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芣苢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芣苢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31 16:16:41

1. 高考語文復習方法

高考文科復習要訣 第一,每天不要一做題就是單選題,應花相當的時間體會語篇。無論是完型還是閱讀,都要能夠在做前、做後把文章通讀幾遍。目的是體會語言,語言的體會就是語境中學習語言。 第二,堅持每天至少半小時大聲朗讀所學過的課文(高中一至六冊)。考前強化語言對自己的刺激,可使考場上語言感覺順暢。這種語言刺激的方法,可以提高改錯題的正確率。在平時寫作過程中,要注意老師講評語言運用的錯誤,並且能夠在寫作時有意識地去糾正或不再重犯同樣的錯誤。另外,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和同學一起分析一些較長、較難的句子,通過這種方法不但能夠復習強化語法知識,同時強化正確語言印象。 如何進行語文復習 離高考還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天時間,考生如何進行語文復習以及如何突破,根據我的教學實踐,應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首先應清楚高考語文究竟考什麼?這是對考生思維品質的一個大檢閱。 第二、清楚知道今年考試說明有哪些變化。今年11 省市自命題,但一律是以教育部考試中心的考試說明為依據,11 省市自命題當然也就帶來新的問題,那就是很可能一、二卷的分數、題目、題型都會有一些改變,但是變化不會太大,充分了解考試說明的變化,考生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 第三、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目前的復習現狀和期待水平之間的距離;認識自己語文成績不能提高的主要障礙在什麼地方;今年題型的變化後覺得可能在那類型題上出差錯。假如了解了這幾點,則說明對自己目前的復習狀況是清晰的。 在以上三點的基礎上,從下面兩個方面做起: 一、高效復習。去年全國卷第二題尋找錯別字,全國通過率不足30% ,其實考生在考前作過很多糾正錯別字或者判斷錯別字的模擬題,這就說明考生復習效率很低,所以應該重視復習效率,保證語文復習的高效率; 二、攻堅。考生都是站在同一條線上讓高等學校來選拔,那麼知道自己主要問題在什麼地方以及大家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什麼?做到人無我有,在最後這一階段一定要找准最難攻破的地方下一點工夫爭取有所提高。這就是最後的復習策略。 所以就語文來說如果每天能夠拿出一部分時間做這樣幾件事情: 1. 每天用10-15分鍾時間把應該背誦默寫的名句名篇復習兩遍; 2.溫故而知新,把所有做過的綜合套題重新檢查一下,特別是原來做錯的地方,要加強復習,鞏固記憶; 3.每天分析一道閱讀題,比如今天分析一道散文的閱讀題,而且要有時間的限制,在15分鍾之內要把這份散文閱讀的題一定要求自己答完,到15分鍾答不完也不答了,緊跟著回頭想想為什麼沒有答完,然後再看對錯,同時再看看所設計的這些題的解題思路,能不能發現其中的規律。而且思考一下和考試說明的要求是不是非常吻合。 4.把1-6冊比較典範的文言文翻譯一遍,這些文章一般都是選自清史、明史都是人物傳記,便於整理和把握常用的實虛詞和和句式。特別高中語文第五冊一單元全部是孟子,第六冊一單元全部是史記,是很典範的文言文。 5.每天思考一道話題作文的話題,不必寫出來,想一想這個話題會從哪些角度立意,文章主題是什麼;准備用怎樣的形勢來表達,是議論是散文呢?寫一個故事還是用詩歌?所要選擇的材料;准備怎樣一個標題。我想拿到一個話題自己這樣想想,幾分鍾的事情就訓練了思維和作文的審題能力。 朋友,對你有幫助的話就採納吧,以便幫助更多的人!6.考試前多讀作文書,三四篇每天,並准備幾個開頭結尾的形式,考試的時候看哪個適合就套用 我高考的時候就是用這幾招的,力挽狂瀾啊~

2.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最後一道題賞析不少於200字,有什麼答題技巧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徵、誇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
編輯本段【不同文體的表現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 象徵等手法;
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
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
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編輯本段【具體表現手法】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想像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反襯 烘托 托物起興 以樂襯哀 渲染 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 欲揚先抑
編輯本段【詩歌的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注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托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睢》《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誇張、復沓、重迭、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像,豐富的想像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在詩歌中,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徵。象徵,簡單說就是「以象徵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徵則又表現為心靈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注意的。