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工藝美術史教案

工藝美術史教案

發布時間:2021-03-10 14:54:53

A. 工藝美術史課程對所學專業的指導意義

課程性質與目標
(一)課程性質
《工 藝基礎》是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內師教育)本科專容業的一門必修課程。本課程融知識、技能、藝術和應用為一體,對培養學生的工藝美術才能、理解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精華及現代工藝美術的價值,通過實際動手製作體悟工藝的獨特魅力,具有重要價值,對培養適應中小學美術教學需要的合格師資,具有重要作用。
(二)課程目標
1.了解所選學工藝的簡況和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了解所選用工藝材料的基本特性。 2.初步掌握所選學工藝的基本原理、工藝流程、技術方法和技能規范,能夠正確地進行工藝操作,獨立完成與技能水平相當的工藝作品。 3.具備鑒賞、分析普通工藝品審美特點和工藝特點的能力。 4.掌握所選學工藝的基本教學方法,具備課程設計、作品分析能力。能勝任中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及課外美術活動的輔導工作。
[編輯本段]二、課程內容與教學
(一)課程內容
1.課程內容選編的基本原則 (1)選擇與學生的實際水平、學習條件相適應的工藝技術、材料。 (2)精選在中小學美術教學及社會生活中有應用價值的工藝技術。

B.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歷史沿革

1956 5月2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院的師資隊伍由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實用美術系、中央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清華大學營建系等單位的專業教師及若干名海外歸來的專家共同組成。11月1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在北京馬神廟白堆子正式舉行建院典禮(此日被定為院慶日)。當時,學院下設染織美術、陶瓷美術和裝潢設計三個系;同時成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研究所,下設美術委員會和科學委員會;另有理論研究室、刺綉研究室、服裝研究室、傢具研究室、張景祜泥塑工作室和湯子博麵塑工作室。
1957 經由輕工業部調配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遷入朝陽區東三環中路34號。同年,學院歸屬文化部領導。增設室內裝飾系。
1958 9月
創辦當時唯一的一本工藝美術類綜合性學術刊物《裝飾》雜志。
1960 5月26日
經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教小組批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等12所藝術院校被文化部定為重點學校。
1977恢復高考
招收「文革」後第一批本科生、專科生和研究生。
1980
成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設計中心」(1985年改為「環境藝術研究設計中心」),結合教學、科研,對社會展開藝術設計和創作的有償服務。同年6月,《裝飾》雜志復刊,並出版叢刊《工藝美術論叢》。創辦服裝設計專業,招收服裝設計專科生。
1982招收服裝設計本科生。
1983成立工藝美術史系,該專業成為國內唯一的博士點。
1984建立工業設計系和服裝設計系。
1986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工藝樓落成,建立實驗室管理處,設木工、印染、服裝、漆藝、陶瓷、印刷、攝影、裝裱、電腦、電教等工藝實驗室。相繼設立「平山郁夫獎學金」、「楓華獎學金」、「張光宇藝術獎」和「王已千創作設計研究獎」等獎勵基金,激勵全院師生勇攀藝術高峰。
1989學院先後與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日本多摩美術大學、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美國華盛頓大學美術學院、美國麻省藝術學院、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芬蘭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法國巴黎國立裝飾藝術學院、德國斯圖加特造型藝術學院、韓國東亞大學等20餘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友好交流關系,聘請著名美籍華人科學家李政道、日本著名畫家平山郁夫、德國著名工業設計家雷曼、美籍華裔著名畫家丁紹光和日本著名工業設計家平野拓夫為學院名譽教授,同時還聘請國際和國內藝術設計領域的數十位著名專家和學者為客座教授。
19989月,根據國務院部委撤並所屬院校劃轉的精神,學院劃歸北京市。
1999 根據國家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布局結構的調整精神,經教育部批准,1999年11月20日學院並入清華大學,更名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入清華大學,在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進程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它體現了科學與藝術相結合在21世紀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並入清華大學之後,在學校建設一流大學戰略思想指導下,依託綜合學科優勢,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隊伍建設、設施環境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改善,學科結構更趨合理,優勢進一步加強,特色更加突出,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2000 10月學院組織召開了為期三天的學科建設討論會。確立了學院在今後發展中要「保持設計藝術學科優勢,加速發展美術學科」的方向。同年,學院獲美術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美術學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2 「設計藝術學」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高等學校重點學科。2008年,「藝術學」一級學科被評為北京市重點學科。
2003 學院設立藝術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04 在全國高等學校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綜合得分排名列藝術學第一位。
2005 開始招收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2005年9月28日美術學院遷入位於清華大學校內的新教學樓,新樓的建築面積達62000平方米,使學院的教學、科研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生均教學資源在國內同類院校中佔有優勢,為學院培養高素質拔尖人才提供了重要保證。與此同時,學院的遷入也為清華園增添了濃厚的人文氛圍和藝術氣息,對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2006 首批增列藝術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8 「藝術學」一級學科被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評為北京市重點學科,「藝術與設計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C. 求全套高中美術教案課件

