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六年級美術遙遠的地平線教案

六年級美術遙遠的地平線教案

發布時間:2021-03-03 22:39:41

Ⅰ 誰有小學美術教案不要手工課的,最好是詳案```急用謝謝!

不一樣的門教案
遼海出版社小學美術第11冊第13課
教學目標:
1、學習和了解門的功用與藝術特色,感受門所代表的地域文化,通過設計一個有趣的門,進一步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2、通過學習設計,培養學生的個性與想像。掌握和諧統一的設計理念。
3、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美化生活,培養學生熱愛美術設計的興趣。
教學重點:門的樣式設計。
教學難點:門的樣式的個性化和趣味性。
教學過程:
一、啟發導入
你能看出這些圖片都是建築物的哪個部分嗎?(演示幻燈片各種各樣的門)。看到它們,你會想到什麼?(學生回答)。
同學們說的非常好。是的,在遙遠的過去,門體現著高貴與低賤,成功與失敗;在科技非常發達的現在,門見證著時代的發展,它不僅起著功能性的作用,而且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種藝術,一種時尚元素。這節課我們就學習第13課《不一樣的門》。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究
我們繼續看圖片,並且給每個小組一個任務:
1小隊找出門的種類;
2小隊找出門的造型;
3小隊找出適當的詞語來形容這些門。
學生回答: 1城門,家門,店門,山門,醫院門、、、、、、
2方形,拱形,圓形,旋轉,卷簾,對稱的、、、、、、、
3古老的,現代的,狹窄的,粗獷的,狹窄的、、、、、、
三、引導構思
同學們找的非常准確,這些門都很有特點,也很美觀,但如果我們把這些門對調一下,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呢?我們來試一下(演示幻燈片)指名回答:一點也不好看,不協調。是的,這樣很不協調。因此,和整個建築風格協調統一是門的設計的一個最基本的理念。我們再回到原來的門,這些門都很有特點,那麼你能不能說說在你的記憶中最深刻的門?你為什麼對它記憶深刻?(舉手回答)
學生回答:有特點,跟別的門不一樣。
四、設計創造
本課我們要做作業就是一個很有特點,跟別的門不一樣的門,發揮你的想像力,設計一個有趣的門,一定要有個性,在造型和色彩上甚至功能上都可以做到大膽嘗試。每個小隊的小隊長將評選出5幅最佳設計展示,並請設計者講訴自己的設計理念。現在同學們開始設計。本節課完成底稿部分,下節課上色。
(學生作業,教師巡迴指導)
五、評價拓展
小隊長評選出5幅最佳作品,請設計者講訴自己的設計理念。請其他同學挑選出自己喜歡的設計,並說出理由。

板書: 13、 不一樣的門
種類:城門,家門,店門,山門,醫院門、、、、、、
造型:方形,拱形,圓形,旋轉,卷簾,對稱的、、、、、
形容門的詞語:古老的,現代的,狹窄的,粗獷的,狹窄的、、、、、、

