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教案美術雪房子

教案美術雪房子

發布時間:2021-03-14 02:19:36

A. 人教版初二美術課本第6頁的4幅插圖的簡介!誰知道!

作品介紹
保羅·高更(P.Gauguin ,1848-1903年)與塞尚、梵高同為美術史上著名的「後期印象派」代表畫家。他的繪畫,初期受印象派影響,不久即放棄印象派畫法,走向反印象派之路,追求東方繪畫的線條、明麗色彩的裝飾性。他到法國西北部突出大西洋的半島——布爾塔紐(Bretagne),與貝納、塞柳司爾等先知派畫家一起作畫,成為這個「綜合主義」繪畫團體的中心人物。他也到過法國南部的阿爾,與梵高共同生活兩個月,但卻導致梵高割耳的悲劇。
這位充滿傳奇性的畫家,最令我們感動的是他在1891年3月,厭倦巴黎文明社會,憧憬原始與野性未開化的自然世界,嚮往異鄉南太平洋的熱帶情調,為追求心中理想的藝術王國,舍棄高收入職業與世俗幸福生活,遠離巴黎渡海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Tahiti夏威夷與紐西蘭之間的法屬小島),與島上土人生活共處,並與土人之女同居。在這陽光灼熱、自然芬芳的島上,高更自由自在描繪當地毛利族原住民神話與牧歌式的自然生活,強烈表現自我的個性,創作出他最優異的油畫,同時寫出《諾亞·諾亞》名著,記述大溪地之旅神奇的體驗。
高更一度因病回到法國,1895年再度到大溪地,但因殖民地政府腐敗,南海生活變調,高更夢寐以求的天堂不復存在,他在1905年8月移居馬貴斯島。當時法國美術界對他的畫風並不理解,高更孤獨病困,加上愛女阿莉妮突然死亡,精神深受打擊而厭世自殺,幸而得救未死。晚年他畫了重要代表作《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往何處去?》,反映了他極端苦悶的思想。後來他在悲憤苦惱中死在馬貴斯島。英國名作家毛姆,曾以高更傳記為題,寫了一部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以藝術的創造(月亮)與世俗的物質文明(六便士=金錢)為對比,象徵書中主角的境遇。
高更起伏多變的生活境遇和他同現實不可解決的矛盾,又由於受當時象徵派詩人的影響,使他作品的思想內容比較復雜,羅為難於理解。但是,他畫中那種強烈而單純的色彩,粗獷的用筆,以及具有東方繪畫風格的裝飾性,與他在大溪地島上描繪原始住民的風土人情的內容結合在一起,具有一種特殊的美感。20世紀以來,對原始藝術的再認識與研究極為盛行,更為藝術發展帶來新活力,高更是先驅者之一。他主觀感受強烈、色彩郁的作品,影響後來許多藝術家,更使世界人類產生無比的勇氣與喜悅。
人物簡介
畢沙羅(Pissarro,1830-1903),法國印象派大師。1830年生於安的列斯群島的聖托馬斯島,1903年卒於巴黎。在他去世前一年,遠在塔希提島的高更寫道:「他是我的老師。」在他去世後3年,「現代繪畫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錄中恭敬地簽上「保羅·塞尚,畢沙羅的學生」。在印象派諸位大師中,畢沙羅是惟一一個參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覽的畫家,可謂最堅定的印象派藝術大師。

B. 冬天來了美術欣賞教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慣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冬季景物的特徵。

2、啟發幼兒畫出小朋友冬季取暖活動的動態。

3、培養幼兒選擇適當的色彩和合理安排畫面的能力。

活動准備:

1、油畫棒、畫紙人手一份。

2、范畫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1、現在是什麼季節了?

2、冬天到了,小朋友知道冬天裡自然景物、人…都有些什麼變化?(幼

兒自由講述自己的觀點)

3、出示範畫,引導幼兒從樹葉、河水、人們服裝的變化來觀察冬天的特徵:老師帶來了幾幅冬天的畫,請小朋友來看看冬天大自然是什麼樣子的,小朋友穿的衣服又有什麼不同,冬天人們喜歡做什麼。

4、教師總結冬天的主要特徵:你們看到了吧,到了冬天,許多書的葉子落光了,松樹卻還是綠綠的,很多地方都下雪了,房子上、樹上、地上都白了,冬天人們會滑冰、堆雪人、玩雪橇、做冰燈、冰雕等等。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做動作

1、冬天很冷,小朋友為了暖和就需要做各種運動,剛才小朋友看到圖片上的小朋友做了些什麼運動,除了這些運動,還有什麼運動能取暖呢?

2、做不同的運動,手和腿的姿勢就不一樣,現在我們去哪個幾個小朋友上來做幾個動作,我們猜猜他們在做什麼運動?

