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黃河船夫曲》是什麼樂曲,講述了什麼樣的故事
《黃河船夫曲》是《黃河大合唱》的第一樂章。
《黃河大合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創作於1939年3月的延安。原曲創作人李思命。
1941年作曲家在蘇聯又進行了加工整理。全曲包括序曲和八個樂章,以朗誦和樂隊演奏為背景,將各樂章串連起來成為一整體;而各個樂章又有相對獨立性,在形象和內容上,相互之間具有鮮明的對比性。
《黃河船夫曲》音樂採用勞動歌曲體裁形式,通過船夫奮力拚搏的生動形象,象徵著中國人民吃苦耐勞和勇於勝利的品質。開始的船夫號子和領唱、合唱的形式,具有強烈的生活感染力。 全曲分三個部分。
《黃河船夫曲》是鋼琴協奏曲《黃河》中的第一樂章,是根據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而改編的。是一首陝西民歌,音樂採用勞動歌曲體裁形式,通過塑造船夫奮力拚搏的生動形象,贊揚了中國人民吃苦耐勞和勇於勝利的品質。作品以抗日戰爭為歷史背景,以黃河中華民族,歌頌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不怕困難、堅強不屈的偉大精神。音樂運用各種表現手段對比、再現了三個激人心魄的場面(搏戰、小勝、再戰),刻畫了不怕困難、勇於斗爭、不屈不撓的「船夫」(即革命者)形象,給人以壯美之感。因此,這課的欣賞目的為:讓學生了解音樂表現手段(旋律、力度、速度、節奏、情緒等)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感受音樂形象極其象徵意義,從而宏揚民族精神,受到美的熏陶。
B. 黃河船夫曲 答案
《黃河船夫曲》簡介
作詞:光未然
作曲:冼星海
《黃河船夫曲》是《黃河大合唱》的第一樂章,是一首混聲合唱。這里運用了黃河船夫號子的音調素材。這一樂章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繪了船夫們與風浪搏擊的場面,音樂充滿戰斗的力量。第二部分是根據開始的主題旋律,拉寬了節奏、放慢了速度,表現船夫們穿過了急流、靠近了河岸的那種欣慰。這表明,中國人民盡管處在艱難抗戰之中,但已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第三部分,音樂又回到了樂章開始的速度上,但又由強漸弱,由近到遠。這一樂章通過黃河船夫與急浪、險灘的搏鬥,象徵著中國人民與日本帝國主義日趨激烈的民族矛盾。
[編輯本段]《黃河船夫曲》歌詞
【雄壯地 急速】
(朗誦詞)
朋友!
你到過黃河嗎?
你渡過黃河嗎?
你還記得河上的船夫
拼著性命和驚濤駭浪搏戰的情景嗎?
如果你已經忘掉的話,
那麼,你聽吧!
(歌詞)
咳喲!劃喲~~
劃喲,沖上前!劃喲,沖上前!
咳喲!咳喲!
烏雲哪,遮滿天!
波濤哪,高如山!
冷風哪,撲上臉!
浪花哪,打進船!
劃喲~~
咳喲!
夥伴哪,睜開眼!
舵手哪,把住腕!
當心哪,別偷懶!
(念)拚命哪,
莫膽寒!
咳!劃喲!咳!劃喲!
咳!劃喲!咳!劃喲!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行船好比上火線,
團結一心沖上前!
咳!劃喲!咳!劃喲!
咳!劃喲!咳!劃喲!
咳喲!咳喲!
劃喲!劃喲!劃喲!
劃喲,沖上前!劃喲,沖上前!劃喲,沖上前!
劃喲!咳喲!咳喲!
(笑聲)哈哈哈哈~~
【稍慢從容】
我們看見了河岸,
我們登上了河岸,
心哪,安一安,
氣哪,喘一喘。
回頭來,
再和那黃河怒濤
決一死戰!決一死戰!
決一死戰!
決一死戰!
咳喲!劃喲!
嘿!劃喲!
嘿!嘿!
