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課前學習(檢查)——新課導入——課文朗讀(全讀或部分)——課文分析——學生探究——師生互動——學生反饋——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2. 如何在中學語文課堂上實施「兩先兩後」的教學模式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顯然,變革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一、先學後教,先練後導
「兩先兩後」課題創立的教學模式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改革和探索。「兩先兩後」即「先學後教、先練後導」。它的基本理念是把教師要講授的內容轉化為學生探究的問題與學練的習題,讓學生在教師講課之前探究學練,然後教師根據學生探究學練後反饋的信息來講課,做到有的放矢。圍繞「學情」來展開教學,符合「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的現代課堂的要求。
對學生來說,在教師教導之前先探究學練,等於課前就沖到了學習的前沿陣地。學生若憑自己的能力完成了課前的探究學練任務,定會產生成功的喜悅,這就會激勵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下一階段的學習。假若學生在探索中遇到困難,就會自覺地去藉助工具書,或找人討論,或向人請教,這由課前探究引起的主動學習與互動探究,不僅激活了學生的內在動力,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對老師來說,讓學生先學先練,然後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來講課,就容易抓住重點、定準難點,能夠及時地調整講課的內容和程序,真正做到「以學定教」,從而縮短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也容易發現學生的學習個性,有利於因材施教。這是在教學機制上保證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也恰當地發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
二、課堂操作,大膽實踐
課堂教學有兩種形態。一種是有形的,一種是無形的。「有形的」表現在教師的課堂流程,表現在教師對課堂活動的組織。「無形的」表現在教師的教學思路,表現在教師的教學設計上。
「先學後教,先練後導」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主要環節:
課前激活――反饋互動――拓展創新
1.課前激活,自主探究
如何扭轉學生過度依賴教師傳輸知識的習慣?關鍵在於課前激活。「課前激活」是指教師講授新課之前要想方設法激活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要想方設法激活學生的求知慾望。課前激活不同於簡單的課前預習。我們在傳統教學當中也有預習,但是那種預習只是對課文的初步感知,更多的是漫無目的瀏覽而已。課前激活環節當中,教師在充分把握課文,鑽透教材的基礎上明確知識點、重點、難點。然後,根據課題理念把教師要講授的知識轉化成為學習探究的問題和學練的習題,讓學生先做先練。學生的預習就目標明確,有的放矢。
教師根據課本教學目的要求,精心設計「課前探索題」,設計原則是緣於本課本節內容,但不囿於本課本節知識,而是寬於本課內容,引導、啟發學生進行豐富而大膽的聯想、想像和情感活動,自行探索、自主學習,自我研究。這樣,學生在老師「教」之前就「活」起來了!
「課前探索題」的設計關鍵在於教師。我們知道教師備課,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課前探索題」的設計恰恰體現了教師備課的深入程度,它往往反映出教師對教學進程的預想。
2.反饋互動,以學定教
教師導入新課後,布置學習小組對「課前探索題」展開交流討論,教師想方設法搭建學生展示自我探究成果的平台。一般來講,問題的展示有兩個層次:組內展示和班內展示。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知識性的問題通常在組內展示,對文本理解的問題或者富有共性的問題在班內展示。但這不是絕對的,有時教師用一些容易的問題讓後進生在班內展示,常常起到激勵的作用。對於具有共性的探究性問題可以由學生代表本小組在課堂上總結匯報,師生共同訂正和評價,學生也可以質疑問難,使探究向縱深發展。
兩個層面的交流匯報保證了學生參與的面足夠廣泛,這種方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相對寬松的學習氛圍,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並能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當他們「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正相吻合,便有獨創成功的快感;或者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甚相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並且預習的時候決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沒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解決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和注意力,足以鼓動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
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或引導學生自解問題,或有的放矢地講解新課,釋疑解難,有課件的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之後,讓學生再思考和完善課前探索題,並完成課後練習(達標體驗題),以鞏固新知識,培養新技能,將知識的掌握轉化為運用的能力。此環節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在反饋後互動,在互動中導學。這不是一般的問答,而是更深層次的學習體驗。
3.拓展創新,提升能力
教師不囿於教材,而是大膽挖掘教材的創造因素,增設具有知識遷移能力因素的課外練習(「拓展創新題」),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里再行探究,舉一反三,求異創新,升華學生的創新意識,一步一步誘導學生登拓展之堂入創新之室。
三、教學相長,效果顯著
1.教師角色轉變,專業素養提高
