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教師美術校本培訓教案

教師美術校本培訓教案

發布時間:2021-02-26 13:35:35

1. 教學目標如何進行有效設計〔與教師對話之十(一)〕

◆在教案編寫中,教學目標如何進行有效設計,請各位教師發表看法。
◇新課程各學科《課程標准》均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確定課程目標。我認為知識與技能是每節課中最有價值的知識點,過程與方法指對所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在你的課堂的呈現方式、批判與反思。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對每節課的知識批判與運用和學生個性傾向性的提升。在這里知識與技能是你課堂基礎內容,過程與方法是你課堂的核心內容,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你課堂的最終目的。
◇在教案編寫中,教學目標如何進行有效設計的問題。我想不同的學科應該有不同的側重點,就一節課而言,不一定把三維目標都落實了。
◆依據新課程教學目標系統的規定,知識與技能是核心,新課程繼承了傳統課程這個合理的內核
◇情感目標是因課因學科而言的。

◆過程與方法是教學目標的操作系統,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動力系統,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新課程的總的教學目標,是教學目標系統的第一個層次的目標,而平時所經常運用的課時教學目標則是第五個層次目標了。因此,課時教學目標是一個教師生成的教學目標,每個學科的教學目標都不盡相同,並且目標次序也不盡一樣。
◇課時教學目標是更具有針對性的,所以我們要精心設計。
◆是的。有些新課程的問題,我覺得還是對有關理論和理念解讀的不到位,困擾著很多教師。我的博客對有關問題進行了一些闡述。我覺得目前我縣的校本教研,還沒有切入到核心領域,有些研究還在外圍繞彎子,所研究的關鍵問題還沒有真正觸及到,我認為,總在研究細枝末節的問題,就意味著不斷重復一些經驗,還會出現很多迷茫和困惑,從而出現疲憊和厭倦心理。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其實,教研就應該是這樣。
◇當前,教師在書寫教案發現每節課的三維目標全有,我個人有不同看法。實際上一節課中不一定會體現出所有維度,三維目標實則是讓教師教學時准則。
◆我認為,作為課時教學目標,基本上應該具備三維,個別課時可以例外。因為,三維是互相交融滲透的,不能單一強調某一個維度。特別是語文課,三維目標不是那麼涇渭分明,目標次序也不一定非要按照固定次序排列,因課堂教學而定比較好。我認為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個特性,語文課標明確規定,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的統一。比如,數學的情感態度是一種要求。
◇也就是說不是每節課都必須有的嗎?
◆從課程目標系統上說,情感態度是動力系統。
◇有時聽到教師講數學課,這種目標太牽強了。
◇可是教師有時會很牽強的,正如上次你講的那樣,不管什麼課非得與德育掛鉤,這是當前許多老師存在一個誤區。每個學科的教學目標都不盡相同,並且目標次序也不盡一樣,我非常同意。比如,前幾天我們聽了一節語文課,《孫權勸學》。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次序不能把知識與技能放在首位,本課的字、詞語、句子只是讓學生自己解決,教師輔助就可以了。
◇有同感,也是比較難把握的,這一點有時真的很困惑。
◇可能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們的詩、詞、歌、賦是任何一個國家所不能比的。
◇是的。聽課時特別是語文可會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
◆不知道各位教師有沒有注意到新修訂的《課程標准》,有了一些變化,比如數學課標,原來是「雙基」,修訂後的課標明確規定「四基」, 「四基」是: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關於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的問題。我想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沒有很好的結合,沒有找到一個切入點,是困擾著大多數學校的問題,我們的校本培訓收效甚微,沒有理論的支撐,我們的校本教研也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上次杜局長你在麥新講的非常好,如果我們堅持做了,收獲一定會很大的。我想杜局長最好把你說的做法放在你的博客里,這樣大家想看想學就方便了。
◆好的,過幾天我專門鑽寫一篇文章,專題闡述這個問題。作為教師,我認為應該把各學科的《課程標准》,當作本學的「教義」,並且要時時研讀,肯定會有更大的收獲。就應該象基督教徒時時研讀《聖經》一樣,因為《課標》就是一個學科的「聖經」。
◇是呀。
◆還有一個問題,關於「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方面,我在博客里作過一些闡述,除了研讀《課標》之外,還要研究教材的編寫意圖,連教材編寫意圖都不清楚,怎麼能「吃透教材」、「深挖教材」呢?我們平時所謂的「吃透教材」、「深挖教材」,實際上就是憑借自己的主管理解而進行的,是片面的,甚至是偏見的。我想這也應該是教研工作的一個關鍵和根本問題。我覺得,作為一個研究型的人,應該具備這樣一些素養,就是要不斷學習、不斷領悟、不斷反思。並要時時刻刻有問題意識,不斷向自己提問題。

2. 校本培訓的具體內容使什麼

中小學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的具體內容

孔凡哲[1]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130024)

《中小學教師培訓》2005年第11期

[摘 要] 針對當前以校為本的廣泛開展,結合新課程實施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以數學學科為例,詳細闡述中小學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等校本研究的具體內容,為深化中小學課程實施、提高課程質量提供基本保障。

[關鍵詞] 校本,教研,培訓,內容,中小學

當前,以校為本的各種臨時性培訓活動和日常的校本教研活動,已經得到全國同行的普遍關注。以校為本的課程推進方式在全國中小學普遍開展起來。然而,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內容究竟包括哪些?新課程下的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究竟應以哪些內容為主體?對於這些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國內外有關的報刊、著述並沒有過多地涉及,有關的深入探討也是十分鮮見。本文結合義務教育階段全面普及新課程的實際,以數學學科為例,詳細探討中小學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具體內容。

一、校本研究的基本策略

一般地,校本研究包含校本教研、校本培訓、校本課程開發和校本管理等四個類別,其實施的主渠道是校本行動研究。其中,校本教研的重要工作是探討並形成教學方案(包括教學計劃、教學實施策略方案、學習資源、評價工具等等),進而促進學生的成長;而校本培訓的重要工作在於形成教學案例,起到專業引領和促進反思的目的,進而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特別地,校本教研的一個重要成果就是以校本課程開發的形式出現,而校本管理旨在為校本教研、校本培訓和校本課程開發提供政策支持。

