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科技創新的手抄報
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科技」了,衣、食、住、行,稍微一挖,就是大把大把與科技有關的。眼前隨便走過一個人,身上總有手機、各類IC卡或者MP3隨身聽……哪怕是一顆最普通不過的紐扣,也會找出些最新科技的影子來。 西湖裡的遊船要裝GPS定位系統了,這個高科技的東西在遊船上一裝,如果船遇上危險情況,一呼救,水上指揮中心將通過GPS系統立馬就能找到你的准確位置,救援人員將在最快的時間趕到。(見4月20日《城市新聞》)不過這話去年就說過了,算是「亡羊補牢」吧,也不算晚。 這兩年個性化郵票搞得紅紅火火,但要比個性化郵票「科技」含量高出許多的個性化IC卡就沒這么幸運了。本應該讓杭州人自豪的個性化公交IC卡,3年只發售了1000張(見4月17日《城市新聞》),3年共1095天,也就是平均1天售不出1張。而同樣的普通公交IC卡發行了近80萬張,800000:1000,有點尷尬吧。市場是用腳投票的,如果你有足夠的理由叫人喜歡,相信杭城的百姓也不會拒絕科技加入生活的。看來,這科技還需要再實用一點。
衣——把某種礦物質的納米微粒混入纖維,製成T恤可持久釋放負離子,穿上後彷彿讓人置身野外,有一種清新之感。這就是納米服裝的神奇功能。上海的東華大學將納米技術應用在纖維上,研製出多種具有抗紫外線、抗菌、保暖、導濕等功能的「納米衣」,並由多家企業開始生產銷售。
食——用納米技術做成的新型塑料,可以用它來製成「抗菌」餐具,不僅無毒無害,廢棄後還能自動降解。
住——用納米技術處理後的一種纖維,可做成「阻燃織物」,用它做窗簾、做牆紙,遇上著火,竟然不會燃燒,防火於未燃,讓人住得安心安全。
行——納米技術製成的一種汽車膜,將它貼在擋風玻璃上,可自動擋開飛濺而來的雨水。答案補充
高科技是時代的必然。理想的境界必然是高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更多的方便與舒適。比如未來的廚房用具,都是整合的專用電器——有洗菜切菜的機器,還有自動烹飪的機器,自動化高到只需提供原料佐料,然後在相關菜譜按鍵上撳一下就等著開飯了。未來的洗衣機是衣服洗完甩干後收入專門的烘乾箱里快速烘乾。這些新產品的產生, 將以爆發式的革命改變人類的生活。人們生活的舒適度優美度和歡樂度將達到前所未有的新境界。讓我們來看一下在將來會放在家中的家電是什麼樣的? 超小型浴室 小型浴室已經少見,但市面上的都是以淋浴。並沒有浴缸式的小型浴室。於是有人便異想天開設計這款集多種功能為一身的超小型浴室。首先在它不用的時候,只是一個水槽,但使用的時候旁邊的箱子可以馬上便成一個浴缸!同時還配有幾個小型的蓬頭,不得不佩服設計者的強悍,這么詭異的東西都被他想到了。
『貳』 科技創新手抄報怎麼做!!!
網上查唄,在修改一些
『叄』 求科技創新手抄報 急急急!!!!!!!!!