在這種課堂模式下,我們的教師從台上走到了台下,以「組織者」代替「控制者」,把學生推到合作交流展示的前台,在尊重學生主體的前提下,指導學生合作交流,並且在學生合作交流展示的活動中有所為也有所不為;走進學習小組中間,以 「指導者」「參與者「代替 「權威者」,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與學生一起分享彼此的知識經驗、交流彼此的思維創造、體驗彼此的思想情感的過程。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導」上,他是教學任務的領導者,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學生求知的啟發者,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
在這種課堂模式下,課堂教學設計的起點應該是學生的學情,而不是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我們應該更加尊重學生的學習經驗、學習情況,教師能夠依據學情設計自主學習任務、精心預設每一個課前探索題,並預設可能遇到的問題障礙以及解決的方案。
因為教學環節的「先學後教」,客觀上給教師的教學視野、教學機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模式下,老師只有多讀書,多思考,充分研讀文本,備課視野大大涵蓋和超越學生的學習視野,駕馭課堂教學才能「游刃有餘」。
2.學生學習習慣形成,學習興趣提高
這種教學模式拓展了課堂的學習空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極大激發,學生合作交流的機會增多,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增強,學生逐步養成了一些比較穩定的優秀的學習習慣。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其終身學習都是有很幫助的。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實現葉聖陶提出「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教學主張。
3. 初中語文微型課模式
初中文言文一般都是一篇都要上兩個課時的。不過既然是試講,最好是先講內一下寫作背容景,然後點一下中心主旨。然後簡略性的講一下重點詞語的意思,雖可以簡略,但不能錯哦。然後在開始結合內容分析一下作用,最後再點一遍中心主旨,以及講解一下易考題與基本答題法。時間要具體規劃一下,一節課大概就能講完的。祝你試講過關,加油。望採納
4. 如何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一、語文課堂開展小組活動的意義
初中語文教學工作既要重視教材教法的研究,也要強化教學對象的分析。初中生在學習中渴望參與的意識更強,迫切要求與教師開展互動、在課堂上表達觀點等等。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小組活動,一方面有利於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在小組內小組間開展自由討論、熱烈辯論,營造了各抒己見的良好學習氛圍,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其次,語文課堂開展小組活動有利於教師的教學管理和引導啟發。採取小組這一扁平化載體作為承接,整個教學活動不再面對單個的學生,而是面對數量更少的學習小組。教師只需將學習目標任務交給小組這樣的單位,由牽頭學生帶領大家一起分析研究,縮短了教師關注面,提高了教學引導啟發與控制調節的有效性。另外,語文課堂開展小組活動還能夠充分集聚學生的集體智慧,提高重難點突破成效。一個人的思維角度深度都會受到限制,而集中大家的力量,以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分析,則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的角度全面性、深度有效性,使語文教學工作更加順利地突破重點難點與要點。
二、緊扣重點環節提高小組活動成效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小組活動的作用,需要教師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重點要抓住五個環節。
1. 科學設置小組載體。合作小組不同於一般的學習組織,既要體現數量的適中,又要明確牽頭學生,同時還要對學生成員進行結構的優化。筆者在教學中按照6人一組或8人一組的規模組建合作小組,每個小組明確一名學生牽頭負責,避免群龍無首、秩序混亂的狀態。同時對小組的作用功能定位進行了進一步明確,使小組成為組織大家學習研究、集中集體智慧、參與班級互動的有效組織。
2.明確小組牽頭學生。每一個小組都應當是一個堅強的學習堡壘,如果完全放手讓學生自由進行,小組研究活動就會缺少指向性目標性,導致學習活動無法突出重點、攻破難點。所以筆者在小組作用發揮時,明確了每個小組的牽頭學生,主要選擇語文學習基礎較好、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讓他們能夠帶領本小組的成員准確領悟教師的教學意圖,使整個小組的學習活動能夠按照啟發引導的方向順利推進。
3.精心設計思考提綱。對於初中語文教學而言,更多時候需要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分析課文,從課文的主題、人物形象、結構順序、內在線索到寫作手法、重點語句分析等等,這些方面涉及面廣量大,教師需要在學習活動中為學生提供一條清晰的線索。筆者在教學中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將每一篇課問中涉及的知識要點、能力要求梳理總結出來,濃縮成一組思考題,以此為線索在課堂上帶領學生進行分析研究。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逐題分析,交流辨析,既要自己進行深入思考,又要與同學之間開展交流互動,這樣的思考提綱充分體現了對整節課的有效串聯和引導啟發,是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活動的線索與靈魂,也是教學目標任務全面達成的重要載體與保障。
4.組織學生組內探究。每一位學生在小組內都要進行充分的交流辨析,不能一味聽優秀生報答案說成果,要積極參與其中。筆者在設計思考題的環節,既體現了問題的全面性,同時也體現了難度的梯度性,這樣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都可以在其中有思考的機會、表達的平台。小組討論時,筆者要求牽頭學生充分尊重每一個小組成員, 無論是優秀生還是學困生,都要給予他們討論交流的機會。對於學困生的答案不要輕易否定,要鼓勵他們積極思考,並對他們進行思維方式、學習方法方面的滲透,以達到在小組探究過程中提高學生領悟能力的效果。通過小組的探究,初步總結梳理出本組學習成果。