C. 急需《黃河船夫曲》的賞析,謝謝!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談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唐·李白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唐·王之渙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唐·杜甫
黃河,從古到今您孕育了多少高風亮節的民族詩人,他們豪情萬丈將黃河高唱;
黃河,您哺育了黃河兩岸一代又一代,您孕育了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
黃河,您從青藏高原噴薄而出,一路攜浪帶沙呼嘯而至,造就了多少不屈不撓鐵骨錚錚的中華兒女;
黃河,您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您是我們的----母親河。
您是壯闊的,渾厚的,奔放的,粗獷的。然而,你看到了它的苦難嗎?
你知道黃河船夫們浪口波尖奮力苦爭的情景嗎?
生活在黃河上的船夫們,每日艱辛、無畏地勞作在船上,風浪,將他們的臉刻滿皺紋;雨雪,將他們的須發染成霜白;黃沙,將他們寶貴的生命奪走;他們是脆弱的,他們是堅強的;他們是貧窮的,可他們驕傲、他們自豪,因為他們是黃河上的船夫,唯一敢在黃河的浪尖高歌起舞的真漢子!偶爾遇風平浪靜時,他們或同船的船夫之間,或相互交錯而過的兩船船夫之間,便時常會唱起有問有答的船夫們自己的歌——《黃河船夫曲》。
你不妨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在那氣象萬千的西北高原上,千山萬壑,峰巒重重,黃河像一條桀驁不馴的巨龍,從極高極遠的狹隘中沖出······一首《黃河船夫曲》緩緩唱響:
它是用真心、真情、真意唱出的,是用汗水、淚水、苦水唱出的,是用苦難、苦力、苦焦唱出的是用生存、生活、生命唱出的,······
我喜歡它精巧的對答、畫面的壯美;我喜歡它意境的開闊、歌句的壯美;我喜歡它數字的吉祥、內涵的厚美;我喜歡它音域的寬廣、韻律的優美;我喜歡它氣韻的迴旋、氣流的暢美,我喜歡它神韻的逼真、情趣的精美。
我喜歡它的語句如黃河浪濤浪浪前推,我喜歡它的聲音如船夫號子聲聲盪氣,我喜歡它的韻味如黃河漩渦圈圈旋迴,我喜歡它的氣勢如黃河決堤步步千米,我喜歡它的情感如黃河瀑布刷刷瀉飛。
我喜歡它是因為它傳出了黃河的心跳,它唱出了群山的脈動,它響出了高原的鳴鼓,它發出了蒼天的氣息。
這是一首樸素、短小、精悍並具有鮮明形象的民歌。從它的音調風格來看,有著陝北
黃河九曲
的特點。它的旋律線給人一種起伏、搖盪的感覺,就像是在船上;它的節奏和速度,既平穩而又具有一定力度,這就讓人感覺不是在激流險灘之中,而是在較寬闊平靜的水面上行進;從整個情緒來看,是遼闊而開朗的,使人想像黃河是寬闊深廣博大的的;透過歌詞內容,彷彿又看到黃河迂迴曲折的河道及無數船隻和艄公形象······
《黃河船夫曲》不止歌美曲美,作者的品格更美。它不是歌使人更美,而是人使歌更美。
1920年左右,陝北佳縣螅鎮荷葉坪村春節表演搬水船節目,黃河船夫李思命出演艄公,以艄公與坐船姑娘對唱的形式脫口唱出了《黃河船夫曲》。當時,他只是傳達自己真切的人生感受,可演出結束後,村裡人都誇他詞遍的好,曲唱的好,看了解饞,聽了快活。
1942年前後,延安「魯藝」音樂系師生在晉、陝交界的黃河岸邊採集民間音樂時,從一位船工那裡記錄下來這首歌。當地船工大多從事「擺渡」勞動,「擺渡」的節奏性不強,勞動氣氛也比較和緩,所以這類「船夫曲」也較為自由、舒展。
