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廣州市高中語文題

廣州市高中語文題

發布時間:2021-01-30 14:12:00

高中語文

這道題選擇D,都不相同
第一個之是代詞,第二個之是結構助詞「的」
第一個而表示轉折,第二個而表示遞進

Ⅱ 高中語文試卷共有幾題

第Ⅰ卷(32分)
一.(12分)選擇題4個每個3分,字音字形病句標點詞語使用等.
二.(11分)科技文/議論文閱讀 選擇題2個每個3分 簡答題1個5分
三.(9分)文言文閱讀 選擇題3個每個3分
第Ⅱ卷(118分)
四.(24分)古詩文翻譯2題加斷句1題共10分 古詩文默寫7分 詩歌鑒賞2小題共7分
五.(23分)現代文閱讀(大) 這個不固定了反正一般是5題共23分
六.(12分)語文能力綜合運用 有改病句 仿寫 排序 漫畫命名和意義闡述 提煉信息等題型 3個題每題4分
七.(60分)作文

有的省市略有差異

Ⅲ 高中語文題!!

尊重是一棵樹,樹葉是我們的社會,樹根是我們自己,樹干是祖國的民眾。緊緊內紮根,挺直枝幹,容讓挺拔之樹,永不垂到。

我認為草根明星並不是「草根」,他們的能力不一定比大眾明星差,只是由於他們的知名度在地方難以提高,其實,只要我們有能力,就不必擔心自己是否屬於草根明星,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Ⅳ 高中語文試題及答案

高中語文試題及答案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答案通過自己思考出來的,在網上是問不到答案的哈
多想想,答案錯了沒關系的 學習的目的就是要學會思考 才是自己的答案,多思考吧.

Ⅳ 高中語文閱讀題題目及答案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3題。(93年,全國卷)
據美國K大學的研究人員稱,大多數「生物降解」塑料並不真正降解。
利用能隨時降解普通有機物質(例如紙和木屑)的細菌所進行的試驗表明,包括塑料垃圾、「用後即丟」的尿布、飲料瓶等在內大多數產品並不是可以生物降解的研究人員指出,術語「生物降解」這個詞的使用是不規范的。一些生產廠家說,這些產品如果在物理上發生變化,則是可能生物降解的,它們一旦與其他物質混合,便會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長。研究人員認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質在需氧條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厭氧條件下它們則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經他們試驗的每個產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達到上述標准。
1.文中「術語『生物降解』這個詞的使用是不規范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 )
A.「生物降解」不是一個科學的術語。
B.「生物降解」這個說法名不符實。
C.「生物降解」在現實中不存在。
D.「生物降解」這個術語的運用有語法錯誤。

2.文中說「試驗」所藉助的主要方法是( )
A.化學的B.生理的C.生物的D.物理的

3.下列與k大學研究人員的試驗結果有關的說法,哪幾項是正確的?( )
A.凡是稱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產品都根本不能降解。
B.一些塑料生產廠家的功用宣傳不實。
C.在生物降解過程中應出現物質的分解和轉化。
D.塑料產品的廢棄物多數不會自溶自消。
E.這些塑料產品在物理上發生變化之後就可以生物降解。
F.生物降解在不同條件下都會出現氧化現象。

答案與解析:
1.B ,「生物降解」這個術語使用不規范,是「研究人員」的看法,因為這些產品都不能達到科學家所認為的「降解」標准,這是一些生產廠家歪曲商業宣傳曲解了科學術語,使其名不符實,因此B 項是正確的。文章有「真正的生物降解」等詞句,可見A、C項的否定性說法是不對的。D 項說法與本文內容毫不相干。
2.C,文章開頭「利用……細菌所進行的試驗表明」,這句證明了C項是正確的答案。文中「二氧化碳、水、甲烷」這些化學術語容易迷惑人,會誤選為A項。「物理上發生了變化」是生產廠家說的,試驗是「K 大學研究人員」做的,二者不能等量齊觀,選D項也是錯的。
3.C、D、F,對照原文,A項「凡是……都……」的說法言過實,文章中說的是「大多數」。B項的說法本身是正確的,但研究人員的試驗結果無關。E項是生產廠家的見解,本身未必科學,且與科學家的試驗無關。C、D、F 三項符合原文意思。

文字表述題是高考現代文閱讀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題型,這類試題綜合性強,更能測試出學生的語文能力。綜觀幾年來語文試卷的變化,我們發現淡化客觀題,強化主觀題已是趨勢。但從歷年高考的現代文閱讀測試結果看,考生在這類試題的得分並不理想。筆者有幸參加2006年浙江的語文高考閱卷,針對考生答題失誤的普遍現象,我以浙江卷為藍本並涉及部分全國卷的同類問題作了歸納,嘗試探索出幾點應對策略,希望能給你有所幫助!

