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改革是學校教育改革的主渠道。然而,語文課堂教學耗時多、收效低、「吃力不討好」的尷尬現象已是人所共知。同時,傳統的課堂教學,既忽視作為個體的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多種需要和潛在能力,又忽視師生群體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多邊多重、多種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創造能力。課改專家崔允郭博士說:「教學有沒有效率,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有效的語文教學,就是通過有效的教學措施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使之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要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瞄準三維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必須在有效的教學措施上下功夫。
一 、明確教學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語文課堂教學要有明確的目標。語文教學目標從縱向看有四個層次:《大綱》要求:——總目標;年級要求——階段目標;單元要求——單元目標;課文要求——達成目標。這四層目標之間的關系是:達成目標必須在課堂教學中一一落實,緊扣單元目標,體現階段目標,關聯總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吃透大綱精神,用好教材,研究學生,寫好教案,做到腦中有綱,腹中有書,目中有人,胸中有案。這樣才會在課堂上「教不亂譜」、「學不亂套」、「練不亂陣」,避免了「天馬行空,架空分析」的現象, 課堂的效率自然能夠得到提高。
二、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
由於受高考、中考指揮棒的影響,有的教師講的面面俱到;有的教師搞題海戰術,學生負擔重,語文能力得不到培養、開發。因此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須向提高學生素質轉變,必須體現教為客、學為主的原則。我的教學思路是:以教法滲透學法為指導思想,以改進學習方法為突破口,以打好基礎,培養能力,減輕負擔,提高素質為最終目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促教,以教導學。
那麼怎樣改革教法呢?我認為,改革教學方法,必須拋棄舊的程式化模式,建立新的靈活高效的教學體系,要因人施教,因文定法。我在講讀課中往往採用如下六個步驟進行教學:
第一步、「展示教學目標」。這樣師生在課堂上就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第二步、「以綱就本查預習」。要求學生三看(看重點、看提示、看課後練習),一讀(讀課文),一提問(提問疑難點),從而使學生明確重點、難點,熟悉課文,找出疑難點,明確了學習方向。
第三步、「自主探究質疑」。要求學生利用手邊的工具書自學教材後獨立思考並解決問題,有困難的提出疑問供小組討論。
第四步、「共同討論談看法」。要求學生就在自學中的疑問展開全班討論,各抒己見,共同解決,如有全班同學都解決不了的問題,請老師幫忙。
第五步、「教師點撥、引導」。班上大部分同學不明白的問題,教師要給予點撥、引導、解決。因為有前面學生預習、自主合作、探究做鋪墊,這時就需要教師通過精講發揮主導作用,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佳的效果。
第六步、「科學訓練、落實基點」。訓練,首先要求有層次性。其次,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其三,訓練方式要多樣化,將能力訓練與基礎知識訓練有機結合,讓學生練的省時、省力,收效大。
當然,語文的教學方法很多,但不管採用何種教法,關鍵是擺正教師和學生的位置,處理好講和練的關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每個語文教師都應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
三、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知識是什麼?著名科學家達.爾文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語文教學應教給學生聽、說、讀、寫的方法和基本學習方法。從現代科學意義理解,方法是指人們在有關的活動領域,把握事物規律,完成某種任務而採用的途徑、手段、工具和方式的總結。古人也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足見指導學法在語文教學中是何等重要。
課前預習的方法適用於每門課程,而對於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更是非常必要的。通過課前預習,學生掌握了其中的重點、難點,也有了疑難點,這樣在老師講課時,學生就會有目的的聽,帶著問題聽,這樣既加深了印象,又增強了記憶,比無目的、無重點、無計劃的被動聽有諸多好處。課前預習在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同時,又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一舉兩得。
課文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著語文學習的效果,所以教師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教師應在教學中教給學生課文閱讀的思路,即教給學生理解文章結構,概括文章大意,總結文章中心等的方法,要從教學中不斷摸索,指導學生閱讀學習的各種方法。例如,理清文章結構,可以用「抓過渡句法」;閱讀不同文體的文章可採用「析因閱讀法」、「快速閱讀法」、「重點語段突破法」等。科學的方法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這樣,每教給學生一種方法,就好比教給他們點石成金之術,學生輕松自學的同時,課堂教學效率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四、營造良好課堂氣氛,培養合作探究精神
課堂教學是師生進行「教」與「學」活動的主渠道,任課教師是營造良好課堂氣氛的主體,課堂氣氛主要通過教師精湛的教學藝術來烘托,使師生達到寓教於樂的境界。美國教育家林格倫把課堂上手生交流分成四種:單向交流、雙向交流、多向交流和綜合交流。教師應多用後兩種以活躍課堂氣氛。合作探究教學則是多向交流和綜合交流的有機結合。合作探究教學是以集體教學為主,兼補充分組教學、個別教學的形式,一般以兩人組或四人組為單位,採用分小組互助合作的方式,具體開展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互動合作過程。這種合作探究,不僅能使學生取長補短,獲得1+1>2的整體學習效應,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團結、互助、合作等優良品質。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教育最注重以人教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因此,教師在授課時,需注重營造互學氛圍,讓學生敢於參與,勇於表達。營造民主氛圍,實則是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和提供相互誘發、相互沖擊、相互補充的智慧碰撞機會,為實施合作探究教學提供環境,更有利於課堂中師生合作,實現目標。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合作使學生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情境創設、實踐操作來深入理解課文中蘊含的知識並進行內化。合作探究是一種參與,一種交流,一種激勵,一種創新。讓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啟發或與其他學生共同地形成他們自己的研究討論學習方式和活動計劃,這也是當今研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合作探究教學改變了過去由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或由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的狀況,使語文教學轉變成為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的新型教學。合作探究過程中的爭論和共鳴,那學有主見、思有創意的亮點,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求知的歡愉。