5.交流辨析深化成果。教師將語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放到小組,交給學生目的在於讓學生在充分的自主探究活動中提高學習掌握效果。筆者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辨析,大家一起討論進行答案的補充完善,以及一些片面觀點的糾正引導。學生之間的觀點差異,教師不直接進行點評,而是進一步引導他們講論點擺論據,通過辨析的過程既明晰了問題答案,同時也深化了學習理解效果,提高了思維方式技巧等等。
三、結束語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小組活動的作用,既是對語文教學模式的一項創新,也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效尊重,體現了知識、能力、情感等立體教學目標。教師在小組活動實施過程中要注意講究技巧方法,既要著眼於小組的功能作用准確定位,合理分布成員,同時也要在小組具體運行過程中有效掌控局面,在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的同時進行巡視點撥指導,有效把握學生學習動態,確保整個教學節奏有序推進。另外,教師還可以積極拓展小組這一載體的功能,鼓勵學生將小組作用從課堂向課外進行拓展延伸,特別是在發揮學困生補習、學習成效過關考核等方面的作用,更好地服務於語文學習。源於網路分享。。。。。。
5. 初中語文補習班一般怎樣授課
好的武漢抄初中語文課外襲輔導班啊,我聽說武漢博奧教育挺不錯的,他們不做什麼廣告,都是靠口碑來招生的.\r\n那裡的老師都是在職一線的優秀老師,每一個都很有來頭,在武漢知名度很高。實行小班教學,老師因材施教,人數一般限制在20人內,保證老師可以顧及到每個學生,這和學校就大不相同了,,,你先去看看吧,說的肯定沒有親眼見的來得實在。。。
6. 如何進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
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課堂教學改革就其總體而言,大方向是正確的,並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領會不到位以及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的原因,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現象。有效課堂教學的研究和探討將成為今後長期的任務和經歷不斷摸索實踐的過程,特別是要把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體驗等能力成為新課堂的有機整合訓練目標。可以說,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那麼,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從近年來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我談談自己的一點感悟:
一、提高課堂有效性,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許多教師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語文教師要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廣博的知識儲備,這樣在語文教學中才能如魚得水,左右逢源,才能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潛質,了解學生的實際,展示個人的教學能力,才能將課堂實施成為真正的有效課堂。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講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實,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源於教師的獨創性思維。教師對教材要有真知灼見,能夠於平凡中見新奇,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未見,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內涵,深入淺出,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游刃有餘,講在點子上,一語道破。
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要創造性教學。比較扎實的獨立教學能力,比較獨立的教學個性特徵,使得教師教學的自信心增強,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呈現出比較強烈的創造性勞動的意向和行為。教師從自己的個性特徵出發,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教學藝術的創新,會顯現出教學藝術的獨創性特色,使教學藝術進入個性化的階段。個性化反映的是教師自己的教學藝術與他人的不同,也意味著超越自己。教師在這一創造性教學階段的實踐過程,使自己的教學藝術創造進入了個性化的階段,自身教學藝術開始呈現出與他人的不同,意味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對周圍同事或以往經驗的超越。課堂上教師除了能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善於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及其復雜的教學現象進行反思,並不斷形成自己獨立的思維方式,以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必須具備有效備課的能力。
我們提倡備課要備兩頭,即一備教材,二備學生。因此,語文教師備課時既要認真鑽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學生情況,力求制定出明確、具體而又符合生情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要以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精心安排教學過程,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編寫出切實可行的教案。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教師首先必須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現狀瞭然於胸,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得,既減輕學生的過重學業負擔,又讓課堂充滿笑聲,充滿活力,學生懷著這種寬松愉悅的心情上課,何嘗課堂有效性不能提高?