三、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1、今天我們就來畫一幅冬天到了的畫,首先我們在畫面上畫出冬天的風景,再畫人。要從人的衣服上可以看出是冬天,從人的活動中可以看出小朋友在運動中取暖。想一想要用什麼顏色畫雪才好看。

2、發放繪畫材料,鞏固油畫棒的擺放常規,教育幼兒愛護學具,提醒幼兒油畫棒不能畫到桌面上了,不能掉到地上,更不能踩。

2、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注意幼兒的畫面內容是否反映了冬天的季節特徵,構圖是否合理,引導幼兒豐富畫面內容。

四、評價作品精品學習網整理提供

1、請先畫好的幼兒互相欣賞作品。

2、收拾油畫棒,展示幼兒作品,選擇一些畫面內容豐富、季節特徵明顯的作品引導幼兒集中欣賞。

3、選擇部分幼兒作品,布置成牆飾「冬天到了。」

五、延伸活動

冬天的景色是各種各樣的,許多東西都能反映出冬天的特徵,請小朋友會到家繼續畫畫冬天的畫。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C. 急需一份小學美術探究型學習設計的教案

《童話里的小屋》是人教社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美術》一年級上冊教材。我以組內成員互動,組際間互動和師生間互動這一「三極」互動模式,緊扣「六個環節」設計和實施了該課教學。

一、教師設疑,樂於探究。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聽童話故事嗎?

生:喜歡。

師: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聽一個童話故事。聽的時候,老師要看看哪些同學聽得最認真。

(生雀躍鼓掌。師播放CAI課件中的《白雪公主》童話故事)

師:白雪公主真可憐呀,被惡毒的王後趕出了王宮,成了無家可歸的孩子了。她現在又冷又餓,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那七個小矮人也不知道到哪兒去了。你們願不願意幫助她呀?

生:願意。

師:太好了!你們准備怎樣幫助她呢?

生:送食物給她吃。

生:我把毛衣送給她。

生:我要想辦法幫她找個房子。

師:同學們都有一顆美好的心靈,願意幫助白雪公主。特別是有的同學還想幫她找到房子,讓她有個家。她確實需要一個家。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童話里的小屋》,一起動手為白雪公主建一個溫暖的家,好嗎?

生:好!

(師用CAI課件顯示課題——童話里的小屋)

師:大家跟老師一起把課題讀一遍。

生:童話里的小屋。

【評析】教師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以及兒童的心理特徵,選用恰到好處的重話故事導入新課,並設計一組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如此既使學生明確了參與的方向,又激勵了學生參與的動機,並產生了一種渴望主體參與的願望,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參與者探究的興趣。

二、相互質疑,善於探究。

師:同學們,你們想送給白雪公主一棟什麼樣的房子呢?

生:像高樓大廈一樣的房子。

生:跟城堡一樣的房子。

生:形狀像蘋果一樣的房子。

師:大家的想像力真豐富!白雪公主有了這樣的房子,她會感到多麼地幸福呀!老師這里也有一些童話里的小屋,想不想知道它們是什麼樣的?

生:想。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比一比,看哪些同學觀察得最仔細。

(師展示CAI課件中童話小屋圖片)

師:剛才我們欣賞了很多童話里的小屋,你們發現了什麼呀?

生:畫面上的房子是用木頭做的。

生:不全是木頭,有的是硬紙做的。

生:房子的形狀各種各樣,有方形的,有半圓形的,還有……。

生:它們的顏色很多,很鮮艷。

師:大家觀察得真仔細!從材料到形狀,再到顏色,發現它們都有不同的地方。老師今天還帶了其他小朋友為白雪公主做的一些房子,想不想看?

生:想。

師:請各組組長把你們桌上的袋子打開,大家看一看,摸一摸,說說這些房子是怎麼做的?可以拆開,看看有什麼新發現?

(學生分組討論,相互質疑:教師巡視,適量點撥,讓學生一方面從材料、形狀、顏色上與圖片中的小屋比較,另一方面重點探究繪制方法。在討論的基礎上,各組推舉一個發言人匯報。)

生:我們這個組的小屋是用蠟光紙撕成的。

生:我們組的房子是用彩色紙剪成不同形狀的紙片貼成的。

生:我們這個小屋是用大小不同的紙盒做的,窗戶是剪出來的,門是貼上去的,屋頂是用盒蓋打開粘上去的。

生:我們組的小屋是用橡皮泥捏成的。

……。

【評析】(一)從個體探究到集體探究。(二)范作引路,直觀教學從圖片到實物,從內容(材料,形狀、顏色)到方法,從視角到觸角(摸、拆),從想到說。此設計使學生初知應該探究什麼,怎麼探究,從而漸漸學會探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三、合作解疑,分享探究。

師:剛才我們欣賞了很多童話里的小屋,你們想不想動手做一個?

生:想。

師:你們桌上放著各種各樣的材料,大家看看,想想,再討論討論,然後說一說你們組准備用什麼材料做個什麼樣的小屋送給白雪公主。

(學生討論後發言)

生:我用彩色筆畫一棟像兒童公園里那座城堡一樣的房子。

生:我們用蠟光紙剪一棟像海關山賓館那樣的房子。

生:我們組用紙盒做一棟有院子的別墅。院子里的花和樹不知道怎麼做。

師:花和樹該怎麼做呢?哪個組的同學能幫助他們想辦法?

