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術課程實施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您的建議是什麼
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部分學校或教師對美術新課程實的實施工作存在著思想認識模糊,教育教學觀念落後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對美術學科重視不夠。認為新課程實驗無非是用用新教材;對新教材的使用無非是換換教學內容;這些模糊的認識導致教育教學目標、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等方面偏離新課程改革的初衷。2.部分教師對如何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上好美術課存在一定的困惑,教師對詳盡清楚的課程標准和教參仍有很強的依賴心理。例如,在如何處理教學進度這個問題上,教師仍然在期待課標或教參對教學進度能有一個明確的規定,一旦課標和教參沒有給出這樣的規定,教師們便非常不安,只是抱怨教科書教參不好用。3.部分教師對教材了解不透,對《課標》理解不深,對課堂教學設計不夠新穎,使用新教材力不從心。也有部分教師在創新面前畏難發怨,不願吃苦,怕受麻煩,邁不出新路子,存在「穿信鞋走老路」現象,教師在課堂上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和束縛比較嚴重,傳統的教學形式和思想依然存在。4.少數學校硬體設施還達不到一般教學要求,美術教學參考資料較少或沒有,學生的課堂學習願望還不能得到完全滿足5. .教師專業素養得不到提高 教師從師范畢業後就很少參加過系統的專業培訓,專業水平得不到提高,而以前在學校學的知識現在先讓更不上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的要求。促進美術新課程實施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教研力度,合理利用教材,進行課題研究。 (1)美術教師要開發利用信息技術,構建美術學科與相關文化的聯系。如:合理、適當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立體教學,增加視聽效果,教師要多鼓勵學生上網查找相關資料,開拓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2)美術教師必須要鑽研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挖掘隱含在教材中的知識點:表現手段及相關社會文化等內容,以審美為主線將這些內容貫穿起來,以符合美術《課標》和新教材的要求。(3)靈活運用、處理教材,適當擴充和刪減、調整教學內容,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嘗試多種構思。如:可調整教材教學順序,調整教學內容;又如:可根據本區或地域美術文化習俗,選取恰當的角度或材料,進行富有特色的教學等。(4)多舉辦采風、寫生、看畫展、專家講學等活動,開闊教師視野,提高水平,跟上時代的步伐。(二)實施美術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利用 學科性的內容選擇。如:工藝、繪畫、欣賞、書法、鄉土工藝等等。②把好校本教材的資格審定、質量關問題,並出台一個相應的地方策略。③校本課程的開設要與以前八、九十年代的美術特長、興趣小組班輔導相區別。(三)落實學校場地、器材、學習研究資料配備的建設 《美術課新課程標准》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給予了學校和教師以更在的選擇餘地和自立空間,大大降低了對特定器材的依賴性,但教師教學的基本條件,還是應得到保證。如:教學的示範用品、資料與教學實物模型等。
Ⅱ 對初中美術課程教學的幾點建議
已施行的新課程改革,對於教師的素質和美術作業的評價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新課程標准強調:創新精神是知識經濟時代中社會成員最重要的心理品質之一。在美術教學過程,其情趣性、表現的自由性以及評價標準的多樣性,給創新活動提供了最適宜的環境。通過美術課程培養,創造精神將會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
Ⅲ 美術課程的教學建議是什麼
美術教學應復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制養。 (2)美術教學要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3)美術學習應當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層面。 (4)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系,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唯一主角的現象,應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系。 (5)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6)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與合作交流。 (7)教師影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范畫、參觀、訪問、旅遊,甚至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8)教師應盡可能嘗試計算機和網路美術教學,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製作出生動的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利用國際互聯網資源,檢索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
Ⅳ 對美術課程的教學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美術課程應該來相對多源一點,我上中學那會根本就沒有美術課,很失落!
美術能夠提高個人審美,畫畫能夠提高自身修養。
小孩子的美術課程應該激活他們的發散性思維,死知識教的太多,會扼殺他們的創造力的!