就目前我國新課程實施的實際狀況看,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基本出發點是「以校為本」,考慮到當前義務教育階段全部普及新課程,而山東、廣東、海南、寧夏、江蘇已經實施高中新課程,一個有效的策略就是,校本培訓可以作為「臨時性的、突擊性的培訓」,如對於那些即將進入新課程的年級、學校和地區的相應教師的培訓,使用相對集中的校本培訓、附以日常性的校本教研,比較適宜;校本教研應該成為各級各類學校日常教研活動的主體,成為學校日常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

毋庸置疑,作為校本研究的主體內容,校本培訓、校本教研並不能截然分開,而是密切相關、相互配合:校本培訓側重於解決那些臨行性、應急性的問題,而校本教研則側重於解決那些日常性的、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解決的問題。很多情況下的許多問題,往往是先由校本培訓開頭,由校本教研具體落實和檢驗,即集中培訓→專題分析討論→自修反思→再討論、再交流→下一輪活動。如,多媒體技術(如實物投影儀等)在教學中的應用,就需要集中式、突擊性的1~2次校本培訓活動;而對於「如何利用ppt文件展示動態效果?如何恰當處理多媒體的屏幕展示與傳統的黑板板書之間的關系」等等問題,就需要進行系列的專題研討,需要通過校本教研來解決。

二、校本研究的基本內容

目前情況下,盡管全國各地不同學校的不同教師「在課改不同階段有不同需求」[1],但是,各學校之間仍有許多共性問題,以解決這些共性問題為主、有針對性地解決個性問題,是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基本策略,也是安排「以校為本」活動內容的基本原則。

一般地,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主體內容可以這樣安排:

1.新理念討論與新課程反思

活動方式:互動式的討論+典型案例分析+自我反思

活動的主要內容:

如何理解「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面」的含義是否包括傳統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如何理解數學活動?「掐頭、去尾、燒中段」意指什麼?「現實問題數學化」、「數學內部結構化」、「數學內容現實化」作為刻畫數學活動全過程的三個階段,彼此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如何理解新課程的繼承與創新?如何理解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課程是生成的?還是預設的?有人說,在新課程下,對學生來說,課程是生成的,是在活動中一步一步生成的;而對教師來說,課程是預設的,在課程設計、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之前,教師必須清楚地知道課程教學的預期目標,但同時,教師對於教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許多事情往往是無法預測的,從而,課程又是生成的,是師生相互交往互動而產生的,是預設與生成的統一。你如何看待這個觀點?

如何理解新的教學觀?師生交往、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具體內涵到底是什麼?師生交往活動的互惠性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數學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數學活動的教學?如何理解數學教學過程中的「結果」與「過程」的辯證關系?如何理解中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規律?選擇和編排數學課程內容、數學教學內容的基本標準是什麼?為什麼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有豐富數學內涵的材料可以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素材?如何理解「用教材教」與「教教材」的區別和關聯?如何理解新的評價觀?從「橫向評價」轉到 「縱、橫評價相結合」的意圖和具體要求是怎樣的?如何理解評價對教師的促進作用?如何理解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旨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課程更新和學校發展的評價新體系?如何理解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教學的整合?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是否就是將以往的「黑板板書內容」簡單搬到「屏幕上」?在數學課堂上,用flash製作的有關平移、旋轉的動畫,取代「學生用紙片進行折疊、動手操作等活動」,是否就是課程整合發展的一種趨勢?如何正確地評價新課程的得與失?哪些是實施中的問題?…

2.教學設計的案例研究

課堂教學是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保障,恰當的教學設計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方向,教師的教育理念歸根結蒂要通過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加以落實,理想的課程必須通過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才能化為學生經驗的課程。進行教學設計是教師從師任教的「看家本領」!

編寫數學教學設計報告,是數學教學設計的主要成果之一,在數學教學設計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編寫數學教學設計報告的格式,一般有課堂教案、表格、流程圖等三種形式。採用課堂教案的方式編寫的數學教學設計報告,一般包括:課題名稱、年級、設計時間、課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內容分析、教具准備、設計思路、教學過程、學生活動、評估方法、參考資料等。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進行數學教學設計,尤其要關注如下幾個基本環節,而具體落實和完成這些設計活動,必須通過集體的探討和個人的感悟:

(1)知識與技能(為接受繼續教育做准備);(2)過程與方法(數學內容要和未來的職業與日常生活有關);情感與態度(數學要與人的一般發展有關);(3)情感體驗,即對數學活動和數學學習的興趣,自信心和意志力,探索創新、交流合作、嚴謹求實的態度與習慣;(4)數學認識,即正確的數學觀,感受數學的廣泛應用價值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的美和數學學習的興趣;(5)思維能力,即體驗思考的方法,養成說理有據的思考習慣,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探索和創新的意識;(6)解決問題,即包括學習的能力和策略的發展,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的發展,即數學思維(包括邏輯思維、合情推理等)、常規思維的方式方法和數學應用三個方面的發展。對此,要考慮什麼樣的知識技能、什麼樣的學習素材才能有助於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3.教學實施具體技術、方法的研究

如何看待新的教學方式?講解法、談話法、講練結合法等傳統方法與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有什麼關系?有人說,在課堂教學中,死記硬背、機械訓練有時也是必要的,但不能時時關注「教」而忽略「學」。你認為這種觀點對嘛?有人說,接受學習、機械訓練、死記硬背與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是互補的。你如何看待這個觀點?如何評價課堂教學效果?什麼樣的課是好課?「中評不中用」的課不是好課嗎?好課要不要關注教師的教學技能?如何備課?如何實現從傳統的備課到現代教學設計的跨越?課堂教學基本功還要不要?在新理念下,又哪些變化?如何才能應對新理念下課堂教學的變化?如何實現課堂內外的整合與統一?如何將課堂教學作為學生在課前探究、合作和動手操作活動的自然延續?如何將課堂教學真正延伸到課外?…

4.教學反思研究

(1)如何正確認識教學反思的含義?你是如何看待下面的觀點?

