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初中語文教師信息技術培訓

初中語文教師信息技術培訓

發布時間:2021-01-30 22:47:11

『壹』 怎樣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初中語文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教育部長陳至立也指出:「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既然信息技術如此重要,那麼什麼是信息技術?什麼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呢?
所謂信息技術,就是應用信息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對信息進行搜集、加工、整理和應用的技術。所謂「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就是在學科教學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與學科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共同完成學科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就是把各種技術手段完美的融合到課程中,就像在教學中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自然、流暢。現代資訊理論認為,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傳統課堂教學,教師是唯一的信息源,以教師為中心的單一輻射模式,不利於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不利於全方位地獲得信息,不利於創新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質量高、交互性強等優點,優化傳遞信息的渠道,能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動 參與、積極思考、愉快合作、開闊視野、獲得發展。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努力探索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那麼怎樣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呢?下面我就此談談淺顯的認識。
一、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學技能是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程整合的前提。
信息技術強大的信息承載功能,可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信息技術呈現形式的活潑新穎,可以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慾望;信息媒體強大的交互功能,可以使學生完成知識的自我建構過程;信息技術無可比擬的網路優勢,可以讓學生自我調控、自主發展。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教育的變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同時也對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教學改革的關鍵在於一線教師,在於他們的思想,在於他們的理論,在於他們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因此,要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程有機整合,首先是語文教師們要端正教育思想,明確教育方向,學習建構主義、創建教育理論、主體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新課程標准,對傳統教育模式、教學方法進行反思,轉變教育觀念;學習微機操作,網上信息瀏覽、下載,教育軟體的運用,課件的製作。如powerpoint、authware、flash、frontpage等。只有教師真正認識到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整合會帶來語文教育的騰飛,並有熟練操作微機的能力,才想用、才會用,也才能用好,讓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插上飛翔的翅膀。
二、揚長避短、克服弊端是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程整合的保證。
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其好處顯而易見,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利就有弊,因此要從實際出發,正確看待利弊,揚長避短,注意課程整合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一)重新定位師生角色,充分發揮教師引導與組織作用。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從此理論來講,學習環境能有效地形成意義建構,而信息技術所具有的特性,能促進意義建構。因此,在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程整合的過程中,教師要改變「知識的傳授者」這一定位,應把自己定位為教學活動的策劃者、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激勵者,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通過「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協作交流」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新課程理念。
(二)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現代媒體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性,但也絕不是媒體使用越新越好,越復雜越好,越多越好。事實上,任何事物總得有個度,媒體的選擇和使用也是如此,要做到「恰到好處」。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媒體,體現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論導入新課時的動畫展示,還是課中的音樂設置、拓展延伸,都遵循著充足性原理:圍繞學情而設,充分而且必要。課件不能做得太花哨,不能什麼內容都做成課件,且課件不能代替板書,在使用課件時,簡潔美觀的板書仍是必要的。
(三)同年級的語文教師精誠合作,製作符合教學需要的課件。備課要充分,應在上課前做好准備,將與該課有關的資料進行整理或者做成課件,甚至網頁、網站。PowerPoint,Authorware,FrontPage課件製作三豪傑是最常用的課件製作軟體,在做課件之前最好對它們的特點和適合的課件類型做到心中有數,選擇恰當的工具製作適合自己要求的課件、製作符合學生發 展水平的課件。同時注重增強網站的價值和效益,注重知識的科學性、准確性、直觀性、思想性,注重網路導航、知識的遷移,專題網頁要體現動態生成和管理,讓學生參與到網站建設中來。
(四)充分利用網上資料,但又要有自己的特色。互聯網給語文教學提供了方便,圖片、文字、聲音、課件、教案、作業等資源應有盡有;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也為語文教師供了大量資源。作為語文教師,要會用網上資源、合理運用網上資源、要有組裝、修改課件的能力,花少量的工夫對別人的教案進行二次備課,對別人的課件進行二次改裝,使之成為適合自己學生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案和課件。
(五)運用信息技術時千萬別忘記了語文的根本。加強對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這些是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但語文課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丟失語文課的特性,要與傳統語文學習方法相結合,要注意對語言的理解與揣摩,要注意訓練學生豐富的想像能力;在強調學生自主建構的同時,不能拋棄朗讀、感悟等語文學習方法,不能忽視了字詞句的教學,不能忽視聽說讀寫的訓練。
三、探索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是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程整合的關鍵。
