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書本課後積累與應用中文言文的背誦要求。
蘇教版普通高中語文實驗教科書必修三第一專題:祖國土 一、江山多嬌內容目標1.引導學生感受祖國美,了解人與祖國之間不可分割的關聯,懂得愛國情感是人類普遍的情感。 2.了解祖國的文化內涵,認識祖國對個體的意義以及自身對國家所應承擔的責任,激發愛國之情。 3.進一步認識散文的文體特徵,感受散文寫景狀物的特點以及運用多種表現手法的表達效果。 學習要求1.能掌握知人論世的讀書方法,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寫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學會結合有關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 2.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尤其要注意揣摩文中的關鍵語句去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注意分析藝術手法,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3.研習《祖國山川頌》,了解「頌」這一傳統表現手法的特點,理解祖國的含義及人與祖國之間無法割捨的關系的原因;研習《長江三峽》,能夠把握文章藉助景物描寫抒發的愛國情懷,掌握文章抓住景物特徵的寫作手法;研習《肖邦故園》,能理解肖邦的音樂與故鄉、祖國的關系,感受肖邦的愛國情懷,把握祖國與個體之間的雙向意義。 4.能有感情地朗讀文章,選擇一定的朗讀技巧,傳達出景色的意境與韻味,准確表達出文章對祖國的贊美和摯愛。5.積累整理下列詞語:燒灼 盎然 一瀉千里 層巒疊嶂 吟哦 遐想 臉頰 漣漪 斑斕 晨曦 蹣跚 頹然 縈回 丘壑 澎湃 雲蒸霞蔚 荒誕不經 庇護 滄桑 伶仃 夙願 通衢 繾綣 多舛 寥寥 有條不紊 簌簌 剔透 婆娑 教學建議 本專題在研習方案的設計中突出了「知人論世」的讀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穿插對這一方法的介紹,要求學生課前查找作品所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並指導學生結合這些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本板塊由3篇散文組成,在研習中可在以往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鑒賞散文的一般方法解讀文本。例如要注意感受形象,體會景物的特點和作者的感情;要注意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要注意多種表現手法運用,體會其藝術表現力;閱讀中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等等。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積極的鑒賞態度,引導學生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肖邦故園》是一篇將文學與音樂結合得非常完美的作品,教師可將肖邦的音樂引進課堂,通過對音樂的欣賞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欣賞肖邦音樂需要一定的音樂欣賞常識,教師可作適當的指導,也可以和音樂欣賞課結合起來。教學中還可將音樂與文學文本結合起來,看看作家是通過豐富生動的藝術形象去再現音樂、傳達音樂的效果的。只是這里的音樂鑒賞,不是純粹的音樂欣賞,而應著眼於本專題的人文內涵,教學中應要求學生將音樂形象、作品主題以及審美感受用口頭或書面的方式表達出來,重點還是落實在語文上。本板塊的3篇散文都是比較典型的朗讀材料,教學中可以以朗讀為主要手段,引導學生通過揣摩朗讀的輕重緩急,把握文本的思想內容;亦可在文本研習的基礎上,用朗讀把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恰當地達出來。 ※二、頌歌的變奏內容目標1.引導學生理解詩人對祖國的十分復雜的思想感情,把握含有深深的悲劇感與憂患意識的愛國主義情懷,了解人和祖國關系的豐富性。2.體會個體面對國家貧窮、腐敗或自身遭受厄運時的種種情懷與對祖國繁榮進步的熱切期望,認識自身對國家所應承擔的責任。3.與前一板塊比較,理解本板塊這種「變奏」的頌歌的特點,這是一種更深層的愛國情懷。 學習要求1.能掌握知人論世的讀書方法,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寫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並學會結合這些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 2.能在以往學習積累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詩歌的文體特徵,通過分析意象的特點和象徵義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3.能根據對作品的理解,設計朗誦方案,用流暢的普通話表達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理解、感受。