主觀題失誤主要原因及探析

一、審題不清,答非所問

有許多同學在做現代文閱讀時,往往是粗略閱讀一遍全文後,匆匆掃一眼題目,就倉促答題,審題不清,答非所問。

例如:(2006年浙江卷19題)結合全文,理解「我還發現了人類普遍的相互對照的四個動作的秘密」一句的含義,完成下面的題目。第三問:⑶使用「普遍」一詞的原因是

正確答案是:①兩個世界、兩種生活的對立是人類普遍存在的;②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對立關系(人與人的對立;平面與立體的對立;表象世界與本質世界的對立;成人世界與孩子世界的對立)。

有的考生卻答為:「具有一般性」、「人類所共有的特性」。語言的表述本身就不清晰,題干中的「結合全文」,也沒有注意到,只是對「普遍」一詞作了個字面解釋,結果答非所問。

又如:(2006年全國卷14題)在「細心地想著植物突破土地,在陽光下成長的聲音」一句中,作者為什麼要用「想著」?這樣寫有什麼好處?(4分)

正確答案是:①植物成長的聲音一般是聽不到的,用「想」比「聽」更合適;②這樣寫有一種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現力。

我在用該題對學生進行測試時,相當部分同學卻答為:「虛實結合」、「與下文的嗅形成一種反襯」、「作者在感受這種聲音,聲音是虛的,這樣寫把虛物實寫,實物動態化,更形象」、「體現我的好奇,引出下文」等等一些莫名其妙的答案。「虛實結合」、「反襯」是表現手法,題干並沒有問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而「引出下文」、「動態化」「更形象」更是信口開河,答非所問。究其原因是考生根本沒有細讀題干,審清題意,連問題都沒有搞清楚,就倉促答題。

二、研讀不深,分析不透

高考閱讀題大多在文意的深層領會上設題,而許多考生不能透過表象進行深入的研讀和分析,只是跟著感覺走,不能綜觀全文,領悟要義。

例如:(2006年浙江高考卷第18題)文章開頭眼鏡商說「我」是「獨眼龍」。請聯系文中對話部分,分析眼鏡商這樣說的原因。(2分)

正確答案是:①「我」右眼近視,左眼遠視,雙眼不能同時使用;②「我」看到的是二維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維的立體世界。

有的考生答為:「為讓我買一副眼鏡」、「我的兩眼視力不協調」、「為了更好地說服自己買他的眼鏡」、「只用一隻眼睛看事物」等等。很明顯考生對全文根本沒有讀懂,對於作者借用寓言形式所闡明的生活哲理,根本沒有領悟,看到「眼鏡商」幾個字,立刻想到的是商人,想到商人的行為和心理,就斷然作答,離題萬里。

又如:(2006年浙江卷第19題)請結合全文,理解「我還發現了人類普遍的相互對照的四個動作的秘密」一句的含義,完成下面的題目。

第2問:「秘密」是指

正確答案是:平面生活和立體生活的對立。

有的考生答為:「為握手而伸出平展的手與握拳頭打人的手的對立」、「最平面的微笑和微笑時伸出舌頭的對立」、「這些動作簡單,而握手微笑易化解隔膜」等等。這類答案的錯因在於考生遵循了答題可在文中找的技巧,但卻沒有透過表象挖掘實質,沒有領會本文的主旨。

三、歸納不全,遺漏要點

高考閱讀很重視考查學生的歸納能力,在此題的設置上,有時側重於整篇文章中心主旨的歸納,有的側重於幾個語段的理解。要求考生在答題時要全面考慮,綜合分析,並學會用自己的話來表達。

