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畢加索《阿維尼翁的少女》
在1909年末,畢加索從事一件有重大意義的作品的創作,這件作品是他的經驗總結,並且標志著他未來的活動朝現代派方向發展的開端。這部作品就是《阿維尼翁的少女》。這位西班牙畫家的著眼點,不像野獸派那樣放在色彩上,而是放在形體上,他採用靈活多變且層層分解的、雄渾有力的、寬廣而有概括性的平面造型的手法,把形體的結構隨心所欲地組合起來。這些平面甚至發展到超越單個的物象,囊括周圍的全部空間。這時我們還沒有達到完全理性地控制物體,但是,畢加索的畫已經導致我們必須走上這一道路。到1909年,畢加索才確立了真正嶄新的繪畫語言,這語言是從事物的內涵去認識和解析,而不再只是從事物的視覺表象來描繪事物的形象了。
《阿維尼翁的少女》徹底否定了文藝復興時期以來視三度空間為主要目的的傳統繪畫。畢加索斷然拋棄了對人體的真實描寫,把整個人體利用各種幾何化了的平面裝配而成,這一點在當時來說,是人類對神的一種褻瀆行為。同時它廢除遠近法式的空間表現,舍棄畫面的深奧感,而把量感或立體要素全體轉化為平面性。這幅畫,既受到塞尚的影響,又明顯的反映了黑人雕刻藝術的成就。強化變形,其目的也是增加吸引力。畢加索說:「我把鼻子畫歪了,歸根到底,我是想迫使人們去注意鼻子。」
這幅畫對藝術界的沖擊相當大,展出時,蒙馬特的藝術家們都以為他發瘋了。馬蒂斯說那是一種「煽動」,也有人說這是一種「自殺」。有人感到困惑不解,有人怒不可遏。布拉克這位受到塞尚影響的畫家也甚為驚訝,然而他知道另一種藝術的形式已經誕生了。 這種新創造的造型原理,成為立體派及以後的現代繪畫所追求的對象。《阿維尼翁的少女》不僅是畢加索一生的轉折點,也是藝術史上的巨大突破。要是沒有這幅畫,立體主義也許不會誕生。所以人們稱呼它為現代藝術發展的里程碑。
Ⅱ 畢加索畫《鏡前的少女》
自《亞威農少女》之後,畢加索對立體主義的熱忱有增無減。從1908至1910年間,他的一批立體主義創作表現了對形象全面分解的傾向。自1910年後,他所繪的物體更加支離破碎,還出現了印刷符號,甚至加用「貼紙」技術。人們稱他前一段的立體主義為「分解立體主義時期」;後一階段為「綜合立體主義時期」,兩個時期的聯合,即是畢加索的「立體主義」的繁盛階段。如《奧爾塔的工廠》、《拿曼陀林的女人》、《女人頭像》、《康惠勒肖像》、《伏 拉爾肖像》等等,都屬於前一階段的立體主義,是運用紙片和剪報拼貼的作品。如《玩紙牌、玻璃杯和酒瓶》(此畫又稱《法蘭西萬歲》)、《少女肖像》等,則屬於後一階段的立體主義。1916年,畢加索協助在法國巡迴演出的俄國吉佳列夫芭蕾舞團,為他們設計了布景和服裝。並認識了該團芭蕾舞女演員奧爾加·柯克洛娃,最後與她結了婚。這一舞團在俄國十月革命前夕有很大的影響。畢加索與之合作並與他們一起到義大利。去意之後,畢加索又改變了傾向,轉向古典主義畫風。古希臘羅馬和文藝復興的藝術品喚起他對古典繪畫的崇拜。他以嚴謹的手法畫了《扶手椅中的奧爾加》(1917年)、《扮作滑稽角色的保羅》(1924年)等。他還在畫上加進了沙子,他的代表作《泉邊三浴女》、《海灘上奔跑的婦女》等就是這樣畫成的。1925年,畢加索參加了超現實主義的第一次展覽。這是他和布勒東交往的結果。不過,布勒東嫌他的形象太依附於具象,畢加索便否定超現實主義者。《鏡前的少女》也是耐人尋味的立體主義,但重在平面分解。女人的各個局部予以幾何化,並規范成各種圓形:圓形的臉、鏡子、乳房、臀部和圓形鏡中的反映物,鏡中鏡外的圓形構成,成了富有裝飾趣味的圓形圖案。與《鏡前的少女》同一年完成的 《夢》(又稱《在紅色安樂椅上睡著的女人》),就平面分解特點來看,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後者顯然要簡潔得多。只用線條輪廓勾畫女人體,並置於一 塊紅色背景前。女人肢體沒有作更大分解,稍稍作了誇張劃分。色彩也極其單純。這畫是畢加索以立體派描繪女人形象和新古典派風格相結合的產物。是形象極端自由性--線條和色彩自由組合的傑作。借用美學家 卡·古·榮格*(C·G·Jung)的一句話,這叫做「無意識的集合體」。《鏡前的少女》作於1932年3月,有162.5×130厘米,現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Ⅲ 畢加索的《少女的臉》畫的是什麼內容
