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歡樂頌》是小學人教版音樂課本幾年級第幾冊幾單元第幾課的
Suck my dick.
❷ 《歡樂頌》是貝多芬作品《》第四樂章的主題
《歡樂頌》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要部分。
《歡樂頌》,又稱《快樂頌》(德語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國詩人席勒所寫的詩歌。貝多芬為之譜曲,成為他的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要部分,包含四獨立聲部、合唱、樂團。
而這由貝多芬所譜曲的音樂(不包含文字)成為了現今歐洲聯盟的盟歌、歐洲委員會會歌,亦曾被用作羅德西亞1974-1979年國歌《揚起羅德西亞的聲音》的旋律。
席勒的《An die Freude》最早創作於1785年,並收錄於隔年出版的雜志《Thalia》中,這首詩是共濟會的詩歌。席勒於1803年對《An die Freude》進行修改,刪減了部分詞句,貝多芬在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中所使用的歌詞,便是以席勒1803年版本的《An die Freude》為基礎。
(2)七年級音樂歡樂頌教案擴展閱讀:
《歡樂頌》其實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終曲樂章。
《第九交響曲》是於1822年秋天開始進入創作階段的。但貝多芬卻幾乎花了大半生的時間來醞釀、來籌劃。一直到完成了《庄嚴彌撒》之後,作曲家才開始動筆譜寫這部凝聚其一生力量和信念的宏篇巨作。
《歡樂頌》原本是德國詩人席勒的一首詩作,氣勢磅礴、意境恢宏。而貝多芬本人正是席勒的忠實崇拜者,這首《歡樂頌》也是貝多芬最鍾愛的詩作之一,席勒在詩中所表達出來的對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其實也正是一直嚮往共和的貝多芬的最高理想。
所以作曲家從年輕時就開始計劃著把這部詩作變成聲樂作品,根據專家的研究和史料的調查,在貝多芬早期的一些作品中確實就已經有了後來《第九交響曲》最後《歡樂頌》樂章並不完整、成熟的雛形。貝多芬曾經說過:「把席勒的《歡樂頌》譜成歌曲,是我20年來的願望!「
❸ 奧爾夫音樂游戲示範課《七彩音符》示範課裡面《快樂頌》音樂哪裡去哪裡找或者有下載地址急急急謝謝了!
你好抄,我是兔兔禿90,用網路網盤分襲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永久有效^_^鏈接: https://pan..com/s/1zkLNlN0c9D7awKTVenl1RQ 提取碼: ewfp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❹ 以初中生的水平去賞析貝多芬《歡樂頌》
你好。音樂藝術不關乎學歷水平。不管什麼年齡段能欣賞都是好的。
❺ 《歡樂頌》這首音樂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是大自然(天父、 造物主)所賜,任何人(不論善惡)、物(即使蛆蟲)以及天使都可以領受。1785年10月的一天,在德累斯頓近郊的羅斯維茲村,詩人席勒應一對新婚夫婦的邀請來參加他們的婚宴。宴會上,詩人為新人的幸福、朋友的熱情和現場的歡樂氣氛所深深感染,寫下了這首頌詩。其實,與其說是詩人在寫歡樂,不如說是在寫愛,這種愛超越時代,超越種族,超越地域,超越......
只要團結,就能幸福。神聖的,高雅的。
《歡樂頌》這首詩作是作曲家一生的鍾愛。在《第九交響曲》創作的最後關頭,貝多芬把歌唱《歡樂頌》的部分放到自己的作品中。《第九交響曲》成了貝多芬最後一部交響曲,最終成為了他作麴生涯的巔峰。
伴隨著激情澎湃的唱詞和急速雄壯的旋律,《歡樂頌》唱出了人們對自由、平等、博愛精神的熱望。當然貝多芬並沒有照搬席勒的原詩,而是以自己獨到的理念,配合音樂的需要做了一定的刪節和修改。在激動人心的歌詞和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烘托下,在四個不同聲部人聲的獨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團的合唱下,《歡樂頌》得到了升華,欣賞的人們得到的是無與倫比的奮進力量和精神支柱。樂章的最後,這種氣氛被表現到了極致,整部作品在無比光明、無比輝煌的情景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