一般地,自我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主要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它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教學反思可以細分為教學前的反思、教學中的反思、教學後的反思三個階段。

(2)要關注教學反思的哪些具體作用?你是如何看待下面的觀點的?

教師的自我反思作為校本教研的一種研究方法,「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在課改背景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都需要相應的變革,變革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其實踐活動的反思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不僅是重教學實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所以,教師寫課堂教學反思是非常有效、便捷的一種校本教研方法。

(3)如何才能有效地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主要包含哪些基本途徑?有人說,「撰寫教育案例,就是要求教師『講述自己在課改過程中的故事』,它是溝通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橋梁,而撰寫教學反思就是要求教師把課改中的成功與失敗記錄下來,失敗的可讓同行以及後來者吸取教訓,成功的可為他人提供借鑒」,這種認識對嘛?你在教學實踐中親自實踐過哪些教學反思的方式方法?你的感受如何?你覺得哪種方式更有效或在什麼情況下更有效?

5.中考、高考命題技術的研究

中心問題:中小學命題技術與方法有沒有一些基本規律?如何把握這些規律?

具體包括:如何在新理念下進行數學知識、技能的測評?如何編制相應的測試題?如何在新理念下進行數學思考、解決問題(過程與方法)的測評?如何選擇恰當的測試形式以及相應的測試題?如何在新理念下進行數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測評?如何設計與實施情感、態度、價值觀測試的形式以及相應的測試題?如何在新理念下進行數學綜合應用的測評?如何設計恰當的測試題以及相關的測試形式?開放性試題、探索性試題、應用型試題、閱讀理解題、操作實驗題、圖表分析題等各類題型各有哪些特點和功能?如何編制?新理念下的中考命題有何趨勢?高考命題呢?…

三、校本研究與教師的專業成長

在我國,以校為本的培訓、教研等校本研究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實踐價值。 「以校為本」並不是排斥有關的理論和專家的指導,而是在專家、理論工作者和教研員等人員的指導下,「物化」先進的教育理論,及時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診斷與評價、研究與分析;其主要方式不是把眼光盯在外出學習上,而是提倡「學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師即研究者」;其目的在於,加強教師與教師之間、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形成專業互助、自我提升與自我創新的內在機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化組織、學習型學校。特別地,在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和培訓活動中,教師有機會對課程改革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公開而自由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作為主動的研究者,帶著疑問、困惑進行理性地思考,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對教師而言,這是一個不斷成長和互助提升的過程。對校長來說,校長是第一責任人,是校本教研製度的組織者、領導者,而學校則是建立以校為本制度的主體。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樣一個動態過程,必須切實根植於「以校為本」,必須有具體的活動內容和務實的活動形式,並通過這些非常現實的內容,實現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管理者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對話,進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