生:花可以用彩色紙剪。

生:用橡皮泥做樹。

師:大家真會動腦筋!接下來我們就選擇合適的材料和自己喜歡的方法繪制童話里的小屋。比一比看哪個組或哪個同學繪制的房子又好又快。繪制時注意合作,用刀注意安全,保持清潔衛生。

(學生以組為單位繪製作品,教師巡視)

【評析】學生:個個參與討論,一般問題組內解決,難點問題組際解決。討論中大家各抒己見,人人既是學生,又是老師,互教互學,互幫互促,憑著集體智慧在愉快的合作中解決問題,享受到了探究的樂趣,同時心理也得到了較大的滿足。教師:以傾聽為王,適時適量提示或傳遞組際新信息,使其互補互促,以幫助學生拓展思路或突破難點,將探究引向深入。

四、匯報交流,展示探究。

師:老師看了一下各組繪制的情況,大家都很認真,給白雪公主造了很多小屋。現在請各組同學先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小屋,再介紹一下是用哪些材料,怎樣繪制的;在製作過程中遇到哪些團難,怎樣解決的。

生:我們是用泡沫製作的一棟小平房,裡面隔成四間,分別是客廳、卧室、廚房和衛生間,每個連接處是用雙面膠粘住的。門和窗戶不好做。大家決定乾脆用彩色筆畫,這樣既簡單又漂亮。

生:我們組是用大小兩個小紙盒重疊起來製作的樓房,兩個紙盒間用膠水粘住。上面小紙盒旁邊有個平台,那是陽台。陽台沒有欄桿,我們不知道用什麼做。

師:同學們會動腦筋,說得也非常好!接下來大家再想想:有的組還有問題解決不了,比如說陽台的欄桿怎麼辦?

生:用鐵絲做。

生:橡皮泥捏成欄桿粘上去。

【評析】由小組探究到全班探究,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積極地參與探究,各抒己見,讓各小組合作學習的信息高效率、廣泛、深入地相互傳遞。學生的思維不斷碰撞,在碰撞中他們看到了問題的不同側面和解決的途徑,從而對知識產生了新的理念,形成了信息的重組和改造。

五、啟發引導,深入探究。

師:大家做的小屋一般都是窗戶比門小,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大家見過窗戶比門還大的房子嗎?另外,大家設計的門和窗戶都是方形的,還能不能設計其他形狀的呢?

師:剛才大家觀看了其他組做的小屋,又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討論,現在對照自己做的小屋,你覺得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一改嗎?

(學生紛紛舉手)

師:好!現在各小組同學先商量一下哪些地方需要改,怎麼改,再動手改一改。等會兒比一比,看誰的小屋做得最好。

(學生動手改)

【評析】在組內合作和組際合作中還有解決得不夠理想的問題。教師在先傾聽學生發言,分析他們想法的由來,看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相應啟發引導,然後讓學生修改自己的作品,將探究活動引向深入。如此教學,學生的技能訓練和思維訓練得到了深層次的落實,教師主導作用恰到好處。

六、評價欣賞,升華探究。

師:同學們在這節課中真了不起,自己動手為白雪公主做了這么多漂亮的小屋,如果你是白雪公主會挑選哪棟小屋住呢?想不想看看其他同學修改後的小屋?

生:想。

師:那你們就下位去挑一挑自己最喜歡的小屋,挑好後把它拿到展台上來,好嗎?

生:好。

(學生下位自由欣賞他人的作品)

師:哪些同學想代表白雪公主說一說為什麼選中這幢小屋?

生:我覺得這個小屋外形很特別。

師:是呀,多麼寬敞,多麼漂亮!雪公主也會挑選這棟小屋。

生:這幢房子像座城堡,很大。我想白雪公主一定非常喜歡。

生:我認為這棟小屋的色彩非常醒目,很鮮艷!我很喜歡。

師:××的小屋雖然有點兒問題,但他做得很認真,如果還有時間的話,她也會做得很好的。

師:今天大家為白雪公主找到了溫暖的家,你們為她高興嗎?

生:高興。

師:那好,就讓我們和白雪公主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好嗎?

生:好!

(師播放CAI課件《小小世界》的歌曲,師生一起唱歌跳舞)

「這是歡樂美麗的小世界,這是甜美幸福的小世界。啊!我們來跳舞,我們歌唱,歌唱美麗的小世界。真善美的小世界,這是小世界。」

師:剛才同學們表演得非常精彩!大家再想一想,除了今天這節課我們用的這些材料做的這些小屋外,還可以用哪些材料做些其他樣式的小屋呢?

生:樹葉、木頭、稻草。

生:做像寶塔一樣的房子。

師:說得很好!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身邊很多材料都可以利用起來做各種各樣的小屋。回家後大家再試一試,好嗎?

生:好!

師:這節課就到這里結束了,我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光。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師:下課!

【評析】任何藝術問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教師緊扣這一美術欣賞的特點,尊重評價者個性,實施開放性評價。在主體上,師生共同參與,在客體上,依據學生發展水平進行縱向評價,既評學習態度,又評學習效果;方法上正面為主,模糊評價,手段上,欣賞與評價相結合,在評價中欣賞,在欣賞中評價,讓學生的探究在兩者中升華。

【總評】教者採用「三極六環節」互動模式教學本課,突出了當今「自主·合作·探究·創新」這一教改主題,突現了重全體,重主體,重全面、重創新的教育思想。教學全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民王、自由的發展空間。每位學生都樂意參與到本節美術課學習活動中,並且都有表現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情感體驗得到了增強;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展了學生想像、創作的潛能;達到了美術教育與道德教育的相互統一,促進了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使人本教育落到了實處。

