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中語文的 表達方式 表現手法 修辭方法 都有什麼啊作用是什麼
一、表達方式
1、記敘
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在寫事文章中應用較為廣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表達出來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表達方式。詳情可參考詞條記敘文。
2、說明
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 江河 、植物、文具、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3、議論
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通過講事實、說道理等方法對人物或事情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通常帶有較強的主觀色彩。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4、描寫
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包括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細節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等),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的形態、動作或景物的狀態等具體特徵描繪出來。
一般分為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5、抒情
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具體指以形式化的話語組織,象徵性地表現個人內心情感的一類文學活動,它與敘事相對,具有主觀性、個性化和詩意化等特徵。
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並通過在意識中對現實的審美改造,達到心靈的自由。
抒情是個性與社會性的辯證統一,也是情感釋放與情感構造、審美創造的辯證統一。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二、表現手法
1、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所謂托物言志,也稱寄意於物,是指詩人運用象徵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繪客觀上事物的某一個方面的特徵來表達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採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徵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寫好這樣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與「志向」 「物品」與「感情」的內在聯系。
2、側面描寫
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即間接地對描寫對象進行刻畫描繪。
通常情況下,文學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畫多採用正面描寫的手法,即直接通過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去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時恰當地藉助一些側面描寫,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寫無法替代或者很難達到的藝術效果。
3、正面描寫
正面描寫一般包括動靜描寫,虛實描寫,色彩渲染描寫,觀察角度變化描寫 ,點面結合描寫五種描寫方法;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方面進行的直接描寫。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或小說更加生動和感人。
4、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不同於托物言志。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過景物來抒情,是一種寫作手法。
它的特點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在文章中只寫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寫代替感情抒發,也就是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5、象徵
借用某種具體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這種以物征事的藝術表現手法叫象徵。象徵的表現效果是:寓意深刻,能豐富人們的聯想,耐人尋味,使人獲得意境無窮的感覺;能給人以簡練、形象的實感,能表達真摯的感情。
三、修辭方法
1、比喻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是修辭學的辭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國古代稱為「比」、或者「譬(辟)。著名文學理論家喬納森·卡勒為比喻下的定義:比喻是認知的一種基本方式,通過把一種事物看成另一種事物而認識了它。
2、比擬
比擬的辭格是將人比作物、將物比做人,或將甲物化為乙物。運用這種辭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辭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寫得神形畢現,栩栩如生,抒發愛憎分明的感情。詩歌、小說、散文、寓言、童話等經常使用比擬的辭格。
3、擬人
人修辭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
4、排比
排比是一種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利用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和語氣相同的片語(主、謂、動、賓)或句子並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並排(兩段即可),達到一種加強語勢的效果。
排比的修辭功能可以概括為「增文勢」「廣文義」。排比項誹迭而出,語氣一貫,節律強勁,各排比項意義范疇相同,帶有列舉和強化性質,可拓展和深化文意。
5、誇張
誇張,是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的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誇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
誇張可分為"普通"類和"超前"類。誇張是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徵,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修辭手法,也叫誇飾或鋪張。指為了啟發讀者或聽者的想像力和加強所說的話的力量,用誇大的詞語來形容事物。
② 高中語文排比句。
即使厚重的夜幕擋住你滿天星斗,但擋不住你心中的燈火。做真正的自我,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絕唱;
即使歲月的樊籬擋住你堅強的身軀,但擋不住你忠貞的信念。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平的水中離騷。
③ 高中語文龍頭鳳尾,要排比和有點文採的,文藻華麗一些的
您要的是精彩開頭和結尾吧!
開頭:
01、站在歷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歷史溝渠:楚大夫沉吟澤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揚鞭東指,壯心不已;陶淵明悠然南山,飲酒採菊……他們選擇了永恆,縱然諂媚誣蔑視聽,也不隨其流揚其波,這是執著的選擇;縱然馬革裹屍,魂歸狼煙,只是豪壯的選擇;縱然一身清苦,終日難飽,也願怡然自樂,躬耕隴畝,這是高雅的選擇。在一番選擇中,帝王將相成其蓋世偉業,賢士遷客成其千古文章。
●02、巴爾扎克說過「不幸,是天才的進升階梯,信徒的洗禮之水,弱者的無底深淵」。
風雨過後,眼前會是鷗翔魚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荊棘,前面就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登上山頂,腳下便是積翠如雲的空濛山色。
在這個世界上,一星隕落,黯淡不了星空燦爛,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
人生要盡全力度過每一關,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不可輕言放棄。
●03、只有啟程,才會到達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會獲得輝煌的成功,只有播種,才會有收獲。只有追求,才會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04、雖然你現在還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堅韌不拔,終會成為參天大樹;雖然你現在只是涓涓細流,然而只要鍥而不舍,終會擁抱大海;雖然你現在只是一隻雛鷹,然而只要心存高遠,跌幾個跟頭之後,終會佔有藍天。
●05、冰心說道:「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
●06、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然後才被生活打敗;樂觀的人,先戰勝自己,然後才戰勝生活。悲觀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樂觀的人,所受的磨難無量,前途也無量。在悲觀的人眼裡,原來可能的事也能變成不可能;在樂觀的人眼裡,原來不可能的事也能變成可能。悲觀只能產生平庸,樂觀才能造就卓絕。從卓絕的人那裡,我們不難發現樂觀的精神;從平庸的人那裡,我們很容易找到陰郁的影子。
●07、堅持的昨天叫立足,堅持的今天叫進取,堅持的明天叫成功。
●08、如果只看到太陽的黑點,那你的生活將缺少溫暖;如果你只看到月亮的陰影,那麼你的生命歷程將難以找到光明;如果你總是發現朋友的缺點,你么你的人生旅程將難以找到知音;同樣,如果你總希望自己完美無缺,假設你的這一願望真的能如願以償,那麼你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缺點。
●09、喜馬拉雅直沖霄漢,可上面有攀爬者的旗幟;撒哈拉沙漠一望無垠,可裡面有跋涉者的腳印;阿爾卑斯山壁立千仞,可其中有探險者的身影;雅魯藏布江湍急浩盪,可其中有勇敢者的故事。
●10、流逝的日子像一片片凋零的枯葉與花瓣,漸去漸遠的是青春的純情與浪漫。不記得曾有多少雨飄在胸前風響在耳畔,只知道滄桑早已漫進了我的心爬上了我的臉。當一個人與追求同行,便坎坷是伴,磨難也是伴。
●11、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命有否泰變化,年有四季更替,熬過長夜,你便能見到黎明,飽受痛苦,你便能擁有快樂,耐過寒冬,你便無須蟄伏,落盡寒梅,你便能企盼新春。
●12、沒有藍天的深邃,可以有白雲的飄逸;沒有大海的壯闊,可以有小溪的優雅;沒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綠。生活中沒有旁觀者的席位,我們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聲音。
●13、或許是命運的不幸註定要將自己繽紛多彩的夢撞碎;或許是天地的無情終歸要將自己繼日的辛勤當做泡影放飛,或許是許許多多的難以理解卻又實實在在的障礙與挫折早已將意氣豐發的拼搏與百折不撓的進擊化為道道憂愁陣陣孤寂,那麼就請在凄慘中反省我們自己吧!
