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上好高中語文閱讀課
一、轉變閱讀教學的目標觀:變「一維目標」為「三維目標」。 長期以來,許多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設計時,往往只考慮「知識和能力」這一層面上的目標,這樣做不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其實,語文閱讀教學 應該實現三維目標七個方面:「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提出,是當今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必然趨勢,同時也為高中閱 讀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 第一,在教學的指導思想上,要認清三維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三維目標的實施,絕不是三維之間的幾何相加,它是在閱讀教學的一體化的過程中實現的。 第二,在實施的策略上,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選擇恰當的教學突破口。例如,可以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情感態度的變化入手,實施三維目標; 可以從誘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入手,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豐富他們的內心體驗,實施三維目標;還可以從交流個性化的學習方法入手,讓學生運用自己喜 歡的方法,進行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在閱讀中享受探究和創造的樂趣,使三維目標得以落實。 第三,在評價的方法上,要採用綜合評價的方法。例如,對「知識和能力」的評價,可採用常規的口頭和書面的測試方法進行評價。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 價,一是可以採用觀察的方法,通過觀察和分析學生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判斷學生對這一目標達成的程度。在課堂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學生有各種 各樣的情緒表現,或活躍、高興、激動,或痛苦、冷漠、無動於衷,這些情緒表現都是我們評價「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目標達成度的依據。二是可以採用訪談的 方法,教師採用簡要的開放性的問題,與學生進行個別訪談、團體座談、公開討論,從中了解他們情感態度的變化,判斷他們對這一目標的達成程度。 二、轉變閱讀教學的價值觀:變「一元解讀」為「多元解讀」。 長期以來,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干擾,片面追求「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讀」已成為當今高中閱讀教學的主要價值取向。教師按照「教參」上提供的「唯一答案」解讀 課文,並設計相關的問題,學生順著教師預設的問題理解課文。這種異化了的閱讀教學,不僅不能促進學生閱讀素養的提高,而且泯滅了學生的個性。針對這個問 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課程具體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很強的實踐性。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 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注重個性化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這就要求我們對傳統 的閱讀教學的價值觀進行重新的審視,確立新的閱讀教學的價值觀,也就是要變「一元解讀」為「多元解讀」。讓學生在多元解讀的過程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 提高閱讀的綜合素養。 第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閱讀教學理念,為學生個性的彰顯和思想的解放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多元解讀」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文本內涵進行不同的情感體 驗的方式及結果。學生在多元解讀的過程中,由於學生個體在生活經驗、知識儲備、感悟能力、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著客觀差異,因而他們在對同一文本的解讀過程 中,必然會出現豐富多彩的答案,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讀《紅樓夢》「紅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 事。」對此,教師一方面要構建安全、民主、和諧的課堂生態環境,熱情鼓勵學生敢為人先,標新立異,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另一方面,教師要學會多層次、多角 度的傾聽,面對學生的「眾多聲音」,教師既要聽出「雜音」,分辨對錯,也要聽出「高音」,分清認知水平的高低,還要聽出「奇音」,覺察出見解的獨特的與新 穎。