊復習: 搓搓, 用力搓; 搓搓, 搓圓球; 看看, 誰的圓球最最圓? (2)教師示範、講解泥球的連接方法。 要點提示: 教師在幼兒完成多個泥球的製作後, 邊示範邊講解用彩色電線連接泥球製作成毛毛蟲 的操作過程。這是本次活動中的重點也是難點。 3.幼兒搓泥球製作毛毛蟲,教師巡迴指導。 4.展示幼兒作品,集體欣賞、交流。 活動建議: ☆ 區角活動 ①美術區:創設草地、樹林等場景,將幼兒的作品進行保留和呈現,並繼 續提供陶泥,讓幼兒自主地進行復習和鞏固。 ②語言區:引導幼兒創編《毛毛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