五 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蘇聯教育家說:「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東西使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半。」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學生積極性就會明顯提高,學生們才能樂於接受,此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語文課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如《北京的春節》一課,教師在教學中,可藉助網路展示當地的節日風俗,通過創設視聽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在講授《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教師根據「流落街頭,幾次檫燃火柴產生幻想,凍死街頭」幾個情節製作課件,課堂展示給學生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使師生彷彿身臨其境。這種以聲音、圖形創設課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六、充分體驗成功,感受學習樂趣
每一個人都有成功的慾望。對學生而言,當其在學習上取得成績,得到老師的肯定、贊許時,他們興高采烈,心裡像喝了蜜一樣,反之,他們興致索然。成功,像一支興奮劑,讓學生保持強烈的求知慾望,激勵他們積極進取。我不是吝嗇自己對學生的表揚與激勵,而是多方面為學生創造條件,提供盡可能多的嘗試成功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當學生學有所獲,取得進步時,我給予表揚、鼓勵。我向同學們展示學生的優良習作,優秀作品(如手抄報、剪報、讀書筆記等),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看到光明的前景。這樣做,學生從中得到心理上滿足,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總之,只有目標明確,教法科學,學法正確,手段先進,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在新課改下,我們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領域,提高新能力,具有較高的自身修養和文學修養,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才能把課上得有魅力,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效率,才能真正適應新的教學形勢。
❷ 淺談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
可以偶爾放些視屏
朗讀者,中國詩詞成語大會,辯論會等等,可以感受語文的魅力才能有興趣,
放視屏學生比較感興趣些,看書很少有人讀得下去,除非是本來就對語文感興趣的
❸ 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1、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滿足感。掌握一個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是關鍵,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方法不得當,學習嚴重受挫,就會越來越沒興趣,甚至產生討厭的情緒。
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通過訓練,實現閱讀提速、整體感知、理解記憶、注意力集中的提高。同時極大的縮短了學習的時間,平時需要幾個小時完成的學習任務現在幾十分鍾甚至十幾分鍾就可以完成了,效率提高了很多倍,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學習的興趣自然會提高很多。具體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體》,安裝軟體即可進行試用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你的閱讀速度提高5倍左右,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閱讀、學習效率和興趣。
2、學習要主動,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多與老師、同學交流討論,培養自學興趣 。知識要互補,思想要共振,學習討論也是很重要的,它既可以活躍學習氣氛、集中注意力,又可使學生信息得到交流,思維得到調整
3、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給自己制定一個合適的目標,並進行不斷的調整、完善。採用激勵、獎勵等各種方法,實施和完成計劃,養成學習習慣。
培養學習興趣的過程也是自學的過程,主動地學習,從學習中找到快樂,這樣學習興趣就會慢慢地養成。
❹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上課常規要求有哪些
初中語文教學常規的若干要求
(試行)
全縣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在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按教學常規要求,制定教學計劃,做好備課、上課、批改、輔導、教學評價和教學總結、研究等工作,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一、制訂教學計劃
1、認真鑽研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和課程標准實驗教材,明確教材的編排意圖、結構、體系、特點,明確教材總體及各分冊的教學目標、任務,結合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科教學計劃。
2、學科計劃內容包括:學生基本情況分析;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要求;教材的重點、難點分析;本學期實施教材完成三維教學目標的設想和措施;教學進度安排(包括對教材內容的調整和補充),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和意見(包括提優補差的內容、途徑和方法落實)。
3、開學一周內制訂好計劃並上交學校教導處(一式兩份,一份留底,一份上交)。
二、備課
1、依據課程標准、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確定每單元、每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授課前一定要寫好教案。教案應按單元分課時撰寫,應反映一課的總體內容:①教學目標;②重點、難點分析;③課時安排;④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⑤教學容量、密度和深廣度(包括師生互動內容、時間)安排;⑥主要教法、學法設計;⑦提問和課堂訓練的設計;⑧板書、課件設計;⑨作業布置(包括拓展延伸的實踐性作業和下一節課的預習作業)。
3、要注意預設和生成的平衡,教案設計時要留有讓學生質疑和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評價方式的時間和空間,以便教師上課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調整、補充教案。 作文教案應分指導與講評兩類型教案。①指導課教案:寫作目標、題目或寫作范圍;指導重點;具體要求。②講評課教案:分類統計;優等作文及其特點;差文章及其原因分析;改進和提高措施。
4、要准備好教具,重視發揮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運用多媒體應注重實效。