D. 中班《有趣的圖形》科學活動教案是什麼版本

  1. 《有趣抄的圖形》是人教版幼兒美術。

  2. 活動目標

    通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通過創設愉悅的游戲情節,運用多種感觀來調動幼兒的思維、想像能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3.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難點:圓形和方形的認識和區分。

  4. 活動准備
    (一)、三種幾何圖形若干。
    (二)、魔法衣、魔法棒。
    (三)、課件《圖形變變變》

  5.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帶幼兒做《開火車》游戲,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二)、中間部分:用游戲的方式讓幼兒認識三種幾何圖形。

    (三)、結束部分:讓幼兒鞏固對三種幾何圖形的認識。

  6. 活動延伸:
    (一)讓幼兒把小動物的『房子』分類放到區域角中。
    (二)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的圖形。

E. 急求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

你的教學目的是什麼?是綜合活動還是單科教學?這些都要說清楚?你所要的教案是為了上公開課嗎?最好能交代清楚。那個小丑和小美的教案感覺有點文不對題,所答非所問。

F. 關於《雪天》的簡單繪畫。

准備材料:白紙,黑色畫筆。

1、現在白紙的靠下位置畫上4條弧線,作為被積雪覆蓋的地面。

整個關於《雪天》的簡單繪畫就完成了。畫法非常的簡單。

G. 漂亮是美術鑒賞的標准嗎教案藝術美初探

第6課漂亮是美術鑒賞的標准嗎——藝術美和形式美 一、教材分析 (一) 教學目標 美術鑒賞究竟鑒賞什麼?這對於一般人來說是一個實際而又不清楚的問題。從本課開始,我們將進入美術鑒賞的專業知識學習階段。我們在本課遇到的首先是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問題,這對於鑒賞美術作品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了解:1.什麼是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2.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則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現。 (二) 內容結構 本課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通過法國雕塑家羅丹的作品《歐米艾爾》提出,美術作品的藝術美是藝術所特有的美,以改變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審美觀念。因為一般人的這種觀念是根深蒂固的,它不僅影響了人們對美的認識,也有礙於對美術作品的鑒賞。由此強調美術作品是由藝術家創造出的不同於現實生活的第二自然。 緊接著在第二部分「什麼是藝術美?它有哪些表現?」中對「藝術美」及其表現作出說明。這里涉及到「美術形象」這個概念,可以參照第3課對「藝術形象」這個概念的解釋。不過本課所說的「美術形象」或「藝術形象」已經不是指某種具體美術類型中的特定形象,更不是指像具象藝術中的人物、環境、道具等可辨形象,而是包括了三種美術類型在內的美術作品所塑造出的「美術」的形象,是美術作品整體形象的體現,即存在於整個美術作品之中。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就存在於這種整體的美術形象之中。 第三部分「什麼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是從潘天壽的作品《雄視》開始講解什麼是形式美的,指出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滲透又彼此具有獨立性。這里先簡單解釋了什麼是「形式」,然後具體說明構成形式的三個主要方面:1.美術的語言元素(點、線、面、色)及其所形成的形態變化;2.語言手段(明暗、空間、透視、構圖、肌理)及其所構成的審美意象;3.語言規則(變化與統一、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比例與尺度、節奏與韻律等)及其所構成的審美關系。美術作品的形式美主要就來自於此。 (三)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學習和掌握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是美術鑒賞進入專業層面的標志,也就是使學生脫離只能分辨「漂亮」與「不漂亮」的自然狀態,進入更高的審美階段,作為「培養審美的眼睛」的開始。因此,本課教學的重點在於說明,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並不完全是現實的直接反映,也不等同於人們一般所說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藝術家藉助美術的特定語言、手段和法則創造出美術自身的美,而這種美又是多樣的,即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由於藝術家所採用的語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產生的藝術美和形式美就大異其趣。