14、「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明艷;而當初的芽,卻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冰心語)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那麼我們就應該在剛剛起步的時候,用我們無悔的付出,去澆灌隔那剛剛萌芽的種子。
●15、每一滴水都折射出一個多彩的世界,每一雙眼睛都嵌進一個多彩的世界,每一條泛著清麗的旋律的小溪都閃爍著美的光輝。不要空嘆人世的無奈,且用美麗的心情來看待人世的繁華多彩,細細品味那無處不在的美吧!
●16、也許你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堅忍不拔。終會成為參天大樹;也許你只是一條涓涓小溪,然而只要鍥而不舍,終會擁抱大海;也許你只是一隻雛鷹,然而只要心存高遠,跌幾個跟頭,終會翱翔藍天。
●17、當雛鷹尚嗷嗷待哺於巢穴之中,觀望藍天白雲之時,它已有了夢想,那就是振翅九霄,與藍天搏擊,與白雲共舞;當駿馬休憩於柵欄之中,昂首長嘶之時,它也已有了夢想,那就是奮蹄原野,馳騁天下。
●18、冰雪覆蓋的時候,我們需要一團火來取暖;暗夜無邊的時候,我們需要點點星光來取暖;前途茫茫時,我們需要一盞航燈來取暖……四季輪回,心裡濾不去的是煩惱和憂愁,腳下略不去的是艱辛和傷痛。寒天冷日,讓我們用什麼來溫暖迎風而立的自己?留些真誠給自己取暖吧!
●19、大海如果失去巨浪的翻滾,也就失去了雄渾;沙漠如果失去了飛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壯美;人生如果失去了真實的歷程,也就失去了意義。
●20、一條幽徑,曲折迂迴中總會激起心曠神怡的嚮往;一波巨瀾,潮起潮落時更能疊出驚心動魄的鳴響;一個故事,遺憾悲婉里才有肝腸寸段的凄涼;一種人生,跌宕困頓中方顯驚世駭俗的豪壯。
結尾:
1、自然式結尾。
這樣的結尾很容易,事情記敘完了,結果也出來了,文章也就結束了,這就是自然式結尾。如:《游筆架山》的結尾:
太陽偏西了,我們也有點累了,便一起乘車,帶著在筆架山遊玩的快樂,踏入歸途……
2、總結式結尾
事情記敘完了,總結一下收獲,常用遞進關系的復句來說說自己的收獲或感受。比如:《記一次有趣的蛋殼實驗》的結尾:
這次蛋殼實驗真是太有趣了!不但鍛煉了動手的能力, 而且還從中明白了「力的集中與分散」的道理,收獲太大了!所以我喜歡這樣的實驗!
3、啟發式結尾(也稱「明理式」)
這種結尾是把通過某件事之後所得到的啟示、明白的道理寫出來,起到點明中心的作用。比如:《一件小事》的結尾:
這件事過去很長時間了,但我卻銘記不忘。事情雖然小,但它給我的啟發卻很大,因為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人不論做錯了什麼事,只要認識到錯了,而且敢於承認,勇於改正,那就一定有新的開始,一定會進步的。
4、疑問式結尾(也稱「反問式」)
事情結束了,作者為了強調自己明白的道理或啟示,故意用問句或反問句收尾,既表白了自己的意願,又激發讀者的思考,起到強化中心的作用。比如:《真正的友誼》的結尾:
我們終於和好了,而且通過這件事,更讓我們明白了以誠相待,寬容諒解才是友誼的基礎。朋友,您說是不是這樣啊?
尾句也可以這樣說:「朋友,難道您不這樣認為嗎?」
④ 急!!!求高中語文所有修辭手法。
修辭有很多類的,但是在高考考試說明裡面規定只考查以下八種。希望對你有點幫助。專
1比喻:形屬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
5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⑤ 請按高中語文必修課本上出現的「話題」為素材,寫出10句排比句。謝謝!