3. 如何搞好農村中小學的美術教育

「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堅持特色辦學理念、走特色辦學之路是學校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學校的現實生存的迫切需要,是實現學校辦學目標的必由之路,是深化學校內涵發展的有效途徑。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逐步加快,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校際間競爭的日趨激烈,傳統的基礎教育「千校一面」的狀況已難以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教育的個性化和辦學的特色化已成為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特色學校是學校的特殊性和個性在辦學過程中的體現,即既有一般學校的共性,又有其鮮明的個性。所謂特色學校,我們首先強調的就是,它要有一般學校所共有的特徵: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有良好的教育環境,有較好的教風、學風、校風,有較高的教育質量等。同時,還必須在「特」字上下功夫,形成不同於其他學校的個性特徵。即「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獨特性,這是特色學校的主要特徵。沒有獨特的教育,就沒有特色的學校。
學校的特色可以體現在教育、教學、教研等各個方面。本文結合本校的教育實踐,就農村中學如何創建美術教育特色學校的問題,談談自己的一點粗淺的認識和體會。
一、要有先進的辦學理念
正如蘇聯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所說:「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辦學理念是綱,是指針,更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它決定著一所學校的辦學方向、品位和層次。
特色學校的建設必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農村中學除場地、設備、師資、生源等比不上城市學校、重點學校外,還有一個突出問題是信息相對閉塞、觀念相對落後。因此,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及時吸收現代教育思想,要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根據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趨勢、宏觀環境,轉變思維方式,以新的視野和新的角度進行新的謀劃,確立正確的指導思想,確定高標準的辦學目標,樹立先進的辦學理念。
我校在辦學伊始,就根據現代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並結合本校的實際,確立了「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特長的發揮創造條件,創辦高水平、有特色的農村中學」的辦學目標。
二、要有正確的發展方向
特色學校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確定學校特色建設的方向是其中的一個關鍵性環節。學校特色發展的方向不是憑空虛構,也不是心血來潮而定的,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1)學校的發展歷史與傳統因素。學校的發展歷史和優良傳統往往是學校特色建設可以挖掘的重要因素。(2)師資因素。特色學校需要有優質的教師,優質教師是實施特色教育的重要條件。(3)條件因素。特色建設需要辦學條件作保障,辦學條件是創建特色學校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4)環境因素。特色建設要受到包括地理位置、社區文化等組成的環境要素的制約。此外,在充分分析學校實際的基礎上,還要以創新的意識,找出自身的個性和優勢,無中生有,有中出新,新中求變。
我覺得,關鍵的問題是找尋最佳的切入點。
基於以下認識:第一,現階段由於各方面條件的制約,農村面上中學生源、師資、設備等方面均比不上城市學校、重點學校,特別是隨著重點中學的擴大招生,農村普通高中學生普遍文化基礎差,知識底子薄,文化科方面的競爭能力低,要提高競爭力,為高一級學校輸送更多的人才,就必須揚長避短,選准切入點,在「冷門」學科上做文章。第二,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和高中的逐步普及,每年都有大量的初高中畢業生走上社會,解決這些學生的出路問題顯得較為重要,讓學生在學好文化知識的同時,掌握一技之長,畢業後能在當地經濟建設中發揮作用,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舉措。第三,我們澄海區是全國「美術之鄉」「工藝之鄉」,毛織、塑料、玩具是當地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而這三者都跟美術有很大的關系,美術在當地群眾中有較為豐厚的基礎,從當地實際出發發展美術教育,是大有發展前途的。我校辦學之初,就選擇美術教育作為特色教育的突破口,努力打造美術特色教育的品牌。
三、要有科學的發展規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想辦好一所學校,首先必須要有一個科學的發展規劃。
學校規劃是學校管理工作的起點和指南。它為學校及其成員確定了明確的工作目標和共同的努力方向,以及實現它們的途徑、方法,學校的全部工作都將圍繞著規劃的內容進行。
學校規劃是實現學校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科學管理的實質要求就是合理有效地安排使用學校的各類資源,以求得較高的工作效率和質量,而規劃、計劃正是從學校的整體出發,來全面地、綜合地、優化地對學校的各類資源及各項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以使學校的工作科學、合理、有效。因而,規劃是學校科學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
我校十分重視學校的整體發展規劃。我們根據本校的實際和教育發展的趨勢,制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以美術教育作為特色教育的突破口,努力打造美術特色教育的品牌;第二步:以美術教育為「龍頭」,帶動學校第二課堂活動的蓬勃發展,逐步實現由單純美術教育向美術、音樂、體育、傳媒等全面發展轉化;第三步:逐步建成藝術特色校園,爭取用5—10年的時間,使校園藝術特色「文化」成型,成為市內藝術特色示範學校。我們的戰略思想是 「從單一到多樣,從外在到內在,從低級到高級」分層推進。
四、要有到位的教育管理
科學的發展規劃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付諸行動,計劃就會變成「一紙空文」。計劃制定之後,關鍵的問題是付諸實施。我校在藝術教育管理上力求做到「五到位」:
1、認識到位。農村地區普遍文化底子薄,文化氛圍不濃。發展美術特色教育的重要性,一開始並不能成為廣大師生的共識。不少教師認為,搞美術是不務正業,會嚴重影響到文化科的教學;不少學生認為,學美術沒有出路,沒有奔頭,藝術生低人一等。發展特色教育需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良好的環境氛圍。為此,我們一方面做好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另方面為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我們在做好宣傳發動的前提下,努力營造美的氛圍,讓學生感受美、體會美、得到美的熏陶。我們多次聘請汕頭市、澄海區美術界名家到學校為學生舉辦專題講座或現場指導,開闊學生的眼界;開辟畫廊展示學生作品,舉辦畫展或藝術節(每年舉行一次);組織學生外出寫生,感受大自然的美;讓學生自己繪制壁畫、出版黑板報以美化校園,為學生展示美術才能提供場地,提供機會。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體會到美在生活中,藝術就在自己身邊,並不神秘,增強了學生學好美術的自信心,不斷壯大美術隊伍,現在,全校共有300多位學生參加美術興趣活動。必須大力發展美術特色教育,已成為全體萊中人的共識。