為了說明這一點,在這里就必須緊緊圍繞美術的語言元素和語言規則兩個方面來講解,因為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主要就是通過它們來實現的。 本課教學難點,主要在於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也就是說,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既可以通過知識的學習掌握,但在很大程度上又純粹是一個個人的感覺問題。同時,本課還將涉及到大量抽象的概念,這也將為本課的教學增加不少的難度。在這部分應特別注意對概念的講解,並在概念與作品之間建立聯系,即注重通過作品來講解概念,以使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的認識有形象的依據。 這里的難點還包括對美術作品的藝術美與形式美之間異同的講解,課文中並沒有特別給予說明,只是在課文的第三部分簡要地指出了這個問題,但教師需要對此有較清晰的認識。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之間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獨立。一般來說,美術作品的藝術美是由藝術家通過美術的語言元素和語言規則創造出的藝術所特有的美,其中包括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也就是說,藝術美是由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來實現的。在這一點上,它與美術作品的形式美具有同一的來源。但二者所指不同,所謂「藝術美」主要強調的是藝術獨立於現實的自身所特有的自在的美,這種美在現實中也許可以直接看到,但也許根本看不到,它是由美術作品集中提示出來的。而形式美盡管也是由藝術家藉助美術的語言元素、語言手段和語言規則從現實中提煉而出,但它則更強調實現內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語言的構成關系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質。但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之間的滲透和包容關系又使得這個問題變得非常復雜,教師應注意不要在這個問題上作過多的糾纏,只要簡單地指明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的獨立性和與現實的區別即可。因為在這個問題上需要不斷學習和大量的積累,才能有更准確的把握與理解。這是一個長期的學習過程。 二、教學內容資料 (一) 作品分析 歐米艾爾(雕塑,1885年)羅丹(法國) 羅丹(Auguste Rodin,1840—1917)出生於巴黎拉丁貧民區一個貧窮的基督徒家裡,父親是一名小職員,母親是受雇於人的女傭。羅丹自小就參加了各種手工藝勞動,做過首飾匠、珠寶匠、泥水匠、木匠、模塑工,由此他逐步愛上了美術。父親雖不同意,但姐姐卻很支持他,以自己微薄的工錢供他學習,因此羅丹得以進入巴黎一所專門培養工藝美術技工的圖畫與數學學校學畫,但不久便因買不起油畫顏料而轉入雕塑班,並成為當時著名動物雕塑家巴耶的學生。三年的學習使他打下良好的傳統雕塑基礎,但他三年報考巴黎美院而不中,一個主考官給他的評價是:「此生毫無才能,繼續報考,純系浪費。」這給他很大的打擊,但更大的打擊還是姐姐的過世。從此他心灰意冷,便進入一家修道院出家了。有幸的是,修道院院長埃馬爾神父發現了他的才能,便鼓勵他繼續從事藝術創作,還在修道院內專門為他安排了一間畫室。為了表達對神父的感激之情,羅丹為神父做了一件胸像,從這件胸像中已可以看出羅丹的不同凡響之處了。 《歐米艾爾》實際上是羅丹對從前的一個模特兒、一個老年的義大利女人所作的敏銳研究中得到的靈感,通過畸形、醜陋的形體,表達了對生命的強烈悲哀和絕望。羅丹以極寫實的手法,記錄了老年人身上一切不忍目睹的肉體形態。但是羅丹絕不是僅僅為了再現老年人醜陋的肉體,而是用無與倫比的醜陋形態,象徵人貪欲的結局,即對人因追求享樂而犯下的「罪惡」及其墮落的報應和懲罰。這在資本主義金錢競爭、享樂造成災難的年代,無疑是一種反思,是用醜陋的肉體形象對當代人類行為的反思,也是對人的悲劇命運的反思。這種醜陋衰敗的結局展示人類追求享樂的代價。因此,《歐米艾爾》這個人體雕塑越是醜陋,越是表現出作者對人類深沉的同情,體現出人類追求享樂的巨大代價。而越是丑得真實、丑得可信,越是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羅丹用其丑無比的肉體形象,表現了當代人的罪惡、墮落、痛苦、絕望,也表現了作者對當代人的批判、同情、歌頌。 艾普色姆的賽馬(油畫,92厘米×122.5厘米,1821年,巴黎盧浮宮藏)熱里柯(法國) 熱里柯(Jean Louis Theodore Gericault,1791—1824)生於盧昂一個律師的家裡,幼年即隨家遷往巴黎。熱里柯在19歲時進入格蘭的畫室,格蘭認為他具有非凡的才華。熱里柯早期的作品即己表現出他的大度和熱情。由於自小喜愛騎馬,以後他成為畫馬的能手。他在1816—1817年去義大利時,迷戀上米開朗基羅和義大利巴洛克畫家的作品。熱里柯到達羅馬後,不是一頭扎進美術館里,而是在街頭發現自己的生活:人民廣場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羅馬狂歡節,一群無鞍馬選手准備參賽,這是些青年農民。