4.從4首詩中選擇2首背誦。5.積累整理下列詞語:迸濺 罡風 擎火 噩夢 頹垣 荒冢 載負 傾瀉 詛咒 瘦瘠 疲憊 纖繩 簇新 緋紅 蹂躪 齏粉 沙礫 教學建議本板塊的四首詩歌,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十分復雜的思想感情,教師應圍繞這一復雜的感情組織學生研習探討,讓學生明白,不僅僅要用美好的語言歌頌祖國,還要感受到祖國的苦難,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這是一種更崇高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這種復雜的情感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要做好鋪墊,把握好分寸。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和詩人的經歷、思想、創作的動機及作品的社會影響,是解讀這組詩歌的前提,課前可讓學生從「知人論世」的角度主動收集資料。具體研習時可抓住作品中象徵祖國「貧窮」與「悲哀」的意象,分析這些意象在表現現實和反映詩人情感方面的作用。在對文本研習的基礎上,教師要注意整合本板塊的內容,探討「變奏」在意象和思想感情上與「頌」的區別,以引導學生把零散的、感性的認識升華提煉,形成對本板塊內涵的理性思考。 本板塊的學習要注重朗讀的訓練,可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設計朗讀方案,要求用一定的朗讀技巧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感受,並對朗讀進行評價和修正。 本專題寫作實踐文體上都是散文,教師應指導學生注意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寫作中既要彰顯個性,表現真情實感,又要注意在行文中由一線貫通,有章可循。在寫作之前可要求學生收集相關材料,指導學生結合具體的給定的情境進一步理解本專題的人文內涵,並要求學生將自己的理解、情感與收集的材料結合起來。 第二專題 :號角,為你長鳴一、殉道者之歌內容目標1.了解偉大人物為信仰和理想無私奮斗的精神,了解這些思想先驅的偉大的人格和高尚的操守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2.准確把握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偉大人物高尚的人格操守,認識人的尊嚴和崇高,培養良好的個人品格,樹立進步的人生追求。3.了解政治抒情詩的特點,並能結合時代背景特點,體會3首詩的不同的基調。 學習要求1.能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把握人和時代的關系,了解偉大人物的精神境界和人格理想,說出自己對崇高人格的認識。2.能從作品的語言入手,把握《離騷》中「香草美人」的寓意,感受屈原在厄運中堅持高潔的志向和獨立人格的可貴;感受《致西伯利亞的囚徒》中體現出來的戰斗者的豪情和必勝的信念;理解《啊,船長,我的船長喲!》中「船長」、「港口」等意象的象徵意義,在誦讀中體會人稱轉換對於表達思想感情的意義,感受詩歌的悲壯基調。3.能了解屈原、普希金、惠特曼關於詩歌創作的知識。4.能用恰當的語調有感情地誦讀詩歌,表現人物的精神追求和詩人的敬慕之情。5.背誦《離騷》的名句,摘錄並背誦本板塊文本中體現人物高尚情操的精彩優美的詩句。6.積累整理下列詞語:後裔 騏驥 枷鎖 潛藏 旌旗 脈搏 殷切 教學建議本板塊由1首古詩節選和2首外國詩歌組成,都是經典文本,研習前要引導學生收集資料,了解作者及作品人物的生活背景與人生選擇的關系。具體研習時,要緊扣住具體詩句品讀揣摩,要透過詩句的字面意義,發現詩人的內心世界。《離騷》的閱讀障礙較多,文字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應盡量讓學生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可以向學生介紹《離騷》的基本知識和詩人生平,要求藉助工具書嘗試翻譯,以便於深入探討文本內涵。基礎比較薄弱的教學班,可以多用些時間幫助學生疏通詩文,給學生印發節選部分譯文,降低理解文本的難度。研習活動要和誦讀結合起來,可以組織學生探討誦讀的要領和技巧,確定每首詩誦讀的基調,以加深對作品豐富內涵的理解,准確表達作者的情感。誦讀《離騷》,應表現出詩人的豪邁自信;誦讀《致西伯利亞囚徒》,應表現出詩人對戰友同志的懷念和鼓舞;誦讀《啊,船長,我的船長喲!》,應表現出對死去的領袖的悲痛和崇敬懷念之情。 二、烈士的抉擇 內容目標1.了解古代傑出人物在民族存亡之際、正義與邪惡的斗爭中捨生取義的精神。2.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的價值取向,樹立進步的人生觀。 3.學習綜合運用記敘、議論和抒情的藝術手法。 學習要求1.能根據《指南錄後序》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體會作者堅忍不拔的精神和忠貞不屈的愛國情懷。領會文章詳略得當的特點及作用。 2.結合作品的有關背景材料研習《五人墓碑記》,能夠領會五人「激於義而死」的意義和價值,探討文章的對比手法對表現主旨的作用。3.