例如:(2006年浙江卷20題)文章末尾,作者借用培根和杜飛的畫形象地演繹兩個不同的世界。請你據此推斷這兩位畫家的藝術風格,並用自己的話分別加以概括。(各不超過12個字)(6分)

⑴培根的繪畫風格:

⑵杜飛的繪畫風格:

正確答案為:⑴ ①誇張的;②批判的;②立體的。⑵ ①優雅的;②歌頌的;③平面的。

而有的考生答為:「立體的帶有侵略性,平面的充滿自然界氣息」。這個答案顯然只概括出了一點,帶有「侵略性」的作答,只是抄襲了原文,不夠准確。另一考生答為:「真實,張揚、誇張」的答案,是沒有聯系全文,推斷錯誤的結果。

又如:(全國卷17題)聯系全文,概括寫出本文的主旨。(6分)

本題測試考生對全文的理解及概括歸納表達的能力。

正確答案:①通過發現「陽光的香味」,肯定農夫的陽光生活、美好勞動、務農的選擇;

②評價夜來香和曇花的香「沒有壯懷」,強調人的嗅覺在都市裡退化;

③肯定一種貼近陽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此題6分,顯然答案3點,每點2分。其實從分值上考生也可以推斷出此題答案有三點。綜觀全文進行概括歸納,基本可以做到不遺漏要點。大部分考生失分原因就是歸納不全。

四、語句不通,表意不明

閱讀題的檢測,不僅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更是考查其表達能力。有的考生能讀懂文章,但卻不會表達,不能用通順、簡潔的文字全面、准確、鮮明的答題。

例如:浙江卷19題第3問,有的考生答道:「在人類社會中,多數人都是這樣,除少數的獨眼龍」,「為其利益而顛倒是非是普遍的」,「舉的例子普遍,說明一般工作是二維空間動作、是平面的,有說服力」等等,這樣的句子實在是讓人費解。

以上結合例子略談四點,雖然高考閱讀文字題在解答中失誤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本原因,無外乎就是沒有讀懂文章,不會審題,不會表達,不懂閱讀規律與答題技巧。所以考生在平時的閱讀及訓練中,要清楚閱讀規律,掌握一些閱讀方法與技巧以避免失誤。

應對措施

一、遵循閱讀規律,清楚試題設題規律,整體感知與深入分析相結合。

高考現代文的設置,強調整體閱讀,是一個由分而總,有局部到全局的相對完整的測試系統。所以解題時要從整體出發,通讀全文,弄清線索,理清思路,進而把握文章主旨。主旨清楚了,局部就明白了;思路弄清楚了,才知道每段、每句話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間關系。結合每道題的要求,深入分析,自然就容易得到正確答案。

例如:2006年浙江卷《平面的生活》一文,是藉助寓言的表現形式,具體描繪了平面生活和立體生活的不同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對世界的諷喻。幾道閱讀測試題都是圍繞這個主旨而設置的。如果清楚了這個主旨,那麼19題第2問很容易就能得出「平面生活和立體生活的對立」這樣准確的答案,而不至於答出「隱藏在友好柔和和表面下暴力、丑惡的一面」這樣離題萬里的答案。

二、研讀題干,掌握審題方法,從題干中獲得答題的信息。

閱讀題解題的核心是「提取信息」,這信息不僅僅表現在文章的內容上,還表現在試題題幹上。充分發掘題干中所包含的各種信息,從中找到解題的突破口,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1、看清題干要求,揣摩命題意圖。

命題者命題一般都有明確的考查目的和要求,看清題干要求,才能揣摩出命題人的命題意圖,正確答題。

例如:(06年浙江卷19題)結合全文,理解「我還發現了人類普遍的相互對照的四個動作的秘密」一句的含義,完成下面的題目。從題干中可知:本題是考查對重要語句的理解。第2問「秘密」是指?則明了命題者是欲考查學生對重要語句關鍵詞語的理解,題干中「結合全文,理解『我還發現了人類普遍的相互對照的四個動作的秘密』」一句的「結合全文,理解」則進一步明確了答題的方向,就是要結合全文的主旨談作者使用這個詞的深層含義。明確了命題意圖和答題方向,根據題目的內容很快就能找出回答本題應關注此句話所在的段落並緊扣全文主旨來理解,這樣就會得出「秘密是指平面生活和立體生活的對立」這樣正確的答案了。