、教材分析
本課從整體上對中國工藝美術的主要類別、突出成就、發展概況等加以介紹,主要論述了絲綢、陶器、瓷器、青銅器、玉器幾個重要的古代工藝美術品種。課本通過絲綢之路、陶瓷之路的簡單介紹,使學生們欣賞了中國絲綢的精美,了解了陶瓷在中國的產生和發展。中國先民發明的絲綢、瓷器通過絲綢之路、陶瓷之路銷往世界其他國家,贏得了贊譽,並使得東西文化和貿易得到交流與往來。本課以君子比德於玉來說明玉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聯系,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中國玉文化的深刻內涵。與前三種古代工藝美術的柔美華麗相對比的是有著獰厲之美的中國古代青銅藝術。本課從青銅器的種類、紋樣、用途等方面向大家介紹了不同時期的青銅器,使學生能夠掌握中國古代青銅器的發展簡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書中圖片和補充的圖片,會使學生有直觀感受。展現在學生眼前的會是品種眾多,表現形式不拘一格的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品種。這些凝結著歷代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力的工藝品,鮮明地體現了各個歷史時期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民族的審美觀念和思想情感。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應該對絲綢、陶瓷、青銅器、玉器等工藝品種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認識到其獨特的審美意蘊及其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聯系;認識到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在中國古代文化生活中發揮的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國古代工藝美術涉及到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不僅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對豐富世界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貢獻。通過教師對於本課的講解,和學生的學習,最終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藝術素養和對工藝美術的審美感知能力。
本課只選擇了幾種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品種,教師可以補充一些其它品種,如景泰藍、象牙雕、漆器等,來充分體現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輝煌成就和多姿多彩的面貌。

... ...

D. 高中美術第二冊《工藝美術與現代設計藝術》教案或說課稿

一、 教學案例
教學背景:翻開藝術史,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藝術作品在不同材料的作用下體現出時代的文明和發展軌跡。在中國,原始時代的利用泥土製作的彩陶,商代利用銅和木材的製作的青銅器、漆器等;在西方,天然的石才成為希臘雕刻藝術家們取之不盡的原材料。這一切都說明了材質與藝術的密切關系。
現成物體被當著藝術表現的材料運用於現代藝術,可從繪畫大師畢加索談起。畢加索將廢棄的自行車車座、車把組合成公牛頭。之後,材料被藝術家當作表現思想的媒介,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自然界,纖維、竹木、石子、貝殼、金屬、塑料等都向我們提供了關於顏色、圖案、形狀、肌理、質感等方面的素材。同時,各種材質又具有軟與硬、輕與重、粗與細、冷與暖等屬性。因此,材料具有觸覺和視覺的雙重功能。材料的選擇與應用為學生提供了寬泛的實踐與探索空間。美術教師就抓住這個契機,以材質與肌理為突破點嘗試採用實踐式教學模式進行現代工藝美術設計與應用的課堂教學。
基本過程:
課前教師要求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廣泛收集不同質地材料,並帶到課堂上。在發揮材質與肌理的效果前提下,構思作品。之後進行製作和實驗。最後,在學生完成作品之後發表自己的感想與體驗,與老師和同學交流經驗。以下是教學過程中的幾個片段:

片段一:試驗課題《山水》
薛夼同學想做一個具有水墨韻味的壁掛。
實驗一:選擇通常用的黑色、白色垃圾袋,進行裁切、粘合。結果因為粘合技術不過關,效果不理想。
實驗二:選擇黑白布,灰色毛線等進行粘貼組合,效果較為理想,有親切感。
實驗三:選擇模板做底材,然後用沙漿、紙漿做肌理,之後塗色,效果接近真實。但沙漿牢固度、紙漿牢固度不夠。

最終,薛況同學選擇了麻布片作底,用布和毛線完成形象的設計與製作。

駱小華同學想做具有現代感的畫面效果。
實驗一: 選用塑膠板做底材,塑料管拼接,以方向的轉換表現山水的走勢,結果發現塑料管不能自由彎曲,局限大。
實驗二: 選用金屬絲和金屬片製作則很靈活。最終完成設計與製作;

何采純同學選用衛生紙、宣紙、纖維板等材料成形象的設計與製作,使作品水墨味達到及至;

蘇燕玲同學選用黑白灰三色塑料管進行連接組合,作品具有馬賽克味道;

苑晶同學選用立德粉與紙漿------

實驗與討論

師:通過實驗相信大家都有感觸。實驗的成功對我們來說如同享受美味,請大家談談自己的感受
薛況: 通過多種實驗,發現運用不同的材質,效果不同。塑料給人以冷漠感,毛線類纖維給人以親切感,紙漿或沙漿給人以樸拙感,厚重感。
駱小華:在實驗中,我發現金屬絲所呈現出來的感覺是纏繞、堅硬、酷的感覺。
何采純:老師,在您的啟發下,我的思路已打開。宣紙,衛生紙是我們身邊的隨處可見的材料,我選擇它感覺具有環保意義。
蘇燕玲:塑料管很容易找到,按構成的形式去製作就產生了節奏感和錯位感。
苑 晶:我選擇的材料很普通,但這種材料卻有一種神秘感。
----------
師:是啊,我們這樣的學習與探討,既鍛煉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又豐富了想像力。綜合材料在工藝美術與設計中應用的越來越廣泛。關於材質的應用與研究將是一個永恆的課題。我們只有善於學習,善於研究並結合時代精神才能發現無限創造的可能性。