(一)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在課前就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傳統的學習方式忽視了發現和探索,使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了死記硬背知識,學生學習成了被動接受、記憶的過程,它摧殘了自主學習的興趣。轉變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我們永恆的追求。利用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就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例如:學習《背影》一文時,學生在課前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對作者朱自清先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生平,主要作品,業績經歷,在社會地地位影響如何?他在什麼情況下寫下如此深情的文章的?要表達的是什麼樣的感情?這種探求知識的慾望使他們利用各種途徑查詢資料,如詢問同伴,家長,翻閱書籍,上網搜尋。課堂交流時學生暢所欲言,圍繞朱自清這個人物和《背影》這篇課文,個個都能說上幾句。這種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查閱資料勤於實踐的學習方法是培養學生開啟學習和創造之門的鑰匙,是學生終身學習的有效方法。
(二)運用信息技術,營造愉悅氛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開啟自主學習這扇大門的金鑰匙。新穎而有趣的動畫情景融直觀性、多變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圖文並茂、動靜交融的教學場景,使學生多種感官受到刺激,大大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春》一文時,我先用FLASH展現在同學們面前的是五彩繽紛的春天,讓同學們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慾望。
(三)運用信息技術,擴展交流空間,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
古人說:「學成於思,思起於疑。」傳統的課堂教學因受時間限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不能及時把自己的感受與疑惑傳遞給對方,獲得對方的指導與幫助,往往這些學生一時的創造靈感被扼殺。建構主義認為,為支持學習者的主動探索以完成意義建構,在學習過程中要為學習者提供各種信息資源。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提供了廣闊的時間與空間,能培養學生讀取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如:我教完朱自清的《春》這課後,我想知道同學們對春、夏、秋、冬的感受,我為學生留了一個家庭作業——寫出你眼中的、心中的春、夏、秋、冬或者感受?讓學生給老師發電子郵件,與老師交流感情,也可以給同學發電子郵件,與同學交流,因為學生在課堂上往往不能深刻而真實地表露自己的想法,而在網上則可以自由的發表看法。家裡有電腦的學生利用晚上紛紛在機上抒發自己的感想和願望,通過交流,讓學生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
(四)發揮示範作用,加強朗讀訓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語文課程標准》也強調:「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幾乎貫穿每個課時的教學,有時甚至是最主要的教學環節,但並不是所有的教師都能勝任示範性朗讀這一角色。要使學生真正學會朗讀,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起著重要作用。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藉助配樂朗讀錄音進行聲情並茂的范讀,還可以用音響等設備渲染氣氛,同時又減少了由於教師個人朗讀不規范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在教學《沁園春·雪》一文時,若能以動聽悅耳的音響效果播放朗讀錄音,同時再配上一些簡潔優美的圖像,必定能使課文具有更強烈的感染力,讓學生感受到磅礴的氣勢,然後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誦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五)、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提高寫作水平。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學生在平常作文中,經常感到無話可說。其實這應歸結於教學不得法,怎麼改變這種局面呢?贊可夫教給了我們重要的方法:「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自我追求的趨向,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有學習的動力,自覺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例如:在教《貓》一文時,學生理解完課文後,都沉醉於老舍先生筆下栩栩如生的貓,折報於老舍先生精彩的文筆,有意猶未盡的感覺。藉此契機我告訴學生老師為大家准備了許多貓的可愛圖片,你們想不想閱覽?在學生瀏覽圖片時我說:「你們怎樣把這漂亮的圖片介紹給你的家長或同學呢?請大家應選取自己喜愛的一幅加以認真觀察,通過畫面展開合理想像,進行仿寫。」這時大家興趣高昂,解決了學生作文時「無米之炊」的難題。
(六)、運用信息技術,師生全員參與評改作文。
從小學階段起已經開設了計算機課程,學生基本掌握了正確的打字姿勢及一、兩種漢字輸入法,進行電腦寫作是件輕而易舉的事。以往的作文修改工作主要在教師,但學生對此不屑一顧,很少有同學讀老師修改後的文章和老師的評語。老師費力傷神卻功效不大,可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評改作文,師生全員參與。例如:在教《貓》一文時,學生把喜愛的貓的圖片,在電腦中進行描述,發布在網路上,老師引導學生讀其他同學的文章,幫著同學對有問題的地方進行修改。修改的地方使用不同的字體和顏色加以區別引起作者注意。老師再將學生中典型文章提供給學生,讓大家看同一篇文章,面對同一個問題,師生共同參與評議、修改,共同鑒賞佳作。這樣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互相幫助的目的,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這種做法改變了舊的作文修改的模式,使學生也參與到文章修改的行列中來,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作文水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互聯網上有著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著、學生優秀作文、優美的散文、詩歌等,為學生閱讀提供了廣泛的閱讀材料,為我們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作為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閱讀,要學會選擇,培養閱讀興趣。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內容豐富,每一課都有(1)初中語文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擴展閱讀、習題精選,還有學習指導、課後提高,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充分利用這些資源,課前預習,課後練習,在網上答題,然後聽一聽聲音講解,疑難解答。通過這些方式,變過去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
總之,「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的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佔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初中語文學科整合的教學,對於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信息時代的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樹立將信息技術廣泛整合於課堂教學的思想,大膽參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途徑和方法,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豐富學生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讓信息技術更好地為推動教育教改服務。

