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會教育活動教案小班
尋找哭聲:將抄玩具娃娃丟襲棄在一角,使其發出哭聲,帶領幼兒尋找哭聲是從哪裡來的。
找到娃娃後抱一抱、親一親,引導幼兒關心娃娃。
請幼兒將娃娃送回家,使其發出笑聲,啟發幼兒想像自己找不到媽媽時會怎麼樣,使幼兒懂得玩完玩具後要送玩具回家。
2.幫玩具找家。
找一找還有什麼玩具沒有在自己家裡,請幼兒幫助它們回家。(即按玩具標記擺放)
3.游戲「誰走錯了家」(先請幼兒閉上眼睛)。
先將部分玩具拿出玩具櫃,散放各處或調換位置。
·請幼兒睜開眼睛觀察什麼玩具走錯了「家」,幫助玩具回家。
4.欣賞兒歌:寶貝玩具
寶貝玩具真有趣,
天天和我做游戲,
輕輕拿,輕輕放,
收拾整齊要牢記。
建議:
在游戲時經常提醒、鼓勵,幫助幼兒逐漸形成良好習慣。
評價:
1.能夠關注娃娃的哭聲同情找不到家的娃娃。
2.能認真仔細地尋找散落在地上的玩具並把它們送回各自的「家」。
Ⅱ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妞妞的家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班裡有許多玩具,玩過玩具後要把它放回原處。
2、嘗試根據玩具標記圖,一一對應收拾擺放玩具。
3、願意參與集體勞動。
活動准備:
1、會發生的娃娃。
2、玩具標記圖,幼兒用書——送玩具回家。
活動過程:
1、以送玩具娃娃回家的游戲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將玩具娃娃藏在教室的某個角落,帶領幼兒尋找發出哭聲的玩具娃娃。
◎找到娃娃後關心娃娃為什麼哭?家在哪裡?然後把娃娃送回家,並啟發幼兒想像自己找不到家會怎樣?懂得玩具玩好後要送回家。
2、認識玩具標記圖,初步學會一一對應收放玩具。
◎教師提問:我們還有哪些玩具?這些玩具的家在哪裡?怎樣幫助它們找到自己的家?
◎教師出示幾種不同的玩具和設計好的玩具標記圖,讓幼兒說說這些玩具找誰做自己的標記最合適。
◎幼兒自己手拿標記圖尋找,貼在相應的玩具籃上。
◎根據玩具籃子的數量,選擇相同數量的幼兒將玩具根據標記放回玩具櫃里。
2、游戲「送玩具回家」,鞏固一一對應收放玩具。
將剛才的玩具拿出來,一部分幼兒送,一部分幼兒評「什麼玩具走錯了家。
游戲可重復若干遍,讓每位幼兒都參與。
3、幼兒閱讀操作活動。
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什麼?圖上的小朋友早干什麼?啟發幼兒用連線的方法將活動反思:
開學以來,我發現孩子們玩完玩具的時候,經常把玩具亂扔,掉在地上的就亂踢或就當沒看見,不會把玩具放回原來的地方,也不知道輕拿輕放。通過社會活動「玩具找家」對幼兒進行一些教育,知道自己班裡有許多玩具,玩過玩具後要把它放回原處,然後通過幼兒的親身操作,讓幼兒知道了一些正確行為:輕拿輕放,不亂扔,懂得了以後在游戲活動中都應該好好玩玩具,收玩具。這樣就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地上的玩具放回筐子裡面。
Ⅲ 幼兒園寶寶班生活活動目標有哪些
幼兒時期應該培養那些習慣呢?