5、教師在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的基礎上,重視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相結合的備課形式。集體備課要做到「三定」(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五研究」(研究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研究雙基和能力,研究教法、學法,研究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研究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
6、做好課後小結和分析,寫好教後記,課後分析或案例分析中要總結經驗,反思失誤及其原因,尋找對應策略。課後分析或案例分析每學期不少於10次。
7、教師的教案和教研組(備課組)集體備課活動的記錄,應定期不定期地在教研組和校內進行檢查和交流。
8、備課應適當超前(新教師備課要超前一周)。
三、上課
1、堅持按教學計劃開課(可允許作適當調整),堅持按課程標准要求實施教學。按時上課、下課,不遲到,不早退,不拖課。
2、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以此途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預習內容包括:①利用詞典(字典)解決字、詞問題;②感知整體(寫什麼,為什麼這樣寫);③復習與新課內容緊密相連的舊知識;④找出疑難問題,並能用簡單符號做標記;⑤利用圖書、網路和社會調查搜集與新課有關的信息和資料。
3、課堂教學基本要求:①教學目標明確,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注意三維目標的具體落實,注意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要有語文味。②教學內容要注意與現實生活與學生實際的聯系,講解無知識性錯誤,教學容量和課時安排合理,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③教師要轉變角色和教學行為,要成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師生平等對話的首席,教師要善「啟」善「導」,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學方法恰當;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民主,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重視學法指導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探究。⑤要引導學生感受、領悟、積累和運用語言,要注意學習語言和情感體驗的平衡與結合,閱讀課上要留有讓學生感知、朗讀和背誦課文的充足時間,使學生在課堂既能「書聲琅琅」,又能「議論紛紛」;⑥面向全體,注重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使各類學生學有所得;⑦多向交流、多向合作、及時反饋矯正,師生、生生互動性強,要合理安排小組討論等課堂活動,注重實際教學效果。教師對學生的發言既要鼓勵、贊賞,又要作出科學評價,適時補充、糾正學生發言中的片面或不當之處。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同時,對於學生一時難於理解和掌握的知識、概念及有關背景教師要作適當的講解。
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①以教師的角色轉換為前提;②以學生的自主體驗為方法;③以對話為教學設計的線索;④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⑤以活動為教學板塊;⑥以合作為平台實施教學目標;⑦以鏈接為手段,將學生由小課堂的語文學習引導到大課堂的語文學習中去。
4、用普通話教學。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求准確、明白、流暢、生動,音量、語氣、速度要適當。
5、提倡師生共同完成板書。板書內容精當,布局合理,有利於促思激疑。字形要工整、規范,能對學生的書寫起示範作用,要使最後一排學生看得清楚。
6、教師要有一定的教學機智和教學應變能力。從教學實際出發,能隨時調整教學步驟和方法。
7、作文教學要重在有效地上好指導課和講評課(按前文所述作文教案中的要求實施)。
8、要指導學生記好聽課筆記,並對聽課筆記作檢查、評價。
9、教師要互相聽課,每學期不少於10節,每聽一節課,要記好聽課筆記,並對該課作出及時、中肯的評價。
四、作業布置與批改
1、布置作業以課程標准、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為依據,作業的難度、數量要適中,注意作業形式的多樣化,要進行聽、說、讀、寫訓練,,提倡書面作業與非書面作業相結合,課內與課外延伸作業相結合,基礎題與開放運用題相結合,必做與選做相結合,允許不同程度的學生選做作業。
2、嚴格訓練,要求作業規范、整齊。字要規規矩矩地寫,書要認認真真地讀;應背誦的課文一定要背好,應做的作業一定要做好。
3、課文後的練習一般通過課堂教學在課內完成(時量控制在15分鍾之內)。課外作業主要指:①教材中的選做作業和課外拓展延伸題;②《課程標准》要求的課外閱讀、背誦和課外寫作。教師對課外閱讀、背誦和練筆,要有布置、有檢查。
4、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次(要求16 次),其它練筆不少於1萬字。每次作文,訓練目標力求單一、具體。要求45學生分鍾內能完成不少於500字的習作。
5、作文要求教師評批的全體學生的大作文四至五篇,其餘作文略批或在教師指導下組織學生自評或互評。作文訓練要針對訓練目標有改有批(眉批或尾批),批語要具體,力戒抽象、模糊,字、詞、句的錯誤可指導學生自己訂正、並作好批閱記載。
6、教師要及時、認真批改學生作業,重視作業講評,講究批改實效。作業批改改革實驗,要有利於學生質量的提高,並經學校的批准,方能實施,不允許以任何借口放鬆批改要求。每次批改有成績和日期,成績實行等第制或百分制。
設立「作業批改記載本」,學生每次作業的問題,教師要作記錄和分析,及時檢查、督促學生訂正錯誤,不斷改進教學。
五、輔導
1、充分利用多種反饋形式,掌握學情,及時輔導。
2、輔導要分層次。指導優生要深化知識內容,發揮特長。對中差生要有輔導計劃,分析原因要中肯,尋找知識遺漏、缺陷要恰到好處,措施要得力。
3、輔導中差生的形式多樣化。大多數的問題要集體輔導,個別問題要個別指導,也可採用提供資料、小組共同學習、同學幫助等辦法進行。
4、按《課程標准》要求,切實抓好語文綜合性學習和課外活動:①制訂可行的綜合性學習和課外活動計劃(包括目的、要求、內容、安排等);②規定恰如其分的閱讀量和寫作量。日課外閱讀量為2500字以上;每周課外寫作量為800字以上(寫日記、周記、讀書筆記);③推薦介紹文質兼美的課外讀物;④創造綜合性學習和課外活動的條件(號召學生訂閱報刊,上網查資料);⑤指導學生課外讀寫的方法:圈點批註、拾錦摘要、心得體會、精讀博覽、細讀跳讀、寫稿投稿等;⑥做好課外讀寫的登記、檢查、評價工作;⑦有條件的學校可組織「文學社」,辦「手抄報」和不定期編選「優秀作文選」。
5、作好輔導記錄。
六、教學評價
1、要重視評價學生對新知識的吸收率、鞏固率和運用率。及時檢查教學效果,重視教學反饋。
2、 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要注意使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相結合。
3、學業評價可以採取筆試、口試、開卷、閉卷等方法,要重視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評價和多種評價方式,考試只是評價的方式之一。
4、命題原則:依據《課程標准》和教材,對准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能力兼顧,難度、題量適中,覆蓋面要廣。題目要有確定性(考生明白讓他答什麼,怎麼答,答案應以什麼形式呈現,不使考生發生誤解);思想教育性(作文命題不應給學生帶來不良影響);簡明性(語言文字簡潔明了);開放性(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還應有不致引起爭論的確定答案,注重題型更新。命題要與新教材對口,應反映出對綜合性學習的評估。
5、命題方式:①任課教師每人提供一份試卷,由組長增刪試題。②任課教師輪流命題。③組長獨立命題。④備課組集體命題,組長把關。⑤採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或外單位試卷。
6、評卷可由任教者評卷,或備課組「流水作業法」評卷,評卷者要記載必要的數據和各題得分率,進行試卷和教學質量分析、講評,並及時查漏補缺。