Ⅱ 幼兒園美術欣賞教案《記憶的永恆》

在美術鑒賞中,人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根據一定的審美理想、審美標准、審美趣味,從作品中獲得對於藝術形象的具體感受和體驗,展開聯想和想像,並伴隨一系列的情感反應,從而對作品作出某種審美評價,得到某種精神上的滿足,即審美享受。當我們開始品讀美術作品時,可以從每件藝術品「背後的故事」開始,從畫家及其創作的美術作品中人文背景入手進行品讀,這樣更容易讓貼近畫家所要傳達的感受。美術作品鑒賞將繪畫作品帶入到其特定的歷史時期、社會文化、民族文化中才能更確切理解畫家通過作品所傳達的感情和思想。 美國喬治大學教授,著名美術理論家和批評家費德門(Edmund Burke Feldman)提出了一種美術鑒賞程序。費德門的美術鑒賞程序分為四個步驟:敘述、分析、解釋、評價。 下面將運用費德門的美術鑒賞程序,結合社會文化情境,對達利的美術作品《記憶的永恆》進行鑒賞。 一、敘述 《記憶的永恆》作品呈現給我們的第一感覺如何呢?色調低沉?疲憊不堪?離奇而有趣?不符合邏輯?夢幻、未來… 這些詞閃現在我們的頭腦中,細細品讀,會發現,當我們在解讀這幅作品的時候,脫離不開他所處的時代背景與文化情境,即超現實主義,我們對超現實主義的碎片化記憶幫助我們解讀作品。畫面展現的是一片空曠的海灘,海灘上躺著一隻似馬非馬的怪物,怪物的一旁有一個土黃色的平台,上面長著一棵乾枯的樹;而最令人驚奇的是出現在這幅畫中的軟塌塌的鍾表,都變成了柔軟的有延展性的東西。整幅作品中唯一沒有軟化保持常態的紅色鍾表上,爬滿了黑色的密密麻麻的群蟻,令人騷動、不安、煩躁,使人聞到衰敗和死亡的氣息。 二、分析 《記憶的永恆》作品中,從「構圖」的角度來看:深褐色的地平線不僅將作品分為近景和遠景,而且佔三分之二畫面的深褐色將作品帶入了深褐色營造的滯重和蒼涼。遠景展現了湛藍、淡黃與亮白色相間的天空襯托褐色、棕色的低矮山脈,整個遠景彷彿虛無迷幻的海市蜃樓。近景由四塊鍾表構成。從「造型」的角度來看:白色的軟體怪物它看起來像一張有鼻子、眼睛和嘴的人臉,被認為是達利的自畫像。在畫面中,時間表達為柔軟的鍾表,曲線柔和宛轉, 呈現出軟而無力的情緒。從「色彩」的角度來看:因為用色所造成的一種畫面內部的光源視覺,達利似乎從自身體驗猜測觀眾首先會將目光鎖定在相對較為明亮的主體(畫面左下角接近「黃金比例」位置)即鍾表,其次會將目光轉向最為高光的畫面右上角,關注畫面中光線最為充足的礁石。而中部和右下角的海灘和人臉,作為較為暗淡的部分,加之人臉形態的相對陌生化,往往會在結束視覺的直觀印象開始知性的理解和分析時,才可能成為關注的重點。 三、解釋 在文化情境中來品讀《記憶的永恆》,最吸引我們的是熔化了的鍾表,日常生活中,鍾表的質料特性往往表現為金屬,它們堅硬、精確、冷漠甚至是殘酷的展現著,自身最根本的功能――記錄時間。而達利藉助鍾表傳達了時間是「癱軟」「流動」「凝固」的特徵。 深入到文化情境中,我們能感受和分析到達利對於時間與生命的極端復雜的體驗: 一方面,時間的確如日常經驗中感受到的那樣殘酷,它不停的流逝、不可逆轉,表現出在當時生活壓迫下個人世界面臨奔潰的感覺;另一方面,它的流逝如同弱水一樣,在漫不經心中逝去,它溫婉地流動著讓人感受不到它尖銳的殘酷;在人們突然發現生命即將終結的時候, 時間卻又能溫柔地通過記憶的聚集,召喚過去了的事件、情緒和人們的認識與智慧。 四、評價 《記憶的永恆》美術作品被畫商朱利安・萊維買下,當時他說:「你的話很特別,但它是反大眾的,不可能有買主,我准備掛在家裡自己欣賞。」事實證明這語言的錯誤,《記憶的永恆》後來被一再轉賣,最終進入紐約現代藝術館,受到了大眾的歡迎。 文化情境不僅是美術鑒賞教學的輔助工具,而在美術鑒賞中,也能體現出蘊含在藝術品中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人文性,更加深入的解讀作品的內涵

Ⅲ 找關於風景的圖片或圖畫(遙遠的地平線)