我覺得「階段智能建構學案」無疑就是比較好的一種備課內容的有效性的體現。它分為:一、我回顧、我成長。二、我糾錯、我進步。三、我鞏固、我快樂。四、我早行、我先得。只有這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才能面向大多數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應有的提高,真正讓學生每天都有進步,人人都有成功的喜悅。
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會」學習,使他們能主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學,教師要擺正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真心誠意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恰當地發揮主導作用,要努力提高「導」的藝術,從而在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去啟發、點撥、設疑、解惑。要大力提倡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少一點講解、分析、提問,多一些引導、點撥、激勵,徹底改變那種牽著學生走的狀況。課堂上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快。為了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可以改變習慣的、固定的課堂模式,採取班級集中授課、小組合作交流和個別輔導學習相結合的綜合模式,從而使課堂更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促使學生不斷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後達到「好學」的美好境界。
五、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要把和諧的師生關系帶進課堂。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反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要受到壓抑。教師對學生抱有期望,並且通過態度、表情與行為等方式將期望傳給學生,學生就會受到鼓舞,從而更加信賴教師,給教師以積極的反饋尤其在處理學生問題上,要善於巧妙地用一句俏皮話、一個小小的玩笑話、一個對學生善意的揶揄、一次輕輕地撫摸,這樣使緊張的空氣得到緩和,使學生能直抒胸懷,感受不到壓力,既有助於問題的處理,又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好感、信任和尊重。學生渴望愛的撫育,有時甚至超過對知識的追求。學生得到教師的愛,自然而然地會激發出對教師的愛,反饋回去,形成愛的雙向交流。有了這樣的能力,課堂教學,何嘗不會有效呢?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主體精神的首要條件。課堂上教師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帶進課堂。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當教師站在講台上的時候,要時刻不忘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不要居高臨下,盛氣凌人,使學生望而生畏。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倡:答錯了的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沒有想好的允許再想;不清楚的允許問;不同意的允許爭論;教師錯了的允許批評;甚至必要時允許學生不舉手自由發表意見。這才是學習的真實過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學的具體保障。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最佳的精神狀態,從而使學生以最佳的主體精神參與學習活動。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雖然表現在不同層次上,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闡述,不同的個體,也會有不同的觀點,但從評價內容的角度來說,一節好課必定要在融洽地氛圍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必定要體現出學科的特色,也一定離不開教師出色的預設和處理課堂教學的能力。多種元素都能在課堂教學中完美整合,就會是有效的課堂教學。
7. 語文試講15分鍾怎麼分配時間,就是對著評委講課
試講:實際抄是微型課,把教課襲思路講清楚,整個在講課的過程中,對著評委,完成完整的一堂課的講述,學生回答的問題不做重復,學生活動提到,但不做重復,教師的過渡語要設置好。
有導語,有過程,有小結,有提問,有學生活動,有評價,有師生互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合理評價機制,高效的課堂容量。
試講一般是15分鍾,考之前上網下一下模板, 在每年6月和11月,通過試講就可以拿證了。
教師資格認定理論課考試每年3月、11月各舉行一次,報名時間為每年1月、9月(在普通高校在校學生的報名時間由自考辦另定)。教材由自考辦供應。
教學技能測試每年舉行1—2次,一般在上半年的5月和下半年的11月報名,具體時間由當地教師資格認定指導中心確定後公布。教學技能測試的內容為:備課、說課或上課、面試。
根據省教師資格認定指導中心意見,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班學生,在未取得畢業證書前允許參加教師資格認定理論考試,但在申請參加教學技能測試時,應已獲得相應學歷證書。
8. 初中語文如何怎樣進行分層教學案例
一、分層教學模式的提出及其意義
分層教學,其實是老瓶新標,早在二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提出了類似的話題——因材施教。它指的是在同一級別的學生中根據知識層次的差異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施予不同的教學內容,使他們各自得到最大滿足的一種教學模式。