中學的美術課程,可以由老師示範一下,講解細節怎麼畫,然後自己吸收,要靈活運用,畫的好壞就看自己的功夫了。
至於大學,我就不說了……
Ⅳ 在小學美術《課程標准》中對課堂教學都有哪些教學建議
近年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推廣,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手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術和美術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於充分揭示美術概念的形成與發展,展示美術思維的形成過程,使美術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很好的運用多媒體課件等電化教學手段,讓學生親耳能聽、親眼目睹、親身可感,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慾,拓展學生的想像力,而且在提高課堂效果,優化課堂結構方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美術課程標准解讀(實驗稿)》指出:「有效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理解美術、表現美術、創造美術、表現自我提供了一種充滿樂趣和信心的途徑,從而使美術教學更為生動活潑。」因此,如何進行美術課堂教學改革,如何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應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提供更為豐富的美術學習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擺在每個美術教師面前的課題。現就結合我教學實際對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信息技術應用於美術教學的意義及重要性
(一)把信息技術應用於美術課堂,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來源於好奇,好奇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動力,更是激發學生創造力的必要條件。特別是小學生,教學中他們常常無法長時間的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來聽教師講課,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師所講解的內容未能勾起學生的興趣。教學時,運用一些必要的電教手段,通過色、形、聲來直觀地、形象地、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各種感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例如:在教學《海底世界》時,先用多媒體展示浩瀚大海中奇妙生物,然後問:喜歡它們嗎?他們都是什麼形狀的?學生眾說紛壇,教師於是引導學生進行自由交流討論。在學生急欲求知時,老師出示海洋中各種生物動畫,從而使學生目睹感悟海洋生物的形狀,色彩,以及海洋的神秘,激發學生想進一步了解和表現的慾望,確實有「投石激浪」之功效。又如:在教學《我的太陽》時,我利用童話故事的短片導入,讓學生對太陽有個新的認識,從而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結果學生畫出的太陽有「彩色的太陽」「愛學習的太陽」「哭泣的太陽」「編小辮的太陽」各具特色,千奇百怪,讓人看了真的有賞心悅目的感覺。這樣既突出了「心中」的特點,強化了學生的視覺效果,增強了信號對學生頭腦的刺激,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能力。
(二)把信息技術應用於美術課堂,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美術教學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美術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研究,探索、思維的過程,繼而對其進行延拓,創新的過程。因此,我們把信息技術和美術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直觀,更加清晰地展示美術思維的形成過程。如:二年級學習《紙拖鞋》時我根據本課特點設計了這樣一個多媒體課件:「小王子」很愛美,每天都要換一雙拖鞋,想請你們給他設計一雙拖鞋,你們願意接受挑戰嗎?他自豪的給你們展示了他穿過的拖鞋(課件展示各種各樣的拖鞋,紙拖鞋)。然後問學生,這些拖鞋用什麼做的呢?它們是怎麼做的呢?做出這樣漂亮的紙拖鞋需要什麼條件呢?能把你的想法和同學交流一下?你打算給小王子做一雙什麼樣的拖鞋呢?老師給學生留下思維的「空白點」也就是老師根據需要給學生留下再創造的空間。這樣,多媒體把豐富多彩的生活帶進了課堂,拓寬了學生視野,拓展了學生思維,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再創造能力。
(三)把信息技術應用於美術課堂,有利於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如果只通過簡單、枯燥的講述,很難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認識。教學中,運用電教手段,通過形象化的畫面,有助於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掌握和難點內容的突破。例如:在教學《各種各樣的線》一課時,屏幕上先出示城市夜景的激光光線圖,然後通過媒體演示,是從一個點向空中射出。然後,學生對線的概念理解這個難點就通過剛才動態的演示化解了,再用不同色彩分別在線上閃爍出第二個亮點和兩亮點間的一部分,使學生認識到這就是線段,線段有兩個端點,可通過閃爍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端點;接著通過演示一條線段向兩端無限延長,就形成了一條直線;接著同樣的方法出現曲線,波浪線,折線……再把這些線用生活中大自然中的景象展現出來。通過一系列的動態演示把抽象的射線
Ⅵ 美術課程的評價建議是什麼
從空間范圍來看,傳統美術課程的評價著重於課堂內或學校內的教學活動,其學習形式一般是講授學習、機械記憶、被動模仿、反復練習,因此排斥社會活動和實踐活動。改革後的學校美術新課程是一種內容廣泛、密切聯系實際的統整性課程,從傳統的以教科書為主的教學模式應轉變為廣泛運用圖書館、野外、家庭、美術館、展覽廳等,充分利用社會各種場地和各種課程資源,以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進行全方位的學習,因而也必須進行全方位的評價。
從時間編制來看,傳統的美術課程由於過分強調經典的繪畫技能與知識,脫離社會現實,不僅建立了一刀切的教材分類體系,還嚴格規定了各類教材的時數百分比,這種過於劃一的「美術教學大綱」最顯著特點就是課程與課程之間各自獨立,相互聯系較少,易於在課堂內按部就班地教學,教材中操作技能的設計、教學內容的分配、教學活動的安排等均適宜按固定不變的課時編制,這樣就形成了學校傳統的上課時間表觀念,而把上課時間表以外的各種教學活動及其他類型的課程,如選修課程、實踐類課程以及隱性課程等均排斥在評價范圍之外。
課堂教學教師提高和促進每一位學生發展主要陣地,建立「以學論教,教為了促進學」的課堂教學設計已成為美術課程改革的主流。美術課堂教學設計主要標准教學目標多元、教學內容豐厚、教材處理變式、教學問題優化、教學活動有效、教學流程清晰、教學姿態平等、教學評價恰當、教學方法多樣、媒體運用恰當。《美術課程標准》素質教育要求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緊密聯系。美術課程逐步培養形象思維能力提高綜合思維水平。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