2、經費到位。發展美術教育,需要比文化科教學更多的資金、場地和設備。而農村中學辦學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經費不足。為此,我們想方設法,努力取得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取得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取得家長和學生的配合,多方籌措資金。另外,在辦學經費緊缺的情況下,我們對學校原有的教育資源作合理配置,優先保證美術教育基礎設施的投入。先後購置石膏像、幾何形體、有關器皿1000多件;配齊素描、色彩、速寫、創作等美術教材及資料300多冊以及有關的音像資料;開辟藝術教學樓,設置陳列室一間,訓練教室9間;並配備投影機、錄音機、射燈等設備;開辟專用畫廊和學生習作展廳各一個。10多年來購置美術設備共20多萬元。此外,每年還組織美術興趣小組學生到饒平等地深入生活,作畫寫生,學校從資金、人力、時間上加以保證。所有這些都為美術教育創設了良好的環境。
3、輔導到位。 特色學校的創建與特長學生的培養是密切相關的。一般來說,沒有無特長學生的特色學校。為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美術特長,我校一方面嚴格按照國家課程計劃開足美術課時,從初一到高三全部配齊美術教師,扎扎實實搞好課堂教學,使所有學生都能掌握一定的美術基礎知識,使美術教育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確保美術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另方面在高中部開辦美術專業班,提高美術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鼓勵有美術專長或愛好的學生參加第二課堂活動。學校開放所有的場地和設備,充分利用課余、節假日和寒暑假時間,由教師精心指導,進行系統正規的專業訓練,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
4、責任到位。我校在深入調查,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制訂出一整套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落實崗位責任制。使教師明確各自的目標和責任,並實行「獎勤罰惰,獎優罰劣」(對取得成績的美術教師進行重獎,把教學質量差的美術教師調離崗位),充分調動了全體美術教師教學的積極性。
5、管理到位。為加強對美術教育工作的領導,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抓教學的副校長為副組長、教務主任和美術備課組長為成員的美術教育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深入實際,深入課堂,深入師生,真正發揮組織、領導、指揮、協調的作用,使美術教育的各項措施真正落到實處。學校各部門協調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做好美術教育工作。
五、要有較強的科研能力
《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指出:「要把教育科學研究和教育管理信息工作擺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學校的提升和發展必須依靠教育科研。離開了教育科研,學校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和動力,只能在原地打轉。隨著時代對於教育要求的逐步提高,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科研顯得越來越重要。教育工作既要有規律性,也要有創造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往往能通向特色之路。而學校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支撐點,從理論的角度來審視學校工作的立足點,則需要教育科研。對於創辦美術特色的學校來說,教育科研尤其重要。許多問題,比如說,國家統一美術課程和地方學校課程的關系、培養美術專業人才和提高學生整體藝術素質的關系、學校美術教育與地方傳統文化傳承的關系、美術生文化科和專業科的關系、美術理論和美術實踐的關系等等,對於我們來說,都是一些全新的課題,沒有較多現成的做法和經驗可供學習和借鑒,需要我們去積累,去探索,去研究。可以說創建特色學校的過程也是一個進行教育科研的過程。
對此,我們有著清醒的頭腦和認識,從一開始,就大力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成立美術教育科研領導小組;加強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訓;組織美術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六個一」活動(讀一本藝術教育專著,研究一個小課題,上一堂研討課,製作一個多媒體課件,撰寫一篇案例分析,發表或交流一篇教育教學論文)。更值得一提的是,我校還承擔了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子課題的實驗工作,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探索了有效開展美術教育活動的途徑和方法;明確了美術教育必須處理的三個關系(課內與課外的關系、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個體與整體的關系)和一個必須遵循的原則(循序漸進原則);明確了把當地工藝美術引進課堂教學必須遵循的原則(普遍性原則、實用性原則、可行性原則);編寫了當地工藝美術引進課堂教學的校本課程;出版了<<萊蕪中學學生美術作品選>>;創造了美術課堂教學新的結構模式(名作欣賞——技法點撥——美術實踐——師生互評——歸納總結——延伸拓展),寫出了一批較有質量的教學論文(案例、課題報告)。本區的課題實驗獲全國特等獎,本校承擔的子課題獲區藝術教育實驗點先進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工作者、藝術教育先進教師三個獎項。我校課題實驗的成果已在當地推廣應用。
經過10多年的努力,我校的美術特色教育已初具規模,取得較為豐碩的成果。
1、擴大了學校的知名度。學校從一所默默無聞的普通農村中學變成澄海區 「一級學校」「美術教育的窗口」,「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定點學校」。
2、改善了辦學條件,美化了育人環境,帶來了學校面貌的深刻變化。2004年4月學校被評為汕頭市「綠色學校」。
3、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自1997年首次參加高考以來,我校的各項指標均列區面上高中前茅。中考的成績也穩步提高,2004年中考的各項指標列區同類學校第一名,共有23位考生被金山中學、澄海中學等重點中學錄取。
4、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美術做為特色教育的突破口,調動了學生學習術科的積極性,現在學校田徑隊、武術隊、籃球隊、合唱隊、舞蹈隊等各種形式的活動蓬勃開展起來,既活躍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又發現和培養了人才。
5、為學生開辟成才之路。10多年來,我校已有一批學生作品在縣級以上的書畫攝影比賽中獲得等級獎;在中考中已為省藝師等藝術院校或專業輸送了200多名學生,參加高考10年來共有300多位美術考生被各級各類高等院校錄取,沒有考上大學到社會從事美術工藝工作的也成為「搶手貨」。
6、鞏固了普九的成果。我校堅持辦好美術特色教育,比較有效地解決了一部分學生(特別是文化基礎較差的學生)的升學和出路問題,讓學生和家長看到了希望,提高了對學生的吸引力,流失的學生逐年減少,較好地完成普九的各項指標。另外,特色教育的成果對於提高高中的競爭力也是很有意義的,我校近幾年高中人數逐年增加,規模逐漸擴大,到今年已發展到12個班,700多名學生。
實踐證明:農村中學創建美術教育特色學校是切實可行也是行之有效的。
結合本校的實踐,我認為,要創建美術特色學校,必須著重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一切從實際出發。要從各校的硬體和軟體、歷史和現實、內部和外部、優勢和劣勢等實際出發,切忌亦步亦趨,盲目跟從。
2、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創建特色學校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能指望「畢其功於一役」,要科學規劃,分步實施,逐層推進。
3、要處理好幾個關系。(1)「特」與「全」的關系。要堅持面向全體和全面提高與培養專長並重的原則,在全面的基礎上提高。(2)局部與整體的關系。特色學校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著眼於教育整體改革的全局,以全局通領局部。(3)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學校特色建設不是對過去的辦學傳統的徹底摒棄,而應在繼承中創新,對傳統教育中的弊端加以革除,對科學的東西加以繼承和發揚。