兩文都在敘述的基礎上發議論,能比較其敘述和議論的特點。4.熟讀《指南錄後序》第4段,背誦《五人墓碑記》第5、6兩段。 5.整理文中古今異義的詞語和詞類活用的現象,積累「除」、「易」、「暴」等文言實詞和「以」、「於」、「而」、「若」、「所」、「為」、「焉」等文言虛詞,能把文中關鍵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教學建議教學這兩篇文言文,應該「文」「言」並重。 「言」是把握「文」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可指導學生充分預習,一方面查閱參考資料,了解作品的背景,一方面藉助工具書嘗試翻譯,做到基本通順,並要求學生畫出在預習中不能解決的詞句,對文章內容質疑,以備在課堂上交流和討論。在理解讀懂文本的基礎上,應從語言入手,抓住關鍵的語句和段落,落實「文」的內涵。教學中以這些內容為「鑰匙」,圍繞人物的精神品質和崇高的人格設計問題組織探討,准確地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他們的價值取向。還要探討兩篇文章的表現手法,加深對「文」的理解。例如,探討《指南錄後序》第4段中連用22個「死」的敘述,與後文議論的關系,感受作者出生入死、以國家存亡為己任的熾熱情感;探討《五人墓碑記》中多角度的對比手法的運用,感受五義士的「死義」精神。兩文還都在敘述的基礎上發議論,可以比較其敘述和議論的特點,體會從文章主旨出發,綜合運用多種寫作手法的必要性。學習本板塊,仍要加強誦讀,在誦讀中加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學完本板塊,應要求學生對相關的文言知識進行分類整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底層的光芒 內容目標1.了解底層社會人物恪守道德准則,維護社會公正的品格,認識他們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2.關注底層社會狀況,了解不同階層的人物在特定時代所表現出的不同人格追求,從他們的人生追求和價值選擇中,認識人的尊嚴和崇高。3.學習從人物活動中選取有價值的材料,以恰當的形式表現人物的寫法。 學習要求1.結合特殊的時代背景研習《品質》《老王》,感受格斯拉在工業革命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恪守職業道德,寧可餓死也不肯偷工減料的高尚品質;感受老王在「文革」動亂時期一如既往地關照楊絳夫婦的可貴品質。 2.能從新的視角評價生活中的平凡人,在完善自我人格方面有新的認識。 3.了解不同文體、不同風格在表現共同主題時的不同表達方式。 4.學會從人物活動中選取最有價值的材料,以恰當的形式去表現人物的品格和性格。 5.積累整理下列詞語:櫥窗 羞怯 鬈曲 賒帳 荒唐 趿拉 蹙眉 時髦 壟斷 褶皺 窺視 惶恐 取締 傴僂 陰翳 愧怍 攥緊 教學建議本板塊為選學內容,2篇文章《品質》和《老王》內容都比較淺顯,可以安排課外自讀。閱讀時可要求學生勾畫重要的語句,注意作者的選材和立意,關注作者的時代環境和人物的社會地位,以人物形象和人物品格的研習中心,分析格斯拉和老王身上的「不變」:格斯拉不肯在市場大勢發生變化時和其他人一樣粗製濫造、渾水摸魚,而車夫老王在「文革」動亂時期一如既往地關照楊絳夫婦。是什麼原因使他們「不變」?引導學生結合人物所處的特定的時代背景,感受他們身上堅忍的道德力量和閃光的品格。要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感情傾向。兩篇文章都能關注底層勞動者的生存境況,作者的筆觸也都表現了悲天憫人的情懷。2篇文章文體不同,要注意研究寫作方法的異同。 寫作實踐本專題的寫作活動,可圍繞三個目標實施教學:1.學會感動,學會思考,提高對人生的認識;學寫文本人物評傳,掌握敘述、議論相結合的手法。2.綜合運用敘述議論手法,自由表達心靈感動和獨立思考。可以充分利用教科書的文本資源,啟發學生從教科書中汲取寫作營養,借鑒學習寫作方法。比如,《品質》和《老王》,就為「在底層」這個話題的記敘類寫法提供了借鑒的文本。3.《致西伯利亞的囚徒》、《啊,船長,我的船長喲》可以啟發我們如何抓住心靈的爆破點,走進人物,走進人物的內心;而《五人墓碑記》敘議框架適當變形則可以為「在底層」或「走近×××」提供可以參考的某種寫作範式。 第三專題:文明的對話一、審視傳統內容目標 1.了解傳統的內涵、本質意義,理解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的區別和聯系,理解文化傳統的兩重屬性。2.懂得怎樣正確對待傳統,明白文明對話的作用。3.了解典範的議論文關於論點、論據、論證的基本知識。 學習要求1.能通過尋找中心句的方法快速找出文章的觀點和相關的材料,歸納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的論證結構和行文思路。2.能夠根據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生活體驗形成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評價。 3.了解學術論文嚴密性的特點,體會在保持學術研究嚴肅性的前提下既有文采又通俗的語言表述風格。 4.能夠了解正反論證、比喻論證、類比論證等論證方法的作用,學習運用這些論證方法以提高議論文閱讀和寫作能力。5.