『貳』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初中語文教學

內容摘要:本文先簡要分析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新課程理念的實施在初中語文教學領域的不斷深入,將現代信息技術、新課程理念與語文學科教學有機融合的重要性,接著著重分析如何借力現代信息技術,打造語文高效課堂:(一)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教學信息,渲染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慾望;(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豐富情感,形成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營造濃郁輕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四)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五)利用網路資源,開闊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實踐能力。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新課程理念初中語文教學高效課堂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以及新課程理念在初中語文學科教學中的實施,必將引發教育教學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學科課程方面的深刻變革,因為這不僅能為學生提供了最優質的學習文化環境,能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而且它能有效地拓展語文教學視野,有利於語文學科教學進行新的整合,有利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形成並發展語文素養和語文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科高效課堂的打造。一、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新課程理念實施的必然要求。所謂信息技術,就是應用信息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對信息進行搜集、加工、整理和應用的技術。信息技術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質量高、交互性強等優點,優化傳遞信息的渠道,能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愉快合作、開闊視野、獲得發展。在學科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可以使學科教學聲情並茂、知情並重、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在有限的時間內,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加大課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訓練水平。《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就必須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手段,有機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感受語文的人文精神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合理運用,讓多元信息與語文的人文性得到碰撞,使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在固有的教學基礎上達到最優化。它構建一種活潑、新穎、重方法、促思維的創新型教學模式,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創建理想的教學環境。因此,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打造高效課堂,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是語文新課程理念實施的需要,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需要,是時代的需要。二、借力現代信息技術,打造語文高效課堂。(一)運用信息技術,渲染氣氛,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慾望。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激發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藉助多媒體,把教學過程、教學內容設計得形象生動,感染力強,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從而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將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創設成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一種場景,變成聲情並茂的導入、講析,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如學習《沁園春•雪》時,運用多媒體播放我國北國雪景和這首詞的電視音樂,使學生既為優美的畫面、雄渾的歌聲所感染,又被磅礴的氣勢、豪邁的情懷所折服,自然而然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產生一種學習和探究課文的強烈的求知慾望。又如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作的《三峽》,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文中描繪了長江三峽四季的風光之美。教學時,單憑對課文抽象文字的講解,是很難讓學生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峽的美,激發他們熱愛祖國山河之情的。我在教學時,運用多媒體播放長江三峽的視頻資料(《話說長江》中三峽部分視頻剪輯)。隨著畫面的出現,音樂的響起,教師聲情並茂的表情朗誦,學生在視聽方面都得到了美的享受,同時抽象的文字瞬間就變成具體可感的形象了。這樣,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再如教學《黃河頌》一文時,用音樂電視《黃河大合唱》組歌導入,同時播放黃河壺口瀑布等壯麗景色圖片,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渲染課堂氣氛,從而引起學生心靈上的共鳴,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並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二)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的豐富情感,形成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叄』 如何實現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

信息技術集文字、圖片、影像、聲音於一體,運用在語文教學中比傳統教學手回段有著更強的表答現力和感染力,它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綜合作用,誘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能夠激發學生興趣。教學實踐證明:合理利用多媒體課件,對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有重要作用。筆者經過多年的語文實踐和探究,發現在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初中生的特點和初中語文教學目標,合理選擇、靈活運用信息技術,並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整合,可以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漢語的運用能力。本文試結合一些教學實例來闡述運用了信息技術的課堂的「高效」之處。

『肆』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一、 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師「教」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師教學的內容只有學生從心理上認同並接受,他才會認真的聽,積極主動的去學習。這樣,教師的教學目的才能夠達成,教學目標才會實現。而學生從心理上認同,關鍵的因素就在於他對學習的內容是否感興趣。因此,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就在於學生是否對教學內容感興趣。初中語文教材里所選的一些說明文和文言文由於時間跨度長,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又不是很密切,學生學起來又比較的困難,教師單憑一張嘴來講,學生很難聽懂,自然就提不起興趣,教學效果差肯定就不好了。所以對於這類課文的教學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或幻燈片來教學,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向沙漠進軍》一文時,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教師講清那是一篇事理說明文,是用邏輯順序來寫的,主要介紹了治理沙漠的主要方法是水,其次是植樹種草和培植草皮。這樣的講解既不形象,也不生動,學生是很難理解課文內容的。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幻燈片和多媒體來進行教學,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課文一開始就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沙漠中風沙襲擊農田的情景,漫天的黃沙鋪天蓋地的席捲過來,只一會兒的功夫就把長勢良好的莊稼給埋了,再加上狂風怒吼的聲音,這樣,學生就從心靈上認識了沙漠對人類的危害有了一個直觀形象的認識。沙漠危害人類,所以要治理,接著提出第二個問題,怎樣治理,讓學生到課文中找答案。找到後,先讓幾個學生起來回答,然後再呈現出一組幻燈片,讓學生明白沙漠中的主要成分是沙,只要有水,沙子就不會飛起來了。這樣就解決了治理沙漠最大的武器是水做的問題。接著,再提問:有了水以後可以干什麼?學生就會回答:植樹種草。又提問:植樹種草可起到沙漠作用?學生回答: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接著再展示幾幅在沙漠中種了草的效果圖,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再用flash播放沙漠地區植樹種草和沒植樹種草的地方風述進行對比,學生就明白了植樹種草是治理沙漠的最好方法。然後教師在講解本文的說明順序是邏輯順序,學生就容易明白了。
二、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演繹課堂教學直觀化,創設課堂教學情景化,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教育離不開手段的現代化。初中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質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但由於年代的久遠,與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活實際並不相符,教師如果還用老一套的教學方法,學生很