4. 如何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開展好中學美術教學

校園文化是在一定社會文化大背景下,學校內影響和制約師生活動和發展的各種文化因素總和,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礎,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精神風貌的集中反映,是學校辦學特色和發展個性的體現,它對啟迪學生的智慧、開闊學生的視野、優化個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二、 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
(一) 校園環境文化建設
1. 優化校園外部環境
各校要根據自身特點對學校的校園文化作出統一的部署,整體優化學
校的校園環境,使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特色的顯性標志,使他人一走校園就能感受到濃郁的特色文化氣氛。環境優美,布局合理的校園環境讓人賞心悅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綠化外,校園環境規劃還要體現一定的文化內涵,學校可以增加閱報欄、宣傳櫥窗、板報等設施;加強圖書室、閱覽室、陳列室的建設;教學樓、辦公樓懸掛或張貼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充分反映學校的辦學特色及辦學理念。學校還可以推出「讓每塊牆壁都會說話」 的系列活動,向全校學生徵集學生名言,讓學生結合學校特色,寫出自己的格言,並將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製成標牌(如百勝中心校),固定在校園醒目的地方,使學生深受激勵並隨時隨地受到感化和教育。還可將學生優秀的書畫作品懸掛在走廊的牆壁上(七校、三校等)。體現了校園處處皆教育、學生個個當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實質。
優美校園環境的建設與物質設施的人文裝飾、溫馨提示,使校園充滿了物與人對話的鮮活氣息。鑒物增識,啟迪著學生的心智;潛移默化,感染陶冶著每學生情操。
2.加強班級文化建設
我認為班級環境文化建設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風、校風的載體和平台,更是學生動手操作,發展個性的園地。
教室布置要體現班級特色,有藝術氣息。各班牆上可以懸掛由自己設計、製作的班風、班級格言,還可以設置壁報、藝術角、圖書角等。在班級環境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班歌的譜寫,班風、班級格言的徵集,班規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會的設計……學生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增知識,長才幹,明道理,在營建過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體。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把班級的目標內化為自己的追求和行動,一旦發現自己和班級的進步,獲得成功喜悅,就會更熱愛自己的班級,向著更高的目標攀登。
(二) 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不僅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關注的是能包納其內涵與實質的精神領域。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發展的精神動力。校園精神文化的基礎是校園人的心理層面,其內容是校園成員的思想觀念和素養,而表現形式則是精神創造活動及其產品。在創建特色學校的工作過程中,如何加強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⒈ 構築發展願景。校長要用先進的辦學理念來構築發展願景,激發師生進取精神。校長要根據學校的發展狀況,對學校的遠景、使命、組織結構進行思考,把構築學校發展願景貫穿於學校管理的全過程,激發全校師生對學校未來發展的憧憬,增強全體師生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校長要凝聚人心,調動集體智慧去實踐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圍繞學校發展的總體目標,在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上下功夫,在優化教學教育管理上做文章。教師擬訂自身專業發展計劃,學生確定成材目標,把學校的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成材結合起來。
⒉ 策劃發展思路。學校管理者要用自己學校的辦學信念來規劃學校發展藍圖。要在認真分析已有發展條件的基礎上,確立學校的發展規劃,理清學校的發展目標與具體策略。比如藺市小學利用美心集團以及古鎮資源優勢、學生藝術特色摸擬空間等優勢,提出了獨具特色的辦學理念,以模擬教育為特色打造特色學校,同樂中學結合獨特的「以南方早熟梨為主的瓜果菜種植新發展模式」,開發鄉土教材,提出了學校的綠色教育辦學思路。我們的學校要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資源優勢,在創建優質教育的同時來打造特色學校,使辦學體制更具生命力。
⒊ 塑造共同價值。學校要通過人本化的學校管理、個性化的學生評價、書香型的學校塑造來演繹和建構「激揚生命」的學校精神文化。「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學習成為樂趣」。讀書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教師讀書、學生讀書、師生共讀、親子閱讀是校園讀書活動的主要形式。讀專著、賞名著、頌經典、寫反思成為教師們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學校可以開展讀書筆記評選活動,每學期要求教師認真閱讀相應篇目,每人撰寫讀書筆記,學校組織優秀讀書筆記評選。學校校長應是讀書的帶頭人。以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從經典誦讀到名著欣賞,從故事賽、演講賽到情境劇、課本劇的表演,從手抄報、書畫的展示到讀書心得與感悟,讓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讀書活動成為學生一種幸福快樂的體驗和享受。如開展「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展家校攜手營造書香家庭,通過書香家庭建設讓讀書成為學生的習慣。在家庭中開展讀書活動不僅能改變家長的觀念,促進家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使家長和孩子共同享受讀書的樂趣,而且可以推動家庭教育、社區文化建設。
⒋ 依靠科研引領。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它要培塑的是師生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和學校的精神。學校精神文化的建構,需要專家的引領。通過科研引領,可以使文化建設建立在一個較高的平台上,把全體行政人員、科研骨乾和教師骨幹推上了科研第一線,逐漸再進行全員推動。
⒌ 完善物質文化。學校文化作為精神的東西,它又需要通過學校物質層面和制度層面的東西表現出來:學校的校舍建築、校園規劃、校園雕塑、園林綠化、交通道路等物質的東西都要體現學校的精神文化(前面在環境文化建設中談到過),各校要為特色學校精神文化的培育創造物質、環境條件。要做到科學規劃學校基本建設,合理配置設施設備;充實教工閱覽室、活動室內容,認真規劃板報、櫥窗、走廊、牆壁、雕塑、地面、建築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媒介,充分利用、發揮學校設施設備的育人功能,使每一株花草、每一塊磚瓦、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發揮校園廣播站、閉路電視、學校影劇院和校園網的育人作用,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分析調查我校學校環境建設現狀,針對當前環境建設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並實施到位;開展校史研究,不斷挖掘學校底蘊、拓展學校的內涵;提煉學校特點,建構學校特色,創設能夠體現學校特點和教育理念的校訓、校歌、校徽、校標,不斷提升學校形象。
⒍ 規范制度文化。制度文化為特色學校精神文化培育創造執行、管理方面的條件。根據學校師資構成,科學規劃學校組織結構,合理配置各處室、各條線組成人員,完善學校組織制度;根據學校崗位工作需要,明確各處室、各條線教職員工崗位職責,完善學校崗位制度;根據學校發展目標和崗位工作的需要,加強對各處室、各條線、各崗位教職員工工作的考評,完善學校考評制度;根據考評結果,對各處室、各條線、各崗位教職員工實施獎勵,完善學校獎勵制度;創立制度實施情況的監督機制,建立由行政領導、教職員代表和學生代表組成的監督隊伍,切實保證各項制度的落實;在規范學校制度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制度的規范性、連續性、導向性研究,做到「全員參與」制定製度、「靈活具體」執行制度;積極滲透「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理念,注意對師生員工進行「制度意識」的培養、使剛性的制度轉化為柔性的自覺行動。在現實中我們看到,有的學校雖然制定了若干規章制度,但很可能由於沒有體現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沒有運用科學發展觀統率自己的發展戰略,從而使這些規章制度缺乏「文化」內涵,如某些學校經常出台一些「土政策」,既沒有體現科學發展觀,也不體現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甚至還有違反國家政策和法律的現象,這就是「沒文化」的表現。
⒎ 關注行為文化。各校要為現代學校精神文化培育提供行動、動力方面的條件。一是提升領導藝術,規范教育行為,使管理者成為負責任、能力強、有遠見卓識的「道德型領導」和「目的型領導」;二是規范教學行為,規范年級組、教研組活動,強化教學研究和管理,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三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拓展校本培訓新形式,建立以老帶新的「青藍結對」機制,創辦「青年教師沙龍」,舉辦「青年教師大比武」等活動,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素質;繼續推進科研型教師群體的培育,努力構建更加濃厚的教育科研氛圍,鼓勵教師申報科研課題並進行研究;四是在學生中開展科技、藝術、體育、文娛活動,組織體育運動會和藝術節;五是充分利用好各種節日,結合學校特色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六是充分利用好學生社團,根據學校特色開展好社團活動。