學科設置的基本要求小學階段初步接觸我國民族民間的、國外的優秀美術作品,使學生掌握淺顯的美術基礎知識和簡單的美術技能。增強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美術欣賞能力。 活動表現評價採用個人、小組或團體的方式,可學習過程中進行也可以學習結束後進行。學生學習評價策略應有利於學生的美術學習和發展。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閃光點,從重視作業結果轉向重視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進行美術欣賞簡單描述、形式分析、意義解釋、價值判斷。建立學生學習檔案「學生學習檔案」一般包括學生學習和研究的主題,圍繞這一主題開展的調查研究,收集有關的文字或圖象資料、研究記錄、設計的方案或草圖,曾遇到什麼問題,如何解決了問題,還有最終的美術作業,自我評價以及他人評價的結果。學生通過美術學習檔案提高美術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有效的提高學習質量。教師通過學習的美術學習檔案,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特點,了解學生對美術的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以及在觀念和方法上的進步,發現學生的學習潛能。了解學生在發展中的需求,及時的給予針對性的指導。
自主學習是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相對於「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它包括自主監控、自主指導、自主強化三個過程。美術課最容易接近自主學習。理解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的特徵:提出有意義的參與學習目標,制訂學習進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學習過程有內在動力支持,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對認知活動進行的自我監控,做出自我的調試。
探究性學習:
1、開放性
2、 綜合性
3、實踐性。
合作學習:以學生能力、性別等因素將學生分配到疑異質小組,互相依賴、休戚與共、資源共享、互相成長。
備課完整階段教學前的預案、教學中的第二次備課與教學後的反思教學案例學校教育教學中有許多典型事例和疑難問題,案例可以從不同角度反映教師在處理這些問題時的行為、態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例證。教學案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重點、難點、偶發事件、有意義的、典型的教學事例處理的過程、方法和具體的教學行為與藝術的記敘,以及對該個案記錄的剖析、反思、總結。案例不僅記敘教學行為,還記錄伴隨行為而產生的思想,情感及靈感,反映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想法、思路、對策等。它既有具體的情節,過程,真實感人,又從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學藝術的高度進行歸納、總結,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諦,予人以啟迪。教學案例就是一個具體教學情景故事。在敘述這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真實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課堂教學案例研究主要作用通過教師自身參與的研究,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以提高教學實際能力。所謂教師參與課堂教學案例研究是指圍繞一定的課堂教學目的,將采擷到的一個或幾個反映客觀事實的課堂活動事例,根據現代教學理論,對其教學活動進行分析、比較與歸納,並提出一些解決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疑難問題的方法或策略。
Ⅶ 對中,小學美術教學的幾點建議
美術教學應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美術教學要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答能力美術學習應當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層面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系,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題地位,改變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唯一主角的現象,應該倡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系
Ⅷ 美術課程的評價有什麼好的建議
現在的問題是:中國家長對於美術的認識標准都是像與不像,我們追溯中國百年的歷史就會知道這種認知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美術概念形成於17世紀的歐洲,上世紀五四運動前後傳入中國,徐悲鴻出國後把素描的概技法帶入中國後,由於革命的需要,素描得到大規模的應用和推廣,而當時國人處在反帝反封建的浪潮中,迫切需要國外的先進理念來尋找出路,因此帶有很大的盲目性。之後八年的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後期又經過十年的文化革命;改革開放初期,原始資本的物質積累也讓國人忽視了精神方面的探索,而美術作為精神層面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十年來才開始大力發展和普及,因此大部分家庭對於美術的認知水平還停留在100年前的五四運動前後,這是一個很怕的事實。
我國近代的美術發展也有著自己的歷史特點,美術在國際上現在比較通行的定義就是創造美的方法。我國的「美術」一詞最初由蔡元培進行學院傳播,但是本身定義和內容上有一定的模糊性。不管人們是否意識到、也不管人們是否願意承認,目前「美術」一詞在我國視覺藝術領域內外所造成的混亂已是不爭的事實。這種「混亂」主要是指大眾對於被稱之為「美術」的一些現當代藝術作品和現象的困惑不解和無所適從的現象和局面。大部分國人認為美術就是平面繪畫,而手工類的課程和活動被稱為「美勞」,這種分離的狹義認識也讓美術工作者們不太了解自己的學科語言。從原始社會的岩畫到現代藝術,從民間藝術到學院正統學科,從宗教信仰到普通生活,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如此燦爛的美術學科語言:剪紙、皮影、編織、捆紮、印染、玩具、陶塑、飾品、線描、色彩、水墨、版畫、設計、雕塑、裝置、立構、包裝、波普拼貼、服裝、壁畫、面具、鑲嵌等等。幼兒美術教育工作者們如果了解這些燦爛的學科語言,在教學上肯定會有大幅度的提高;家長們了解這些美術形式,對於美術的評價會更公正一些,孩子們接觸到這些藝術文化的精華,也不再會說不好玩很枯燥了。
上海有個泡泡龍創意美術課程,是全國第一套將美術系統的學科語言整合到幼兒階段的課程。他們將現代幼兒美術的概念和元素進行引申和發展,引導老師學習全面的幼兒美術理論,同時給孩子提供完備的美術使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