2、品味題干中關鍵詞,揣摩隱含信息。

有的題干本身隱含著多方面的要求,必須挖掘出題干中隱含信息,才能找到答題的命脈。如浙江卷19題第3問使用「普遍」一詞的原因?很多考生只是就詞解詞,沒有看到「使用」「原因」這兩個關鍵詞,沒有挖掘出深層的東西,答題不全面或隔靴搔癢,沒有答到點子上。

三、掌握答題技巧,把握答題要領。

領會了主旨,審明了題意,這僅僅是答好題的必要前提,要想准確答題,還需要掌握一些答題技巧要領。

1、找出答題的信息區域,篩選整合答題內容。

命題者有的從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來命題。考生對所要概括的具體內容,一定要找准答題的信息區域,分析綜合,准確全面地解答。

例如:浙江卷18題「文章開頭眼鏡商說「我」是「獨眼龍」。請聯系文中對話部分,分析眼鏡商這樣說的原因。」如果考生注意到「請聯系全文對話部分」一句,就能很快找到答題的區域,從文中對話的內容可見文中由「我雙眼的交替使用」談到了我所見的兩個世界——一個平面世界,一個立體世界。那麼就容易歸納出眼鏡商說我是「獨眼龍」的原因,應該是兩點:一是「我右眼近視,左眼遠視,雙眼不能同時使用」;二是「我看到的是二維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維的立體世界」。

又如第19題第一問「四個動作分別是指?」,解答此題我們首先要找到「題中這句話在文中的位置,然後找出有關動作描寫的語句,也就找到了答題的信息,從「首先」到本段結束,自然就會得出「友好的伸手,惡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頭做鬼臉」正確答案。

2、語言操作力求准確、精煉。

很多考生失分都在表述上出了毛病,語句不通,語義不明,答非所問。如何組織好答題的語言,把篩選好的內容准確、精煉的表達出來,顯得十分重要。

(1)、考生要善於利用原文詞句來組織答案。

一般來說,答案所涉及到的關鍵詞語、句子就在原文中。

例如:浙江卷18題答案中的「左眼近視,右眼遠視,不能交替工作」「二維的平面世界,三維的立體世界」,第19題第1問答案中的「友好伸手」「惡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頭做鬼臉」文中都有這樣的關鍵詞語和句子,找到了這些關鍵詞,以此為基礎,再略加工一下,標准答案就出來了。

(2)、緊扣題意,選好角度,選用恰當句式來回答。

答題時一定要從答的角度,將文中已知信息重新組合,變換恰當的句式來重組。

(3)、語言一定要精煉。

高考閱讀文字題,重在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有的題目明確規定字數,不超字,又能把要點答全,這需要答題的語言要精煉。我們篩選整合好文中相關信息後,一定要把具體、形象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的語言。

例如:浙江卷20題,我們在答題時明了作者舉兩位畫家的例子是為了說明現實中兩個不同世界的同時,還要研讀有關描述兩位畫家的語句,抓住「過分」、「侵略性」、「螺旋狀」、「親切的花枝圖案」、「歌唱的主題」、「輕快的鳥兒」這些詞句,透過這些形象的語言,感悟兩位畫家的風格,進而轉換為「誇張、批判、立體」,「優雅、歌頌、平面」這樣抽象、概括的語言。

現代文主觀閱讀題是一個常考常新的考點,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它始終緊扣對學生理解、篩選、概括、整合以及鑒賞評價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概括起來,近幾年高考現代文閱讀命題類型大致有以下五種:

一、詞語理解型

一般來說,高考試題測試詞語的含義,特別關注詞語的語境義,而不是詞典中所詮釋的規范義。該題型常見的命題形式有:1、結合文章內容,簡要闡釋某句的深刻含義;2、根據文意,寫出某詞的含義。

【答題方略】 理解詞語的含義,必須透過詞語的表面義,體味其深刻的內涵:理解詞語的比喻義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對象,尋找它的本體;理解詞語的象徵義,就要尋找詞語的象徵對象;理解詞語的反語義、就要將褒貶互換;理解詞語的雙關義就要注意它是諧音雙關還是語意雙關;理解代詞的詞義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尋找釋義。當然,理解詞語的含義,還必須聯系詞語的具體語境,結合作者觀點、文章主題,從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對應的闡釋。

