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必修三第八課原文

高中語文必修三第八課原文

發布時間:2021-01-29 07:21:19

1. 語文版高中語文必修三有哪些必背課文

http://hi..com/bioer/blog/item/98d48738a3932ec5d46225a1.html
造福考來生:09年高考源語文背誦篇目集合(人教標准版)!無錯版!
直接從語文書掃描的,現在在我空間裡面

2. 求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課文及書下注釋

《蜀道難》
作者:(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涼武昭王暠九世孫。或曰山東人,或曰蜀人。白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

全部注釋

1.《蜀道難》: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瑟調曲"中的調名,內容多寫蜀道的艱險。今存《蜀道難》詩除此之外,尚有梁簡文帝二首,劉孝威二首,陰鏗一首,唐張文琮一首。李白此詩大約是在長安送友人入蜀而作,本陰鏗《蜀道難》"蜀道難如此,功名詎可要"之意。

2.噫吁嚱:蜀方言。宋庠《宋景文公筆記》卷上:"蜀人見物驚異,輒曰'噫吁嚱'。"

3.蠶叢、魚鳧:傳說古蜀國兩位國王的名字。《文選》卷四《三都賦》劉逵註:"揚雄《蜀王本紀》曰:'蜀王之先,名蠶叢、柏濩、魚鳧、蒲澤、開明。從開明上到蠶叢,積三萬四千歲。'"《華陽國志·蜀志》:"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死作石棺,石槨,國人從之。故俗以石棺槨為縱目人冢也。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魚鳧。魚鳧王田於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為立祠?
4.爾來:從那時以來。四萬八千歲,誇張面大約言之。

5.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長安西(今陝西眉縣、太白縣一帶)。鳥道:只有鳥能飛過的小路。

6.地崩句:《華陽國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許嫁五女於蜀。蜀遣五丁迎之。還到梓潼,見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攬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時壓殺五人及秦五女並將從,而山分為五嶺。"

7.六龍回日:《初學記》卷一天部三:《淮南子》雲:"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謂懸車?quot;注曰:"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於虞淵,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龍。高標: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標識的最高峰。一說高標山又名高望山,乃嘉定府之主山。

8.逆折:水流迴旋。回川:有漩渦的河流。

9.猿猱: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類。

10.青泥:青泥嶺,在今甘肅徽縣南,陝西吃力略陽縣北。《元和郡縣志》卷二十二山南道貌岸然興州長舉縣:"青泥嶺,在縣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東,即今通路也。懸崖萬仞,山多雲雨,行者屢逢泥淖,故號青泥嶺。"

11.捫參歷井:參、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於地上的州國,叫做"分野",以便通過觀察天象來占卜地上所配州國的吉凶。參星為蜀之分野,井星為秦之分野。捫:用手摸。歷:經過。脅息:屏氣不敢呼吸。

12.膺:胸。

13.子規:即杜鵑鳥,蜀地最多,鳴聲悲哀。《文選》卷四左思《蜀都賦》:"鳥生杜宇之魄。"劉淵林注引《蜀記》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號曰望帝。宇死,俗說雲宇化為子規。子規,鳥名也。蜀人聞子規鳴,皆曰望帝也。"王註:"按子規即杜鵑也,蜀中最多,南方亦有之,狀如雀鷂,而色慘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鳴,夜啼達旦,至夏尤甚,晝夜不止,鳴必向北,若雲'不如歸去',聲甚哀切"。

14.喧豗:水流轟響聲。砯崖:水撞石之聲。轉,轉動。

15.胡為:為什麼。

16.劍閣:又名劍門關,在四川劍閣縣北,是大、小劍山之間的一條棧道,長約三十餘里。《華陽國志》、《水經注》卷二十、《元和郡縣志》卷三十三均有記載。

17.一夫句:《文選》卷四左思《蜀都賦》:"一人守隘,萬夫莫向"。《文選》卷五十六張載《劍閣銘》:"一人荷戟,萬夫趦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

18.錦城:《元和郡縣志》卷三十一劍南道成都府成都縣:"錦城在縣南十里,故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19.咨嗟:嘆息。

杜甫詩三首

《秋興八首》(其一)
唐·杜甫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寫夔州一帶的秋景,寄寓詩人自傷漂泊、思念故園的心情。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傷:使草木凋落衰敗。2.巫山巫峽:即指夔州(今奉節)一帶的長江和峽谷。蕭森:蕭瑟陰森。3.兼天涌:波浪滔天。4.塞上:指巫山。接地陰:風雲蓋地。"接地"又作"匝地"。5.叢菊兩開:杜甫去年秋天在雲安,今年秋天在夔州,從離開成都算起,已歷兩秋,故雲"兩開"。"開"字雙關,一謂菊花開,又言淚眼開。他日:往日,指多年來的艱難歲月。6.故園,此處當指長安。7.催刀尺:指趕裁冬衣。"處處催",見得家家如此。8.白帝城,即今奉節城,在瞿塘峽上口北岸的山上,與夔門隔岸相對。急暮砧:黃昏時急促的搗衣聲。砧:搗衣石。9.急暮砧:黃昏時急促的搗衣聲。砧,搗衣石。