然而,面對這傳統而又新興的教學模式,贊成者有之、反對者尤甚。持贊同意見的學生認為:分層教學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一個競爭的環境,有利於教育教學的開展、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潛力的挖掘,同時也讓層次低的學生從「失敗」中覺醒,重新審視自我;持反對意見的學生則認為:分層教學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是學校在迴避矛盾、舍棄包袱,但又覺得「差生如雞肋、棄之可惜」等等。
先讓我們看看混合型班級語文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的現狀:語文基礎差,作文病句成堆、錯字別字離奇、條理不明、結構紊亂,綜合能力低、主觀題則審題不準、表意不清。正由於成績不理想,他們對學習沒有興趣,對自己失去了自信,產生了自卑,平時學習敷衍了事:作業不交、背誦懶記、考試作弊,「下課一條龍,上課一條蟲」,甚至出現了曠課、逃課的現象。惡性循環,愈演愈烈,老師的諄諄教誨成了毫無用處的空殼支票。這些學生有的成了名副其實的差生。可見,這種混合型的教學模式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既不利於學生的正常發展,也不利於教師教育教學的安排。這種現象,與幫助人成功的教育的本質是背道而馳的。
伽利略曾說過:「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幫助他發現自己。」德國教育家第斯多德也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之多,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缺少的是基礎、缺乏的是興趣、不足的是自信。因此,如何培養興趣、喚醒自覺、鼓舞信心,讓他們發現自我、正視自我、善待自我,已是當今教育教學所面臨的重大的課題。可以說,分層教學應運而生、適時而出,是「療治」「差生」的一付最好的良葯。
多背、多讀、勤寫是語文最質朴的規律。語文學習重視的是日積月累、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強調的是平時的積累。因此,根據「差生」的具體特點,採取不同的方式,保護其好奇心和奇思妙想,挖掘其異想天開的合理因素,捕捉其特長的閃光點,旨在幫助他們發現自己、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因為「願學」「樂學」的積極情感是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發展學習能力的原動力和催化劑。
1、巴班斯基說:「如果學生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如果他們有認識興趣、有獲得知識技能和技巧的需要,……那麼他們的學習活動就一定更有效。」「差生」大多生性好動、思想活躍、樂於游覽,結合開展研究性學習,讓他們深入社會、探究生活,從「玩」「樂」中學習知識,讓他們真正領會無處不在的語文及其魅力,讓他們覺得語文並不是可憎可怕的、而是可親可近的,從而縮短與語文的距離。
2、語文素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閱讀習慣的有無、閱讀視野的寬窄和閱讀積淀的厚薄。「差生」由於成績不理想,對教材大多不感興趣、甚至產生厭煩、敵對的情緒,所幸的是,他們大多喜歡看小說或課外讀物,因此,以此為契機,開展多種多樣的讀書競賽、書評活動等,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擴大他們的閱讀視野,從中提高閱讀水平和鑒賞能力。另外,語文具有它的特殊性,文學首先是門「人」學,它可以感化人、啟迪人的思想。結合平時討論,教師適時點撥,加強各種思想的熏陶和教育,促使他們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放慢教材的教學速度,做到逐課過關不留後患,並用科學、有效的方法突破「漢字教學」三關:即認讀關、書寫關和積累關,同時把誦讀的訓練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強語言材料的積累。
4、建立多元的評價方式,重在平時的考核和鼓勵,對於大型考試(期中考、學期考),則降低要求、因材施考,讓「差生」領略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
語文學科「有法」而「無定法」,但不管採用哪種方法,殊途同歸,都是為了讓「差生」從失敗中找到自信、從迷惘中肯定自我,培養他們對語文科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發展、變消極應付為積極進取,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和成績,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可以說,分層教學它敢於承認學生思維方式上、發展過程中的差異,立足推動學生的發展,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發展的多樣性和多數學生發展的可能性。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表現之一。
二.分層教學的實施
(一)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生,合理分層
對自己的教學對象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分層教學成敗的關鍵。作為教師,在制定各層次教學目標、要求、授課計劃和教學方法之前,必須對學生的情況作一翻深入細致的調查了解。雖然學生面廣量大,但要搞好分層教學,必須對學生的年齡、性別、心理素質、知識基礎以及性格、愛好、個性特點等進行了解,按情況分層次。
(1)摸底准備,初定層次——第一學期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學生的發展水平是教學的出發點。所以必須在開始教學以前就確定這個出發點。」學生一進入初中,就向他們提出層梯教學的設想,要求學生彌補知識缺陷(如漢語拼音等)提高自身素質,(增加閱讀量,提高寫作水平等)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期中考試後,根據學生平時學習情況,從智力因素、心理素質、學習態度和環境等方面分析個體間差異狀況,把全班學生分成甲、乙、丙、丁四組,甲、丁人數較少,約各佔10%~15%,乙、丙人數約各佔35%~40%。