積累整理下列詞語:媲美 抱殘守缺 明日黃花 事過境遷 曇花一現 褒貶 威懾 銷聲匿跡 不堪設想 攻訐 鉗制 污垢 蛻除 得逞 有史可稽教學建議本板塊是論說有關文明對話的一些基礎性問題,其內容統攝整個專題。這是一篇學術論文,是比較典範的議論文。為了避免議論文學習的單調,教學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探討問題的情境。在學習文本以前,可以先讓學生談談對於傳統、傳統文化、文化傳統等概念的理解,用簡要的文字記下來,與學習以後的認識進行比較。在把握文本的基本內容後再進行研討,畫出每一部分乃至每一段的重要句子,找出關鍵的概念,進而探討它們的具體內涵。本文涉及的問題比較多,教學時要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本文的中心論題是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的關系以及如何正確地看待傳統,可以結合「問題探討」的第2題,進行比較深入的探討。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注意文本論說了什麼,還要注意它是怎麼論說的,為什麼這樣論說具有徵服人的邏輯力量。結合文本的研習,讓學生逐漸掌握議論文閱讀和寫作的基本方法。 二、碰撞與融合內容目標1.了解華夏文明的地位以及其在促進世界文明發展中所起的作用。2.理解文明對話的作用、必然性,了解自覺地成功地進行文明對話的方法和途徑。3.掌握比較論證的方法和運用。 學習要求1.了解《發明與發現的國家》是怎樣評價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的成就和貢獻的,以及作者作出這樣評價的指導思想。2.能結合《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了解外來文明的本土化過程並做出評價。3.能夠為2篇文章提煉關鍵詞,並寫出內容提要。4.能夠說出比較論證的方法在論證過程中的作用。5.積累整理下列詞語:奠定 遮蔽 並駕齊驅 回溯 左右逢源 近在咫尺 歇斯底里 呵責 摒除 庶幾 癖好 勸誡 訓喻 盛饌 教學建議本板塊的兩篇文章難易程度不一,其中《發明與發現的國家》思辨性較強,有比較嚴密的推導過程,具有一定的難度。《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由事及理,推導過程一目瞭然。教學中可把重點放在前一篇。可以從文本出發,抓住文章的關鍵語句,理解作者公正地對待每一種民族文化的人文情懷,認識文化交流的雙向性,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相融合等問題。探討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領會文本所要表述的核心理念。《發明與發現的國家》作者肯定中國古代、中古時期科學技術所取得的成就,一是尊重事實,一是作者的人道主義情懷。前者揭示了作者科學哲學的思想基礎,後者揭示了作者的人生信念,也就是一位科學家對於文明交流與文明對話的理解。《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著眼於說明文化交流是雙向的,是相互滲透的、相互影響的、相互融合的;這樣的過程常常是不自覺的,自然而然的。還要關注文章的論證技巧,如《發明與發現的國家》從反駁引出正面的論述,而《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由事及理,把問題上升到理論高度來認識的方法,等等。為了增強學生探討的興趣,教學中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適當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如,李約瑟的事跡、中國古代和中古的科學技術成就、麥當勞的美式快餐店等等。 三、拿來與拒絕內容目標1.了解要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要有選擇地接受外來文化,懂得文明對話中必須具有自主意識,要有「拿來」的勇氣和魄力。2.了解雜文的行文特點和語言風格。 3.了解比喻論證的用法和作用。 學習要求1.結合《拿來主義》的創作背景,理解「拿來主義」的內涵,了解魯迅在對待文化遺產問題上的態度。2.結合《吉訶德的時代》,從文化源頭上了解中國固有文化阻礙社會前進、蒙騙群眾的成分;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對傳統文化的認識。3.領會文章是怎樣用比喻論證的方法闡明道理的。4.積累整理下列詞語:禮尚往來 殘羹冷炙 自詡 冠冕 腦髓 孱頭 國粹 徘徊 典籍 劫富濟貧 教學建議魯迅的《拿來主義》是論述跨文化交流與文化繼承的經典文本,用的是雜文體,並非正面闡釋自己的主張,學生把握起來有難度,教學中可突出與專題內涵有關的內容,突出重點,淡化一些與中心關系不甚密切的部分,例如旁敲側擊抨擊當時國民黨政府的內容。學習《吉訶德的時代》,要注意解釋西方武士道和中國武俠的相似點,他們得以產生和存在的共同的文化土壤,認識我們民族文化中某些負面東西的腐蝕作用。在學習兩篇文章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雜文的特點。它是議論文的一種,是形象化的政論,往往針對當前的事件而發,是一種形象化的政論,表現手法相當靈活。兩篇文章語言上有共同點,都運用了反語、幽默、諷刺的手法。 