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撕紙拼貼蔬菜圖片幼兒園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區角活動作為幼兒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充分滿足幼兒的自由操作,能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游戲,進而對活動產生興趣,促進幼兒各個方面能力的發展。小班幼兒剛入園,分離焦慮產生,情緒很不穩定,容易沖動,經常會大哭大鬧,從小班幼兒新入園的特點出發,我們的區角活動將成為幼兒個別化學習的主要載體。同時,為了使幼兒真正在自主的游戲狀態中參與自主的個別化學習或小組學習,也使教師有的機會關注到每個幼兒的發展,從而幫助幼兒形成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習慣。一、積極開展豐富的區角活動為幼兒創設情境化的活動空間,即在主題背景下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幼兒在自然、逼真的游戲情境中反映和積累生活經驗,為孩子們的後繼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最終推動個體的發展。1、為幼兒營造生活化的情境。自然、逼真的情境對於幼兒經驗的回憶和再現起了很大的暗示和刺激,有了這樣的情境,才會使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他們剛剛從家庭來到幼兒園,一切對於他們來說都是陌生的。為了能使幼兒能高高興興上幼兒園,我們盡量在區角活動中為他們營造與其生活經驗相關的環境。如娃娃家:娃娃家的游戲是最貼近小班幼兒的認知經驗的,每位幼兒都可以成為娃娃家的主人。在娃娃家裡設置了兩室一廳的套房,有卧室、餐廳、衛生間,整個娃娃家的區域創設就是幼兒日常生活的再現。在「娃娃廚房」里,我們用廢舊布做了窗簾,貼上了很多蔬菜圖片,提供了整套的廚房用具供幼兒模仿擺弄;在「娃娃客廳」里,我們在牆壁上布置了花布,掛上了欣賞畫,放上了自製的沙發,靠墊,還用廢紙箱做了一台電視機;「娃娃卧室」的牆壁上貼上了很多孩子們帶來的「全家福」,添上了自製的小床、小桌子、放上了電話機,布置了媽媽的「梳妝台」;洗衣房裡,有自製的洗衣機、、小衣架等。當幼兒們看到這一切熟悉的情境時,都迫不及待地想進去玩一玩。從最初的簡單擺弄,到逐步地學著模仿成人的勞動,漸漸地,孩子們也能三三兩兩地玩一些簡單的互動小游戲。如:「家裡來客人了」、「寶寶生病了」、「給寶寶喂飯」等等,游戲內容日漸豐富。2、提供情境化材料。隨著孩子們對游戲環境和材料的逐步熟悉,游戲中出現了各種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連的情節。教師作為幼兒游戲的觀察者、合作者和支持者,及時幫助幼兒提供幼兒喜愛的材料,使幼兒在游戲情境中再現自己的生活經驗。如我們在建構區,提供牛奶盒和各種瓶罐供幼兒用來玩疊高游戲,搭建各種有趣的東西;操作區中的小調羹是用來喂小動物吃飯喝湯的,各種各樣的發夾頭飾給寶寶梳頭;益智類的游戲材料分別放在開放性的低矮的架子上,用筐、籃子、盤子等分類擺放。同時用圖案表示物品存放的位置,幫助幼兒輕松順利地取拿和收拾物品……幼兒通過在與老師和同伴的游戲互動中獲得新的經驗和情感體驗,這正是體現游戲價值的關鍵所在。3、實施情境化教育。我國傑出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教育即生活。」我們的區角活動對幼兒來說,就是幼兒現實生活的簡單在現,使他們能夠在自主的空間中表現和表達自己的認識和自己的想法。游戲中,孩子們依然稱呼老師為「老師媽媽」,而老師則根據幼兒在游戲中的身份來稱呼。如:奇奇爸爸、雯雯媽媽、佳佳姐姐等。這樣的稱呼不僅可以增強幼兒的角色意識,也可以很容易地讓幼兒發現游戲中角色的重復,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各種法來交流、協調,達成一致。有了生活化的稱呼,孩子們在寬松、自然的氛圍中表現出了自己各不相同的生活經驗。經常會聽到,孩子們在情急之下冒出的很多地方方言;每個孩子的個性在游戲中得以不加掩飾的張揚;孩子們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的認識和理解會通過他們的語言和行為表現出來;有時候更會暴露出自己在生活中的點滴壞習慣。老師在參與和指導的過程中,更注意游戲語言的運用,不留痕跡地加以暗示或以自身的行為進行示範和引導。久而久之,使孩子們更主動地投入到游戲情境中,產生了許多饒有趣味的生活情節。如:買水果看朋友;放鞭炮娶新娘;帶寶寶上醫院看病等等。孩子們在游戲中也能注意自己的行為,努力地學做一個「好爸爸」、「好媽媽」。二、把區角開設到大自然中去農村自然資源豐富,大自然中有取之不盡的材料,同時也是天然的活動區。農村中多的是土,用土做成泥,用泥做糖葫蘆,做饅頭,包餃子,做汽車,還可以撿樹葉,做標本,貼畫,拼畫……在大自然中,幼兒的想像力盡情放飛,創造力盡情地發揮,同時盡情感受大自然的美,體會大自然帶來的無限樂趣,這是在幼兒園那狹小的空間中所不能代替的。三、將活動區擴展到家庭之中現在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幼兒在幼兒園是「乖寶寶」,在家卻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長無奈,教師力不從心。