【高考回放】 「好久以來,『故鄉』就在吸引著我」,句中「故鄉」一詞的含義是________。(方令孺《在山陰道上》,2006年高考湖南卷)

【語段信息】 好久以來「故鄉」就在吸引著我: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些美妙的名稱,像童話一樣,時時在我思想上盤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還想看看祥林嫂放過菜籃子的小河邊……在那濃霧彌漫的黑暗時代,魯迅先生在那裡開始磨礪他的劍鋒,終生把持它,劃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決定要去瞻仰磨劍的聖地。

【溫馨提示】 理解文中重要詞語,要特別注意詞語的表層意思和深層意思。根據語境,作者說「好久以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時時在我思想上盤桓」,並決定要去瞻仰魯迅先生「磨劍的聖地」,由此可知,「故鄉」應不是作者故鄉,而是魯迅的故鄉,亦是作者嚮往的精神家園。

答案:①魯迅的故鄉。②作者嚮往的精神家園。

Ⅵ 高中語文選擇題

【答案】D
【解析】
A、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每年4月19日~21日時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同時也是播種移苗、垵瓜點豆的最佳時節。「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氣象專家表示,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大大有利於谷類農作物的生長。引用的詩句「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出自北宋詞人柳永的名作《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這首詞描寫是秋景,因為詞中有「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等詩句可以證明。所以,這句話中的詩句引用不恰當。
B、「人之患在好為人師」語出《孟子·離婁上》,此話的重點在「好」,「好」讀作「hào」,是「喜歡」的意思,講的是人學聖賢之道,學君子之行,稍有所得,很容易自以為是,認為自己的見解是絕對正確的,自己是最博學的,這時候就喜歡到處炫耀,到處去教訓別人,自己則以老師自居。意思是批評「做老師的人」。這里的語境是小寧做錯了題老師為他單獨輔導,老師沒有錯,也不是老師自以為是炫耀才學教訓人。所以,這句話中的詩句引用不恰當。
C、「志士不飲盜泉之水」這個典故出自晉陸機《猛虎行》:「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唐王勃《滕王閣序》:「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唐白居易《感鶴》:「鶴有不群者,飛飛在野田。飢不啄腐鼠,渴不飲盜泉。」明尹鳳岐《送兄廣東參政應奎》詩:「珍重平生清節在,不妨引滿酌貪泉。」明趙震元《為李公師祭袁石寓(袁可立子)憲副》:「帝曰念哉,駿業惟戲。鈔關江南,貪泉自付。」傳說孔子經過盜泉時,因泉名為「盜」,雖口渴也不飲,事見《屍子》卷下。後因以「不飲盜泉之水」表示堅守節操,不污其行。《晉書·吳隱之傳》:「吳隱之,操守清廉,為廣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門,有水曰貪泉,相傳飲此水者,即廉士亦貪。隱之酌而飲之,因賦詩曰:『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及在州,清操愈厲。」事見《晉書·良吏傳·吳隱之》。這里的語境是說陳教授的女兒做啃老族,不願意付出自己的努力獨立生活,跟「貪泉」毫無關聯。所以,這句話中的詩句引用不恰當。
D、「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兩句詩出自李白的五律《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這兩句詩是對孟浩然的高潔品格的贊美,意思是:「您高山似的品格我怎麼能仰望(能做到像您一樣)呢?只能在此揖敬您芬芳的道德光華!」這里用來表示自謙,是正確的恰當的。

Ⅶ 高中語文題

個人認為《雷雨》是中國現當代話劇藝術的經典,希望有時間親自看看文本,或者話劇。關於《雷雨》人物關系,我把一些我們漢語專業的材料發個您。把相關全文都發了。我標粗一些重點~希望作為參考。

周朴園是《雷雨》的主人公,是劇中各種悲劇的根源。作品以他為中心,安排了兩條主要的線索:一是他與妻子蘩漪的沖突,以表現家庭內部的矛盾;一是他與礦工魯大海的沖突,以表現他與工人的對立,這兩條線索又通過侍萍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構成了尖銳復雜的戲劇沖突。周朴園是一個狠毒兇殘的資本家,作者通過魯大海之口,揭露了他血淋淋的發跡史:從前在哈爾濱包修江橋時,他故意讓江堤出險,淹死了兩千多個工人,進而將每個工人的撫恤金中扣去300塊錢。只要能弄錢,他什麼都做得出來。