為達到幫教目的,可以讓甲、丁兩組,乙、丙兩組學生分別坐在一起,讓他們互相交流,繼續競爭,共同提高,並制訂幾條相應的措施,如以桌為單位發言記分。
(2)變換梯隊,再定層次——第二學期
「教學必須符合受教學生的發展水平。」一學期分層教學後,由於智力因素、學習態度、家庭教育、周圍環境等原因,各組(尤其是乙、丙兩組)學生情況會起較大的變化。這時,就需對每個學生重新評估後變換梯隊,再定層次。做法是:取消丁組,留甲、乙、丙三組;甲、丙兩組學生各佔全班人數的20%~25%;仍採用同桌幫教辦法安排座位;余為乙組。由於梯隊變化,丁組學生升格為丙組,丙組中有部分升格為乙組,乙組中又有多人升格為甲組,同學們看到了自己的進步和潛能,就能夠進一步樹立信心,端正學習態度,努力超越自己的過去。甲組學生為防止滑入乙組,又要與乙組升格者競爭,也只有努力向前。這樣,就逐漸形成了互幫共進,你追我趕的良好學風。
(2)因地制宜,適當調整——初二
初二起,由於學科數量的增加,興趣愛好的變異,家庭教育的差異及學生潛能開發不一等原因,語文學習進展情況必有所不同。為使學生繼續保持上升勢頭學好語文,教師在把握每個學生諸多因素的前提下,對甲、乙、丙三個層次的學生適時作必要的調整。其中遵循一個基本原則:升格的多(每次各組1~3名)降格的少(每次只個別組1~2名)逐漸增加甲組人數,減少丙組人數。
這樣,讓師生都明確某一個同學在某一階段時間內所處的層次。同時,要讓學生建立起對學習的樂觀主義態度和真誠的學習信心,正確對待分組方式,明確教師的分組目的,防止優生驕傲自滿,中等生得過且過,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緒的產生。
(二)分層教學,分類指導
明朝王守仁說:「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歸於善。」「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是在對學生整體教學的前提下進行的,在全體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使優秀學生的學習得到更大的提高。
(1)備課分層
學生彼此在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差距,為了達到普遍提高,全面培養的教學效果,我們有必要在備課過程中,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步驟、教學方式到教具准備都堅持與好、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相適應。強調針對性,既保證「面向全體」 ,又兼顧「培優」、「補差」 ,使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能抓住這三類學生。比如教學《觀滄海》這首詩;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1.背誦默寫這首詩;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意境、所表達的情感,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3.理解詩歌獨特的構思藝術,學習「歌以詠志」的手法。這里教學目標1、2面向全體同學,教學目標3則面向好的學生。
(2)課堂教學分層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強化目標意識,做到課前揭示各層次的學習目標,課終檢驗是否達標。另一方面又要把握課堂提問策略,讓各類學生有輸出信息的均等機會。通常在講授知識時提問中等生,利用認識上的不完善,把問題展開,進行知識的研究;在突破重點、難點或概括知識時,發揮優生的優勢,啟發全體學生深刻理解;在鞏固練習時,檢查差生的理解程度,及時查漏補缺,幫助他們進一步理解知識。在課堂設計上,根據目標教學模式的要求,有機地與分層教學聯系起來。例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一文時為了讓學生區別趙州橋和盧溝橋設計的不同,體會中國石拱橋多樣的形式,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誰能在黑板上分別畫出兩橋的設計示意圖 。教師可有意識地先請B組學生在黑板上畫圖,然後再請A、C組學生上台進行補充修改,最後再請基礎較差的A組學生對照示意圖進行說明解釋,這樣,目標雖相同,但全班同學都有參與的機會,不同層次的學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3)作業分層
作業由淺入深可分為四個層次,即放緩題、基礎題、提高題、撥尖題。向好、中、差三組學生布置三種作業,並採取三種作業批改方式:「差組」--放緩題 + 基礎題,教師當天面批,學生當天糾正;「中組」--基礎題 + 提高題,全部批改;「好組」--基礎題 + 撥尖題,只批改1 - 2本,其餘由學生自己核對,組長檢查。在分層練習中,我們應積極鼓勵低層次的學生向高層次突破,從調動學生求知的積極性。比如學習朱自清《春》一課後,我 共設計了7大題:1、2兩題注音辨音、辨形解詞,是學習困難的A組學生必做的;3、4兩題為仿句和選擇文句意境美,是基礎較好的B組學生必做的;5、6、7三題為背誦文段,按標題(春色、春聲……)重整文本,按虛實、空間變化改寫文本,其中5為全體均做,6、7為C組學生任選其一。
(4)考核分層
考核包括單元檢測和階段性檢測。由教師自己依照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命題。每份題都包括放緩題、基礎題、提高題和撥尖題四大類,放緩題面向差生,僅供「差組」生做;基礎題面向全體學生,全體學生必做;提高題面向中等生,「差組」選做;「好組」和「中組」必做;撥尖題面向優生,供「中組」選做,「好組」必做。考核後,對已達標學生提出「鞏固性」或「擴展性」的目標;對未達標學生,通過補習,個別輔導建立互幫互助小組進行「矯正幫助」。以確保各類學生都達到預定的階段目標。
通過階段考核,對各個學生進行多次的綜合分析,並進行必要的組別調整。對進步明顯的提高一個層次;對有後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勵,下次仍跟不上的則降低一個層次,這樣做,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及時調整適應自身發展的教學起點,而且有利於學生看到自身的進步和不足。而對降組的學生,不要冷嘲熱諷,應熱情關心,幫助分析原因,樹立信心,以確保學生積極進取的學習熱情。