用現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1、比擬。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說:比擬就是「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這些在我們前面列舉的詩詞中,便有許多例證。比擬中還有一種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化」: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裡盪漾。把「雲彩」「金柳」都當作人來看待。以人擬物的,如,洛夫的《因為風的緣故》:……我的心意/則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燭光/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因為風的緣故/……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把「我的心」比擬為燭光,把我比作燈火。當然,歸根結底,實質還是「擬人」。
2、誇張。就是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好像電影里的「大寫」「特寫」鏡頭,以引起讀者的重視和聯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其中說到「深千尺」「三千尺」,雖然並非事實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卻生動地顯示了事物的特徵,表達了詩人的激情,讀者不但能夠接受,而且能信服,很驚喜。然而這種誇張,必須是藝術的、美的,不能過於荒誕,或太實、太俗。如,有一首描寫棉花豐收的詩:「一朵棉花打個包/壓得卡車頭兒翹/頭兒翹,三尺高/好像一門高射炮。」讀後卻反而使人覺得不真實,產生不出美的感覺。
3、借代。就是藉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與比擬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於:比擬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體的、可見的;而借代卻是一方具體,一方較為抽象,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起橋梁,使詩歌的形象更為鮮明、突出,以引發讀者的聯想。這也就是艾青所說的「給思想以翅膀,給感情以衣裳,給聲音以彩色,使流逝變幻者凝形。」
塑造詩歌形象,不僅可以運用視角所攝取的素材去描繪畫面,還可以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所獲得的素材,從多方面去體現形象,做到有聲有色,生動新穎。唐代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吟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又覺得用「僧敲月下門」亦可。究竟是「推」還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狀,不料毛驢擋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韓愈,當侍衛將賈島帶到他的馬前,賈據實相告,韓沉吟良久,說還是用敲字較好。因為「敲」有聲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記敲門聲,便使得那種情景「活」起來,也更顯得環境的寂靜了。前述《楓橋夜泊》的「烏啼」「鍾聲」,也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現代的如黃河浪的《晨曲》:「還有那尊礁石/在固執地傾聽/風聲雨聲濤聲之外/隱隱約約的/黎明/靈泉寺的晨鍾/恰似鼓山湧泉的/悠遠回應/淡淡淡淡的敲落/幾顆疏星/而漲紅花冠的/雄勁的雞鳴/彷彿越海而來/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湧。這首詩也寫得很好。所以我們如果掌握了用聲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將為詩歌創作開拓一個更加廣闊的領域。
無論是比擬、誇張或借代,都有賴於詩人對客觀事物進行敏銳的觀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膽的想像,甚至幻想。可以這樣說,無論是浪漫派也好,寫實派也好,沒有想像(幻想),便不成其為詩人。比如,以豪放稱著的李白,固然想像豐富,詩風雄奇,而以寫實稱著的杜甫,也寫出了諸如「安得廣廈千萬間……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聯翩的佳作。
學習記敘文的描寫角度
【概念詮釋】記敘文的描寫從描寫的角度劃分,可以分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我們常說的人物描寫角度主要是正側反(虛實)。描寫景物的角度較多:感覺(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動靜;上下遠近;俯仰平眺;虛實;點面;形聲色等等。我們常說的襯托是從表達效果角度說的,和側面描寫屬於角度不同實質同。
正面描寫是對人物做正面的刻畫,直接把人物的外貌、心理、語言和行動等方面呈現在讀者面前。出色的正面描寫摹形傳神,細致入微,所以很多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和行動描寫,也叫細節描寫(見細節學案)。
側面描寫是指不直接呈現所描寫的對象,而是通過對周圍其他人物或環境的描寫來表現烘托所要描寫的對象的一種描寫方法。分為以人襯人和以景(物)襯人。《列子》中有這么個故事:薛譚拜秦青為師學唱歌,未學到家而自以為了不得了,「遂辭歸」。秦青「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作者並沒有直接描寫秦青的唱技如何精湛,而是從他的「悲歌」能使林木動容,使飄浮的白雲停息欣賞的角度來進行側面烘托。林、雲本無靈性,然「悲歌」卻能「使本無生命和情趣的外物彷彿具有人的生命活動,使本來只有物理的東西顯得有人情」(朱光潛語)了。試想,如果沒有高超的唱技,「悲歌」何以如此感天地、泣林木?