周朴園更是一個專製冷酷的封建家長,在家中,他的話就是法律,為了貫徹他的意志,不惜犧牲任何人的幸福。他與蘩漪的關系,表面上是一種夫妻關系,實際上卻完全是一種主僕關系,他需要蘩漪做的,只是為孩子們樹立一個"服從的榜樣"。在"第一幕"他強迫蘩漪喝葯的一場戲中,蘩漪拒絕了他的要求,他先是讓小兒子周沖端著葯去勸,看著周沖含淚的眼睛,蘩漪只好退而求其次,請求留到晚上再喝。可他仍不肯讓步,又命令大兒子周萍去勸,並且要跪著勸,直到蘩漪認輸方才罷手。在他的眼中,根本沒有蘩漪獨立的人格和起碼的尊嚴,他關心的也不是妻子的健康,而只是自己的意志。

周朴園與前妻侍萍的關系,更充分暴露了他偽善的本質年輕時他誘騙了侍萍,當他以為侍萍已經投河自盡後,為了安慰自己的良心,紀念自己一生中僅有的一次真愛,不僅將自己兒子的取名為"周萍",保留了侍萍生周萍時的房間模樣,甚至喜歡關窗的習慣,而且還一直把侍萍當作"正式嫁過周家的人看",要為她修一座墓。但是,當他日思暮想的侍萍以女傭母親的身份出現在他面前時,竟馬上翻臉不認人。

但曹禺並沒有把周朴園作為一個階級的典型,而是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塑造的。他對蘩漪的冷酷,是因為他始終無法得到她的愛;他與魯大海的沖突,則是當時社會上日益激烈的勞資矛盾的反映;而對侍萍的翻臉,則因為他不敢正視自己心愛的姑娘重又嫁人生子的現實,最後,當侍萍再次出現在周家的客廳時,他懷著懺悔的心情,命令周萍前來與自己的生母相認。雖然作者在創作之初,"並沒有顯明地意識著我要匡正、諷刺或攻擊些什麼",但是,"寫到末了,隱隱彷彿有一種情感的洶涌的流來推動我,我在發泄著被壓抑的憤懣,毀謗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曹禺:《雷雨·序》,《曹禺文集》第1卷,中國戲劇出版社,1988年)。而從人的角度去感受生活,對生活進行藝術概括,這正是易卜生的戲劇觀。

莎士比亞戲劇"性格悲劇"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蘩漪形象的塑造上。

蘩漪"是一個受過一點新的教育的舊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明慧,--她對詩文的愛好,但也有一股按捺不住的熱情和力量在她心裡翻騰著。"曹禺在劇本的"舞台提示"中這樣寫道,"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蠻勁',使她能夠忽然做出不顧一切的決定。她愛起人像一團火那樣熱烈;恨起人來也會像一團火,把人燒毀。"她是周朴園的續弦,如果算上侍萍,她實際上是周朴園的第三個妻子。

蘩漪來到周家18年,不但沒有得到丈夫平等的愛,反而在精神上受到長期的摧殘。她知道丈夫年輕時的荒唐事,知道周萍是丈夫與女傭的女兒生的"私生子",也眼睜睜地看著丈夫為紀念這個兒子的生母所保留的房間。而丈夫對她,則僅僅是看作一個兒子們的榜樣。這種壓抑的家庭環境和不平等的待遇,使她產生了強烈的反抗心理。她懷著對愛情和自由的嚮往,懷著對周家的報復,瘋狂地纏著大少爺周萍。而當她發現周萍喜新厭舊,想擺脫她轉而去追求四鳳時,她更不惜追到魯家,在魯大海將要發現周萍的關鍵時刻,關上窗戶,斷了周萍的後路,把他暴露在魯大海面前,想借魯大海的手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最後,終於導致了四鳳觸電身亡,周萍也開槍自殺。

