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崇敬的人美術教案

崇敬的人美術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12 21:59:34

A. 一個讓我崇敬的人 怎麼寫

應付作業的話隨便找個偉人或者年紀大的人寫點就行

B. 我崇敬的人的資料

魯迅簡介
魯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才;後改名為魯迅。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等。
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等,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形象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
[編輯本段]魯迅的生平和創作
魯迅於1881年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歲那年,他的原來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舉舞弊案入獄,此後他的父親又長期患病,終至死亡,家境敗落下來。家庭的變故對少年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是家庭的長子,上有孤弱的母親,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親一起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天真活潑的童年生活結束了,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他經常拿著醫生為父親開的葯方到葯店去取葯,拿著東西到當鋪去變賣。在過去家境好的時候,周圍人是用一種羨慕的眼光看待他這個小「公子哥兒」的,話語里包含著親切,眼光里流露著溫存。但現在他家窮了下來,周圍人的態度就都變了:話語是涼涼的,眼光是冷冷的,臉上帶著鄙夷的神情。周圍人這種態度的變化,在魯迅心靈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對他心靈的打擊也太大了,這使他感到在當時的中國,人與人之間缺少真誠的同情和愛心。人們是用「勢利眼」看人待物的:對有錢有勢的人是一種態度,對無錢無勢的人又是另一種態度。多年之後,魯迅還非常沉痛地說:「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吶喊〉自序》
家庭的變故和變故後的人生體驗,也使魯迅從少年時候起就親近下層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農村,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和了解農民的生活。特別是在他祖父入獄的前後,他不得不到農村的親戚家避難,長時期住在農村。在那裡,他與農村的孩子們成了朋友,與他們一起玩耍,一起劃船,一起看戲,有時也一起到他們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們之間,沒有相互的歧視和仇視,而是相互關心,相互友愛。魯迅一生都把他與農村小朋友這種樸素自然、真誠單純的關系當作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關系而懷念著,描寫著。
在當時,一般的讀書人走的是三條道路:一條是讀書做官的道路。當不上官的還可以去當某一個官僚的「幕友」,假若前兩條道路都走不通,還可以去經商。魯迅走的則是為當時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條道路:進「洋學堂」。這在當時的中國,是被一般人視為「把靈魂賣給洋鬼子」的下賤勾當的。1898年,18歲的魯迅,懷揣著慈母多方設法籌措的8塊銀元,離開家鄉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後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這兩所學校都是洋務派為了富國強兵而興辦的,其中開設了數學、物理、化學等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的課程。期間,魯迅閱讀了外國文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開拓了視野。特別是嚴復翻譯的英國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論》,更給予魯迅以深刻的影響。《天演論》是介紹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的一部著作,這使魯迅認識到現實世界並不是和諧完美的,而是充滿了激烈的競爭。一個人,一個民族,要想生存,要想發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強的精神。不能甘受命運的擺布,不能任憑強者的欺凌。
魯迅在南京路礦學堂期間成績優異,使他在畢業後獲得了官費留學的機會。1902年,他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後來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他之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魯迅想通過醫學啟發中國人的覺悟。但他的這種夢想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實粉碎了。在日本,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魯迅,經常受到具有軍國主義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視。在他們的眼睛裡,凡是中國人都是「低能兒」,魯迅的解剖學成績是95分,就被他們懷疑為擔任解剖課的教師藤野嚴九郎把考題泄露給了他。這使魯迅深感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課前放映的幻燈畫片中,魯迅看到一個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捉住殺頭,一群中國人卻若無其事地站在旁邊看熱鬧。魯迅受到極大的刺激。這使他已經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要改變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劇命運,首要的是改變所有中國人的精神,而善於改變中國人的精神的,則首先是文學和藝術。於是魯迅棄醫從文,離開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志,發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在當時,他與朋友們討論最多的是關於中國國民性的問題: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麼?它的病根何在?通過這種思考,魯迅把個人的人生體驗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奠定了他後來作為一個文學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礎。