關愛關愛是一個眼神,給學生無聲的祝福;關愛是一縷青風,給學生身心的舒暢;關愛是一場春雨,給學生心田的滋潤;關愛是一句問侯,給學生春天的溫暖。
感恩
如果說愛是三月淅瀝的春風,感恩就是小草吐露的新綠;如果說愛是初夏生機的日光,感恩就是材木成長的濃綠;如果說愛是冬日潔白的雪花,感恩就是顆粒飽滿的小麥;
贊美
您不是雨露,卻帶來了新生的希望;您不是泉水,卻帶來了生命的甘甜;您不是太陽,卻帶來了人間的溫暖。
您如同溪流,沒有江河奔騰的浪花,也沒有大海壯闊的波瀾,但山石間的那點叮咚,是您歡快的旋律。
您如同星星,沒有太陽耀眼的光芒,也沒有月亮迷人的浪漫,但夜空中的那點光亮,是您生命價值的閃現。
您如同沙礫,沒有大山的偉岸,也沒有溪流的悠閑,但山水間的那點鋪墊,是您默默的奉獻。
您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風,您的眼淚是世界上最名貴的珍珠,您的皺紋是辛苦歲月霜雪雨的刻痕;您的畫像是勇敢和堅韌的象徵;您的關懷,讓我們感受到長輩的慈愛;您的鼓勵,讓我們揚起了奮斗的風帆;您的淵博,讓我們沐浴了知識的陽光;您的奉獻,讓我領略了師德的風范。
您好比一架穿梭機,能帶我們穿越歷史長河;您好比一把鑰匙,能幫我們打開迷惘的心鎖;您好比一顆啟明星,帶領我們走向灑滿陽光的天堂。
1、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
如果你是一棵大樹,就撒下一片陰涼;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潤一方土地;
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綠意。如果你是一朵鮮花,就點綴一角夜空。
如果你是一片白雲,就裝扮一方晴空。如果你是一隻蜜蜂,就釀造一份甜蜜;
如果你是一縷陽光,就照亮所有黑暗。如果你是一絲清風,就吹走世間的塵埃。
如果你是一陣春風,就吹綠田野的莊稼。
2、幸福
幸福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掛;幸福是「春種一粒粟,秋收千顆子」的收獲。
幸福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幸福是「奇聞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愉悅。
幸福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奉獻;幸福是「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聖潔。幸福是「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壯。幸福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幸福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氣節。
3、大自然的語言豐富多彩:
從秋葉的飄零中,我們讀出了季節的變換;從歸雁的行列中,我讀出了集體的力量;
從冰雪的消融中,我們讀出了春天的腳步;從穿石的滴水中,我們讀出了堅持的可貴;
從蜂蜜的濃香中,我們讀出了勤勞的甜美。
4、成功與失敗
⑥ 高中語文作文; 關於【優點和缺點】這種作文的排比句................
有的會認為缺點是不能和優點相提並論的。可我告訴你,你的想法是錯的。有時,人是沒有任何缺點的,優點和缺點都是優點只不過是兩種優點。它們就好象白銀與黃金相比,人們往往重視黃金一樣。比如:謹慎和勇敢相比,人們會認為謹慎是缺點,而勇敢是優點。可我認為謹慎也是一種優點,而勇敢是另一種優點。
人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沒被咬過的地方是優點,被咬過的地方是缺點,
…………………………………………………………………………………………………………
望採納= =
⑦ 高中語文,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有什麼
(三)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
一、渲染和烘托
渲染本來是國畫的一種手法,在需要強調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塗抹畫面,顯出物象陰陽向背,以加強藝術效果。詩歌則往往用來對環境、景物等進行描寫,這些描寫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如孟浩然《早寒有懷》:「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遙隔楚雲端。鄉淚客中盡,歸帆天際看。迷津預有問,平海夕漫漫。」這首詩寫寒秋時節詩人漫遊長江下游時所產生的思鄉的悲哀和對前途的迷惘。首聯「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寫出深秋時節的景象。木葉漸脫,北雁南飛,北風呼嘯,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颯的氣氛。詩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從正面極力描寫秋寒,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國山水畫的傳統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塗抹,使物象明顯突出。用在詩文中則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如杜甫《秋興八首(其一)》:「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首聯從大處落筆,寫深秋的蕭殺凄涼景象,頷聯寫天上地下,江間關塞,到處驚風駭浪,動盪不安,蕭條陰晦,這種景象使詩人翻騰起伏的憂思和胸中的鬱郁不平形象地表現出來。這些景物描寫是從側面著意,用筆墨於景物,實則形象地襯出詩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很多時候渲染烘托合說,並不意味著兩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說明這兩種表現手法往往緊密結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詩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過景物(意境)來烘託人物情感。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懷》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颯的氛圍,再通過這種氛圍烘托出詩人思歸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緒。杜甫《秋興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種沉鬱悲壯、蕭條涌動的濃重悲涼的氛圍,再以這種氛圍烘托內心的情感。
二、對比和襯托
襯托則是利用事物間的近似或對立的條件,用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襯的事物顯得更加突出、形象。襯托有正襯、反襯兩類。利用事物的相似條件來襯托就是正襯;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就是反襯。它強調的是通過比照「襯」出其中的一個。如崔護《題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是一首抒情詩,在看似敘事中作者通過去年今日和今年今日的對照,凸顯出今年今日此時此刻桃花「依舊」而人面不再的那種感傷之情。這里重點是通過比照,以去年的歡快襯托(反襯)出今年的落寞感傷悵然無奈!