七、教學總結、研究
1、每學期期末一定要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一次總結。分為專題總結和系統全面總結兩類。教師在某一教學問題上有較大收獲、體會,並對它有獨特見解,可寫專題總結。系統總結就是對全學期教學工作的成績、缺點和今後打算作全面總結和概括。
2、教師要積極參加教研活動,認真開展課改實驗,分析教學情況,研究、改革教學,結合教學實踐作好案例分析,努力提高教學效率。
3、努力學習教學理論,結合教學實際,參加教學科研活動,從事課題研究,撰寫教學科研論文。
附:表一:中學語文教學工作常規評價表
表二:課堂教學評價量化表
表一:中學語文教學工作常規評價表
單位_________任課教師姓名________ 年 月 日
項目 內容 好 合格 不合格 得分
一、
教學計劃
(5分) 1、全期目標任務是否明確 2-1.7 1.6-1.3 1.2以下
2、計劃內容是否完善 2-1.7 1.6-1.3 1.2以下
3、計劃制訂是否及時 1-0.9 0.8-0.7 0.6以下
二、
備課
(20分) 4、能否鑽研《課程標准》 2-1.7 1.6-1.3 1.2以下
5、能否鑽研教材 2-1.7 1.6-1.3 1.2以下
6、能否明確每單元、每篇課文的教學目標 2-1.7 1.6-1.3 1.2以下
7、能否精心設計教案(含作文指導、講評教案) 4-3.3 3.2-2.5 2.4以下
8、是否選擇和設計好練習 3-2.5 2.4-1.9 1.8以下
9、是否恰當安排教學容量、密度 3-2.5 2.4-1.9 1.8以下
10、備課是否提前 2-1.7 1.6-1.3 1.2以下
11、能否參加集體備課 2-1.7 1.6-1.3 1.2以下
三、
課堂教學
(35分) 12、每節課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具體 3-2.5 2.4-1.9 1.8以下
13、理解、處理教材是否正確、合理 3-2.5 2.4-1.9 1.8以下
14、是否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4-3.3 3.2-2.5 2.4以下
15、是否兼顧「兩頭」,面向全體 3-2.5 2.4-1.9 1.8以下
16、是否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4-3.3 3.2-2.5 2.4以下
17、是否有效地組織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導學習方法,開展師生互動活動 3-2.5 2.4-1.9 1.8以下
18、教學過程、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教學思路是否清晰 3-2.5 2.4-1.9 1.8以下
19、能否說普通話,教學語言是否規范 3-2.5 2.4-1.9 1.8以下
20、板書書寫是否清楚,布局是否合理 2-1.7 1.6-1.3 1.2以下
21、是否適當使用現代教學手段 1-0.9 0.8-0.7 0.6以下
22、是否有教學應變機智和生成能力 2-1.7 1.6-1.3 1.2以下
23、是否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含是否有效地指導、講評作文) 4-3.3 3.2-2.5 2.4以下
四、
作業布置
與批改
(12分) 24、布置是否適中 1-0.9 0.8-0.7 0.6以下
25、內容是否全面(聽、說、讀、寫) 2-1.7 1.6-1.3 1.2以下
26、作業(含作文)批改是否認真、及時、講實效 3-2.5 2.4-1.9 1.8以下
27、是否布置、檢查課外閱讀和練筆 2-1.7 1.6-1.3 1.2以下
28、有無批改記錄和分析 2-1.7 1.6-1.3 1.2以下
29、能否指導學生及時修改和訂正 2-1.7 1.6-1.3 1.2以下
五、
課外輔導
(10分) 30、是否有課外輔導計劃 2-1.7 1.6-1.3 1.2以下
31、是否分類指導、扶差拔尖 3-2.5 2.4-1.9 1.8以下
32、能否組織指導語文課外興趣活動 3-2.5 2.4-1.9 1.8以下
33、能否作好輔導記錄 2-1.7 1.6-1.3 1.2以下
六教學評價
(10分) 34、是否重視聽說讀寫的全面、多元評價 2-1.7 1.6-1.3 1.2以下
35、是否按命題原則命題 3-2.5 2.4-1.9 1.8以下
36、是否及時閱卷評分 2-1.7 1.6-1.3 1.2以下
37、能否作試卷分析,及時查漏補缺 3-2.5 2.4-1.9 1.8以下
七、教學總結研究(8分) 38、是否參加教研活動,總結教學經驗 4-3.3 3.2-2.5 2.4以下
39、是否參加教育科研活動,撰寫教學論文、分析教學案例 4-3.3 3.2-2.5 2.4以下
評價人___________ 總分__________
表二:課堂教學評價量化表
評價內容 評價指標 權重 等級 得分
A B C
學生學習狀態 參與狀態 1、參與的深度 2 50 2 1 0
2、參與的廣度 2 2 1 0
3、參與的時機與效率 2 2 1 0
交往狀態 1、多邊的信息傳遞 2 2 1 0
2、和諧的人際交往 2 2 1 0
思維狀態 1、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落實 10 10-9 8-6 5分以下
2、提出問題、敢於發表見解 5 5-4 3-2 1
3、思維的求異性、獨創性、批判性 5 5-4 3-2 1
4、語文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10 10-9 8-6 5分以下
情感狀態 1、 參與活動的主動程度,好奇心與
求知慾 3 3 2 1
2、一定的自我調控能力 2 2 1 0
3、體驗成功,建立信心 3 3 2 1
4、良好的學習習慣 2 2 1 0
教師教學行為 教學目標 1、三維教學目標具體清晰 4 30 4 3 2
2、合理處理、駕馭教材 2 2 1 0
3、針對學生實際狀態 2 2 1 0
4、考慮學生發展潛能 2 2 1 0
教學內容 1、體現學科教育價值 4 4 3 2
2、體現與生活世界的溝通 3 3 2 1
3、體現課堂結構靈活性 3 3 2 1
教學過程 1、開放設計有度有彈性 3 3 2 1
2、充分利用課堂即時資源 3 3 2 1
3、合理運用評價機制 2 2 1 0
4、全面照顧學生個體差異 2 2 1 0
教師基本功 1、教態:自然親切、大方得體 5 20 5-4 3-2 1
2、語言:規范風趣、啟迪思維 5 5-4 3-2 1
3、板書:簡潔端正、條理清晰 5 5-4 3-2 1
4、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恰當 5 5-4 3-2 1
綜合評價 總得分
等弟
評價人:
❺ 淺談如何提高課堂學生參與度
實際教學中, 常見老師滔滔不絕時,有學生低頭貪玩;老師苦口婆心時,有學生東張西望;老師聲嘶力竭時,有學生有氣無力。我不禁提出一個問題,怎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何況新課程的實施,學生的全面發展,精湛教學藝術的表現等,都離不開學生的參與。於是,我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一課題進行了研究。
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包括廣度和深度,廣度指參與的人數和時間的多少,深度指是否涉及深層次的問題,學生是否主動參與。積極的參與是思維的活躍,情感的共鳴,是生師、生生間的有效溝通。怎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我從三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策略。一、 確保學生主體地位,參與過程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內心裡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的學習方式,其教學目標中增加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如何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其很好地參與到知識獲取的過程中去呢?老師們可從以下三個方面手:
1、了解學生是前提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了解是教育教學的前提。我們需要了解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現狀,還要了解學生生活的積累、情感與愛好、習慣與性格等等。
2、尊重學生是基礎