⒏ 建設學生文化。學生文化是學生學習、活動以及生活的一種精神氛圍與物質環境。一所學校,若能把學生的學業與學生文化有效地結合起來,便會有力地推動學風、校風和校園內的精神文明建設。諸多學生,盡管智力愛好性格情趣有異,但共同的思想追求和文化行為,往往能產生極大的凝聚力與榮譽感,使校園內的生活更為和諧輕松,青春的活力便得以高度發揮,個性愛好也能得到發展。為此,要重視學生文化的建設,充分發揮學生文化積極作用,讓文化浸潤每個學生的心靈。一方面要重視學生物質文化的建設。打破牆壁的靜止,讓牆壁說話,布置學生的美術作品、書法作品、小製作、小發明、文學作品、電腦作品等;搭建科技實踐平台,引導學生參與科技活動、電腦製作、精品製作等,並進行參觀與比賽活動。另一方面重視學生精神文化的建設,活動是有效的教育途徑之一。在學生中組織演講賽、辯論賽、徵文賽、誦讀節、藝術節等,引領學生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把娛樂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潛移其品性、培養其情操、塑造其靈魂的文化氛圍,充滿到學校的每個角落。
⒐ 創建教師文化。一是要為教師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保障一定的物質條件,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給予優秀教師充分的鼓勵,為優秀教師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二是加強專業實踐的參與式培訓、行動研究和個案研究,讓教師在具體化情境中提高教師追求事業的精神和能力,使其自覺研究教學行為規范等。三是拓寬教師專業發展的空間,給教師創造機會,增加機遇,讓其才能得以展示,如設置優秀教師個人工作室、編印出版教師個人研究文集等,重視對反映學校發展進程的校史資料的各種文書資料、聲像資料的搜集與歸檔工作,為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等錄制有關音像資料。四是倡導教師新的專業生活方式。如鼓勵教師集體教研和體驗交流,堅持教學日誌和軼事記錄、整理,建立專業成長檔案袋等。使教師成為「重精神、不計較名利、以學習者自居、對人有信心、樂於助人、擇善而行、不怨不尤、情緒穩定、自律自強、有使命感」等10項特質「文化人」形象,促使每一個人能夠在自覺的層面上不斷完善自己、不斷超越自己,創學校管理文化的新亮點。
⒑ 培植團隊精神。先進的理論如果沒有必要的普及,就不能植根於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中。因此,學校要贏得長遠發展,必須要依靠整個教師團隊的精誠合作。一個優秀的團隊必定是積極向上、思想活躍、團結合作的集體。要老師們全面參與,要取得他們的認同,並轉化為自覺行動,首先必須共同學習。通過學習,讓老師們知道這是什麼,要做什麼,進一步還可做什麼。在共同的學習(普及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理性層面的思考。通過經常性地學習、反思,使教師的思想統一到學校的共同價值觀的追求上來。然後再通過對年級組、備課組、辦公室等進行捆綁式評價方式,促進團隊力量的形成。
11. 開展三風研究。學校要對自己的校風、教風、學風展開研究,反思過去的校風、教風、學風的成因,根據現在的辦學理念重新「度身訂制」自己的「三風」,更好地加強「三風」建設;探討現代學校精神文化與社區文化、鄉土文化的關系,揭示彼此之間的內在聯系。
12. 利用課堂滲透。將教學作為學校精神文化建構的基本形式,學校以教學為主,教學在學校活動中所佔的時間最多。就學科教師而言,有善於邏輯理性思維的數學教師,又有激情洋溢極富人文情懷的語文教師、關懷備至的生活教師,更有精於管理的教導主任甚至宏觀決策的校長等。所有教師有著共同的責任,卻又各有不同的學科優勢和專業技能以及文化素養。他們可以在各自的課堂中滲透學校的辦學理念,嘗試探索與辦學理念相一致的教學方法,讓課堂煥發活力。如果能形成統一的合力,那麼教學對學校精神文化的建構無疑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三) 制度文化建設
科學的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保障,其潛在的功能無疑是巨大的。因此,學校必須建立一個凸現本校優勢,體現校本意識,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規范、高效、完整的組織管理系統和制度。學校要創新有利於師生、學校健康發展的招生管理、學生管理、教師管理、教學管理、後勤管理等各項制度,如規范學生先進評比方法和德育教師先進評比方法等,使各項活動有章可循,在一個有秩序的氛圍下良性開展。學校的各項制度要匯編成冊,並有制定或修訂規章制度的程序性制度。
1、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體系,依法規范學校的決策體制、完善決策過程和工作規則,實現決策的程序化、科學化,特別是重大問題決策的民主化。
2、建立和完善黨委會、校長辦公會議事制度;堅持和完善教代會民主管理制度,按照規定開好教職工代表大會;中學要重視團代會、學代會的作用;依法完善和切實執行校務公開制度,不斷擴大廣大師生員工對學校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3、進一步加強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各項制度建設,修訂《黨委會議議事規則》、《校長辦公會議議事規則》、《行政會議議事規則》、《教代會議事規則》、《校務公開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4、建立和完善學生管理制度、學生組織規范、學生行為規范和各類規章制度,充分發揮制度文化在育人和高雅行為養成中的功能。如進一步完善《學生管理條例》、《日常行為規范條例》等,發揮規章制度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規范、激勵和導向功能。
5、完善學校規章制度匯編而成的《教師手冊》,並以此作為處理校內各項工作的依據。
6、加強法制教育,做好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廣大師生的制度意識,倡導依法辦事、按規則辦事。
(四)行為文化建設
行為文化是學校精神、價值觀和辦學理念的動態反應,是校園文化在師生身上的具體體現,主要指師生的行為習慣、生活模式、各類群體(社團)活動以及在此基礎上表現出來的校風、學風等。行為文化是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良好載體,全員參與是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要從制度建設入手,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和教風建設,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樹立嚴謹務實、勤政廉潔的工作作風,讓全體師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到行為文化建設中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加強行為文化建設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構建價值理念體系,利用先進理念引導行為
當學校經過凝煉提升出學校文化理念之後,往往還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宣傳貫徹這些文化理念,進而潛移默化地通過這些理念來引導師生員工行為。要想使師生員工的這些行為深深紮根,還需要輔以必要的培訓引導。學校對文化理念的培訓和宣傳應立足於師生員工的日常行為,用理念引導行為,用行為詮釋理念,以避免師生員工聽時感慨激昂、回到崗位時依然我行我素的空洞抽象式的培訓。理念宣傳的形式要務求豐富多彩,確保理念故事化、理念人格化、理念形象化。
⒉ 管理人員率先垂範,引領師生員工行為。每個師生員工都會對自己的行為後果有一個預期。比如,學校提倡一種行為,如果是某個員工的話,他是不敢或不願去違背的,但當他看到管理人員沒有遵守這項規定的話,以後遇到某種情況,他也會嘗試著去侵犯制度的權威,直至無所顧忌地去違反制度為止,因為從管理者那裡已經找到了可以違反的理由。這種現象在我們現在的學校中表現非常明顯。如某校辦公室牆上明明張貼有一個規定:「辦公區域不許抽煙,違者罰款50元」,但是教師們依然是一手拿煙卷,一手抓滑鼠。究其原因,原來是副校長帶頭開戒,大家也樂得跟隨領導步伐了。
3、以行為規范化為重點,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行為規范體系包含學校整體行為規范、學校道德行為規范、高層領導行為規范、中層管理人員行為規范、基層師生員工行為規范和禮儀規范等。通常而言,師生員工對行為文化有一個由認知到認同再到自覺實踐,由不自覺到自覺、不習慣到習慣的過程。
4、以制度強化為保障來塑造行為文化建設的環境。學校需要通過建立、健全和完善相關制度,構建起既有激勵又有約束的良好機制,發揮制度機制對行為觀念、行為實施的正向激勵與負向警戒作用,從而激勵師生員工開展學校崇尚的行為活動,營造行為文化建設的良好環境,不斷推進學校行為文化建設。
⒌ 設計並推行標准化行為模式。標准化行為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基於管理流程的行為模式標准化,一種是一般行為的標准化。標准化行為的推廣是需要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期間必然會受到不同方面的干預,學校應該排除眾難將之堅持下去,並將之轉化為師生員工自覺性行為。
⒍ 樹立不同崗位優秀模範典型,以榜樣的力量引導師生員工行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口號曾經唱響在我們心中,他用自己的真誠行動感染著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將愛的幫助不斷傳遞;王進喜為發展祖國的石油事業日夜操勞,無私奉獻,在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還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鐵人精神。鐵人精神就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大慶精神的典型化體現和人格化濃縮。生活中同樣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典型模範,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推動著人們行為不斷地改善。在我們建設學校行為文化的同時,一定要充分重視到榜樣的作用。在學校不同崗位樹立起優秀的典型模範,通過對模範事跡的宣傳來激勵師生員工、感染師生員工,推動師生員工行為的改善,促進學校行為文化的提高。同時,學校還可以把學校發展歷程中所發生的感人事件集結成書,以便於師生員工學習,變無形為有形,使傳承的力量真正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特別需要提示的是:行為文化的建設,要充滿人性的尊重與理解,要善於把握和利用階段性、突發性時機。比如,文化建設的形式和內容要符合師生員工學習的特點、符合本校的特點和本校員工構成的特點。而學期、學年度和學校重大活動的階段始末,社會、家長與學校內部的突發事件,都是傳播理念文化、建設行為文化的最佳時機。
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周期長、見效慢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實踐和思考的問題還很多,但只要我們真正做到思想重視、大膽探索、不斷實踐、及時總結。那麼,我們的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必然會不斷躍上新的台階,素質教育也一定會在新時期不斷深化。