對比則是把對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後相敘,加以比照,來使人從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強烈而清晰地傳達出詩人所要表達的意旨,以增強藝術效果的表現手法。它強調的是通過比照更鮮明強烈地表達某種意旨。如李白《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歸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唯有鷓鴣飛。」詩人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今昔對比形成強烈的反差,讓讀者清晰的感受到歷史盛衰的無常。這里重點是通過今昔兩種境況的對照,使人從中清晰強烈地感受到某種哲思,而不是為了突出其中的某一種境況。
對比和襯托都有對照的意味,都是通過對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感)進行對照來完成。但是對比僅限於相對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對照,而襯托還可以是相似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對照。對比通過對照落腳點不在於相互對照的任何一方,而是從對照中昭示某種情感認識;襯托通過對照落腳點在於凸顯相互對照的某一方。
三、襯托和烘托
襯托前面已經介紹。不論哪種襯托,強調的都是兩個事物通過比較而使其中一個更加凸顯。落腳在一個「襯」,特別強調由相近或相對的事物進行對照。如前面舉過的崔護《題都城南庄》,詩人把「人面桃花相映紅」與「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兩種相對的情景進行對照,表達內心的悵然落寞。通過這兩種同「質」的事物的對照,用去年今日的歡愉來襯托凸顯出今年今日的感傷。
烘托前面也已經作了介紹,它強調的是對一種事物從側面著意進行描述或鋪排,來使該事物形象更突出。落腳不一定是由相近或相對的事物進行對照,而強調側面地對該事物進行「烘」。如前面所舉的孟浩然《早寒有懷》,前兩聯描寫景物,渲染出一種意境氛圍;後兩聯抒發自己那種思鄉的愁緒和前途渺茫的愁苦。雖然意境格調和心情有一種內在的相似性,但兩者不是同「質」的相近或相對的事物,不存在通過對照凸顯一方的關系,所以不是襯托。寒冷凄颯的意境氛圍,對於作者的心緒情感而言就好像一種外在的側面修飾裝點,這種意境氛圍就散發著作者心中的憂思和迷茫,雖然看似寫景,但實是在從側面從外沿描寫作者情感。所以景物描寫意境渲染對於作者的情感表達是一種烘托。
襯托和烘托都是著眼於「托」,即使某種事物某個形象某中情感得到凸顯。但是兩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襯托主要通過對該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與其相似或相對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對照映襯來完成;烘托主要通過對該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側面的描寫來實現。
襯托,就是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別的東西來陪襯和對照的修辭手法。襯托,若就襯體與主體的性質與關系而言,可分為正襯與反襯這兩種。
正襯,即是用一與本體事物一致的觀點或景物,從正面去陪襯、烘托本體事物的格式。
例如「古人尚能」頭懸梁,錐刺股「孜孜不倦的學習,你們為了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一定會天加專心致志,廢寢忘食,刻苦攻關。(郭沫若《科學的春天》)
該例拿古人「頭懸梁,錐刺股」的勁頭,來襯托今天有理想的青年會更加「刻苦攻關」的鑽研精神。這是「正襯」。
反襯,即是把一種與本體事物相反或對立的觀點、事物從反面去陪襯烘托本體事物的格式。
例如「當你下馬坐在一塊岩石上吸煙體息時,雖然林外是陽光燦爛,而在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卻閃著煙頭的紅火光。(碧野《天山景物記》)
該例以作者騎馬進入天山原始森林能看到閃著煙頭的紅火光,突 出森林成長茂密、林子陰暗,這是「反襯」。
常言道:「紅花雖好,也要靠綠葉扶持。」這句話很能說明襯托的道理。寫文章亦如此,運用襯托這一技巧,會把所描寫的對象表現得更加鮮明突出。而襯托在其體運用中,主要又有兩種類型。
以景襯情,即通過具體生動的景物的描寫,來烘托渲染人物的感情或人物的性格。
例如:
①時候既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縫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 (魯迅《故鄉》)
這段文字描寫了故鄉荒涼、冷落、窒息的景象,襯託了「我」的悲涼心情。這里是以景襯情。
②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孫犁《荷花澱》)
該例通過對水生嫂編織蘆席的景物描寫,渲染了一種清新寧靜的氛圍,烘託了水生嫂勤勞純朴、溫順善良的形象,這里是以景襯人。
以動襯靜,即通過具體的聲音或行動的描寫,來烘托渲染幽靜的自然環境或恬靜的內心世界。
①騎馬穿行林中,只聽見馬蹄濺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聲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靜。 (碧野《天山景物記》)
該例用騎馬穿行林間能聽到蹄濺起的水聲,來襯托天山森林處人跡罕至、幽深僻靜。
②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櫞破屋來住著,早晨走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 (郁達夫《故都的秋》)
以秋天坐在院子里能聽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來襯托出周圍環境的寧靜及作者悲涼的心境。
此外,襯托的方法還可以舉出一些,如以小襯大、以美襯美、以反襯正、以虛襯實、以賓襯主、以惡襯善、以正襯正等。
對比是把互相矛盾對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修辭格。對比可以截取兩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的方面,兩相比較,使形象美醜顯得更加鮮明,雙方特點比得更加顯著,正反道理說得天加深刻,矛盾問題揭得更加尖銳。對比,從內容分,有兩體對比、一體兩面對比兩種。
兩體對比,就是把相反、相對的兩種人物、兩種事物放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
①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臧克家《有的人》)
②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不過是蒼蠅。 (魯迅《戰士和蒼蠅》)
這兩例,是兩種人物的對比。例①,通過對照、比較,更顯得魯迅先生的偉大,反動統治者的渺小,更能湟起我們愛憎的感情。例②,通過對照、比較,肯定、贊揚了堅持真理的革命戰士,否定、斥責了誣蔑革命的反動奴才。又如:
③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④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分炭直。(白居易《賣炭翁》)
這兩例,是兩種事物的對比。例③通過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統治者窮奢極欲的憤怒,對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它使我們看到了封建社會尖銳的階級矛盾、對立。例④,「一車炭,千餘斤」,說明物質之多,「半匹紅綃一丈綾」,說明價值之少,兩相比較,揭露了宮市的掠奪性質,表現了詩人對人民疾苦的同情。
兩面對比,就是把一種事物的相反或相對的兩面放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
例如:
①這些人,馬克思主義是有的,自由主義也是有的:說的是馬克思主義,行的是自由主義;對人是馬克思主義;對己是自由主義。
②他把手放在小寶的「和尚頭」上摩著,他的被窮苦弄麻了的老心裡勃然又生出新的希望來了。 (茅盾《春蠶》)
③我們的戰士,對敵人這樣狠,而對韓鮮人民是那樣的愛,充滿國際主義的深厚感情。 (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④在擔負主要領導責任的觀點上說,如果我們黨的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鬥力量,……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