在傾聽的基礎上,教師要善於捕捉多元解讀中出現的有價值的爭鳴問題,組織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 第二,要正確處理好「多元解讀」與堅持正確的價值觀與標准導向的辯證關系。在語文課程改革的實踐中,我們發現,目前對「多元解讀」的理解存在著兩個誤區: 一是把「多元解讀」誤解為「多元價值觀」。例如,在多元解讀的新理念的指導下,學生對一些約定俗成的成語賦予了新的意義。如「濫竽充數」中的南郭先生是個 「審時度勢、善於把握時機的人。」「狐假虎威」中的那隻狐狸成了「聰明、機智,化險為夷」的楷模。對此,一些教師不但不進行正確的引導,反而對這種解讀大 加贊賞,給學生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在「閱讀與鑒賞」的第一條中明確指出:「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 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對於正處於成長發展階段的高中生來說,他們尚未完全形成自己正確的 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進行積極的引導。試想,如果社會上真的涌現出這么一批「聰明機智」的「狐狸」和「把握時機」的「南郭先生」,那麼,我們 的社會將會出現一個什麼樣的局面?二是把「多元解讀」誤解為「多元標准」。例如,有些語文教師為了尊重學生的獨特的閱讀體驗,採用「放羊式」教學,讓學生 用個體對文本解讀的結果來代替文本原本的意義,對文本意義的理解缺乏大體統一的標准。教師甘當學生的「夥伴」,而忘記了自己「教」的專業角色。因此,我們 在引導學生進行「多元解讀」時,必須明確:盡管「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林黛玉」,但畢竟還是林黛玉,而不可能是薛寶釵。同樣道理,如果我們在解讀文本時沒有 一定的標准可言,讓學生任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那麼,我們的閱讀教學將會陷入混亂、無序狀態。尊重個性差異,倡導多元理解,是建立在一定的標准或共識的 基礎之上的。
⑵ 怎樣上好高中語文閱讀指導課求答案
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必修課程包含「閱讀與鑒賞」和「表達與交流」兩個目標。由此看出,如何充分發揮閱讀課的教學功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並且讀有所得,並把課內養成的閱讀經驗「輻射」應用於課外的閱讀、學習,是目前課改中值得注意的問題,我針對新教材的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初步探索: 一、怎樣指導學生有目標地搜集、整合閱讀材料。 新課標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本展開對話」。閱讀思想健康、內涵豐富的優秀作品會促進學生形成「讀好書、好讀書」的良性循環的習慣。但有的學生的認知水平受年齡和環境的制約,對讀物的選擇缺乏正確的選擇,這就需要教師注意規范學生對閱讀對象的選擇標准。 我認為教師在推薦大綱所建議的閱讀書目基礎上,還應多了解學生近期接觸閱讀的書籍,要有計劃地推薦適合學生年齡、心理的發展的優秀的課外讀物,具有時代感又充滿人文性的期刊雜志,培養學生對社會文化信息的敏銳捕捉能力;教師還應多關注新出版的書籍,適當介紹給學生,讓學生進行選擇性的閱讀。 新課標要求「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學內容的價值趨向」,因此,教師要注重在閱讀課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一方面要注重學生對詩歌、散文、新聞、傳記等各種文學體裁和文學作品的學習,以書籍對學生的成長進行無聲的教育,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一方面,對於偏好某類作品的學生,教師可適當可鼓勵其通過針對性的閱讀作深入地專題研究,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怎樣指導學生多形式地開展閱讀課,樹立學生主體意識。 (一)由於課內閱讀課具有群體性的特點,處在課堂內集體學習的氣氛中,而讀的又是課本之外的書籍,有助於刺激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一般表現出求知慾明顯增強,思維活躍,呈現出短期的興奮狀態。教師可以抓住這種興奮狀態,有計劃地把研究性閱讀納入課堂,以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求知慾,啟發引導學生就某些話題進行探討,甚至可以營造師生共同閱讀探討的環境,從而形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建立新型的集體閱讀模式。我提出以下幾種方式供探討: (1)閱讀與介紹相結合:學生自由選擇課外讀物進行閱讀,先自主閱讀和思考,然後就各自不同的閱讀內容向同學們進行推薦,學生通過其他同學的介紹可以了解各種風格的書籍作品,優勢互補,群體優化,充分發揮「合力效應」。
(2)閱讀與討論相結合:教師選擇統一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鑒賞,共同研究。閱讀可以與討論的方式結合,就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進行爭論,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思想的碰撞中獲益。
