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馬頭琴五重奏指哪幾樣樂器
馬頭琴五重奏的曲目比較少,相比弦樂四重奏,樂器也相對不是固定的。
通常是這樣:
高音馬頭琴
中音馬頭琴
低音馬頭琴(或低音提琴)
大提琴
次中音馬頭琴(或中音馬頭琴)
『貳』 馬頭琴教案怎麼寫
事後,穆公對伯樂說:「方九皋連雄馬、雌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麼馬頭琴:蒙古族民間拉弦樂器。 馬尾松:松科常綠馬工枚速:馬其實是司馬相如
『叄』 嘎達梅林的音樂主題出現了幾次
嘎達梅林》這首內蒙古民歌 ,唱的是歷史上一個真實的故事 從音樂角度來看歌曲的旋律採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聲羽調式作基礎,用上下句單樂段結構的曲式寫成。兩個樂句的節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寬廣,情緒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變化重復,旋律低沉。總起來看,歌曲的節奏舒展從容、穩健有力,旋律寬廣豪邁、庄嚴肅穆,既表現了廣大群眾對英雄崇敬愛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簡短的引子過後是主部第一主題,由雙簧管奏出主旋律,以弦樂奏顫音襯托,主題表現遼闊寬廣的草原以及牧民生活的和平景象。兩遍之後,突然在伴奏中出現了不安的三連音,預示著即將發生的故事。引出的主題是用原民歌創作的。它具有環境的音型,帶有不安、痛苦、無奈等復雜情緒,經多次在不同音區反復之後,在三連音的伴奏下又出現了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以復調的手法奏出第一主題。伴奏不斷加強,構成了反抗與奮斗的情緒。副部一開始以小號奏出了反抗的音調。長號和大號奏出了反面形象的主題,表現封建王爺開始鎮壓。接著,人民的力量開始聚集。由不安的主題變為號召起義的主題,即嘎達梅林的主題,由小號和長號響亮地奏出。告訴人們,反抗的怒火燒起來了。隨後反抗斗爭的主題此起彼伏,在附點音符的伴奏下,形象地描繪了斗爭的宏偉場面。反面形象的音調也交織進來,仍由長號演奏並有些變形。而後,在木管的三連音和鋼琴琶音的伴奏下,弦樂奏出了第一主題,寬廣而燦爛,意味人民斗爭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三連音下行伴奏又預示反動勢力的鎮壓,定音鼓和鈸猛烈敲擊,整個樂隊的一個長音和最後一聲悲壯的鑼聲,民族英雄嘎達梅林英勇犧牲了。最後是長大的尾聲,表現了人民對英雄的哀悼以及化悲痛為力量,繼續斗爭的決心。 蒙古音樂離不開馬頭琴,馬頭琴拉出蒼涼引子,豎琴伴著波浪似的繁弦緩弓提琴聲一陣陣涌來,管樂猶如高翔的雄鷹,左側的沙錘時隱時現,馬頭琴呈現蒼涼無奈的過門後,雄偉壯麗的全奏回腸盪氣,令人陶醉,隨著嘎達梅林悲壯的命運而漸弱又令人扼腕,突然,天空中一陣驚雷和馬嘶(初聽要有心理准備),就象昭示高爾基「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吧」的名句。演奏上體現了高級樂團的高水準,嚴謹精良,典型的交響樂恢弘氣勢,真有辛棄疾「弓如霹靂弦驚」的感覺。可惜除馬頭琴外,配器上個性稍遜嫌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