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柳宗元的江雪有何藝術特色
此詩可能是詩人謫抄居永州期間的作品。他把自己的感情色彩著在獨釣的漁翁身上,使之成為孤高自得的精神化身。全詩寫的是江野雪景,一個「絕」字和一個「滅」字,把一切活動著的事物全從視野中排除了,餘下的便是一望無際的皚皚白雪。在這遼闊、幽冷的畫面中心,唯獨一隻孤零的小船上有一蓑衣笠帽的漁翁在雪峰的寒江邊獨釣。全詩都是寫景,渾成一氣,景中寓情,且「雪」在片尾點出尤覺奇峭。
2. 美術老師留了一個古詩詞配畫的作業,讓我們畫完後在班上演講解說自己的畫(1分鍾)。我畫的是《江雪》,
四周的山連綿起伏,沒有了飛鳥的蹤影,所有小路上都沒有了人的行蹤,只有在那寬廣平靜的江上,有一個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老漁翁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獨自垂釣。四周顯得十分安靜
3. 柳宗元的《江雪》與毛澤東的《沁園春 長沙》藝術手法比較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被貶永州後的作品,歷來為人們所稱誦。這首小詩,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極其洗煉的文筆,勾勒出一位漁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獨釣的情景,藝術地概括了當時他所處的政治環境的險惡,表現了他毫無畏懼、不向黑暗勢力屈服的堅強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 此詩大約作於謫居永州時期。這是一首押仄韻的五言絕句。粗看起來,這像是一幅一目瞭然的山水畫:冰天雪地寒江,沒有行人、飛鳥,只有一位老翁獨處孤舟,默然垂釣。但仔細品味,這潔、靜、寒涼的畫面卻是一種遺世獨立、峻潔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徵。 此詩的藝術構思很講究,詩人運用了對比、襯托的手法:千山萬徑之廣遠襯託孤舟老翁之渺小;鳥絕人滅之闃寂對比老翁垂釣之生趣;畫面之安謐冷寂襯託人物心緒之涌動。孤處獨立的老翁實際是詩人心情意緒的寫照。 詩中所寫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見飛鳥的形影,條條小路,也都沒有人們的足跡。整個大地覆蓋著茫茫白雪,一個穿著蓑衣、戴著笠帽的老漁翁,乘著一葉孤舟,在寒江上獨自垂釣。看,這是一幅多麼生動的寒江獨釣圖啊!這幅畫面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大家知道,在藝術作品中,絕不會有「純粹」的風景詩或風景畫。在它們裡面總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現實內容的。事實上,風景詩中的極品,盡管通篇花鳥,滿紙煙霞,但必然是字字看來皆是景,聲聲細味總是情。這首詩,也不例外。只要我們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經歷,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毛澤東的《沁園春·雪》 作者:不詳 人氣:1142 日期:2007-4-26 19:21:13 出處:會員轉發 [大中小]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一 毛澤東作詩詞,常因襲古意,甚至直接襲用古人原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之類。公推為傑作的《沁園春雪》,其下闋的中間一段,如周澤雄指出的,命意頗似清人孫髯翁題雲南大觀樓長聯中的一段:「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比較一下毛的詞句:「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句法語氣用詞,如出一轍。毛澤東很熟悉孫氏這副「古今第一長聯」,曾親口贊為「從古未有,別創一格」。孫聯固然好,寫法只是老套路,上聯寫景,下聯懷古,沒有什麼創意。中國文學成熟早,年代久,名家高手眾多,幾乎每一寸田地,都被人千遍萬遍地開墾耕耘過了,要想完全創新,談何容易。 毛澤東在詩詞上天分極高,立意好,胸襟開闊,但毛澤東特別不善於對對子,這可以說是毛詩遜於詞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毛的七律中,找不出一副完整的對聯,更別提像杜甫那樣嚴整精工的對聯,常常是有了上句沒下句,或先有下句再去湊上句。在詞中,對句相對不那麼重要,標准可寬鬆些,像在《沁園春》這樣的詞牌里,要對的句子字數少,就更加容易。「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毛一成不變的是「不對」,上下聯同意重復,所以周澤雄說他文字非常不經濟。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山河鐵臂搖」,如「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的「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後三字完全不對。 有時候,似乎在湊句。「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也是意思重復的不「對」之聯,而且說山勢如走泥丸,或者如某些評家解釋的,是紅軍走在烏蒙山上只當腳踏在泥丸上,無論如何讓人費解。