1957年農歷七月,79歲的李思命去山西叢羅峪趕集,歸途所乘渡船因超載沉沒,危急關頭,他奮不顧身搶救落水者,卻終因年老體邁力竭而魂歸黃河。有什麼樣的人品、人格就有什麼樣的歌,李思命最後一次用生命唱的《黃河船夫曲》驚天動地、震撼山河。
20世紀50年代初,這首歌曲收入《陝甘寧老根據地民歌選》,近年來,一些電影、電視片用這首民歌的原始錄音作為插曲,一些大型歌舞晚會也將其作為獨唱節目,使之在全國流傳。李思命萬萬沒有想到,當初他那不經意間的鄉野一唱,唱響了歷史,唱響了現在,唱響了中華。《黃河船夫曲》的歌詞分上下兩闕,上闕設問,下闕酬答。「問答式」在中國民歌中頗為多見,但如此之「問」之「答」似僅存一例。問句語言雖質朴、平實,但立意高遠,氣勢磅礴,從黃河的「彎」到「彎」里的船,再從船上的「竿」到持竿的梢工……,環環相扣,層層設問,構成了嚴密的邏輯體系;這樣的設問,實質上是代表全民族向自然、向歷史發出詰問,給人以天地悠悠、感慨萬千的震撼。曲調與歌詞相呼應,句首的兩小節五個音是全曲音調的濃縮,接下去是四個基本重復的樂句,似呼喚,似設問,又如自嘆,彷彿要把我們民族五千年的滄桑一瀉而盡這首歌在調式上也極有特色。答句只把「你」改作「我」,把「幾十幾」改作「九十九」,兩個字的變動就使歌詞達到了嘆為觀止的完美境界。它是雲彩和黃河流水傳情的歌,是雷聲和閃電交鋒的戰歌,是船夫和大自然的對話,是黃河在和船夫作答。
《黃河船夫曲》 前邊大部分都以A商調式進行,只是到最後一句才用轉調的方式轉到G徵調上來,。最後一句的一個五度跳進,突然使旋律轉入新調讓人感到既新穎又完整。此時,一種不屈的民族精神如異峰突起,一股民族浩氣永駐於天地之間。黃河邊上那勤勞勇敢、不怕困難的船夫就是我多災多難、不畏強暴、堅強不屈的祖國!
《黃河船夫曲》:它是船夫的頌歌,是天地的頌歌,是祖國的頌歌!
D. 黃河船夫曲的藝術特徵
942年前後,延安「魯藝」音樂系師生在晉、陝交界的黃河岸邊採集民間音樂時,從一位船工那裡記錄下來這首歌。當地船工大多從事「擺渡」勞動,「擺渡」的節奏性不強,勞動氣氛也比較和緩,所以這類「船夫曲」也較為自由、舒展。20世紀50年代初,這首歌曲收入《陝甘寧老根據地民歌選》,近年來,一些電影、電視片用這首民歌的原始錄音作為插曲,一些大型歌舞晚會也將其作為獨唱節目,使之在全國流傳。《黃河船夫曲》的歌詞分上下兩闕,上闕設問,下闕酬答。問句語言雖質朴、平實,但立意高遠,氣勢磅礴,從黃河的「彎」到「彎」里的船,再從船上的「竿」到持竿的梢工……,環環相扣,層層設問,構成了嚴密的邏輯體系;這樣的設問,實質上是代表全民族向自然、向歷史發出詰問,給人以天地悠悠、感慨萬千的震撼。答句只把「你」改作「我」,把「幾十幾」改作「九十九」,兩個字的變動就使歌詞達到了嘆為觀止的完美境界。「問答式」在中國民歌中頗為多見,但如此之「問」之「答」似僅存一例。曲調與歌詞相呼應,句首的兩小節五個音是全曲音調的濃縮,接下去是四個基本重復的樂句,似呼喚,似設問,又如自嘆,彷彿要把我們民族五千年的滄桑一瀉而盡。最後一句的一個五度跳進,突然使旋律轉入新調,此時,一種不屈的民族精神如異峰突起,永駐於天地之間。
《黃河船夫曲》是《黃河大合唱》的第一樂章,是一首混聲合唱。這里運用了黃河船夫號子的音調素材。這一樂章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繪了船夫們與風浪搏擊的場面,音樂充滿戰斗的力量。第二部分是根據開始的主題旋律,拉寬了節奏、放慢了速度,表現船夫們穿過了急流、靠近了河岸的那種欣慰。這表明,中國人民盡管處在艱難抗戰之中,但已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第三部分,音樂又回到了樂章開始的速度上,但又由強漸弱,由近到遠。這一樂章通過黃河船夫與急浪、險灘的搏鬥,象徵著中國人民與日本帝國主義日趨激烈的民族矛盾。
