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蒙氏閱讀中班下老虎學爬樹教案
活動目標:
1、感受維吾爾族舞蹈的特點,學習「進退步」、「內側點步」、「擊腕」、「托帽」等基本舞蹈動作。容
2、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表現能力,能協調優美的表演舞蹈。
活動准備:
1、自製舞蹈課件、錄音機、歌曲錄音帶、葡萄葉、葡萄秧。
2、環境創設成葡萄園,熟練演唱歌曲。
⑵ 中班語言教案《上山打老虎》
《上山打老虎》是一首經典兒歌,我在選擇這個教材的時候,認真學習了本次活動的設計意圖。就是通過對這首兒歌的結果--老虎沒打著,進行反思:為什麼沒有打著老虎,老虎都上哪兒去了?讓幼兒在猜測、創編的過程中明白動物與人類息息相關-它們也是地球媽媽的孩子,我們要快樂和諧地一起生活,幫助幼兒從小樹立關愛動物的意識。
我先利用家校路路通的方式,讓幼兒先學會原來的兒歌。有了這樣的前期知識經驗准備,幼兒在活動的第一個環節-復習兒歌中,能夠用好聽的聲音朗誦兒歌。接下來的第二個環節,引導幼兒從環境保護的角度改編兒歌《上山打老虎》。我就啟發幼兒說出兒歌中打不到老虎的原因。他們只是根據自己的認知經驗來加以猜測。有的小朋友說,老虎躲起來了。還有的說老虎在洞里睡覺。教師就小結:因為環境的破壞,人為的偷獵,野生的老虎越來越少,所以找不到了,我們應該保護他們。他們聽了以後若有所思,似懂非懂,他們的認知經驗也只能夠領悟到我這樣的說教了。
我把重點放在了兒歌的創編活動中。在這個環節中,我覺得幼兒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思維踴躍,把改編的小動物能夠很順利地填充到原來的兒歌中。先用看、找把"打"字給改編掉。如:老虎沒看到,看到小松鼠。松鼠還可以改編成什麼?通過現有的教具,再加上幼兒的經驗,於是,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就填入到了兒歌中。第三個環節是上山找動物,有了上個改編環節作為鋪墊,幼兒扮演相應的動物,模仿改編動物的動作來創編兒歌。更是讓孩子體會到了愉悅。
整個活動根據教案上的提示,我採用層層遞進的、環環相扣的教學方式,讓幼兒學的輕松,教師也教的愉快。我想這主要是活動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唯一有些不足的就是環境破壞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一環節怎樣讓孩子更好的理解值得重點思考。
⑶ 中班音樂游戲教案(貓捉小鳥)
幼兒園教案:貓捉老鼠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了解歌曲內容,學唱歌曲,感受歌曲中輕松、愉快的氛圍。
2、通過游戲的形式和動作模仿,記憶歌詞順序。
3、在游戲過程中,遵守游戲規則,注意避免與同伴碰撞。
活動准備:
圖片:小老鼠、大貓,以及小老鼠和大貓的頭飾各一個。
圖片:馬、鳥、蟲、魚,幼兒會念兒歌《誰會跑》。
活動過程:
一、復習問答歌《誰會跑》。
1、分別出示動物圖片,採用教師問幼兒答的形式,復習問答歌《誰會跑》。
2、仿編問答歌,引出會跑的小老鼠。
(1)師:還有什麼動物會跑?根據幼兒的講述創編第一段問答歌。
(2)出示老鼠圖片:今天我們班還來了一位會跑的小動物,你們看看他是誰?他跑起來是怎樣的呢?
(3)教師問幼兒答,仿編老鼠跑的兒歌。
二、幼兒傾聽教師有節奏地念前三段歌詞。
1、師:小老鼠跑來跑去做什麼呢?
2、教師扮演小老鼠,有節奏地邊念前三段歌詞邊做動作。
3、加入音樂,教師合著音樂的節奏邊說邊做小老鼠的動作。
三、教師帶領幼兒邊聽音樂邊有節奏地念歌詞。
四、幼兒完整學唱歌曲.
1、幼兒嘗試著音樂的旋律演唱歌曲的前三段。
2、幼兒嘗試完整演唱歌曲。
(1)師:小老鼠跑呀跑,吃呀吃,現在睡覺了。這時候,又來了一隻會跑的小動物,你們猜一猜,這個小動物是誰呢?
(2)教師隨著音樂范唱歌曲的最後一段(大貓捉老鼠)
(3)教師帶領幼兒完整歌唱兩遍,鼓勵幼兒邊唱邊做動作。
五、游戲活動:貓捉老鼠.
1、教師與幼兒共同建立游戲規則。
(1)師:什麼小老鼠什麼時候跑回家呢?
(2)師幼共同討論,得出結論:當唱到「來捉老鼠了」的時候,小老鼠們就跑回家。
2、教師與幼兒共同游戲,感受游戲的快樂。
【更多優秀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⑷ 中班音樂游戲教案大全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版:教案(教學設計)權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