5. 什麼是校本培訓

校本培訓是指以學校為單位,面向教師的學習方式,內容以學校的需求和教學版方針為中心,目的是權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此外,校本課程是一種新的課程領域,基於學生的直接體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驗對知識綜和運用的課程。它的基本學習方式是探究學習。

1、 立足於工作崗位是教師校本培訓的顯著特徵;

2、 針對性是校本培訓的生命;

3、 校本培訓是教師發展與學校發展的統一。

培訓課程建構一般分為五大模塊:

(1)現代教學理論、教育思想、職業道德修養

(2)現代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名家教學風格

(3)教師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和能力

(4)現代教育技術

(5)學科最新的基本理論及教改信息。

6. 小學美術個人專業優勢

作為一名從事六年美術教學的教師,豐富的教育教學經歷為我提供了審視自我及教師職業的諸多視角。但是由於平時只顧忙於學校教學工作,而忽略了將自己的專業成長、經驗進行系統的梳理,所以工作起來還達不到的心應手。另外,沒能及時地對自己的工作體會進行總結反思,在科研型教師的路上步子邁得還較慢,也感到了自己知識的欠缺。現在最為迫切的是切實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在理論的熏陶與實踐經驗的浸潤中快速成熟起來。為了更好地實現專業的成長,我決定立足崗位,以學校大局和學生的發展為重,以反思促成長,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形成自己成熟的美術教學風格。
本學期我主要從以下幾各方面做起:
一、認真學習美術理論知識和技能技法,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牐
1、認真參加學校組織的校本培訓,使每次學習都有所收獲;
2、積極參加專業培訓,達到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理論素養的目的;
3、認真寫好教育理論學習筆記和讀書筆記,做好業務積累;
4、認真向校內外有經驗的老師學習,通過多參加聽課評課活動提高教學水平;
5、通過自學多練,多渠道廣泛學習,切實提高專業水平;
6、積極參加各類繼續教育培訓,參加課題研究,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
7、每周完成一篇教學反思,一篇教育故事,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在反思中揚長、創新、奮進;
8、堅持多畫,多練,把自己的專業努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認真教學,努力提高教學水平
1、認真上好每一堂課,認真做到3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2、開展的教研活動中,認真教研,積極發言。
3、堅持寫博客,並投入更大更多的熱情和精力,堅持每周寫兩篇以上。
4、向其他有經驗的教師學習,爭取和他們形成合作關系,實現同伴互助。
學如逆水行舟,個人專業化成長規劃的制定是對自我成長的一種挑戰,同時也是對自己事業乃至人生目標追求的系統化、理論化。所以,在學習中,我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統一的原則挑戰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自我。
今天,面對人類科學知識的快速更新,每個人更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地給自己「充電」、「補氧」。一個一線教學教師,不懷著不斷提升自己的念頭處處進修、就不會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就會變成井底之蛙,只能做人雲亦雲的教書匠。教學工作需要我們淡泊名利、耐得清貧,不浮不躁、知難而進、潛心鑽研。

閱讀全文

與教師美術校本培訓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