在留學日本期間,魯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是,魯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為當時大多數的中國人所無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學生中也很難得到廣泛的響應。他翻譯的外國小說只能賣出幾十冊,他籌辦的文學雜志也因缺乏資金而未能出版。家計的艱難使魯迅不得不回國謀職。1909年,他從日本歸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今杭州高級中學)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員。這個時期,是魯迅思想極其苦悶的時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時的振奮,但接著是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歷史丑劇的不斷上演,辛亥革命並沒有改變中國沉滯落後的現實,社會的昏亂、民族的災難、個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魯迅感到苦悶、壓抑。五四運動之後,他的壓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樣通過文學作品猛烈噴發出來。在那時,他已經在教育部任職,並且隨教育部一同遷居北京。
1918年,魯迅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這是他第一次用「魯迅」這個筆名發表文章,《狂人日記》也是中國最早的現代白話小說。這篇小說,凝聚了魯迅從童年時起到那時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體驗和對於中華民族現代命運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過「狂人」之口,把幾千年的中國封建專制的歷史痛斥為「吃人」的歷史,向沉滯落後的中國社會發出了「從來如此,便對么?」的嚴厲質問,大聲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記》之後,魯迅連續發表了多篇短篇小說,後來編入《吶喊》兩個短篇小說集,分別於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魯迅的小說作品數量不多,意義卻十分重大。魯迅把目光集中到社會最底層,描寫這些底層人民的日常生活狀況和精神狀況。這是與魯迅的創作目的分不開的。魯迅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南腔北調集·我怎麼做起小說來》)這種表現人生、改良人生的創作目的,使他描寫的主要是孔乙己、華老栓、單四嫂子、阿Q、陳士成、祥林嫂、愛姑這樣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劇命運。這些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最需要周圍人的同情和憐憫、關心和愛護,但在缺乏真誠愛心的當時的中國社會中,人們給予他們的卻是侮辱和歧視,冷漠和冷酷。這樣的社會難道是一個正常的社會嗎?這樣的人際關系難道是合理的人際關系嗎?最令我們痛心的是,他們生活在無愛的人間,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們彼此之間也缺乏真誠的同情,對自己同類的悲劇命運採取的是一種冷漠旁觀甚至欣賞的態度,並通過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來宣洩自己受壓迫、受欺侮時郁積的怨憤之氣。在《孔乙己》里,有惡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顧客;在《阿Q正傳》中,別人欺侮阿Q,阿Q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魯鎮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劇當作有趣的故事來欣賞……所有這一切,讓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魯迅對他們的態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愛他們,但希望他們覺悟,希望他們能夠自立、自主、自強。
魯迅對權勢者和偽君子抱著深惡痛絕的態度。《孔乙己》中的丁舉人、《阿Q正傳》中的趙太爺、《祝福》中的魯四老爺、《長明燈》中的郭老娃、《離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這樣一些權勢者的形象。他們有權有勢,但對他人的命運卻沒有真誠的關心,對社會的進步沒有絲毫的熱情,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己的權勢和地位,自私、虛偽、冷酷,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銘、《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則是一些假道學、偽君子,他們口口聲聲說是關心社會的道德,實際上他們自己都是毫無道德心的人。
魯迅的小說寫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沒有離奇的故事,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卻充滿了無窮的藝術魅力。這種魅力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從他對人、對生活的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對人的內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畫帶來的。讀魯迅的小說,時時有一種「發現的喜悅」。畫面是普通的畫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卻在這么普通的畫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隨時都能注意到我們平時注意不到的特徵,覺察到平時覺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動。正是由於這種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畫,使魯迅小說的藝術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徵。在青年時期,我們涉世不深,北方的中小學生對故事中所描寫的魯鎮等江南水鄉、三味書屋等風土人情還不夠熟悉,對人生還沒有更多的親身體驗,魯迅小說是作為一個整體進入我們的感覺世界的,但在我們感覺到的人物和畫面中到底潛藏著多麼豐富的內涵,我們還不可能盡數感覺到,隨著我們社會經驗的增加和人生體驗的深化,這些人物和畫面的內涵就會不斷從中生發出來。為了揭示不同生活畫面和不同人物命運的不同的意義,魯迅的小說結構是多變的,幾乎一篇有一篇的樣式,一篇有一篇的寫法。《狂人日記》與《阿Q正傳》不同,《孔乙己》與《白光》不同,《故鄉》與《祝福》不同,《孤獨者》與《傷逝》不同。不僅結構樣式不同,音調節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麼的單純而又冷峻,《傷逝》則那麼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魯迅的小說是小說,也是詩,意境幽深,外冷內熱,其運用民族語言的功力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在寫作《吶喊》、《彷徨》的同時,魯迅還創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詩集《野草》。前者出版於1928年,後者出版於1927年。如果說《吶喊》《彷徨》中的小說是魯迅對現實社會人生的冷峻的刻畫,意在警醒沉睡的國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則是魯迅溫馨的回憶,是對滋養過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懷念。幼時的保姆長媽媽,在備受歧視的環境中給予過他真誠的關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羈的老友范愛農,給過他無限樂趣的「百草園」,吸引著他的好奇心的民間戲劇和民間娛樂活動……所有這一切,都是在這個險惡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們,滋養了魯迅的生命。這些散文,把抒情、敘述、議論結合在一起,有時如平靜的港灣,有時如波濤翻滾的大海,有時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時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態,體現了魯迅散文創作的藝術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凈細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詩則呈現出迷離恍惚、奇詭幻美的意境,它們像一團團情緒的雲氣,在空中旋轉飄盪,變幻出各種意想不到的形狀。魯迅內在的苦悶,化為了夢,化為了超世間的想像,使《野草》成了中國現代主義文學中的一朵奇葩。魯迅曾對別人說:「我的哲學都在《野草》里。」魯迅最內在的情緒體驗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過這種奇特的藝術手段傳達出來。魯迅的藝術創造力是驚人的。