三、分層教學效果顯著
近幾年,我校語文學科實施分層遞進教學收到明顯效果,實踐證明:分層教學能使初中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提高,學生自身的語文素質得到明顯增強,各層次段的學生成績都有所提高,特別是差生的比例在逐步縮小,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現象得到了明顯遏制。顯然,這是一種有效的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得,依據自身情況出發,因材施教,已成為今天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是實施成功教育的有效基石。
9. 初中語文課型
初中語文課四課型教學法
所謂四課型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按照教材各部分的固有順序,把教材分為幾個單元,每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都依次經歷閱讀、討論、解惑、探索四個階段。每一階段分別構成一種課型,簡稱「四課型」,下面我將四課型的操作要點闡述如下:
一、 閱讀課
培養獨立閱讀能力,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基礎。所以,我先設置了閱讀課。一般是每一單元的第一、二課時,由學生獨立閱讀,思考和探索,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閱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課堂上要進行5分鍾左右的必要的啟發講解:或背名言、或講個小故事、或講個成語的來歷等,針對每課的具體內容,確定啟發講解的內容和形式,提出幾個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如《鄧稼先》一文時,首先放幾張關於人造衛星升空時的片子—(自製的課件),然後教師對照片子有聲有色地向學生講述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的經過,再引導學生回想2003年10月中國「神州五號載人太空梭成功發射」的場面閱讀本文,從而激發學生對鄧稼先的了解和崇敬,使閱讀在美好的氣氛中起步。
第二,指導讀書方法,為學生提供有效閱讀的路標和向導。
關於讀書方法,我向學生提出了「三到」的要求,就閱讀的全過程來說要看到、讀到、寫到。所謂看到就是要快,要全。了解全貌,掌握全局。所謂讀到就是心到,邊讀邊思考。寫到就是要動筆進行點、劃、摘、記,以促進思考,加深理解記憶。上述讀書法,從導言課開始逐步向學生介紹,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記好筆記,寫出體會,以推動學習向縱深發展。「發現問題,等於解決了一半」。這話很有哲理。學習中的問題,就是推動學習深入前進的動力。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的時刻,才真正開始了向這個問題的進擊。在學習閱讀過程中,為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我採取了以下四種方法。
1、聯系實際提問題。有些學生在閱讀《中國石拱橋》一文後,聯系實際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見過文中那樣的橋嗎?古代的人造出的石拱橋,和現代人造出的形式各異的立交橋,那個更美、更先進?它們就僅僅像文中所說的『天上的彩虹嗎』」?於是出示了自己製作的關於各種橋的幻燈片(即自製的課件)和一些有關橋的圖片,這樣便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以便加深印象。
2、反過來想想提問題。如學生在閱讀《口技》一文時,先放幾段有關藝人吹拉彈唱的錄像,再放幾段音樂,問「這幾幅圖畫上的人和錄音中那些人的演奏好聽嗎?為什麼?」「對,好聽,因為演奏技藝高超!」再提出「如果他們的演奏很一般,你願意聽嗎?」這樣反過來想想提出問題既能加深理解,又能增強記憶。
3、前後對照提問題。在學習《故宮博物院》時,首先介紹有關故宮的一些歷史,再出示幾幅有關圖片,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對照《蘇州園林》一文,向學生提出問題「兩文都力圖將有關的事物的各方面知識清楚明白地告訴讀者,但在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上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4、聯系各科提問題。如《氣候的威力》一課,先出示自己製作的課件——南極的冰川,然後讓學生聯系地理、數學、理化提出問題。
當然,提問題的方法很多,這是普遍常用的四種方法而已。
二、 討論課
閱讀課之後,我設置了討論課。討論課上教師把學生閱讀時提出的疑難問題加以篩選,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首先討論的重點力求符合教材重點和學生思想實際。有時圍繞對某個概念理解展開討論。針對學生在講解《藤野先生》一文時,展示了關於敬佩教師的幾幅畫面(自製的課件):有名人敬師的,有少先隊員敬師的;有解放軍戰士敬師的……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理解魯迅敬師的原因。
其次,提出明確討論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認真組織,具體指導,對學生要求勇於發表自己見解,虛心聽取和思考別人意見,在平等的氛圍中展開爭論或辯論,堅持真理。