鼎沸的人群勉強閃出一條極窄的通道,讓狂奔的觀者攀緣在房子和教堂上,為賽馬手吶喊助興。這幕旋風般令人亢奮的群情與盛況,激起了畫家的興趣。熱里柯當場畫了許多與馬有關的速寫。這一幅《艾普色姆的賽馬》反映了他這一時期的傾向,是熱里柯去英國訪問(1820—1822)期間完成的。他把從義大利獲得的題材,經過出國游覽考察所得,醞釀成了這一幅賽馬題材作品。從歷史的角度看,熱里柯的英國之行具有重要意義,因為以馬為主題的一系列後期創作,是他從英國返回後確立的。熱里柯於1824年不幸在一次偶然的墜馬中受傷去世,年僅33歲。 作為浪漫主義的先驅,熱里柯向浪漫主義和現代傾向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他率先向文藝復興的傳統發起了總攻,這就是結束文藝復興以來一直延續的對視覺真實的再現,這種再現一直使得藝術家處於相當被動的地位。而從浪漫主義開始(甚至也包括新古典主義某些極端的探索),藝術的個性化、藝術家的能動地位和藝術自身的價值體現逐步具有了主導意義,現實只是成為藝術和藝術家獨立發展的參考,藝術的意義超過了現實的意義,或者說藝術家的現實觀發生了變化。熱里柯在這里不是再現他的所見,而是把他的所見情緒化地表現出來,代表了浪漫主義的特徵。 雄視(中國畫)潘天壽 潘天壽(1897—1971),原名天授,字大頤,號壽者,晚年常署頤者、雷婆頭峰壽者,浙江寧海縣冠庄人,是中國現代最傑出的中國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之一。1915年潘天壽考入浙江第一師范,是李叔同和經享頤的學生。1923年任上海民國女子工校和上海美專國畫系教師,開始研究中國畫,並與吳昌碩交往密切,得到吳昌碩的稱贊。1928年受林風眠之聘任西湖國立藝術院國畫系主任、教授。1944年後任校長。潘天壽精於寫意花鳥,兼作山水畫、人物畫,又擅長書法、篆刻,特別是「指畫」。他對中國繪畫史和繪畫理論也有很深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他的花鳥畫別開生面、獨樹一幟,不論構圖、用筆都追求雄強豪壯的氣勢,這不僅是他正直、倔強性格的寫照,也是近代中國集體人格的反映。這幅《雄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表現了潘天壽在構圖和主題處理上追求奇崛、險峻和險中求穩的藝術特徵。正是由於潘天壽的傑出藝術成就,因而和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一起被譽為「現代四大家」。 春雪(中國畫,69.5厘米×138厘米,1984年)吳冠中 《春雪》體現了吳冠中的一貫藝術追求,但在他的同類作品中此畫又是較為抒情的一幅。盡管此畫尺寸較大,但仍給人一氣呵成的感覺。畫面上似乎只有幾塊大片的墨色,間以墨點和墨線,少數地方用了一些色彩,但奇怪的是,一個巍峨秀麗的雪山就出現在我們面前。點、線、面等語言要素被作者運用得機巧而靈動,充分發揮了中國畫的語言特徵,體現出中國畫的形式美和藝術美,給人以藝術的享受。 老國王(油畫,76.8厘米×54厘米,1916—1917,匹茲堡卡內基學院藏)盧奧(法國) 喬治•盧奧(1871—1958)出生於細木工家庭,原是法國象徵派畫家莫羅的學生。莫羅死後,他曾被任命為陳列莫羅作品的美術館館長,與野獸派畫家志同道合。 盧奧的作品充滿宗教情感,他憎惡法國社會道德的腐敗,經常在出入巴黎地方法院時,看到一些「失去上帝恩寵的人們」,因而在他的畫上增加了色衰的妓女、落網的歹徒和冷酷的法官等形象。 這一幅《老國王》,體現出彩色玻璃窗畫的特色。顏色很厚重,黑色勾輪廓,體現出油畫特有的藝術美和形式美特徵。老國王的側面形象顯得很憂傷,不像國王,倒像個苦難者的化身,與基督受難像差不多。這幅畫約創作於1916—1917年,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盧奧反復修改了這幅畫,藉以寄託畫家對苦難人民的同情。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道:「我是荒原里受苦難人的沉默的朋友。我是永恆苦難的常青藤,它攀緣在這被棄的牆上,牆內是反叛的人們藏著的罪惡與善行。作為基督徒,我相信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 向正方形致敬(油畫,120.7厘米×120.7厘米,1959年,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藏)阿爾伯斯(美國) 約瑟夫•阿爾伯斯(1988—1976)生於德國波特羅普,32歲時進入包豪斯學院做學生,以後留校任教。1933年希特勒關閉包豪斯時,他是這個學院最早移居美國的教師之一。在美國,他成為宣揚包豪斯設計革命和設計手段新觀念的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在北卡羅琳那開設的著名的黑山學院成為傳播他的思想的主要陣地,也成為美國先鋒派藝術家薈萃和獲取靈感的大本營。 阿爾伯斯在理論和實踐上對色彩知覺結構進行的詳盡研究由其教學和作品傳播開來,並對美國的抽象藝術產生了重要的影響。1950—1960年他離開黑山學院來到耶魯大學成為建築和設計系主任。這一時期開始了他著名的油畫和正方形系列畫,並都起名《向正方形致敬》。這組作品使他在抽象減少和視錯覺的探索上達到一系列的高峰。其實,早在瓦薩雷利和巴黎的視覺藝術探索小組之前,阿爾伯斯就已經創造出了一種動力知覺繪畫,他的這種創造使包豪斯構成派變成一種更有活力的抽象藝術。他於1959年開始的《向正方形致敬》系列,使他近乎繪制性地重復著他早先就已經開始的盡管不是很明確的主題,這就是用不同色調和比例以及不同變體的相疊的正方形色塊,它使得埋藏在復雜視覺體驗中的個人心理和豐富的情感內容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夜巡(油畫,365厘米×438厘米,1642年,阿姆斯特丹美術館藏)倫勃朗(荷蘭) 倫勃朗(1606—1669)是荷蘭大畫家,不僅是傑出的油畫家,而且是著名的銅版畫家。