注意:詩歌中無論寫景還是寫人也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這兩句主要是正面描寫,表現其高峻奇偉之勢;「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則是用側面描寫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偉。王昌齡的《從軍行(七)》寫到: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詩人沒有直接描繪戰爭的場面,而是通過側面的描寫或渲染來表現,使全詩顯得含蓄蘊藉,回味無窮。其實,換個角度分析,又有實寫虛寫、點面結合、動靜結合之說。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明月照」是靜景,「清泉流」是動景,兩句動靜結合,描畫出一幅恬靜優美的月夜圖。另外還有細描、白描、細節描寫等。此點在此稍作提示,詩歌復習中還要重點突破。
【方法引領】
1、正面描寫。要刻畫出人物的特徵,突出人物個性,從而表現所要表達的主題。
2、側面描寫
(1)、確定好自己所要表現的主題,不能喧賓奪主地過多使用側面描寫。
(2)、側面描寫的事物要選擇能起烘托作用或產生對比效果的事物。
注意:適當的側面描寫,能起到很多作用,但它畢竟是輔助手段,要與正面描寫相結合。正面描寫+側面烘托=完美的人物刻畫
【片段賞析】 重點賞析側面描寫。
1、以人襯人
①、《陌上桑》寫羅敷:
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分析:前半段為正面描寫,後半段詩中通過長者、少年、耕者、鋤者的不同動作、神態、表情,烘托出了羅敷的美麗。這種方法屬於以人襯人
②《老殘游記》中「明湖居聽書」寫白妞演唱:
黑妞兒唱完之後,旁坐有兩人,其一人低聲問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罷?」其一人道:「不是。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調門兒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還不曉得差多遠呢!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的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你想,這幾年來,好頑耍的誰不學他們的調兒呢?就是窯子里的姑娘,也人人都學,只是頂多有一兩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處,從沒有一個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
分析:本節通過聽者的談論與評價,烘托出白妞兒的唱藝水平之高。
③《口技》中,為了表現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就成功地使用了多種側面描寫的方法:當藝人摹仿發生大火的情景時,觀眾的反應是「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是以觀眾的反應襯托口技的高超,這是以人襯人,是正襯;當演出結束時,寫舞台上的布置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這里是以道具的簡陋反襯口技的高超,這是以物襯人,是反襯。
④《荊軻刺秦王》中,作者塑造了刺客荊軻這一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與此同時還塑造了另一個刺客秦武陽,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可是見到秦王,將獻圖時,竟然嚇得「色變振恐」,而荊軻泰然自若「顧笑武陽」,並「前為謝」,巧妙地遮掩了秦武陽失常的表情。在這里,秦武陽的徒有虛名、外強中干有力地襯託了荊軻超人的膽略和非凡的氣質。這就是用了反襯法。非常典型的例子還有《三國演義》里的「關羽溫酒斬華雄」「劉玄德三顧茅廬」,都是層層渲染層層鋪墊的側面描寫。
2、以景(物)襯人
①白居易的《琵琶行》在使用動作、神態和比喻正面描寫琵琶女的精彩彈奏後,再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從外部環境上加以烘托,側面表現琵琶女彈奏的魅力。正側結合,有力表現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藝和復雜心情,為作者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千古感嘆做了鋪墊。
韓愈的《聽穎師彈琴》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都是描寫音樂表現人物心情的傑作,化無形為有形,正面側面結合,有力表現了演奏人的高超技藝和人物心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正面描寫中主要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側面描寫中通過描寫聽眾感受表現樂聲美妙,而後者正面描寫中主要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側面描寫時通過描寫音樂效果表現樂聲動人
②「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通過描寫江南水鄉清新優美的圖景,通過原本靜止的景物飛馳來襯托船行疾速,從而烘托出我急於看到社戲的愉悅而迫切的心情。
③「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作者用優美的環境描寫烘託了水生嫂愉悅的心情和高潔的品質,同時為下文情節的鋪展做好鋪墊。