詠懷古跡(其三)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1 荊門: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2明妃:王昭君.名嬙(qiáng)3去:離開.4紫台:紫宮,宮廷.5朔漠:北方的沙漠.6省:曾經7春風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zhǔ)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 , 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bìn), 潦倒新停濁酒杯。⑴詩題一作《九日登高》。古代農歷九月九日有登高習俗。選自《杜詩詳注》。作於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秋天的重陽節。⑵嘯哀:指猿的叫聲凄厲。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塊陸地。鳥飛回: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回:迴旋。⑷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蕭蕭:模擬草木飄落的聲音。⑸萬里:指遠離故鄉。常作客:長期漂泊他鄉。⑹百年:猶言一生。⑺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苦恨:極恨,極其遺憾。苦,極。繁霜鬢:增多了白發,如鬢邊著霜雪。 繁,這里作動詞,增多。⑻潦倒:衰頹,失意。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剛剛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說「新停」。
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pén)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zhēng)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gǔ)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mǐn)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xǐ)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zhé)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潯(xún)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dí)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nícháng)》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jiān)關鶯語花底滑,幽咽(yè)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háma)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xiāo)不知數。(diàn)頭銀篦(bì)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chóng)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zhé)居卧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pén)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zhāo)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ōuyāzhāozhā)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chóng)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1〕左遷:貶官,降職。古以左為卑,故稱「左遷」。
〔2〕明年:第二年。 (3)錚錚:形容金屬、玉器等相擊聲。 〔4〕京都聲:指唐代京城流行的樂曲聲調。〔5〕倡女:歌女。倡,古時歌舞藝人。〔6〕善才:當時對琵琶師或曲師的通稱。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託身,這里指嫁的意思。 〔8〕為:做。〔9〕賈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擺酒。〔11〕快:暢快。 〔12〕憫然:憂郁的樣子。 〔13〕漂淪:漂泊淪落。 〔14〕出官:(京官)外調。 〔15〕恬然:淡泊寧靜的樣子。(16)遷謫:貶官降職或流放。 〔17〕為:創作。〔18〕長句:指七言詩。〔19〕歌:作歌。〔20〕凡:總共。〔21〕言:字。〔22〕命:命名,題名。 〔23〕潯陽江:據考究,為流經潯陽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中的龍開河(97年被人工填埋),經湓浦口注入長江。瑟瑟:形容楓樹、 蘆荻被秋風吹動的聲音。 〔24〕瑟瑟:形容楓樹、蘆荻被秋風吹動的聲音。(25)主人:詩人自指。 〔26〕回燈:重新撥亮燈光。回:再。 〔27〕轉軸拔弦:將琵琶上纏繞絲弦的軸,以調音定調。 〔28〕掩抑:掩蔽,遏抑。〔29〕思:悲,傷。 (30〕信手:隨手。〔31〕續續彈:連續彈奏。 〔32〕攏: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33〕捻:揉弦的動作。