他在肖像畫、風俗畫、風景畫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從而使他在美術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倫勃朗出生在萊頓一個磨坊主家庭,受過較好的教育,並進過大學,但不久離校學畫。21歲時已掌握了油畫和銅版畫的基本功,開始形成自己的風格。他在家鄉開畫室並接受定貨。1631年離開家鄉定居在荷蘭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很快就成為當地著名的肖像畫家。1634年他的愛妻病逝,後又因倫勃朗和女僕結合,引起親屬們的強烈不滿,以致詆毀他的聲譽,霸佔他的財產,最後終使倫勃朗陷於困境不得不搬到貧民區居住。但倫勃朗在藝術上並沒有停步,相反,由於生活的坎坷使他更深刻地去觀察和理解社會,藝術視野更為廣闊,使他的藝術達到了頂峰。在他完成晚年著名的代表作《呢布業同業工會理事》後,他的繼妻和他惟一的兒子相繼離開人間。1669年10月4日,這位最傑出的荷蘭畫家也終於在極端貧困中與世長辭。雖然他的遺物只有畫具和破舊的衣衫,但是他卻給人類留下了一大批極其珍貴的藝術遺產(600幅油畫、1300幅版畫和2000幅左右的素描和速寫)。 在倫勃朗的大量作品中,肖像畫佔了很大的比重,僅他的自畫像,目前保存的估計總數在60~100幅之間。他的繪畫風格,突出地表現在主要利用光線來塑造形體、表現空間和突出重點,畫面明暗對比強烈,虛實結合,層次豐富,氣韻生動,後人稱之為倫勃朗式的明暗畫法。 《夜巡》是倫勃朗創作盛期的重要代表作。它是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民兵總部定製的一幅群像肖像畫。關於這一作品,過去流傳的說法是:當此畫的定製者看到完成了的作品時很不滿意,因為畫中只突出了幾個主要人物,不少人被畫在不夠顯眼的位置,他們要求畫家修改此畫,結果遭到倫勃朗的拒絕。定畫者為此向法院提出控告,倫勃朗敗訴,他從此成為不受歡迎的畫家。他後半生的貧困生活也與《夜巡》一畫有關。近幾十年來,經過許多國家專家的考證,證明上述說法並不可靠,乃是倫勃朗死後一些傳記作家,為了渲染所謂天才人物生前往往不能為人所理解而製造出來的。事實上,《夜巡》一畫最後仍為定製者所接受,倫勃朗也得到了事先議定的報酬。 不管怎麼說,從這一作品本身來講,這一群像肖像畫是富有創造性的。畫家採用了接近戲劇舞台效果的表現手法,安排了一群民兵正接到命令准備集合出發去執行任務的情節,並有節奏地處理這些民兵們。民兵的負責人寧•科克正在集合隊伍,所以在畫面上處於突出的地位,並好像正與他的部下邊談著話邊向觀眾走來。其他民兵,有的在擊鼓,有的挑著旗,有的擦槍筒,有的舉長槍,呈現出各種各樣的舉止神態,但都統一到准備集合出發這一情節上來。整個畫面明暗對比強烈,但又極富層次感,構成一幅富有戰斗性的構圖,充分體現了倫勃朗獨特的藝術風格。應當說明的是,此畫原來畫的時間是白天,由於此畫被後人塗上了過厚的光油層,加上長時間的歲月侵蝕和空氣污染,以致畫面變暗,好像是畫的夜景。大約從1800年開始,此畫的名稱一直被誤傳為《夜巡》。 空間中連續性的形式(雕塑,高110.5厘米,1913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波丘尼(義大利) 翁貝托•波丘尼(1882—1916)是一位博覽群書、才華橫溢的藝術家,也是未來派的重要理論家和靈魂,未來主義的兩次宣言——「未來主義繪畫技巧宣言」和「雕塑宣言」均出自他之手。他倡導藝術家應積極投身於現代科技文明,在藝術中努力表現這些成就,鼓動藝術家去捕捉現代生活中的運動、生命和速度。在波丘尼的心目中,運動感的表現是藝術中的首要問題,因此他的作品總是充滿著動感。波丘尼是未來派最有才華的藝術家,可惜他在藝術上沒有得到充分發展,當一戰爆發時他自願入伍,1916年他正值年富力強之時戰死於義大利前線,年僅34歲。 波丘尼努力將運動的過程在《空間中連續性的形式》這件雕塑上表現出來,即把時間這一因素引入到造型藝術中,為此他創作了這件作品。這是一個快速行進中的人物全身像,但這個形象並沒有五官和雙臂,藝術家將這個人的每個運動步驟聯系起來,創造出一個新的充滿運動感的現代機械形象。它帶有寫意的特點,盡管沒有完整的五官,也沒有雙手,並非一個真實的人體,但我們仍然能從它的動態感覺到一種力量速度,它在人的視覺上造成的是一個快速行進中的人物印象。 空間設計里特維特(荷蘭) 在20世紀初的荷蘭,風格派運動回應了阿姆斯特丹學派優雅的雕塑般的藝術風格,只關注藝術的客觀性,他們拒絕使用物體的自然形態,而是嘗試由直線、三原色以及黑、白、灰組成的抽象藝術語言。蒙德里安是風格派的創始成員之一,他的繪畫獲得了普通的承認。在建築上,直線和平面互相穿插,提示我們建築代表著空間的連續性而不是封閉的邊界。 最清楚地表現風格派特徵的建築,是由里特維特(1888—1964)於1924年與他的客戶——室內設計師斯勞德夫人共同設計,位於烏德勒布市的一座住宅。該建築坐落於城郊的一片開闊地中,就像是一幅三維的小型蒙德里安式繪畫,似一件擺設多於一座可居住的建築。建築形式表達清晰但卻手法輕靈,各部分都是由面與線構成,表現得若隱若現、難以捉摸,使得這座建築本身就是一種對空間的體驗。 荷矛者(雕塑,高198厘米,公元前5世紀,羅馬時期復製品,那不勒斯考古美術館藏)伯留克萊托斯(希臘) 伯留克萊托斯是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擅長表現青年運動員的形象,所用材料都是青銅。據說他還寫了一本論述人體比例的著作《法式》。可惜他的原作均已不存。