最充分體現魯迅創造精神和創造力的還應該首推他的雜文。「雜文」古已有之,在外國散文中也能找到類似的例證,但只有到了中國現代文化史上,到了魯迅的手中,「雜文」「是匕首、是投槍」,這種文體才表現出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潛力。魯迅的雜文可以說是中國現代文化的一部「史詩」,它不但記錄了魯迅一生戰斗的業績,同時也記錄了魯迅那個時代中國的思想史和文化史。當中國現代知識分子要創造適應於中國現代發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時,遇到的是從各種不同的階層,各種不同的人物,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的誣蔑和攻擊。魯迅的雜文就是在這種沒有固定不變的戰線、沒有固定不變的論敵的思想文化斗爭中自然形成的。從五四起,魯迅就開始用雜文的形式與反對新文化的各種不同的論調進行斗爭,但那時他還是不自覺的。到了後來,有些人開始嘲笑他是一個「雜文家」,他才更明確地意識到「雜文」的力量,並且開始自覺地從事雜文的創作。魯迅說,雜文是「感應的神經」,它能夠「對於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從而為新文化、新思想的發展在舊文化、舊思想的荊棘叢莽中開辟出一條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夠存在,能夠發展,能夠壯大。魯迅一生寫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15部雜文集。在這15部雜文集中,魯迅把筆觸伸向了各種不同的文化現象,各種不同階層的各種不同的人物,其中有無情的揭露,有憤怒的控訴,有尖銳的批判,有辛辣的諷刺,有機智的幽默,有細致的分析,有果決的論斷,有激情的抒發,有痛苦的吶喊,有親切的鼓勵,有熱烈的贊頌,筆鋒馳騁縱橫,詞采飛揚,形式多樣,變化多端。它自由、大膽地表現現代人的情感和情緒體驗,為中國散文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更加寬廣的道路。魯迅雜文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魯迅晚年還完成了一部小說集《故事新編》(1936年出版)。這部小說集取材於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和歷史事實,但它沒有拘泥於原有的故事,而是加進了魯迅自己的理解和想像,有些還採取了古今交融的寫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現代人發生直接的對話。魯迅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我們能夠通過對現實人物的感受和理解,還古代人物一個鮮活真實的面貌,也通過對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現實人物的真實面目。通過《故事新編》中的小說,魯迅實際重構了中國的文化史,揭示了中華民族存在和發展的根據,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國封建文人聖化了的歷史人物的形象。《補天》可以被認為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創世紀」, 在魯迅的觀念中,真正體現中華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聖先賢和帝王將相,而是創造了中華民族的女媧,她是中華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徵;《奔月》寫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劇,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類,但那些自私狹隘的世人並不想繼承、發揚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實現自己自私狹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學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拋棄;《鑄劍》表現的是被壓迫者向壓迫者復仇的主題;《理水》《非攻》歌頌了中國古代那些身體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式的人物。孔子、老子、莊子、伯夷、叔齊這些歷史人物也在魯迅的筆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愛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魯迅的《故事新編》以荒誕的手法表現嚴肅的主題,創立了一種完全新型的歷史小說的寫法。
魯迅在短篇小說、散文、散文詩、歷史小說、雜文各種類型的創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創造。他的一生是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掙扎奮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筆堅持社會正義,反抗強權,保護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他熱情支持青年學生的正義斗爭,揭露段祺瑞執政府鎮壓學生運動、製造「三·一八」慘案的罪惡行徑,寫下了《記念劉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後期,他反對國民黨政府對共產黨人和進步青年的血腥鎮壓,參加了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寫下了《為了忘卻的記念》等一系列充滿義勇正氣的文章。「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
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於上海。成千上萬的普通人自動地來為他送行,在他的靈柩上覆蓋著一面旗幟,上面寫著「民族魂」三個字。
生前,他立下遺言:「一、不能因為喪事收任何一文錢,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趕快收斂、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塗蟲。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六、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七、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莎士比亞說:「一個人的臨終遺言,就像深沉的音樂,有一種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
魯迅一生的著作和譯作近1000萬字,其中雜文集共16本。
其中《少年閏土》一文選進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一文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
1918年起,先後發表《狂人日記》《阿Q正傳》《葯》等小說名篇,後來收入小說集《吶喊》。