2
難在短時間里真正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而這又往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不在此有所突破,學生就無法真正理解課文,那教師的教學目標也就無法實現。現代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要充分了解信息技術,把它用在語文教學之中,為語文教學服務。
1、使用幻燈投影,演繹課堂教學直觀化:
幻燈機投影機的使用,它能大大方便教學,節約課堂板書、繪畫的時間,使教學更加直觀化,加快了課堂教學節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如利用它能分能合這一功能,分析《故鄉》人物閏土。首先,分別打出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兩張畫像,要求學生從放大的畫面中,觀察人物的臉部表情、額頭的線條,衣著穿戴,不難發現少年閏土:紫色圓臉,頭戴小氈帽,項戴銀圈,紅活圓實的手。中年閏土:灰黃臉色,皺紋很深,頭戴破氈帽,像松樹皮的手。接著利用幻燈能合的特點,把兩張畫像放在一起,比較觀察,從而得出:少年閏土天真浪漫,健康活潑;中年閏土憔悴頹唐,襤褸寒酸。時隔十幾年,閏土面貌發生了驚人的變化,激發了學生尋找造成閏土驚人變化的真正原因,從而順利地揭示主題,突破教學難點。
2、利用多媒體教學,創設課堂教學情景化:
利用多媒體能創設情景的特點,展現精彩場面和詩情畫意,可以深化對課文主題的認識。如講授《岳陽樓記》一文,先展現洞庭湖這一特定的情景,把學生帶入煙波浩渺的洞庭湖,通過學生的看、聽、想,加上教師恰到好處的講解,就能真正理解作者為什麼看到洞庭湖雨天的景象時便發出了「去國還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的感慨,當看到洞庭湖晴天的景象時,作者又抒發了「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的情懷,對理解後面作者的抒懷難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對像「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等語句的意境理解用反復播放錄像或「定格」的方法,再穿插教師的講解和點撥來突破。又如在學習《愚公移山》中,可以結合課文內容提出「你怎樣看愚公」的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通過討論,同學們便能明確愚公的做法在今天看來未必可取,但他認定目標、堅定不移的精神和自信是感人的,也是任何時代都不能丟棄的。最後在多媒體課件中,巧妙的融入流行歌曲《愚公移山》的MTV片斷,教室里出現那優美鏗鏘的旋律「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彎„„」當屏幕上出現一位古代老人「望望頭上天外天」「面對著王屋與太行,憑著是一身肝膽」那神情堅毅的特寫畫面時,學生彷彿置身於遠古時代,真切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堅定信心,課堂氣氛達到高潮。特別是最後一句「無路難,開路更難,所以後來人為你感嘆」畫龍點睛為討論題做出了最好的詮釋。這樣運用多媒體手段,既不失對古代名篇的把握,又使之富有現代氣息。又比如上《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小說著力表現魯達扶危濟困、嫉惡如仇、愛打抱不平的鮮明性格,教師上課前,可放一段電視劇《水滸》中的《好漢歌》:「„„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不僅直接導入,而且那高亢的音符、激越的曲調、氣壯山河的歌詞,令學生聽後精神振奮,血脈膨脹,並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節拍而歌之。在這種強烈的氛圍下,學生迫不及待地想深入課文了解魯達如何出手救助金氏父女並懲治惡霸鎮關西的。對課文主題思想也就不難理解了。
三、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既有利於教師布置作業,又有利於學生的訓練,學練相結合,不但鞏固了學習的內容,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的基本特點①。由於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他的知識容量大,信息來源廣泛,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布置課堂作業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也許教師抄半天的作業,學生幾分鍾就完成了,更何況一節課本來就沒有多少時間,教師根本就不可能抄多少作業給學生做。這樣,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讀不能鞏固,課外的延伸就更談不上了。而電腦具有信息量大、傳輸速度快的特點。利用這個特點對學生布置課堂作業是有很大好處的。如在教學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由於生字詞比較多,要檢查一下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一個一個的寫在黑板上,費時又費力,效果也不一定好,把它用幻燈片的形式展現出來,學生幾分鍾就能完成了。另外,一篇課文上完了,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3
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用一篇相似的文章檢測一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利用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幻燈片一下子就可以完成了。在教學都德的《最後一課》完成時,我們馬上就可以把鄭振鐸的《最後一課》展現出來,讓學生比較它和課文的異同點,教師在加以適當的引導,不但鞏固了課文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意識。其次,信息技術在語文課的復習課的課堂作業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初三的中考語文復習。初三由於要畢業了,要把初中三年的知識進行復習歸納總結,知識容量大、時間緊。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約時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字詞、語句連接、仿寫、病句修改中,都可以選很多的內容來練習,方便又快捷,對學生知識內容的了解鞏固都有很大的幫助。
四、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豐富教學資源,從而提高語文課的課堂教學效率。
在網路信息技術時代,教學中的教材不再是單一、固定、陳舊的文字材料。它可以是多樣化、個體化、更新更快的多媒體支持下的超文本。通過信息網路,可以使教學涉及到的一些事物、現象等現實生活中學生積累不多的、比較貧乏的都可生動地、具體地、直觀地再現出來。在短時間內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他們的合理猜測、推理提供幫助,可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多姿多彩,使教材「活」起來、豐富起來。老舍先生寫的《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優秀寫景散文,是一篇難得的教學範文。但由於學生情感體驗和生活的差異,單純的「照本宣科」,教學效果並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光光書面文字,很難引起學生精神上的審美體驗。這時,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開發教學資源,教學效果就要比單純的教師講解要好的多。首先,製作fiash朗讀課文,邊朗讀邊播放動畫片,學生在聽課文的同時還能欣賞到美麗的春景圖,引發豐富的聯想,得到了精神上的審美愉悅,為後面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在教學時,展現出豐富多彩的的春景動態圖,就能把抽象的文字變成了生動形象的圖像,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主旨了,對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有好的幫助。再次,回放flash動畫片和幻燈圖片,不但能把課文的寫作順序講的清清楚楚,使學生能夠聽明白,而且作者的感情、文章的主旨學生也比較容易明白。
綜合性學習也是初中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分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處理得較為靈活,學生喜歡學,但書上的文字材料又太少。而且在課堂上讓學生找資料,浪費時間不說,還不一定找得到。這時,利用電腦網路信息技術查找資料就顯得很重要了。網路上信息多、流量大,查找起來也比較方便。課前教師選定好內容,指定范圍讓學生去查,學生查到了,准備充分,課堂氣氛會變得活躍,教師上起課來也會得心應手。時間節約了,課堂效率也提高了。
二十一世紀我們正處在信息時代,人際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而語文是人們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語文知識的傳播主要是通過語文課堂的教學來實現的。身處初中語文教學一線的我們,一定要轉變觀念,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使語文教學的路子越來越寬,通過信息的傳遞與知識的共享,推動語文課堂的教學的創新。從語文教學的內在規律出發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全方位的變革,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為語文教學適應當今社會需要,適應當今經濟發展的需要,適應培養現代化人才的需要。