(3)閱讀與直觀欣賞相結合: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向學生介紹影視、戲劇等各種不同的文學作品樣式,把欣賞畫面同延展性閱讀劇本優化組合,通過文字和視覺的雙重沖擊,啟發學生作多種形式的探討。如話劇《雷雨》、歌劇《白毛女》以及許多當代中外經典影視作品的欣賞作為閱讀課的一部分,以新穎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新課標要求:「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經驗」、「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因此,在閱讀課上的討論,教師一定要注意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從學生個體的長遠發展著眼,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鼓勵閱讀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自學能力、表達能力。 三、怎樣充分發揮閱讀課的「輻射」作用,讓學生真正獲益。 開展閱讀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希望學生「厚積而薄發」,把閱讀課上積累的閱讀經驗應用於語文學習中,因此,除了在課堂內進行閱讀、心得交流等活動外,教師還應創造條件讓學生反思,強化所收獲的閱讀經驗,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語文能力的培養等聯系起來。 高中語文閱讀課是語文課程重要的組成部分,「磨刀不誤砍柴功」,把閱讀課上好,不但有助於教師更加得心應手地開展教學活動,更有助於培養出「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的新時代的學生。我熱切地希望藉此次課改的東風,把高中語文閱讀課的開展落到實處,讓課改之風吹遍華夏大地,讓中華教育遍地開花結碩果。
⑶ 高中語文教研微課《小說閱讀教什麼》教案
一.課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⑷ 高中語文教學中小說閱讀的教學該如何進行
小說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教會學生閱讀小說。我覺得這關鍵有兩點。一是要有一個適宜的閱讀態度。小說是文學作品,它反映著人與現實之間的一種審美關系,我們必須以審美的態度來鑒賞小說中所寫到的人和事,不能把小說里的人和事作傳記或新聞報道式的分析。二是要交給學生讀小說方法,才能實現葉聖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教的思想。 小說的這兩個教學目的,都需要知識的支持。過去我們反對語文教學中過多的傳授知識,但語文本身並非不需要知識,恰恰相反,我們的許多教學目的,都需要知識教學這個載體,以知識教學為渠道來實現。我們不需要陳舊的知識,但我們迫切須要新知識。這新舊之別就在於,舊知識是客觀的陳述教學對象的特徵。新知識是從學生出發,幫助學生閱讀的知識,幫助學生實踐的知識。這樣的知識就是管用的知識。在小說教學中敘事視角知識就是這樣的知識,它教給學生如何閱讀小說的知識。 在不斷的反思中我還有更多的體會。小說的教學還要注意紮根語言教學。從文體的特點考慮,小說是敘事的藝術,是形象塑造的藝術,但它首先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根,敘事是干,形象是果。有時候教師見了這種形象之果就忍不住要從學生嘴裡搶過來,自己津津有味的吃下去,結果小說課成了老師人物形象的圖解演說。小說教學要紮根語言教學就要把說的機會,說的權力交給學生。小說的美是學生自己品出來的,而不是教師講出來的。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引導學生反復揣摩品味語言,讓學生自己看到小說情節的波瀾。在語言的表達,交流中去構想鮮明的形象,體驗獨特的情感。 還有就是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習如同登高,給學生一根繩子,讓他們自己爬上去。我們要給學生一個探索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教學中不光需要匠心獨運的構思與設計,更要有充滿人文關懷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去閱讀,去思考,去發現。教師要帶著欣賞的眼光有區別的去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發現。真正體現對學生主體性及個體性的充分而真誠的尊重與關懷。小說教學還要讓學生讀出他們的個性來。人們在現實中是有很多無奈的,無奈之一就是人在現實中的活法不只是一種。你選擇了這種就意味著你放棄了千百種活化。小說則最大限度的滿足了人體驗另一種人生的可能。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入精神享受的王國。因為文學是引領人走向真善美的藝術形式。讀著別人的故事,流著自己的眼淚。理想的小說閱讀境界大抵如此。 總之,在小說教學中我們不斷反思,就會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
⑸ 高中語文微型小說閱讀與鑒賞的校本課程該怎樣上
首先建議你做些准備,推薦你訂閱《微型小說選刊》。《微刊》是本不錯的雜志。裡面有很內多當代的微容型小說作品,還有點評。
我覺得首先可以介紹一下微型小說的定義、歷史、發展和現狀。然後油印一些作品讓同學們看。最好是短小而趣味性強的。再與同學們討論。現在很多高考的閱讀題就是微型小說,可以收集給同學看,還可以讓學生做些習題。很多高考優秀作文也是微型小說,也可以給學生欣賞。
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小說要選好,要有趣味性。
⑹ 高中語文閱讀課教案
人生之若初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