克隆是英文"clone"或"cloning"的音譯,而英文"clone"則起源於希臘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條」繁殖。·原意是指幼苗或嫩枝,以無性繁殖或營養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桿插和嫁接。 如今,克隆是指生物體通過體細胞進行的無性繁殖,以及由無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後代個體組成的種群。克隆也可以理解為復制、拷貝,就是從原型中產生出同樣的復製品,它的外表及遺傳基因與原型完全相同。 時至今日,「克隆」的含義已不僅僅是「無性繁殖」,凡是來自同一個祖先,無性繁殖出的一群個體,也叫「克隆」。這種來自同一個祖先的無性繁殖的後代群體也叫「無性繁殖系」,簡稱無性系。簡單講就是一種人工誘導的無性繁殖方式。但克隆與無性繁殖是不同的。無性繁殖是指不經過雌雄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只由一個生物體產生後代的生殖方式,常見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由植物的根、莖、葉等經過壓條或嫁接等方式產生新個體也叫無性繁殖。綿羊、猴子和牛等動物沒有人工操作是不能進行無性繁殖的。科學家把人工遺傳操作動物繁殖的過程叫克隆,這門生物技術叫克隆技術。
克隆的基本過程是先將含有遺傳物質的供體細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中,利用微電流刺激等使兩者融合為一體,然後促使這一新細胞分裂繁殖發育成胚胎,當胚胎發育到一定程度後,再被植入動物子宮中使動物懷孕,便可產下與提供細胞者基因相同的動物。這一過程中如果對供體細胞進行基因改造,那麼無性繁殖的動物後代基因就會發生相同的變化。
克隆技術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結合,只需從動物身上提取一個單細胞,用人工的方法將其培養成胚胎,再將胚胎植入雌性動物體內,就可孕育出新的個體。這種以單細胞培養出來的克隆動物,具有與單細胞供體完全相同的特徵,是單細胞供體的「復製品」。英國英格蘭科學家和美國俄勒岡科學家先後培養出了「克隆羊」和「克隆猴」。克隆技術的成功,被人們稱為「歷史性的事件,科學的創舉」。有人甚至認為,克隆技術可以同當年原子彈的問世相提並論。
克隆技術可以用來生產「克隆人」,可以用來「復制」人,因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對人類來說,克隆技術是悲是喜,是禍是福?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都是一分為二的。克隆技術也是這樣。如果克隆技術被用於「復制」像希特勒之類的戰爭狂人,那會給人類社會帶來什麼呢?即使是用於「復制」普通的人,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倫理道德問題。如果把克隆技術應用於畜牧業生產,將會使優良牲畜品種的培育與繁殖發生根本性的變革。若將克隆技術用於基因治療的研究,就極有可能攻克那些危及人類生命健康的癌症、艾滋病等頑疾。克隆技術猶如原子能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劍柄掌握在人類手中。人類應該採取聯合行動,避免「克隆人」的出現,使克隆技術造福於人類社會。
克隆的早期研究
同一克隆的所有成員的遺傳構成是完全相同的,例外僅見於有突變發生時。自然界早已存在天然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克隆,例如:同卵雙胞胎實際上就是一種克隆。然而,天然的哺乳動物克隆的發生率極低,成員數目太少(一般為兩個),且缺乏目的性,所以很少能夠被用來為人類造福,因此,人們開始探索用人工的方法來生產高等動物克隆。這樣,克隆一詞就開始被用作動詞,指人工培育克隆動物這一動作。
目前,生產哺乳動物克隆的方法主要有胚胎分割和細胞核移植兩種。克隆羊「多莉」,以及其後各國科學家培育的各種克隆動物,採用的都是細胞核移植技術。所謂細胞核移植,是指將不同發育時期的胚胎或成體動物的細胞核,經顯微手術和細胞融合方法移植到去核卵母細胞中,重新組成胚胎並使之發育成熟的過程。與胚胎分割技術不同,細胞核移植技術,特別是細胞核連續移植技術可以產生無限個遺傳相同的個體。由於細胞核移植是產生克隆動物的有效方法,故人們往往把它稱為動物克隆技術。