〔34〕抹:向左拔弦,也稱為「彈」。〔35〕挑:反手回撥的動作。〔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為西域樂舞,唐開元年間西涼節度使楊敬述依曲創聲後流入中原。〔37〕《六幺》:大麴名,又叫《樂世》、《綠腰》、《錄要》,為歌舞曲。 〔38〕大弦:指最粗的弦。〔39〕嘈嘈:聲音沉重抑揚。〔40〕小弦:指最細的弦。〔41〕切切:細促輕幽,急切細碎。 〔42〕間關:鶯語流滑叫「間關」。鳥鳴聲。〔43〕幽咽:遏塞不暢狀。〔44〕冰下難:泉流冰下阻塞難通,形容樂聲由流暢變為冷澀。〔45〕凝絕:凝滯。 〔46〕迸:濺射。 〔47〕曲終:樂曲結束。〔48〕拔:彈奏弦樂時所用的拔工具。〔49〕當心畫: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劃過四弦,是一曲結束時經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50〕舫:船。 〔51〕斂容:收斂(深思時悲憤深怨的)面部表情。 〔52〕蝦蟆陵:在長安城東南,曲江附近,是當時有名的游樂地區。 〔53〕教坊:唐代官辦管領音樂雜技、教練歌舞的機關。 〔54〕秋娘:唐時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56〕五陵:在長安城外,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57〕纏頭:用錦帛之類的財物送給歌舞妓女。〔58〕綃:精細輕美的絲織品。 〔59〕鈿頭銀篦:此指鑲嵌著花鈿的篦形發飾。〔60〕擊節:打拍子。 〔61〕顏色故:容貌衰老。 〔62〕浮梁:古縣名,唐屬饒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鎮市,盛產茶葉。 〔63〕去來:走了以後。 〔64〕夢啼妝淚:夢中啼哭,勻過脂粉的臉上帶著淚痕。〔65〕闌干:縱橫散亂的樣子。 〔66〕重:重新,重又之意。〔67〕唧唧:嘆聲。 〔68〕嘔啞嘲哳:形容聲音噪雜。 〔69〕琵琶語:琵琶聲,琵琶所彈奏的樂曲。〔70〕暫:突然。 〔71〕卻坐:退回到原處。〔72〕促弦:把弦擰得更緊。 〔73〕向前聲:剛才奏過的單調。〔74〕掩泣:掩面哭泣。 〔75〕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當時的官階是將侍郎,從九品,所以服青衫。 李商隱詩兩首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⑴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周禮·樂器圖》:「雅瑟二十三弦,頌瑟二十五弦,飾以寶玉者曰寶瑟,繪文如錦者曰錦瑟。」《漢書·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數亦不同。義山《回中牡丹為雨所敗》詩有「錦瑟驚弦破夢頻」;《七月二十八日夜與王鄭二秀才聽雨後夢作》詩有「雨打湘靈五十弦」。無端:沒來由,無緣無故。此隱隱有悲傷之感,乃全詩之情感基調。歷代解義山詩者,多以此詩為晚年之作。商隱享年不足五十,故此借「五十弦」起興,暗喻生平,引發以下「一弦一柱」之思憶。⑵庄生曉夢迷蝴蝶:《莊子·齊物論》:「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商隱此引莊周夢蝶故事,以言人生如夢,往事如煙之意。佳人錦瑟,一曲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景,不復成寐。這裡面隱約包涵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也有著人生如夢的惆悵和迷惘。⑶望帝春心托杜鵑:《華陽國志·蜀志》:「杜宇稱帝,號曰望帝。……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堯舜禪授之義,遂禪位於開明。帝升西山隱焉。時適二月,子鵑鳥鳴,故蜀人悲子鵑鳥鳴也。」子鵑即杜鵑,又名子規。蔡夢弼《杜工部草堂詩箋》一九《杜鵑》詩注引《成都記》:「望帝死,其魂化為鳥,名曰杜鵑,亦曰子規。」傳說蜀國的杜宇帝因水災讓位於自己的臣子,而自己則隱歸山林,死後化為杜鵑日夜悲鳴直至啼出血來.。⑷滄海月明珠有淚:《博物志》:「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績織,其眼泣則能出珠。」《新唐書·狄仁傑傳》:「仁傑舉明經,調汴州參軍,為吏誣訴黜陟,使閆立本如訊,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⑸藍田日暖玉生煙:《元和郡縣志》:「關內道京兆府藍田縣:藍田山,一名玉山,在縣東二十八里。」《文選》陸機《文賦》:「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困學紀聞》卷十八:司空表聖雲:「戴容州謂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李義玉生煙之句蓋本於此。」⑹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攏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與開端的「華年」相為呼應。詩句是說: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感無窮悵恨,即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惘然惆悵了.那麼今朝追憶,其為悵恨,又當如何!詩人用這兩句詩表達出了幾層曲折,而幾層曲折又只是為了說明那種悵惘的苦痛心情。馬嵬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能答的就這么多了,並不全,僅供你參考}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3. 高中語文必修三師說原文