寫作實踐本專題的寫作重點是獲取和處理信息,主要訓練議論文的寫作。1.教學中,可以根據本專題的文本梳理典範議論文的結構特點,論點、論據、論證一般要求和三者之間的邏輯關系。特別要注意論點和論據之間必然的邏輯關系;2.學會擬寫分論點,豐富議論文論證的層次。3.寫作前可以組織學生圍繞給定的情境和話題進行探討,激活思維。鼓勵學生在互聯網上搜索資料,在眾多信息裡面進行篩選,進而再生成和創造信息。 第四專題:尋覓文言津梁一、因聲求氣內容目標1.感受我們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民族智慧的高超和民族語文的美妙。 2.引導學生學會文言文的誦讀。3.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並做出自己的評價。 學習要求1.能在反復的誦讀中,感受燭之武機智勇敢地說服秦王,救國家於危難,體現出的拳拳愛國心,感受魏徵以誠懇的奏疏彰顯了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2.能根據作品的不同的文體特點、語言特色進行誦讀,能夠讀出平靜的敘述,激昂的議論,抑揚頓挫的感慨。3.能從字音、停頓、語氣語調、表情達意等方面總結歸納文言文誦讀的基本方法。4.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的詞語和詞類活用的現象,能把文中關鍵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教學建議本板塊的重點是「誦讀」。教學中應加強誦讀的指導,以「讀」為重點,以「讀」為主線,以「讀」作為理解感受文本內容的主要手段。課堂中應保證學生讀的時間,指導讀的方法,使學生了解文言文誦讀的要求、特點和方法,使讀的能力有顯著的提高。誦讀中,要引導學生注意兩篇文章文體不同,語言風格也各有特點:一以記敘描寫為主,一以議論為主;一以人物對話和以散句為主,一以整句為主,糅合散句;一是比較平靜的敘述,一是激昂的議論。《燭之武退秦師》是一篇敘事文章,全文以對話為主,誦讀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對話的誦讀。佚之狐和鄭伯,鄭伯和燭之武之間的對話,應注意虛詞的處理,准確表現人物的個性和身份特點。燭之武對秦伯說的一段話,措辭委婉謹慎,但又有著很強的邏輯力量。誦讀時特別要注意說話的口吻和層次,口氣不可太強,不能咄咄逼人,但又不可軟弱無力;層次之間的停頓要分明,每一層的誦讀也應該有變化。而晉侯對子犯說的一段話,以整句為主,思維嚴密,頭腦冷靜,要讀得沉穩自如。 二、仔細理會內容目標1.理解作品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性格、運用對照手法烘託人物形象的特點。2.總結理解文言文詞義、句義和文義的常用方法。3.體會精練生動、繪聲繪色的語言特色。 學習要求1.體會《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通過典型事件,在矛盾中表現人物性格的特點,學習文本用細節描寫、個性化的語言、對比襯托來刻畫人物的手法。2.積累重要文言實詞、虛詞,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的詞語和詞類活用的現象,能把文中關鍵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3.摘出文中的成語、名句,說說它們的含義。 4.誦讀人物的對話,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背誦《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最後一段。 教學建議《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和《鴻門宴》都是《史記》中的經典篇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一個方案開展學習。在教學的總體設計上,應注意以讀文為主,在讀文中兼顧讀史,在讀文中梳理文言文閱讀解義的基本方法,三者應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這兩篇文章的內容並不難,教學過程中不必逐句譯成現代漢語,重點是指點學生依靠上下文、藉助注釋和工具書詮釋難句,在難句的疏通過程中歸納方法,掌握方法。還要藉助於「文本研習」中的有關學習要求或活動,設計具有個性特點、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引發學生主動研習文章的意識,在問題的探討中,理解文章,把文言文閱讀的一些規律和方法融合在中間。教學中仍應重視誦讀的訓練,尤其是描寫傳神、對話精彩的片段,要指導學生通過誦讀深化對文意的理解。 三、融會貫通內容目標1.藉助工具書加註、斷句及翻譯等,在具有文言學習特點的活動中理解淺易的文言文。2.通過反復誦讀,體會作品的邏輯性和形象性。 學習目標1.誦讀文章,能體會《秋水(節選)》《非攻(節選)》和《察今(節選)》善於形象說理的特點,領會這種表現手法的表達效果。 2.總結藉助工具書加註、斷句與翻譯等文言學習的基本方法。 3.學會舉一反三,能夠進一步在遷移、運用中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4.能梳理出文中的成語並積累。