採用細胞核移植技術克隆動物的設想,最初由漢斯·施佩曼在1938年提出,他稱之為「奇異的實驗」,即從發育到後期的胚胎(成熟或未成熟的胚胎均可)中取出細胞核,將其移植到一個卵子中。這一設想是現在克隆動物的基本途徑。
從1952年起,科學家們首先採用青蛙開展細胞核移植克隆實驗,先後獲得了蝌蚪和成體蛙。1963年,我國童第周教授領導的科研組,首先以金魚等為材料,研究了魚類胚胎細胞核移植技術,獲得成功。 1964年,英國科學家格登(J.Gurdon)將非洲爪蟾未受精的卵用紫外線照射,破壞其細胞核,然後從蝌蚪的體細胞——場上皮細胞中吸取細胞核,並將該核注入核被破壞的卵中,結果發現有1.5%這種移核卵分化發育成為正常的成蛙。格登的試驗第一次證明了動物的體細胞核具有全面性。
哺乳動物胚胎細胞核移植研究的最初成果在1981年取得——卡爾·伊爾門澤和彼得·霍佩用鼠胚胎細胞培育出發育正常的小鼠。1984年,施特恩·維拉德森用取自羊的未成熟胚胎細胞克隆出一隻活產羊,其他人後來利用牛、豬、山羊、兔和獼猴等各種動物對他採用的實驗方法進行了重復實驗。1989年,維拉德森獲得連續移核二代的克隆牛。1994年,尼爾·菲爾斯特用發育到至少有120個細胞的晚期胚胎克隆牛。到1995年,在主要的哺乳動物中,胚胎細胞核移植都獲得成功,包括冷凍和體外生產的胚胎;對胚胎幹細胞或成體幹細胞的核移植實驗,也都做了嘗試。但到1995年為止,成體動物已分化細胞核移植一直未能取得成功。
克隆羊「多莉」的意義和引起的反響
以上事實說明,在1997年2月英國羅斯林研究所維爾穆特博士科研組公布體細胞克隆羊「多莉」培育成功之前,胚胎細胞核移植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實際上,「多莉」的克隆在核移植技術上沿襲了胚胎細胞核移植的全部過程,但這並不能減低「多莉」的重大意義,因為它是世界上第一例經體細胞核移植出生的動物,是克隆技術領域研究的巨大突破。這一巨大進展意味著:在理論上證明了,同植物細胞一樣,分化了的動物細胞核也具有全能性,在分化過程中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沒有不可逆變化;在實踐上證明了,利用體細胞進行動物克隆的技術是可行的,將有無數相同的細胞可用來作為供體進行核移植,並且在與卵細胞相融合前可對這些供體細胞進行一系列復雜的遺傳操作,從而為大規模復制動物優良品種和生產轉基因動物提供了有效方法。
在理論上,利用同樣方法,人可以復制「克隆人」,這意味著以往科幻小說中的獨裁狂人克隆自己的想法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因此,「多莉」的誕生在世界各國科學界、政界乃至宗教界都引起了強烈反響,並引發了一場由克隆人所衍生的道德問題的討論。各國政府有關人士、民間紛紛作出反應:克隆人類有悖於倫理道德。盡管如此,克隆技術的巨大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促使科學家們加快了研究的步伐,從而使動物克隆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進入一個高潮。
近3年來克隆研究的重要成果
克隆羊「多莉」的誕生在全世界掀起了克隆研究熱潮,隨後,有關克隆動物的報道接連不斷。1997年3月,即「多莉」誕生後1個月,美國、中國台灣和澳大利亞科學家分別發表了他們成功克隆猴子、豬和牛的消息。不過,他們都是採用胚胎細胞進行克隆,其意義不能與「多莉」相比。同年7月,羅斯林研究所和PPL公司宣布用基因改造過的胎兒成纖維細胞克隆出世界上第一頭帶有人類基因的轉基因綿羊「波莉」(Polly)。這一成果顯示了克隆技術在培育轉基因動物方面的巨大應用價值。
1998年7月,美國夏威夷大學Wakayama等報道,由小鼠卵丘細胞克隆了27隻成活小鼠,其中7隻是由克隆小鼠再次克隆的後代,這是繼「多莉」以後的第二批哺乳動物體細胞核移植後代。此外,Wakayama等人採用了與「多莉」不同的、新的、相對簡單的且成功率較高的克隆技術,這一技術以該大學所在地而命名為「檀香山技術」。
此後,美國、法國、荷蘭和韓國等國科學家也相繼報道了體細胞克隆牛成功的消息;日本科學家的研究熱情尤為驚人,1998年7月至1999年4月,東京農業大學、近畿大學、家畜改良事業團、地方(石川縣、大分縣和鹿兒島縣等)家畜試驗場以及民間企業(如日本最大的奶商品公司雪印乳業等)紛紛報道了,他們採用牛耳部、臀部肌肉、卵丘細胞以及初乳中提取的乳腺細胞克隆牛的成果。至1999年底,全世界已有6種類型細胞——胎兒成纖維細胞、乳腺細胞、卵丘細胞、輸卵管/子宮上皮細胞、肌肉細胞和耳部皮膚細胞的體細胞克隆後代成功誕生。