一、生活衛生習慣
良好的習慣首先是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的,生活習慣是最基本的習慣,她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影響最大。生活習慣包括飲食、起居、衛生等習慣。培養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要求做到:按時睡覺,按時起床,安靜入睡並有正確睡覺姿勢,飲食定時定量,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飯前便後洗手,早晚刷牙,等等。
我班孩子在生活衛生習慣方面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能講衛生,自己洗手,起床後嗽口,但也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
1、 遇到自己喜歡的,就吃的很多,自己不要吃的,放到別人碗里,或者悄悄的扔到地上,桌子上。
2、個別幼兒吃飯速度很慢,本來自己可以吃完,如果老師不強調的話,就悄悄的把飯倒掉。
3、個別幼兒中午不睡覺,或者入睡速度比較慢,沒有良好的休息很難保證下午活動時有精神,到了上初中後這種差別就看出來了。
二、文明禮貌習慣
德國大詩人歌德曾說過: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禮貌看起來是一種外在行為,但實際上他反映了人的內心修養,體現了一個人的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文明禮貌是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的基本要求。文明禮貌習慣必須從小培養。家長要教育孩子,學習使用禮貌用語,如:您好,再見,請,謝謝,對不起,請原諒等,同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文明舉止,見人要熱情地打招呼,大人問話要認真聽,有禮貌地回答,保持服裝整潔,站有站相,坐有坐姿,遵守公共場合秩序,不隨地大小便和吐痰,不損壞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財產,遵守交通規則。
三、勞動習慣(自理能力)
幼兒勞動不是為了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而是培養孩子勞動的習慣。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水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主要要求是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服,自己收拾玩具、圖書,另外幫助家長做些簡單的家務活。培養孩子愛惜糧食,不浪費等。
四、學習習慣
到了中班,我們更應該強調的是學習習慣的培養,耐心傾聽的習慣,這樣還是上小學了,他們上課能注意力集中,認真聽講,上課的效率就非常高,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課外時間經常玩,而學習成績非常好,而有的孩子看似很努力認真,效果卻不佳,因為他們沒有認真傾聽的習慣,沒有好好把握上課的有效時間。好的學習習慣還包括認真思考的習慣,有的孩子比較聽話,從不給老師添麻煩,而在活動時表現不夠積極,不管什麼好象和他都沒什麼關系,思想上比較懶惰,沒有獨立思考的習慣,人雲亦雲,而有的孩子上課學習注意力不夠集中等等,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1、逃避學習。不願上課,上課無成就感,無抱負和期望,無求知上進的願望。
2、焦慮過度。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學習不好不覺得丟面子。
3、注意分散。學習動力缺乏會使注意渙散、興趣轉移,易受各種內外因素的干擾,因而對學習以外的事反而興致勃勃,不惜花時間,常常喧賓奪主、主次顛倒。
4、厭倦、冷漠的情緒。
5、缺乏適宜的學習方法。
6、學習無目標無計劃。
怎樣注重對這些習慣的培養呢?
一、立規矩: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立規矩。例如自己的玩具、小書架、抽屜都是自己主動整理的。從小養成了愛整潔、愛勞動和有條理的良好習慣,立下規矩然後一直堅持,引導孩子逐漸養成了有條理的好習慣。
二、方法對頭:好習慣的養成我們需要立規矩需要堅持也需要採用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給予孩子鼓勵和贊賞來激發幼兒恆久實踐的意志。比如培養孩子玩好玩具收回原處的習慣,在開始訓練的時候,家長可以用游戲的口吻對孩子說:「玩具要回家了,咱們幫他送回家吧,找一找他的家在哪裡呢!」用這種方法幫助玩具找家的游戲方法比乾巴巴地向孩子提出要求要好得多。當孩子把玩具收拾好了之後給予肯定和表揚。孩子受到稱贊之後,下次定會再重復這種良好的行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習慣。
Ⅳ 成為什麼會這樣,成人應如何引導與培養幼兒的良
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有益於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有益於終身。而幼兒的衛生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和實踐。傑作的思想家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求得好習慣。如果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便容易染上各種疾病,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它會直接影響幼兒今後的學習,同伴交往和社會適應。所以,幼兒園和家庭都應該重視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未來社會是具有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會。文明是一個國家進步與發展的標志。良好的生活習慣作為文明人的素質之一,如何養成尤為重要。