C. 寫一位最崇敬的人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值得我們敬佩:張海迪、雷鋒、牛頓等等。而讓我最敬佩的人就是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是我最崇拜的人。她是一個又聾又盲殘疾人,她用堅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了我們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創造了驚人的成就,並掌握了英、法德、西班牙等五國語言,寫下了14部驚人的巨著。成為了世界上有名的作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我從心底里由衷地崇拜他。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自傳。我認真地閱讀了這本書。書中優美的句子,舒暢的敘述,讓我很難把她與一個聾盲殘疾人聯系起來。在書中,我知道了海倫·凱勒是靠在手心裡寫下字母來辨認單詞,靠觸摸喉部震動和嘴唇不同來學發音,每一個發音都必須練習成千上萬次。而她從來沒有在困難面前退卻過,放棄過,就這樣,她戰勝了一個個的困難。

面對海倫·凱勒的堅韌、強大,我看到了自己的軟弱。我每天坐在教室里,面對幾科課本與難題,總是感到厭倦,我不想去比較難的問題。背英語單詞的煩悶、枯燥,常常使我討厭學習,取而代之的是得過且過,學習成了我的負擔。海倫·凱勒的人生,讓我發現了我的脆弱與不足,讓我慚愧的無地自容。我想我們班有不少人和我一樣吧?

從今天起,我要發奮圖強,改掉種種的壞習慣,成為一個愛學習、有所成就的人。

D. 能讓我們崇敬的人有那些

呵呵~~真有趣。你要是真沒有什麼崇拜的人,我建議你去問問老師。畢竟「崇拜」這詞對專一個比屬較成熟的人來說,是有一定份量的~~不是隨便說說~~它不是喜歡,有好感,什麼的~~而且也不是今天覺得誰不錯就崇拜誰,明天又是別人。有許多偉人、明星、英雄人物都值得我們贊頌,學習,但你不能崇拜108將每一個人,是吧?再說了,真正的崇拜誰,不是開玩笑,你的崇拜可以改變你的人生,改變你的生活~~`舉個例子:如果你是個女孩子,而且不滿18歲就崇拜梁山伯和祝英台的話,多數情況你的命運就是容易輕信有些男孩說的鬼話~~然後付出很多~~但還是傷痕累累~~然後你屢次受傷~~直到有一天有人會告訴你「現實是殘酷的」你就覺得真愛根本不存在,男人都不是好東西~~變的謹慎起來,你以後如果生了個女孩的話,也會教育她要對男孩謹慎。例子舉完~~明白了嗎?好好考慮你要崇拜誰吧~如果你非要崇拜誰的話~我建議寫寫你最了解的人,或是最了解你的,關心著你的人~~~你的爸爸、媽媽。

E. 誰知道小學美術第九冊教案 有第一課是崇敬的人的那個版本的美術全冊教案

你的這個問題有點難度哈, 去「找教案」網上找一找吧,希望能幫到你,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18/sort0339/index_1.html 這是五年級的回美術教案,答有全冊也有分課時的,你自己找一找吧。

F. 崇敬的人

曼德拉
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1918年7月18日出生於南非特蘭斯凱一個大酋長家庭,先後獲南非大學文學士和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律師資格,當過律師。曼德拉自幼性格剛強,崇敬民族英雄。他是家中長子而被指定為酋長繼承人。但他表示:「決不願以酋長身份統治一個受壓迫的部族」,而要「以一個戰士的名義投身於民族解放事業」。他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1944年他參加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簡稱非國大)。1948年當選為非國大青年聯盟全國書記,1950年任非國大青年聯盟全國主席。1952年先後任非國大執委、德蘭士瓦省主席、全國副主席。同年年底,他成功地組織並領導了「蔑視不公正法令運動」,贏得了全體黑人的尊敬。為此,南非當局曾兩次發出不準他參加公眾集會的禁令。

1961年6月曼德拉創建非國大軍事組織「民族之矛」,任總司令。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獄,當時他年僅43歲,南非政府以政治煽動和非法越境罪判處他5年監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以陰謀顛覆罪而改判為無期徒刑,從此開始了漫長的鐵窗生涯,在獄中長達27個春秋,他備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終堅貞不屈。1990年2月11日,南非當局在國內外輿論壓力下,被迫宣布無條件釋放曼德拉。同年3月,他被非國大全國執委任命為副主席、代行主席職務,1991年7月當選為主席。1994年4月,非國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種族的大選中獲勝。同年5月,曼德拉成為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1997年12月,曼德拉辭去非國大主席一職,並表示不再參加1999年6月的總統競選。1999年6月正式去職。