蘩漪形象的成功,主要就在於作者深刻地表現了她矛盾復雜的"雷雨式"的性格。她對周朴園表面上是屈從的,但內心裡卻充滿了仇恨和反抗。她追求周萍,不惜陷入"母親不低頻母親,情婦不像情婦"的可悲境地,這與其說是愛的爆發,不如說是恨的宣洩。蘩漪是作者認為"值得贊美"的人物,所以在創作中,作者著力描寫了她因"環境的窒息"而做出的一次"困獸的搏鬥",以及在這一過程中生命里所交織的"最殘酷的愛和最不忍的恨"(曹禺:《雷雨·序》)。

古希臘戲劇"命運悲劇"的影響,則主要表現在侍萍形象的塑造上。

侍萍是無錫周公館女傭梅媽的女兒,被周家大少爺周朴園誘騙,與他生了兩個兒子--周萍和魯大海。30年前的一個除夕,她生下第二個兒子才三天,周朴園為了娶一個有錢人家的小姐,趕走了侍萍。那天晚上,侍萍帶著剛出生的兒子跳了河,人們都有以為她死了,但她被人救起,並且又嫁了兩次人,還生了個女兒,就是現在的魯四鳳。

這個性格剛強而受盡侮辱和迫害的女人,一直在努力擺脫命運的安排,由於她自己的母親是傭人,自己才如此命苦,被人玩弄又被人拋棄,因此,她一直不準自己的女兒再蹈自己的覆轍,沒想到丈夫魯貴又把女兒送進了公館做使女。為了把女兒找回來,沒想到自己又踏進了周家的大門。命運更作弄的人是,她的女兒又同樣地與公館里的大少爺不清不白,而這位大少爺竟是周萍--四鳳同母異父的哥哥。由於作者在當時從來就沒有看見過像侍萍這樣的"下人"有何出路,他的所見所聞全是無論怎樣掙扎也不能改變自己境遇的人,因此,也就只能用"命運悲劇"來替他們作解釋了。

受西方古典主義戲劇觀的影響,《雷雨》在結構上十分講究,四幕戲的時間集中在一天之內(從上午到深夜),地點也集中在周魯兩家的范圍內,出場的八個主要人物全都有千絲萬縷的血緣關系,因此,作者自己也意識它有些"太像戲"了,技巧上也運用得太過分。此外,作者還受到西方基督教文化和現代悲劇觀的影響,在渲染悲憫的宗教思想和神秘的命運色彩的同時,又強調距離的審美效果。在初版本中,特別設計了相同場景的"序幕"和"尾聲",讓人們早早在就知道了故事的結局:十年後,周公館成了教會醫院,這里住著兩個瘋了的老婦人--蘩漪和侍萍,周朴園也成了基督教徒。讓人們在了解了故事發生的原由後,能夠再回味心中曾湧起的那份情感。

Ⅷ 高中語文考試題型

高考來考試說明裡會的詳細自內容

下面是江蘇的
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語文:
(一)考試形式 閉卷、筆試。考試時間150分鍾。試卷滿分160分。
(二)試題類型 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古文斷句題、古文翻譯題、
簡答題、表述題、要點歸納題、寫作題等。
(三)試卷內容、題量、賦分

必考內容
1.語言文字運用,4題,15分。其中包含單項選擇題和表述題。
2.古代詩文閱讀,6題,37分。其中單項選擇題3題9分,古文翻譯題10分,古詩詞鑒賞簡答題10分,名句名篇填空題8分。
3.現代文閱讀
A.文學類文本,4題,20分。其中包含簡答題和表述題。
B.論述類文本或實用類文本,3題,18分。其中包含簡答題和表述題。
4.寫作,1題,70分。
(四)試題難易比例 易30%,中50%,難20%。

Ⅸ 高中語文考試題型是什麼

備考還是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上來制定計劃的,高中語文的復習方法還有很多,但是每個學生適用的方法都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孩子的思路都是不一樣的,我們該怎樣讓孩子的思路更加清晰?

老師講課

總的來講,一定要讓孩子們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老師還要和孩子們進行交流,不管是在上課的時候還是在下課的時候,高中語文不光只是文科生的事,對於理科的學生,你們還是要抓緊的,因為這是高中語文這是三大主科之一。

閱讀全文

與廣州市高中語文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