這些例子,例①非常具體地批評了自由主義者的兩面性;例②用「老」心理以突出「新希望」;例③將志願軍戰士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對舉出來,贊美我們戰士愛憎分明;例④「系統」與「零碎」、「實際」與「空洞」這些兩相反對的概念對比著說,否定一面,肯定一面,使得觀點更鮮明、意思更突出。
對比根據結構標准,參考傳統分類法,又可分為平比與差比兩小類。
平比,指兩件事物平等並列地比較,往往採用並列句式。例如:
①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毛澤東《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
②今天,我們對人民,溫馴得像對母親;明天,才會用嚴酷的炮火,把入侵的敵人燒成灰燼! (李瑛《雪夜》)
例①用並列句式對比「虛心」與「驕傲」的不同結果,利弊立顯。例②句式相同,通過對比,揭示人戰士對人民溫順,才會對敵人嚴酷的道理;使戰士性格的兩個方面更加鮮明。
差比:指兩事物有輕重差別地比較。差比則黨常採用轉折句式,或遞進句式。例如:
③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是多麼高尚啊!(楊朔《荔枝蜜》)
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例③用「轉折句式」差比,揭示了蜜的工作與生活貌似「渺小」,實則「高尚」的普通真理。例④ 用「不及」關聯詞語表示差比,強調後者程度上比前者更深一層。
綜上所述,襯托與對比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甲乙對比,同時又互相襯托,甲襯乙,乙也襯甲;甲乙襯托,也含有某種程度的對比。也正由於它們有聯系,所以有些修辭著作中將它們合為「比襯」或「映襯」。但是襯托與對比的區別還是顯而見的。
①從甲乙兩者的地位來講,甲乙對比,一般說來,沒有明顯的主次之分,通過對比,相得益彰,兩者都更加鮮明突出。甲乙襯托,並不是所謂一半對一半,而是有主次之分,乙襯甲,甲為主體,乙為襯體,勇過襯托,使主體更加鮮明、突出。這是對比與陪襯的主要區別。
②從甲乙兩者的隱現來說,凡於乙對比,兩者必須都要出現,否則便達不到黑白分明的表達效果;而甲乙襯托,襯體必須出現,而主體則允許隱藏,可以明寫此而暗指彼,特別是像以動襯靜、以明襯暗等反襯,常常不出現主體。
③從甲乙兩者的類屬來講,凡甲乙對比,兩者要麼同一物體,要麼同一方面,否則便不可比;而甲乙襯托,兩者可以是同類屬的,也可以是不同類屬的,如以景襯情就是言此而意彼。對比與襯托,不僅是修辭方式,也是多種藝術的表現方法,戲劇、電影、繪畫、攝影、雕塑和音樂等,都經常用到它。如果運用恰當可以收到良好的藝術效果。
比喻: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性詞語) 種類:明喻 甲像乙。 本體、比喻詞、喻體三者明明白白都有。如: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彷彿、似、猶如……
暗喻 甲是乙。 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是、成了、變成"連接更多的時候,烏雲四合,層巒疊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罷。博喻 連用幾個比喻共同說明一個本體。雨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借代: 借代是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的修辭手法。這種修辭方式不直接說出要出說的人或事物。借代的種類: 1用事物的特徵代本體事物:紅眼睛原知道他家裡只有一個老娘。 2具體代抽象: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3專名代泛稱:我們的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 4部分代整體:詠罷低眉無寫處, 5結果代原因:專弄文墨,為壯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結果)運用借代必須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徵,借代的借體和本體事物不能出現。
借代和借喻異同點:它們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體不出現。不同點:借代的作用是"稱代"就是直接把借體稱為本體,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構成借代的基礎事物的相關性,要求借體和本體有某種關系。構成借喻的基礎是事物的相似性,要求喻體和本體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比擬: 比擬是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的修辭方式。包括把物當作人來寫(擬人);把人當作物來寫(擬物);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擬物)。擬人:事物人化。 擬物:甲物乙物化。嘎子豎起耳朵聽比擬和比喻的不同點:比擬是仿照被模擬的事物的特徵來寫本體。重點在擬。比喻是用喻體比方本體,重點在喻。比擬中本體和擬體彼此交融一體,本體必須出現。比喻中本體或出現或不出現,而喻體必須出現
誇張:誇張是為了達到某種表達的需要,對事物對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誇張的種類:擴大誇張、縮小誇張、超前誇張。 1擴大誇張: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大、多、高、強、深"的誇張形式。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2縮小形式: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小、少、弱、低、淺"的誇張形式。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 3超前誇張:在時間上把後出現的事物提前一步的誇張形式。看見這樣鮮綠的苗,就嗅出白麵包子的香味來了。注意:誇張要合理。同志們,你來看,我們力量大如天,腳下地球當球玩。要注意文體特徵,像科技說明文、說理文就很少用甚至不用誇張。
對偶: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對偶的種類: 1正對: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相稱的對偶形式。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相對、相反的對偶形式。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遞進、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根據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對偶分為: 1嚴式對偶:字數相等、詞性相同、結構相同(不能成分對句子)、平仄相對、不重復用字。如1、2句。 2寬式對偶:五條要求只要達到一部分就可以。不很嚴格,如3句。
對偶的結構: 1成分對偶:然而我的壞處,是在論時事不留面子,砭錮弊常取類型,而後者尤與適宜不合。 2句子對偶: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
對偶與對比的不同點: 1 對比的基本特點是"對比",對偶的基本特點是 "對稱"。 2 對偶主要是從結構形式上說的,它要求結構相稱,字數相等。對比是從意義上說的,它要求意義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結構形式如何。 3 對偶里的"反對"(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意義說是對比,就形式說是對偶,這是修辭手法兼類現象。
排比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來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的修辭方式。排比的種類: 1成分排比延安的歌聲……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 分句排比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純朴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3 單句排比 八路軍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趕下海。解放軍穿草鞋,把蔣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連穿草鞋,把香風毒霧腳下踩。 4 復句排比