主要著作
《走向自由之路不會平坦》
《斗爭就是生活》
《爭取世界自由宣言》
自傳《自由路漫漫》。

諾貝爾獎
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曼德拉「烏弗埃-博瓦尼爭取和平獎」。1993年10月,諾貝爾和平委員會授予他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他為廢除南非種族歧視政策所作出的貢獻。同年他還與當時的南非總統德克勒克一起被授予美國費城自由勛章。1998年9月曼德拉訪美,獲美國「國會金獎」,成為第一個獲得美國這一最高獎項的非洲人。2000年8月被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授予「卡馬」勛章,以表彰他在領導南非人民爭取自由的長期斗爭中,在實現新舊南非的和平過渡階段,以及擔任南共體主席期間做出的傑出貢獻。

1992年曼德拉與溫妮分居,1996年3月19日,法院判定曼德拉與溫妮離婚。現任妻子格拉薩·馬謝爾(Graca Machel)是莫三比克前總統薩莫拉的遺孀,1998年7月18日與曼德拉結婚。

1992年10月首次訪華,5日被北京大學授予名譽法學博士學位。1999年5月,曼德拉總統應邀訪華,他是首位訪華的南非國家元首。

曼德拉的傳奇人生

古人言:「宰相肚裡能撐船」,作為一位當代偉人,曼德拉博大寬廣的胸懷備受世人敬仰。2000年,南非全國警察總署發生了這樣一件嚴重的種族歧視事件:在總部大樓的一間辦公室里,當工作人員開啟電腦時,電腦屏幕上的曼德拉頭像竟逐漸變成了「大猩猩」,全國警察總監和公安部長聞之勃然大怒,南非人民也因之義憤填膺。消息傳到曼德拉的耳朵里,他反而非常平靜,對這件事並不「過分在意」,「我的尊嚴並不會因此而受到損害」,並表示警察總署出現了這類問題,看來需要整肅紀律了。幾天後,在參加南非地方選舉投票時,當投票站的工作人員例行公事地看著曼德拉身份證上的照片與其本人對照時,曼德拉慈祥地一笑: 「你看我像大猩猩嗎?」逗得在場的人笑得合不攏嘴。不久,在南非東部農村地區一所新建學校的竣工典禮上,曼德拉無不幽默地對孩子們說:「看到你們有這樣的好學校,連大猩猩都十分高興。」話音剛落,數百名孩子笑得前仰後合,曼德拉也會心地笑了。巧用別人對自己的惡作劇,反用幽默活躍氣氛,在這里,幽默成為曼德拉博大胸懷的自然寫照,書寫著一個坦盪而豁達的胸襟,體現著一種包容萬事萬物的海量。

終生遺憾:

沒能成拳擊冠軍

曼德拉最喜愛的運動就是拳擊,年輕時曾參加過比賽。年逾八旬的曼德拉在談到「一生遺憾」時首先提到了拳擊運動,「我非常遺憾沒能成為一名世界級拳擊冠軍」。

人格魅力:

被譽為「全球總統」

即使在獄中,曼德拉也多次成為全球焦點,他的號召力和影響力遍及全世界。1981年,1萬余名法國人聯名向南非駐法使館發出請願書,要求釋放曼德拉;1982年,全球53個國家的2000名市長又為曼德拉的獲釋而簽名請願;1983年,英國78名議員發表聯合聲明,50多個城市市長在倫敦盛裝遊行,要求英國首相向南非施加壓力,恢復曼德拉自由。如此人緣無人能及,難怪有人稱曼德拉為「全球總統

曼德拉十大經典之語
●「讓黑人和白人成為兄弟,南非才能繁榮發展。」

●「在那漫長而孤獨的歲月中,我對自己的人民獲得自由的渴望變成了一種對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獲得自由的渴望。」——曼德拉對戰爭與和平擁有獨特的認識。

●「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一樣需要獲得解放。奪走別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見和短視的鐵柵囚禁著。」

●「我已經把我的一生奉獻給了非洲人民的斗爭,我為反對白人種族統治進行斗爭,我也為反對黑人專制而斗爭。我懷有一個建立民主和自由社會的美好理想,在這樣的社會里,所有人都和睦相處,有著平等的機會。我希望為這一理想而活著,並去實現它。但如果需要的話,我也准備為它獻出生命。」——1964年被判終身監禁時,曼德拉將審訊法庭變成了揭露種族隔離制度罪惡和喚醒廣大民眾的講壇。他那長達4個小時的聲明是這樣結束的。