④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二首(其二)》: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此詩明白如話,為了抒發久別回鄉物是人非之傷感,運用了反襯手法。它以春天的湖水像昔日一樣碧波盪漾,絲毫「不改」,來反襯人事的消磨,歲月的蹉跎,表現反顧的況味,離別的傷痛,怎能不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例文展示】
「一個雨夜,母親去參加我校舉辦的家長會去了,牆上的時鍾已走過八點,母親快回來了……」請大家展開想像,塑造在特定情況下我的形象,要求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150字左右。
漆黑的夜空,像浸透了墨汁般,暗的令人窒息。一陣驟雨鞭打著玻璃窗,時而間隔著一陣死寂的寧靜。(環境烘托)我蜷縮在沙發上,雙手抱膝,輕輕合上眼,(行動描寫)朦朧間彷彿看到了媽媽那責備的眼神,聽到了媽媽那聲聲的嘆息。(心理描寫)伴隨著牆上那老式鍾擺發出沉重的「滴答」聲,(側面描寫)我的手心漸漸沁出冷汗。我不安的打開窗戶,深吸一口略帶雨香的微涼空氣,不禁打了一個寒噤。(行動描寫)
清代文學家劉熙載說:「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木寫之。」講的就是側面描寫手法的妙用。希望同學們在寫作中能夠積極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做到正側結合、虛實相生,使你的描寫由單一變得豐富、由直白變得蘊藉、由呆板變得生動,使你筆下的景物更加鮮活、人物更加豐滿,從而全面提升你的作品質量。
【練習平台】
1、情景1:盼望以久的體育課被突來的陰雨天氣攪黃,英語老師利用這個時間進行英語單元測試。
情景2:運動場上,一位學生籃球打得很好。
情景3:夏日的某一天,烈日當空,天氣炎熱,整個世界都被包裹在熱浪中。
選擇你喜歡的情景,請用正面、側面描寫.
請以「留在記憶最深處的那個(他)她」為話題,寫一個片段,要求:運用正側面結合的手法,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2、請仔細體會「踏花歸來馬蹄香」和「深山藏古寺」 的意思,運用正面描寫或者側面描寫,寫一段文字,巧妙地表現出其意境。
ninan
窮酸秀才一.藝術手法: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2、結構形式:
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寄寓 寄託等,
4、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等。
5、藝術風格:
包括雄渾、曠達、豪放、俊爽、沖淡、沉鬱、悲慨、婉約
三.表達方式: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 、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詩人藉以抒情的對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抒發對自然規律不可抗拒。
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離愁別恨。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詩人寫詩來表達他的思想情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需要寫景——自然界的或周圍的景,來引起情,把情感傳達給讀者。情與景的處理很重要,如果處理得恰當,他就會激起讀者的感情,使讀者與他發生共鳴。這樣的詩就寫得好,能動人。
情與景的處理不單是詩歌的問題。其他的藝術,則小說、戲劇、電影、繪畫,也有這個問題。一般是情與景配合。拿電影來說,情與景配合的例子如:當災禍將發生時,電影中常使我們看到雷電和暴風雨,為觀眾作心理准備,預感未來的災禍。當電影中男女二人熱戀,或夫婦新婚,他們會在公園里散步,天氣晴朗,春暖花開,一片令人歡喜的景色。這樣的情景配合,在電影或其他藝術中與寫詩時相類似。這叫做「情景陪襯」或「情景交融」。
在中國與西洋的詩歌中,都可找到詩人成功地處理情與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br>先以中國詩為例。·下面兩首詞都是情與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漁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當時范仲淹被派經略延安,鎮守邊陲,防禦西夏。這首詞是他切身的體會。時間是秋天,地點是塞下,具體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將軍和征夫。他們離家萬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飛,聽到悲哀的笳聲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飲濁酒,愁不能寐。詞中所寫的悲涼凄愴的景象,充分配合當時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讀者體會到這些在邊疆衛戍的人的情懷。
另看一首寫樂景的詞:
風人松(題酒肆) C宋)俞國寶一春長費買花錢, 日日醉湖邊。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紅杏香中歌舞,綠楊影里鞦韆。 暖風十里麗人天,花壓鬢雲偏。畫船載得春歸去,余情付湖水湖煙。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
這里寫春光明媚時,在杏花和綠楊中,遊玩的人帶了坐船游,飲酒,歌舞。使讀者充分感覺到春遊的愉喜。