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的詞語和詞類活用的現象,能把文中關鍵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教學建議本板塊的教學,可以「活動體驗」的三項活動為核心,具體文本內容的理解可以在這些活動中完成。這三項活動既要讓學生自己動手解決,教師又要有具體的指導。關於注釋,教師可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的方法,指導如何根據上下文選擇恰當的義項,如果工具書沒有合適的義項,如何根據文義進行合理解釋的方法,還有怎樣處理好重點詞語的落實和整體意思翻譯之間的關系。關於斷句,可以指導學生先抓住一些特徵性的詞語以及句式的特點斷開有把握的地方(例如句首的「夫」、「蓋」,句末的「乎」、「哉」等,對話的「曰」,以及相同相似句子的反復運用等),再根據對整體意思的把握,分析難以定奪的地方。對有不同斷法的地方,可以進行比較,擇優而從。關鍵看句讀的正確與否,具體的標點可以有不同。關於翻譯,讓學生了解「信」「達」「雅」的基本原則及「換、加、刪、添、補、留、移」等基本方法,還要對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作簡要說明,例如:可以先解大意,再細加推敲;盡可能直譯,確有困難,也可以意譯,要盡可能貼近原意。
⑵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必背篇目 急
《指南錄後序》、《五人墓碑記》、《離騷》、《諫太宗十思疏》、《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鴻門宴》
⑶ 高中語文必修三 蘇教版 文言文都有哪些
高中語文必修三 蘇教版文言文篇目:
離騷(節選)/屈原
《指南錄》後序
五人墓碑記/版張溥
燭之武退權秦師/《左傳》
諫太宗十思疏/魏徵
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
鴻門宴/司馬遷
秋水(節選)/莊子
非攻(節選)/墨子 上篇 下篇
察今(節選) /《呂氏春秋》
⑷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文言文背誦篇目
《指南錄後序》、《五人墓碑記》、《離騷》、《諫太宗十思疏》、《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最後一段>、《鴻門宴》<2、3段>
應該就是這些
⑸ 蘇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三文言文有哪些啊.拜託了各位 謝謝
http://www.ywzx8.com/shj/sjb/bxs/200706/11583.html 這是字詞的,免費1)《寡人之於國也》譯文: 梁惠王說:「我治理梁國,真是費盡心力了。黃河以北的地方遇到飢荒,我便把那裡的百姓遷移到黃河以東的地方,同時把黃河以東地方的糧食運到黃河以北的地方。黃河以東的地方遇到飢荒,也這樣辦。我曾經考察過鄰國的政事,沒有誰能像我這樣盡心的。可是,鄰國的百姓並不因此減少,我的百姓並不因此加多,這是什麼緣故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戰爭,那就請讓我用戰爭打個比喻吧。戰鼓冬冬敲響,槍尖刀鋒剛一接觸,有些士兵就拋下盔甲,拖著兵器向後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腳,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腳。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恥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嗎?」 惠王說:「不可以。只不過他們沒有跑到一百步罷了,但這也是逃跑呀。」 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鄰國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農業生產的季節,糧食便會吃不完;如果細密的漁網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魚,魚鱉就會吃不光;如果按一定的季節入山砍伐樹木,木材就會用不盡。糧食與魚鱉之類的水產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那麼百姓便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遺憾。百姓對生養死葬都沒有遺憾,就是王道的開端了。 「分給百姓五畝大的宅園,種植桑樹,那麼,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穿絲綢了。雞狗和豬等家畜,百姓能夠適時飼養,那麼,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畝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礙他們的生產季節,那麼,幾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餓了。