●「在這次伊拉克戰爭中,我們看見了美國和布希的一舉一動,到底誰是世界的威脅?!」——曼德拉譴責美國總統布希肆意踐踏伊拉克主權。

●「你(柯林頓)如果不高興就跳進游泳池去吧!」——曼德拉最不喜歡別人對南非指手畫腳,1998年3月柯林頓訪問南非,在聯合記者招待會上,曼德拉公開表示南非將與古巴、伊朗、利比亞保持密切關系,並宣布不久將出訪伊朗,令與其並肩站在一起的柯林頓大為尷尬。

●「我已經演完了我的角色,現在只求默默無聞地生活。我想回到故鄉的村寨,在童年時嬉戲玩耍的山坡上漫步。」——退休後的曼德拉甘願做一個平民。

●「我想用樂觀的色彩來畫下那個島,這也是我想與全世界人民分享的。我想告訴大家,只要我們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戰,連最奇異的夢想都可實現!」曼德拉84歲時曾在南非舉辦了個人畫展,作品主題是監獄生活。在27年的鐵窗生活中,曼德拉用木炭和蠟筆繪畫來打發時間,漸漸形成了獨特畫風:線條簡單、色彩豐富。他最喜歡用畫筆講述自己的鐵窗故事,但並不選用「黑暗、陰沉」的顏色,而是明亮輕快的色彩,以此來表現自己樂觀積極的心態。

●「別擔心,放輕松,要快樂!」——85歲的曼德拉依然精神矍鑠,性格開朗。在這位嘗過近30年牢獄之苦的老人心中,自由就是幸福。·「從今往後,我的生活添加了兩個重要內容,第一個是格拉薩,第二個是到莫三比克吃大蝦。」——曼德拉與莫三比克前總統遺孀相伴晚年。

生活愛好

新鮮羊肉和玉米飯

在海灘散步

看夕陽西下

漢德爾和柴可夫斯基的音樂

兒童

有麥片粥、水果和牛奶的豐盛早餐

他最喜歡的食物是

——精製新鮮羊肉和阿瑪赫烏(Amarhewu,一種發酵玉米粉做的飯)

時尚服飾:

彩色襯衫引領潮流

在南非人民心中,曼德拉不僅領導全國人民,還引領時尚潮流。

彩色襯衫是典型的「曼德拉服」,充分顯示了老人心中的陽光與溫暖。

幽默風趣:

「你看我像大猩猩嗎?」

曼德拉:85歲的後領袖生活
對曼德拉來說,生命里沒有退休這兩個字,那些渴望教育的孩子們、那些沒有錢治療的艾滋病患者以及世界上遠未消失的戰爭硝煙都是他無法退休的理由

7月14日,當南非前總統、國際著名人道主義活動家納爾遜?曼德拉在巴黎國際艾滋病大會作完演講後,主席台下有示威者高舉標語,要求發達國家向貧窮國家提供更多的艾滋病治療援助。一位示威者甚至爬上主席台,向曼德拉說,「我們處在一個危機時刻,我們需要幫助與支持!」

站在主席台上的曼德拉笑了,一邊鼓掌為抗議者助威,一邊大聲念著他們的標語。曼德拉演講的主旨與抗議者的呼籲不謀而合,他對許多發展中國家人民得不到艾滋病治療感到憤怒。

這一天,距曼德拉85歲生日還有4天。

1999年,曼德拉完成5年任期後,搬出比勒陀利亞的總統府,住進了位於約翰內斯堡的新家。這位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世界上聲望最高的政治家之一正式開始了他的退休生活。但人民對曼德拉的期望、並不平靜的世界以及他自身的使命感決定了這位老人無法過上真正的平民生活,他忙碌的腳步從未停息。

不平則言
7月8日,當布希懷揣著支票本為改善美國的國際形象開始非洲之行時,曼德拉也選擇在此時出訪歐洲,避免與聲稱一直仰慕他的布希見面。

曼德拉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向美國的強權主義抗議。雖然歲月染白了曼德拉的雙鬢,27年的牢獄生涯使老人步履蹣跚,但老人的脊樑始終挺直,頭顱一直高貴地昂著。他一直在為建立一個更公平、更正義的世界而努力,當強權侵凌弱小時總能聽到老人的不平之音。

在伊拉克問題上,曼德拉態度明確,他認為伊拉克應該執行聯合國有關決議,銷毀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同時美國應該給和平一個機會,即使要動武,也必須得到安理會批准。因為他清楚地看到,如果美國繞開聯合國攻打伊拉克,世界將進入弱肉強食的叢林時代。而對以弱國、小國為主的非洲大陸來說,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一開始,曼德拉認為是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等鷹派在「誤導」布希,但當他發現布希一心一意想發動對伊戰爭時,他就明確地批評布希「無法正確地思考」,並在會見法國外長時盛贊法國總統希拉克,他說:「希拉克總統在伊拉克問題上採取了正確的態度。他沒有支持戰爭,而是支持和平。」為孩子和艾滋病患者 「化緣」