『伍』 如何提高初中語文信息技術提升工程培訓的時效性

新課程語文教學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善於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服務於教學活動,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與效率。新一輪《課程改革與發展綱要》明確提出 :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經過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筆者感到新課程語文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關系非常密切,利於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時效性,構建高效課堂,能使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受益頗多。
一、利於信息技術,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時效性,從而構建高效課堂
語文學科是學生學習的最基礎學科,語文知識的積累、語文能力的提高是學好一切學科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只有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最好的學習環境,他們才能樂於求學,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語文知識還可以與其他學科知識整合,恰當地將抽象的文字、符號轉化為形象生動的畫面,能有效地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有效地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如教學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可與數學知識「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教學進行整合,作為該章節的導語或圖片欣賞來展示,這樣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了,也增強了數學教學的有趣性,培養了學生靈活學習與記憶能力。
二、利於信息技術,能創設語文教學情境,提高教學時效性,從而構建高效課堂
多媒體教學尤其是課件的適當運用,能有效地推進語文課堂的教學,為語文教學創設情境提供了廣闊的假定性生活背景,為學生生存經驗學習奠定了基礎。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新課教學前把收集到的圖片資料製成語文課程的原始寫作情景課件,通過多媒體展放給學生觀看,把文章作者的寫作背景、文學常識、寫作情況與教師的生活經驗、學生的生活經歷有機聯系起來,這便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學生的假定生活情境」。有了這個「假定性生活」為基礎,學生通過文本學習中的問題探究、研討、合作、發現,生成語文知識的能力就增強了。老師還可以根據自己教學的需要和揣摩學生的心理,把課本上的知識和同學們喜聞樂見的東西製作成形式多樣的課件,學生便能在愉快的教學情境中掌握所學的知識,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所學課文,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感官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
三、利於信息技術,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提高教學時效性,從而構建高效課堂
當學生對教材中重、難點的理解出現障礙時,思維受阻時,恰當地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教學重點、難點的文字或圖示,能幫助學生打破常規受限的思維,多角度、多元化的有效的推動學生積極思維,從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海山日出》為例,開課之先,我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設了特定的教學情境。學生邊聽柔和的輕音樂,邊欣賞海上日出的優美景色。然後引導學生自悟①說說你看到了什麼景色?②課文中哪句話、哪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景色?③你會怎麼來描繪這一景色?④欣賞作者的精彩描繪。通過這樣切入引導,能讓學生由「景:――文――賞景學文――賞文悟情」有序地層層深入學習,領會「日出的美與寫作美」這兩個主要教學內容,對重點進行了突破學習,精簡教學,達成高效課堂。又如《草原》:「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是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一句中的「勾勒」、「渲染」,這兩個詞讓學生理解起來難度相對比較大,雖然有工具書可釋義,但對學生來說依然是囫圇吞棗。這時我藉助多媒體以動態的效果展示給學生,把中國畫和工筆素描的作畫過程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我再稍加點撥,絕大部分學生便茅塞頓開。藉助多媒體,讓本來很枯燥的詞語鮮活起來了,學生理解的難度也大大降低了,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四、利於信息技術,能豐富語文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時效性,從而構建高效課堂
《語文新課程標准》提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體現了很強的網路優勢,能收集很多的語文學習資源,將教師、學生、圖書館及自建的資料庫的信息有機結合起來,增大了語文教學的信息量,充分開發了語文學習資源。教師可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輔助語文教學,教師把與語文相關的資料製成課件,一步一步展示給學生,課堂上學生就有充分的時間研究課程學習後的問題研究、討論和文本聯想拓展……學生可以在網路信息與知識潮流里獲得海量信息,大大拓寬了視野。學生藉助信息技術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識,同時也可以將這樣的知識保存起來,方便再次涉獵。這樣,既給教師傳授知識贏得了時間,也為學生生成文本經驗的過程贏得了時間。我記得在學習《黃果樹瀑布》時,學生不能直觀地感受到瀑布的樣子,我便讓學生回去查閱相關的資料和圖片,讓學生領略到瀑布的美,學生將收集的圖片彩色列印出來,有特寫的鏡頭,還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形象的比喻訴諸筆端,更有愛好書法繪畫的同學把瀑布的形態畫了出來,形象逼真。大家在一起分享,嘖嘖稱奇,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潮。通過這項任務的完成情況來看,我深有感觸,教材所提供的文字資料是有限的,學生的知識經驗又不足,正是利於信息技術手段,學生學習激情調動起來了,而且學生語文學習的資料也豐富起來了。
總之,利於信息技術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時效性,教師要始終堅持信息技術為語文學習服務的原則,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平台,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趣味性,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陸』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信息技術在日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研究性學習、啟發性、互動化的學習已經步入師生的日常教學活動當中,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工具,寓教於樂,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已經成為一個熱點問題,它將成為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學生學習、研究、探索知識的有力工具。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就是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並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使學生在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也就是說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把符號、語言、文字、文章、圖形、動畫和視頻圖像等多種媒體信息集成於一體,進行最佳的課堂教學。這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一系列交互過程中,學生能自覺地參與進來,主動地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把學習語文課的積極性很好的調動起來,能夠讓學生的學習進入良好的循環系統,真正達到「輕負擔,高質量」的教學目的。