也可以用歡樂的景象襯託人的哀傷。華茲華斯在《兩個四月的早上》這首詩里講他和他的朋友馬修在四月的一個早上一同到LU里去玩。那天是大好春光,艷陽普照,芳草和流水使人歡喜,但是馬修停下來嘆息。華茲華斯覺得在春光明媚的時刻到野外散步很愉快,問馬修為什麼嘆息。馬修盯著東邊的山頂看,然後說,這么好的天氣,這仫美的雲彩,使他回憶起整整三十年前的一天來。三十年舊,天氣和現在一樣好,雲彩和現在一樣美,他拿了釣竿,陽教堂墓地,到他女兒的墳頭去看看。他女兒愛瑪還不到 I九歲,她長得很可愛,全村的人都喜歡她,而且她唱歌唱
得象夜鶯一樣好聽。但是她已躺在墓地里。那天馬修看了他女兒的墳墓出來,在墓地一棵紫杉的旁邊,看見一個面頰紅潤的女孩,她眉目秀美,頭發上還有露水,正挽著一隻籃子,輕快地走路。馬修說:我苦痛地嘆息,.情不自禁。我對她看了又看,但不想把她當我的親人\'自己的女兒去世,別人的女兒再好也不能代替。詩中哀傷女兒去世,而寫艷陽天,芳草流水和美麗的雲彩,這是情景反襯。在大好的春光下回想哀傷的事,增加了他的悲哀。面對著歡樂的景物,詩人覺得愈加悲哀。這是以樂景反襯哀景。
現在看下面這首七絕《題金陵圖》 (唐)韋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庄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吳;東晉、宋,齊、梁、陳(公元
317—589年)。這六個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時間短暫。六朝以奢侈豪華著名。到唐朝時,六朝已經過去,其豪華已衰敗,因此唐朝詩人到南京弔古,總是為六朝哀傷感慨。詩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叢生,眼前一片荒涼衰敗的景象,想到六代豪華已似夢幻一樣過去,十分傷感。但是當他來到台城,看見春光明媚,柳絮飛舞,煙籠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舊這樣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榮華—去不復返,另有一番哀傷。因此這首簡短的詩,兼用情景陪襯與情景反襯這兩種手法來寫。這樣二者並用,加強了詩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2、在詩歌欣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如書上所言,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託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等等。
<br>首先,介紹一下詩歌中的「虛」。
在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中,虛,是指圖畫中筆畫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給人以想像的空間,讓人回味無窮。詩畫同理,詩歌借鑒了中國畫的這種方法。詩歌的「虛」,是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里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具體說來,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三類:
1、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詩人往往藉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例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仙境就是一個虛象。詩雲:「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圖景,圖景的美好反襯出現實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景象,但是現時卻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句中「故國」的「雕欄玉砌」存在,但此時並不在眼前,也是虛象。作者將「雕欄玉砌」與「朱顏」對照著寫,頗有故國凄涼,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雲:「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再現了火燒赤壁這一史實。顯然不是發生在眼前,故也是虛景。
3、設想的未來之境。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生的,它表現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例如柳永《雨霖鈴》中雲:「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設想的別後的景物: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中崔鶯鶯送別張生唱詞很多是設想的未來之境。今夜 中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再看看詩歌中的「實」。
在中國畫中,實是指圖畫中筆畫細致豐富的地方。而在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例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實;《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上闕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雨霖鈴》中上闕所寫的兩人分別的情形,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
「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系,互

希望能幫到你!!