反復(重現)為了表達強烈的感情,有意重復使用某個詞語句子或句組,這種修辭方法叫反復。 反復的種類: 1接連反復:等待著,等待著,載著你遺體的靈車,碾過我的心。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2間隔反復: 好個"友邦人士"!日本帝國主義的兵隊強佔了遼吉,炮轟機關,他們不驚詫;阻斷鐵路,追炸客車;捕禁官吏,他們不驚詫。中國國民黨統治下連年內戰,空前水災,買兒救窮,砍頭示眾,密密殺戮,嚴刑逼供,他們不驚詫。在學生情願中有一點紛擾,他們就驚詫了!反復的作用:強調作用,用於抒情寫景,感染力強。
雙關: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詞的多義性和同音的條件,有意識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辭方式。 1諧音雙關:我失驕楊群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楊實際上是指楊開慧,柳實際上是指柳直荀)。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情)卻有晴(情)。 2語意雙關:夜正長,路也正長,我不如忘卻,不說的好罷。
反語:反語就是說反話的方式來加強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方式。反語的種類: 1表示諷刺的反語: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屢血痕抹殺了。 ……實在是標致極了…… 2習慣性的反語: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 3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的反語:幾個女人有一點失望,也有一點傷心,各人心裡罵著自己的狠心賊。雙關和反語雖然都有表裡兩層意思,但是:反語的表裡意思是相反的;雙關的表裡意思是相關的。
對比: 是把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的方面並舉出來,相對比較的一種修辭方式。對比的作用在於同時使好的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映襯: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寫與之有關聯的事物,作為陪襯烘托的修辭方法。這種修辭方法按照和襯託事物之間所呈現得出來的關系不同,分為正襯和反襯。正襯:陪襯事物和主要事物朝著相同的方向變化。用荒涼蕭條的環境和氣氛,襯托悲涼的心情。反襯:陪襯事物和主要事物之間朝著相反的方向變化。用"……但我還以為船慢"反稱"我"的急切的心情。
頂真(頂針、聯珠)頂真是句末的詞語作下一句開頭的詞語的修辭方式。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頂真修辭格具有蟬聯續接的特點,這種語言方式適於表現客觀事物間的遞相依存的關系。只有事物確實具有這種關系時方可使用,否則就成了文字游戲了。
移用(移就)移用就是甲乙兩事物相關聯,就把本是用來形容甲事物的修飾語用來修飾乙事物的修辭方式。實際上就是詞語活用:方場中的建築,節奏其實是和諧不過的。(用形容音樂的和諧來修飾建築)常是把形容人的修飾語用到物上。移用和擬人:詞語的移用體現的是相關聯事物的修飾語的變化。而擬人則是側重把事物"人化"。
通感:(移就) 通感就是把人們的各種感覺(視感、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通過比喻或形容溝通起來的方式。分為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形容的通感:紅杏枝頭春意鬧。比喻的通感: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通感和移用的區別:移用側重於詞語在一定語境下替換;通感則側重在感覺上相移。 婉曲(委婉)是要表達的意思不直截了當說出來,而是用委婉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給讀者的修辭方式。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著他笑,有的叫:"孔乙己,你臉上又添新傷疤了?quot; 暗示"又挨打了"。 回環(迴文)回環就是用相同語句回環往復說明的一種修辭方式,形式上表現為詞語相同而語序相反。他爬起來跌倒,跌倒爬起來,繼續掙扎著前進。回環只有兩個語言片斷;頂真則不限於兩個。回環是甲-乙,乙-甲;頂真是甲-乙,乙-丙。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種修辭方式。也就是對本來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喚,並且跟他說話,一般可把它分為呼人、呼物兩種形式。雷鋒啊,你雖然生活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但人們從你身上,也從千千萬萬革命戰士的身上,看見了未來的人類,共產主義的人類。(呼人)啊,電!你這宇宙中最犀利的劍呀!我的長劍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長劍,你不能拔去我無形的長劍呀!(呼物)
互文:指古詩文的相鄰句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意思的一種修辭方法。 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徵、誇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
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 象徵等手法;
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
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
;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表現手法的分析是一種很泛的題目,答題時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要簡潔准確地答題,對有些題目如欣賞寫作技巧的題,應結合上下文語境、文章題材與體裁風格等來准確把握,選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說塑造人物的種種手法,如散文抒發情感的種種手法等,盡量抓到得分點。
表現手法主要分為三大類: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
抒情手法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
描寫手法分為:(1)襯托:正襯和反襯(2)聯想和想像也就是虛實結合;(3)對比(4)白描
修辭手法:(1)比興(先言他物引起所詠之物)(2)比喻(3)擬人(4)誇張 (5)雙關(6)用典(7)設問、反問和反語
對比"、"襯托"和"烘托".
詩歌中的"對比",是指把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並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現某種意境或情感.比如李白的<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詩人給我們展示了兩幅畫面:一幅是越王大敗吳國,凱旋而歸,戰士們個個脫下戰袍,換上了"錦衣",向國人炫耀他們的戰功,宮女們個個打扮得花兒一般,在宮殿里恣情歡樂;另一幅則是"只今惟有鷓鴣飛"———現在只有幾只鷓鴣在王城故址上飛來飛去,昔日的勝利、熱鬧早已煙消雲散.詩篇將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涼,通過具體的景物作了鮮明的對比,抒發了盛衰無常之感.對比手法的運用突出了主題,發人深思.
"襯托"指用事物間相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主體事物的手法."襯托"分為正襯和反襯.正襯是指利用事物間的近似條件來襯主體事物,比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這里詩人並沒有直接說天姥山怎樣高,而是用以高峻著稱的五嶽、天台來襯托天姥山,從而把天姥山寫得聳立天外,直插雲霄,壯麗非凡.反襯是指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主體事物,比如1999年高考試題選取了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其中"船尾跳魚撥剌鳴"一句就用了反襯.詩的前三句著力刻畫一個靜字,此句卻寫動、寫聲,似乎打破了靜謐之境,但給讀者的實際感受恰好相反,以動寫靜,愈見其靜,以聲襯靜,愈見其靜.詩句"蟬躁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對比"和"襯托"的區別在於:對比是相反或相似的兩種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現某種思?