2000年6月,中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利用成年山羊體細胞克隆出兩只「克隆羊」,但其中一隻因呼吸系統發育不良而早夭。據介紹,所採用的克隆技術為該研究組自己研究所得,與克隆「多莉」的技術完全不同,這表明我國科學家也掌握了體細胞克隆的尖端技術。
在不同種間進行細胞核移植實驗也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1998年1月,美國威斯康星一麥迪遜大學的科學家們以牛的卵子為受體,成功克隆出豬、牛、羊、鼠和獼猴五種哺乳動物的胚胎,這一研究結果表明,某個物種的未受精卵可以同取自多種動物的成熟細胞核相結合。雖然這些胚胎都流產了,但它對異種克隆的可能性作了有益的嘗試。1999年,美國科學家用牛卵子克隆出珍稀動物盤羊的胚胎;我國科學家也用兔卵子克隆了大熊貓的早期胚胎,這些成果說明克隆技術有可能成為保護和拯救瀕危動物的一條新途徑。
克隆技術的應用前景
克隆技術已展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四個方面:
(1)培育優良畜種和生產實驗動物;
(2)生產轉基因動物;
(3)生產人胚胎幹細胞用於細胞和組織替代療法;
(4)復制瀕危的動物物種,保存和傳播動物物種資源。
以下就生產轉基因動物和胚胎幹細胞作簡要說明。
轉基因動物研究是動物生物工程領域中最誘人和最有發展前景的課題之一,轉基因動物可作為醫用器官移植的供體、作為生物反應器,以及用於家畜遺傳改良、創建疾病實驗模型等。但目前轉基因動物的實際應用並不多,除單一基因修飾的轉基因小鼠醫學模型較早得到應用外,轉基因動物乳腺生物反應器生產葯物蛋白的研究時間較長,已進行了10多年,但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僅有2例葯品進入3期臨床試驗,5~6個葯品進入2期臨床試驗;而其農藝性狀發生改良、可資畜牧生產應用的轉基因家畜品系至今沒有誕生。轉基因動物製作效率低、定點整合困難所導致的成本過高和調控失靈,以及轉基因動物有性繁殖後代遺傳性狀出現分離、難以保持始祖的優良勝狀,是制約當今轉基因動物實用化進程的主要原因。
體細胞克隆的成功為轉基因動物生產掀起一場新的革命,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為迅速放大轉基因動物所產生的種質創新效果提供了技術可能。採用簡便的體細胞轉染技術實施目標基因的轉移,可以避免家畜生殖細胞來源困難和低效率。同時,採用轉基因體細胞系,可以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轉基因整合預檢和性別預選。在核移植前,先把目的外源基因和標記基因(如LagZ基因和新黴素抗生基因)的融合基因導入培養的體細胞中,再通過標記基因的表現來篩選轉基因陽性細胞及其克隆,然後把此陽性細胞的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細胞中,最後生產出的動物在理論上應是100%的陽性轉基因動物。採用此法,Schnieke等(Bio Report,1997)已成功獲得6隻轉基因綿羊,其中3隻帶有人凝血因子IX基因和標記基因(新黴素抗性基因),3隻帶有標記基因,目的外源基因整合率高達50%。Cibelli(Science,1997)同樣利用核移植法獲得3頭轉基因牛,證實了該法的有效性。由此可以看出,當今動物克隆技術最重要的應用方向之一,就是高附加值轉基因克隆動物的研究開發。
胚胎幹細胞(ES)是具有形成所有成年細胞類型潛力的全能幹細胞。科學家們一直試圖誘導各種幹細胞定向分化為特定的組織類型,來替代那些受損的體內組織,比如把產生胰島素的細胞植入糖尿病患者體內。科學家們已經能夠使豬ES細胞轉變為跳動的心肌細胞,使人ES細胞生成神經細胞和間充質細胞和使小鼠ES細胞分化為內胚層細胞。這些結果為細胞和組織替代療法開辟了道路。目前,科學家已成功分離到人ES細胞(Thomson等1998,Science),而體細胞克隆技術為生產患者自身的ES細胞提供了可能。把患者體細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細胞中形成重組胚,把重組胚體外培養到囊胚,然後從囊胚內分離出ES細胞,獲得的ES細胞使之定向分化為所需的特定細胞類型(如神經細胞,肌肉細胞和血細胞),用於替代療法。這種核移植法的最終目的是用於幹細胞治療,而非得到克隆個體,科學家們稱之為「治療克隆」。
克隆技術在基礎研究中的應用也是很有意義的,它為研究配子和胚胎發生,細胞和組織分化,基因表達調控,核質互作等機理提供了工具。
『肆』 科技創新手抄報的內容,要簡單一些的,小孩子寫
手抄報
手抄報是模仿報紙的,單面的,用鋼筆書寫的,可傳閱、也可張貼的小報。在學校,手抄報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和黑板報一樣,手抄報也是一種群眾性的宣傳工具。