陝北民歌《黃河船夫曲》是一首驚天地、泣鬼神的可列入世界藝術殿堂的偉大歌曲。作為一首勞動號子,這首民歌以其質朴的語言、粗獷的聲調、高亢浪漫的激情,沒有任何多餘的修飾,展現了陝北人民在惡劣生活環境中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和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唱出了陝北人民對於黃河的深深熱愛,對自己的深深自豪。就歌詞看,完全由對等問和答組成,屬於最典型的民歌特色。但是,問和答分別以「幾十幾」和「九十九」對應,聽眾聆聽之時,不由得既驚嘆於黃河的艱險和迷人,另一方面,對於在黃河邊祖祖輩輩生活的陝北人民也產生深深的敬意。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歌曲的歌詞,既可以看作陝北人民對於黃河的問答,也可以看作中華民族的子孫對於民族命運的深沉思索。我們的民族,正和黃河一樣,經歷了幾千年的曲折和艱險,不知多少仁人志士,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命運,拋頭顱灑熱血,無數次在民族危亡關頭掌握住船舵,使得我們民族擺脫一次又一次滅頂之災,終於能夠把握住自己民族的命運,我們中華文明成為世界文明古國里唯一傳承下來的文明。就和歌曲里的艄公一樣最終在黃河面前掌握了自己的命運。這首偉大的民歌,催促我們時刻不能忘記要對中華民族的命運進行深深的思索,警醒我們不能忘記我們民族仍然在艱險曲折中,仍然時刻需要我們去奮斗和犧牲,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首民歌是一首關於中華民族的最精煉也最美的史詩!
E. 黃河船夫曲的創作背景
20世紀20年代,貧瘠落後的黃河之濱———佳縣螅鎮荷葉坪村,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李思命,從自己一生的搬船生涯中總結出了代表中國窮苦人民的純朴語言,唱出了震驚中外的著名陝北民歌《黃河船夫曲》。
李思命一家三輩鬧船,聞名於黃河兩岸的好水手就有五六人。他的父親一生坎坷,英年早逝,靠在黃河渡口搬船為生,二十大幾才娶了個二婚妻,生育四男三女。出於企盼後人吉祥興旺和幸福生活的渴望,父親將他們兄弟四人按思字輩「長、命、富、貴」順序排名,這老二就是公元1891年9月10日出生於荷葉坪村的李思命。
李思命十七、八歲就跟著父親、帶著三弟從事黃河水運生涯,滿年四季奔波於包頭至禹門口的黃河水道,對奔騰咆哮、迂迴曲折、地形復雜的黃河水路與所經過的黃河兩岸風土人情了如指掌。長期的流船生活,陶冶了他爽朗正義的性格,粗獷豪放的船工號子煉就了一副好嗓子;驚險的船工生活,艱難曲折的人生道路,古老動人的黃河故事和復雜的水路形象,為他創作大量的民歌提供了極好的素材。勞作間隙,他自編自唱,成為聞名遐邇的民歌手。一個記載父親編歌詞的本子由李思命三子保存。他編的曲調歌詞至今仍在秦晉兩岸人民中間傳唱不絕。
1920年,荷葉坪村春節活動,李思命與張士銘首次演出《搬水船》。他能唱愛搬,常扮演老艄公的角色。他的高亢歌聲,既是對黃河的深情詠嘆,更是船工奮力拚搏的真實寫照,引起了廣大窮苦百姓的強烈共鳴!《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和《搬船難》就是其中最為精彩的兩段———
老艄公白:姑娘!你要坐船,我老漢有個對子,你能對上我就搬你,對不上我就不搬你!