第三,指導討論方法。引導學生把握討論題目的中心點;充分運用課本中的要點,針對討論題目進行分析,恰當運用已學文化知識和生活中的實例進討論,分析綜合,提出觀點。然後緊扣要點,理清思路,做出結論。 第四、教師組織重點問題全班討論。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由各組代表圍繞重點問題展開全班討論。這時,教師的主導作用十分重要,教師應直接參討論,但應做到「引而不發」不能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應起穿針引線、因勢利導的作用。在全班學生對討論的問題產生興趣時,教師應作畫龍點睛的講解,使學生對問題有明確認識。如講《事物的正確答案不只一個》時,先出示四幅圖畫—(自製的課件)即課前預習中的四幅畫,讓同學們找出正確答案,再學習課文,然後對課文進行討論,要求:找出文中的一個觀點談看法,必須用典型事例證明自己的觀點。有的同學找出文中的觀點「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於如何運用知識」,舉了居里夫人的事例證明這一觀點,有的同學舉了伽利略的事例證明這一觀點還有的同學舉哥白尼的事例證明這一觀點……最後圍繞「讀書有害還是有益」這個問題展開討論。有的同學認為:「讀好書能陶冶人的情操,增長知識,因為『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有的同學則認為:「讀書能使人走向歧途,因為不好的書不僅無益,而且有害……」兩中不同的意見進行了激烈的交鋒。這時教師給以適當的引導和誘發:讀好書,如沐春風;讀壞書,如飲鴆酒。這種課堂討論活動既有學生之間的交鋒,又有師生之間的爭論,經歷了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深化過程,活躍了學生思維,培養了能力。
三、解惑課
討論課上的問題有的解決了,有的尚未解決,特別是全班爭論的重點問題,意見不統一,或理解不夠深透。這時,學生把希望寄託於老師,教師重點講解的時機到了。為此,我設置了解惑課,教師在課上的講解要力求生動有趣,言簡易明,擲地有聲,富有啟發性。
第一、教師講解的重點應放在「三點」上,所謂「三點」指新舊知識的結合點;新知識的關鍵點;前後各節之間的理論與實際的聯系點,這些都是教材最本質的東西。
第二、教師的講解要抓住學生的興奮點,興奮點是為學生普遍關注且同教材有緊密聯系的問題,教師應力求把教材的科學性、系統性同學生的興奮點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愉快地進入思考過程。如在學習《安塞腰鼓》時,首先放投影有關安塞腰鼓的圖片(教師自製的),再讓學生思考:平時你見過安塞腰鼓嗎?你打過它嗎?打鼓的都是些什麼人?打鼓的那個場面你見過嗎?如果沒見過,想見嗎?等等,這樣便抓住了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使他們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本文。
第三、教師的講解要從形象入手,注意指導學生的思維方法。語文課上的內容和有關問題,都是屬於理性的抽象的,學生較難理解。教師應使學生以形象為入門的向導,步步深入的把握課文內容,理解道理。在學習《土地的誓言》一文時,學生提出「土地怎麼會發出誓言?它為什麼發誓言?如果不會,那又是誰發出的誓言?他發出了什麼誓言?」於是出示圖片並講清本文的要點:原來是作者在『九一八事變』十周年時寫的一篇散文,抒發了對淪亡國土的強烈思念之情,為東北的土地所發出的誓言,在講清本文要點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不僅使學生澄清了模糊的認識,同時也教給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
第四、探索課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應培養具有創造能力人。為達此目的,也就不能只要求學生做完幾道教師規定的練習題,還要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前進的能力。於是我就在解惑課後設置了探索課。做法如下:
第一、專題探索。每學習一課,都要引導學生運用有關知識,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突出思想問題,進行探索性分析,並在各自分析的基礎上全班交流。如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時,放幾幅有關的圖片(自製的課件)—如果你遇到一個孩子在一個危險的山崖上進退兩難時,你如何讓他下來?學習課文後再組織學生圍繞「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你會怎麼辦?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怎樣處理?從中受到哪些啟發?」進行專題探索。學生積極思考認真分析,既談出了自己的做法,又寫出了受到的啟發,端正了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使學生對困難的處理有了正確的方法,同時也懂得了生活的哲理。
第二、自擬復習題目。引導學生自己擬定本單元的復習提綱和自測題目。不搞束縛學生思想的所謂答案格式,而是引導學生逐漸學會對具體題目進行具體分析,歸納總結出分析各種問題的思路。
第三、單元小結及寫小論文。指導學生書面表達每單元的知識序列縱橫結構,寫出學習每一個單元的心得體會,或小論文,初步聯系實際解決一些思想問題和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如學習《斑羚飛渡》一文後,有的學生把體會小結融為一體,寫出《生命的永恆》讀後感,有的則寫出《我看鐮刀頭羊》,而學習《紫藤蘿瀑布》一文後,他們又寫出了我對「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的理解、看法等,這些,都是學生發自內心的體會,在知識上反映出的小論文。它大大的激發了學生自學的熱情。
運用「四課型」教學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利於學生牢固掌握知識;並有利於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轉化為覺悟;有利於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0. 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基本模式有哪幾種
教學是來教與學的交往、互源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 發、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為此高效課堂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納入了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三種方式有機結 合才能真正的將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到了一個新的認識水平上,即"導——讀——悟——賞——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