要在全班樹立「參與無錯」的氛圍。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當學生勇敢積極地參與課堂,參與不精彩、回答不到位的時候,有沒有人嘲笑是非常關鍵的,無論問題解決得如何,老師首先肯定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即使不精彩,也應該受到鼓勵。因此應樹立孩子們在課堂中無所顧忌、參與無錯、誰參與誰提高的思想。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讓學生很好地參與到知識獲取的過程中去,要解放學生的眼、耳、手、口、心等。據此,教師要努力創設機會,讓學生多看看,多說說,多玩玩,多做做,多演演,多畫畫,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潛在的學習慾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二年級的寫話《美麗的秋天》,我是這樣做的,先領著學生到田野中去仔細地看一看,再在教室里畫一畫,接著說一說,最後才寫一寫。這樣有梯度的形式多樣的設計,學生樂於參與,有話可寫,而且寫出了生動優美的句子。
3、激勵學生是動力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激勵又有老師的外部激勵和自我激勵。外部激勵有上課伊始時的提出目標,學生參與學習後及時的表揚與引導,下課時的點評,一天或一周後的評優等。我班每天評選一名上課積極分子(即上課積極參與的),一周共評選五名,並在下周一,這些積極分子的照片貼到表揚欄中。一周結束後,並對全班同學的課堂參與情況予以總結評比,以此來激勵全體學生課堂中的積極參與。二、 突顯語文學科特點,創設情境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我們創設了教學情境,學生往往能興高采烈地參與。但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所以創設的情境千萬不要偏離語文學科的「十字真經」——「字詞句段篇作(寫作)聽說讀寫(寫字)」。
1、利用藝術的語言,潛移默化
特級教師斯霞曾說:「教師的語言應該成為學生的楷模,要使學生學會普通話,說話口齒清楚,咬字正確,聲音響亮,語言完整,簡短扼要,用詞確切,那麼教師首先要做到這些。」特級教師於琦說:「語文教師帶領學生學習規范的書面語言,如果自己的口頭語言生動、活潑、優美,就能給學生以熏陶,大大提高學習效果。」事實上,受語言水平高的教師長期熏陶的學生,其語言能力顯然要強於一般學生。因為「學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正如逢生麻中,不扶自直。」教師的語言做到准確流暢、簡潔清晰、生動形象,就能使學生愛聽、樂聽,高效省力地接受教育。請看著名特級教師霍懋征給低年級學生講「聰明」一詞的教學片斷:
她問學生:「你們願意做個聰明的孩子嗎?」學生說:「願意」「那為什麼有的人聰明,有的人不聰明呢?」有的孩子說:「有人生來就聰明。」她說:「不對,一個人除非生理上有毛病,不然都可以變成很聰明的。關鍵是會不會用四件寶。你們想知道是哪四件寶嗎?」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她接著說:「第一件寶: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顆黑葡萄。」學生們立刻說:「眼睛」「第二件寶:東一片,西一片,隔座山頭不見面。」「耳朵」「第三件寶:紅門樓,白門檻,裡面有個紅孩兒。」「嘴巴」「第四件寶:白娃娃,住高樓,看不見,摸不著………」沒等老師說完,學生搶著回答:「腦子」「這四件寶怎麼用呢?」她在黑板上先寫出「耳」字,然後在「耳」字右邊從上到下寫出兩點「口」「心」(用心就是用腦),耳、眼、口、心,合成一個聰字,他又在黑板上寫了一個「明」字,然後說:「這四件寶不能只用一次,要「日日」用,「月月」用,天長日久就聰明了。」
2、藉助形象的媒體,激發參與
我們可藉助圖畫、音樂、多媒體動畫等創設生動的情境,幫助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使學生的情感和思維都得到發展。六十周年國慶前夕,我教學了《天安門》一課,在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看了我自製的課件:美麗的天安門,高大的圓柱,紅紅的宮燈,傾聽了優美而歡快的《我愛北京天安門》歌曲,再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最後讓孩子們讀出自己的感受。孩子們的心早已飛到了天安門城樓上。藉助形象的媒體,這節課很好地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3、開展有趣的活動,落實訓練
孩子們天生愛活動,我們在教學中可設計競賽、表演、角色轉換、模擬生活、設置問題情境等等,在這些活動中,踏踏實實地進行語言訓練。在教學《金色的秋天》時,我說「孩子們,我就是樹媽媽,你們是一片片樹葉,你們飛呀,飄哇,紛紛向我告別。孩子們,再見啊,多保重!你們想說什麼?」孩子很喜歡美麗的樹葉這一角色,紛紛說:「樹媽媽,再見!」「樹媽媽,我們會想您的!」「樹媽媽,冬天裡,你要堅強點。」再回過頭來讀書上的句子,一年級的孩子竟也讀出了幾分依依不捨。
總之,在突顯了語文學科特點、遵循了語文教學規律的基礎上,恰當運用藝術的語言、形象的媒體、有趣的活動,會讓我們的教學既有定力,又有活力,會讓學生樂於參與,樂於學習,並學有所得。三、 運用課堂教學策略,組織教學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組織教學方法很多,我主要從因材施教,教學節奏,教學結構等幾個方面進行闡明。
1、體現因材施教,尊重學生
在教學中體現因材施教,一是要尊重每個孩子的獨特個性。新課標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二是可以進行分層教學。根據成績將全班學生相對分為優、中、差三個層次,既A、B、C三個組。在課堂教學中,對優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對中等生和後進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生學習。練習內容也要注意分層,同時對後進生做到優先:優先輔導、優先批改。這樣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發展區」前進,後進生必須基本上達到課標的要求,優生盡其所能拔尖提高。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正如陶行知所說,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
2、理清教學結構,適應學生
就一般意義上講,有這樣的一種模式;開課稍快:精彩、少套話、廢話;切入正題:放慢但語調可高昂些;展開講解:要快,形成「小高潮」,烘托起愉悅的氣氛,轉入下一個問題:稍慢;結束:稍快,乾脆利落,嘎然而止,或為下一節課鋪墊,或練習,做作業。必須處理好導入、展開、高潮、結尾四環節,注意首尾照應自然,高潮設置及時,過渡銜接得當,以體現教學節奏的和諧美,曲線美和整體美。這種課堂宏觀節奏,同學們的心理和生理運動曲線恰好成反向趨勢,能解決學生的「疲勞區」的問題。
3、把握教學節奏,吸引學生
美國「啟發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當老師在整堂課里快節奏地講解授課知識時,學生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一半學生明白、完成就盡快變化,反應遲緩的學生,我們不能減慢速度來適應他們,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漲的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趕上教學的節奏。
❻ 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效率
一、認真備課,以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開展
1.備教材。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學生所學知識的主要來源。教師只有認真鑽研教材,全面掌握教材內容,充分挖掘課文內涵,才能更好地明確教學重點、難點,把教材中有價值、有意義的內容呈現給學生。
2.備學生。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不同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接受知識的能力都不同,教師必須承認學生的這種差異,結合學生的實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確定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3.備方法。好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和內容的保證。課前教師應做好教學方法的設計工作:結合學生實際,根據教學內容,選定合適的教學模式,安排好各環節的銜接和過渡,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以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完成。