一、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優化了閱讀學習
語文閱讀教學是通過一定數量文質兼美的文章及書籍的閱讀,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的要求。在這樣的理念指引下,我們嘗試將網路技術整合於語文教學中,尋求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交叉點,通過一種全新的手段,突破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難點,讓傳統語文教學的精髓、現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和網路技術相融,以探求一種高效、新穎的閱讀教學模式。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到語文教學中,應用到閱讀和寫作當中,無疑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它所蘊涵的超大信息量正切合了「大語文觀」的要求。我們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網路資源,搜集信息、處理信息,既能促進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又能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的整合就是通過信息技術創設使學生獲得獨特情感體驗的對話情境,讓學生在入境、析境、建構表達等一系列的過程中獲得意義建構,並藉助信息技術提供的資源,進行拓展閱讀訓練,開闊視野,增加生活體驗。
二、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師提供了更廣闊的知識空間
中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很多學科的知識都涉及到語文,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同時也在學習其他的學科,比如《石榴》、《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講的是植物,《巨人與孩子》講的是童話,《魯迅自傳》講的是文學名人,《南京大屠殺》講的是歷史故事,《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海洋是未來的糧倉》講大自然的現象,《走進紐約》講的是國外大都市的生活。正因為語文學科本身在教學內容上的多樣性、多元性的特點,加之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所以,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語文教學就可以藉助各種信息媒介提供的豐富的信息資源,把課本的知識向課外延伸,拓寬語文教學的空間。例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描述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的場面,第一拳打在鼻子上,第二拳打在眼眶際眉梢處,第三拳太陽上正著。觀看相關文章的視頻遠比在教室給學生講解,讓學生去想像那畫面來得直觀。看到一方惡霸被打的慘樣,讓我們有解恨的感覺。教師在備課時可以通過信息資源,查找相關視頻以及課文的朗讀等知識,利用各種途徑和手段,擴大課堂教學容量,寓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教師輕松的教,學生輕松的學,不僅增加了教師自己的知識儲備,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教與學的空間
1. 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探索,興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種情緒狀態,它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中學生的定向能力尚處在較低的層次,他們的注意狀態仍然取決於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異的刺激活動而興奮起來。針對這些情況,運用信息技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口技》一課時,教師可播放口技表演的錄音,這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營造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使師生彷彿身臨其境。這種以聲音、圖形創設課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2. 運用信息技術突出重點,分散難點。
中學的古詩文,韻味雋永,蘊意深遠。在教學上往往注重學生對其意境的領悟,因生活時代、場境的局限,這是現在的學生很難做到的。所以在教授古詩的教學中可收集和製作了大量的與古詩意境匹配的優美圖片。
如講授曹操的《觀滄海》一詩時,配合表現「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雄壯自然景觀的幻燈片,使學生對詩歌意境的理解和投影上的畫面融為一體,近而感受一代梟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邁情懷,使學生的心與海濤一起翻騰。在教學《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表現「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數萬樹梨花開」的神奇,有表現「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的奇偉;在《清平樂·村居》中有表現「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的溫馨、愜意,也有表現「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的童趣;在《相見歡》中有表現「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孤寂惆悵、亡國哀楚……這一幅幅畫面帶來的驚羨可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邊讀邊賞,理解詩歌的意境,以及抑揚頓挫地朗誦。其情可塑,其意也明。取得了傳統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
3. 運用信息技術啟發想像,培養創造。
想像,是藉助表像在腦中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生動的表象,以激發他們插上想像的翅膀,積極主動地去思索、去創造的熱情。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經常進行想像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遠性、深刻性和創造性。
如《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一文,通過觀看雨林遭到毀滅的圖片,讓學生了解雨林毀滅的厲害程度,要讓學生們由衷感到雨林毀滅對我們人類的威脅,同時要激發他們的探索精神。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怎麼才能更好的保護雨林」,發表意見,之後可以請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同學和老師聽,再一起討論。學生的意見和看法得到了及時反饋和肯定,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熱情。