離開總統府後,人們並沒有因為曼德拉的卸任而降低對他的期望,而他本身閑不住的個性也使他無法停下忙碌的腳步。曼德拉基金會成立後,他將工作重點放在了改善農村兒童受教育條件和幫助解決艾滋病問題這兩個項目上。

曼德拉的努力已經碩果累累。在南非最貧困的東開普省,基金會和當地教育部門合作,改造和新建了15所「曼德拉學校」,學校有了新教室、新辦公室、新廁所,孩子們有了教材,空盪盪的圖書館了有了書籍,而且,那些窮人的孩子第一次在學校里看到了電腦,接觸了網際網路。

學校落成之際,也是曼德拉最高興的時候。每當他不辭勞苦乘坐幾個小時的直升機到達這些新落成的偏遠學校時,通常已經有無數遠道而來的人們等在學校外面迎接他們的馬迪巴(人們對曼德拉的愛稱)。目前這種模範學校已經超過100所,而曼德拉基金會的計劃是從2002年開始,在3年內使這類學校的數目達到300所,范圍擴大到整個南非。整個計劃所需資金都是曼德拉從國內外的各個大公司「化緣」而來。曼德拉不止一次地在開幕典禮上說,我只不過是個無權無勢的退休老人,但你們對我的熱愛和朋友對我的支持使我能繼續為大家做點事。
曼德拉同時也是一名投身艾滋病防治事業的先鋒,他和一位年輕的艾滋病女患者擁抱的照片在南非媒體上頻頻出現,呼籲大家不要歧視艾滋病患者,並積極為南非的艾滋病患者籌措資金。曼德拉基金會和南非的科研機構2002年聯合做的南非艾滋病蔓延情況的調查也是目前公認比較准確和權威的一份調查報告。

赤子之心樂天達觀

2003年5月5日深夜,非國大元老西蘇盧在約翰內斯堡的家中去世。相伴多年的朋友突然謝世讓曼德拉非常傷心。曼德拉和西蘇盧相識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在那些風雲激盪的日子裡,他們並肩戰斗,組織廣大黑人進行罷工,反抗當時政府的倒行逆施,並在羅本島上的監獄里共同渡過了漫長歲月。5月6日晚上,曼德拉基金會新址揭幕,當曼德拉出現在大家面前時,眉宇間的哀愁使他看上去衰老了許多,走路也有點踉踉蹌蹌,需要助手的攙扶。他那晚沒有開懷笑過,在為新址揭幕後不久就匆匆離去。

7月18日,曼德拉將迎來他的85歲生日,同行夥伴一個個的離去讓曼德拉意識到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但老人對此卻很坦然,他說:「我死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去最近的非國大黨支部登記。」

現在老人依然頭腦清晰,精神矍鑠,旺盛的精力有時連年輕人也自嘆不如。卡查利婭認識曼德拉的時候還是個18歲的姑娘,現在已經是個70多歲的老太太了,她依然驚嘆於曼德拉旺盛的生命力。她說:「我覺得他從不想放慢腳步休息一下,他總是想前進,前進,不停地前進。」

曼德拉當年監獄的看守、現在羅本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布蘭德也對他頑強的毅力印象深刻。他說當年的曼德拉總是早上5點就起床,然後做各種運動:俯卧撐、起立蹲下等。「我想他有著堅強的毅力,這使得他的生命如此堅強。」布蘭德說。

除了頑強的毅力,曼德拉還很幽默。今年1月,曼德拉在家裡會見新當選的南非小姐辛迪?奈爾。在擺好姿勢讓記者拍完照之後,老人慢悠悠地開口說: 「我今天還有點擔心……」看到成功吸引大家注意後,他接著說:「我擔心她的男朋友不高興,但後來一想,辛迪來見我這個老頭子,應該沒關系吧。」他居然賣了一個小小的關子,大家都笑了。

曼德拉,這位熱愛生活的老人,仍在不停步地開拓自己斑斕壯闊的人生。

曼德拉的小故事
南非的民族鬥士曼德拉,因為領導反對白人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白人統治者把他關在荒涼的大西洋小島羅本島上27年。當時盡管曼德拉已經高齡,但是白人統治者依然像對待一般的年輕犯人一樣對他進行殘酷的虐待。