《沁園春雪》中在「山舞銀蛇」之後,對一句「原馳蠟象」,自幼讀過諸大家的解說,感覺就是朱熹說的那樣:「他自在僻處自說」,我們還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山勢如蛇,形象生動,但經千百人用過,猶如「芙蓉如面柳如眉」,後人再沿襲,不成俗套也成了俗套。至於大雪覆蓋下的平原,怎麼能像一群奔跑的蠟做的大象?無論如何有點匪夷所思。以蛇象作為比喻寫山寫雪景,又恰好做成一副對子,《紅樓夢》上倒有一個現成的例子。第五十回,蘆雪庵即景聯詩,寶琴黛玉有一聯,道是「伏象千峰凸,盤蛇一徑遙」。峰巒凸起,如伏卧的大象;山徑逶迤,如盤繞的長蛇,形容得就十分貼切。 古詩作法的起承轉合,知易行難,每一個步驟都做得好的,千百中無一個。「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一句收上闋的寫景,一句引下闋的感懷,比大多數人利用上下闋之分時省力氣的輕輕一轉高明得多。後面更高明的是「俱往矣」三個字的總收,說是收,卻能臨去秋波再一轉,於無餘地中翻出「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意思,這正是我說毛澤東天分高的地方。其實「江山」那兩句,還是從蘇軾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來的;「俱往矣」三個字,歷來備受稱贊,說是「大筆如椽」。這種句法,在詞中差不多已成定式,遠的不說,《儒林外史》收尾的那首詞,恰好也是一首《沁園春》,其中的一句作「今已矣」。 二 毛澤東讀書廣博而雜,史書上下的功夫尤其深厚。古文古詩詞雖然喜愛,涉獵的范圍並不廣泛,基本上停留在名作名篇的層次。惟其如此,在毛傳世的幾十首詩詞中,一些意象反復出現。 毛自稱喜歡「三李」 李白、李商隱、李賀 的作品,應當說,這是一個很有個性但也十分奇特的組合。「三李」共同的特點是愛做白日夢,富於幻想,且有綺艷的一面,風格上彼此相差太遠。 李白本身是不可學的,要學他也無從下手。李白純以才氣發為詩歌,藝術天資之高,古今罕有人能望其項背。歷代不乏立志學李的,其結果,說刻薄點,差不多都落了馬援所說的畫虎不成的窠臼。不提別的,讀讀號稱明代第一人的高啟的七言歌行,你就明白其中的奧秘。辛棄疾有政治和軍事的才能,有野心,氣度大,不似李白一輩子神仙似的飄逸或曰糊塗。辛詞也是「和尚打傘,無法無天」那一路的,但他既有才學,又有一腔豪氣,有這兩棵大柱子撐著,大多時候不致於塌台,能做到東坡說的「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不過,過度自信常會使人玩火玩過頭,衣服包不住身子,從前看不出的毛病一下子全部暴露出來,辛詞成就固然偉大,集中總有十之一二可以歸為胡扯。毛澤東《念奴嬌鳥兒問答》中的「不須放屁」常為評家詬病或惋惜,實是少見多怪。 再說李商隱。李的特點是纖柔嬌弱,深沉隱晦。李商隱最拿手的是律詩,毛的作品中絲毫看不出玉溪生詩的任何影響。《七律答友人》(「九嶷山上白雲飛」)是毛澤東放下領袖身段所作的最平易近人的一首詩,雖然有硬傷,卻是毛詩中難得的甚有韻致的作品,但就是此詩,風格偏於明凈華麗,也與李詩迥然不同,倒和與李商隱齊名的小杜更接近。 毛的情感中其實有很纏綿悱惻的一面,讀其一九二三年的那首《賀新郎》可知,該篇文辭雖然稍嫌淺俗,意思還是表達出來了。由於毛澤東的特殊身份,男女方面的情感被刻意壓制,此後更在殘酷的政治斗爭歲月中被消磨。毛讀李商隱,像是午夜夢回時的感情自贖,一種非常個人的私行為,又似惡戰後的舔傷自療,不無痛悔,同時為將來的回合積蓄勇氣。喜歡李賀幾乎找不出很強的理由,然而毛的喜歡是實實在在的,他兩次完整引用古人成句,引的全是昌谷詩。值得注意的是,這兩次的引用,命意和李賀原詩幾乎相反,更一變李賀的哀婉絕望為歡快豪邁,氣魄境界勝李百倍。 我想,毛從李賀那裡找到共鳴的,也許是對時間的敏感,這可能是他喜歡李賀的一部分理由吧。李賀多病早逝,他對時間的變遷敏感到了病態的程度。傷春悲秋,早已是文學中的母題,其中的感嘆,是以季節,或者說,以年為單位的。李賀則不然:「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從日到夜,自夜至天明,都能讓他觸目驚心。毛所借用的另一句詩,「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所寫不過一夜之間,所謂「夜聞馬嘶曉無跡」,便感覺天都可老,何況凡人? 毛活到八十多歲,比起感嘆人生七十古來稀,只享齡五十餘的杜甫,算是很高壽了,然而他總覺得自己的事業一直沒完,革命是個無窮無盡的過程,與革命的過程相比,人的一生未免太短暫。記得安德列馬爾羅的《反回憶錄》中對此有生動的描寫。毛的時間緊迫感,自始至終是他詩詞中的一個主導動機,最典型的就是那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三 提到《沁園春雪》,還得提到另一個著名的歷史人物:大金國的第四任皇帝,後被貶稱海陵王的完顏亮。 中國歷代帝王,雄才大略而同時又能文采風流的,按照毛澤東自己的認定,大概只有魏武帝曹操一人。這個意思,他在《沁園春雪》的下闋表達得一清二楚。漢武帝劉徹和唐太宗李世民文才都不錯,尤其是漢武帝,即使與專業文人比,也算得上當時的優秀作家,但毛澤東顯然覺得這還不夠。 曹操是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一流詩人,毛澤東是頗以這位曹孟德自許的。曹操是成功者,成功的人,他所有的一切都會被放大,正像失敗者原有的一切都會被縮小一樣。完顏亮很不幸,他以謀殺篡位起家,以被謀殺篡位告終,死後再遭貶封,做了十三年皇帝,連個帝號都沒有。
4. 「江雪」藝術簽名
網路交流不如現場方便,所以請不必要求苛刻,多款設計,一定有你喜歡的,你可專以屬對照圖樣練習時加以變化,慢慢來,相信你也能行的,滿意請選滿意答案。
歡迎喜歡簽名設計的朋友參加我的藝術簽名團隊,剛剛建立的,看看得分你就知道了,http://..com/team/view/%E8%89%BA%E8%8B%91%E6%92%B7%E8%8B%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