我認為,想像的對象可以是現實生活中已存的,也可以是現實生活中尚未有過的,還有待創造的事物的新形象,所以想像具有「創新」的特徵和內涵,在課堂教學中,恰當運用電教媒體,結合教材內容,憑借想像因素,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翱翔於想像的王國,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創造力,其意義無疑是重大的。正因為如此,愛因斯坦才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
四、 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促進了學生與教師的互動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起的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所以,一本書在手,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搖頭晃腦,「子曰詩雲」。教師是知識與價值的壟斷者與傳播者。在現代化教學中,教師的地位受到挑戰:在七彩斑斕、瞬息萬變的電子圖文面前,教師只能做學生與信息系統間的組織者、指導者、研究者、服務者和協調者。教師的主要作用將定位於教材開發,教學研究和評價,定位於挖掘學習者的聰明才智,幫助學習者掌握創造思維的方法,提高學習者生存能力。正因為如此,教師必須接受現代科學教育價值觀,以促進人的自由、和諧、全面的發展,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借鑒先進的教法,牢牢把握網上資源豐富與學習者語文能力養成的客觀規律,創設異彩紛呈的學習情景。教師在教學中只是起到了一個引導的作用,學生才是主角。社會在進步我們的教學也在進步,在這個信息化社會里,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應有機的結合,多讓學生自己動手接觸信息技術知識。如課文《愚翁移山》是一篇寓言,一般學生會感興趣,文章內容也簡單。教師可以講述相關的知識,教學生自己利用信息資源找一些相關的圖片和資料,了解課文的寓意,請學生分小組或是自己講述文章。學生講完教師再補充,這樣學習不僅使學生印象深刻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五、 信息技術為學生學習提供了一條自主實踐、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徑。
1. 藉助豐富的網上資源,搜集、篩選資料,主動獲取知識。
教師依據教材,引導學生藉助豐富的網上資源,收集資料,獲取新知。將網路上的語文資源充實到現行語文教材中,教師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知道到哪裡去尋找他所需要的知識,學會怎樣運用這些知識去組合,去創新。體現了我們的課堂是動態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 如《回鄉偶書》一詩中,學完正文後,由學生從網上自選一首懷鄉古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自學,為學生學習古詩擴大了課堂教學容量,提供了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體現了課內外的有機結合。
《三峽》一課,教師設計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礎上,依據教材內容,在自己課下收集資料、現場查找網上資料的基礎上,或以導游的身份,或以遊人的身份,或以三峽人、作家、詩人等不同的身份,介紹三峽,這一教學設計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語文學習能力,如搜集、整理信息資料,運用資料,語言表達等。另外,這樣的語文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交流互補的「平台」,把個體學習、小組學習、班級學習有機地融為一體。
2. 發揮計算機學習工具的優勢,人機互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計算機教育發展到今天,它的功能不只是停留在製作的多媒體課件上,學生也不是課件的「看客」要充分發揮其學習工具的作用,為發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供更廣泛的學習環境。人機交互是計算機的顯著特點,是任何其他媒體所沒有的。學生在「人機互動」中,通過與課文有關的文字資料,事物的聲、色、光的發展變化去獲取知識,認識世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的相互作用,使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認識過程,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這種交互方式對於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文中的重點是魯提轄打死鎮關西的那三拳,可以將文章列一個表格,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在計算機上面填好表格:「第一拳打在什麼地方?本體是什麼?喻體是什麼?……」這樣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可以有多個切入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填上自己體會到的內容。可以是書上的現成的話,也可以是自己理解後的話,可以是一個詞語,也可以是一個句子。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在平等參與的過程中有所得。教師可將學生對課文內容不同層次、不同側面的多元理解切換到大屏幕上,利用計算機這一學習工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再比如,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還可以為學生設置漢字輸入的窗口,學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名人名言輸入到計算機中。這種方便快捷的學習方式,改變了「教」與「學」的方式,在激活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在語文課中的運用,我們現在還處於初級階段,實施過程中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盡管在語文課中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尚無充分的經驗,但它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出來的優勢,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作為語文教師應及時汲取新知識,日漸積累,日益豐富自己的頭腦,以更好地適應語文課教學手段改革的要求。
然而我們也應該同樣的清醒的認識到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只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它在語文課中的運用雖然沖擊著傳統的語文課課堂教學,但是不等於說它可以包辦代替一切。傳統的教學工具和教學手段仍不能拋棄,只有多種教學手段並存各自發揮特長,優勢互補,才能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我們的語文教師、語文教學、學生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體現了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使我們有機會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文環境。相信只要我們語文教師能夠以新的思考和創造性的勞動,去精心搜集、選擇適合教材內容,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信息資源,選擇適當的教學時機,靈活運用信息資源,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一定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學生也能充分發揮潛能,求得最佳「學」的效果。因此我們要不斷探索,挖掘潛力,讓信息技術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柒』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請舉例說明