3. 高中語文的表現手法

詩歌: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徵、誇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
【不同文體的表現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 象徵等手法;
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
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
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具體表現手法】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想像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反襯 烘托 托物起興 以樂襯哀 渲染 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 欲揚先抑
【詩歌的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注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托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睢》《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誇張、復沓、重迭、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像,豐富的想像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在詩歌中,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徵。象徵,簡單說就是「以象徵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徵則又表現為心靈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注意的。用現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1、比擬。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說:比擬就是「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這些在我們前面列舉的詩詞中,便有許多例證。比擬中還有一種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化」: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裡盪漾。把「雲彩」「金柳」都當作人來看待。以人擬物的,如,洛夫的《因為風的緣故》:……我的心意/則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燭光/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因為風的緣故/……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把「我的心」比擬為燭光,把我比作燈火。當然,歸根結底,實質還是「擬人」。
2、誇張。就是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好像電影里的「大寫」「特寫」鏡頭,以引起讀者的重視和聯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其中說到「深千尺」「三千尺」,雖然並非事實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卻生動地顯示了事物的特徵,表達了詩人的激情,讀者不但能夠接受,而且能信服,很驚喜。然而這種誇張,必須是藝術的、美的,不能過於荒誕,或太實、太俗。如,有一首描寫棉花豐收的詩:「一朵棉花打個包/壓得卡車頭兒翹/頭兒翹,三尺高/好像一門高射炮。」讀後卻反而使人覺得不真實,產生不出美的感覺。
3、借代。就是藉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與比擬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於:比擬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體的、可見的;而借代卻是一方具體,一方較為抽象,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起橋梁,使詩歌的形象更為鮮明、突出,以引發讀者的聯想。這也就是艾青所說的「給思想以翅膀,給感情以衣裳,給聲音以彩色,使流逝變幻者凝形。」
塑造詩歌形象,不僅可以運用視角所攝取的素材去描繪畫面,還可以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所獲得的素材,從多方面去體現形象,做到有聲有色,生動新穎。唐代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吟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又覺得用「僧敲月下門」亦可。究竟是「推」還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狀,不料毛驢擋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韓愈,當侍衛將賈島帶到他的馬前,賈據實相告,韓沉吟良久,說還是用敲字較好。因為「敲」有聲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記敲門聲,便使得那種情景「活」起來,也更顯得環境的寂靜了。前述《楓橋夜泊》的「烏啼」「鍾聲」,也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現代的如黃河浪的《晨曲》:「還有那尊礁石/在固執地傾聽/風聲雨聲濤聲之外/隱隱約約的/黎明/靈泉寺的晨鍾/恰似鼓山湧泉的/悠遠回應/淡淡淡淡的敲落/幾顆疏星/而漲紅花冠的/雄勁的雞鳴/彷彿越海而來/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湧。這首詩也寫得很好。所以我們如果掌握了用聲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將為詩歌創作開拓一個更加廣闊的領域。
無論是比擬、誇張或借代,都有賴於詩人對客觀事物進行敏銳的觀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膽的想像,甚至幻想。可以這樣說,無論是浪漫派也好,寫實派也好,沒有想像(幻想),便不成其為詩人。比如,以豪放稱著的李白,固然想像豐富,詩風雄奇,而以寫實稱著的杜甫,也寫出了諸如「安得廣廈千萬間……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聯翩的佳作。

散文:
散文(prose;essay)是與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一種文學體裁,指不講究韻律的散體文章,包括雜文、隨筆、游記等。是最自由的文體,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制,也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行文體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個或多個中心思想,以抒情、記敘、論理等方式表達。

主要特點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神不散」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面說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麼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 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選材上應注意材料與中心思想的內在聯系,在結構上藉助一定的線索把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整體,散文中常見的線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義或象徵意義的事物為線索;⑵以作品中的「我」來作線索,以「我」為線索,由於寫的都是「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侃侃而談,自由暢達,使讀者覺得更加真實可信、親切感人。
2.意境深邃....