一、手抄報的總體構思
如何使一張手抄報在有限的空間內,既容納一定的知識內容,版面設計又精彩美觀呢?這不單純是技巧問題,對編者來說,組稿、編輯、排版、插圖、書寫,這是一個全神貫注、腦手並用的創造過程,是他的文化修養、生活情趣、精神風貌和藝術修養的綜合體現。這對一個學生來說,無疑是發展個性才能的廣闊天地。
辦手抄報,從總體上考慮,首先要確立主題思想。一期手抄報,版面很有限,要辦出特色,必須在內容上突出一個主題,做到主題突出,又豐富多彩。版面編排和美化設計,也要圍繞著主題,根據主題和文章內容決定形式的嚴肅與活潑,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二、手抄報的編排設計
手抄報的編排設計,總的要求是:主題明確,版面新穎美觀。
1.版面劃分
先把版面劃分成兩塊,每塊中還可以再分成片。劃分文章塊面時,要有橫有豎,有大有小,有變化和有對稱的美。報頭要放在顯著位置。
2.塊面編排
如不符合原先的劃分,就要將版面塊面安排作必要的調整;如不能安排下文章,就利用移引、轉版的形式等,並用字型大小、顏色、花邊與鄰近的文章塊面相區別。
3.裝飾設計
除報頭按內容設計、繪制外,每篇文章的標題也要作總體考慮,按文章主次確定每篇文章標題的字體、字型大小、顏色及橫、豎排位置。文章內容以橫排為主,行距大於字距,篇與篇之間適應用些題花、插圖、花邊及尾花等穿插其中,起裝飾、活潑片面的作用。
三、手抄報的書寫
1.標題的書寫
主要或重要的文章標題,應用較醒目、莊重的字樣;文娛消息或次要文章,則可用輕松活潑的字體。同一期或同一版上的各篇文章標題,也應用不同的字體書寫。標題字體應比文章內容字體大,色彩也應加重。標題多用美術字,以楷書、行書、魏書、隸書見多。
2.正文的書寫
字體要清楚、美觀大方,字行間要整齊,字體不宜太小,忌潦草、錯字。
四、手抄報的裝飾美化
主要是用色彩、繪圖等藝術手段,彌補文字的單調,給人以生動形象、優美和諧的美感和啟迪。內容包括報頭、題花、插圖、花邊、尾花和色彩運用等。
1.報頭
它是手抄報的標志,由圖案或畫面和刊名組成。文字上由報頭名稱、日期和編輯單位等組成。
2.題花
是對文章標題或開關的裝飾,常見的有底紋,帶有提示性的圖畫或圖案。
3.插圖
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畫一個能說明一個情節的畫面,這種形式與文章內容緊密聯系;還可以採用與文章內容毫無聯系的圖案,如花鳥、山水等,這是純粹為了美化而作的。
4.花邊
一般不宜太多、太大、太粗,否則就會喧賓奪主。花邊可以美化版面,可以隔開文章,便於閱讀。
5.尾花
是裝飾在文章後面的圖畫或圖案。如一篇文章抄完後,還剩有空白,可以畫一尾花,既可充實版面,又能增加美感。
6.色彩
一般宜簡練、明快、淡雅,不宜過分渲染、雜亂。一般而言,正文色調宜樸素、穩重;標題及花邊、插圖等,則可用較鮮艷的色彩。這樣才能濃淡適宜,增強效果。
『伍』 有關小學生科技創新手抄報的資料
知識創新的核心科學研究,是新的思想觀念和公理體系的產生,其直接結果是新的概內念范疇和理論學說的產生容,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技術創新的核心內容是科學技術的發明和創造和價值實現,其直接結果是推動科學技術進步與應用創新的良性互動,提高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進而促進社會經濟的增長;管理創新既包括宏觀管理層面上的創新——社會政治、經濟和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創新,也包括微觀管理層面上的創新,其核心內容是科技引領的管理變革,其直接結果是激發人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促使所有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最終推動社會的進步。知識創新是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的文化基礎,沒有新的理論學說和公理體系,不可能有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反過來又為知識創新和管理創新奠定了必要的物質基礎;管理創新則為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提供必要的微觀與宏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