認真地辦好學校,反復地用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大道理教導老百姓,那麼,須發花白的老人也就不會自己背負或頂著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歲以上的人有絲綢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餓不著、凍不著,這樣還不能統一天下,是從來不曾有過的事。 「現在的梁國呢,富貴人家的豬狗吃掉了百姓的糧食,卻不約束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卻不打開糧倉賑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說:『這不是我的罪過,而是由於年成不好。』這種說法和拿著刀子殺死了人,卻說『這不是我殺的而是兵器殺的』,又有什麼不同呢?大王如果不歸罪到年成,那麼天下的老百姓就會投奔到梁國來了。」 2)《勸學》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固步自封。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出來的,但比蓼藍更青;冰,是水變成的,但比水更冷。木料筆直得合於墨線,但把它熏烤彎曲而做成車輪,它的彎曲度就與圓規畫的相合,即使再烘烤暴曬,它也不再伸直了,這是熏烤彎曲使它這樣的啊。所以木料受到墨線的彈劃校正才能取直,金屬製成的刀劍在磨刀石上磨過才能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又能每天省察自己,那就會見識高明而行為沒有過錯了。 所以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遠;不俯視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沒有聽到前代聖明帝王的遺言,就不知道學問的淵博。吳國、越國、夷族、貊族的孩子,生下來啼哭的聲音都相同,長大了習俗卻不同,這是教化使他們這樣的啊。《詩》雲:「唉呀你們君子啊,不要常常歇息著。安心供奉你的職位,愛好正直行為。上帝知道了這些,就會給你大福氣。」精神修養沒有比融化於聖賢的道德更高的了,幸福沒有比無災無難更大的了。 我曾經整天地思索,但不如學習片刻之所得;我曾經踮起腳跟瞭望,但不如登上高處所見之廣闊。登上高處招手,手臂並沒有加長,但遠處的人能看得見;順著風向呼喊,聲音並沒有加強,但聽見的人覺得很清楚。憑借車馬的人,並不是善於走路,卻能到達千里之外;憑借船、槳的人,並不是善於游泳,但能渡過江河。君子生性並非與人不同,只是善於憑借外物罷了。由於字數限制就不能一一給你詳盡的答案了,還有2篇譯文,我分別給你翻譯的地址吧《勸學》: http://..com/question/39819038.html?si=1 《師說》: http://..com/question/6627313.html?si=1
⑹ 高中語文必修三,四,五(蘇教版)哪些是必背的
各個地方的教材可能抄會有所不同,但是高考是高中部分肯定是從這14篇里出。不過聽你的意思是還沒有學,一般在學課本的時候書上90%的古文都要求背下來,雖然有些古文高考是不考,但平時還是會考的。
1.勸學(節選)&《荀子》
2.逍遙游(節選)&莊子
3.師說&韓愈
4阿房宮賦&杜牧
5赤壁賦&蘇軾
6氓&《詩經》
7離騷(節選)&屈原
8蜀道難&李白
9登高&杜甫
10琵琶行&白居易
11錦瑟&李商隱
12虞美人&李煜
13念奴嬌搰壁懷古&蘇軾
1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⑺ 跪求高中語文讀本必修三(蘇教版)目錄!!!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目錄(最新)
蘇教版高中語文實驗教科書(必修)
必修三目錄
第一專題 祖國土(文本研習)
◎ 江山多嬌
祖國山川頌/黃葯眠/3
長江三峽/劉白羽
肖邦故園/[波蘭]雅—伊瓦什凱維奇/8
◎ 頌歌的變奏
發現/聞—多/15
北方/艾青/16
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舒婷/20
祖國土/[蘇聯]阿赫瑪托娃/21
第二專題 號角,為你長鳴(問題探討)
◎ 殉道者的歌
離騷(節選)/屈原/29
致西伯利亞的囚徒/[俄]普希金/31
啊,船長,我的船長喲!/[美]惠特曼/32
◎ 烈士的抉擇
《指南錄》後序
五人墓碑記/張溥/34
◎ 底層的光芒
品質/[英]高爾斯華綏/36
老王/楊絳/43
第三專題 文明的對話(活動體驗)
◎ 審視傳統
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龐朴
◎ 碰撞與融通
發明與發現的國家/李約瑟
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翁乃群
◎ 拿來與拒絕
拿來主義/魯迅
吉訶德的時代/瞿秋白
第四專題 尋覓文言津梁(研習·活動)
◎ 因聲求氣
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諫太宗十思疏/魏徵
◎ 仔細理會
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
鴻門宴/司馬遷
◎ 融會貫通
秋水(節選)/莊子
非攻(節選)/墨子
察今(節選) /《呂氏春秋》
不知道,這個和你們課本一樣不?我在網上找的...........