古人雲:「先入為主」。所以,及早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是重中之重,是幼兒園的核心課程之一。通過教學實踐使我們不斷認識到,在對幼兒進行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過程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 生活常規的培養應注意生動有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特別是對較小的幼兒來說,趣味性將使教師組織的各種活動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開學之初,為了幫助幼兒盡快認識自己的洗手毛巾,我班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准備一張自己的彩色照片,在分組活動時,請幼兒盡快找到自己的照片,孩子們積極參與活動,很快認識了自己的洗手毛巾,保證了毛巾的專人專用,也杜絕了細菌的傳播,促進了幼兒的身體健康。
在這個活動中,我改變了以往把擦手毛巾直接掛上的做法,而是以一個幼兒感興趣的認識活動的形式出現,讓孩子們通過觀察和找尋活動,達到毛巾專人專用的目的。
2 適時地講解、示範、給幼兒以正確的概念
幼兒年齡越小,對於許多生活習慣的正確與否就越沒有正確的概念。對於幼兒的不良行為,教師不能簡單的指責、阻止,而應正確地講解、示範,使幼兒形成正確的概念,有一個可效仿的模式。如:幼兒入園之初,多數幼兒拿椅子時只用一隻手拖著椅子走,不懂得輕拿輕放,而且時常翹起椅子互相碰撞。針對這種現象,我利用主題課將蒙氏教育理念貫穿其中,蒙台梭利指出「幼兒教育要著重於孩子的秩序感、專心度、手眼協調和獨立能力的培養。」「幼兒園就像一個溫暖的家。教師要有一顆耐心和愛心,不要一味指責,而要言傳身教。」親自示範、講解怎樣正確搬小椅子,然後幼兒動手練習,教師糾正錯誤。孩子們模仿著我的樣子雙手輕輕拿起椅子,小心翼翼地放回座位,從此拖椅子的小朋友不見了,撞椅子的聲音沒有了。如果有誰偶爾忘記了,違反了要求,立刻就會有別的小朋友提醒他立即改正。
3 善於抓住時機,注重隨機教育
有許多良好的習慣是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習得的。因此,教師應重視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教育。
在每日午飯後,幼兒要漱口、擦嘴。在漱口時,幼兒往往喜歡玩水,浪費現象時有發生。發現這種情況,我利用主題課給幼兒講解水的用途,使幼兒懂得水是生命之源,要節約用水;怎樣正確漱口,並給幼兒師范,幼兒通過練習,懂得了洗手時不把水龍頭管嚴會浪費水資源,洗手時不要把水龍頭開得太大,洗手後輕輕把手上的水甩到水池裡。從此,孩子們懂得了節約用水,也掌握了正確的洗手方法。
當然,我並沒有忽視對孩子們的要求。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提醒孩子糾正,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4 創設有益的環境,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
為了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為了幫助幼兒養成飯前便後要洗手的習慣,我給幼兒講《小豬變干凈了》的故事,而且充分發揮了教師的榜樣作用,處處嚴格要求自己。這對孩子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
5 重視表揚與獎勵在良好生活習慣養成過程中的作用
在平時的游戲中,我發現絕大多數幼兒玩具玩完後,隨手丟在一邊,我常常為收玩具發愁。我就帶幼兒玩「玩具找家」的游戲。既玩了游戲又培養了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在游戲中表揚收得多、收得快的小朋友,鼓勵獎勵其他動作發展慢、收得慢的小朋友,培養幼兒的上進心。
應該說,對幼兒正面的鼓勵常常是達到教育的最有效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進步給予積極的正面引導與肯定,使幼兒增加自信心,受到鼓舞,明確了努力的方向。
6 重視家長工作,使良好的習慣在家庭中得以強化
家長工作是幼兒園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內容。很多幼兒在幼兒園里能夠在教師的經常提醒與同伴的同一行動中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但回到家就完全變成了另一幅樣子。也有一部分家長不知道對於這么大的孩子究竟應有什麼樣的要求,在家裡聽之任之,也有一部分家長想要求孩子又苦於沒有方法。因此,教師不但在幼兒園里注意培養幼兒的好習慣,更應該幫助家長掌握一些科學的家教方法。
例如:在「家園聯系」園地中提出幼兒生活習慣的目標與要求,以及請家長配合的內容,介紹一些家教方法。使家長了解幼兒園的要求,在家庭中也提出相一致的要求,使良好的生活習慣得以鞏固。平時利用幼兒入園、離園時,將幼兒在園情況及時反饋給家長,共同商討教育方法,或將平時工作經驗教給家長,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堅持家園雙向評估便於家長全面了解本月的教育目標與要求,做到心中有數,同時也「家園聯系」欄中,利用每周的「家政課」堅持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和能力,讓家長協助教師給幼兒復習和鞏固,再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利用教育活動時再「對症下葯」,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我國著名教育 家陳鶴琴先生說:「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須要兩方面結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父母與孩子是一種血緣關系,有著親子之情,在對子女的教育影響上感染力很強,尤其家庭對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有著特殊的影響,因此,必須與家長共同合作。
總之,經過這一階段的培養和研究,我班幼兒已經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將使他們受益終生。但是我們教師的工作還沒有結束,因為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
Ⅳ 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一個方法
制定一個好的生活方案
按你制定的方案進行做
時間長了慢慢就會習慣
習慣以後就會這么做下去
這就是培養一個
良好習慣的方法
Ⅵ 幼兒園中班對幼兒生活活動應培養那些