陳姑娘白:艄公,請開言!
老艄公唱: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哎?
幾十幾道灣上有幾十幾只船哎?
幾十幾只船上有幾十幾根桿哎?
幾十幾個艄公喲嗬來把船兒搬?
陳姑娘唱:我曉得,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哎!
九十九道灣上有九十九隻船哎!
九十九隻船上有九十九根桿哎!
九十九個艄公喲嗬來把船兒搬。
老艄公白:楞的登,姑娘比咱能。不行,我還要難她一難!姑娘,我還有個對子……
陳姑娘白:艄公,請講!
老艄公唱(秧歌調):說了個難,道了個難,十冬臘月搬水船。水船不是個人搬的,把我的腳片子凍稀爛。
陳姑娘對唱:說了個難,道了個難,十冬臘月坐水船。水船不是人坐的,凍壞我三寸小金蓮。
老艄公接唱:你也難,我也難,你難我難不一般。你難坐在船里邊,我難赤腳跑冰灘。
《搬水船》的精彩演出,村人無不叫好。經同村李韶華先生記錄整理,詞曲從此基本固定下來。 此後,每年春節鬧秧歌,《搬水船》成為必演節目。春節秧歌鬧完,一些大戶人家還要專門請李思命等人到 自家院子里唱《搬水船》,兩晚上兩塊銀元還排隊。因詞曲宏大優美,節奏明快,《搬水船》很快在陝北和黃河兩岸流傳開來,成為黃土文化的深沉積淀和經典作品。
1942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前,延安魯藝學院組織學生去慰問河防將士,有安波、關鶴童、張魯、劉熾4人,在佳縣黃河邊上收集民歌,《黃河船夫曲》被整理發表在《陝甘寧老根據地民歌選》上。1952年,文化部組織文藝工作者搜集整理陝北民歌,曾到荷葉坪村采訪了李思命,並將《黃河船夫曲》編入《陝北民歌選》。195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音樂家馬可先生編寫的《中國歌舞》,對這首民歌的曲調、旋律及水船舞蹈形式作了詳細介紹,竭力稱贊李思命這位生活在黃河岸邊的老船公和民歌手。1963年端午節,李思命因病去世,享年73歲。
《黃河船夫曲》的歌詞分上下兩闕,上闕設問,下闕酬答。問句語言雖質朴、平實,但立意高遠,氣勢磅礴,從黃河的「彎」到「彎」里的船,再從船上的「竿」到持竿的梢工……,環環相扣,層層設問,構成了嚴密的邏輯體系;這樣的設問,實質上是代表全民族向自然、向歷史發出詰問,給人以天地悠悠、感慨萬千的震撼。答句只把「你」改作「我」,把「幾十幾」改作「九十九」,兩個字的變動就使歌詞達到了嘆為觀止的完美境界。「問答式」在中國民歌中頗為多見,但如此之「問」之「答」似僅存一例。曲調與歌詞相呼應,句首的兩小節五個音是全曲音調的濃縮,接下去是四個基本重復的樂句,似呼喚,似設問,又如自嘆,彷彿要把我們民族五千年的滄桑一瀉而盡。最後一句的一個五度跳進,突然使旋律轉入新調,此時,一種不屈的民族精神如異峰突起,永駐於天地之間。
李思命去世後,《黃河船夫曲》久唱不衰,《搬水船》由李進福等接班,特別是李進文當老艄、王永寧扮陳姑娘,使《搬水船》藝術發展到了最高峰,縣城調演受到表彰。當2003年央視「魅力12」播出後起之秀李進元、王長生唱的《黃河船夫曲》時,荷葉坪村村民聽到原汁原味的船夫曲,群情激奮,高興異常。
《黃河船夫曲》已被《黃河情》、《西部風情》等十多部影視片用作插曲、主旋律和主題歌,成為黃河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經典節目和代表性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