⑧ 高中語文修辭手法有哪些
高中語文修辭手法有:
比喻:生動形象,化深奧為淺顯,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專,化無形為有屬形,化繁冗為簡潔。
誇張:突出特徵,強化感情;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擬人:化物為人,親切自然;生動活潑,具體形象。
對偶:結構對稱,形式整齊;節奏鮮明,章節和諧;高度概括,富有表現力。
排比:結構緊湊,文章貫通;增強文章的氣勢,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反復:突出內容,強化感情,增強感染力。
借代:生動活潑,使評議形象鮮明,利於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設問: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思考,加深理解。
反問:加強語氣,加重語勢;激發感情,加深印象。
引用:增添文句意蘊,豐富文章內容,增強說服力。
雙關:表達含蓄,語意豐富。
對比、襯托(正襯和反襯):突出所描寫事物的特點,突出作者的某種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題。
⑨ 請語文高手說下高中語文要掌握的修辭手法(如頂真等),最好附上例句及這種手法的特點!越詳細越好!謝謝!
八種常見修辭格
1.比喻
(1)比喻的特點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構成。構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
(2)比喻的種類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彷彿、猶如」等相聯結。例如:收獲的莊稼堆成垛,像穩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沒有比喻詞,常用「是」、「成了」、「變成」等聯結。例如: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的關系,就是箭和靶的關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但它不同於借代。借代取兩事物相關點,借喻取兩事物的相似點。例如:放下包袱,開動機器。
④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一本體進行比喻。例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分別從色彩、光華、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隱約閃爍、清新潔靜等相似點來描繪出荷花的美。)
==============================================
2.比擬
(1)比擬的特點及作用
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其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寫「人」或「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2)比擬的種類
①擬人。例如: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
②擬物。例如:咱們老實,才有惡霸,咱們敢動刀,惡霸就得夾著尾巴跑。
================================================
3.借代
(1)借代的特點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它強調兩事物間的相關點。其作用是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種類
①特徵代本體。例如:大鬍子凶神惡煞地吼叫著。
②具體代抽象。例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③專名代泛稱。例如:我們的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們要多讀點魯迅。
⑤部分代整體。例如: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⑥結果代原因。例如:專弄文墨,為壯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間萬事空,懶將白發對青銅。
⑧地名代本體。例如:延安還是西安?要劃清這種界限。
=============================================
4.誇張
(1)誇張的特點及其作用!
誇張指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要求使用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不能浮誇。其作用在於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
(2)誇張的幾種形式
a、擴大誇張。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b、縮小誇張。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誇張。例如:看見這樣鮮綠的麥苗,就嗅出白面饃饃的香味來了。
=============================================
5.對偶
(1)對偶的特點及其作用
對偶就是「對對子」,也稱「對仗」。它必須是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兩句間的關系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和條件等。其作用有:便於吟誦,有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
(2)對偶的幾種形式
①依內容分可分為正對、反對、串對。
正對: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相襯。
例如: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反對: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對。例如: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串對:又稱「流水對」。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例如: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為工對、寬對。
所謂工對,就是字數、詞性、結構、平仄、用字等嚴格按對仗要求;所謂寬對,就是基本符合對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說形式要求稍寬松一點。
③依結構分可分為成分對偶和句子對偶。
成分對偶。例如:山水本無知,蝶雁亦無情;但它們對待人類最公平,一視同仁,即不因達官顯貴而呈歡賣笑,也不因山野漁樵而吝麗嗇彩。
句子對偶。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
6.排比
(1)排比的特點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常用強調的同一詞語重復出現在各個短語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於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幾種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東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只有幾個學生上幾篇「呈文」,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誇獎,永遠「國」下去一樣。
b、句子排比。例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
7.設問
設問的特點
「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要確定答案。目的是強調問題,以引起人們注意,啟發人們進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麼色素呢?白色的花什麼色素也沒有。
又如:社會生產力有這樣巨大的發展,勞動生產率有這樣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麼?最主要的是*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
=============================================
8.反問
反問的特點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以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句末一般打問號,有的也可打感嘆號。
反問的形式有兩種:
(1)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們還有什麼可以驕傲的呢?
(2)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難道不是我們勞動群眾創造了人類世界嗎?」 一.比喻。
《手術台就是陣地》就使用了比喻的手法。這篇課文題目把「手術台」比喻為戰斗的「陣地」,形象地表達了「手術台」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突出了緊張、危急的氣氛,歌頌了戰斗在手術台前的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質和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二.擬人。
《大海的歌》使用了擬人手法。題目把無生命的大海當作有生命的「人」,能唱歌、傳情、表意。課題上使用了擬人手法,不僅使文章生動、活潑、有趣,而且富有人情味,閱讀起來別有一種趣味。
三.設問。
《幸福是什麼》使用了設問手法。運用設問手法在課題中提出問題,揭示了全文的中心,能夠引起讀者的注意,啟發思考,加深理解。
四.雙關。
《高大背影》使用了雙關手法。「高大的背影」表面上是寫那位不知名的叔叔長得高大,實際是講他樂於助人、品德高尚,令人敬佩。
五.引用。
《「你們想錯了」》使用了引用手法,是以課文中主人公的原話為題目。「你們想錯了」,不但是方誌敏烈士對敵人的嚴厲駁斥,反映了共產黨和國民黨人的本質區別,而且突出了中心,點明了主題。
六.倒裝。
《再見了,親人》使用了倒裝手法。這樣寫,不但渲染了氣氛,而且著力烘託了主人公與親人無比眷戀之情。
仔細研究品味課文中的標題,對於大家審題、擬題大有好處,希望大家在平時的學習中能多加留心。
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點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應由三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構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不能成立。
3 [語文基礎運用]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
⑵比喻的種類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彷彿、猶如」等相聯結。例如:收獲的莊稼堆成垛,像穩溫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沒有比喻詞,常用「是」「成了」「變成」等聯結。例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崗。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但它不同於借代。借代取兩事物的相關點,借喻取兩事物的相似點。例如:「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誇誇其談,滿足於一知半解,這種極壞的作風……還在我們黨內許多同志中繼續存在著。
④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一本體進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騎自行車翩翩而來的身著風衣的少女,是紅蝴蝶,是綠鸚鵡,還是藍孔雀?