我們把區角活動還擴展到幼兒家中。首先請家長為孩子開拓一片屬於孩子自己的天地,並提供豐富材料,讓幼兒自由畫、捏、剪、折。還可請家長為孩子提供勞動機會,比如幫家長摘揀蔬菜,幫家長做餃子或餃子皮。讓幼兒身臨其境,不僅豐富了生活經驗同時還增強了勞動意識,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四、活動實踐案例1、在娃娃家中,張善若抱著娃娃喃喃自語:「別哭,別哭,媽媽幫你洗澡」,說著,把玩具全倒到地板上,用裝玩具的框框當澡盆給娃娃洗澡,可過了一會她又去小廚房裡忙個不停,說要個娃娃給娃娃做飯。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小班幼兒年齡小,喜歡在一定的情景中進行區角活動,他們在活動中做飯往往伴隨著各種假想的心理和行為,常沉迷於自己假想的游戲情景中,把自己在區角活動中的活動想像為在現實情景中的活動,把自己當成了某一情景中的人物,努力模仿該人物的言行進行游戲。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因勢利導,在游戲的情景中加以引導。告訴幼兒洗澡久了娃娃會冷,要趕緊幫娃娃穿衣服,讓幼兒在游戲化的情景中學習各種自理動作,獲得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的提高。2、近期,我班的美工區在玩撕紙拼貼游戲,這天,我們又新投放了一些小塑料瓶,意在讓幼兒進一步運用撕貼的技能裝飾彩瓶。王一陳等幾位孩子正在嘗試新的玩法,這時,尹子辰小朋友進來了,他看了看新投放的瓶子,擺弄了一會兒,就拿起撕貼用的手工紙往瓶子里塞,塞滿了一個再換一個,王一陳看到了,好奇地盯著他看了一會兒,也放下手中的活兒效仿起來,旁邊的幾個孩子見狀也紛紛圍了過來,模仿他們的樣子玩起塞瓶子的游戲,不一會,桌上便擺滿了一堆被各色手工紙塞得滿滿的瓶子,美工區內的撕貼活動就這樣變成了塞瓶子活動。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愛模仿是小班幼兒在區域活動表現出來的另一個特徵,他們喜歡模仿教師、家長和同伴,尤其是喜歡模仿同伴的言行,當看到同伴有了不同的言行時,他們容易放棄原有的行為而去模仿同伴的行為,這種模仿是幼兒的一種學習方式,小班幼兒的經驗,技能等往往是通過模仿而獲得和發展的,模仿成為小班幼兒學習的動機,也成為小班幼兒學習,成長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充分發揮同伴的榜樣作用。在發現這種情況時可以平行介入幼兒的活動,用正確的方法裝飾彩瓶,一邊做還可以一邊自言自語,引起孩子的注意:「我要裝飾一個五彩的瓶子,掛在窗口,那肯定很漂亮的……我要一小塊一小塊地撕,密密地貼在瓶子上,這樣會更好看……」等,這樣孩子就會很自然的模仿老師的動作,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了。另外,教師可以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模仿能力強的孩子,也可以充分利用同伴作品的展示為幼兒提供模仿學習的樣本,促進幼兒夥伴間的相互影響和學習。此外,對於能力強的幼兒,教師在尊重他們好模仿的認知特徵的同時,更要善於啟發和引導他們同中求異,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3、早上幼兒陸續來園後,各自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游戲玩。班上的燕樂軒來園後就到益智區的櫃子上拿起了「開百寶箱」游戲的大盒子和鑰匙。我就留意起他的游戲行為,因為前兩天我已看到他玩過這個開鎖的游戲,可就是沒能打開鎖,沒有拿到裡面的「寶物」。燕樂軒一手拿著套在箱子上的鎖,一手拿著鑰匙在試。因為在這個箱子上開了六扇門,有六把鎖,所以要開掉這個鎖有一定的難度,要用鑰匙一個個試過來。第一個鑰匙試下來不行,第二個再來試,試到第三個時這個鎖竟然開掉了,孩子欣喜若狂地喊了起來:「老師這個門我開掉了。」「看看裡面有什麼寶貝」我也高興地應了他一聲。「一隻漂亮的玩具熊,哈哈!」看他那樣子別提有多高興了。我想讓他繼續游戲,就說:「百寶箱里還有許多寶物呢,你再找找。」於是他又拿起鑰匙試著開其它的鎖。開鎖的游戲對我們小班幼兒相對較難,但也可以嘗試,只不過教師不要操之過急要善於等待,等待孩子自主玩耍,孩子在一次次的動手操作過程中,他的動手能力提高動也逐步精細化。通過一個階段的區角活動的開展與實踐,孩子們的變化是令人驚喜的:從不肯上幼兒園到周末都要吵著來幼兒園玩;從聽不懂老師的話到能大膽地用普通話表達自己的想法;從頓頓飯要大人喂到自己動手吃完飯、菜、湯;從隨意在教室內外亂跑到學會安靜地聽老師講話;從看到想要的就搶到會在同伴身邊等一等……實踐帶來的變化使我們看到富有情境的區角活動對於小班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所起到的推動作用。我們的區角活動僅僅是開始,但也看出區角活動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優越性,深受幼兒的喜愛,更有利於幼兒的發展。區角活動將成為我們小班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喜歡上幼兒園的橋梁和紐帶,為了孩子更好的適應明天,適應社會新環境,我們將一直努力為幼兒創設適宜的區角活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