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作者藉助想像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於景、寄情於事、寓情於物、托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3.語言優美凝練,富於文采
所謂優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也美麗),生動活潑,富於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朴,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它除了有精神的見解、優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朴無華的文采。經常讀一些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還可以從中學習選材立意、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鑒賞技法

散文鑒賞,重點是把握其「形」與「神」的關系。散文鑒賞應注意以下幾點:
1.讀散文要識得「文眼」
凡是構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寫得含蓄的詩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鑒賞散文時,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畫龍點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領會作者為文的緣由與目的。「文眼」的設置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並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讀散文要抓住線索
讀散文要抓住線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確把握文章的立意。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線索是文章的脈絡,二者是緊密聯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線索,便可對作品的思路瞭然於胸,不僅有助於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也是對作者謀篇布局本領的鑒賞,從而透過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傳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線索通常有以下幾種:⑴以事物的形象為線索,如巴金的《燈》;⑵以感情的發展為線索,如楊朔的《荔枝蜜》;⑶以時間順序為線索,如劉白羽的《長江三日》;⑷以空間順序為線索,如朱自清的《綠》;⑸以人物活動為線索,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6)以事理為線索,如唐韜的《瑣憶》。
3.注意散文表現手法的特點
注意散文表現手法的特點,深入體會文章的內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為了使讀者具體感受到所寄寓的豐富內涵,作者常常對所寫的事物作細致的描繪和精心的刻畫,就是所謂的「形得而神自來焉」。我們讀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點,由「形」見「神」,深入體會文章內容。
4.注意展開聯想,領會文章的神韻
聯想的方式有:①串聯式:如《獵戶》「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輻射式:如《土地》以「土地」為中心生發開去,寫「熱愛生活,保衛土地,建設土地」;③假託式:如《白楊禮贊》;④屏風式:如《風景談》。注意豐富的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到虛,這樣才能體會到文章的神韻,領會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語言
一大特色是語言美。好散文語言凝練、優美,又自由靈活,接近口語。優美的散文,更是富於哲理、詩情、畫意。傑出的散文家的語言又各具不同的語言風格:魯迅的散文語言精練深邃,茅盾的散文語言細膩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語言氣勢磅礴,巴金的散文語言樸素優美,朱自清的散文語言清新雋永,冰心的散文語言委婉明麗,孫犁的散文語言質朴,劉白羽的散文語言奔放,楊朔的散文語言精巧。何為的散文語言雅緻。一些散文大家的語言,又常常因內容而異。如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的語言,鋒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語言,絢麗如雲錦;《風箏》的語言,凝重如深潭。體味散文的語言風格,就可以對散文的內容體味地更加深刻。
6.了解情技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寫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點要求的「能鑒賞作品的表達技巧」。因此掌握諸如渲染、鋪墊、象徵、伏筆、照應、懸念、襯托、過渡等技巧有利於鑒賞散文,把握美文實質。 散文(記敘散文、抒情散文、議論散文) 一、要把握文章「線索」。 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題旨、升華意境、涵蓋內容的句子或關鍵性詞語。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噴發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點,同時也對文章的結構起著支配統攝作用。 三、要藉助想像領會作品的內涵。 閱讀散文就要進行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的想像、聯想和補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豐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補文中的結構空間。 四、要體會散文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動人的感情,通過生動的畫面表現出來,達到情與物融合、意與景交織,以喚起讀者的聯想,產生動人的藝術效果。 1、融情於景,情景交融。 2、想像、聯想和象徵手法的運用 3、細處落筆,以小見大。4、側面暗示。 五、要仔細品味散文的語言。(從修辭方法或者表達方式分析) 1、品味散文語言朴實自然美。2、品味散文語言的含蓄美。3、散文語言富有音樂美,具有詩情畫意,。 六、散文特點:「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 6、從作者描寫的角度(聽、視、嗅、味、觸覺)。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芣苢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