Ⅳ 怎麼樣畫遙遠的地平線的畫法怎麼樣畫

你拿一張紙,在紙中間畫一條橫線,那就是地平線了。線上是天空,線下面是地面。。。然後要在天上地下畫點什麼就分別在線上下畫就好了啊。。

Ⅳ 小學六年級美術 遠近的奧秘 教學情感目標怎麼寫

《遠近的奧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透視的基本變化規律;學習、了解平行線和消失點概念;欣賞名家作品,品味透視在美術中的魅力;聯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視變化。
2、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觀察、講解法初步了解透視的相關概念;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畫一畫體會遠近的奧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感受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美,美是需要人來創造的。
學習目標:
了解透視的基本變化規律;學習、了解平行線和消失點概念;欣賞名家作品,品味透視在美術中的魅力;聯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視變化。
教學重點:
了解和掌握透視變化的基本規律及透視基本規律的運用。
教學難點:
透視規律的理解和在實踐中的運用
教學方法:
引導講解法——操作法——練習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出示目標
欣賞圖片,觀察投影片中操場上學生站隊做操的情景,你觀察到了什麼?
師小結:是的,這幅圖整體顯得近大遠小,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遠近的奧秘》的基本規律。
(板書課題:遠近的奧秘)
師:首先來看一下我們的學習目標
出示學習目標:了解透視的基本變化規律;學習、了解平行線和消失點概念;欣賞名家作品,品味透視在美術中的魅力;聯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視變化。
二、搜集資料、展示資料、分析資料
(1)展示資料(路燈):在這幅圖片中,請認真觀察除了近大遠小的現象外,還發現了什麼?
師引導生答:近高遠低;近寬遠窄;近長遠短;近清晰遠模糊;近鮮明遠灰暗。
(2)講一講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有這些現象?說一說
(3)講解什麼是視平線?消失點?透視呢?
師:你們在一望無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們向遠處眺望,天與地、天與水面之間產生了一條長長的水平線,這就是視平線。
當兩邊的樹木向遠處延伸時,就慢慢地消失在視平線的一點上,這點就是消失點。
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同樣的物體,在不同的位置上,會產生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變化,這就是透視現象。
三、教師示範
下面老師就來交給大家如何表現透視的變化規律
(1)先找到消失點。
(2)畫出主要的透視線,如馬路。
(3)按近疏遠密、近粗遠細的規律,處理好各條豎線、斜線。
(4)將物體的外輪廓簡略表現出來。
四、小組交流設計思路
你打算如何設計一幅圖畫來表現透視的變化規律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以下。組內代表發言:說說自己的設計思路
五、分組製作,教師巡視
臨摹課本上范圖----出示臨摹作畫的基本過程:
(1)先觀察圖片中事物的特徵,尋找出符合透視變化的基本規律;
(2)構圖(考慮安排主體物的合理位置);
(3)用線描表現(刻畫主題物的特徵);
(4)整理畫面
六、展示交流,形成技能
把畫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學生互相欣賞,說說你認為那種作品畫得好,體現出了透視變化的規律,並說說你的觀點,進行評價。
七、拓展訓練:
現場寫生
教學反思:在這節課中,我通過出示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帶著目的去學習。單純的學習透視現象比較抽象,而通過出示操場,路燈這些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學生理解起來就很形象了。最後通過小組討論,評價等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

Ⅵ 高中美術米勒晚鍾教案

世界名畫,由法國著名畫家讓·弗朗索瓦·米勒創作於1850年,屬布面油畫。規格為55.5×66厘米。現藏於巴黎盧浮宮。
作者簡介:
讓·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年)是19世紀法國傑出現實主義畫家,以描繪農村主題見長,他創作的作品以描繪農民的勞動和生活為主,具有濃郁的農村生活氣息。米勒出生於諾曼底的一個農民家庭,在瑟堡接受了最早的藝術啟蒙教育。1873年,他來到巴黎,受教於德拉羅什畫室,並在盧浮宮研究學習歷代大師的作品。1848年,他的作品《簸谷者》在沙龍展出。1849年,他定居於巴黎東南郊外的巴比松農村。在以後的27年裡,他創作了一系列以農民的生活和勞動為主題的作品。代表作品有:《播種者》、《拾穗者》、《晚鍾》、《餵食》、《慈母的愛》、《倚鋤的人》、《牧羊女》等。
欣賞:
《晚鍾》,創作於1958年至1859年。畫面十分簡潔,米勒擷取身邊農民的日常勞作場景進行描繪,將普通的瞬間描繪成永恆的藝術經典。暮色中一望無際的田野,遠處隱約顯露出教堂的鍾樓,畫面前景是一對正低頭合掌祈禱的青年夫婦,身邊停放著獨輪小推車、簍筐、裝土豆的麻袋和農具。整幅畫面寧靜而安詳,一切都表明這對年輕夫婦在一天的勞作忙碌後停頓下來,畫面在此刻凝滯,原來是遠處教堂飄盪過來的鍾聲使他們如此虔誠,觀者彷彿也聽到了遠方依稀的鍾聲。這對佇立在農田裡剪影一般的夫婦與地平線交叉的形式,使人聯想到了庄嚴、神聖的「十字架」,從而拉近了農夫、教堂與觀賞者的距離,並強化了教堂鍾樓的「音響」感應。在畫面中,畫家讓日暮余暉的籠罩、屏息靜思的農夫和靜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美術遙遠的地平線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