幼兒時期應該培養那些習慣呢? 一、生活衛生習慣 良好的習慣首先是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的,生活習慣是最基本的習慣,她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影響最大。生活習慣包括飲食、起居、衛生等習慣。培養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要求做到:按時睡覺,按時起床,安靜入睡並有正確睡覺姿勢,飲食定時定量,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飯前便後洗手,早晚刷牙,等等。 我班孩子在生活衛生習慣方面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能講衛生,自己洗手,起床後嗽口,但也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 1、 遇到自己喜歡的,就吃的很多,自己不要吃的,放到別人碗里,或者悄悄的扔到地上,桌子上。 2、個別幼兒吃飯速度很慢,本來自己可以吃完,如果老師不強調的話,就悄悄的把飯倒掉。 3、個別幼兒中午不睡覺,或者入睡速度比較慢,沒有良好的休息很難保證下午活動時有精神,到了上初中後這種差別就看出來了。 二、文明禮貌習慣 德國大詩人歌德曾說過: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禮貌看起來是一種外在行為,但實際上他反映了人的內心修養,體現了一個人的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文明禮貌是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的基本要求。文明禮貌習慣必須從小培養。家長要教育孩子,學習使用禮貌用語,如:您好,再見,請,謝謝,對不起,請原諒等,同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文明舉止,見人要熱情地打招呼,大人問話要認真聽,有禮貌地回答,保持服裝整潔,站有站相,坐有坐姿,遵守公共場合秩序,不隨地大小便和吐痰,不損壞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財產,遵守交通規則。 三、勞動習慣(自理能力) 幼兒勞動不是為了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而是培養孩子勞動的習慣。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水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主要要求是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服,自己收拾玩具、圖書,另外幫助家長做些簡單的家務活。培養孩子愛惜糧食,不浪費等。 四、學習習慣 到了中班,我們更應該強調的是學習習慣的培養,耐心傾聽的習慣,這樣還是上小學了,他們上課能注意力集中,認真聽講,上課的效率就非常高,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課外時間經常玩,而學習成績非常好,而有的孩子看似很努力認真,效果卻不佳,因為他們沒有認真傾聽的習慣,沒有好好把握上課的有效時間。好的學習習慣還包括認真思考的習慣,有的孩子比較聽話,從不給老師添麻煩,而在活動時表現不夠積極,不管什麼好象和他都沒什麼關系,思想上比較懶惰,沒有獨立思考的習慣,人雲亦雲,而有的孩子上課學習注意力不夠集中等等,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1、逃避學習。不願上課,上課無成就感,無抱負和期望,無求知上進的願望。 2、焦慮過度。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學習不好不覺得丟面子。 3、注意分散。學習動力缺乏會使注意渙散、興趣轉移,易受各種內外因素的干擾,因而對學習以外的事反而興致勃勃,不惜花時間,常常喧賓奪主、主次顛倒。 4、厭倦、冷漠的情緒。 5、缺乏適宜的學習方法。 6、學習無目標無計劃。 怎樣注重對這些習慣的培養呢? 一、立規矩: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立規矩。例如自己的玩具、小書架、抽屜都是自己主動整理的。從小養成了愛整潔、愛勞動和有條理的良好習慣,立下規矩然後一直堅持,引導孩子逐漸養成了有條理的好習慣。 二、方法對頭:好習慣的養成我們需要立規矩需要堅持也需要採用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給予孩子鼓勵和贊賞來激發幼兒恆久實踐的意志。比如培養孩子玩好玩具收回原處的習慣,在開始訓練的時候,家長可以用游戲的口吻對孩子說:「玩具要回家了,咱們幫他送回家吧,找一找他的家在哪裡呢!」用這種方法幫助玩具找家的游戲方法比乾巴巴地向孩子提出要求要好得多。當孩子把玩具收拾好了之後給予肯定和表揚。孩子受到稱贊之後,下次定會再重復這種良好的行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習慣。 三、要給幼兒充分的時間和重復練習的機會。習慣是在不斷重復中逐漸養成的一種良好穩定性傾向。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事情。作為家長不能想起來就要求一下,不要求就聽之任之。當前對家長來說,最難的也就是嚴格要求,將愛和嚴格結合起來。不少家長也知道應該如何要求孩子,但做起來又往往以感情代替理智,這在家庭教育里是常見的情況。例如說好了不買零食的,但是只要孩子一哭鬧,家長就心軟了,常常遷就,退讓,直到敗下陣來,以至發展為有求必答應,養成了吃零食的壞習慣,也有家長在培養良好習慣方面取得成效的,這就是由於他們能理智地愛孩子,把愛和嚴格結合起來,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地要求,耐心地訓練的結果。所以,所有的常規一經提出之後,必須履行,並引導孩子努力地去遵照,循序漸進,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四、家園密切配合。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特別需要教育者的一致。及時向老師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情況,反饋孩子在家表現好與不好的事情,老師再根據這些情況進行鼓勵和表揚指正,對孩子良好的習慣不斷的強化,並督促孩子改掉拖拉等不良習慣,這樣家庭與幼兒園彼此之間密切配合,就能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