他是立體主義,從多角度表現力少女。
Ⅳ 畢加索《少女的臉》創作背景,畢加索當時的感受
畢加索畫在某種程度上向中國古代山水畫、人物寫意方面的作品靠攏,但筆法和表達方式又有自己的風格,他的畫物質文明方面凸顯較多,在物質世界裡追求超凡脫俗的自己的個性,還有他對幾何形體有自己非凡的表現形式,再有他的畫多注重單方面表現,和中國的將人與自然結合起來表現的方式有區別,中國畫重在體現寓意、思想、意境的深遠,但畢加索的畫是將人物定格在當時,探究當時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方面面,從這點上說,藝術是受社會意識形態影響的,東方和西方意識形態不同,那我們只能入鄉隨俗用不同的視角看畢加索的畫,可以說站在西方的視角他的畫是出類拔萃的。
以1937年4月,德國法西斯空軍轟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鎮格爾尼卡,鎮上居民慘遭屠殺,畢加索義憤填膺創作了震撼畫壇的:格爾尼卡;同時也獲得西班牙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希望幫到你
當時的畢加索對於非洲藝術或者是原始藝術、部落藝術,都很感興趣,他在看的時候是汲取了一個怎樣的神髓。其實他是去挑戰西方的角度,如何去界定何為「美」,譬如一個女性何為「美」如果在西方的歷史中,都是在描繪一些女性胴體是很標準的體態,或者面孔一定要很漂亮。但是在非洲的藝術來講,可能他們看到一個非洲女士是這樣的輪廓,或者看到一些非洲的面具,他們覺得這樣才為之「美」,所以畢加索當時汲取了原始藝術的神髓,加入他的畫作之中。
李輝:作為立體派的創始人,畢加索的創作真的是大大影響了現代的歐洲藝術發展,然而畢加索本人並沒有在立體主義道路上一去不回頭,他的藝術還有曾經一段時間是回歸古典主義的,而這個時期的回歸也是跟他的情感生活有關系的。在1918年,畢加索為當時一個俄羅斯的舞蹈團,芭蕾舞蹈團去設計他們的布景,在那段時間,他愛上了團里的一個舞蹈演員,並且跟她展開了第一次的婚姻,然後婚後他們孕育了兒子保羅,家庭的幸福,天倫之樂,那個時候,成了畢加索生活當中最重要的事情。於是,他開始潛心發展更和諧傳統的新古典主義,那個時候他為他的兒子保羅做了不少充滿了古典主義風格的這樣一些作品。
非常可惜的是好景不長,安逸的生活終究沒有能夠敵過七年之癢,當妻子希望在走下坡路的婚姻當中可以抓住丈夫的時候,她所得到的關心越來越少,也使她怒不可遏,朝著丈夫大量發泄。於是,畢加索感受到的便是這個女人的憤怒和她的暴躁,這個時候也正是一戰之後超現實主義運動興起的時候,超現實主義的宣言就是美是病態的,要用創作來揭露人性的本質和他的丑惡形態,這正好與畢加索當時的心態有點不謀而合,於是他進入了超現實主義的創作時期,並且在二戰當中達到了他創作的高峰。
相比那些具有批判性的反戰作品,畢加索大量的畫作其實是描繪他愛人的,這也是更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一個部分。畢加索豐富的情感,其實為他的創作帶來了很多的靈感來源,他一生當中有無數的情人,具體的數字,連他本人也是搞不清楚的。其中比較公認的是兩個妻子和五位情人,他會為他的情人創作大量的作品。他的一位情人曾經這樣表達過,如果畢加索停止畫你,那他對你的愛,也就停止了。他為情人創作的肖像當中不僅蘊含著他的情意綿綿,同時也揭露著畫中人物的性格和特徵。
胡佩珊:其實後面兩幅畫作,是畢加索去畫他同時期擁有的情人的肖像,其實這兩幅畫只相隔十天(創作)。身後的兩幅畫作,也可以告訴大家,其實這兩位情人分別擁有不同的性格。我們看到這邊的畫作,用的是比較和諧色調的色系來描繪,而且所用的線條也比較柔和,而在一些資料中顯示,其實這位情人也比較溫婉一些,所以其實畢加索在描繪她的時候,也會帶幾分柔情在其中。但是另外一邊的情人,朵拉其實本身是一位藝術家,對自己也很有主見,而且她在學術上,也可以跟畢加索有所交流,所以畢加索在描繪她的時候,使用線條和顏色方面,都會比較硬朗一點。所以可以看出,其實畢加索無論是溫柔的,或者是一個很有主見、很硬朗的女士,他都會喜歡。
