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剪窗花的歷史
中國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紙出現的,但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回,通過鏤空答雕刻的技法製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
戰國時期出現使用皮革鏤花、銀箔鏤空刻花的,都與剪紙如出一轍,它們的出現都為民間剪紙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宋、元以後,剪貼窗花迎春的時間由立春改為春節,人們用剪紙表達自己慶賀春來人間的歡樂心情,這也就是後來春節剪窗花的由來。
窗花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宋朝、元朝逐漸流傳,逐漸成形。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時期。漢族傳統剪紙手工藝術的運用范圍更為廣泛,舉凡漢族民間燈彩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綉的花樣等等,無一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成再加工的。
民間剪紙之所以能夠得以長久廣泛的流傳,納福迎祥的表現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閉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災害等逆境的侵擾,激發了人們對美滿幸福 生活的渴求。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願望,便借托剪紙傳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