片 段 二:實驗課題《秋》

老師引導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實踐的同時,還配合二胡、排簫、鋼琴等背景音樂。在這種情景氛圍中,進行實踐與製作。
實驗一:鄧苗同學選擇樹皮、紙漿、乾草和樹葉做成浮雕效果,藉以表現具有真實感的秋天的蕭殺景象。
實驗二:馬續強同學乾脆選用多種纖維做成多層懸垂狀的軟雕塑,藉以表現秋水伊人的景象---
實驗與討論:
大多數同學認為情景音樂能夠幫助引發聯想,容易進入忘我之境。極小部分人同學認為沒有用,甚至有些干擾不利於靜思、深思。

片 段 三:實驗課題《環境與我》

老師利用教學媒體播放自然風光片,闡述人與自然的關系。然後,讓學生引發聯想,設計體現環境與人共存關系的藝術作品。

實驗一 陳玉琴同學用一個廢棄的籃球代表地球,在其表面附上新鮮的樹葉片,並有規則的排列。之後用沙漿進行粘貼覆蓋,綠色逐漸減少。同時,綠葉的水份也在逐漸喪失。地球變得越來越沒有生氣------
實驗二 李聰同學想設計動物與人的共存關系,結果出現想像力匱乏。這時,他借用電腦進行設計製作。靈感因此產生。最終,李聰用鐵絲網、羽毛、麻繩、布等材料做成鳥與人被困鐵絲網中的畫面------

實驗與討論

師:這節課同學們會更有想法,陳玉琴同學的設計讓人觸目驚心-----

陳玉琴:老師,您在課中播放這樣的片子,讓我認識到我們人類的發展是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地球對人類生存的承載力正變得越來越脆弱。我做這件作品要表達的是:當地球的樹木、水、土地資源日益枯竭時,我們人類的生存將變得越來越困難------
李 聰: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卻使一些珍貴的動物種群瀕臨滅絕的境地。人類的瘋狂捕殺等行為必將受到生態平衡的懲罰。我的作品想要告訴人們:人類的自由是受大自然限制的------
從上面的片段中,可以看出學生在課堂學習與實踐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他們善於發現,勤於思考,動手能力極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在具體的實踐中,培養了熱愛大自然、熱愛和平的美好情操,美術課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尋找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課堂。

二、案例的幾點啟示
(一)先進的教學思想
本案例採用的教學模式摒棄以往的「灌輸式」教學而代之以多元性實踐教學。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勇於實踐、勇於創新的品質為重。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從而獲得感知認識。在感覺和知覺的體驗認識基礎上進一步調動思維和情感體驗,不斷升華認識思維,獲得創造與成功愉悅的體驗。其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過程體現新課程改革標準的精神,值得借鑒和研究。
(二)科學的教學方法
本案例的創設,運用自然界中的材料與肌理進行設計製作,引導學生運用綜合知識,自主發現和探索實踐。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實驗。實驗材料和實驗手段充分自由。整個過程里,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自己動手、自己構思、去實踐去創新,挖掘自己的潛能。學生在成功完成一件作品後,互相交流實驗體會,不斷總結知識經驗。實踐過程體現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靈活性和探究性。學生個性得到張揚。同時,教學情景的創設;工作室的構建;多媒體的教學輔助等都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氛圍,實現了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的和諧統一。體現了多元性、科學性的現代化的教學策略。為美術教學活動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三)教學內容的靈活性
本案例採用實踐式教學模式,其內容具有很強的靈活性,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時代環境的需求,選擇適當的方法和切入點.。以一個選題的發放,同時選用不同的材質和肌理進行設計,體現不同的設計風格。然後師生進行討論、交流創作體會。使教學內容豐富而充實,並且外延得到擴大。

(四)學生學習方式
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體現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具體化。傳統的工藝美術教學形式多採用單元制教學,是「師承式」的。教師一味地教,學生被動地模仿或被灌注。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被扼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的是技能和基礎知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被忽略。學生實踐少或者根本缺失實踐,動手能力差。本案例的創設以實踐為主、以多媒體設計為輔,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做出了重大突破。學生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發現美、尋找美、創造美的過程。因此,本案例的實踐性、研究性和創造性的學習方式是案例的重要亮點。這種學習方式充分提高了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五)教學評價的綜合性。
教學評價是教學者思想的延伸。傳統的美術教學評價,往往是根據學生的美術作業好壞來評定學生藝術修養的優劣。教學評價過於簡單化。而本案例的創設則體現了教學評價的綜合性。不再是僅僅關注作業的好壞,而是偏重關注教學過程中學生求知、探索、研究、發現、創新的努力過程。這種教學評價是師生互動的,探討式的。這種評價方式確切的說是一種經驗總結,有效地促進學生的不斷提高和發展自身能力,使教學評價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閱讀全文

與工藝美術史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