運用信息技術的聲、形動感,渲染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作者胸有境回,入境始與親」。答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聲、形動感手段,採取圖畫、攝影、幻燈、 音樂 、語言描述和動作演示等方式,創造與渲染氣氛,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使他們耳濡目染、口誦心惟,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鳴。

『捌』 初中語文教師最需要提升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什麼為什麼

最需要提升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在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基礎上,能夠提高利用計算機極其網路技術進行備課和課堂教學活動的水平。因為,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等於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它應該是指教師在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能力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教學的能力。從現階段的新課堂教學改革的趨勢看,很多地方更多的是注重教師信息技術技能的提高,而忽視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等於信息技術技能,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應該包含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意識、應用技能、應用責任、應用創新」四個方面。
1. 應用意識:應用意識是指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的一種自我認識、認可與認同。有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認識是不到位的,在應用上是不認可的,甚至是排斥的。認識不到位,提高應用能力就是一句空話。所以,在應用意識上,應該讓教師實現三個方面的轉變:一是從注重技術向注重教法、學法轉變;二是從注重工具向注重資源轉變;三是從信息技術向信息與通信技術轉變。讓教師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功能和作用,他們才會樂於接受、樂於應用。
2. 應用技能:應用技能是指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使用信息技術的專業水平。在應用技能上,除了一些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必須掌握之外,對一些支撐軟體也應該有所涉及和了解。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能夠進行教學應用設計、教學應用實施、教學應用評價、教學溝通、教學反思等。在軟體的學習上,要求通過某些軟體的學習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掌握學習軟體的一般方法,做到遇到新軟體也能自己摸索使用。在教學應用技能的培訓上,要通過一些課例、案例進行參與式診斷分析,觀摩它的優勢,揣摩它的用途,琢磨它的發展,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應用技能。
3. 應用責任:應用責任是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崗位職責、社會義務、教學責任。只有教師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當成一種社會進步中的職責,當成日常教學中的一種義務和習慣,當成教學改革發展的一種趨勢,才會去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和合理地分配各種資源。它要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努力做到使不同性別、不同經濟狀況的學生有均等的學習資源、均等的機會,並正確地使用學習資源和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使信息技術的應用成為一種必然,絕對不會把信息技術的應用當成一種負擔或累贅
4. 應用創新:應用創新是指教師在新課堂教學改革中,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各種變革。注重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是我們應用創新的目標。

『玖』 信息技術給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哪些變化

成為現代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個載體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更有一點新,信息技內術正逐步走進課堂教學、務容實求效。教師如何轉變觀念,促進初中數學有效課堂發展,我們要主動接受素質教育的思想,讓信息技術為初中數學課堂生動活潑,審視傳統教育,用堅持不懈的行動去迎接和點綴新教育的春天,去其糟粕,有一點舊,用積極的態度投入到素質教育的實踐。隨著課程改革的發展,錦上添花,取其精華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