【原文】
古之學抄者必有師。師襲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4.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古詩文

1.
勸學(制節選)&《荀子》

2.
逍遙游(節選)&莊子

3.
師說&韓愈

4.
阿房宮賦&杜牧

5.
赤壁賦&蘇軾

6.
氓&《詩經》

7.
離騷(節選)&屈原

8.
蜀道難&李白

9.
登高&杜甫

10.
琵琶行&白居易

11.
錦瑟&李商隱

12.
虞美人&李煜

13.
念奴嬌搰壁懷古&蘇軾

14.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5. 人教版必修三勸學原文

原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譯文:

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的。譬如靛青這種染料是從藍草里提取的,然而卻比藍草的顏色更青;冰塊是冷水凝結而成的,然而卻比水更寒冷。木材筆直,合乎墨線,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彎曲成車輪,(那麼)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到)如圓規畫的一般的標准了,即使又曬幹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經墨線比量過就變得筆直,金屬制的刀劍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博地學習,並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智慧明理並且行為沒有過錯了。

我曾經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卻)比不上片刻學到的知識(收獲大);我曾經踮起腳向遠處望,(卻)不如登到高處見得廣。登到高處招手,手臂並沒有加長,可是遠處的人卻能看見;順著風喊,聲音並沒有加大,可是聽的人卻能聽得很清楚。藉助車馬的人,並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里之外,藉助舟船的人,並不善於游泳,卻可以橫渡長江黃河。君子的資質秉性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只是君子)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里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里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聖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到達,)它的成績來源於走個不停。(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這是由於它用心專一啊。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

(5)高中語文必修三第八課原文擴展閱讀:

《勸學》是戰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荀子的作品,是《荀子》一書的首篇。文章較系統地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度以及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論說了有關學習的問題。

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闡明學習的重要性,第二段講正確的學習態度,第三段講學習的內容,第四段講學習應當善始善終。全文說理深入,結構嚴謹,代表了先秦論說文成熟階段的水平。

詞句注釋:

  1. 君子:指有學問有修養的人。

  2. 學不可以已(yǐ):學習不能停止。

  3. 青取之於藍:靛青,從藍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種染料。藍,蓼藍,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含藍汁,可以做藍色染料。

  4. 中(zhòng)繩:(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線。繩,墨線。

  5. 輮(róu):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條彎曲的一種工藝。

  6. 規:圓規,畫圓的工具。

  7. 雖有(yòu)槁暴(pù):即使又曬幹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曬干。

  8. 挺:直。

  9. 受繩:用墨線量過。

  10. 金:指金屬制的刀劍等。就礪: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礪,磨刀石。就,動詞,接近,靠近。

  11. 日參(cān)省(xǐng)乎己:每天對照反省自己。參,一譯檢驗,檢查;二譯同「叄」,多次。省,省察。乎,介詞,於。博學:廣泛地學習。日:每天。

  12. 知(zhì):通「智」,智慧。明:明達。行無過:行為沒有過錯。

  13. 遺言:猶古訓。

  14. 干(hán):同「邗」,古國名,在今江蘇揚州東北,春秋時被吳國所滅而成為吳邑,此指代吳國。夷:中國古代居住在東部的民族。貉(mò):通「貊」,中國古代居住在東北部的民族。

  15. 「嗟爾君子」六句:引詩見《詩經·小雅·小明》。 靖,安。共,通「供」。介,給予。景,大。

  16. 須臾(yú):片刻,一會兒。

  17. 跂(qǐ):踮起腳後跟。

  18. 博見:看見的范圍廣,見得廣。

  19. 疾:聲音宏大。

  20. 彰:明顯,清楚。這里指聽得更清楚。

參考資料:

勸學-網路

6. 人教版高中語文書必修三、四文言文課文目錄。

必修三:8.寡人之於國也
9.勸學
10.過秦論
11.師說
必修四:11.廉頗藺相如列傳
12.蘇武傳
13.張衡傳
僅文言文,未包含古詩詞

7. 語文版高中語文必修三有哪些必背課文

李白的《蜀來道難》,杜甫的三首源詩:《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跡(其三)》還有《登高》,白居易的《行道難》,李商隱的兩首詩《錦瑟》《馬巍(wei)(其三)》,《孟子》中的《寡人之於國也》,《荀子》中的《勸學》,賈誼的《過秦論》(背後三段)。

8. 高中語文必修三的課文

林黛玉進賈府 (曹雪芹)
2祝福 (魯迅)
3*老人與海 (海明威)
第二單元

4蜀道難 (李白)
5杜甫詩三首 (杜甫)
秋興八首(其一) (杜甫)
詠懷古跡(其三) (杜甫)
登高 (杜甫)
6琵琶行 並序 (白居易)
7*李商隱詩兩首 (李商隱)
錦瑟 (李商隱)
馬嵬(其二) (李商隱)
第三單元

8寡人之於國也 (孟子)
9勸學 (《荀子》)
10*過秦論 (賈誼)
11*師說 (韓愈)
第四單元

12動物游戲之迷 (周立明)
13宇宙的邊疆 (卡爾·薩根)
14*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 (加來道雄)
表達交流

多思善想學習選取立論的角度
學會寬容學習選擇和使用論據
善待生命學習論證
愛的奉獻學習議論中的記敘
討論
梳理探究

交際中的語言運用
文學作品的個性化解讀
語文學習的自我評價
名著導讀

紅樓夢 (曹雪芹)
高老頭 (巴爾扎克)
高中語文課文必修3相關知識積累
帶*是略讀課文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必修三第八課原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