⑻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有沒有pdf文件
《指南錄後序》為南宋文天祥作。是作者詩集《指南錄》的序之一。文中回顧了作者出使元軍被扣留,逃出後歷盡艱險,多次瀕臨死亡的經過,抒發了誓死報國的慷慨豪情。 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元軍進逼南宋首都臨安,文天祥赴元營談判,被扣押,後乘隙逃歸。他把出使被扣和逃歸途中所寫的詩結集,取集中《渡揚子江》「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為「指南錄」。作者寫這篇序之前,已經為詩集寫了《自序》,故本篇為「後序」。作者通過敘述《指南錄》詩集的成書經過,表達了自己的堅定信念和巨大毅力。作者的悲劇遭遇是雙重的:既有來自敵人的懸購追捕,又有來自內部的誤解和中傷。因此,這非同尋常的九死一生的經歷,越發昭示出他信念的崇高和毅力的非凡。
原文
〔宋〕文天祥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時北兵已迫修門外,戰、守、遷皆不及施。縉紳、大夫、士萃於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會使轍交馳,北邀當國者相見,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初,奉使往來,無留北者,予更欲一覘北,歸而求救國之策。於是辭相印不拜,翌日,以資政殿學士行。
初至北營,抗辭慷慨,上下頗驚動,北亦未敢遽輕吾國。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賈余慶獻諂於後,予羈縻不得還,國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數呂師孟叔侄為逆,但欲求死,不復顧利害。北雖貌敬,實則憤怒,二貴酋名曰「館伴」,夜則以兵圍所寓舍,而予不得歸矣。
未幾,賈余慶等以祈請使詣北。北驅予並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當引決,然而隱忍以行。昔人雲:「將以有為也」。
至京口,得間奔真州,即具以北虛實告東西二閫,約以連兵大舉。中興機會,庶幾在此。留二日,維揚帥下逐客之令。不得已,變姓名,詭蹤跡,草行露宿,日與北騎相出沒於長淮間。窮餓無聊,追購又急,天高地迥,號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後渡揚子江,入蘇州洋,展轉四明、天台,以至於永嘉。
嗚呼!予之及於死者,不知其幾矣!詆大酋當死;罵逆賊當死;與貴酋處二十日,爭曲直,屢當死;去京口,挾匕首以備不測,幾自剄死;經北艦十餘里,為巡船所物色,幾從魚腹死;真州逐之城門外,幾旁徨死;如揚州,過瓜洲揚子橋,竟使遇哨,無不死;揚州城下,進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圍中,騎數千過其門,幾落賊手死;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夜趨高郵,迷失道,幾陷死;質明,避哨竹林中,邏者數十騎,幾無所逃死;至高郵,制府檄下,幾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亂屍中,舟與哨相後先,幾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無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與寇往來其間,無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幾以不納死;以小舟涉鯨波,出無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嗚呼!死生,晝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廢,道中手自抄錄。使北營,留北關外,為一卷;發北關外,歷吳門、毗陵,渡瓜洲,復還京口,為一卷;脫京口,趨真州、揚州、高郵、泰州、通州,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來三山,為一卷。將藏之於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 嗚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為?求乎為臣,主辱,臣死有餘僇;所求乎為子,以父母之遺體行殆,而死有餘責。將請罪於君,君不許;請罪於母,母不許;請罪於先人之墓。生無以救國難,死猶為厲鬼以擊賊,義也;賴天之靈、宗廟之福,修我戈矛,從王於師,以為前驅,雪九廟之恥,復高祖之業,所謂「誓不與賊俱生」,所謂「鞠躬盡力,死而後已」,亦義也。嗟夫!若予者,將無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於草莽,予雖浩然無所愧怍,然微以自文於君親,君親其謂予何?誠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見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復何憾哉!復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名曰《指南錄》。
——選自《四部叢刊》本《文山先生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