二、採取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有效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對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為主的,強化第一印象,對後續學習至關重要。因此,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導入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設計出有效的課堂導入,引導學生進入對文本的學習。即找准學習的切入點,給予鋪墊、相機誘導,迅速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從而喚醒學生的真實體驗,激發其後續學習的濃厚興趣。
2.創設情境,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好的教學情境,能夠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應運用多種方法,創設各種有效情境,如生活情境、問題情境等,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
3.充分體驗成功,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慾望,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多給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更要善用慧眼去捕捉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哪怕是一次絕妙的問題解答、一篇優秀的學生作文等,教師都要不失時機地給予鼓勵、表揚,從而讓學生體驗到成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更願意去學習。
三、巧妙設計課堂提問,激活學生的語文思維
成功的提問是引發學生思維的突破口,能「一石激起千層浪」,促使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從而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的設計。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如何設計課堂提問呢?筆者認為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提問要有目的性。提問是為實現教學目的服務的。所以,教師必須從對實現教學目的意義出發來設計提問,即提問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明確易懂、無歧義。二是提問要抓住矛盾處。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抓住一對矛盾或抓住一個現象提問,使討論的中心直指課文的重、難點,這有利於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三是提問要注重發散點。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掘教材因素,抓住教材中最能引起學生發散思維的發散點設問,進行發散思維訓練,這對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四是提問要注意難易程度,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其知識水平有高低之分,教師應該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來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較難的問題讓學習較好的學生回答,簡單問題提問基礎較差的學生,從而使不同的學生都獲得不同的發展。五是提問要注意總結評述。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能置之不理,或者簡單說「行」「可以」之類,需要在內容、思路、方法、語言等方面做出簡要的評述。既要讓答問的學生知道自己答得對不對、好不好,又要讓全班學生知道正確的答案是什麼,怎麼回答更符合要求。除此之外,教師提問時也要注意為學生提供思維的時間與空間,不能逼迫學生立即作答,或急於把答案告訴學生。
四、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日趨成熟,並走進了學校,給現代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它集聲、像、圖、文於一體,能夠化抽象為直觀,將傳統的、單向的、靜態的課堂變為多向的、立體的課堂,將其引進語文教學可使教學內容變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從而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輕松掌握語文知識。如《三峽》一文中,課文是怎樣把三峽形勢的險峻和優美的景色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學生較難理解的問題。對此,教師可依據課文設計景圖,並藉助幻燈投影,物象直觀,由文到圖,學生就能理解「兩岸連山,略無缺處「的意義,對文章意境的理解也就容易了,從而解決了教學難點,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需要注意的是,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多媒體不是萬能的,更不是黑板和粉筆的替代品。我們在使用時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以適時、適度、適合為原則,科學運用多媒體技術,並將其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以體現學科個性,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我們教師只有深入領會課程標準的實質,不斷探索、研究新的教學方法,把課堂教學改革落到實處,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❼ 如何實現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如何實現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高效語文課堂是指在常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一節課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以下幾方面粗淺的看法:
一、有創新的教學模式
「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有什麼樣的教育」。一個優秀的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自己的使命是:點燃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幫助學生找到學好語文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並相信語文應走在新課程改革前面,用新課程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作指導,改進課堂教學方法,規范課堂教學行為,學生語文成績才能真正提高。
二、激發興趣,增強學生樂學的慾望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朱熹說:「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葉聖陶在《語文教學十二韻》中強調「教亦多術矣,運用在乎人。」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強調「興趣」的重要性,以便使學生樂學。有了興趣的激發,有了樂學的慾望,整個學習氣氛自然會和諧、愉快起來,課堂的教學有效性當然會提高了。