這里的《荷矛者》被塑造成一個體格健壯、充滿朝氣的青年戰士的形象,體現了古希臘人在希波戰爭勝利後對英勇保衛國家的戰士們的崇敬心情。同時,它也是作者長期研究人體比例的驗證。他認為最理想的人體比例,即頭與全身的比例為1:7,以肚臍附近為重心劃分的上下身比例為黃金分割的近似值5:8,身體重心的垂直線落於右腳之上。整座雕像以均衡的動作形成統一的構成,顯得極其完美和諧。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雕塑,高202厘米,公元前1世紀,巴黎盧浮宮博物館藏,古希臘) 這座發現於愛琴海米洛斯島的山洞中的雕像,是希臘化時期的作品。阿芙洛蒂特的羅馬名字是維納斯。這位美與愛之女神,在希臘和羅馬神話中,已成為全部女性美的代表和體現者。從公元前4世紀的著名雕刻家普拉克西特以來,無數雕刻家都在千姿百態的女裸體像上,熱情歌頌這位體現著女性的溫柔、美麗和永恆青春的女神。但是,至今留給人們印象最為深刻,使人感到十分親切,既貌美婀娜、體態萬方,又莊重典雅的裸體女神鵰像,就要算這座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了。盡管她雙臂殘缺,但那雕刻得栩栩如生、解剖無懈可擊的軀體,仍然給人以完整的美感,以至於後世很多為她復原雙臂的雕刻家的復製品,都在原作面前黯然失色。這座雕像可供四面欣賞,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有某種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美。女神的面部具有希臘婦女的典型特徵——直鼻、橢圓臉、窄額和豐滿的下巴。這正好說明希臘的神,是希臘人按照他們自己的模樣來創造的。她那安詳自信的眼神和稍露微笑的嘴唇,給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覺,毫無纖巧嬌柔、顧影自憐的造作神態。她使人們了解到兩千多年前希臘人的審美觀:力求外在美和精神美的統一。豐腴飽滿的軀體和端正大方的容貌,體現著青春、健美和充沛的生命力,體現著內在的教養和美德。這一切取決於雕刻家渾厚朴實而不追求纖巧細膩,但同時顯示出人體動態中豐富的變化和含蓄的美感。 (二) 名詞解釋 美的規律和法則 從某種意義上說,規律與法則是一致的,因為法則體現了事物的規律性,而規律則是通過法則呈現出來的。對美的規律和法則的認識和總結在古希臘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當時主要體現在建築和雕塑之中,以後逐步擴展到繪畫,形成造型藝術產生藝術美和形式美的基本規范。在古希臘,藝術的法則有三個特點:(1)被認為是最完美的藝術形式規范,是達到完美藝術的保證;(2)它是以比例的形式體現的,並且可以用具體的數量來表現,例如事物各部分之間的比值和黃金分割率;(3)它是靈活的,可以隨著人的審美的變化和視覺的需要加以適當的調整,但只有一個相對的空間。這樣的研究對造型藝術創造自身的藝術美和形式美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和手段,藝術家可以根據這樣的美的規律和法則創造出符合人的視覺感受的美的形象。也就是說,美的規律和法則是按照自然並符合人的比例關系創造出來的,是對自然界的藝術的表達方式,這就是這種規律和法則的普適性。在這其中人們又總結出了變化與統一、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比例與尺度、節奏與韻律等規則。 審美價值 即審美對象中能夠滿足人的審美需要,從而引起審美感受的價值屬性。審美價值是建立在人和對象的實踐關繫上的,憑借美的規律,使人的本質力量得到對象化,即在對象中確證自己的存在和價值,由此獲得自我享受。但審美價值的觀念是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就受制於時代性、階級性和民族性,即不同時代、階級和民族的審美價值觀念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對美的認識、想像和期待上就不同。 變化與統 形式美法則的高級形式,又稱多樣統一,也叫和諧。從整一律、對稱均衡到多樣統一,類似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變化統一體現了生活、自然界中對立統一的規律,整個宇宙就是一個多樣統一的和諧的整體。「變化」或「多樣」體現了各個事物的個性的千差萬別,「統一」體現了各個事物的共性或整體聯系。多樣統一是客觀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事物本身的形具有大小、方圓、高低、長短、曲直、正斜;質具有剛柔、粗細、強弱、潤燥、輕重;勢具有疾徐、動靜、聚散、抑揚、進退、升沉。這些對立的因素統一在具體事物上面,形成了和諧。多樣統一的法則的形成是和人類自由創造一種復雜的產品時要求把多種的因素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一樣,既不雜亂,又不單調。多樣統一使人感到既豐富又單純,既活潑又有秩序。這一基本法則包含了對稱、均衡、對比、調和、節奏、比例等因素。所以一般都把「變化統一」或「多樣統一」作為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比例 造型各部分之間的尺寸關系。部分與部分之間、部分與整體之間、整體的縱向與橫向之間等相互之間尺寸數量間的變化對照,都存在著比例。適度的尺寸數量間的變化對照,都存在著比例。適度的尺寸數量的變化可以產生美感,例如「黃金比例」是比較典型的。

閱讀全文

與教案美術雪房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