羅本島位於離開普敦西北方向7英里的桌灣,島上布滿岩石,到處都是海豹和蛇及其他動物。

曼德拉被關在總集中營一個「鋅皮房」,白天打石頭,將採石場採的大石塊碎成石料。有時從冰冷的海水裡撈取海帶,還做採石灰的工作。他每天早晨排隊到採石場,然後被解開腳鐐,下到一個很大的石灰石田地,用尖鎬和鐵鍬挖掘石灰石。因為曼德拉是要犯,專門看守他的人就有3個。他們對他並不友好,總是尋找各種理由虐待他。

但是,當1991年曼德拉出獄當選總統以後,曼德拉在他的總統就職典禮上的一個舉動震驚了整個世界。

總統就職儀式開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辭歡迎來賓。他先介紹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然後他說,雖然他深感榮幸能接待這么多尊貴的客人,但他最高興的是當初他被關在羅本島監獄時,看守他的3名前獄方人員也能到場。他邀請他們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紹給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寬宏的精神,讓南非那些殘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無地自容,也讓所有到場的人肅然起敬。看著年邁的曼德拉緩緩站起身來,恭敬地向3個曾關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場的所有的來賓以至於整個世界都靜下來了。

後來,曼德拉向朋友們解釋說,自己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正是在獄中學會了控制情緒才活了下來。他的牢獄歲月給了他時間與激勵,使他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遭遇苦難的痛苦。他說,感恩與寬容經常是源自痛苦與磨難的,必須以極大的毅力來訓練。

他說起獲釋出獄當天的心情:「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介紹一部電影<再見,巴法納>

G. 鄧稼先我崇敬的名人300字

鄧稼先_我最崇敬的名人
每個人心裡可能都會有一個自己從心底敬佩,崇敬的人,這個人是自己的榜樣,是自己學習的目標。我的心中也有這樣一個人,他就是——「兩彈元勛」鄧稼先。

鄧稼先是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也是我國一個民族英雄,因為鄧稼先始終奮斗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讓我國在軍事方面強大起來,再數十年後,他又為國家創造了氫彈,再次讓我國在科學事業上再次飛躍。zw.liuxue86.com出國留學網為你提供 鄧稼先造原子彈和氫彈的時候,遇到了許多困難,許多技術上的困境,但他從不放棄,一直抱著堅定地信念堅持到底的研究科學技術,最好把國家的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因為從事的事業讓他會常常接觸有害物質鄧稼先的身體曾遭受過三次的傷害,導致他先後做了三次大手術。本來他的病是可以好起來的,但他沒有好好休
息,仍然堅持做實驗,要造好原子彈。因為他的身體堅持不住,所以在第三次的手術中,因大出血而死亡。他的潛心鑽研科學事業,忘我工作的精神,使我們感動不
已。我突然想起我自己在困難面前退宿的一件事

記得平時做數學作業的時候,總是會遇到難題把我困住,所以我放棄了。現在想想,自己為什麼這么輕易放棄地就被困難嚇倒?當我想起鄧稼先先生在造原子彈的時候遇到困難都沒有輕言放棄,而我卻讓一道小小的數學題被嚇到而放棄對比起來我是多麼的渺小呀!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會向困難低頭,只有少部分人抱著堅定的信念,堅持到底,直到勝利。

所以,從今以後,我一定要像鄧稼先先生學習,學習他忘我工作,遇到困難,自己解決,從不輕易放棄的精神。把我們中國的名族精神發揚光大。

H. 為什麼崇拜畫畫好的人

因為他們做到了你想做但又做不成的事,崇拜就是這樣產生的

I. 綜合性學習。「追星」已成為一種時尚。因為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這些名人,可能是偉人

①姓名:陳坤;
職業:演員;
事跡:出生在一個普通工人家庭,憑著內一股拼撞勁容兒,由職高生到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學生再到影視明星,歷盡艱辛。(答案不唯一)
②閃光點:自信自強,敢於拼搏,很有孝心。
至理名言:有媽媽在的地方就是家,就有幸福。
客觀理由:一個相對貧困的單親工人家庭的孩子,竟有如此大的雄心壯志,而且還成為一代影視明星,成功後首先想到的是母親,真是可親可敬。(意對即可)
③缺點:對弱熱群體關愛不夠,從未聽說過他為慈善事業捐過款。
看待:我們對名人,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既不能盲目崇拜,也不能求全責備。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只是他們可能在某一方面為社會作出了比較多的貢獻,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一生的各個方面都是值得我們肯定和學習的。(意對即可)

J. 《我最崇敬的人--竺可楨》怎麼寫

你是在學關於竺可楨的文章么?
如果是的話.
請你聯系課文:
寫法如下----
第一自然段:開頭簡介竺可楨內這個容人
第二自然段:寫竺可楨的一些貢獻
第三自然段:寫我對他的感想
第四自然段:結尾最好煽情,突出我非常崇敬他
以上是我的結論

閱讀全文

與崇敬的人美術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