⑶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為生動;或化深奧為淺顯;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冗長為簡潔。
⑷下列幾種情況,雖有「像」「彷彿」等詞,但不是比喻句。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親。(同類比較)
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她彷彿聽見了她的心臟跳得非常厲害。(表示想像)
我們這時代涌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剛、李向群等。(表示列舉)
⒉比擬
⑴比擬的特點
根據想像把物當做人,把抽象的概念當做人或物,或者把人當做物、把此物當做彼物來描寫。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擬的種類
①擬人(把物當人來寫)。例如: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②擬物(把人當物寫或把甲物當乙物寫)。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了出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
⑶比擬的作用
正確運用比擬,增加了語言的生動和形象性,可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對該事物的強烈的感情,從而引起共鳴。
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點
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事物的本來名稱,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關的事物的名稱來代替。
⑵借代的種類
①特徵代本體。例如:大鬍子凶神惡煞的吼叫著。
②材料代本體。例如: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③標志代本體。例如:誰料竟會落在「三道頭」之類的手裡呢,這豈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們要多讀點魯迅。
⑤綽號代本人。例如:「蘆柴棒」,去燒火!
⑥專名代泛稱。例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⑦具體代抽象。例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⑧部分代整體。例如: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⑶借代的作用
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⒋誇張
⑴誇張的特點
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要求使用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不能漫天浮誇,要給人以真實感。
⑵誇張的種類
①擴大誇張。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②縮小誇張。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誇張。例如: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
⑶誇張的作用
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鮮明地表現出作者對事物的感情態度,增加語言的生動性。
⒌對偶
⑴對偶的特點
八字數相等或大致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意義相關或相反的兩個短語或句子對稱的排列在一起。
⑵對偶的種類
①按內容可分為正對、反對、串對。
正對: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例如: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反對:上下句意思相對或相反的對偶形式。例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串對:又稱「流水對」。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例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4 [語文基礎運用]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
②按形式可分為工對和寬對。
所謂工對,就是字數、詞性、結構、平仄、用字等均按對仗要求;所謂寬對,就是基本符合對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寬松一點。
③按結構可分為成分對偶和句子對偶。
成分對偶。例如:山水本無知,蝶雁亦無情;但它們對待人類最公平,一視同仁,既不因達官顯貴而呈歡賣笑,也不因山野漁樵而吝麗嗇彩。
句子對偶。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⑶對偶的作用
①形式整齊,結構對稱,可以收到一種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詞句凝煉概括,富有表現力,能夠把相關事物間的關系表現得集中鮮明;是對立事物間的對比強烈,褒貶分明。
③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讀來琅琅上口,便於傳誦記憶。
⒍排比
⑴排比的特點
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
⑵排比的種類
①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淚的去了!同著四十幾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著數不盡的奴隸的凄苦,同著四塊錢的棺材和幾束稻草,同著幾尺長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著一手把的紙錢的灰,大堰河,她含淚的去了。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純朴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⑶排比的作用
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⒎設問
設問的特點
「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只問不答。目的是強調問題,以引起人們注意,啟發人們進行思考。
例如: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部隊,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⒏反問
反問的特點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以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句末一般打問號,有的也打感嘆號。
反問的形式有兩種
⑴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圍,使我艱於呼吸視聽,哪裡還能有什麼言語?
⑵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歷史上沒有一個反人民的勢力不被人民毀滅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嗎?
辨析幾種修辭手法
高考雖不強調從概念上分辨修辭格,但這並不等於連一般的理解也不需要了。不理解和掌握,怎麼能正確判斷修辭方法使用的正誤、優劣呢?又怎能談得上按要求和語境正確運用呢?對各種修辭方法進行理解時,最好用分組比較的方法,比較出同中有何異,異中有何同。
⒈借喻和借代
區別借喻和借代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⑴借喻的本質是「喻」,雖然它的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但隱含著可比的對象(即本體)。而借代的本質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種特徵來代指本體,並沒有可比對象。
⑵借喻因為是「喻」,一般可以補進「本體」和「喻詞」。借代則沒有可比物,無法這樣補進。
⑶借喻一般可以對未出現的本體起描寫作用。借代卻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詞大多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不能起描寫作用。
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現了「××像××」地比喻句,後文直接使用喻體,這就成了借代了。
⒉比擬和比喻
比擬和比喻的相似之處在於均涉及甲、乙兩事物相比,甲、乙兩事物有可「比」性。
比擬和比喻的不同在於:
⑴從意義上看,比喻的重點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兩事物的相似點;比擬的重點則在「擬」,即「比作、當作」,它直接把甲當乙來描述。
⑵從形式上看,比喻的喻體往往以名詞性詞語的形式出現,表示一種實體。比擬中起比擬作用的部分則是描述性的,其表現形式為動詞性詞語或形容性詞語。
⒊排比和對偶
排比與對偶的不同主要表現在:排比必須有三項或三項以上構成,而對偶僅限於上下兩句;排比在字數上無嚴格要求,只要求結構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對偶則要求字數相等或相近,且結構完全相同;排比的各項多有相同的詞語做提挈詞語,而對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詞語(寬對不那麼嚴格);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關的意思,而對偶則表達相對、相反或相連的意思。
⒋設問和反問
設問和反問的不同主要表現在:設問句有答或提請讀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請讀者注意,且必須用問號;反問句不必答,問中已有明確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強語氣,表示強烈的感情,所以有時可用嘆號。
⑩ 高中語文作文排比句,內涵深刻,素材新穎典型,句中含人物及事件,多多益善
白度「文學風 作文技巧「有原創作文和作文素材、作文技巧,很多原創都可以套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