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啟發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用語文的重要性喚醒學生,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方面,知識有三層樓,最高一層是專業知識,第二層是一般文化科學知識,最低一層就是語文,這比喻非常形象生動,非常深刻,蓋高樓大廈,先要打好基礎……這明確指出了語文的基礎性作用。生活處處皆語文,尤其是現代社會,高速發展,你無論走到哪裡,都離不開語文知識。另一方面,現在的高考模式,也越來越重視語文,語文學科在高考中的權重也越來越突出,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重視語文,必然會吃虧。明確了這一點,學生會從「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傳統觀念中清醒過來,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學習語文的興趣。
2、用優美的語言感染學生,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說話能力的高低,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簡潔、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語言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又能豐富學生的想像,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
優美的語言是最能體現語文課教學語言藝術的關鍵因素,也是能給學生美的感受、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優美的語言,不在乎形容詞的堆砌,不注重修辭格的多寡,而是要語言的抑揚頓挫、流暢悅耳、生動形象,給學生以詩情畫意的享受。因此,教師要有說相聲般的幽默、小說般的具體形象、詩歌朗誦般的激情,才能通過優美的語言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3、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多種活動,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且,盡可能的有所變化,不要讓學生產生聽課疲勞。
三、走近學生,對學生的反饋要重視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情緒渲染是講授素養之一,它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課堂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要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必須傾注自己的愛,「以愛動其心」,多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形成師生互愛,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的良好師生關系。《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活動過程。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啟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重要前提。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張對學生施以「仁愛」,他說「仁者,愛人」,要做到「誨人不倦」。法國自然主義教育家盧梭指出:「熱心可以彌補才能之不足,而才能不能彌補熱心」。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教育應當是有情的,離開了感情的教育,只能走入單純傳授知識的刻板、枯燥的死胡同。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感情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礎。」關愛學生,是每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努力工作的原動力。多給學生以關愛,多與學生交流、溝通,傾聽學生們的心聲,幫助學生們分析、認識和對待各種語文學習問題。學生的心理壓力只有得到適度釋放,才能愉快學習,健康成長,也才能與老師更加親近,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才能更有利於有效教學。
四、有效講授
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教師科學合理地講授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活動中教師的講授也是很重要的。教師有效的講授可以引導學生理解重難點知識,啟發學生思維的方向,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效的講授要遵循以下的原則:①講授要有吸引力。教師在上課時,首先要考慮如何用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生動形象的語言、豐富多樣的非語言表達以及飽滿的熱情、充滿感染力是具有吸引力的更高境界。②掌握課堂講授的節奏。好的講授總是保持一定的節奏。保持和學生相適應的教學節奏,這種節奏既能使教師的講授變的輕松,又能使學生藉助某種暗示效應而更有效地記住、理解某些知識並形成相應的價值觀。教師在備課時要設計簡潔合理的過渡。好的過渡決定了課堂的順利進行。不好的過渡會妨礙教學時間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師在講授時要保證過渡的簡潔和條理,控制過渡的數量。如果教師把過渡處理好就不會浪費教學時間,提高效率。③講授要清晰明了。教師應該有組織的、清晰的、循序漸進的方式呈現新信息,指導學生獲得對所學內容的清晰理解。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收集信息資源,列出學生感到陌生或難以理解的概念,告訴學生將要學習的內容,明確課堂的主要任務,使講授變得清晰。
教師有效的講授可以激發學生投入學習,除此外,教師有效的提問,學生有效的傾聽,使課堂教學保持相互的對話、交流。
教學質量永遠是學校的生命線。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打造高效課堂。
❽ 如何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率呢
用生動形象、風趣幽默的語言,切合學生的興趣點,來引導學生發表意見,或提問或回答。
❾ 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大家知道,農村中學素質教育的條件也比較差:國家投入不夠、課程資源匱乏、師資力量薄弱、農民教育觀念陳舊等等,致使農村素質教育的質量偏低。但是新課程理論要求我們: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高效課堂要「自主.合作.探究」。「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是當今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旋律,也是語文教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和當務之急是正確處理「導」與「學」的關系,切實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從而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樂學」、「會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們對過去的傳統語文教學做了深刻反思之後的必然選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那麼,怎麼樣才能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呢?我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1. 設疑巧,使教學內容問題化