李輝:享年92歲的畢加索留下的是超過3萬幅的作品,無論是質還是量,這都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有人戲稱,他的這些創作是以女性的青春跟情感作為代價的。當然他本人在這些方面也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的確,畢加索的繪畫在成就上可謂是登峰造極,但在家庭生活方面卻不如人意。他的遺孀和一位情人自殺身亡,他的孫子也是,兩位情人是瀕臨精神錯亂的邊緣,他不是一個好丈夫,好情人,甚至不是一個好父親和一個好爺爺,他或許這正是偉大藝術家,成為偉大藝術家之外,更加人性化的一面。他留下的精彩作品和傳奇故事,也為整個世界帶來的更多觀察角度和藝術魅力。畢加索在香港的珍品影展還有兩個星期的時間就要閉幕了,如果有機會前往去觀看,要抓緊時間了。
Ⅳ 外國美術史作品分析 畢加索 亞威農少女
1907年前後,畢加索從非洲雕刻中得到啟發,創作第一幅立體派繪畫<亞威農的少女>.這幅畫沒有深的空間幻覺,人物停留在畫布的表面.左邊坐著的人同時出現了她的側影及背影,按照傳統的畫法,只有一個固定的視點,可是在這幅畫里卻打破了這種習慣.立體主義繪畫就是要表現出人的側、背、正等各方面,而不僅僅是從一個固定視點去表現。這里沒有一個人的臉是按真人畫的,盡管如此,右邊的人臉仍可辨認。這是受非洲面具的啟發。右邊的女人臉上的一對杏核眼,是受利比亞雕塑的影響。那兩個正臉的人,把鼻子畫成側面,這就是把不同視點所見結合在同一個形象上了。
Ⅵ 幼兒園美術教案中畢加索的畫有哪些
活動目標:
1.欣賞畢加索的作品《鏡前少女》,感受畫面中色彩的鮮艷,體驗畫家的立體主義作畫風格。
2.大膽講述自己對畫的感受。
3.喜歡參與欣賞活動。
活動准備:
1.畢加索作品欣賞圖《鏡前少女》。
2.圖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1.出示大範例中的名畫欣賞《鏡前少女》,請幼兒觀察並嘗試說說自己看到的畫面內容。
1)「在畫面上你看到了什麼?畫上都有什麼顏色?」
2)「你喜歡哪樣東西的顏色?為什麼?」
3)「畫面上都有哪些形狀呢?這些形狀像什麼?」
2.教師簡單介紹作者:畢加索是20世紀的西班牙畫家,他很小就開始畫畫,一生創作了近8萬幅作品。他在92歲生命結束前一刻,平均每天創作2-3幅作品。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畫家!
3.教師帶領幼兒有目的的觀察畫面,並和幼兒一起總結。
1)小朋友,你看出來了嗎?這幅畫里畫了一個金色頭發的少女站在鏡子前。大家一定覺得金色的頭發很好看吧,許多外國人都是金色的頭發。我們在畫外國小朋友時,就可以把頭發畫成金色的。
2)這張畫既畫了少女正面的臉,又畫了她側面的臉。畢加索嘗試把同一個事物各個角度的形象巧妙地組合到一個畫面中去,這就是有名的「立體派」畫法。
3)大家來看一下,這幅畫中都用了哪些顏色呢?它們分別是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白色、黑色,這么多豐富的色彩!由於有了黑色的存在,畫面更加穩定和神秘。我們在畫畫的時候,也可以學習這種用顏色的方法。
4)在這幅畫中,畫家運用了好多不同的線:直線、彎曲的線、交叉的線,並排的線,有粗的也有細的。讓我們一起仔細觀察不同的線以及這些線的不同顏色。這么多的線巧妙地搭配在一起真漂亮。
5)整體觀察畫面:大家仔細看看這幅畫,畫中的人在干什麼呀?(照鏡子)小朋友們平時照鏡子嗎?照鏡子干什麼呢?(洗完臉照鏡子,搓油油,梳梳頭等)請幼兒學學自己照鏡子時的形態、動作。
5.帶領幼兒去盥洗室,照照鏡子,看看自己和小朋友在鏡子里是什麼模樣。
6.請幼兒在圖畫紙上,嘗試畫出自己或者小夥伴照鏡子的模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