長期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需要教師針對學生年齡的特點處處設疑,「於不疑處有疑」,去撞擊學生的思維火花,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波瀾,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主動積極地思考問題,從而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問題的設計要做到准確,巧妙,難易適當,有啟發性,實效性而且要把握好發問的時機,這樣才能讓學生去思考、去解決,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語文七年級上冊《荷葉 母親》一課,我在指導學生讀課文前,先讓學生觀看大屏幕上文中的《荷葉》大插圖,然後說:「母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感情,母愛如水,母親是源,無論奔騰到哪裡,身上流淌的,依然有不盡的源頭之水。」冰心的詩中有許多歌頌母親的詩句,你知道嗎?學生馬上會讀起本課的詩句或者他們知道的冰心的詩中歌頌母親的詩句。然後對學生的表現表示贊賞,接著我說:「在這幾首詩中,把母親比作荷葉、春光、鳥巢,表達了自己對母親的依戀。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樣通過農村學生熟悉的荷葉插圖談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通過巧設疑,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打開思路,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當然,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效果還會更好。
2. 教法妙,使教學形式多樣化
常言道:教有教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說的就是教法問題。 有的人說教語文還不簡單,不是讓學生讀課文、說段意,就是讓學生寫生字、組詞、背答題。其實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發揮過很大的作用。但是實踐證明這種教法現在已經陳舊,教學手段單調,不適應新時期的教育了。因為這種語文教學缺乏新意,難怪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其實除了讓學生練習聽說、讀、寫、背以外,還可以演、唱。甚至即興創作,那才是最高境界。例如我在教學《皇帝的新裝》時,就讓學生分角色表演來重現這個童話故事,通過學生表演,重現皇帝「愛新裝---看新裝---穿新裝---展新裝」等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讓學生去思考問題:1、皇帝穿「新裝」開始遊行,老百姓為什麼不敢說真話?小孩子為什麼敢於說真話?2、皇帝聽到老百姓的真話,為什麼有點兒發抖?又為什麼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把這遊行大典舉行完畢?3、那些大臣又是些怎樣的人?這篇童話諷刺了什麼,告訴我們什麼?從而讓學生討論得出結論: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荒淫、奢侈、驕橫、愚蠢的反動本質,同時也啟發人們要敢於說真話,做一個正直、無私的人。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各種能力,讓學生學生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
3. 學法多,使學生學習方法靈活化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不妨多教會學生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學語文的方法很多。學生可以用以下一些方法來學習。(一)、學好課本知識。學習的最重要階段是預習。在預習中要盡量運用自己已經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主動地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上課時跟老師、同學一起學習討論。學生上課時專心聽講,勤記筆記,課後認真完成作業。課本要反復閱讀,直到把問題看的透徹了、明白了。課下做一些練習,知識才會掌握的更牢固。這樣不僅學習效果好,而且培養了學習能力。(二)、注意課外積累。在緊張的學習階段,初中學生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因此,閱讀時要有選擇。只要有機會我們應廣泛瀏覽各種書籍和報紙雜志,從電視、廣播、網路上獲取信息,並有條理的做下筆記。要關心社會生活,了解社會動態。這樣豐富自己的生活,積累更多知識,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斷進步。(三)、加強寫作訓練。我們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寫作。提高寫作能力要從點點滴滴做起。課外積累是寫作的基礎,要學會對文章的細讀,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誦。如果腹內空空,是寫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堅持不懈的記日記,有感而發的寫隨筆,都是幫助自己寫好作文的有效途徑。寫好的作文要反復修改,精益求精。
4. 個性揚,使學生主體地位突出化
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千方百計地去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達到解決問題、提高能力的目的。所以,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提問,對於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勵學生主動發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效益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的疏導形式。例如:我在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時,就指導學生去多角度閱讀,這樣讀可以張揚學生的個性,讀得有創意,能夠提高閱讀質量。
總之,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應想方設法,因地制宜盡最大努力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地交給學生,保證他們有足夠的自主活動時間,給他們充分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空間,使學生的語文課堂教學主體地位體現。當然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更要強化老師的主導作用。老師只有導得適時、適度,才能使整個課堂教學既不完全被學生所牽引,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同時教師要給學生比較自由的空間,不指責,不批評,給以適當的點撥和引導。在學生緊張又興奮的學習過程中,通過教師的點撥、引導,使學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師在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創造性是使語文課堂教學富有變化、富有激情的關鍵。而這種點撥不是即興發揮,也是精心設計的結果。
可見,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的發揮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要根據教材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訓練學生的各種能力。在和諧的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都能產生求知的愉悅,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